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佛学文库>>禅 宗 篇>>中国禅宗名著汇要20
中国禅宗名著汇要20
2007年10月11日10:55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271 字体: 繁體

二、曹洞宗
曹洞宗  
作者:  
洞山悟本良价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惹主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何故言无?师惊异曰:吾非汝师,指往五泄出,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诣嵩山,受具足戒,洲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云:来日设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无对,山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云:此子虽是后生,甚堪雕琢。山云:和尚莫压良为贱。次参泻山,屡蒙赏鉴。后参云岩晟禅师,因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岩云:无情得闻。山云:和沿还闻么?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山云:某甲为什么不闻?岩遂竖起拂子云:还闻么?山云不闻。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况无情说法乎?山云:无情说法,该何教典?岩云:岂不闻弥陀经云: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山于此有省,乃呈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底闻声始得知。岩深肯之。山一日辞行,问岩曰:和尚百看后,若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对?岩良久云:只者是。山沉吟,岩云:价阇黎,若欲承当此事,切须仔细。山犹涉疑,及行,后回过水睹影,方始悟彻。乃作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始契如如。于唐大中末,届新丰山,接引这徒,厥后盛化豫章,住筠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晚得曹山本寂,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正遍回互。由是洞上宗风,播于天下。诸方宗匠,咸推尊之。盖洞山之宗,因曹山而显,故名曹洞宗,立此一宗,自洞山为之始也。
  曹山耽章禅师,讳本寂,咸通初,访洞山悟本,洞山问:阇黎名什么?章对云;本寂。山云;向上更道。章云:不道。山云:为什么不道?章云:不名本寂。山深器之,密印所证,遂乃依栖十有余年,洞以类己,堪任大事,寂将辞去。洞云:三更来,当授汝曲折。果中夜至方丈,洞授以先去云岩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汉漏毕,再拜趋出。曹洞家风,君臣道合,正偏相资,鸟道玄途,金针玉线,内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己为宗,良久处明之。
 
洞宗偏正五位  
作者:  
正中偏: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为学人不知转动,滞在劫外,则孤理而缺事,故立正中偏,背理就事,从体起用,无语中有语也。
  如何是正中偏?
  三山来云:夜半星河斗柄悬。颂曰:正中偏,沉沉古殿锁苍烟,漏声欲尽更初罢,澹澹蟾光映碧天。
  偏中正:偏中正者,为学人著于物象,滞在今时,则孤事而缺理,故立偏中正,舍事入理,摄用归体,有语中无语也。
  如何是偏中正?
  三山来云:天晓不见行人径。颂曰:偏中正,满天星斗云攒镜,随他万象自森罗,无穷光中含混沌。
  正中来,正中来者,乃是不居尊贵位中,无化而无的不化,凡有言句,皆众无中唱出。不借而借,回途转位,戴角披毛,向异类中来,处处无间,虽居今时,而不落今时,此转身一路也。
  如何是正中来?
  三山来云:红尘堆里百花开。颂曰:正中来,木人踏破古苍苔,纵横不碍平原阔,朵朵莲花信步开。
  兼中至:兼中至者,兼前偏正两位,尽在机前,拈出往来钩锁,血脉连环,卷舒自在,妙用随机,更不疑滞,如人归家,未到而至别业,乃在途中,为人边事,明暗双放,作家弄险处也。
  如何是兼中至?
  三山来云:柳绿桃红增佳致。颂曰:兼中至,妙用无方全理事,戛玉敲金韵冷然,希音透彻云天际。
  兼中到:兼中到者,兼前四位,挟妙而归正位,亦任冥应众缘,依然不堕诸有,动静施为,平常自在,全体该收,更无遗漏,功勋不犯,明暗双收是也。
  如何是兼中到?
  三山来云:两头截断通玄妙。颂曰:兼中到,及尽有无还大道,撒手回途不露踪,归家拍掌呵呵笑。
  三山来总颂云:五位正偏绝妙奇,旁通回互露先机,当头不犯寰中禁,内外和融总不知。
 
洞宗君臣五位  
作者:  
君:君才,正位了,常位真空,了无一物,凝然独立,至贵至尊,故名君。
  如何是君?
  三山来云:凤阁龙楼俨至尊。颂曰:独镇寰区凛圣颜,九重端拱化无偏,至尊自是亡伦匹,落落深阶露日鲜。
  臣:臣者,偏位也,即是色界之中,种种万象,物物无偏,赞化裁成,少伊不得,故名臣。
  如何是臣?
  三山来云:文经武纬纱裁成。颂曰:公卿白屋异常流,豪气三千射斗牛,不为功名矜释褐,了知才干驾千秋。
  臣向君:臣向君者,偏中正也,舍事入理,更无真理之异也。
  如何是臣向君?
  三山来云:一片葵心拥圣明。颂曰:沥胆披肝事莫穷,梦魂常自誓孤忠,勋华岂独夸鸿烈,为羡倾诚到九重。
  君视臣:君视臣者,正中偏也,背理就事,不立事相之名也。
  如何是君视臣?
  三山来云:出猎曾经渭水滨。颂曰:相卜何因到傅财,龙车御处野云开,盐梅为借调羹手,不负从前梦一回。
  君臣道合:君臣道合者,即正偏兼带之语也。理事混融,内外和合,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住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为玄妙,故名君臣道合。
  如何是君臣道合?
  三山来云:风云聚会处,千古颂明良。颂曰:盛治鸿奠壮帝畿,奉送交此日庆都俞,欲知一德咸孚处,妙用无方绝显微。
  三山来总颂云;雾锁岩廊瑞色开,尝帘喜起共徘徊,千秋大业归无住,漫把勋名仔细裁。
 
洞宗功勋五位  
作者:  
向:向时作么生?分明有个见处,时时趋向此事。虽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挂着一缕丝,直须如此用心,方有趋向分。又云:君向臣,父亲子,亦正中偏也。
  如何是向?
  三山来云:凝眸长不瞬,怎肯抱头眠。
  颂曰:着眼凝睛未是亲,中怀缱绻自殷勤,回头不谓去云烟杳,肯负依依一片心。
  奉:奉时作么生?既知有此事,十二时中,不与他违背,心心无间,念念无差,所以道:知有底人,始解奉重。又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亦偏中正也。
  如何是奉?
  三山来云:亦心常捧曰,云水自依山。颂曰:掩着柴门闭着关,抛筇可是畏峰,山翁此日何思算,漫者黄韭但酌泉。
  功:功时作么生?前此昨时奉量,情存取舍,尚落偏枯,犹未成功,到此浑身放下,撤手忘依,便能全身担荷,彻底承当,内外一如,更无异体,正中来也。
  如何是功?
  三山来云:不须闲气力,撒手到凌烟。
  颂曰:平生辛苦有谁知,吃尽寒酸未足奇。及至承当无个事,得来依旧笑当时。
  共功:共功时作么生?前此功勋独著未得,理事混融,此则体用双彰,不住一色,所谓君臣会合,父子通同,黑白不兮,兼中至也。
  如何是共功?
  三山来云:生杀同条出,春秋总不知。
  颂曰:天高地下势难穷,就是谁人造化工,自是钧陶盈大治,行生总不在言中。
  功功:功功时作么生?前此大功并显,内外齐彰,此则不落有无,不存宾主,及尽今时,迥超阶级,上功字是功勋,不功字是不坐功勋,所谓功成而不处,故云不共,兼中到也。
  如何是功功?
  三山来云:帝力云何有,讴歌忘太平。颂曰:底定河山数十秋,弓抛剑挂自优游,皇风帝德知何处,社饮村歌乐未休。
  三山来总颂云:五位功勋知不知,有功恰到无功时,一条布袋都囊却,笑倒长街老古锥。
洞宗王子五位  
作者:  
诞生王子,此喻心一是佛,不假修持,本自圆成,无劳证悟。然犹须知有向上一路,如皇后所生之太子,虽是天然尊贵,名曰诞生,亦名肉绍,亦名王种,亦名正位。要知此位,亦须转却,若不转,即便堕尊贵边。所以道:子转身而就父,为甚父全不顾?不见有诞生王子也。父者向上虚位,明本来原无位次,不落阶级也。
  如何诞生王子?
  三山来云:前星光宇宙,贵胤自天然。颂曰:生来尊贵号储君,位正东宫没比伦,玉叶金枝非别种,转身犹自出王庭。
  朝生王子:此喻修行人,未得本来尊贵,须借修证,如始觉向于本觉,葵倾藿奉,运用圣智,调和妄情,善理真性,而得圆成。恰似世间开国元勋,有大功劳,一朝封以王位,故亦称王子。此已在偏位中生出,不同王种,亦是外绍宰相之类也。既有诞生之王,振纪宗纲,必假外绍,三人主掌门户,内外体正,道法方隆,故以诸王子次之。
  如何是朝生王子?
  三山来云:才猷堪赞化,酬勋不住功。颂曰:潜心养志在深山,学迈才超不等闲,大用一朝来帝眷,承颜岂独侍朝班。
  末生王子:此喻修行人,虽假功修,终无污染。犹如幻智,随流漂没,忽尔回光,幻灭觉圆。方信自心不从得,扫除都净,不挂一丝,入尘而不染尘,得解脱智者,亦朝生中之庶子,群臣位也。
  如何是末生王子?
  三山来云:清白非为苦,坚贞节不移。
  颂曰:落落孤贞清且贫,肯将毫末惹埃尘,登科不懈平生志,始信云衢展步轻。
  化生王子:此喻修行人,万缘具尽,己之勋业已成,却又广运悲智,入廛垂手,旁宣正化,头头上显,物物上明,犹如阃外威权,设施不犯,不惟安贴家帮,亦乃把定世界,此亦朝生庶子中之中,将军位也。
  如何是化生王子?
  三山来云:威扬宣正令,中外化亲传。颂曰:不动巍巍仰圣明,传持阃外赖将军,太平底定无多事,妙印高悬不露文。
  内生王子:此喻修行人,既已证修,正化已毕,复还本体,不出深宫。纵横自在,体用不彰,理事俱泯。常居尊贵位中,与诞生同体,此虽幼小,亦可绍位,亦名内绍,乃诞生处之幼子也。
  如何是内生王子?
  三山来云:入宫无异体,对面不相逢。颂曰:无作无为浑似痴,功勋不犯醉如泥,而今已出青霄外,紫禁重闱那得知。
  三山来总颂云:同生同死绝疏亲,名貌何分是几人,踏跛来时多少路,都卢共到法王城。
洞宗内外绍  
作者:  
内绍:绍继也,续也,相续不断之义。内者,正位中威音那畔是也。知向里许承当担荷,是为内绍。如修行人,明心见道,于日用中,头头显现,物物分明,实无差互,左右逢源,不假修进,不假行持,当体便证无上菩提,犹如诞生,本来尊贵,故名王种,以能绍继君位也。
  如何是内绍?
  三山来云:深宫无敌体,妙用解承当。颂曰:天然尊贵异常流,宝位传持事未休,不是人王无别种,那能物物与头头。
  外绍:外者偏位,今时门中,一切对境触物处也,向外绍则臣位。如修行人,不明自心,不见自性,不了正因,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续起功用,故名外绍。
  如何是外绍?
  三山来云:风尘无异路,晓夜据征鞍。颂曰:刹刹尘尘事不差,拂开朝雾与晚霞,见得分得无异路,何妨尽摘洛阳花。
 
附  
作者:  
僧问:九峰虔(虔乃石霜侍者)承古有言,向外绍则臣位,向内绍则王种,是否?峰云:是。曰如何是外绍?峰云:若不知事极头,只得了事,唤作外绍?峰云:若不知事极头,只得了事,唤作外绍,是为臣种。曰:如何是内绍?峰云:知向里许承当担荷,是为内绍,曰:如何是王种?峰云:须见无承当底人,无担荷底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曰恁么则内绍亦须得转?峰云:灼然有承当担荷,怎得不转?汝道,内绍便是人王种,且道,如今还有绍底道理么?所以古人道:绍是功,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始唤作人王种。曰未审外绍还转也无?峰云:外绍全未知有,且教渠知有。曰:如何是知有?峰云:天明不觉晓曰如何是外绍?峰云:不借别人家事。曰:如何是内绍?峰云:推爷向里头。曰:二语之中,那语最亲?峰云:臣在门里,王不出门。曰:恁么则不出门者不落二边?峰云:渠也不独坐世界里。绍王种名,外绍王种姓,所以道:绍是功名臣,是偏中正,绍了转功名君,是正中偏。问:诞生还更知闻也无?峰云:更知闻阿谁?曰:恁么则莫便是否?峰云:若是,因甚古人道诞生王有父?曰:既有父,为什么不知闻?峰云:同时不识祖。
  三山来云:看九峰此篇答话,可谓入理深谈,须知内外一体,所以论外绍则曰:不借别人家里事,论内绍则曰:推爷向里头,又曰:臣在门里,王不出门,又曰:渠也不独坐世界,又曰:更知闻阿谁,又曰:诞生王有父,又曰:更知闻阿谁,又曰:诞生王有父,又曰:同时不识祖,可见内即外之内也。所谓知事之极头处也。所谓向里许承当担荷也,所谓绍了非是功转功位了,始唤作人王种也,外即内之外也。所谓且教渠知有,教渠知有里许事也,所谓天明不觉晓,天明外也,不觉晓,外而内也。里绍王种名,外绍王种姓,名姓虽有,独有同而不相离,此所以得继绍而成功也,诞生王有父,必归向上虚位,而后尽善尽美也,学者不可不知。
 
王子五位图  
作者:  
一诞生王子 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迷。
  二朝生王子 子时当正位,明暗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三末生王子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云嘶。
  四化生王生 白衣虽拜相,此事未为奇,积代簪缨者,休云落魄时。
  五内生王子 混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醒醒。
 
洞宗四宾主  
作者:  
(不同临济宾主,临济就
  师资而言,此就体用而言。)
  主中宾:体中用也。
  如何是主中宾?
  三山来云:我无你不成。颂曰:主中宾,长江玉浪生,不因风雏面,如何得成纹。
  宾中主:用中体也。
  如何是宾中主?
  三山来云:你无我不得。颂曰:宾中主,是子不归母,为问呱呱儿,来自什么处。
  宾中宾:用中用头上头也。
  如何是宾中宾?
  三山来云:月色冷风声。颂曰:宾部宾,浑身都是尘,乌能明大用,怪杀野狐精。
  主中主:物我双忘,人境俱泯,不涉焉偏位也。
  如何是主中主?
  三山来云:浑沦不须补。颂曰:主中主,不闻亦不睹,儿孙向后看,谁是尔宗祖。
  三山来总颂云:宾中主也主中宾,宾宾主主不相伦,会得主宾混融处,不萌枝上辨秋春。
宝镜三昧  
作者: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守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象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叶,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爰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檩度,随其颠倒,从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矜异,狸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什,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三山来云:看者宝镜三昧,曹洞之宗,包括无余。但恐以此沿流,把作相传口诀,便非洞上宗旨。古人密授心印。如是精细,今之一机一橛,而抹杀宗旨者,独何与览之,可为浩叹。
  洞山谓曹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毋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直须秘密,不可影露,恐属流布,丧灭吾宗。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向上人之真伪,有三种渗漏,当机真须具眼。
洞宗三渗漏  
作者:  
(渗不停水,漏不盛物,故名渗漏。)
  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谓见处滞在所知,设有妙悟,亦须吐却,若不转位,即坐在一色,所言者,直是语中,未能尽善,知他见有所滞也。
  如何是见渗漏?
  三山来云:直具一只眼。又云:放下著。颂曰:山重重复水重重,万水千山一目中。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旧路蒙蒙。
  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不能融通,鉴觉著于一边,皆是识浪流转,途中岸边事,直须句句离却二边,不滞情境,方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情渗漏?
  三山来云:如胶似漆,又云:活泼些好。颂曰:担板从来见一边,何如到处眼双圆。满腔系恋不须吐,一落思量便不堪。
  三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谓滞在语言句失宗旨,不能于言诠三昧下转身,所以当机暗昧,宗旨不圆,须是通有语中无语,乃得妙旨圆密。
  如何是语渗漏?
  三山来云:倒四颠三。又云:道什么?颂曰:有言须是悟无言,开口成又落二三,况复游扬迷妙义,堪悲堪笑口头禅。
洞宗三路接人  
作者:  
鸟道:不开口处玄关转,未措言时鸟道玄,此是不落语言,声前一句。
  玄路:写成玉缘非干笔,刻出金章不是刀,此是玄音妙旨,谈而不谈。
  展手:睒眼牙口叮咛嘱,竖拂拈槌仔细传,此是觌面提持,随机拈出。
  三山来云:美则美矣,犹有一人,大不肯在。
  颂曰:空里往来绝朕踪,玄中妙义韵难穷。打开八字无遮障、会取机关处处通。
洞宗三纲要  
作者:  
一敲唱俱行:敲击也,一齐截断,属理也。唱举也,一并用出,属事也。敲唱俱行,事理兼备也,谓之偏正俱行,妈济宗之照有同时也。
  如何是敲唱俱行?
  三山来云:猿啸鸟啼随任运,山前岭后一般春。
  颂曰:敲唱俱行事一如,收来放去总同途,纵横理事无偏执,杀活分明会也无。
  二金锁玄路:金锁者,钩锁加环,血脉不断,事中隐理,理中隐事,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理事圆融,正偏不二,交罗无碍,妙应不穷,故曰玄路。
  如何是金锁玄路?
  三山来云:织盛开一段天然锦,密密金恨剪不开。
  颂曰:金锁玄关达者稀,如环妙用在临机,往来不断偏回互,一句无私绝妙奇。
  三不堕凡圣:坐断两头,事理不涉,不立玄妙,不落有无,应物利生,得大自在,一切影象依倚,一齐打脱,明双收也。
  如何是不随凡圣?
  三山来云:本来面目无多子,吃饭穿衣任纵横。
  颂曰:圣解凡情一笔勾,也无烦恼也无愁,无生面貌团圞在,何事区区作马牛。
  曹山云:凡见圣解,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什么堕?曰:是类堕。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
洞宗三种堕  
作者:  
一者披毛戴角,是类堕:类者,披毛戴角,乃异类中事也。若意有所滞,未免落在异类中,须是一念无私,向异类中,有出身之处,故类亦须堕。
  如何是类堕?
  三山来云: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颂曰:披毛戴角,潇洒得过,一入荒丘,寻他不着。
  二者不断声色,是随堕:随者,随声逐色,不断声色也。若不明声色,未免落在声色中,要知声不自声,色不自色,声色本无,因心假立,须是不著见闻,向声色中,有出身之路,故随亦须堕。
  如何是随处堕?
  三山来云:见色非干色,闻声不是声。颂曰:见色闻声,终不是尘,莺啼绿树,别有知音。
  三者不受食,是尊贵堕:受食是今时事,不受食是那边事,若执在那边,未免落在尊贵中,须是知那边了,却来者边行履,尊贵一位,犹须虚却,故尊贵亦须堕。
  如何是尊贵堕?
  三山来云:不装珍御服,来著破褴衫。颂曰:礼绝百僚,非是尊高,无人侍立,常自逍遥。
  三山来云;堕有堕落,堕除二义,苟滞在三者中,便是堕落。能向三者中,有出身处,便为堕除。若论披毛戴角是类堕,不断声色是随堕,不受食是尊贵堕,则堕落之义为是。若论曹山,须具三种堕之言,则随除之义为是。如上所注,二义兼该,大约三种看来,须明转位始得,识者辨诸。
正命食  
作者:  
知时而食,不受食害,即不枉死,名正命食。黄檗云:今之参学者,才出众来,只欲多知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了知解,反成毒药,如多与儿酷乳,消与消,都总不知,以此受害,岂知知解尽属生灭真如之中,本无此事,故曹山贵正命食,立三堕。
洞宗三种芦花  
作者:  
内三种芦花:
  一种芦花:一色到头纯素白,二边不许着青黄。
  此乃实际理地,不受一尘,真空绝相,及尽今时,名一色芦花。
  二种芦花:不与凡花为比并,独超从草自尊高。
  此是不守一色,不住正位,向上优游,鹤腾霄汉,出银笼,名习出芦花。
  三种芦花:绿水青山常作伴,清风明月夜为邻。
  此理事混融,堕放随收,虽在今时,而不落今时,子转身而就父,名返入芦花。
  三山来颂云:一色到头正位中,不居正位出银笼。转身就父无端的,三种芦花不住功。
  外三种芦花
  第一白马芦花:转身景物原无异,回首家山总一般,明有用也。
  第二明月芦花:出处溪山各异,归来云月是同,明有照也。
  第三雪压芦花:动转平常坦坦,横斜本分如如,明照用为一也。
  三山来颂云:有用有照照用同,作家此际露针锋。轻轻札处难思议,飞人芦花不见踪。
洞宗三间答  
作者:  
如何是髑髅眼?答云:目不瞬四维洞照。
  如何是髑髅耳?答云:耳不侧圆音历历。
  如何是髑髅手足?答云:臂不掉摵碎虚空,脚不动踏翻海岳。
  髑髅者,干净之体,明法身边事也。答意如何,谓虽不著一切,而能破一切也。
  三山来颂云:证到法身无所为,无为为处用无亏。横身应物浑无物,赴感随缘却是谁。
 

洞宗四印  
作者:  
欲分清共浊,当辨印和风
  当风不当印: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三山来颂云:当风不当印,辟破洪蒙忘混沌。任从功烈一天高,一贡羲皇谁解听。
  当印不当风:拈得鼻孔,忘了舌头。
  三山来颂云:当印不当风,一诳东君睡正浓。红白满园无看管,枝头桃阿笑难穷。
  风印俱当:披星戴月,入水拖泥。
  三山来颂云:风印两俱当,颠不颠兮狂不狂,浑身都是黄金甲,要与秋风战一场。
  风印俱不当:担水河头卖,点灯助日光。
  三山来颂云:风印俱不当,纸屏古枕竹方床,衲被蒙头全不会,也无短兮也无长。
  张三擘口骋精神,记得眉毛忘眼睛,聋瞎相呼无用处,面门击碎绝人行。
洞宗四借借  
作者:  
借功明位:位是虚位,功是一念,万年有作之功,借功明位者,借功勋而明底事也。
  三山来颂云:满园桃李正芳菲,莫道东群展笑微,色色都来藏不住,无端漏泄化工机。
  借位明功:借位明功者,借本来而显功用也。
  三山来颂云:生来志气已非常,揭地掀天做一场。不是居恒抱负重,那能衣锦得还乡。
  借借不借借:正中来,纵横得妙,虽借借,而实无借借,体用一如也。
  三山来颂云:法法头头听自然,无分先后与中边。随收随放随舒卷,万里星河共一天。
  全超不借借:不信于事,不住于事,不住于理,不住玄妙,不住有无,体用双忘,偏正不立,兼中到也。
  三山来颂云:到得休即便休,更无一物可堪求,就中何自论玄妙,理事无关始彻头。
洞宗四知有  
作者:  
不知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
  知有:一念回光,即同本得。
  知有了却不知有:及到无心无也无。
  不知有后真知有:始信南泉唤作牛。
  三山来颂云:昧却本来事者多,一朝得见免蹉跎。归家莫道闲潇洒,戴角披毛怎奈何。
洞宗两转身  
作者:  
一转:弃却者边闲景致,回观那畔好风光。
  二转:尽日闭门慵待客,忽然启户问行人。
  三山来颂云:流落江湖数十秋,归来高卧白云头。一朝起风尘念,依旧乘槎逐浪游。
洞宗借句挟带  
作者:  
借:借者,资借外边,以显共功用也,是偏位,是外绍,是臣种。
  句:句者,里头一句,以明其本体也,是正位,是内绍,是王种。
  挟带:挟带者,挟持借句,两种并借而行,由偏位而总归于正位也。
  三山来颂云:不是百花不见春,春来依旧百花新。花开花落谁为主,识得分明任纵横。
 
洞宗小五位  
作者:  
大功才转:功者,功用也,修行人,十二时中,妄念起时,以觉心照了,如三军有功将军赏也。若妄念灭除,真照亦无,如将军有功帝王赏也。若真妄两忘,正偏不立,不守尊贵,如帝王有功,余者皆不能赏,故曰:大功不赏。大功者,无功之功也,此是虚位。才转者,转入偏位中来,是以借位诞生。
  借位诞生:既是大功才转,却入诞生中来。诞生虽是嫡子,固名王种,然对帝王,须当称臣,亦属臣种,亦属借位,谓他纵居东宫,亦属偏位,不能居其正位,以大功转,而入偏位也。
  三山来颂云:才道无功已涉功,无功功尽妙难穷。转身一步非他事,渐入深官近九重。
  一色若消:诞生乃正宫皇后,太子须居东宫。东宫者,正具一色边事,偏中趋正也。若住在此间,亦不名尊贵,亦不名正位,故须一色消尽,不住东宫,不守尊贵,乃名尊贵。
  方名尊贵:犹如帝王崩后,太子嗣位,方名尊贵。若修行人,虽明本分,不能触处融通,一向坐在窠窟里,名为有地,位有途辙,者里不可住者,却须转身别行一路,不滞玄妙,不执中边,虽处尊贵而不居,方名尊贵。不然则死水里,淹杀人无数。
  三山来颂云:本来是佛不须疑,认着依然犹是痴。踏破顶无觅处,堂堂大露镇皇畿。
  细中移足:细中移足者,乃是天灾真正理趣,到此亦须拈却,不可作奇特想,不可作玄妙想。前此一色既消,是事法已尽,而今真理亦除,直教理事双忘,真妄不立,故名细中移足。
  鹤出银笼:即能细中移足,自然不住。于事不住,于理不住。者边那畔,玄妙不存,佛祖那顾。掀翻大海,踢倒须弥。千手拈不起,千眼觑不着。向者里荐得,便是鹤出银笼。
  三山来颂云:理事双忘绝妙奇,脱身一步更难思。银笼鹤出冲霄汉,正是翔空无碍时。
  位里转身:超情离风,不涉有无,此是正位中事。虽在正位,却须转身偏位中来。若一向把断要津,未为本分,故须向今时路头,垂手接人,自利利他乃可。
  月铺金地:月铺金地者,有照有用。入泥入水,不顾身命。应机化现,捞摝有情。了却那边,却来者边。接物利生,曲人今时。权行方便,乃转身之妙用也。
  三山来颂云:几曾严畔把心灰,又到红尘走一回。不是白云惊梦破,何缘月色满高台。
 
太阳玄三句  
作者:  
一平常无生句:白云覆青山,青山不露顶。须知此句要通一路,通得如狮子嚬呻。
  三山来颂云:平常一句义幽玄,话出无生别有天。语下言前难摸索,旁能一路在机先。
  二妙玄无私句:宝殿无人空侍立,不栽悟桐免凤来。须知此句无宾主,通得如狮子返掷。
  三山来颂云:绝迹藏踪浑似痴,主宾不立最玄微,沉沉古殿苍烟锁,一句无私上上机。
  三体明无尽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须知此句兼带去,能得如狮子踞地。
  三山来颂云:枯木花开锦绣新,三春今到绝鸣禽。等闲透得其中旨,体用明明不可分。
 
洞山初有四句  
作者:  
一言无展事:如符镇州出大萝卜头是也。其言不曾开展,以明其事,须理会在有言之外乃可。
  二语不投机:如人干橛是也,其语不与来机相投,须妙悟于语句之间乃可。
  三承言者丧:如从言句承当,便丧失宗旨,此不能在言外理会者。
  四滞句者迷:如凝滞于句中,便迷昧真理,此不能在语中妙悟者。于此四种,荐得作个洒脱,衲僧于此不明,终成卤莽。
  三山来颂云:话出无生妙义多,舌头无骨带淆讹。承言滞句终无用,一片凝心奈若何。
 
洞宗三种功勋颂  
作者:  
正位一色:无影林中鸟不栖,空阶密密和边迟。寒严异草何曾绿,正坐当堂失路迷。
  大功一色:白牛雪里觅无踪,功尽超然体皓融。月影芦花天未晓,灵苗任运剪春风。
  今时一色,髑髅识尽勿多般,狗口才开落二三。日用光中须急荐,青山只在白云间。
  三山来颂云:尊贵位中坐者难,忘功罢业浑如憨。须知接引今时事,一色无过正与偏。
 

宗门八恁么  
作者:  
(正不坐正,偏不垂偏。)
  有时恁么:两个五百是一贯,阿爷原是丈夫汉。
  有时不恁么:从他五五二十五,我则六六三十六。
  有时恁么却不恁么:题目虽然一般,怎奈注脚各别。
  有时不恁么却恁么:虽然日月不双明,到底三年同一闰。
  有时恁么却不恁么:指东话西非一错,将长就短的和真。
  有时恁么不恁么总得:或是或非金出铁,若横若顺铁成金。
  有时恁么不恁么总不得:自古张家难姓李,从来二字不成三。
  颂:指是为非非不是,将非作是是焉非。就中若也情量度,海角天涯鹞了飞。
浮山远录公十六题  
作者:  
一识自宗:识自宗者,须识本来宗趣,不落言诠,才拟论量,千山万水。
  二死中活:死中活者,寒灰发焰,枯木腾芳,须是死中得活,木人抚掌,石女呵呵。
  三活中死:活中死者,贪寻言语路,丧却本来人。如夹山境语,直作境话会是也。
  四不落死活:不落死活者,不坐二边,不住一色,日用寻常,逍遥自在。
  五背舍:五背舍者,背事舍理,扫荡圣凡,织尘不立。离四句,绝百非,赤洒洒、净裸裸,堂堂无间隔,及尽乃通身。
  六不背舍:不背舍者,披毛戴角,拖犁拽耙,随时游戏,不捐事理,所谓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尤。
  七活人剑:活人剑者,凡有语话,不犯锋芒,随机妙转,应物圆成,所谓放行则瓦砾生光,你若转得身来,自是扬眉吐气。
  八杀人刀:杀人刀者,扫除佛祖见,割断圣凡情,一句截流,万面寝削,所谓把定则乾坤失色,你若触着锋芒,未免丧身失命。
  九平常:平常者,就日用寻常中垂手,不事奇特高远,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十利道拔生:利道拔生者,剪除脚下线,指出掌中珠,拔济群生,利以大道,虽然春色无高下,到底花枝有短长。
  十一言无过失:言无过失者,粗言细语,倒弄颠拈,悉皆中的。所谓方满天下,无口过也。但恐承言滞句之流,却从者里蹉过。
  十二透脱:透脱者,不被一切羁縻,迥然超脱,脚跟截为红丝线,天上人间自在飞,此是学人能领会也。
  十三透脱不透脱:透脱不透脱者,虽然打破玉团子,却撒黄金在眼中,是透脱中不透脱也。
  十四称扬:称扬者,提持此事,妙唱宗猷,须是个中人,会悟音声之外,所谓万籁有心闻不得,报严无耳却知音。
  十五降句:降句者,断绝语言,不恣谈说,所谓闭口牢藏舌,安身第一方。
  十六方入圆:方入圆者,纵横得妙,左右逢原,更无滞碍,随口道来,无可不可,能入圆通三昧也。
  三山来颂云:吃尽寒酸费苦辛,同生同死是何人?慈衷一片谁知委,几度临机任纵横。
洞宗三解脱门  
作者:  
文殊面目,文殊门者,借物显也。颂曰:若问文殊户,头头路不阿。东林青郁密,南岳碧嵯峨。在际悬空月,诞前带雨莎。更寻玄妙相,箭已过新罗。
  观音妙唱:观音门者,音声阐也。颂曰:欲购圆通户,圆通户不封。戌楼鸣晓角,烟寺起霜钟。鹤唳当清夜。猿啼上碧峰。悲心闲并广,何处不相通。
  普贤妙用:普贤门者,身动静也。颂曰:若欲识普贤,嵯峨本不悬,萝攀登绝顶,航掣采祥莲,野老烧松火,山童汲月泉,纵横如未会,觌面卫重巅。
  三山来颂云:庭前柏子郁青青,无数春禽树上鸣。几度援弓抛弹击,犹嫌辜负老婆心。
曹洞宗旨颂  
作者:  
劫壶空处妙难通,拟欲无功已堕功。偏正不曾离本位,君臣那更异深宫。玉机转侧方圆备,宝鉴澄明理事同。云辇月娥归半夜,晓来烟雾尚朦胧。
 
三、沩仰宗
伪仰宗  
作者:  
沩山禅师,讳灵祜,长溪赵氏子,得法于百丈海和尚,初至为沩,木食涧饮十余年,始得仰山慧寂禅师,相与振兴其道,故诸方称曰沩仰宗。
  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明暗交驰,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圆相起因  
作者:  
圆相之作,始于南阳忠国师。以授持者耽源,源承谶记,传于仰山,遂目为沩仰宗。总有六名:曰圆相、曰暗机、曰义海、曰字海、曰意语、曰嘿论。耽源谓仰山曰:“国师传六代祖师圆相九十六个,授与老僧,国师示寂时,复谓予曰:吾灭后三十年,南言有一沙弥来,大兴此道,次第传授毋令断绝,吾详此谶,事在汝躬,我今付汝,汝当奉持。”仰山既得,遂焚之。一日又谓仰山曰:“向所传圆相,宜深秘之。”仰曰:“烧却了也。”源曰:“此乃诸佛相传至今,何用烧却?”仰曰:“某甲一览,已知其意,能用始得,不可执本也。”源曰:“于子即得,来者何如?”仰曰:“和尚若要,重录一本。”乃重录,呈似耽源,一无差失。
  三山来颂云:国师父子太无因,谶记传来直到今。画得圈圈九十六,青天白日换人睛。
 
暗 机  
作者:  
仰山亲于耽源处,受九十六种圆相,后于沩山处,因O此相顿悟。有语云:诸佛秘印,岂容言乎?又曰:我于耽源处得体,沩山处得用,谓之父子投机,故有圆相,辨的于人,或画此相,乃纵意;或画此相,乃夺意;或画此相,乃肯不全意;或画此相,乃全许意;或画此相,或点破,或划破,或掷却,或抹却,皆是截断众流也。更有种种多想,无非宾主纵夺,权实机关,总看时节因缘,随机拈弄,乃入廛垂手,方便设施,又或闲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大用现前,不存轨则耳。
  一日梵僧来参,仰山于地上,画此相示之,僧进前添作此相,以脚抹却,山展两手,僧拂袖便行。
  仰山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山开目见,遂于地上画此相,顾视其僧,僧无对,如此皆暗机类也。
  三山来云:如此络索,是什么弄猢狲底闲家具?虽然如是,也要大家知委。
  三山来颂云:觌面相呈事最奇,随宜纵夺在临机,一轮明月辉霄汉,照破河山影画眉。
 
义 海  
作者:  
仰山一日坐次,有僧来礼拜,山不顾。僧问:“和尚还识字么?”山云:“随分。”僧乃左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于地上书个十字,僧右旋一匝云:“是什么字?”山乃改十字作字,僧又画此相,以两手托起,如修萝擎日月势,云:“是什么字?”山画圆相,围却字,僧乃作楼至势,山云:“如是如是,善自护持,善哉善哉,好去。”僧乃礼谢,腾空而去,时有一道者见,后经五日,问山,山云:“汝还见否?”者云:“吾见其僧腾空而去。”山云:“此是西天罗汉,特来探吾宗旨。”者云:“某甲虽睹此种种三昧,不辨其理。”山云:“吾以义为汝解释,此是八种三昧,觉海普为义海,体同名异,然此义合有因有果,即时异时,总别不离隐身三昧也,如此皆义海之类也。”
  三山来云:乌焉自别,刁刀不同,者僧点画分明,仰山体势完备,正眼看来,且不识者个字在。
  三山来颂云:河洛交呈,鸟虫迭变,剖羲画之奇踪,划苍颉之异撰,月印川以无痕,珠入盘而自转。看看,具眼阿师荐不荐。
 
五观了悟和尚与仰山立玄问玄答  
作者:  
此相谓之法函索盖相,亦名半月待圆相。若将此相来问,有更添半月对之,答者以盖覆函,故曰函盖相称,以现圆月想。;此相,名抱玉求鉴相。若将此相来问,即于其中,书厶字答之,此相谓之觅良鉴。答者识玉,便下手了。此名钩入索续相,若将此相来问,但于厶字侧,添亻字答之,用问才钩入,答者索续,乃名续成宝器相也。此名已成宝器相,若将此相来问,但于内书土字答之。此名玄印玄旨相,独脱超前众相,不著教意所摄,若是灵利底,对面分付,拟之则不见也。三祖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苟不具眼,焉能辨此。
  三山来云:玄问玄答即不无,若一向滞在里许,未免成耙脱印矣。何以为吾宗向上之旨哉?学者师其意,而用之可也。
  三山来颂云:一人拈起一人圆,两两相将各一边。识得两边符合处,收来依旧月团。
 
辨第八识  
作者:  
此是众生,具有六识,添空一识,名为七识,七识不可得,名第八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时果相,因智报德。七识亦名传送识,七八二识不相离故,来为先锋,去为殿后,以至追思过去,攀援现丰,念虑未来。三细六粗五意六染七识,分彼分此,分是分非,八阿赖耶识名为白净识,本无瑕玷,无佛无众生,无你亦无我。古德颂云:赖耶白净本无愚,三细分时有六粗。八万四千化此得,大千沙界作凡夫。梦心桎梏原非有,病眼空花岂是无。反掌无间成十善,依然赤水获玄珠。第八识亦名含藏识,若是悟底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反观第八识,为不动智,空无内外名大圆镜智,即一体也,平等必智总号也。以妙观察智,收前六根六尘六识,乃至八万四千尘劳,转为成所作智,成所作智转入录观察智,妙观察智转入平等性智,平等性智转入大圆镜智,即一体也。是相宗师,若有问难,能转者即转,在那个识,按楞伽经云:佛诫大慧,初中后夜,常以妙观察智,当净现流识,转六根为成所作智,如手仰时,不应问覆手何在,亦如水为冰时,不即有异,故云烦恼即是菩提,百法唯识二论,但取其义,莫著言句也。六祖偈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其名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六妙观察智,七平等性智因地转,五成所作智,八大圆镜智果上转。
  三山来云:还见么:唤作识亦得,唤智亦得,且道,能转底在什么处?打破镜来,才向道。
 
三种然灯  
作者:  
(此见曹山录,非仰山语、因前收在沩仰宗,故不欲移动也。)
  曹山云:然灯前有一种,一未知有,同于类血之乳,一知有,犹如意未萌时,始得本物,此名然灯前。有一种知有,往来言说声色是非,亦不属正照,亦不得记,同类血之乳,是漏失边事,此名然灯后。直是三孙事尽,表里情忘,得无间断,此始得正然灯,乃云得记。(载祖庭事苑。)
  如何是然灯前?首山云:诸佛在我前。智门祚云:空劫无闲人。五祖演云:令人疑著。
  如何是然灯后?山云:诸佛在我后。诸佛在我后。祚云:衲僧天下走,演云:一场。
  如何是正然灯?山云:青山无异路。祚云:火星入牛斗。演云:错认定盘星。
  颂:解得分明珠走盘,未能透脱几多难。如瓶注水无遗漏,隔海风光冷眼看。(然灯前。)
  颂:不见明珠不走不盘,长天静夜黑漫漫。古今十世无增减,拈起牛头尾上安。(然灯后。)
  颂:问处分明答处亲,尘尘刹刹总逢君,一声黄岛青山外,占断风光作主人。(正然灯。)
  三山来云:前后且置,直须正照俱忘,犹较些子。
  颂曰:然灯前后不相因,正是然灯略较亲,三际情忘无所住,堂堂得见本来人。
香严三照语颂  
作者:  
本来照:拟心开口隔山河,寂寞无言也被诃,舒展无穷又无尽,卷来绝迹已成多。
  寂照:不动如山万事休,澄潭彻底未曾流,个中正念常相续,月皎天心云雾收。
  常照: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地狱天堂无变异,春回杨柳绿如丝。
  三山来颂云:三照由来一照同,何分前后与当中。个中若了全无事,一点灵映不穷。
  仰山设九十六种圆相,开为百二十,合为九十六、共一十九处门设施,圆收在于六门,一圆相、二义海、三暗机、四多字学、五意语、六默论。
  三山来颂云:只个从中辨真假,一门辟破许多门。门门施设成何义,贵在临机妙用亲。
  仰山临终付法偈云: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无一舌,此是吾宗旨。后龙潭智演为四偈。
  三山来云:仰山平生弄尽虚头,喜得临行一句,倾心吐出,别无剩旨,若非龙潭智演为四偈。
  三山来云:仰山平生弄尽虚头,喜得监行一句,惹得无数人,打瓦钻龟,委悉么?一轮明月空归云,万朵河山镜影中。
龙潭智四偈  
作者:  
一二二三子。牛字清风起,佛佛来看不就,人人来争纲纪。
  平目复仰视,儿孙还有异。未辨个端倪,出门俱失利。
  两口无一舌,止止不须说,西天僧到来,乌龟唤作鳖。
  此是吾宗旨,扬声罗罗哩,镜智出三生,吹到大风止。
沩仰宗旨颂  
作者:  
权分九十六圈圞,脱印相随有所传。垂手为人曾作拜,横身应物善交拳。禅天云散心光现,义海波澄月影圆。明暗相参看变态莫教辜负草鞋钱。
总 断  
作者:  
三山来云;种种圆相,虽是多六设施,不过师资辨验,临机拈出。毋论是生是佛,情与无情,那能越起得圈子去。莫道九十六个,即百千万亿刹刹尘尘种种变现,无过一个包罗。得其意者,勿执其本,庶几用而无碍可也,识者酌之。
上一篇:中国禅宗名著汇要21
下一篇:中国禅宗名著汇要19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