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宗旨纂要
简 介
作者:
五家宗旨纂要
[清]三山来
[简介]
清代禅宗典籍,一名《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由清三山来撰,性统编。共三卷。
本书与宋智昭所撰《人天眼目》,同一主旨,皆为阐释禅宗五家宗旨、禅法、宗风之名著。后出转精,此书较《人天眼目》更为完备明晰。故予全选。全书卷上叙临济宗,卷中述曹洞宗,卷下述沩仰、云门、法眼三宗。五宗中特重临济与曹洞。书中分别详列各宗宗旨、法要,并一一附上略解和颂,是比较完备的阐释五家宗旨的工具书,卷末另咐“三身四智”和“八识拈评”。
一、临济宗
临济宗
作者:
临济禅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欲姓邢氏,幼而颖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赜经论。俄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极缘语句,载于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阳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盖因地得名也。唐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摄衣据座,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门人以全身,建塔于大明府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号澄灵。
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扫除情见,迥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竖拂明之。
临济初至河北住院,见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谓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可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我尚三日前,说甚么?”济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我尚三日前,打普化,作甚么?”济亦打,至晚小参云: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我有时夺境不夺人,我有时人境两俱夺,我有时人境俱不夺。又云: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如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者里,学人著力不通风,石火电光却蹉过了也。学人若眼目定动,即没交涉。古德又有云: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上上根人来,人境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如是者,谓之四料拣。还见么?觌面便呈无碍境,交锋全露就中人。
三山来云:料材料之谓,譬如材料作舍,有大小曲直之不同。拣者,择取之谓,譬如作舍材料,拣取何者谓栋梁。何者谓椽桷,因材而用,不致混淆。接人之法,因人而用,亦复如是。然四料拣中,止有人境二字,而复增一法字者何?大约人则就其当体作用者言,境则就其即物拈示者言,法则就其随机接引者言。夺者除而不用之意。须看有时二字甚活,不过接人处,方便机关,临时应用,通变圆融,无心合轨,检点将来,似有夺不夺之异耳。如必拿定死蛇,思量拟议,早已瞎却人眼,岂得为临济宗旨哉!学者不可不辨。
济宗四料拣
作者:
夺人不夺境 面貌不教人得见,青黄满目任君看。三山来云:王孙一去芳草绿。颂曰:夺人不夺境,胭脂和红粉。大地与山河,在在呈图影。
夺境不夺人 禅板蒲团休错用,眉毛眼睫最知音。三山来云:洛阳春罢洞宾来。颂曰:夺境不夺人,反手夜深行。相逢不相识,觌面没疏亲。
人境两具夺 走归方丈慵开口,下却禅床懒措言。三山来云:渔翁夜宿三更晚。颂曰:人境两夺。虚空那摸索。无形金禅子,落尽冲霄鹤。
人境俱不夺 高声唱起应难邈,拄杖拈来画不成。三山来云:物童遥指杏花村。颂曰:人境俱不夺,脱洒洒脱脱,脚板踏峨眉,舌头谈五岳。
临济因僧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济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空而无实,如有真正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达摩大师从西土来,直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无别。若第一句荐得,堪与佛祖为师。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
三山来别云:第一句荐得,半夜撞倒漆昆仑,第二句荐得,藉丝孔里翻筋斗,第三句荐得,三岁孩儿跛挈行,直此三句,总就诸人见地而言,须看第一第二第三者字面,话有深浅,语有渐次,如徒混闷一团,平空卜度,则不会临济所下之语矣。
济宗三句
作者:
第一 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三山来云:远。颂曰:第一句,闭门打瞌睡,未曾睁眼时,游戏成三味。
第二句 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怎负截流机。
三山来云:近。颂曰:第二唏,婴儿刚有气,地一声来,眼耳鼻舌具。
第三句 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借里头人。
三山来云:差。颂曰:第三句,取火待钻燧,燎却面门毛,到底成何济。
临济于众云:大凡演唱宗乘,须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汾阳昭举了,乃云:那上是三玄三要句?
三山来云:飞弹打黄龙,眉毛遭鼠咬。
济宗三玄要
作者:
第一玄中玄:如赵州答庭柏话,此语于体上又住于体,于句中又不著于句,妙玄无尽,事不投机房,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故亦名用中玄。
三山来云:如赵州答庭柏话,比则就其现前指点,拈来便是,何等明浅,而目为玄中玄耶,且眄得以玄中玄,看作用中玄,岂有用中玄,而为第一玄之理,盖凡演唱宗乘,何语不从体不发出,未有能离体说法者,还直以第一玄,假立为体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一玄?
三山来云:金刚两头肩。颂曰:第一玄,乌龟飞上天。单剩一又脚,踏著威音前。
第二句中玄:如张公吃酒李公醉,前三三后三三,六六三十六,其言无意路,虽是体上发,此一句不拘于体故。
三山来云:如六六三十六之语,此正是亲切指点,正得谓之言无意路,而目为句中玄耶!须知第二唏中玄,即用中玄,盖有体而后有用。凡所发挥,皆是从体起用,故宜通知次于体;还直以第二玄,假立为用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二玄?
三山来云:空手把金鞭。颂曰:第二玄,骑马上高竿,喷地翻筋斗,吊下一文钱。
第三体中玄:此乃是最初一句,发于真体,此一句便具体中玄,因言显理,以显玄中之体,虽肯此理,乃是机不离位故。
三山来云:如云体中玄,是最初一句,发于真体。即是最初一句,发于真体,岂得以最初真体之句,而目为第三玄耶?须知第三玄乃是玄中玄,盖兼体用两者尽在当机拈出。名为体,不得名为用,不得名为非体非用,不得迥出意言难于测度,非单就体而言也,还直以第二玄,假立为玄中玄者近是。
如何是第三玄?
三山来云:虚空打秋千。颂曰:第三玄,囫囵没中边,东洋飘大海,架个无底船。
第一要:录风谁敢道,千圣一时兴,那能穷此妙。
三山来云:看此颂,犹是拟玄中玄而言者错。
如何是第一要?
三山来云:头顶乌纱帽。颂曰:第一要,寥廓空浩浩,路断烟水寒,行人那得到。
第二要,明镜当台照,胡汉用皆深,透匣青蛇跃。
三山来云:看此颂,亦是拟用中玄而言者近之。
如何是第二要?
三山来云:午放公鸡叫。颂曰:第二要,妍蚩一齐照,纵横妙用分,秦镜当台耀。
第三要,劫前者一窍,拟议问如何,拍手呵呵笑。
三山来云:看此颂,犹是拟体中玄而言者错。
如何是第三要?
三山赤云:城市街头闹。颂曰:第三要,漫把朱弦操,流水与高山,弹出无生调。
第一玄中有三要,木人空里翻筋斗、八面玲珑知是谁?
第一玄中第一要:青天脑裂霜无限,一叶雕时万叶雕
第一玄中第二要:天地漫漫无所在,乱山深处一山高。
第一玄中第三要:玉龙用处应无浪,万派江流万派清。
颂曰:天高地厚足穷根,帝纲重重不许论,刹刹尘尘无尽藏,不须弹指叩玄门
第二玄中有三要:莫道铁牛无伎俩,不忧水草不知闲。
第二玄中第一要:铁马嘶声无荡意,一波才动万波随。
第二玄中第二要:懒卧木牛忘水草,乱山堆里一身闲。
第二玄中第三要:玉免不知身照世,万家楼上万家明。
颂曰:木人石女斗玄机,电火光中尚笑迟,万物会归还委悉,一声百杂碎须弥。
第三玄中有三要,劫外风光劫外春,不拘此际自相亲。
第三玄中有一要:空劫那边留不住,一尘中现刹尘身。
第三玄中第二要:竖穷横遍空王外,帝网重重独自游。
第三玄中第三要:踢倒虚空无挂碍,乱云深处乱云闲。
颂曰:劫外灵枝劫外香,天然种草自清凉,二边不溺非为妙,一喝青霄透大方。
三山来云:看此如上语句颂子,则是就三玄,而分九要矣,岂临济当时之意旨哉,听吾颂。
如何是三玄三要?
三山来云:不妨疑著。颂曰:三玄三要事如何,拟涉思惟蹉过多。揭谛揭谛僧揭谛,娑婆娑婆娑婆诃。
附山堂淳辨三玄语:临济一句中,具三玄门,一玄门具三要,大机大用,岂容以句义劈析之耶!诸方问答玄要,亦直言第一第二第三。汾阳偈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至古塔主,列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说不行,付诸瞒顸而已。如必一一分析,则是蹈塔主之覆辙,不可不辨。
三山来云:临济宗旨,妙在三玄三要,而从上诸老,过为区分,未免十分破碎。山堂之言,诚为确论。止因临济语中有三玄三要字面,是以古塔主列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于三字上,乃有着落,犹自有理。如以第一为玄中玄,第二为句中玄,第三为体中玄,前后颠倒,又必一玄分为三要,太煞零星。则已一一注出,尚得谓之玄要耶?总之,玄则不可思议,要则吃紧机关。就一语之中,而有体用用,体用难穷,玄如是而要亦如是,所以为一句具三玄。一玄具三要,大意如此而已。画蛇添足者鉴诸。
临济一日问僧,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济便喝。三山来云:老僧当时便与一喝,管教临济拟议不来。
济宗四喝
作者:
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三山来云:金刚宝剑者,言者快利难当,若遇学人,缠脚缚手,葛藤延蔓,情见不忘,便于当头截断,不容粘搭,若稍涉思惟,未免丧身失命也。
如何是金刚宝剑?
三山来云:逢妖便斩。颂曰:金刚宝剑,无容思算,直下挥时,虚空血溅。
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者,不居窟穴,不立窠臼,威雄蹲踞,毫无依倚,一声哮吼,群兽脑裂,无你挨拶处,无你回避处,稍犯当头,便落牙爪,如香象奔波,无有当者。
如何是踞地狮子?
三山来云:力重如山。颂曰:踞地狮子,触着便起,突出爪牙,那容得你。
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
三山来云:探竿影草者,就一喝之中,其有二用,探则勘验学人见地若何,如以竿探水之深浅,故曰探竿在手,即此一喝,不容窥测,无可摹拟,不待别行一路,已自隐迹,迷踪欺瞒做贼,故曰影草随身。
如何是探竿影草?
三山来云:神出鬼没。颂曰:探竿影草,知丑知好,张空哥哥,李氏嫂嫂。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来云:一喝不作一喝用者,千变万化,无有端倪。唤作金刚宝剑亦得,唤作踞地狮子亦得,唤作探竿影草亦得。如神龙出没舒卷异常,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佛祖难窥,鬼神莫觑。意虽在一喝之中,而实出一喝之外。此四喝中之最玄最妙者,须看有时二字,甚是活泼,非一向如此用也。又看如之一字,不过仿佛如此,非真有如此名目也。向者里转得身来,方见临济老人用处。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山来云:疑杀天下人。颂曰:不作喝用,颠拈倒弄。拟问如何,全然无缝。
临济一日示众曰:参学人切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驾象王。如有真正学人来,他先喝一喝,拈出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里,学人云:大好善知识,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体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生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此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所举,皆是辨魔拣异,知其邪正。三山来云:止如宾主不立,又作么生?
三山来云:宾主相看,乃就师资两人而言,宾中宾等,乃就师资各人而言,不可不知。
济宗四宾主
作者:
宾中宾:克符云: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此是学人无鼻孔也
如何是宾中宾?
三山来云:客路作游人。颂曰:宾中宾,眉目得人憎,后手长安去,寸步实难行。
宾中主:汾阳云:识得衣中宝,端坐解区分,分是学人有鼻孔也。
如何是宾中主?
三山来云:反鞭策钝驽。颂曰:宾中主,寒山颠作舞,不辨来端由,笑伊目如瞽。
主中宾:磐山云:不解当风提祖印,临机应物自乖张,此是师家无鼻孔也。
如何是主中宾?
三山来云:暗室没明灯。颂曰:主中宾,甘作外游人,东西路不辨、南北岂能分。
主中主:克符云:横按莫邪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符云:不许夜行刚把火,直须当道与人看。风穴云;磨砺三尺剑,待斩不平人。此是师家有鼻孔也。
如何是主中主?
三山来云:当转正涂毒鼓。颂曰:主中主,红是正当午,宝剑刚提时,触杀佛与祖。
临济一日示众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此人学指学人而言);先用后照,有法在(此法字指宗师之法而方);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和泥合水,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时,撩起便行,犹较些子,古德云:主一喝验宾,宾一喝验主,主再喝验宾,宾再喝验主,四喝后无宾主也,到者里,主家便夺却、更不容他,须是伤口有抽身之路始得。
三山来云:宾主相见,即不无,不喝不棒,又作么生?
济宗四照用
作者:
有时先照后用。密云先布点晴空,霹雳后随催骤雨。
三山来云:如遇僧来便问云,汝是甚处人?或云汝从甚处来?或云汝名甚么?先照一句,待伊作么定动,或棒或喝,如此之类,是先照后用。
三山来云:点灯吃饭,颂曰:先照后用,老龙出洞,电卷雷奔,鱼虾脑痛。
有时先用后照。打破虚空百杂碎,回头端坐定乾坤。
三山来云:如遇僧来,师便打,便喝,便竖指拈拳,先用法,随后云还会么?汝道是甚么意旨?如此之类,是先用后照。
如何是先用后照?
三山来云:凿壁偷光。颂曰:先用后照,敲翻破灶,灵从何来,速道速道。
有时照用同时。眼亲手辨雄雄势,盗贼奸臣怎么敢当。
三山来云:如遇僧来,师家或棒或喝,即此一棒一喝中,且看他如何承当?如何下语?此则即用为照,照即是用,又或师一喝,僧也喝,师打云:不礼拜,更待何时?如此之类,是照用同时。
如何是照用同时?
三山来云:无二无别。颂曰:照用同时,痛下针锥,魂惊胆丧,血染须弥。
有时照用不同时。云起南山雨北山,清风明月任君看。
三山来云:如遇僧来,师便云:汝来也,看他如何应答?师则随机纵夺。如遇僧来,师先打一棒,看他如何支遣?师又别作商量。或照或用,不拘一格,宾主互唤,合水和泥,如此之类,是照用不同时,四者须看有时二字,不可执在一边。
如何是照用不同时?
三山来云:或东或西。颂曰:照用不同,伐鼓考钟,箕星好雨,毕星好风。
济宗三哭
作者:
一者有失正宗哭。如昧失宗旨,不能通彻,学人自己痛哭之类。
二者相符正宗哭。如偶尔契悟,符合宗旨,若须菩提佛说经,自己啼哭之类。
三者有违正宗哭。如违背宗旨,问答不投,宗师家敛手而哭苍天之类。
济宗三笑
作者:
一者相符正宗笑。如问答相符,彼此契合,寒山抚掌拾得呵呵之类。
二者有失正宗笑。如错过宗旨,问著不知落处。师笑云:非思量情识所能测之类。
三者悟顺正宗笑,如一旦悟彻,顺应宗旨,有一火头,闻打木鱼,抛下火杈云:呵耶呵耶,呵呵大笑之类。
济宗七事随身
作者:
一杀人刀:斩犀截象,伏尸万里,
二活人剑:锋芒不犯,绝后再苏。
三脚踏实地:行行皆路,步步不差。
四向上关捩子:迥出寻常,踏著便转。
五格外说话:牛口言语,马口会取。
六衲僧巴鼻:诃佛骂祖,踢倒须弥。
七探竿影草:别真辨假,敛迹藏踪。
又七事者
作者:
杀人刀:同前
活人剑:同前
肘后符:镇扫山河,扫除魍魉。
影身草:龙睛莫睹,天眼难窥。
制掣萦:放去收来,束妖缚魅。
耀眼镜:随手拈赤,夺目换睛。
夺圣剑:扫除玄解不居尊高。
济宗四事随身
作者:
一杀活拄杖子:一头放火,一头放水。
二金刚眼睛:分优辨劣,透海穿山。
三狮子爪牙:虎口夺食,友颔珠。
四脚跟点地:行则须行,坐则便坐。
济宗八棒
作者:
一触令支玄棒:
三山来云:如宗师置下一令,学人不知中回避,触犯当头,支离玄旨,宗师便打,此是罚棒。
二接机从正棒:
三山来云:如宗师应接学人,顺其来机,当打而打,谓之从正,此不在赏罚之类。
三靠玄伤正棒:
三山来云:如学来见,宗师专务奇特造作,倚靠玄妙,反伤正理,宗师直下便打,不肯放过,此亦是罚棒。
四印顺宗旨棒:
三山来云:如学人相见,宗师拈示宗旨,彼能领会,答得相应,宗师便打,此时印证来机,名为赏棒。
五邓验虚实棒:
三山来山:如学人才到,宗师便打,或进有语名,宗师亦打。此是辨验学人虚实,看他有见无见,亦不在赏罚之类。
六盲枷瞎棒:
三山来云:如宗师接待学人,不辨学人来机,一味乱打,眼里无珠,谓之盲瞎。上师家之赤,不干学人事。
七苦责愚痴棒:
三山赤云:如学人于此事不会分晓,其资质见地十分痴愚,不堪策进,宗师勉强打了,是谓苦责愚痴,亦不在赏罚之类。
八扫除凡圣棒
三山来云:如宗师家接待往来,不落廉纤,不容拟议,将彼凡情圣解,一并扫除,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道得道不得也打,直令学人断却命根,不存枝叶,乃上上提持,八棒之用,得最妙者,此则名为正棒。
济宗四大势
作者:
第一正利大势:从正接人,以此利物,不作高远。
第二平常大势:用处寻常,拈来便是,不存奇特。
第三真假大势:借假明真,意在言外,不拘一定。
第四本分大势:作用自然,毫无勉强,不生枝节。
济宗八大势
作者:
第一天真大势:如百丈卷席,马祖下座,用处自然,不假安立。
第二秘密大势:如翠微驻步,赵州捏尼,暗里机关,无须言说。
第三平常大势:如唤过净瓶,却安旧处,施为动转,尽见本来。
第四直示大势:如即心是佛,汝是慧超,直捷提时,更无粘滞。
第五呈似大势:如竖拂拈拳,插锹叉手,当机拈出,觌面相呈。
第六收放大势:如放下布袋,提起便行,随卷随舒,有擒有纵。
第七权设大势:如六窗譬喻,指树吹毛,曲垂方便,妙合机宜。
第八省悟大势:如沩山拨水,临济三拳,急处妙提,通身庆快。
济宗双明双暗句
作者:
恁么恁么:乃双明也。
不恁么不恁么:乃双暗也。
又双明复双暗句
作者:
有时与么与么,不与么不与么:乃双明复双暗也。
济宗三句外省去
作者:
初句:踏著称锤原是铁,莫净石作黄金,此直教渠发善心,鉴觉自己是佛,是初善。
中句:露柱灯笼原非有,三门佛殿本来无,此直教渠破善心,莫守住如今鉴觉,是中善。
后句:弹指竖拳皆有我,穿衣吃饭岂名无,此直教渠明善心,莫昧却从来知解,是后善。
济宗六句内会取
作者:
恁么也得:守戒护参终日坐,不教尘世污心田。
不恁么了得:洒盏花盘无四大,就中滋味几人知。
凭么也不得:到底有为无所得,本来无物也何求。
不凭么了不得:柳陌花衢空过眼,秦楼歌馆漫开怀。
恁么不恁么总得:反定入行无挂碍,青山绿水本如如。
恁么不恁么总不得,把定看来无可反,放行觑去有何行。
济宗西来意三句
作者:
第一句:第一句莫莽卤,一箭射空镔铁鼓,东西南北孰为邻,上下四维谁作主。此即本体一句,以明西来意。
第二句:第二句分明处,犯手伤锋如次序,长安大道信步行,一任诸人来与去。此即作用一句,以明西来意。
第三句:第三句须荐取,语的言端今与古,桃花轻薄逐波流,柳絮颠狂随风舞,此即体用纵横一句,以明西来意。
玄沙三句注
作者:
体中玄:凝然三寸子,不落二边机。
用中玄:只施三尺剑,挥断九天云。
玄中玄:磨盘秋结子,碓咀夏开花。
济宗三诀
作者:
第一诀:到处青山并绿水,随时翠竹与黄花。明体。
第二诀:高悬明镜分优劣,横拈拄杖验正邪。明用。
第三诀、头戴草鞋登宝殿,手携经卷入花众目衢。明玄。
济宗六病
作者:
(前五路不得行,行即错。)
一不得净地上捏目生,此是平空卜度之病。
三山来云:大睁著眼好。
二不得无事甲里畏刀避剑,此是黑山鬼窟之病。
三山来云:何不出头来。
三不得平地上认奴作郎,此是见地不真之病。
三山来云:如何是本来面目?
四不得光影门头弄粥饭气,此是用不亲切之病。
三山来云:急须吐却。
五不得葛藤里说青道黄,此是缠却缚手之病。
三山来云沸作么。
第六当阳大路,有无位真人,向赤肉团上,互用诸根,于百草头边,孤明历历,上纱在病之内者。
三山来云:略较些子。
济宗十三种句
作者:
一迷真句:贪寻言语路,失去本来真。
二出身句:今日且去,明日再来。
三正宗无问句:不在多言,开口即错。
四正宗无答句:要答也何难,究竟没交涉。
五末后句:反断要津,不通凡圣。
六转身句:见鼻孔么,却是拳头。
七隔身句:但看天边月,却是屋里灯。
八把关句:扼断玄关,往来无路。
九藏锋句:口里吐剑,舌上带刀。
十声前句:不待开门,已尽八刻。
二拟问伤玄句:一念拟求玄,云障天边月。
十二褒贬句:好个阇黎,而中喂狗。
十三收放句:吃我三十棒,我煞不如你。
兴化验人四碗四唾四瞎
作者:
莫热碗鸣声;中下机语。
碗脱丘:无底语。
碗脱曲:无圈绘语。
碗:向上明他语。
当面唾:鬼语。
望空唾:精魂语。
背面唾:魍魉语。
真正唾:速灭语。
不似瞎:认得语不作主。
恰似瞎:不见前后语。
瞎汉:定在当人分上。
瞎:不见语之来处。
汾阳十智同真
作者:
汾阳示众云: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为人天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不中的,翼折故空不可飞。翼壮弦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与汝诸人,一一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五同启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物,八同生杀,九同意吼,十同得入。又曰:与甚么人同得入,与谁同意吼?作么生同生杀?什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智?孰与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还有检点出底么?不吝慈悲,试出来道看,若检点不出,未具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面目现在。喝一喝,下座。径山杲云:汾阳若无个面目现在,一声败阙,虽然,未免丧我儿孙。铁壁机云:我者里一智也无。同个什么?
一同一质,总不出渠:是何物兮同一质?万象之中无等匹。休将心识漫参雪,毗岚猛风吹海立。
如何是同一质?
三山来云:囫囵囵底劈不开。颂云:一同一质,浑身都是,除却皮囊,单剩口气。
二同大事,一毛头上定乾坤:那个与君同大事,者里敢言他与自。一身坚实现诸尘、寂灭光中无渐次。
如何是同大事?
三山来云:太平须是将军定。颂曰:二同大事,全无忌讳,阿谁承当,直个就是。
三总同参,灯龙入露柱:孰能与我总同参,知识徒劳五十三。楼阁门前意何限,故乡犹在海门南。
如何是总同参?
三山来云:踏破芒鞋、有什用处?颂曰:三总同参,云水往还,徒劳惆怅,举目乡关。
四同真智,佛眼觑不见:何人同此一真智,见得分明还不是。山自高兮水自流,一理齐平不容易。
如何是同真智?
三山来云:古镜不须磨。颂曰:四同真智,光影俱弃,影现光生,分明不是。
五同遍普,石头土块:是什么物同遍普,旷大劫来今日睹。一波才动万波随,何异婴儿得慈母。
如何是同遍普?
三山来云:大地一琼琚。颂曰:五同遍普,睁眼即睹,万象森罗,虚空作舞。
六同具足,歉个什么:阿那个是同具足,细草含烟遍山绿,他乡看似故乡看,添得篱根花绕屋。
如何是同具足?
三山来云:富家郎。颂曰:六同具足,山青水绿,富贵天然。梅花松竹。
七同得失,牛头没,马头回:什么物兮同得失,圆明如镜红如日。三个猢狲夜簸钱,天明走尽空狼藉。
如何是同得失?
三山来云:背脊朝天,脑门着地。颂曰:七同得失,明暗不立,笼得鸟鸡,白鹏飞去。
八同生杀、德山棒,临济喝:作么生兮同生杀,桃花红兮李花白。今年吞却大还丹,到处相逢李八伯。
如何是同生杀?
三山来云:收来放去随方便,毒心半是慈心人。颂曰:八同生杀,铜锤铁钁,操纵临时,有冤难雪。
九同音吼,风吹石臼演摩诃:与谁说法同音吼,饮食语言皆用口,燕语莺啼迥不同,雕梁芳树却知有。
如何是同音吼?
三山来云:无风蜩语吹。颂曰:九同音吼,大地皆口。倒泻银河,鱼龙竞走。
十同得入,龙归沧海:与什么人同得入,田父耕锄女机织,冷眼看他家事忙,问渠且道随谁力。
如何是同得入?
三山来云:家龛祖先,是第几代底。颂曰:十同得入,功守行毕,着彩堂前,斑衣儿戏。寂音颂云: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如今要见汾阳老,劈破三玄作两边。三山来总颂曰:有体有用体用殊,同真十智一如如,虽同十智总一智,三玄劈处莫糊涂。
汾阳四句
作者:
接初机句:阳云:汝是行脚僧。
三山来云:吃粥也末。
辨衲僧句:阳云:西方日出卯。
三山来云:张家儿子不姓李。
行正令句:諲云:不通眨眼。
三山来云:山崩石裂。
定乾坤句:总云:人间天上一般春。
三山来云:海晏河清。
汾阳三句
作者:
学人著力句:阳云:嘉州打大像。
三山来云:急水滩头紧缆船。
学人转身句:阳云:陕舟灌铁牛。
三山来云:东边去、西边来。
学亲亲切句:阳云:西河弄狮子。
三山来云:屙屎放尿,也要自己去。
汾阳三诀
作者:
第一诀:珊瑚枝枝撑着月。第一诀,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散天边月。
第二诀:万里一条铁。第二诀,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出眼中楔。
第三诀:百草头边俱漏泄。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邠铁。
汾阳十八问
作者:
请益问:如何是佛,有所请益而问也。
呈解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时如何?自呈见解而问也。
察辨问:有一问在和尚处时如何?审察辨难而问也。
察辨问:有一问帮尚处时如何?审罕辨难而问也。
投机问:和尚道,枯桩岂不是法身边?相投机窍而问也。
偏僻问:鹤立枯松时如何?偏枯僻执而问也。
心行问:皂白未分,乞师方便,自表心行而问也。
不会问:乍入丛林,乞师指示。不会个事,直陈而问也。
擎担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自擎担所见而问也。
置问问:睁目不见边际时如何?置一问头而问也。
故问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狗子却无?设为一故而问也。
借问问:大海有珠,如何取得?别借一端而问也。
实问问:只见和尚是僧,如何是佛不法?以其实理而问也。
假问问:者个是殿里底,如何是佛?假此一端而问也。
审问问:一切诸法,本来是有,那个是无?审察其理而问也。
征问问:祖师西来,当为何事?征考其故而也。
明问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明白直捷而问也。
默问问:外道到佛处,无言而立,默然不言而问也。
汾阳三种狮子
作者:
一超宗异目: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三山来颂云:超宗异目,丛林杰出,奋起威雄,噬人无数。
二齐眉共躅:见与师刘,减师半德。
三山来颂云:齐眉共躅,克绳武步,独振家声,牙爪露出。
三影响音闻:野干倚势,异类何分。
三山来颂云:影响音闻,仿佛不真,狐犬竞吠,野干乱鸣。
浮山九带
作者:
佛正当眼藏带:太虚寥廓尘埃净,智鉴圆明物我殊。
如何是佛正法眼藏带?
三山来云:一滴传一滴。颂曰:佛正法眼,黄面亲传。破颜笑后,灭瞎驴边。
佛法藏带:别传教外无言说,三藏圆收圆成。
如何是佛法藏带?
三山来云:芥子纳须弥。颂曰:佛法宝藏,不用思量,点头三下,自肯承当。
理贯带,乌鸡半夜鸣何处,枯木花开劫外春。
理贯全收,万派同流。毗卢华藏,物物头头。
如何是理贯带?
三山来云:掉头背后看。颂曰:至理无言,绝妙绝玄,一囊包括,威音那边。
事贯带:群生造化承斯力,一道灵光触无咎。
如何是事贯带?
三山来云:处处却逢渠。颂曰:事事通贯,非异非同,尘尘刹刹,明月清风。
理事纵横带。应物行权无定法,随缘立理绝罗笼。
理事纵横,照用齐行。者边那边,日午三更。
如何是理事纵横带?
三山来云:一任放去收来。颂曰:理事纵横,柳陌花村,无二无别,信步放行。
屈曲垂带:垂丝千尺钓还曲,利物多方语带悲。
屈曲垂慈,棒喝齐施。覆藏密旨,少室灵枝。
如何是屈民垂带?
三山来云: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茎眉。
颂曰:屈己垂慈,苦心谁知,千般委曲,万种提撕。
妙叶兼带:同生同死机难测,双放双睡用最奇。
妙叶真机,境物如如。是凡是圣,无歉无余。
如何是妙叶兼带?
三山来云:正遍非独立,借句亦双行。
颂曰:妙叶兼带,临机自在,用出天然,无滞无碍。
金针双锁带:直呈大道机关密,突出全机理事玄。
金针又锁,全心印可。有句无句,千花万朵。
如何是金针双锁带?
三山来云:山前山后两钩连。颂曰:金针双锁,两两圆通,理事不二,妙用无穷。
平怀常实带;吃饭吃茶无别事,见山见水总皆然。
平怀常实,事圆理极。露柱灯笼,无得无失。
如何是平怀常实带?
三山来云:色色本来人。颂曰:平怀常实,随来随去,不用思量,头头俱是。
浮山每于示徒之际,遍举宗门语句,而学者编集,乞山名之,因其类聚,目之曰佛祖宗教义九带集。又曰:若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今此九带,已为诸人说了也。更有一带,还见么?若见得亲切分明,却亲出来说看,说得相应,则通的前九带。圆明道眼,若见不亲切,说不相应,但依吾语言,以为见解,则名谤法,无有是处,到此合作么生?众罔措,山遂叱散。
三山来云:浮山九带之语,已是理事俱备,体用全该,曲尽禅宗旨趣。然语句血脉,暗与曹洞相通,可见宗旨符合处。学者不可泥辞害理,须看一带字,妙叶无方,事联乎理,理联乎事,体联乎用,用联乎体,内外联贯,兼带不穷。切忌十分分疏,作一段一段说话,便非九带之义矣,有识者鉴之。
黄龙南禅师问隆庆闲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什么处?闲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又问:我手何似佛手?闲云:鹭鸶立雪非同色。黄龙每以此三转语,垂问学者,莫契其旨,脱有酬者,亦未尝可否,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南州居士潘兴嗣问其故,龙云:已过关者,掉臂而去,从关吏问可否者,未不定期关者也,复自颂云: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下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生缘有语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生缘断处垂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黄龙三关
作者:
我手何似佛手:一任拣取,拈来便用。
我手何似佛手,拈起扇子擗口,打落帝释花冠,却是寒山扫帚。
如何是我手何似佛手?
三山来云:活泼泼地。颂曰:我手何似佛手,生来快便抖擞,伸出十指分明,骇得鱼龙竞走。 我脚何似驴脚:走遍天涯,踏着是路。
我脚何似驴脚,车轮顿生八角,三千刹海波澄,一阵西风叶落。
如何是我脚似驴脚?
三山来云:莫乱走。颂曰:我脚何似驴脚,南北东西斟酌,一任到处风流,究竟无容摸索。
人人有个生缘:吃饭穿衣,承谁恩力。
人人尽有生缘,落花流水桃源,过后再无寻处,满蓑烟雨渔村。
如何是人人有个生缘?
三山来云:十分现成。颂曰:人人有个生缘,朝朝日日往还,不是本来快足,赚杀李四张三。
南堂示众云:参学至要,不出个最初末后句,透得过者,平生事毕,其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用印语自心,看得稳当也未。
南堂辨验十门
作者:
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从来不疑。
三山来颂云:教外别传谁不信,才闻举着低头听。不知赚杀多少人,千古万古成药病。
二须知有教名别传:看破了也。
三山来颂云:教外别传人尽知,如泥如醉又如痴。忽然平地翻筋斗,耳朵原是两片皮。
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入耳无异声。
三山来颂云:无情有情均说法,听得分明没搭撒。落花流水并松涛,咳唾语言六七八。
四须见性如观掌上,了了分明:瞒得过那些。
三山来颂云:见性分明毫不差,看来不觉眼迷麻。自从识得本来面,绿水青山满树花。
五须具择法眼:金沙终不混。
三山来颂云:双眸择法贵圆明,满目青黄假共真。不是顶门光亚竖,狮儿撞入野狐群。
六须行鸟道玄路:不落寻常。
三山来颂云:鸟道玄途事若何?分明行路带淆讹。往来踪迹无人见,一阵清风过大罗。
七须文武兼济:衣冠礼乐,铁甲真枪。
三山来颂云:出将入相事难期,妙用临机莫可为。遇弱须提三尺剑,逢强且咏一联诗。
八须摧邪辅正:头顶脚踏。
三山来颂云:邪正当前孰敢逃,明明赏罚不相饶,吾宗自有英雄手,把定乾坤莫弄骄。
九须大机大用: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三山来颂云:大机大用少人知,掣电轰雷犹较迟,若把其中轻放过,儿童拍掌笑嘻嘻。
十须向异类中行:才过牛胎,又闯马腹。
三山来颂云:头角才生已不堪,无端当面把人瞒,可怜足系红丝者,欲卖风流难上难。
护圣静嗣南堂颂曰:十门纲要掌中施,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末是根基。
临济宗旨颂
作者:
堂堂宾主历然分,无位真人不可亲。栗棘蓬中能出手,金刚圈里解翻身。腮边一掌机锋峻,肋下三拳意智新。胸次未能明七事,盲枷瞎棒罔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