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般若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二)
2006年06月25日11:33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3571 字体: 繁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二)

三、本经翻译

(一) 不同译本

佛陀诞生于印度,作为中国人的我们,竟然有阅读佛陀丰富的遗产——佛经,全拜古代译经大师们之所赐。同时,我们要考核任何一部佛经之真伪,固然要从全经所诠真理和宗旨去衡量;但另一方面,亦要从翻译时代和译者的学识与声誉各方面去考察。所以译题是非常重要的。本经前后共有十多种译本,现在收藏于大藏经中,只有七种,译名固然有出入,内文繁略亦异。玆列于后:

1.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玄奘译

3.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摩竭陀国三藏法月译

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阙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

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智慧轮译

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成译

7.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宋西天三藏施护译

以上七种译本,虽然经题不同,内文亦详略互异,但其要旨则一。中国民间流传诵念最广的,应推玄奘法师之译本。现在我们所讲解的,就是以玄奘法师之译本为依据,故本经的译题是: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二) 译经时代

唐朝,是此经的翻译时代,唐高祖李渊,自隋恭帝禅位后,即建都长安,国号曰唐,改元武德。武德九年,传位于世民。世民即位,号太宗,改元贞观,励精图治,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导致唐朝鼎盛。佛教自秦汉之间传入中国后,经两晋及南北朝的传授演绎,至隋唐之际,不特思想成熟,教义精密;且派别竞起,宗门林立;而其宗派及教义,又为我国佛教之精华,是以隋唐两朝,实为中国佛教之全盛时期。

尤其是最令人兴奋而永志不忘的,乃于隋未唐初,我国古都洛阳猴氏县之东郊陈堡谷,诞生了一位沟通中印文化之第一功臣,以及我国佛教新译时代的权威玄奘法师。其所翻译的佛经,内容丰富,词藻纯洁,体裁自然,而且文学色彩浓厚,文字组织精密,以及偈颂歌赞的谨严格调,文法字句的精警老炼,不但给予我国文学极大影响,和对唐代文艺复兴有莫大贡献;兼且成为当时思潮之主流。可见唐代之佛学其隆盛臻于极点,而促进其如此隆盛,该是玄奘法师之功。本经就是在中国文化鼎盛之唐朝,由负有盛名之玄奘法师所翻译的。

(三)译者德号

三藏法师,是译者的德号。三藏:是指经藏、律藏、和论藏。经藏明心诠性,为定学所摄。律藏规范三业,为戒学所摄。论藏分别邪正,为慧学所慑。戒定慧三无漏学,是整个佛法之根本总纲。所以,举三藏二字,便包括整个佛法的要义。

法师二字,含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1.就字义释:法是轨则义,师是训匠义。事有轨则为规范,则必合于情理;物经训匠提炼雕刻,必臻于美善。同样,凡能以佛法的规则来指导自他的行为,使之合乎正轨;用佛法的慧剑来雕刻自他的人格,使之同臻完善的人,皆可称之为法师。

2.就佛法释:法是佛法,师是师范。能精通三藏佛法,堪为人天师范的出家人,均可称之为法师。

3.就自利利他释:若以三藏教法自奉为师,依之修持的人,名自利的法师;能够对众演说三藏教法,化导众生为人师范的出家者,是利他的法师。

现在,这位译师,不但是精通三藏,自奉佛法为师的法师,且能以三藏佛法,规范自他行为,雕刻自他人格,堪为人天师表的自利兼他的法师,所以名三藏法师。这位三藏法师是谁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

在我国佛经翻译史上,译师虽多,但荣称三藏法师的却甚少,其中,最负盛名的不外是罗什、觉贤、玄奘、不空等,史家称为四大翻译家。在四大译师中,尤以玄奘、罗什为首屈一指的尖锐人物。凡罗什、玄奘译的佛经,其译题俱冠以三藏法师四字。因为这两位译师,是中国佛经翻译界的两钜子;罗什为旧译时代的泰斗,玄奘则为新译时代的权威者。奘译之卷陕虽富于罗什,而什译之范围,却广于玄奘。印度大乘佛教,不外中观与瑜伽。罗什所弘为中观法门,开我国天台、贤首二宗之先河;而玄奘所传,则为瑜伽法门,为我国法相唯识宗始祖。所以二师势均力敌,智等誉齐,实为瓜分中国佛教史天下的杰出人物。现此译题,在译者姓名之前,冠以三藏法师四字,正显此译者,并非平平凡凡的人,而是一位划时代性的翻译家。

(四) 译者故事

玄奘是译者的法号,俗姓陈,名纬,河南洛阳人,母早逝,父陈惠,本是清康的地方官;后因厌倦官宦之角逐生涯,便弃官隐居,专心学问。师刚年满十岁,即蒙慈父见背之痛,成为人间的孤儿;因此,前往洛阳净士寺,投*其兄长捷法师。长捷法师,不特学丰德长,且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人物;每设法会,弘经布教。奘师因得闻佛理,并对佛教发生浓厚兴趣,遂立志出家。但当时的人,欲想出家,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在思想、学问、品德、年龄各方面都合格了,还要获得皇帝赐给度牒,始可出家。所以,当时出家不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也是最有意义,最荣耀的事。

隋汤帝大业四年,皇上劾令度僧廿七名出家。这道圣旨一经颁布,那些有意出家的秀才、学士们,都从远途赶来参加选度考试。可是住在洛阳的玄奘,反而不敢报名参加,因为他那时年仅十三,还未足够二十岁出家的年龄。

考试那天,来自四方的秀才、学士们都齐集试场,紧张而肃静地恭候主考官的降临。可怜,年纪小小而又极端渴望出家的玄奘,只抱着幽怨而羡慕的心情,在试场门外踱来踱去,徘徊不已。主考官来了,他惊奇地瞧了玄奘一眼,便差使下属把玄奘带到他的跟前。原来,这位主考官姓郑名善果,不但是一位佛教徒,同时对于相术也有深刻的研究。他看见玄奘相貌端庄,举止不凡,知道他的前途一定很远大。于是查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跑到试场来做什么?玄奘经他一问,就壮着胆子把自己的身世、年龄、志愿、以及到试场来的希望,通通告诉他。这位主考官真想不到他小小的年纪,竟有这么伟大的志愿,不但非常钦佩,并且特别替他写了一本奏章,向皇上请愿。结果:获得皇上的例外核准。因此,他便在净士寺出家,改名为玄奘。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认为出家人大都是消极、悲观;他们的生活,是那么消沉、枯燥、无聊,但事实上并不是。尤其隋唐出家人的生活,都是那么积极、向上,他们不但了解人生是甚么,还懂得人生应该做些甚么!不独希望自己解脱人生的痛苦,获得生命永恒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一切人都能离苦得乐。他们永远永远点亮生命的火把,执持真理的慧炬来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救济自己,也救济他人。玄奘法师的哥哥长捷法师,就是这么一位博学多才,精通儒释,而恒以真理的慧炬,照耀自己和他人的佛学专家。

玄奘法师自从出家做了小沙弥之后,便与哥哥长捷法师住在一起,专心研究佛学,绝不肯把时光空过,蹉跎岁月。直至年满二十,在成都受了具足戒后,才离开兄长,到处游学;又随法常、僧辩二法师,研究俱舍论。二师不但称赞玄奘为佛门千里名驹,并鼓励他游学印度。而其本人,亦因当时宗派大多,传授各异,而深感困惑,于是便决心前往印度求学。

武德九年,唐高祖传位给第二太子世民,改元贞观。玄奘和几位同志,联同上表,请奏皇上准予他们前往印度留学。但那时唐朝开国未几,西突厥雄踞中亚,新疆以及阿富汗一带小国,都仰突厥鼻息;唐朝政府为了国防关系,严禁人民出国。因此,玄奘们上表被退回,虽再度上表,亦未获准奏,始终拿不到出国护照。但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反而更积极地筹谋出国留学的计划。结果:在贞观元年(有说贞观三年)偷度玉门关,冒禁孤征。

一路颇多艰险,曾渡沙漠八百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粮食既缺,水草亦无;且单骑独行,常遇诸恶鬼怪,奇形异状,法师心诵心经,身向前行,毫无畏惧。结果:千辛万苦,终于贞观五年进入印度,遍历诸国,广学圣教,通达各种言语文字,到处受人欢迎和优待。后到那烂陀寺,从当时负有盛誉的佛学泰斗戒贤论师学习唯识,以及瑜伽师地论等大乘经典;又多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均获胜利。自此,声望日隆,进升为那栏陀寺的副主讲,成为全印度佛学界的名学者,受到当时知识份子的热烈欢迎。

不遭人妒是庸才,以玄奘法师这样超卓的成就,也就难免谗妒者的麻烦了。特别是在公元六世纪的印度,佛学异常发达,可惜宗派也特别多,尤其小乘与大乘之争更烈。那斓陀大学,是一向研究大乘的最高学府,自玄奘法师荣任副主讲之后,大乘的趋向更加显著了。因此,常有许多小乘学者,跑来那烂陀寺与玄奘法师拗辩。但没有一个不为玄奘法师锋利的词锋,和正确的理论所击退。于是那些小乘学者对大乘的毁谤与攻击,更加激烈,而嫉妒与反对玄奘法师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当时玄奘法师是最受戒日王所敬崇的。戒日王为了主持公理和寻求和平解决大小乘间的纠纷,而于贞观十六年,在曲女城召开特别的宗教大会,邀请五印度各国的国王,大小乘的名僧,以及婆罗门教徒来参加。

大会开始那天,到会者有来自十八国的国王,和三千多名的佛学专家,以及那栏陀大学本身的一千多名学生,数百位教授,此外,还有异教徒二千多人。戒日王也亲自率领全部侍卫、妃嫔、宫女、及文武百官赶来主持大会,同时恳请玄奘法师,为这次盛大宗教辩论会的主讲。

玄奘法师接受了这项重大的任务后,首先把称扬大乘的讲稿真唯识颂写好,然后站在高高的讲坛上,当众高声朗诵,并对在会大众宣誓:如果有谁能够驳倒讲词中的任何一字一句,他情愿斩首谢众。结果:一连讲了十八天,始终没有谁敢出来应战,反而侧耳倾听,心诚悦服。于是,玄奘法师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中,结束了他的演讲,接受了在会大众赐给他全印度第一位佛教权威学者的荣誉。十八位国王,纷纷把名贵的礼物献上,并向玄奘法师道贺,但都被奘师婉谢拒受。

戒日王只好选一匹大象给法师坐骑,游行全城,给全国学生与民众瞻仰膜拜,并告谕他们:这位中国和尚留学生,是全印度第一位的佛学专家。他在大会上讲了十八天,也等了十八天,始终没有一人敢发言与他驳辩。

玄奘法师在戒日王和文武百官陪伴下的壮烈队伍中游行,沿途接受观众们的欢呼和散花致敬,真是荣耀极了;但这光荣并不是偶然或侥幸所得,而是他自己在十几年来辛勤的收获,和在大会上拿性命赌博换取得来的。

玄奘法师的成就,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简直是中国民族的光荣,中国留学生的光荣,以及中国佛教界的光荣。因为在我们中国,竟然诞生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的伟大,不仅是他的思想、人格、天才、和意志。而且是他具有进取的雄心,坚毅的魄力,果敢的精神,以及学业的成就,和对佛教文化的贡献。

有人曾经这样歌颂玄奘法师:在宗教界,玄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用今天翻译的眼光来看,他是我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真的,玄奘法师不但是一位崇高的宗教家、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最有成就的留学生;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因为他的一生为了真理而奋斗的过程,足以代表我国民族的个性。他仅仅为了追求一个目标,便奋不顾身地冒险出关,单骑匹马向着四顾茫茫的沙漠迈进。翻峻岭、越雪山、渡险津、拒爵禄……无一不表现他那种不屈不挠,不畏难,不退缩的英雄气概;甚至在宗教辩论大会上,为了真理的建立,不惜把宝贵的性命,来作孤注一掷。像这样头可断,身可亡,而志不可夺的学者,还有谁能够否认他的伟大呢?

还有更伟大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佛教的贡献。假如没有他的出现,唐朝的史实也许要改观。因为我国唐代学风之盛,而且佛教思想荣登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实拜玄奘法师所赐。

玄奘法师留学印度十余载,先后游历三十多国,巡礼佛迹,遍访名师,所获梵本共六百五十七部。于贞观十九年饮誉归来,谒太宗于洛阳宫,备受朝廷之礼待。因太宗敕住弘福寺,专事翻译,于是奘师便奉诏召集,全国富有学问修养的高僧,共同展开史无前例的译经伟业,成为我国佛经新译时代最权威者。

玄奘法师先后所译出之佛经,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本经是七十五部经中,文字最简短,义理最精警的一部。而六百卷大般若经,却是他翻译事业中最巨大的杰作,也是用尽他毕生精力的最后一部译本。当他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最后一首颂文写完,放下笔杆时,便合掌庄重地对助译的法师们说:这部经是镇国大宝。我迁居玉华寺,也是为了要完成这项工作。现在我感谢佛陀,这部镇国之宝,已翻译完成,我的责任也完成了。万一无常到来,我的葬礼千万不要铺张,简约从事就行了。说完,便派他的高足窥基法师,去都城奏禀皇上,报告大般若经之翻译完成,而请求皇上赐写序文。同时,在院中设宴庆祝大功告成。

玄奘法师的话真灵验,在高宗麟德元年正月,助译的法师正盼望他开始着手翻译大宝积经。可是他已精疲力竭,不堪胜任;而他的译经事业,也就此而结束,一代圣僧,也就与世长辞了!难怪高宗皇帝获知其圆寂消息,亦认为是痛失国宝,哀恸不已!真的,能够像他这样毕生献身于翻译工作,为佛教文化事业鞠躬尽瘁的人,能有几人?他岂独是国家之宝,抑亦是佛教之宝,也是中国文化界之宝。

他的著作,他的学术思想与言论,不但在唐代放射出无比的光芒,照耀当时整个文坛;而且一直照耀到现在,甚至未来。梁启超曾赞誉他为中国佛教第一功臣,千古学者的模范。中国张其昀教育部长亦赞叹他:诚为我国留学生的圣人。但我说:玄奘法师,不但是一个富贵不淫,贫*不移,威武不屈,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人的伟大留学生,亦是一位生有益于世,死有利于后的伟大圣哲。他不但立了功,而且德足以光日月,功足以壮山河,言足以为天下法。所以,玄奘法师虽然圆寂了,但他那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为佛教为国家而努力的功勋,仍然存在人间,永垂不朽。

我们面对着这本由一代圣哲亲译出来的经典,能不怀念古人,悠然神往?倘若我们不好好的研究,好好的传诵以及发扬光大其真义,对得起玄奘法师昔日之努力吗?

上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三)
下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一)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