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往生纪实>>净土圣贤录续编易解卷二
净土圣贤录续编易解卷二
2006年06月22日16:1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1509 字体: 繁體

净土圣贤录续编易解卷二

清 陸士銓

  陸士銓。字近堂,蘇州(江蘇吳縣)元和人。最初學習扶鸞術,歸附於玉壇為其弟子。後來為壇友祈禱治病,神明教他要禮拜梁皇寶懺。陸士銓因禮拜梁皇寶懺後開始發心學佛,於是前往天寧庵,受持菩薩戒。有一次,扶鸞的聚會中有寂根菩薩,自極樂國土來,降於玉壇,開示闡揚淨土法門,教人痛念生死的可怕,摒棄拒絕其他歧路的修行,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先後共有十一會,因此參加聚會的人,才知道要念佛回向極樂世界。但是有些人扶?的習氣未忘,仍然有人依舊出入鸞壇。只有陸士銓,專一心意稱念佛名、修習觀想,並且持誦《法華經》。

  陸士銓持長齋一、二年之後,患得惡性膿瘡,又得下痢而減少飲食,於是開緣吃肉。但是病情卻更加嚴重,臥病在不能起身,陸士銓自知即將命終,心中感到非常的慚愧懺悔。臨終之前七日,徹底摒除葷腥食物,不斷稱念阿彌陀佛。他有位女兒,年十餘歲,陸士銓告誡她要持齋念佛,他往生時不要哭泣。

  等到陸士銓病危將死時,他的目光往上注視,好像見到什麼東西的樣子。口裡說著白蓮花、白鶴及諸上善人等等的話。接著又連續不斷稱念『佛!佛!』然後右脅臥而往生,一時異香充滿室內。時為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五月十八日也,年三十九歲。

  後來,他的一些朋友前往玉壇,問陸士銓往生的地方。王天君回答說:「陸士銓非常幸運,如果不是臨終時的正念,差點要墮落三途,現在他已得生西方邊地了。」次年,五月初一,陸士銓降於玉壇,開示諸君說:「有一件對自己最為切要的事,人人都不能逃避,而每個人大多忘卻的事,你們知道嗎?現前的你們,此時四大輕安,精神強健,但是從不思惟一旦臥病在床,魂離魄散之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前路茫茫,毫無把握,最後只有隨業輪轉,生死不斷、受苦無窮。唯有平生虔誠修習淨土法門的人,等到臨終時自然會見到佛來接引,化生於蓮華之中,受諸快樂、壽命無量。

  諸君有志於修習淨土法門的人,應當注重『信、行、願』淨土三資糧。『信』者,深信西方的確是有淨土,就像蘇州城有西城門一樣;而娑婆國土在東方,就像蘇州城有東城門。娑婆世界既然實實在在是有,而西方淨土難道不也是實實在在是有嗎?東方、西方同樣是在我們本性的圓明覺海之中,動念即可到達,就如同東門、西門同處在一蘇州城之內,舉足就可以到達一樣。

  既然相信淨土決定是可到達的,然後又必須相信念佛法門,就如穿衣吃飯一般。穿衣可以免凍,吃飯可以免飢,而念佛則必定可以免除生死之苦。但是如果今日信,明日不信,這樣就不是真信。若是終身信,一念忽然不信,也不是真信。所謂的『信』,是從今日以後,直至命終,一信到底,更無一絲一毫的疑惑,方為真信。

  既然相信有西方淨土,又相信有念佛法門了,但如果只是空言讚歎,那麼對了脫生死有什麼助益呢?因此凡是發起信心的人,即應當依教奉行。今日相信,今日即行;明日相信,則明日即行。萬萬不可說:『我現在還年輕,姑且等到老年再來修行還不晚。』你難道沒聽說:『青冢多埋紅粉骨,黃泉半是黑頭人。』這句話嗎?哪裡還有所謂的老年可以期待呢?又不可說:『我奉事父母之事未完,教養兒女之債未了,且等待我閒暇無事時再來念佛也未晚啊!』哪裡知道無常迅速,閻王的鬼使臨門之時,不可以向他商量說:『我父母之事未完,兒女之債未了,你暫且等待我空閒無事時,再來討命吧!』

  又有些人念佛,有時非常勇猛精進,有時又懈怠廢弛,這是說此人念佛沒有持之以恆。譬如母雞抱蛋,一定是時時刻刻不離於蛋,而使熱氣相續不斷,才能孵出小雞。如果今日抱之,明日去之,不曾有能生出小雞的。長養蓮華的聖胎,也是一樣要如此相續不斷。

  至於『願』這個字,尤其特別緊要。世間信佛念佛者,固然不乏其人,然而有人是求今生能夠榮華富貴,有人則求來世福祿長壽,得一個好的人身,不至於墮落三途,此皆是違背佛的意旨。佛陀教導你要出離生死輪迴,而你偏要進入生死苦海;佛陀教導你要往生極樂世界,而你偏要住在娑婆世界。如此則一生信佛念佛的行業,盡付東流。譬如耕田時下了雜草的種子,而希望它能生出稻苗,世間有這個道理嗎?

  因此發真實信心的人,應當行真實的行業;行真行的人,應當發真實之願。發願盡此一生,決定不生天上人間,決定要生西方極樂淨土。如此念佛,才是隨順佛所說之語,而不至於浪費光陰,諸君要好好努力去做!」之後四年,曾再降於黃敬敷的家中,勉勵同壇的人,其言語大多懇切至誠。(一行居集。西方公據書證)

--------------------------------------------------------------------------------

清 馬榮祖、僧祥峰

  馬榮祖。字宁良,浙江秀水人。年少時即能作詩詞文章,二十歲考取秀才。其父母早逝,事奉繼母非常恭敬孝順。年三十歲,患得吐血病,過了五年,病情日益嚴重,每次進食就嘔吐。有位僧人祥峰,未出家時,就和馬榮祖相識。等到馬榮祖重病時,祥峰已經出家參學後又回到故鄉,其宿世的智慧頓時開啟,信解通達辯才無礙。

  馬榮祖再次見到他時心裏感到驚異,於是問他除病的藥方,祥峰曰:「你的病恐怕不是醫藥所能治療。如果你能放下萬緣,一心一意觀佛念佛,日久功深,坐斷無明,無量劫來的生死重病,當下解脫,哪裏有什麼身病的憂患呢?」馬榮祖突然震驚而有所省悟,因此開始持長齋,修習淨土法門。後來,疾病終於好了。

  馬榮祖在此之前,於某天夜夢見虛空中湧出很多『壽』字,多得無法計算其數,並且光明燦爛。後來閱讀經典,看到經典說:「阿彌陀,一名無量壽,亦名無量光。」剛好和他的夢境相符,馬榮祖因此更加欣喜,認為自己宿世因緣即在念佛法門。不久之後讀誦《六祖壇經》,因而默契萬法之心源,心中感到既慚愧又懺悔。後來前往山陰的大覺林,受三歸五戒,每日持念佛號三萬聲,且持誦《阿彌陀經》、《金剛經》各一遍,也兼修淨土的觀想。有空則常邀請諸淨土蓮友,晝夜課誦佛名。

  那一年正月下旬,從江蘇返鄉,經過一個月疾病發作。三月初,臥病在床不能起身,馬榮祖告訴他親近的人說:「我從三十五歲起,發菩提心,唯求莊嚴清淨的佛土,以利益眾生。雖有公卿宰相的榮耀,我也視同破鞋啊!如今已經重病在身,然而一念歡喜之心,不曾稍有改變,希望臨終提起正念,直接往生西方淨土。」

  有人問:「你還有很多孩子待哺,要如何處理善後呢?」馬榮祖曰:「這些自有因緣業力,不是我所能幫忙的。」到了十八日晚上,馬榮祖說:「明日要大懺悔。」隔天早晨起來,搭衣禮佛,面向西方端身正坐,持誦阿彌陀佛佛號數百聲,及雲棲蓮池大師的發願文,直到炷香燒盡,才去睡覺。又過了三天說:「西方三聖現前,為我說法,我常身處在大光明中。」

  第二天又說:「菩薩以淨水灌沐我,洗清我夙世塵垢,頓時獲得清涼,樂不可言。」傍晚的時候,有朋友沈鴻調前來探視,問他有沒有念佛,馬榮祖回答說:「有念佛。」沈鴻調曰:「不可著相。」馬榮祖曰:「即心即佛,何著之有。」於是摒棄一切榖米食物,每日只喝茶二小杯。後來每天只喝淨水而又過了兩天,正當接近午時的時候,告訴家人說:「佛來迎接我了!」並且不斷地稱念阿彌陀佛,然後右脅臥而往生,當時是清高宗乾隆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時年四十八歲,沒有兒子,留下遺言不立後代。

  當時祥峰和尚,正好在蘇州的文星閣閉關,修念佛三昧。那年的冬天,有一天,在夜裡夢見有三人進入房屋,面向南方而坐。其中一人是僧人,旁邊兩位是居士,神情儀容莊嚴端正,頭頂上都有白光覆照。

  祥峰頂禮之後,問曰:「三位大德從哪裡來?」穿著僧服的人答曰:「從西方來。」祥峰曰:「莫非是阿彌陀佛國中的人嗎?」答曰:「是。」祥因此問他們是何姓名。三人同聲說:「你叫什麼名字。」祥峰曰:「弟子法名達文。」僧人曰:「竟然妄語!」祥峰曰:「是真的,不是妄語。」僧人又問:「你叫什麼名字?」祥峰曰:「弟子法名達文。」僧人云:「還說妄語!」祥峰曰:「弟子實在不打妄語,為什麼上座說我妄語呢?」

  僧人曰:「一切眾生,以虛妄的假名為真實,執著假相為實在的,故受生死輪迴之苦。如果有智慧的人,知道一切是虛妄的語言,即沒有生死輪轉。你不要自迷,失去本有的真心。當知真心是沒有執著分別的心,真知是不安立任何知見的知。有覺有知是魔,佛沒有能所對立的知覺。此理你當應深信受持,莫懷疑惑。」祥峰言下開悟,於是又請問曰:「上座所說之語,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的佛法。請問上座,您既然是從阿彌陀佛國土中來,可曾見過阿彌陀佛嗎?」

  左邊的那一位答曰:「我向你說,你終不信,你必須親自見到才得以相信。」然後三人一齊站起來,各向祥頭頂上一拍,為說偈曰:

  「應當勤精進,修諸清淨業。因深則果實,慎勿生疑惑。」又曰: 「諸法從心生,諸法從心滅。心法本來空,取捨不可得。」又曰: 「生佛心法等,譬如夢中境。如幻三摩提,汝已知少分。」說完偈頌後,突然見到馬榮祖嚴整威儀,向此三人至誠頂禮。之後,三人立即騰空,向西而去。一時,空中樂音嘹亮,念佛之聲清楚朗然。

  馬榮祖更向祥峰頂禮三拜,曰:「承蒙恩師勸勉我修習淨土行業,歸依三寶,我今已經往生淨土,得大安樂,所以請求菩薩來演說妙法,以報深恩。」又向祥峰頂禮三拜,合掌念佛,向西而去。此時正好晨鐘剛剛響起,祥峰忽然從夢中覺醒。早晨的時候記載下此事,命名為(紀夢篇)。祥峰後來隱居於婁江的福城院,臨終預知時至,念佛坐化而往生。(一行居集。西方公據書證。染香集)

  評曰:「先前的陸士銓,以降於玉壇而勉勵同學向佛;如今馬榮祖,以託夢而酬謝師父的深恩。誰說一往生西方淨土,就毫無跡象訊息呢?雖是如此,倘若根機因緣未成熟者,不可一概以此為例。(而以為我為什麼不能見聞西方淨土的境界及感應呢?)」

--------------------------------------------------------------------------------

清 彭希涑、顧氏

  彭希涑。字樂園,號蘭臺,蘇州元和地區府學的學生,即是二林居士(彭際清)的姪子,年二十六歲,在鄉試中舉。年幼時就喜歡素食,十幾歲之後,即持長齋五年。後來得吐血的疾病,才開了食肉的禁忌。然而也是因為病苦而發心,於是信受歸向佛法,持六齋日,讀誦《華嚴經》,每日稱念西方阿彌陀佛名號,求生極樂淨土。雖然在南北旅途的車船當中,也未嘗懈怠忘記他的功課及念佛。曾經作回向詩十首。

  一云:「輾轉因緣十二支,塵沙劫數了何時。空王足下勤稽首,雙淚潸流不自知。」

  二云:「風力吹人豈自由,幻緣牽引惹閒愁。病魔天遣重重逼,垂死方悲不早修。」

  三云:「由來色相盡空虛,萬劫貪癡未易除。何似彌陀一句子,六根收拾了無餘。」

  四云:「營營逐逐不如閒,人命須知呼吸間。卻恐修行迷正路,臨歧回首黑漫漫。」

  五云:「靜觀深時落日斜,了知極樂路非賒。十年蕩子無歸處,一念回光便是家。」

  六云:「疏風林下百千樂,好鳥枝頭和雅音。一百八粒菩提子,種得蓮根十丈深。」

  七云:「心心相續憶彌陀,萬事浮雲一任他。何待命終生彼國,現前先已出娑婆。」

  八云:「塵障空時法身現,潭心月映為波清。大千無盡音聲海,收拾聞根絕送迎。」

  九云:「佛心念佛原無隔,六字覺亦忘。我已千生病煩惱,醍醐此日灌焦腸。」

  十云:「我為菩提發宏誓,不求福利與生天。盡虛空際普賢願,未到蓮邦怎得圓。」

  彭際清居士以為蓮池大師的《雲棲往生集》,其中所記載的事項言詞太過簡略,想要重新加以收錄編輯,並接續現今往生的故事,彭際清才開始草創其概略,彭希涑即欣然樂意擔任此工作。與其妻顧氏,夜裡點燈抄寫,成書後總共九卷,命名曰《淨土聖賢錄》,刻印流行於當世。又曾經以手書寫《法華經》一遍,經過數年才完成。

  清乾隆五十八年(西元一七九三年)十月三日,得瘧疾且下痢。從自己的房中出來,到母親的寢室,絕口不提家中之事,每日只是勸母親要好好念佛,並說:「他日西方好相見啊!」在往生前三日,請澄谷和尚,到他的前設置香案,為他授三歸五戒。並且懺悔發願,更加懇切至誠。又自己說最近這一、兩日之間,淨念現前,極樂世界的寶池蓮華,好像就在眼前而可捉得到一樣。

  十月十三日早晨,命令家人設置西方接引佛像,並且將床榻搬動向著西方,仍然又請澄谷和尚到來,請求說:「煩請師父助我念佛。」到了晚上,口中喃喃誦著佛名,右脅臥而往生,當時異香瀰漫著整個屋室中,時年三十三歲。

  彭際清居士贈送給他的詩偈說:「遍界蓮華撲鼻香,翛然撒手便還鄉。昌黎不識西方路,孤負當年十二郎。」(編者註:韓昌黎即韓愈,十二郎是韓愈的姪子。此指韓愈只能為姪子作(祭十二郎文)以示哀悼,而不能如彭際清居士令其姪子彭希涑往生極樂淨土。)

  彭希涑之妻顧氏,名韞玉,年輕即有智慧,能作詩文。年二十九歲時,得疾病,也是念佛坐化而往生淨土。(蘭臺遺稿)

--------------------------------------------------------------------------------

彭紹升

  彭紹升。法名際清,字允初,一字尺木,蘇州長洲人。幼年時即聰穎有智慧,年十六歲時,中秀才。第二年又在鄉試中中舉,第三年在京城的考試裡中進士,以進士之盛名終老於家中。最初不信奉佛法,喜好世間的典籍文章,心中有利人濟世的思想。有一天忽然自己省悟說:「我尚未明瞭自己的本心,又怎麼能助人呢?」有人告訴他道家的修鍊方法。學習三年之後,沒有效驗。後來讀佛書,才快然感慨地說:「道之所歸就在於此啊!」於是開始信奉歸向佛法。由於欣慕梁谿的高忠憲以及廬山的劉遺民二位先賢的為人,於是自號為『二林』,因為此二位大德過去修學所在之地,都名為『東林』的緣故。

  彭際清個性極為孝順,母喪的期間,住在墳墓旁邊三年。父親過世時,為他建立念佛道場,又願以他平日所誦《華嚴經》十部、《阿彌陀經》一千部、《金剛經》一千部、佛號一千萬聲,代父親回向往生西方淨土。後來全部放棄過去所習的學問,專心於佛教經典,喜歡李長者、永明大師的著作。尤其推崇蓮池大師、憨山大師為淨土的前導者。年二十九歲,斷絕肉食。過了五年,追隨聞學定公,受持菩薩戒,從此以後不再親近婦人,並以『知歸子』自稱。曾經說他自己『志在西方淨土,而行在梵網經菩薩戒。』他自作的發願文說:

  「若我際清,既受戒之後,還回過頭來破戒,增長惡法,毀壞善根。唯願護法諸天,儘速將我誅殺殛斃,以為世人的殷鑑警戒。若我際清,能夠精進奮發克勵身心,恭敬護持戒品。願我盡此形壽,必生極樂世界。十方三寶,為我證明,令我速得念佛三昧。臨命終時,遠離煩惱塵垢,親見阿彌陀佛,安然快樂地向西而去,更無任何的遮蔽障礙。凡是見者聞者,都能如我一樣地發菩提心,得生極樂國土,獲得無生法忍,回入娑婆,普度有情,同成正覺。」

  後來閉關於文星閣,修一行三昧,將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為『一行居』。並作閉關詩十首。第一首云:
   「福德門頭事孰真,腳邊狼藉幾多春。而今回向無生國,蝶夢龕中瞌睡頻。」第二首云:
   「我佛真身十虛,塵塵寂滅更無餘。休將知見重分別,一念回光識得渠。」第三首云:
   「輪珠一串無頭尾,念念明時粒粒圓。六字打開無盡藏,拈來放去只如然。」第四首云:
   「園居深處悄如山,長日何人更扣關。報與諸公勤護惜,休從門外苦追攀。」第五首云:
   「堯山下雲深處,聞說幽人策短藜。多事東風輕漏泄,經聲又度小樓西。」第六首云:
   「一枝梅萼破寒林,得意春風枝上禽。聲色堆中休錯過,焚香為爾念觀音。」第七首云:
   「舉首低頭放下看,蓮池不隔一毫端。迦陵音裡分明說,常寂光中休自瞞。」第八首云:
   「閒話閨中破寂寥,人傳此夕是元宵。法華課罷無餘事,龍井新茶試一瓢。」(自註:當時正為兩個女兒教授《法華經》。)第九首云:
   「重向尼山訪舊盟,鏗然點瑟話無生。蓮華腳下如輪大,沂水春風掉臂行。」第十首云:
   「香山老子最清真,每到歧途一問津。莫悵華原消息斷,谿邊依舊十分春。」

  又令畫工繪畫極樂世界圖,皆是依據淨土三經所描述的依正莊嚴而畫,總共經過四次的更改,歷經半年才完成。並自己題偈頌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讀《華嚴經》的偈頌,因此而信心進入淨土法門,由於諸佛清淨的大願,成就種種殊妙莊嚴的國土。清淨的誓願就如同虛空,不排拒種種的相。

  極樂世界中無量無邊的功德水,涌現出無數的寶蓮華。一蓮華中化生一個眾生,各個皆具有如來藏性。寶池及寶樹,圍繞寶欄楯;重重妙樓臺,充滿虛空界。其中的眾生或者洗浴著芳香的流水,或者享用上妙的美味。或者趺坐經行,或者誦經聽法。或者以衣盛華,供養十方諸佛。或者與諸上善人同會一處,畢竟入於菩提道場。而極樂淨土的眾鳥和天樂,一起暢發著優雅的音聲。從聞法到思惟、修習,在一念間就可超越而入於極樂國土。

  何況還有無量壽命的阿彌陀佛,安坐在七寶蓮華之上,種種說法就如慈雲般地普遍覆蔭一切人天,無論各種根器都平等一如地雨化滋潤。聞法皆可得到解脫,直至一生補佛處的等覺菩薩。如是無量無邊的利益功德,不是用心思言議所能窮盡的。又如同工巧的畫師,皆是由畫師的一個心念而轉變種種的境界,不離於一毫端,而現出此寶王的居處。非自又非他,一即遍一切。圖畫與能畫的人,畢竟了無所得。願有見聞此事的人,能夠如同我所發心的一樣。憑藉著此一念的功德,自己達到不退轉之地。又何必說極樂世界在萬億國土的距離之外,而它事實上就在當下的一念之間完全具足。」

  彭際清又憐憫末法的眾生,不具學法的正眼,而互相衝突抵觸,因此著作《一乘決疑論》,以貫通儒家和佛教的隔礙。又著作《華嚴念佛三昧論》,以解除禪宗和淨土的諍論。並著作《淨土三經新論》,以暢演以前淨土宗沒有全部明示的意旨。其編輯的《居士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隨機接引眾生,世間多流傳而讀誦之。

  又曾經募集黃金萬兩,以所得的利息,創建佛寺、刊行教典、齋請僧眾,並開設『近取堂』以周濟貧窮困乏的人。又設置『潤族田』以贍養貧苦的族群。創建『恤釐會』以救濟寡居的婦人。立『放生會』以保全眾生的性命,如是種種善行事業都各有發願文,盡皆回向同生西方淨土。在蘇州、杭州一帶的僧坊,隱居修行有十多年,每日皆有一定的課程。自己事先制定臨終喪葬的事宜,使人不必為他立後代子嗣(因其只有女兒)。清乾隆六十年(西元一七九五年)秋天,患下痢,仍然居住在文星閣。入冬之後,精神漸漸衰退,將種種善會的資財,一一交待囑咐其姪子彭祝華,命令他承繼下來勿使這些善業中斷。

  當時有僧人真清,問他曾經見過瑞相感應嗎?彭際清說:「有什麼瑞相感應!我的大事在明年正月官府開始辦公的那一天啊!」到了嘉慶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辭世的詩偈曰:

  「出沒閻浮塵點身,流離瑣尾竟何因。而今驀直西方去,瞥眼收回萬劫春。」然後面向西方正身端坐,持念佛名而安祥解脫。當時果真是那一年年初官府開始辦公的那一日,時年五十七歲。(居士傳。二林居集。一行居集。觀河集。彭氏家譜。僧真清述)

   評曰:「我曾聽過:『二林不如一林好,就了廬山去錫山。』心中暗自認同這句話。等到讀了《一行居集》,而感歎彭際清居士取捨之得宜恰當。讀了《一乘決疑論》和《華嚴念佛三昧論》,覺得非一非二、無自亦無他,於是心中快然舒暢而幾乎忘我了!」

--------------------------------------------------------------------------------

清 呂蔚若

  呂蔚若。浙江錢塘人。平日樂善好施,篤志修習淨土法門。吃素二十餘年,每天早晚的課誦從沒有間斷。

  清仁宗嘉慶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二月初一,生病,當時苕溪(浙江)的章銓,因事到杭州,住在呂蔚若的家裡,夜裡夢見有一僧人趺坐庭中大聲念佛,章銓因此問僧人為何念佛,僧人說:「呂蔚若有善根,不久當往生極樂世界,你不知道嗎?」章銓醒後覺得很怪異,於是早晨告知呂蔚若的兒子呂文燕,呂文燕面帶憂愁地說:「我父親在正月下旬,就已囑咐後事,說他將於二月七日,往生西方淨土。如今章公您又作如此之夢,我想那是實在的了。」

  到了二月初六,呂蔚若的臥室充滿了蓮華香氣,整夜不散,隔天清晨,香氣更加濃郁。呂蔚若自己說:「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皆來了!」說完就趺坐合掌,大聲念佛而往生。章銓於是為之作傳記。(染香集)

--------------------------------------------------------------------------------

清 曾庚

  曾庚。江蘇寶山人。是曾印顯觀察使的兒子。壯年時,以賢良之名被舉官,但是他不求仕途官祿。平常好善樂施,尤其喜歡放生,家中完全斷絕殺生。有一天,有位僧人授以念佛法門,因此深信力行一心念佛。

  清仁宗嘉慶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年)九月,罹患下痢,自己知道將一病不起,因此念佛更加殷切。至十月二日,曾庚告訴家人說:「我往生的時間就在今日,你們為我稱念佛名,一切俗事不准告訴我。」自己起來寫書信,向為他授三歸五戒的法師智照和尚辭別。過了一刻的時間,命令家人焚香,雙手合掌正念而往生。(染香集)

--------------------------------------------------------------------------------

清 陸西橋

  陸西橋。不知其名,只知其字為西橋,蘇州(江蘇)人。年少時就很有才華,而參加省試卻屢次不能中舉,於是感慨地發出世之心,和妻子周氏,同修淨土行業。膝下只有一位女兒,還未出嫁。有一天,陸西橋現出疾病,告訴周氏說:「再過七天,我就要往生了,妳不要讓女兒知道,恐怕她會哭泣,亂人正念。」周氏說:「好。」

  到了時間,陸西橋盥洗沐浴更換衣服,面向西方端坐,持誦《阿彌陀經》,誦至『白鶴、孔雀』這一句時,突然舉目仰面,好像見到什麼一樣,隨即寂靜安祥而往生。此是清仁宗嘉慶六、七年(西元一八○一~一八○二年)之間發生的事。(往生近驗錄)

--------------------------------------------------------------------------------

清 凌樹

  凌樹。字吉人,松江(江蘇)婁縣的縣學生,平日喜好談論宋明性理之學。為人言行踏實,因此鄉里的人都很恭敬他。晚年時,閱讀蓮池大師的《雲棲法彙》,於是發起信心,常常靜坐念佛,早晚都有固定的功課。當時松江的人大多不知道念佛法門,凌樹首先實行並提倡念佛法門,後來繼起的人因此漸漸多起來。

  清仁宗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秋天,得了疾病,告訴他所親近的人說:「我往生的時候,必定趁著中秋的好月色。」到了中秋夜,凌樹果真念佛而往生,當天晚上月明如晝。(染香集)

--------------------------------------------------------------------------------

清 沈暢、顧居士

  沈暢。字紫林,元和(蘇州府)的武生(武生員,三年一試比武而取其員額)。為人沈默寂靜,以教導童蒙的學生來養活自己。後來歸心淨土,凡是有念佛七的法會他一定參加。每當節日期間、私塾放假及年終之時,則居住於南禪寺念佛。有一天,忽然告訴他的兒子說:「我將要歸去了。」他的兒子很驚訝。隔天,現出些微的疾病,請僧眾數人來助念,然後雙手合掌而往生。

  當時有一位顧居士,也居住於南禪寺念佛,比沈暢先往生。將要往生時,家人皆聞到蓮華的香氣,想要迎請僧人來助念,顧居士說:「不用了!我已坐在蓮華中,見佛放光照觸我身,我時時在光明之中,已不須燈燭了。」如此經過三日,吉祥而往生,蓮華的香氣三日才散。此事發生在清仁宗嘉慶十五年(西元一八一○年)。(西歸見聞錄)

--------------------------------------------------------------------------------

清 蔣龜蒙

  蔣龜蒙。浙江會稽人。壯年時,在各地為人做文書參謀,平時樂行善事,特別專注留意淨土法門。如浙江嘉興楞嚴寺的念佛堂及放生會,都是蔣龜蒙所提倡興起的。晚年回到故鄉,於家中作淨室三間,以為專心修行的地方。佛堂中供奉阿彌陀佛的聖像,每日持念佛號十萬聲,歷經數年而不間斷。

  清仁宗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某月,預知時至。臨終的前三日,到處辭別親友。到了預定往生的時間,邀請僧眾十人,於靜室內念佛。後來自己趺坐在庭院中,而僧眾則繞行持念佛號。日影接近午時的時候,正好大眾在經行念佛之時,蔣龜蒙即雙手合掌而往生。(染香集)

--------------------------------------------------------------------------------

清 曹聖友

  曹聖友。嘉善(浙江嘉興縣)人。曾經患得中風,以致於手足癱瘓。有一天,前往參拜杭州的天竺寺,於佛前發願,希望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誓不退轉。從此以後行住坐臥之間,念佛之聲不斷。有時念佛念到至誠懇切之處,必會痛哭流涕,如此精進修行有十年之久。

  清仁宗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七月十一日,命令他的兒子到北港的荻秋庵,請僧眾六人,來家中念佛。十四日僧人到達之時,曹聖友說:「我十六日將往生西方,請法師們這三日能念佛相助,真是感恩不盡!」於是即從當天開始,每日念佛十支香,採用半行半坐的方式,曹聖友則跟隨著法師念佛。至十六日晚上,靜坐念佛時,炷香剛燒去二寸長之時,曹聖友就往生了。(染香集)

  評曰:「以前的人念佛,念到痛哭流涕。現今則是虛偽而沽名釣譽,即使是一時勇猛念佛,很快地又懈怠鬆弛,花了很多力氣作工夫而功效卻很少,就因為是這個緣故,大家要謹慎啊!」

--------------------------------------------------------------------------------

清 馮庭桂

  馮庭桂。蘇州(江蘇)元和人。受持五戒,曾經於普福禪院,禮拜《華嚴》、《法華》這兩部經典,每日頂禮一千拜,無論寒暑都不間斷。後來住在南禪寺也是如此,每當禮拜經典之後的空閒時,即不停地念佛,如是有二十餘年。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春天,預知時至,到處辭別親友,後來安然地念佛而往生,往生時有異香飄散三日。(染香集)

--------------------------------------------------------------------------------

清 浦文榮

  浦文榮。吳江(江蘇)人。中年時,歸依接待寺的祥謙法師,並且受持五戒。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數十年之間,每日持念佛號的功課都沒有停止。浦文榮有兩個兒子,其中一位出家於胥江禪院,也常常到父親的住處,父子兄弟聚在一起,同心念佛。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浦文榮年七十歲時,感染些微疾病,自知往生的時候到了,於是命令二子一同稱念佛號,然後合掌而往生,一時室中充滿異香,整日不散。(染香集)

--------------------------------------------------------------------------------

清 鄭兆榮

  鄭兆榮。字廷勳,吳江盛澤人。從小就吃齋,並且喜好行善。中年時,於漢口作買賣,因此家業漸漸興起,而他的善心卻更加敦厚。在此之前有同事的妻子某氏,因病昏迷而進入冥府,鬼神指責某氏不孝順,想要奪取她的性命,某氏急忙哀求赦免,鬼神說:「妳想要消滅罪業,必須向善人徐大均商量,這樣才可以。」後來,某氏甦醒了,照鬼神所說的去做,才獲得赦免。而所謂的徐大均這個人,一向修習淨土法門,是鄭兆榮極親的親戚。

  鄭兆榮聽聞此事之後,從此信心歸向精進念佛,每日漸漸地增加修行的功課。並且慷慨地捐獻錢財萬金,開設慈善堂,救濟貧困的人,所做的善事,都回向往生淨土。如果有客人來而沒有什麼重要事情,鄭兆榮也不隨便交談一句話,只有專心念佛。晚年時,鄭兆榮將自己長久以來預備之桫枋木製的棺材出售於人,身上常常攜帶念珠及錢財,前往一些貧苦的村里,布施給窮人並勸人念佛。遇到嚴冬寒冷時,即使是自己脫下衣服送人,也毫不吝惜。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十二月,感染些微疾病,到了十五日,他的兒子要去外地而向他辭行,鄭兆榮說:「你出門後要儘速歸來,我離往生的時間就沒幾天了。」到了臨終之時,自己面向西方趺坐,家中眷屬環繞站立著,鄭兆榮說:「你們為我念佛,菩薩降臨了。」此時大眾都聞到異香,一段時間之後,就往生了,時年七十八歲。(染香集)

  評曰:「世俗的愚痴人,生前不修念佛法門、不知求生西方淨土,只知道預備棺材,以為是已經安頓了一生的大事。等到其身被放入棺材中,若是沒有錢財的人,將遺體付之於一堆野火;而富貴體面的人,則將遺體掩埋於萬里荒山,其實這樣的打算也是錯了!如今鄭兆榮事先以棺材出售於人,他也是為了這個緣故吧!」

--------------------------------------------------------------------------------

清 吳濂

  吳濂。字芑謀,元和(蘇州)的縣學生。他的父親奉持佛法,和師林寺的某僧人極為親善。父親生病時,此僧時常前來探視病情,並且開示念佛法門。吳濂在旁聽聞之後,恍然有所省悟,因此棲心於淨土行業。吳濂為人簡樸沈默,平日雖然念佛不間斷,而別人不知道。

  年三十餘歲時,家中貧苦,以教學讀書為業。參加考試名列前茅,也沒有得意喜悅的臉色,曾經告訴他知己的人說:「我的心中,早就有偉大的志願在了!」有一日,小腹忽然長一顆瘤,用醫藥治療都沒有效,後來腫瘤潰爛,血流不止,因此作了二首絕句詩。

  一云:「贅瘤還繫贅瘤身,自歎今生半廢人。四大本來無我相,皮囊雖好不多春。」
   一云:「不用良方不用醫,自家有病自家知。從今晝夜彌陀佛,證到金剛不壞時。」

  之後,臥病兩個月,雖然病苦漸漸嚴重,但是求生西方的念力卻更加堅定。臨終的前三日,自己預知時至,將家人摒除在外不讓他們*近。到了即將往生的那一天,請僧眾數人助念,然後跏趺端坐合掌念佛而往生。當時為清仁宗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染香集)

--------------------------------------------------------------------------------

清 沈廷瑜

  沈廷瑜。嘉興(浙江)北版人。生性正直恭謹有禮,每次遇到事情必定親自去做。而平日隨口念佛的聲音,滔滔不絕,有人笑他,他也不在意。如是念佛數十年,自己曾經說:「念佛愈能熟練,處事愈能詳細分明。」年七十三歲時,現出輕微的疾病。有一天,忽然告訴家人說:「佛來了!趕快為我拿蠟燭來。」然後自己親手焚香而往生。時為清仁宗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三月十九日也。(染香集)

  評曰:「念佛愈能熟悉,處事愈能詳細分明,這真正是動靜一如,深入念佛三昧的人啊!一心營求名利的人,動不動就說:『我處事時心思紛亂,沒有時間念佛。』直至生死到來,放下空空的一雙手,一無所得,這又是誰的過錯呢?」

--------------------------------------------------------------------------------

清 施靜巖

  施靜巖。華亭(江蘇)人。生性端正嚴謹,作事周全細密。為人謀事,必定盡心盡力,因此親族的人大多景仰信賴他。

  清仁宗嘉慶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春天,臥病在床,各種藥物治療都沒有效。到了夏天,病情轉加嚴重,有一天,他的表兄鄭慧庵前來探視,憐憫地說:「表弟,你病情危急,為何不念阿彌陀佛呢?經典上說:即使是臨終十念,也可以往生。」施靜巖說:「我很悔恨平日不知念佛,如今不能念了,實在無可奈何!」於是大哭,鄭慧庵說:「沒有關係,弟聽我念佛,心中觀想阿彌陀佛即可。」鄭慧庵隨即大聲稱念佛名。施靜巖也高聲隨著念誦,才念了數十聲,施靜巖忽然說:「阿彌陀佛,並諸菩薩,現在都已經在眼前了!」說完後即往生。(染香集)

--------------------------------------------------------------------------------

清 張孝林、張驥鍾

  張孝林。號鹿泉,華亭人。奉持佛法極為虔誠,喜好布施幫助別人,對於向他請求救急的人,沒有不答應援助的。每日持誦《金剛經》、《阿彌陀經》等經典,並持念佛號一萬聲。

  清仁宗嘉慶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有一天早晨起身之後,告訴家人說:「我夢見蓮華開了。」明年正月某一天晚上,焚香後面向西方,大聲誦持《阿彌陀經》及《心經》各一遍,並頂禮三拜,然後結跏趺坐雙手合掌,默持佛號。到了夜半時分,含笑而往生,此時異香滿整個室內。

  在此之前,張孝林的第四個兒子,名張驥鍾,追隨父親修習淨土法門。平時也和張孝林一樣,喜好布施,救濟急難的人。張驥鍾對生活的需求非常淡薄,終年飲食清簡也不感到厭倦。事奉雙親非常孝順,母親去世時,因哀傷至極,使身體日益瘦弱,並且吐血數升。不久之後,說:「父親還有我的三位兄長在,我先去了。」說完後即跏趺坐於母親靈柩之前,默持佛號,經過三天,手持著念珠而往生。此事被記載收入當地的郡志。(染香集)

--------------------------------------------------------------------------------

清 方剛

  方剛。字鐵華,華亭的縣學生。和蓮生庵的庵主洵庵法師,為方外之交,因而得知念佛法門。方剛因此長齋念佛,精進修行有數年之久。

  清仁宗嘉慶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秋天,感染疾病,自知一病不起,於是斷絕食物只有飲水而已,叫他的弟弟去邀請洵庵法師來促膝夜談。方剛稟告法師說:「承蒙恩師開示念佛法門,弟子遵從而一心修行,如今我將於十五日往生,感激的心不能忘懷,故相邀一別,到時候希望您能前來助念。」於是以口念誦一首詩云:「十念堪憑,休放過臨終一念。眾生可憫,先了卻自己三生。」

  到了約定的日期,洵庵法師到達時,方剛說:「剛剛見到大和尚接引,你們趕快焚香,我念佛一千聲之後就要往西方去了!」大眾於是一起稱念佛名,果然念到一千聲時,方剛就合掌閉目而往生。(染香集)

--------------------------------------------------------------------------------

清 潘萬宗

  潘萬宗。吳江(江蘇)黎涇港人。中年喪子,因此發出世之心,前往南海佛頂山,請求藏悟和尚剃度出家。悟公說:「你仍有母親在,還不可以出家。況且修行不在於出不出家,若能得一位善知識,時常熏習,就足夠了。」潘萬宗才放下出家的念頭。

  晚年時,持長齋奉持佛法。他的下體一向患有癬病,後來忽然長到頭部及臉面,病情嚴重,因此想跳水自盡。他的方外之交定川法師,阻止他說:「疾病是因造業而起,業報是由心所生,如果含著怨恨而跳水自盡,則迷惘的情根深植下去,來生更加痛苦,難道不令人懼怕嗎?如果能懺悔覺悟自我反省,隨緣忍受一切痛苦,並且更加精進修行,則禍患反而變成是得福的轉機。所以經典常常讚歎修行之正念,尤其是讚歎臨命終時的正念,只因為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議的緣故。」潘萬宗言下豁然開朗,因此念佛更加精勤。經過一年之後,疾病就完全好了。

  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仲夏五月,時常看見淨室的門上,有光明的雲彩盤旋,隱隱約約地顯露出葫蘆放光的樣子,潘萬宗心中暗暗地覺得奇異。當年十月初一,現出輕微的疾病。又過三日,自己沐浴更衣,正身端坐於床上,令妻子助他稱念佛號,過一段時間之後即往生。他的妻子為他焚化衣服,火熄滅後,灰燼中現出西方三聖像,聖像的眉目分明,衣服的條紋非常清晰。又於招魂日,火化一件襯衫給他,灰燼上出現數十個大字,都呈赤色,可惜為無知的人掃去了,遠近的人都稱歎其神異。時年六十六歲。(染香集)

--------------------------------------------------------------------------------

清 沈舒華

  沈舒華。號苧茶,浙江錢塘的舉人。從小恭敬信仰三寶,平日力行善事,曾經刊印佛經,並印行布施一切善書。對於戒殺放生等事,尤其盡力地奉行。中年時受五戒,持長齋且虔誠奉持佛法,專心修習淨土法門,每日念阿彌陀佛名號五萬聲,數十年沒有間斷。於晚年被推舉為寧郡的教職,沈舒華辭退不去就職。自己繪畫趺坐蓮台上的圖畫以表明他的心志。

  有一天晚上五更(凌晨三~五時),忽然看見空中放大光明,以為是天亮了,於是急忙起床禮拜課誦,過了一會兒,室中又暗了下來。經過半個月之後,有一天早課剛做完,感覺身體疲倦,但仍然默持佛名而不停止。隔天晚上,雙手合掌而往生。當時為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染香集)

  評曰:「古人有鏡光現於壁端的,有的是月光出現於塔上,《往生集》中說這是身心清淨透徹之明顯的驗證。現在沈舒華的室中現出光明,難道不就是這一類的感應嗎?」

--------------------------------------------------------------------------------

清 沈虞尊

  沈虞尊。震澤(江蘇吳江縣)麻園濱人,自幼至老,每日以念佛為功課,從來沒有間斷。臨終的前一天,到處召請親友們前來和他們告別,到了臨終的那一天,自己沐浴更衣,出來坐在廳堂中,合掌念佛而往生,往生時,室中充滿異香,香氣飄散到鄰里之間。時年六十七歲。(染香集)

--------------------------------------------------------------------------------

清 馬敬修

  馬敬修。松江(江蘇)金山縣人。中年喜好佛道,和鄉里中志同道合的數人,共同修習淨土法門,其行願懇切而踏實。平常樂於行善而不厭倦,對於戒殺放生之事,尤其積極實行。同時承蒙參一和尚及松濤和尚,一同地提攜扶持,因此他求生淨土的願力更加懇切,隨即受優婆塞戒,從此竭盡心志努力修行了數年。後來因病而腮腺腫大,?在床上時連轉身都很困難,然而他的心志不曾稍有懈怠。

  有一天,正好松濤和尚來探視病況,於是馬敬修挽留松濤和尚下來念佛相助。三日之後,馬敬修親自看見床前有金色小塔,從天上凌空而下。同時具有青、黃、赤、白等四色蓮花,顏色鮮艷茂盛異常。於是就合掌辭謝大眾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來矣!」然後不斷稱念佛號而閉目往生。(染香集)

--------------------------------------------------------------------------------

清 許仁熟

  許仁熟。丹徒(江蘇丹徒縣東南)南鄉人,生性淳樸敦厚。父親許悟誠,精修淨土法門。許仁熟亦深信三寶,並且常常誦持準提神咒。年二十歲,於城中修習學業,每次得到學校所發的資財,就拿來放生及救濟貧苦的人。父親許悟誠想要為他娶妻,仁熟堅持推辭之。

  年二十二歲,赴京城考試,患得吐血病,往後數年,病情漸漸嚴重,臥躺於床蓆之間痛苦地呻吟。許悟誠開導他說:「病苦乃是宿世業障所招感而來,西方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如果你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萬劫的重病,一時即可解脫。」許仁熟聽了之後,恍然有所醒悟,於是請竹林寺的雪谷和尚,在庭中設座,受持三歸五戒,並發露懺悔以前的罪過,立志求生西方淨土。

  至四月八日,延請僧人念佛,以七日為期限,期滿之後,許仁熟立即剃度出家,家屬很悲傷,許仁熟說:「你們儘快離去,不要擾亂我的正念。」自此持誦佛名更加努力。五月一日,又令家人迎請僧人念佛七日,於是斷絕食物只有喝水,身體只能直躺仰臥,不能起身轉動。到初六日的晚上,告訴父親許悟誠說:「念佛到今夜圓滿就可以了。」於是點燈焚香,到了夜半時分,忽然窗外有紅光照遍天空,連續放射出紅光二次。許仁熟自己用力轉身,右脅臥並合掌,含著微笑而往生。時年二十五歲。

  許悟誠。字心僧,有詠歎佛道的詩偈流行於世,今收錄其四首。

   一云:「心似浮雲到處閒,本來不住有無邊。黃華翠竹皆真諦,一著研求便落詮。」
   一云:「勤修淨業脫塵緣,不用思惟自了然。若是狐疑生識見,密雲濃霧障青天。」
   一云:「談宗講教世滔滔,競說聰明見地高。何似堅修真實行,彌陀一句斬魔刀。」
   一云:「萬劫沈迷悔悟遲,今朝始識路多歧。幻緣報盡成無漏,七寶池蓮占一枝。」(詠道詩偈并序)

上一篇:净土圣贤录易解续编卷三
下一篇:净土圣贤录续编易解卷一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