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五经讲座>>佛说无量寿经笺注09
佛说无量寿经笺注09
2006年06月22日09:11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4492 字体: 繁體

佛说无量寿经笺注09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菩萨戒优婆塞彭际清重校

无锡丁福保仲祜笺注

  谓菩萨于一切所谓有者、悉无执著、喻如虚空之不著尘染。行事钞资持记曰、「无所著者。离尘染故。」

  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喻菩萨离垢清净如世莲华。

  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

  大乘、大车也。如来会曰、「荷载众生、犹如良乘。」生死、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翻译名义集曰、「阇提阇、此云生死。又云仡那、或缮摩。翻生。瑜伽云、五蕴初起、名之为生。末剌諵、此云死。胜鬘云、生者新诸根生。死者故诸根灭。」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又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已化而生。又化而死。」孙卿子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是也。净影疏曰、「名世大车以为大乘。彼诸菩萨利他之德、如世大车、名为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矣。」

  犹如重云、振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

  甘露法者、如来之教法、能令众生得涅槃、断生死、故譬之甘露。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稳众生。

  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说涅槃。」佛地论三曰、「如来圣教。于诸外道。一切世间邪劣教中。

  最为真实。殊胜清净。犹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永不死故。」注维摩经七、「什曰。佛法中以涅槃甘露。令生死永断。是真不死药也。」

  外道、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一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梵语勘文曰、「底体迦、此云外道。」翻译名义集外道篇曰、「俱舍玄义曰、「学乖谛理、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

  均圣论云、蔽理之徒、封著外教。辨正论云、九十五种、腾翥于西戎。三十六部、淆乱于东。垂裕云、准九十六种外道经、于中一道是正、即佛也。九十五皆邪。华严大论、九十六皆邪者、以大斥小故。百论云、顺声闻道者、皆悉是邪。

  」大庄严法门经曰、「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谁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

  梵天王、色界之初禅天有梵众、梵辅、大梵之三天。其大梵天、称梵天王、名为尸弃。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善法者、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会疏曰、「重云大雨者、喻说法德。长阿含云、南洲有金刚山。今喻不坏德。梵天王者、大千界中最上首故。喻菩萨上首德。」

  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

  尼拘类树、又作尼瞿陀、尼俱陀、尼拘律、尼拘尼陀、尼拘卢陀、尼俱类、尼拘类陀、尼拘娄陀、尼拘屡陀、诺瞿陀等。

  树名。原语有生长于下之树之意味。即榕树也。以下诸释中、以纵广树为最当。

  玄应音义三曰、「尼拘尼陀。应云尼拘卢陀。此译云无节。亦云纵广树也。」同二十四曰、「尼拘尼陀。作尼拘陀。或尼拘类陀。或尼拘屡陀。」同二十二曰、「诺瞿陀。旧经中作尼拘陀。或言尼俱卢陀。亦作尼俱律。又作尼俱类。皆讹也。旧译云无节。或言纵广也。」慧琳音义十五曰、「尼拘陀。此树端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余、方有枝叶。其子微细、如柳花子。唐国无此树。言是柳树者、讹也。」罪福应报经音义曰、「尼拘陀树、高二十里。枝布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万斛。」阿惟越致遮经曰、「能荫五百车。」

  如优昙盖华、希有难遇故。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金翅鸟、又曰妙翅鸟。梵语迦楼罗、檗噜拏、羯路荼等。八部众之一。翅翮金色、故名金翅鸟。两翅广三百三十六万里。

  住于须弥山下层。常取龙为食。梵语勘文曰、「伽楼茶、此云金翅鸟。」俱舍光记曰、「揭路茶、此云顶瘿、或名苏钵剌尼。此云妙翅。翅殊妙也。」会疏曰、「法华文句云、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一切龙王大恐怖。菩萨降伏邪外、亦复如是。」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

  如来会曰、「无所聚积、犹如飞鸟。」护国菩萨会曰、「乞食支身常知足。犹如飞禽无储积。」

  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狮子王、无所

  畏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牛王、牛中胜者。以譬菩萨之德。

  胜鬘经曰、「如牛王、形色无比、胜一切牛。

  」大毗婆沙一百七十七释迦菩萨赞底沙佛之偈曰、「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象王、象中之王。亦喻菩萨之德也。名义集曰、「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云象。异物志、象之为兽。形体特诡。身倍数牛。目不踰豕。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听言则跪。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致远。」谓菩萨调御身口意、制伏诸恶行、驯良犹如象王、故以为喻。狮子、猛兽名。产非洲及南美之巴西。身长至七八尺。头圆而大。

  尾细长。毛黄褐色。雄者有鬣。雌者似虎。吼声达数里。群兽闻之。无不慑服。

  故称兽中之王。菩萨于大众中说法无畏、犹如狮子之吼、故喻如狮子王。古亦作师子。

  会疏曰、「牛中之王、是名牛王。一切牛类、无能胜者。庄严言、如牛王声、异众牛故。大集经云、人中牛王断二际、是喻佛德也。犹如象王者、如伊罗钵那象王、能随天帝心、现种种事。亦降伏阿修罗王。如师子者、大论云、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旷若虚空者、重举空喻、结叹菩萨平等慈德也。」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

  嫉心、东宫切韵曰、「孙抽云、玉篇、害贤曰嫉。秦悉反。害色曰妒。知故反。

  」楚辞、「各兴心嫉妒。」是也。求法、志求正法也。厌足、广韵曰、「厌、一艳反。饱也。足、满也、止也。即玉反。」会疏曰、「菩萨住平等心、故不嫉他利养。广求知识、积聚法财。不顾身命、心无厌足。」

  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

  建法幢。曜慧日。除痴门。

  疲倦、广韵曰、「疲、劳也。又乏也。符羁反。倦、疲厌也、懈也。」痴闇、无明之闇惑也。唐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金光王童子经曰、「远离诸烦恼。

  痴闇云翳除。」会疏曰、「菩萨求法、一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法音高响、犹如坡声。威德摧邪、犹如胜幢。慧光照迷、犹如杲日。」慧远疏曰、「言击法鼓、喻闻慧法。教声远被、名击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义称建。义出名幢。言曜慧日除痴闇者、说修慧法、开众生也。」

  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

  六和敬者、僧以和合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

  属于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赞咏等之口业也。三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利和敬、同衣食等之利也。或名行和敬、同修行也。或名学和敬、共行和敬言别意同。或名施和敬、同布施之行法也。旧译仁王经下曰、「住在佛家、修六和敬。所谓三业、同戒、同见、同学。」本业璎珞经上曰、「所谓六和敬、三业、同戒、同见、同行。」嘉祥仁王经疏下曰、「余经以同利为六也。」法界次第下之下曰、「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一同戒和敬。二同见和敬。三同行和敬。四身慈和敬。五口慈和敬。六意慈和敬。」大乘义章十二曰、「六名是何。一身业同。二口业同。三意业同。四同戒。五同施。六同见。」行事钞上一之四曰、「和者有六。戒见利三、名体和。身口意三、名相和。又初果己去、名理和。所证同故。内凡已还、名事和。即六和也。」祖庭事苑五曰、「六和。

  一身和、共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事。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

  六利和、同均。」净影疏曰、「行成同他、情无乖异、名六和敬。身口意同、是其三和。同戒同施同见、是其六和。此六和同、便相亲敬、名六和敬。」

  会疏曰、「言六和敬者、十住毗娑沙曰、身和同事、语和同默、意和同忍、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也。是名和敬者、外同他善、故名为和。共相敬重、名之为敬。常论法义、令众悦伏、故云常行法施。其心勇锐、无有懒堕、不退转、不怯弱、故云志勇精进、心不退弱。」

  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导师。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

  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

  灯明、以譬菩萨之智慧、能照破世界之昏暗也。福田者、田以生长为义。于应供养者供养之、则能受诸福报。犹如农夫播种于田亩、有秋收之利、故名福田。探玄记六曰、「生我福故、名福田。」憎爱、憎怨爱亲也。圆觉经曰、「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无余、无余残无余蕴也。欣戚、广韵曰、「欣、喜也。许斤反。戚、忧也、惧也。仓历反。」言欲刺者、五欲恼众生、譬如吞针久、身心共不安。拔者、菩萨教化出苦界故也。净影疏曰、「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能生物善、名胜福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福善济润、故无憎爱。乐道、修善。无余、离过。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化人离过。功慧殊胜莫不尊敬、化人从善。」

  会疏曰、「照世间迷暗、故云为世灯明。

  为种福之田、故云最胜福田。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云导师。不为八风所动、心存公道、故云等无憎爱。涅槃经曰、「佛有一人、以刀害佛。复有一人、以栴檀涂佛。于此二人、自生等心。菩萨亦然、以佛道为乐、以众生为苦、无私欣戚、故云无余欣戚。拔诸等者、宝云经云、欲如利戟。欲如剑刃。菩萨拔除之。故行愿经曰、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诸欲恼人、如刺贯心、拔除之、故云以安群生。下二句、结其德也。

  」

  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

  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因力者、宿世之善根力也。缘力、善知识之教诲力也。意力、如理作意之力也。

  求正觉之意思。愿力、求菩提之力也。方便力、依法巧修之力也。常力、常依法而修之力也。善力、正修之善根力也。定力、修止成就之力也。慧力、修观成就之力也。多闻力、多闻信正法之力也。施戒忍进定慧力者、成就六度之力也。正念正观(案止观、会疏本及净影疏本、皆作正观。)诸通明力、成就正念正观六通三明之力也。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法调伏刚强众生之力也。西方净土之菩萨、具足此十三力、能自利利他。

  会疏曰、「力者、干用为体。摧破为用。菩萨摧破三垢、大游神通、以是为力。

  三垢则三毒也。是亦第二十六愿成就也。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慑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意力者、大士如理作意、发毛海芥山之神力故。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方便力者、善巧方便能不没生死、不住涅槃故。常力者、常、不断义。谓经微尘劫、不屈不挠故。善力者、十善力能伏烦恼怨敌故。定力者、禅定力能现无量佛事故。慧力者、慧光周流、能破迷闇故。多闻力者、博综万法、掴裂疑网故。施戒等者、六度之力能截生死流、自利利他故。正念力者、念力住持、聚集法门故。正观力者、观智普照、威伏邪魔故。兴云、有本云正定止观、故位法师解、止是定。观是慧。正观应是。通即六通。明即三明。自在无碍为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者、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如是等、结叹诸力也。」

  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恭敬供养无量诸佛。常为诸佛所共称叹。究竟菩萨诸波罗蜜。修空无相无愿三昧。不生不灭诸三昧门。远离声闻缘觉之地。

  诸波罗蜜、布施持戒等之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也。不生不灭者、对生灭之语、常住之异名也。小乘独就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大乘于有为之事相上论不生不灭之义。维摩经不二门品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涅槃经曰、「涅言不生。

  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般若波罗蜜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中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三昧门、为种种三昧之差别、故曰门。菩萨所得之三昧、为入于佛所具无量三昧之门户、故曰门。见智度论二十八。

  会疏曰、「身色相好、结具足诸相。功德辩才、结说一切智及以智辩无碍。恭敬供养等四句、结供养诸佛及供具如意德。竟究菩萨以下、结余诸德也。修空无相无愿、即三三昧。不生不灭、大乘大般涅槃三昧门。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故云远离声闻等。」

  阿难、彼诸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来会曰、「阿难、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摩诃萨众、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阿难、假令我身、住寿百千亿那由他劫、以无碍辩、欲具称扬彼诸菩萨摩诃萨等真实功德、不可穷尽。」会疏曰、「阿难彼诸等三句、结菩萨德。我但等者、一结菩萨德无量、不可具说。二总结上来所说依正庄严、重重无尽、不可说也。」

  彭际清曰、右总明菩萨所有行业以尽前意。如是功德、如是愿力、如是智慧、如是神通、不离诸佛、普度群生。为欲严净一切佛土故。为欲成就普贤大愿故。是诸菩萨、莫非十地位中一生补处。五浊众生、名且不闻、况乃得遇。今以念佛因缘。生彼国已、偏参知识。同觐法王。不历僧祇、顿阶不退。如斯方便、希有难逢。粉骨碎身、莫酬罔极。问、诸佛各有四土。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今往生者当居何土。

  答、藕益法师云、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九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据此约现果而论。既生彼国、即同居净土、亦具上三净土。因无量寿佛胜愿所摄故。无量寿佛胜愿、国土严净故。所以出十方同居、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劝进往生第二十八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弥勒、见前慈氏注。会疏曰、「庄严超绝、故云微妙。无有苦恼、故云安乐。无漏相、实相相故、故云清净。」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慧远疏曰、「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名力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

  但能念道、行德显著。不简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于无上下也。若得生彼、神通洞达、无有边际。故云洞达无边际耳。

  」

  会疏曰、「上一句半、劝修因。下二句、劝得果。何不二字、激劝之辞。即通二义。善有二种。一称名念佛、是名善本。二万行诸善、回向得生。今通二种。念谓能念。道谓所念。道亦有二。一弥陀本愿、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二三乘所证道、无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虽互二义、正在初义。无上下、无边际者、所证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下。

  竖深横广、无有边际、故名无边际、是则佛智所照也。著、明也。洞达、证入义也。」嘉祥曰、「证果、无有形色上下好丑之异。洞达、是智。无边际、是真谛境。」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

  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

  勤、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令心勇悍之精神作用也。与精进同义。

  俱舍论四所谓「勤谓令心勇悍为性。」成唯识论六所谓「勤谓精进。」是也。努力、广韵曰、「努、力也。奴古反。」东宫切韵曰、「郭知玄云、努、竭力也。武玄之云、努力、勤勉也。」横截者、横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而往生于极乐也。五恶道、即五恶趣。又曰五趣、五道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之境界。此中自天趣别开阿修罗为六趣。对于弥陀之净土、悉以之为恶趣。地狱鬼畜三者、为纯恶之所趣、故名为恶趣。人天为善恶杂业之所趣、故亦名为恶趣。

  净影疏曰、「三途人天、是其五趣。

  于此分别。下三恶道、名为恶趣。人天二道、名为善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是其纯恶所向、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恶所向、亦名恶趣。若依此方修习断除。先断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渐除不名横截。

  若得往生弥陀净土。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截五恶趣、截其果也。恶趣自闭、闭其因也。此明所离。升道无极、彰其所得。得道深广、故无穷极。」会疏曰、「竭力为努力。不简男女贤愚、故云各勤。欣求在己。己、自心。故云自求。勤精进等、亦含自力他力意。系念决定生、故云必得。一时顿超三界、断绝旷劫系业、故云超绝。亦绝则超也。钥闻云、必超绝去、非次第断、故云横截。

  更不作意、故云自然。凡夫生彼、速升果地、故云无极。」

  易往而无人。何不弃世事。

  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

  无有极。

  净影疏曰、「修因即去、名为易往。

  无人修因、往生者鲜、故曰无人。」勤行、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

  道德者、正法名为道。得道而不失、谓为德。长生、极乐之寿命也。教行信证信卷曰、「信心者。则是长生不死之神方。」寿乐、长寿与安乐也。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

  义寂曰、「薄俗者、谓习俗浇薄也。」吉藏曰、「薄俗者、心愚少智、故云薄俗。」会疏曰、「薄、卑薄义。俗谓风俗。世间无始沈迷不知返、上下雷同、徒驰名利、故言薄俗。共诤等者、夫物有本末、事有缓急。以辨了一大事为急先务。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而后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然诸人缓于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经营。大命将尽、虽悔何益。其犹问桥而后时。订箭而抵死。故云共诤等。」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

  给济、东宫切韵曰、「曹宪云、给、相足也。以物饶足为给。济、度也。」案、言给济者、愚人奔富、赢利相足、自度幻世。

  钱财、梵语勘文曰、「俱舍光记云、钵拏、此云钱。玄应曰、钵拏、此云铜钱。

  」经音义曰、「钱、自连反。货财也。唐虞夏殷皆有钱。郑玄注周礼曰、钱、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所不遍也。」屏营、平等觉经音义曰、「屏营、谓惶遽也。广雅、屏营、征伀也。」

  会疏曰、「人世炎炎、犹如火聚、故云剧恶极苦。营谓经营。专力于事云务。以是勤劳其身、故云勤身。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赒济也。尊卑贫富、少长男女、通举能求人。钱财、所求之物。衣食住宅等、诸资身具、同为财。于中贪求、钱宝最深、故通别并举。无则欲富有。有则忧不足。虽有无不同、忧思一等、故云同然。屏营者、恐惧不安之貌。」义寂曰、「累念于既往、积虑于未至、故云累念积虑。

  常为欲心所驸役、嘈杂奔波、故云为心走使。亦可以心为形之役、是为走使也。

  」

  有田忧田。有宅忧宅。

  田则田地。宅则舍宅。

  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六畜、玉篇曰、「六畜者、牛马羊犬鸡豕也。养之曰畜。用之曰牲。敕又反。」翻译名义集曰、「底栗车、此云畜生。畜、褚六反。即六畜也。礼记注云、牛马羊犬豕鸡。又许六反。」奴婢、奴隶之男女也。印度土著之蕃人、为征伏者所使役者。亦为一种之财产。经中诸所有「奴婢钱财」之语。梵语勘文曰、「娜娑娜枲、此云奴婢。」翻译名义集曰、「驮索迦、此云奴。说文云、男入罪曰奴。女入罪曰婢。风俗通云、古制无奴婢、即犯事臧者、被臧罪、没入官为奴婢。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由此观之、今之奴婢、古之罪人也。什物者、什为杂之义、聚之义。寺院所藏种种之器财曰什物。涅槃经六曰、「经书什物。」玄应音义二曰、「什物。什者十也。聚也、杂也。亦会数之名也。又资生之物也。今人谓家产器物犹云什物。」

  会疏曰、「六畜、家所畜养。以牛马犬羊豕鸡为六。牛马其中大者、故通别并举。奴婢所驸使人。男为奴。女为婢。钱财衣食、总摄资身之具。什物、供家杂物也。是皆所忧境。」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

  累息、广韵曰、「累、增也。力委反。息、叹也。思力反。」潘岳射雉赋曰、「屏发布而累息。」会疏曰、「重思者、沈重思虑、亦叠重万虑也。累息同叹息。

  忧思积内、则气息不调。故谓至人之息以踵。

  众人之息以喉。愁谓愁忧。怖谓怖惧。愁现在所得、怖未来丧失也。田宅大、则忧恼随大。什物多、则愁怖随多。

  有无万端、苦毒无量。」

  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

  盗贼、梵语勘文曰、「照哩也制罗、此云盗贼。」广韵曰、「盗、贼也。徒到反。贼、盗也。昨则反。」案、重训也。怨家、与我结怨之人也。遗教经曰、「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债主者、债、说文、「负也。」债主、借负财货而不辨债时致谴之者也。后汉书曰、「债主日至、诡求不已。」

  会疏曰、「不意发为横。亦非理义。

  虽财性非常、妄为常想。忽遇失缘、周章彷徨。故约财主意、云横非常也。窃取名偷。

  显夺名劫。盗通二怨家。或过去怨生、夺取其财。或如现在仇敌财兵难。徵负为债。亦通过现二。」

  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焚漂劫夺者、广韵曰、「焚、烧也。

  符分反。漂、流也。抚招反。劫、强取也。

  」夺、唐韵、与劫义同。会疏曰、「焚漂等者、焚谓焚烧。兵火失火等难。漂谓漂没。洪水风波等难。劫夺、盗贼难。为怨家所消散、为债主所磨灭也。」

  忧毒忪忪、无有解时。

  广韵曰、「忧、愁也。于求反。毒、痛也、害也、苦也、憎也。徒沃反。」玉篇、「忪、心动不定貌。解、释也。」谓常动忧愁毒痛之心、而无有解释时也。

  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

  结愤、华严经音义曰、「愤、扶粉反。说文、愤、懑也。方言、愤、盈也。谓愤怒气盈满也。」纵舍、广韵曰、「纵舍、犹放去耳。」会疏曰、「愤谓愤恨。约怨家盗贼。怨心不忘、云适无纵舍。」

  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

  摧碎、广韵曰、「摧、折也。昨回反。碎、细破也。苏内反。」会疏曰、「坐者由也。又被罪也。凡有财处、必刑相倚。或由得罪非理。或坐官家贪求。或违王法禁令、伏刑罹戮。摧灭其家。放碎其财。

  」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

  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白虎通曰、「父子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子者、孳孳无已。」又曰、「男称兄弟、女称姊妹何。男女异姓、故别其称也。何以言之。礼亲属记曰、男子先生称兄。后生称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谓之兄弟何。兄者、况也。况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夫妇、梵语勘文曰、「建驮咐啰婆哩野、此云夫妇。」翻译名义集曰、「波帝、此云夫主。大论云、一切女身、无所系属、则受恶名。女人之体、幼则从父母。少则从夫。老则从子。婆梨耶、此云妇。说文、妇与己齐者。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白虎通曰、「夫妇云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

  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家室、摄大乘论室家音义曰、「书逸反。礼记云、三十曰壮有室。郑玄云、有室、有妻也。妻称室。按室、户内房中也。家居也。」孟子曰、「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憬兴曰、「家室者、夫称于妇曰家。妇称于夫曰室。」毛诗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又下云、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传云、家室、犹室家也。」按室家、家室、言虽上下、其义是同。

  中外、犹言中表、内外、一义也。义寂曰、「父族为内。母族名外。」颜氏家训曰、「父母中外姊妹。」类书纂要曰、「是姑表、曰与某中外属。」敬爱、恭敬而慈爱也。憎嫉者、憎恶嫉妒也。相通、指财物言。谓以己之有、通彼之无也。

  贪惜者、谓贪惜财物、无施与之心也。言色、言语与颜色也。违戾、广韵曰、「违、背也。雨非反。戾、乖也、罪也。很戾也。郎计反。」会疏曰、「怡声下气、言不违戾。温良恭谦、面无颦蹙、是谓常和。」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

  大怨。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诤、通作争。恚怒、瞋恚忿怒也。

  于三毒之中谓之瞋毒。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摄诸恚怒。」广韵曰、「恚、怒恨也。

  于避反。怒、恚也。奴古反。重训也。」今世、现在世。恨、说文、「怨也。」后世、未来世也。剧、玉篇、「甚也。」怨、增韵、「仇也、仇也。」对生、谓世世当对而生也。报复、复仇也。徐彦伯诗曰、「报复一何迅。」

  会疏曰、「人情平生虽无愤恨。违境忽生、不时斗诤、故云或时。今世恨意等者、古曰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扎、将寻斧柯。盖此谓也。如彼流离王害释种、故云至成大怨。世世同时生、怨憎相会、互相杀害、故云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爱欲、爱者贪爱、亲爱。欲者贪欲、乐欲。谓被妻子等之爱欲所缠裹于其中也。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者、谓死生之际、唯有自己一身也。会疏曰、「独生等者、生死、约现在始终。去来、约三世流转。谓生时虽受极苦、更无代者。死时虽列眷属、无分微苦。何况三世去来、谁伴我者。

  故云独生死去来。」字书曰、「当、都良反。敌也、承也。」憬兴曰、「自当者、即自受也。」

  善恶变化、殃福异处。

  变化犹言改易。殃福、广韵曰、「殃、于良反。祸也、咎也、罚也。福、德也、佑也、备也。方六反。」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也。会疏曰、「善恶变化殃福异处者、善恶、业因。殃福、果报。善恶今世成、殃福异地熟、故云异处。亦可今世虽善果、业因恶、则来世变招殃过。

  现在虽恶报、所作善、则后生化享福报。千变万化、不可具述。」

  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

  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

  常道、寻常之道理也、嗣立、广韵曰、「嗣、继也。祥吏反。立、成也。力入反。」哭泣、东宫切韵曰、「麻果云、有声曰哭。孙愐云、哀号。」泣、说文、「无声出涕也。」徐铉曰、「泣、哭之细也。」颠倒、令上者在下也。此谓父哭子、曰颠倒上下也。无常、梵语阿狝怛也。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涅槃经一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智度论二十三曰、「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常经曰、「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翻译名义集曰、「萨迦耶萨、此云无常。荀卿曰、趋舍无定、谓之无常。唐因明正理论云、本无今有、暂有还无、故名无常。净住法云、生不可保、唯欲营生。死必定至、不知顾死。况此危命、凶变无常。俄顷之间、不觉奄死。」

  会疏曰、「老者先死、少人后死、是为常道。故宜应父去子嗣立、展转相承。虽然、人世命数、先后难期、故云或父等。兄弟夫妇亦复然。嗣、继也。哀亡者之声曰哭。无声出涕曰泣。父哭子、云颠倒。

  子哭父、云上下。虽有老少顺逆、无不皆归无常、故云无常根本。皆当等者、明父子兄弟、皆虚妄也。」

  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

  抵突或作抵突。广韵曰、「抵、角触也。亦作抵、同都礼反。突、陀骨反。触也。说文曰、犬自穴中暂出也。」东宫切韵曰、「郭知玄曰、抵、兽以角触物。孙愐云、突、冲也、欺也。」经音义曰、「抵突、上音底。下徒骨反。抵突、触也。」远虑、论语曰、「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也。会疏曰、「蒙冥亦作蒙冥。蒙、有眸子而无见也。冥、闇昧无知也。抵突、所作无思察貌。远虑者、谓不虑后世、但求现乐、故云各欲快意。」

  痴惑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狠于财色。

  迷没、言迷情没在非理也。贪狠、别本作贪狠。言贪欲之深如狼也。义寂疏曰、「狼性多贪、故多贪者谓之狼。如狐性疑、谓之狐疑。」史记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河上公老子章句曰、「下士贪狼多欲也。」

  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

  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

  会疏曰、「坐之一句、结不得道所以。

  当更等二句、上感报也。哀哉一句、结明佛大悲为之悲伤、故云甚可伤。」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我今语汝、世间之事、人用是故、

  坐不得道。

  慧远疏曰、「世间事者、牒举向前三毒之事。用是以也。坐是由也。世人以是三毒事故、由不得道。」

  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会疏曰、「熟思者、纯熟思忖也。」择其善者、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遇佛在世、当勤

  精进。

  荣华、富而荣也。会疏曰、「爱欲等劝、有二由。一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故。

  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二佛世不可失故。」嘉祥曰、「及佛在世、有咨请之也。」

  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

  明达、明者、明了之义。达者、通达之义也。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亏负、广韵曰、「亏、缺也。去为反。背恩忘德曰负。房九反。」经戒、经义与戒行。又、经中所说之戒法。又、戒为万世之常经、故曰经戒。会疏曰、「勿得等者、别劝持戒。戒即万行洪基。故涅槃经云、常为心师、不为师心。故云勿得随心。诸经所说尸罗、是名经戒。亏、缺也。

  负、孤负也。」在人后者、史记曰、「不为人后、不在人后也。」谓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也。

  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可具问佛、当为说之。

  会疏曰、「傥、他浪反。若也。」嘉祥曰、「傥之意沈沈。有疑心不解、可问佛也。」

  弥勒菩萨长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说快善。

  会疏曰、「佛威神、信能说人。所说快善、领所说法。解脱疑惑为快。获得善利为善。」

  听佛经语、贯心思之、世人实尔。

  净影疏曰、「贯谓通也。通心思之、世人实随三毒之事、坐不得道、名为实尔。

  」

  今佛慈愍、显示大道。诸天人民蠕动之类、皆蒙慈恩、解脱

  忧苦。

  慈愍、慈悲哀愍也。大道、犹大路也。蠕动、总称无足而动之虫。即腹行之虫也。大智度论音义曰、「蠕、如兖如允二反。

  说文、蠕、虫动也。淮南子、蝴虫蠕动。」是也。史记匈奴传、蠕动之类注、「三苍云、蠕蠕、动貌。」慈恩、慈悲之恩德也。会疏曰、「解脱忧苦者、得闻要津、绝流浪忧、饱耽法乐、脱生死苦也。」

  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教戒、净影疏本及会疏本、皆作教诫。教之诫之也。广韵曰、「教、训也、语也。」元命包曰、「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教之言效也。古孝反。诫、古拜反。言警也。」会疏曰、「教、上人被下之言。诫、诫约也。言彻实理、故云甚深。转凡成圣、故云甚善。」

  智慧明见八方上下去来今事、莫不究畅。

  八方上下、谓四方、四维、上下之十方也。去来今、即过去未来现在也。究畅、究竟通畅也。

  佛为法去、尊超众圣。

  众圣、谓小乘初果已上、大乘初地已上之断惑证理诸圣人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道超群典。誉光众圣。」行宗记上之一曰、「众圣、非一。」

  普为一切天人之师。随心所愿、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复闻

  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会疏曰、「扣之者、应洪纤而效响。

  酌之者、随浅深而皆盈。故云随心等。开发佛智、断灭无明、故云开明。」

  佛告弥勒、汝言是也。

  大弥陀曰、「若言是实当尔。」是、所谓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也。

  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乃复有佛。

  慈敬、以慈爱之心而敬崇之也。会疏曰、「慈谓慈爱。敬谓恭敬。犹云爱敬相兼。谓爱乐相好庄严、爱乐内外功德、是为慈。三业敬奉、是为敬、佛如善见药、见闻悉得益、故为大善。」

  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

  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典揽智慧、众道之要。

  执持纲维、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典揽、典者、经典也。揽者、撮要也。撮经典之要义曰典揽。纲维、玉篇曰、「纲、大绳也。古郎反。维、系也。翼隹反。

  」五趣、又曰五恶趣、五恶道、五道等。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人、五天。文句十二曰、「从一至一。故名为趣。」

  会疏曰、「所说经法、能诠。道教、众圣所轨为道。善巧开示为教。是为所诠。

  疑者万惑所由生、是即愚痴、缠缚众生、犹如网罗。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故为之本。诸烦恼中、瞋恚为最、故云之源。亦指无明为之源。佛悉断尽、更无余残、故云拔杜。拘谓拘累。(案挂碍、净影疏本及会疏本、皆作拘碍。)碍谓挂碍。无谋神化、常体性空、故为游步。智慧、能照。众道要、所照。摩诃衍法为众道要。佛具足理智德、故云典揽。网中大纲曰纲维。是亦要领义。佛所得法、即是一切诸法中最要、转迷开悟之正道。比之余道、如网中大纲。亦可执持纲维、上所说真实之利。于理无惑、能破众生昏惑、故谓照然分明。(案昭然、会疏本作照然。净影疏本正文作昭然。疏文亦作照然。)开示等者、戒度曰、「良以生死涅槃本无二法。迷之则涅槃即生死。悟之则生死即涅槃。众生邪见、妄认涅槃而为生死。今为决了使复正道。」法位曰、「能决生死众流、正涅槃之道。」

  憬兴曰、「此后申已化益。即树王成道、树苑转法轮也。有说创断陈如之疑、故云断诸疑网者、非也。佛决物疑、非局陈如、故今即断疑。拔欲者、令离烦恼。

  杜众恶源者、令离恶业。杜者塞也。疑爱是利钝惑之所由、故言本也。恶业为总别苦之所流、故云源。即口业化也。天上人间、唯佛独尊、故游步三界。化之纵任、故无所拘碍。即身业化也。善闲经典、要揽众善、故典揽智慧。备解三乘所行之道、故众道之要。即意业化也。纲维者、犹纲纪之属。制戒御众、故云执持。显正以简邪、故照然分明。广化群品、故开示五道。令越苦海、故度未度。决生死而令出、正涅槃而令入、即教之弘化也。」

  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

  欲度众生、其已久远。

  从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称数。

  会疏曰、「如弥勒所问经、弥勒发意、先释迦四十二劫。又如大论说、如释迦牟尼佛与弥勒菩萨等诸菩萨同时发心。释迦佛精进力故、超越九劫、故云久远。自发心来、修慈心三昧、化度一切众生、无量无数、故云不可称数。」

  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辗转五道。忧畏

  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

  一切四众者、一发起众、如法华经会座、因舍利弗三请、而发起本经之说法、击扬发动、令如来有所说、是曰发起众。二当机众、正当座之机众也。如诸声闻正闻本经得证悟之益者。三影向众、如文殊观音来自他力、助佛化庄严法座者。四结缘众、薄福众生、今无证悟之益、而结见佛闻法之因缘、作未来得道之因缘者。见法华文句二。又有僧伽之四众。一比丘。二比丘尼。三优婆塞。四优婆夷。

  药师经曰、「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素迦、邬波斯迦。」见法华玄赞一。又、一比丘。二比丘尼。三沙弥。四沙弥尼。即出家之四众也。光宅法华疏一曰、「虽有天龙八部、莫过四类。出家四众也。」又、一龙象众、大天之流也。

  二边鄙众、大天门徒也。三多闻众、凡夫随顺学人圣者而多闻法者。四大德众、即四果之圣众也。见宗轮论述记。

  永劫、永久之长时也、劫者、梵语算世界成坏相之名也。五道、为有情往来之所、故曰道。有五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与五趣同。慧远疏曰、「忧畏勤苦不可具言、勤苦多也。」会疏曰、「是则明远劫以来、虽值多佛、发大心圣道、修行难成就、故常没常流转、乃至今日未出生死也。

  」

  与佛相值、听受经法。又复得闻无量寿佛。快哉甚善、吾助

  尔喜。

  净影疏曰、「今得值佛、闻无量寿、是为可庆。」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

  生死老病者、果报始起为生。五蕴坏离为死。身体衰变为老。四大增损为病。

  痛苦、即总摄生死老病诸苦也。恶露不净、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也。如脓血屎尿等。

  恶者、憎厌之义。露者、津液也。心地观经曰、「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本起经曰、「恶露自出、坐卧其上。

  」无量寿经钞六曰、「医心方云、恶露者、血也。」

  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

  端身、广韵曰、「端、正也、直也。多官反。

  」正行、真正之行业也。或对邪行而言。或对杂行而言。

  修己洁净。洗除心垢。

  会疏曰、「修己者、修己心也。洁体者、(案洁净、净影疏本及会疏本、皆作洁体。)心修则体自洁净故。贪瞋痴为心垢。

  反之名三善。洗谓洗濯。除谓遣除。

  」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言行者、口业为言。身业为行。忠信者、如言而行、如行而言、是为忠信。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净影疏曰、「言表心里、语不违心、故名相应。」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

  自度、度自身也。转相拯济者、谓展转救度于他也。精明、精良明白也。谓心意之清洁。会疏曰、「精即专精。明即明信。求愿者、愿往生心也。善本、通名诸善。别指称名念佛。」

  虽一世勤苦、亦须臾之间。

  须臾、俱舍论十二曰、「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须臾。

  此三十昼夜。」又曰、「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瑜伽论记四曰、「牟呼栗多。

  此云须臾。」梵语杂名曰、「须臾。乞沙拏。刹那也。」犹言暂时。时量也。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道德合明者、净影疏曰、「身与福俱、名道德合。心与智俱、名为合明。」贪恚愚痴、即贪瞋痴、三毒之烦恼也。无为、为者造作之义。无因缘造作、曰无为。

  又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曰无为。即真理之异名也。此无为法有三种六种之别。

  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是正为圣智所证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实相、曰法界、皆无为之异名也。会疏曰、「至明无过。道德真智、独合其明、故云合明。生死根本、即无明也。欲寿等、明修短自在义。性无造作、是曰无为。不期而然、是曰自然。又永拔生死、离恶业。无复贪恚、离烦恼。

  无苦恼患、离苦道。」

  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

  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

  悔者、追返也。大乘义章二曰、「追返名悔。过咎者、过、罪愆也。周礼、「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咎、广韵曰、「愆也、恶也、灾也。从人各者、相违也。其九反。」边地者、弥陀之净土有边地、五百岁中不得见闻三宝、名为懈慢界、亦曰胎宫。略论曰、「五百岁中常不见闻三宝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

  」厄、当作扈。艰也。周礼地官、「赒万民之难扈。」又增韵、「困也。」会疏曰、「始终不退、名精进。求心所愿、愿求往生也。疑惑者、不了佛智故。悔是恶作。初信后疑、悔前信修、半涂而废。自为过咎者、彼国不逆违、自甘生边地故。诸厄者、不见三宝、不闻经法故。」

  弥勒白言、受佛重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重诲、重教也。专精、心专一而精进于道也。修学、修习研学佛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渐渐习学、悉当成佛。」

  彭际清曰、右明世人以欲因缘、受苦无量。为令行者心生厌离、速求出苦故。如大涅槃经言、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故、从昔无量无数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为四寸筹、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苦行、不可称计、抟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原其所自、皆由不能一心念佛、求生无欲国土。遂至从迷入迷、愈趋愈下。如来大慈悲悯、为说此经。教人断欲因缘、一心念佛、直往西方。

  横截恶道。一切世人以欲为乐、不知是苦。智者观之、唯苦无乐。所以者何、以有为乐、无即是苦。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以聚为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以生为乐。灭即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是知无有即无无。无得即无失。无聚即无散。无生即无灭。是名极乐。是名净土。斯二法者、孰真孰妄。

  何去何从。定应自决。莫更因循。一失人身、万劫沦堕。

  五恶五善第二十九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世界最无伦匹。

  端心正意、制止贪瞋痴之三毒而不作诸恶也。至德、谓德之至也。伦匹、新译花严经慧苑音义曰、「玉篇曰、伦、类也。匹、比也。」会疏曰、「端心正意者、心、众生本性。诸识之所由生。意、心所发动喜怒哀憎之情识也。故正其意、则本心自端、不趣恶境。」义寂曰、「其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至德者、德之至、无以加者也。匹、偶对义。」

  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何

  开化。

  嘉祥疏曰、「他土中多有胜缘、又复善报强胜、作善为易。此土无此二缘、修善即难。开化、即佛开导教化也。」

  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

  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何等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五恶、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反于五戒者。五痛五烧、造杀、盗、淫、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于恶道、名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为五烧。五善、即五戒也。

  福德者、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度世泥洹道者、济度世间之人之道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能度诸世间。」

  慧远疏曰、「杀、盗、邪淫、妄语、饮酒、是其五恶。造此五恶、于现世中、王法治罪、身遭恶难、名为五痛。以此五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说为五烧。降化其意、伏令从法。令持五善、所谓五戒、翻前五恶。获其福者、由持五戒、于现在世、身安无苦、翻前五痛。度世长寿泥洹道者、后生弥陀、终得涅槃、翻上五烧。」

  会疏曰、「五恶者、所造业因。五痛、现在花报。五烧、死后果报也。五恶体、诸师不同。如嘉祥、净影、憬兴、是为五戒。又如义寂存二义。一义如上。一义云、身业三恶、以为初三。口业四恶、合为第四。意业三恶、合为第五。乃至此五中、非但摄彼根本业道。亦取眷属加行、后起诸不善法。又法位意、五摄七支。

  身三为三。口四为一及饮酒。福德度世者、现在花报、令去五痛之益。泥洹之道者、未来果证、令离五烧之益也。」

  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

  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戮、迭相吞噬。

  会疏曰、「强者伏弱者、能杀者为强。所杀者为弱。人畜皆然。转相克贼者、克谓克对。贼谓贼害。如雀取蟷蜋。人亦取雀。故云转相。残害杀戮者、魏都赋、人物以残害为艺。良曰、人物以残忍杀害为能也。戮者杀也。迭相吞噬者、如蜍吞蚯蚓。地亦噬蜍。故云迭相。」义寂曰、「转相克贼者、以下侵上也。残害杀戮者、以上刑下也。迭相吞噬者、等伦相伐也。」仲长统敖核性赋曰、「君子朋友、志乖怨结。邻国乡党、务相吞噬。」类书纂要曰、「互相吞噬、噬、咬也。

  犹更相毒害也。」

  不知修善。恶逆无道。后受殃罚、自然趣向。

  会疏曰、「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高飞远走也难免。人不知此理、妄违逆天地、悖戾本性、故云恶逆无道也。后受殃罚等者、广韵、殃、祸也。

  罚、罪也。因果必应、故云自然趣向。」

  神明记识、犯者不赦。

  嘉祥曰、「神明记识者、名籍先定、不蹉跌也。一切众生皆有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四天善神、一月六反、录其名籍、奏上天王。地狱亦然。一月六斋。(八日、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一岁三覆。(正五九月各一日。)一载八挍。(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名八王日。)使不差错。故犯者不赦也。」

  故有贫穷下*、乞丐孤独、

  乞丐、贫困乞物于人者。丐、正作旬。亦乞也。涅槃经音义曰、「旬、古赖切。

  苍颉篇云、旬、乞行请求也。通俗文、求顾曰旬。言人有亡失则行求旬也。」孤独、玉篇曰、「孤、特也。少无父也。古胡反。」广韵曰、「独、单也。」经音义曰、「无父曰孤。无子曰独。」会疏曰、「贫穷乞丐、是悭贪报。下*是憍慢报。孤独即杀生报。」

  聋盲瘖瘖、

  聋盲、左传曰、「不听五声之和曰聋。杜预曰、聋、暗也。」释名曰、「聋、笼也。如在朦胧之内、听不察也。」四声字苑曰、「聋、耳不听声也。」盲、广韵曰、「目无眸子也。」玉篇、「盲、目无童子也。」瘖病、法华经音义曰、「瘖、一金反。病、乙下反。瘖、不能言。埤苍、病亦瘖也。说文云、瘖病、不能言也。」法位曰、「瘖、无声不言。病者有声无诠表。」会疏曰、「聋盲瘖病、不见闻佛法、或诽谤正法、毁呰贤圣报也。如人中短舌者、于屏处毁呰上人之报。

  」

  愚痴弊恶。

  愚痴、三毒之一。弊恶、广韵云、「弊、困也、恶也。恶、不善也。」会疏曰、「愚痴弊恶、是三涂余习也。」

  至有尪狂不逮之属。

  尪狂不逮者、尪、说文作尪、「弱也。乌光反。狂、病也。」韩子曰、「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巨王反。」通俗文曰、「短小曰尪羸也。」憬兴曰、「狂、变性意也。又乱也。」义寂述义曰、「触事在人后、名不逮。谓才德不及人故。」法位疏曰、「不逮之属者、逮之言及。

  身既多病、触徒无所及之。」

  世有常道、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

  解脱、难得免出。

  王法、帝王当执持之正法也。佛为优填国王说王法正论经、为舍卫国王说王法经。会疏曰、「赏善罚恶、世间常法、古往今来皆相同、故云常道。劫初人清、各修十善。及五浊时、形法渐次起。若依震旦、三王始有狱。殷曰姜里。周曰囹圄。狴犴曰牢。又牢笼也。制定五刑、罚轻重罪、岂不畏慎。愚恶之人、为恶入罪、其犹烧蛾烂玺、自甘入殃、是为痛苦。」

  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

  幽冥、为三恶道无真理光之处。(即冥土)会疏曰、「一日无常至。万般不随身。唯有所作业。少因感大果。故云尤深尤剧。其犹涓涓不竭、遂为大河。幽冥、所谓冥途黄泉也。脱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转生受身。」

  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转贸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寿命、或长或短。当独值向、相共从生。更相报复。无有止已。殃恶未尽、不得相离。展转其中、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转贸、经音义曰、「贸、莫候反。

  三苍、贸、换易也。」会疏曰、「故有、承上之辞、三世事同。现在既尔、未来岂不然也。苦乐无实、唯人自招、故云自然。

  贸亡候反。换易也。四生转变、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如八大地狱、及长寿鬼等、云或长。如飞蛾蜉蝣等、云或短。

  又如地狱罪人、刹那生死、名或短。

  受苦长远、名或长。当独以下、总结杀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报其怨恨也。」

  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大火、喻极苦相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焚烧、法华经音义曰、「焚、扶云反。广雅、焚、烧也。说文、焚亦烧也。」集韵曰、「焚、火灼物也。」玉篇曰、「焚、烧也。烧、燔也。」此结痛苦烧苦。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

  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也。

  会疏曰、「一心制意、制意三。端身正行、制身三口四。举世皆浊、吾不供彼、故云独作。获其福德者、现在报、反上痛苦。度世等、未来报、反上烧苦。于中度世、上天有为善果。泥洹之道、出世妙果。」

  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

  法度。奢淫骄纵、各欲快意。

  义理、适于理之道也。广韵曰、「义、仁义也。理、义理也。」法度、法者法规。度者度量也。奢淫、说文、「奢、张也。

  淫、私逸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经中淫字多从女旁、专指男女事也。今人欲依说文改从★旁。书中淫字训义甚多。放也、溢也。甚也、邪也。经中专指男女事、故从女为妥。」骄、纵左传曰、「骄奢淫泆。疏、骄谓恃己陵物。」纵、玉篇曰、「纵、恣也、放也。」骄、通作憍。

  会疏曰、「人于世间、父严母慈、子致敬爱、兄爱弟顺、夫妇礼义、是为世间通义、是为人心天理。不淫他妇、不掠他物、是为王法规度。此偷盗人背五伦道、不惧罪谴、故云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谓奢侈。淫行无节、故云奢淫。憍谓憍慢。纵谓放纵。男女相共、快人欲意、悖逆人理、不顾天心、故云各欲快意。此摄杀盗也。」

  任心自恣、更相欺惑。佞谄不忠。巧言谀媚。嫉贤谤善。陷入

  怨枉。

  恣、说文、「纵也。」欺惑、广韵曰、「欺、诈也。去其反。惑、迷也。」佞谄、佞、巧谄捷给也。谄、谀也。经音义曰、「佞、奴定反。谄、媚也。论语、是故恶夫佞者。三苍、佞言曰谄、是也。」忠者、敬事直行、忘私奉事。不忠、反之。巧言、巧、能也、善也。诗、「巧言如簧。」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

  」谀媚、玉篇曰、「谀、谄也。」媚亦谄也。又蛊也。书冏命、「便辟侧媚。」嫉贤、嫉、妒也。贤、有善行也。真证谓之圣。邻圣谓之贤。玄义四下曰、「邻圣曰贤。」谤善者、谤、毁也。善、良也。

  陷、坠入也。怨枉通作冤枉。冤、屈也。枉、邪曲也。

  会疏曰、「子欺父、父惑子等、云更相欺惑。但逞私意、无有惭愄、故云任心自恣。

  心怀恶计为佞。外求恶宠云谄。为行无信、是为不忠。巧言令色、谄谀曲媚、故云巧言谀媚。谓妩媚。又可悦也。古谓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此二句、当绮语。

  嫉妒贤良、诽谤善人、横结怨害、枉陷非道、故云嫉贤谤善陷入怨枉。是即恶口两舌也。」

  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

  主上、东宫切韵曰、「祝尚丘云、主、君上也。」臣下、孔安国曰、「臣下者、则君之所用也。」孔子曰、「仕于公曰臣。

  仕于家曰仆也。」文字集略云、「臣、在下之称也。」嘉祥曰、「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者、宰相之官、纵放臣下、用取万民贿、枉取人物。」憬兴曰、「机者机关。即巧言令色、曲取君意、能行机伪。」

  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更相欺诳。

  知识、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所知我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即就为人所知而云。会疏曰、「知识、亲友也。」

  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

  贪欲、瞋恚、愚痴、即三毒也。略云贪瞋痴。贪欲、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足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会疏曰、「三毒相资、炽发邪欲、吸引他财、欲积自己、故云欲自厚己也。」

  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天神

  克识、别其名籍。

  欲贪、同于贪欲。所愿无厌足之烦恼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身孰为本。欲贪为本。楞严经四曰、「想爱固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天神、郑玄注周礼曰、「天神则主北辰。地祇则主昆仑。」周易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克识、广韵曰、「克、必也。」应法师曰、「克、必当也。口勒反。」韵略曰、「识、职吏反。记也。」谓有天神必记识人之善恶也。名籍、书名之簿籍。地狱冥官、书恶人之名、而不使有漏罚也。玉篇曰、「籍、书也。」说文曰、「籍、簿书也。

  」

  会疏曰、「欲海深广、不知厌足、无尊无卑、无富无贫、唯求收积、嘈杂奔波、故云欲贪等。不顾前后者、前不顾是非、后不顾讥嫌。亦前不顾明哲昭察、后不恐鬼神冥记。或亦前不顾过业、后不虑来报故。天神等、显有王法。幽有天神。

  识其科条、无毫釐差、故云克识。识音志。

  即记也。名籍者、世所谓鬼录也。籍音寂。簿书也。手版也。记罪人名、分明不乱也。此二句即烧苦之因也。」

  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

  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累劫、累叠数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众苦所烧。」

  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

  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此第二结痛苦烧苦。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得度脱。获其福德。

  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其三恶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

  寄生、广韵曰、「寄、附也。说文、托也。居义反。」李善注文选曰、「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者、同归也。」会疏曰、「世界安立、单阳不成、独阴不育。夫妇相因相成。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资。凡天地之间、无独立义、故云相因寄生。」

  处年寿命、无能几何。

  义寂曰、「处世间年及寿命、不能久住。今时寿命虽复百岁、于中死缘多现前。

  故今日虽保、至明出息、安期还入。故云无能几何。」

  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淫泆。烦满胸中。爱欲交乱。坐起

  不安。

  淫、十恶之一。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断淫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严载宝莲香比丘尼私行淫欲。自言淫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经云、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淫泆、或作淫佚、淫淫。东宫切韵曰、「陆法言曰、淫、荡。释氏云、私逸、男女不以礼交。韩知十云、邪僻之行。薛峋云、私通也。

  谓*私也。孙愐云、贪色也、戏也。

  」国语、「淫佚、乐也。」涅槃经音义曰、「淫佚、今作淫、同与一反。广雅、佚、乐也。又苍颉篇云、佚、荡佚也。淫亦淫也。」

  会疏曰、「邪谓邪曲。恶谓罪恶。淫、左传、贪色也。法藏曰、染情逸荡、躺滞专固、谓之淫。淫、荡也、淫也。世人所念常在之、故云但念。淫火内燃、胸热心狂、故云烦满胸中。爱谓爱著其色。欲谓希取从我。爱彼色、欲彼情、心中相交、乱动不安、故坐起仓卒、不得闲坐、是云爱欲等。」

  盼睐细色。邪态外逸。

  盼睐、正韵曰、「盼、顾也、视也。」说文曰、「睐、目童子不正也。」义寂曰、「细色、即男女好色也。邪态外逸者、邪淫状态发外威仪荡逸、其相具如大威德经说。」

  自妻厌憎。私妄出入。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恣心快意。极身

  作乐。

   费损、玉篇曰、「费、耗也。」说文曰、「损、减也。」会疏曰、「自妻厌憎等者、妻厌薄自夫。夫轻蔑自妻。门家由之丧灭。耻辱自及先祖。恐人见故、窥暗偷间、入出往来、如贼盗行。人间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须臾罚来、费财损家、甘陷非法。恣心者、纵恶心。快意者、以行淫欲为快意。是则疲极身心之事、愚夫却为乐、故云极身作乐。」
上一篇:佛说无量寿经笺注10
下一篇:佛说无量寿经笺注08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