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浩瀚星云禅净
浩瀚星云禅净
2008年03月14日10:02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210 字体: 繁體

 浩瀚星云 作者: 林清玄
           
  禅 净


  
  每当有朋友知道我的皈依师父是星云大师,总会忍不住问我:“星云大师是如何修行?他又是修行什么法门呢”
  
  这个问题应该也是一般大众都想知道的,我总是回答:“星云大师行的是菩萨行,修的是大乘法门!”
  
  一般人看到星云大师,兴建道场、大学、医院,创办报纸、出版社、电视频道,看到他广行社会、慈善、教育、文化事业,又把佛法弘扬到全世界,这些外显的光环太强烈了,常使人忽略了去探询大师内密的修行。当我说大师行菩萨行、修大乘法门是毫无疑义的。可是哪一个法门才是师父的修行主轴呢?除了外显的志业,师父又是以什么修行方法来教导徒众呢?
   
  我曾有机会在佛光山派下的道场做过许多演讲,也会在佛光山的佛学院、普门寺的佛学院、北海道场的佛学院、极乐寺的佛学院对学生讲学,这使我惊奇的发现,佛光山对门下弟子的教学、修行、训练是非常严格的,这种严格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
   
  我曾在佛光山与北海道场,和佛学院的学生一起作息起居,当我发现佛学院里还用木柴生火煮饭烧水,令我咋舌不已。听说是星云大师有意保留古代禅林的传统,学生的训练除了正常的课业,他们天未亮就打板起来诵早课,然后就没有停过,出坡、作务、禅坐、念佛,一样接着一样,样样有板有眼。每天每天,他们都带给我学深的感动。
   
  莫怪佛光山训练出来的法师,个个都是十项全能。他们总有一副好嗓子,梵呗诵经最为好听;他们都有一派好威仪,亲切、仁慈而庄重;他们坐能禅定、起能辩经;他们各有专业,善于力行……可以说,一般的青年,经过佛光山的修行训练,很快就脱胎换骨,成为法门龙象。
  
  只可惜这些训练的过程,一般人难以看见,这也正是为什么一般人看到佛光山派下道场的堂皇富丽、法师的热忱接待后会感动于外,反而不去深究内涵,因此难以贴近佛光山修行的法门,以及甚深的内在精神。

 

  禅、净与华严


  
  依照我对星云大师的了解,大师的修行法门与他少年时代的丛林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有十几年的时间,星云在焦山、金山、楼霞山参学,对禅净律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若以传承来说,星云大师是临济宗的传人,可以说是禅宗的法脉;若以他在台湾弘法的内容,他带领的法会以念佛、打佛七的份量最重;若以他的人间佛教、哲理思想、圆融无碍来看,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一样,是以华严思想作为信仰的依据。
   
  所以,在大师的思想体系里,虽然他不断的提倡八宗兼弘,平常对各宗派也没有分别见,但是,我觉得大师的修行,简单的说,是以禅宗为密行、华严思想为体、净土法门为用的。
  
  我们读星云大师的著作、倾听他的开示,最能感受到他举华严思想的相应。例如“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这就是一真法界的思维;例如他讲保持无碍的智慧与光明,正是转凡成圣的华严精神;例如他的说法总是充满了智慧的静观与事理的活泼,不离开“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华严法界三观。
  
  深观大师的行止,他的一生都是在实践华严的“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他倡行最力的人间佛教,整个内在的精神则是华严的普贤十大愿: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佛住世。
   
   七者请转法轮。
   
   八者恒顺众生。
       
   九者常随佛学。
       
   十者普皆回向。
       
  星云大师对华严宗的修行深有体会,他说:“修学华严宗,或仅受持《华严经》,都能得到很大的利益,会让我们觉得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没有分别,我、佛众生三无差别。修学华严以后,每天的生活,好像游泳在一切智海、畅游于一切时空,感到生命无始无终、无去无来、无生无死,一切的世界宇宙都跟我们合为一体,我们的身心安住于一切的地方、一切的时辰,生命得到了永恒。

 

  华严大定的一直法界


  
  大师还把“华严禅定”和“禅宗打坐”结合起来,发展出不同的打坐方法。那是因为众生如果用禅宗的静坐观心、静坐观空、参话头,容易昏沈,“华严大定的一真法界”却可以使初学者避免这种掉举。因此他说:“静坐不是呆呆坐着就算了,而是要观想,观想诸佛相好、观想华严智慧,不思维、不回忆、不堆理、不盘算,进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这时心胸清净明朗,像一面清静的镜子,如一湖平静的潭水,映照出事物的真正面目,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一念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进入光辉灿烂的毗卢华藏世界。”
  
  有一次,星云大师告诉我说:他连睡眠都是用华严睡眠的修行方法。对于一些失眠的人,他也常教导他们,非常有效,不但能很快入睡,而且无梦。
   
  他说:“首先,睡前要用温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比较容易睡得着。其次,睡觉时右胁而卧,称为‘吉祥卧’,不要仰睡,也不要俯睡,那会增加身体的动荡烦噪。一般睡不着的人常说:‘我翻来覆去睡不着。’那是当然的,身体动荡,影响了生理,就无法安然入睡。只要以‘吉祥卧’身体不乱动,很快就入睡了。第三,睡下来之后要保持观想,观想光明,观想远远的地方有光明。观想光明时,要把眼睛闭起来,观想眼前若有无的光明。能在观想光明中入睡,一定会睡得很轻松、很甜密,不仅仅无梦,还能心中如境,人虽入睡,旁边的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能了然于心。
   
  这几十年来,我用这种方法睡觉,天天都睡得很好,有时候,头还没有靠到枕上,就睡着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想睡,立刻睡着,心里还明明白白,睡着了,照样诵经拜佛,华严的光明却不失去。明天打算几点起来,心里只要想一想;‘嗯!明天两点起床!’不必用闹钟,也不必挂念,两点钟自然清醒。所以,华严宗的睡眠方法,虽然平常,却有很大的用处。
  
  有人看我从青年时代就长得这么壮大,不免疑惑;这星云也没吃什么好东西,食不求饱、居无求安,每天为法忘躯,如何长得这么高大?其实,我有秘诀的,每天吃的是佛法的香饭,常食华严的珍肴,最要紧的是睡着华严美觉呀!
   
  佛法香饭确实胜过锦衣玉食,像台湾以前有一位杰出的修行人慈航法师,他长得高大肥壮,就如同弥勒佛再世,最奇怪的是他吃得很少。有一次,他亲口告诉我,他以前长得又瘦又小,自从以法为食、常行布施,突然变得高大了,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慈航法师圆寂之后,肉身不坏,他的肉身现在还供在汐止慈航寺。”
  
  “吃华严珍肴,睡华严美觉,入微妙光明一直法界”的星云大师,以华严义理形成了他的思想与教法,但他为什么不特别标榜华严的修行以教化众生呢?
   
  我想,大师的用心与佛陀是相同的吧!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他最早宣说的就是华严。他在海印三昧中演说华严,除了利根的大菩萨之外,鬼神、天龙八部都无法了解其中的奥妙。即使二乘根器的阿罗汉,也无法领会佛的说法,因为那“万有诸法,由心所现的一真法界”、“真妄泯灭,生佛不分,超越一切对待,本体即现象,现象即本体,绝对平等的华藏世界”,对众生来说,是甚深极甚深的妙法,一般人难以受教。

 

  观音菩萨,不曾离心


       
  这是为什么大师在台湾、遍至世界的弘法,都以禅宗、净土为主,除了华严难以受持之外,星云在成长时期对禅净都有很深的体验,初来台湾之时,观察斯土众生,看到处在民间信仰、斋教等复杂的信仰中,民众需要的是简易单纯的法门,因此他就以弘扬净土和禅宗为主要的法门。
       
  星云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头盖骨烧陷,使他的脑神经烧坏,变得十分笨拙。偶然听老师说求观音菩萨可以变聪明,每天等大家睡熟了,他就悄悄爬起来拜观音,虔诚的拜了两个月,不仅恢复了聪明,甚至变得更敏慧,可以过目不忘。
  
  他说:“从十岁的经验,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不曾一刻离开我的心头。六十年来,无论走路、睡觉、做事,总是自然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任何欢喜的时候,总觉得是观音菩萨的加被;任何苦难的时候,总觉得观音菩萨慈祥的庇护,给我无比的力量。
   
  除了礼拜观世音菩萨之外,称念弥陀圣号,和我也有很深的因缘。我一生之中,提倡‘朝观音,晚弥它’。也就是早晨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晚上念唱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观世音菩萨慈航普渡,应声解救疾苦,是排除我们‘生’的苦难问题;阿弥陀佛慈悲接引我们,脱离娑婆的痛苦往生西方极乐,是解决我们‘死’的归宿问题,因此‘朝观音,晚弥陀’是解决我们生死的问题。我们如果能够朝念观音、暮持弥陀的话,不但今生无优无虑,来世更能得到无上的快乐!”
   
  为了发扬净土思想,星云大师到宜兰最早就创立了“宜兰念佛会”,带领大众念佛,并经常打佛七。大师说已经忘记主持过多少次佛七,至少有一百次以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九五四年在雷音寺主持佛七。
  
  “民国四十三年,我在宜兰雷音寺主持佛七,有特别的感受,今天回想起来,不晓得那七天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只觉得佛号绵绵不断,缭绕于耳际。吃饭的时候,吃的仿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刷牙的涮涮声,也变成一声声的阿弥陀佛……睡觉的时候,人虽然睡着了,但是神志清明,心中仍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响个不停;走路的时候,脚步轻盈,好像腾空一般,不是自己在行走,身后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自己前进,而每一个步伐,也是阿弥陀佛……任何时刻所感受到的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七天就在绵绵密密的陀圣号之中,一眨眼的过去了。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为何物,感觉七天只不过一弹指罢了!这次的佛七所给予我的信心、宗教的体验,比过去膜拜观世音菩萨更深刻,让我体会了物我的两忘、时空俱泯的境界!”
       
  “对于念佛礼拜,我们初学者在持念佛号,或者顶礼圣容的时候,要放下一切,将身心完全投入佛礼拜之中,念得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不存在,感觉到人我都已荡然无存,身心已经脱落泯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悠悠扬扬、似有似无的回荡于四周。只要真正进入到这种情况,宗教情操的培养,宗教信仰的增长,自然比听闻多少次的讲经说法更直接、更能收效。”

 

  把一句佛号念得热起来


  
  由于这一次深刻的体验,星云大师认为任何人只要念得恳切、念得纯熟,就能得到念佛的妙用。他说:
   
  “把一句佛号念得热起来,仿佛煮饭一样,一束草把、一束草把不断的添加,等到最后一捆柴火,把米煮熟了,自然能吃到香喷喷的饭。我们念佛也一样,要一枝香、一枝香,持之以恒的念下去,等到一心不乱,和佛菩萨感应道交的时候,自然能够水到渠成,收到无限的妙用。
  
  如果曾经煮熟过一次米饭,吃到了饭香,以后煮饭就不是难事了。”
  
  有一次,星云大师坐火车从高雄到台北,火车过处,大地飞逝,他看着从窗外闪过的电线杆,就对着电线杆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后来,电线杆都不见了,树木、大地都化成了佛号,仿如腾云驾雾、身在极乐,一刹那间,台北到了。这使他不只身行实践,任何时地不离佛号,也体会到念佛法门是各法门中最方便的,不会妨碍工作,不受时空限制,人人如果都能念佛,不只能有安宁的心,也有未来的寄望,因此他对推行念佛法门更是不不遗余力。
    
  大师说:“念佛要得力,首先要知道念佛是为了自己,任何事为自己都会多出几分力,念佛也是一样。所以要念佛念出那个气氛、那个境界、那个成绩、那个味道,而不只是念出那个佛号。要看念佛有没有得力,每次念佛都要念熟、念熟。念熟就是念到佛号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心要柔软,任何时地都自然生起佛号,连绵不断。念热,念到如热水沸腾、海水激荡,全身的真气、热量、电流、力气都来了,冬天念到满头大汗,夏天念到全身清凉,真是妙呀!”
   
  星云大师在打过一百多次佛七里,每天都会做念佛的开示,这些开示每次都不一样,可见念佛的感应道交是变化无穷的,然而念熟、念熟则是不变的原则。
  
  “要念熟、念熟,要什么样的心境呢?”我问。
   
  师父提供了几个最有效的念佛法门:
  
      一、要欢欢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人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并且能够亲聆弥陀说法。人生还有比此更快乐的事吗?如果观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里就不知不觉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绵绵不断的持念起佛号。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发出至心微笑。这样子念得心念纯静、热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二、要悲悲切切的念
           
  世俗的痛苦,莫过于死别。我们念佛也要如此,仿佛自己亲爱的人死了,以那极度哀伤悲泣的音调,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儿,找寻依靠一般,悲切的称念佛名。其实我们如果仔细思考自己从无始以来,就沈沦在生死大海之中,头出头没,永无出期,遍历轮回之苦,或牛胎马腹,或披毛戴角,或地狱饿鬼,火汤血池,刀山剑树,受尽无量的痛苦,什么时候才能出离呢?思臆及此,怎不悲痛欲泣?在痛苦的深渊里,只有仰赖阿弥陀佛慈悲救拔,才能脱离苦海,跻登乐国,又怎能不感激而涕零呢?如此悲悲切切的念佛,心很容易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心相应。
           
      三、要空空虚虚的念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多么的虚妄不实;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唯有一句阿弥陀佛才是究竟的归宿。“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要心无罣碍,一心称念佛号,念到头也没有了、手足也没有了、天地粉碎了、世界不存在了,悠悠扬扬、飘飘渺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于整个宇宙虚空。
  
  “空诸所有,实诸所无”,念得天也空、地也空,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在其中。空空虚虚的念佛,使我们体会到忘却时空、脱落身心的快乐。
  
      四、要诚诚恳恳的念
       
  想到阿弥陀佛的慈悲,无边的愿力,摄受十方一切众生,不禁油然生起虔诚的恭敬心,称念佛陀您,顶礼佛陀您……唯愿在您无量光明照耀下,一切众生早日得度。我们要以如此虔诚恭敬的心挚诚恳切的称念佛号、顶礼圣像,可以加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所谓“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少”。一点也不错。
   
  俗语说:“精诚所至,无事不成。”念佛、拜佛只要抱着挚诚心,专心一意的礼拜,自然会有感应,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我们念佛,应该诚诚恳恳的称念礼拜。

 

  禅与净土,本质相通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修持净土法门应该具备三心:一、至诚心。是为了生死而求生彼国,不是为求名闻利养而现精进相的心。二、深心。对阿弥陀佛因地所摄受一切众生的四十八大愿,毫不怀疑,包着磐石不转移的信心,专心一念的称念佛的圣号,以仗着佛力的加被护持而往生极乐。三、回向发愿心。从自利方面说,将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资粮,全部发愿回向往生西方;从利他方面说,则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所有的有情众生都能往生极乐净土。
   
  星云大师认为,虽然在法门上,禅与净土是分开的,其实,本质是相同通的。古代的大德讲“禅净双修”,懂得参禅的人,念佛进入实相就很快了;念佛功深的人,心行柔软,开悟也不难了。
  
  “但是,在今天,什么人会参禅?什么人会念佛呢?一九八九年我去大陆,他们要唱炉香赞,连海潮音的韵味都没有了,真是令人感慨!”
  
  在星云出家的寺庙,虽是临济禅的道场,但是唐宋的禅风也式微了。纵使是大丛林,像他住过的焦山、楼霞山、宝华山,都已经没有正统的禅师,当然也没禅宗的正规训练,但是禅宗丛林的形式和威仪还是保存着。他回忆起参学时的参禅经验:
  
  “我青年时代的参学生活,除了拜佛念佛之外,也打坐参禅。中国佛教从宋朝以后,渐渐走向禅净共修的方向,我挂单的寺院也推行参禅。另外一个原因是自来古刹多在深山之中,当时电气化尚不普遍,晚上没有电灯,也不准用花生油点灯,平日食用的油水已经不敷使用,更没有余存的油让大众点灯看书。晚上既然黑漆一片,无法看经读书,漫长的黑夜如何打发呢?打坐是最好的排遣办法,因此夜晚我们就在禅堂里一枝香、一枝香的打坐,对自己的心性做一番观照的功夫。
  
  刚练习打坐的时候,腿子酸痛麻痹,不听使唤,有时痛得冷汗直冒,好像针刺一般的难受,但是仍然坚强的忍耐下来。盘腿子最重要的是,疼痛的时候不可以移动,越是动弹越是酸痛,最好强忍下来,一定要把硬腿子盘得十分熟练才罢休。
  
  现在有些道场也举办禅七,大家练习盘腿,盘得不如法,主七的法师们也不强求各位,认为初学者可以慢慢来。但是当初我们却不能慢慢来,禅堂里,纠察师父拿着警策的板子,来回的逡巡着,看到腿子不如法的人,‘啪!’香板毫不客气的打了下来。有时候腿子不听话,跷得好高,只好拿石头在上面用力压,或者用绳子,仿佛扎树枝一般把腿子绑紧,尝尽了苦头,但是我们都强忍了下来。在调身的过程中,我体验到忍耐是最大的力量。
   
  本来参禅不一定要打坐,搬柴运水无非是禅,吃饭穿衣也充满禅机。禅不一定要坐,也不一定是卧。六祖惠能大师曾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禅不是在形体上用功夫,而是在心中见自性。虽然如此,初学者端身坐禅,仍为必经的途径。盘腿不一定就是参禅,但是生理影响心理,只要把腿子一盘,就能精神集中、意志统一,分散于外面的身心世界,自然而然收摄回来。六祖无相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其实心平更要持戒,行直更需参禅。修行,固然不可以在形相上起执着,要在心性的解脱上用功夫,但是初机的人,要内外并重、性相兼修,才不致本末倒置,步入歧途。”

 

  双腿一盘,就身心不动


   
  青年时代的打坐参禅,使星云一生受用不尽,几十年来不管是坐车船、坐飞机、会客、开示,都能双腿一盘,就身心不动。
   
  一般人不知道大师有“一坐不起”的功夫,去拜望大师时,他常常坐下去就不再移动,侃侃而谈,既不喝水,也不上洗手间,往往一坐三、四个小时,访客基于礼貌,也不好意思上厕所,常常憋得脸红脖子粗,可见大师打坐功深。听说他从前奔波南北弘法的时候,火车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从高雄入坐,到台北才起座,真是定力惊人。
  
  初来台湾时,星云大师发现台湾的寺庙普遍没有禅堂,大家也没有参禅的观念,所以他在每一个寺院一定会设禅堂,佛光山的弟子也都要接受禅坐的训练,甚至是在家众,大师也提出“早上打座五分钟,晚上弥陀十念法”的教法。他认为在家众生活忙碌,每天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能收到“静心、正心、安心”的效果。早年在“台北别院”时,他为了让大家有正确的禅观,主编过《参禅百法》,一共有二十四册,他对参禅的重视可见一斑。
   
  “但是,参禅并不只是打坐,而是为了开悟,禅师只讲开悟,不讲成佛。什么是开悟呢?简单说,是对生命的疑团打破了,有一天,突然闪过灵过,说:‘呀!我懂了!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啊!’悟的层次有千万种,例如感到很喜悦,这是一种;坐舍身心,是一种;人我泯没,是一种;或者忘失时空,或者大地静止,或者虚空粉碎等等。悟是因,佛是果,种了悟的因,结出佛的果,是很自然的事。”
   
  “师父是不是有见过开悟的人呢?”我问师父。
   
  “没开悟而自称开悟的人,很容易看出来;真正开悟的人就很难看出来了,因为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这正是‘妙高顶上,不可言傅;第二峰头,略容话会’。我是见过几个开悟的人,看到的时候就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感慨!”
       
  “师父可以谈谈自己的悟境吗?”我问。
       
  “对于悟境,我自己有一些消息,但是悟是不可说的,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讲体会,就容易了解。想要参禅的人,不只要学打坐,还要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用心体会。体会什么呢?首先要生起疑情,别的宗教都叫我们不要疑,要信,只有禅宗叫我们疑,要有疑情,常想:‘念佛是谁?吃饭是谁?’‘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时时用心,就会有悟。有了悟,要不断的参究下去,身行力学,求一个水落石出。久而久之,终有打破砂锅、桶底脱落的时候。”

 

  开悟者的特质


  
  星云大师说,虽然一般人无法看出师父是否开悟,但是开悟的人有一些特质。开悟的人会有智慧,开悟的人自在,开悟的人和谐自然,开悟的人幽默机锋,只要见到就会得到启示。但是还是要在生活中亲自体会。
  
  他举了一个禅的故事:
   
  香严智闲饱学经论,去参沩山灵佑禅师。
  
  灵佑对智闲说:“你向来博学多闻、问一答十,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遍思自己所学经论,找不到答案,对禅师说:“师父慈悲,请您开示我!”
   
  灵佑说:“如果我告诉你答案,那仍然是我的东西,与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甚至怨恨我!”
  
  心高气傲的智闲被师父拒绝,伤心的烧毁所有经典,跑到南阳自崖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墓,日夜如哑巴吞了火珠,思考这个疑团。有一天在庭园扫地,听到石头打中竹子的声音,身心顿然脱落,大彻大悟,于是沐浴焚香,向着沩山的方向遥拜,感激涕零的说:
   
  “师父实在太慈悲了,当日如果说破,也没有今天的喜悦了。”
   
  星云大师的教法就是“在人间的生活里也能有悟”的禅宗,“从人间净土的创建通向西方净土”的净土宗,“使心性宇宙都庄严、广大、繁华、圆满”的华严宗。这些教化使佛法平常而不平凡、单纯而不简单、奇妙而不奇怪、神圣而不神异,建立了一个坚强的“人间佛教”体系,使得法轮大转。  
           
  禅的活泼,弥补了净土的平板。
         
  净的实际,弥补了禅宗的高蹈。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带角的老虎固然威力无穷,却少了几分的优雅、斯文与温柔,披上了华严的彩衣,既有力量,又非常美丽。
         
  思维星云大师的教法,想到华严的偈子,心里就感觉到特别的美好: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上一篇:浩瀚星云云水
下一篇:浩瀚星云人间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