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浩瀚星云开山
浩瀚星云开山
2008年03月14日09:41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172 字体: 繁體

 浩瀚星云 作者: 林清玄
           
  开 山


        
  在宜兰雷音寺步上轨道之后,来追随星云的弟子多了,星云开始思考这些弟子的出路问题。他想到两个中国丛林普遍会面临的问题,一是他觉得出家人应该学识渊博,要有修行也要体证,因此要有一套严谨的丛林教育,以雷音寺当时的条件,并无法设立很好的佛学院,只好在别的地方再设佛学院。
         
  二是有一些青年跟随他学佛出家,虽是美事,但出家人也应该有专业,不能只接受供养,所以应该有更多的事业,一方面让他们自给自足,一方面让他们发展长才。
        
  正好,当时有一些早期佛学院的学生,到了南部发展,星云时而去探视学生,深喜台湾南部的风土人情,便在高雄的寿山寺闢建了新的道场,设了佛学院和幼稚园。
         
  星云的魅力太大了,在寿山寺很快又聚集了更多的青年,“为了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大型的道场,变得迫切需要。”师父说。
         
  大树乡佛光山雏型,这时已经在星云的心中隐隐成型。

 

  一念慈悲,买了佛光山的地


  
  但是,真正去佛光山还是很偶然的。
  
  星云先看中的一块地,是在澄清湖旁边,也就是高雄圆山大饭店的现址。当时有三甲地,风景优美、环境清幽,非常适合盖寺院,唯一的缺点是三甲地嫌小了一点。
   
  师父说:“我考虑再三,虽然土地还不够大,但是做现阶段使用,还是够的,就决定买那块地!”
  
  签约的那一天,星云在楼上,突然听见楼下的弟子交谈,一位徒弟说:“太好了!我们的好寺庙辣在澄清湖边,将来蒋总统到澄清湖,一定会顺路到我们庙里走走。”
  
  心里卡嚓一声。
   
  “我们辛辛苦苦建寺庙,是为了修行,不是让政治人物顺路来观光的,蒋总统到了佛光山,我们有什么光荣呢?应该是总统专程到佛光山参访,回去以后说:我今天去了佛光山,身心都得到了利益,我应该把寺院盖在更深的山里,让大家专程来参访,因为我们盖的寺院要有千百年的基业,政治人物只是一时的!”
   
  当师父从楼上下来,对等候的地主说:“今天不签约了,这块土地我们不买了。”地主和弟子都怔在当场。
  
  星云把原来准备买澄清湖畔三甲地的钱,换了大树乡的三十甲土地,建成了今天的佛光山。
  
  从徒弟的一句话,星云马上当机立断,可以看见师父的风格。一般人看到师父与高官巨买关系深厚,误以为星云是“政治的”、“商业的”、“社会的”,这只是管中窥天,师父的心胸远远超越这些,纵使在年轻的时代,就有超越世俗的气魄,才舍近求远,创建了今日的佛光山。几十年过去了,换了不少位总统,物换星移,现在哪一位总统不是专程到佛光山参访呢?更遑论其他的政治人物了。师父的远见于此可见斑。
          
  只是,佛光山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澄清湖的地没买成,有一对越南华侨夫妇,透过信徒来找我,他们欠了一大笔债,急着出售大树乡十几甲的山坡地,如果不能买地还债,夫妻俩只好自杀。我想,生命是何等宝贵,出于一念慈悲,就买了那一块地。”

 

  除了师父自己,谁也不会来


  
  看地的那一天,星云租了一部大巴士,带着弟子和信徒一起到大树乡去看地,那一片地当时没有特别的名字,当地人叫“麻竹园”,想必是种子许多麻竹的缘故。
       
  “麻竹园”在想像中还有几分美感,但是到了现场,大家都怔住了。非但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一路颠踬、烟尘滚滚,到了山下,只见荆棘荒草零乱的长在外围,内部则是麻竹、刺竹、杂木乱生的山坡。
  
  类似这样完全没有开恳的山林,在台湾南部是非常可怕的,不但隐藏了各种毒蛇、蚊蚋、蚂蚁、样样都是会螫人的。随着星云来的弟子和信徒,竟然没有一个人肯下车——想必那时的星云是个年轻人,没有像现在这权威,年龄相仿的徒众和他就像兄弟一般——甚至有几个人说:“师父呀!在这么荒僻的地方盖庙,除了师父自己,谁也不会来呀!”
   
  星云眼见无人跟随,只好自己拿了一根竹杖,走进那荒无人烟的山林。
   
  “我走进那片山,就仿佛看见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看见了整好的密林,如何盖起庙宇:看见的蜿蜒的河水,如何流过麻竹;看见入门最高的地方,站着一座接引的大佛……整个佛光山的雏型,历历如绘。我越走越深,到了高处,放眼望去,想到大陆的佛教有四大名山——峨眉、五台、普陀、九华,哪一个不是处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呢?就是这里,只要有心,也可以创建出佛教的名山,让正法弘扬于世呀!
  
  星云生起了这样的雄心,满心欢喜、面带微笑的在山里漫行,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当车上等着的信众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从林中穿出,衣服沾满了泥土、草屑、鬼头针、全身大汗淋漓,脸上却挂着微笑,又是一怔一怔,转念思维:“师父显得这么欢喜神秘,一定又是看到什么我们没看见的境界了。”
  
  问了师父,师父也不说,只是笑着:“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信众们不知道,若以佛教“因果同时”的观点看来,当时佛光山已经在星云的心中完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只是要把心中的蓝图一块块的林间拼点起来。

 

  折了一段竹枝画草图


  
  拼图可不是那么简单!
  
  早期的佛光山,人力财力都十分缺乏,凡事不但师父事必躬亲,几位弟子也都是鞠躬尽瘁。从开山整地开始,人人都投入工作,每天身上带一些伤痕是很正常的。
   
  星云的大弟子心平,被师父派去看守山林,住在山上的一间草寮,夜里没水没电,蛇虫环伺,到山涧挑一担水就要走三十分钟,白天整日工作,夜里巡出,一边勘察一边思维,如何才能把山林弄得平整。
  
  那时候山里没有路,连挖土机都上来,集合所有佛学院学生把挖土机先推到山上,慢慢地推出一条路来。挖土机工作的时候,心平就在一这蓝工,因为挖土机的工资每小时三百元,连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早期开闢佛光山的艰苦,星云的早年弟都可以出一本经,每一页都是非凡动的人的。这许多部经缩版成为一片光碟,储存在星云的心中,对于弟子的辛劳,他都铭记在心、如数家珍。这是为什么他常说:“佛光山是大家的,因为每个人都出了力。”
   
  “寿山寺兴建时期,有一个水泥工萧顶顺,他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为人实在,又很细心,做事非常牢靠,佛光山的兴建他功劳很大。那时候我们没有请建筑师、设计师,我和他到了山里,就折一段竹枝在地上画草图,把高的地方推平,将低的地方填高,顺着山势,怎么样把土地整到可以建筑。我觉得佛教最重要的是慈悲,所以我们是从大悲展开始盖的,从此佛光山的每一栋建筑都是萧顶顺和我比手划脚盖成的,不久前才盖成如来殿。像萧顶顺这样的人,他不单是最好的泥水工,也是最出的建筑师。一般的建筑师懂得不会比他多,做的也不会比他好!”
   
  星云把兴建佛光山的重要一章给了萧顶顺先生,显现了师父两种重要的性格,一是他非常爱才,只要是人才,师父永远不会吝于肯定与赞美,并赋矛更重要的任务。二是他有真正平等的胸怀,在他的慧见里,杰出的泥水匠的价值并不逊于建筑师。

 

  拌着血汗盖成的殿堂


  
  听星云大师回忆起佛光山初建的日子,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的放映,虽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依然清晰如昔。
   
  “初建佛光山时,南部到夏天经常大雨倾盆,我们经常和豪雨搏斗,当洪水暴发,依恒总是率先领众搬沙包,甚至运棉被,以减少水势汹涌的冲刷的力量。往往一场奋斗结束,终于阻住洪水,这时,起床的打板声也响了。每每看到依互远远走来,全身上下湿透了,脸上还挂着微笑,我都为之感动不已。
   
  佛光山的地质特殊,干旱时坚硬如铁,遇到雨水就成泥浆,随水而流,因而每次大雨,走到东山,正在填土,观音放生池畔又在求援。尤其到了夜晚,大地黑暗,电光雷声,仿佛世界未日到来。有时抢救成功,损失较轻,有时虽尽了全力,提防水坝全部崩溃,眼睁睁看着辛苦的建设为洪水摧毁,等于天晴,又从头来过。
   
  记得龙亭工程在加盖屋顶时,已经黄昏,工人都下班了,但是水泥灌浆不能中止,否则将有屋裂漏雨之虞。全山的徒众接下工人的工作,用两辆摩托车发电照明,继续施工。依严爬到屋顶上砌水泥,因为屋顶过于陡峭,水泥黏不住,一直往下流,只好用双手涂平,结果等屋顶灌浆完成,依严的双手早被水泥浸蚀得皮破血流,但他却不叫苦喊痛。我常对徒众说:龙亭的屋顶是拌着依严的血盖成的,特别坚固呀!
  
  为了节省金钱,我们时常把发包的工程,又包回来自己做,像‘灵山胜境’的水泥地、‘佛教陈列馆’的屋顶、‘净土洞窟’佛陀说法台背后暗沟的大水坝、大雄宝殿前面成佛之道的水泥砖、佛教历史公园的防水墙等等,都是山上徒众动手完成的,可以说是一寸建设一寸血、一步道路一脚印。”
   
  星云大师回忆起佛光山四十年来从未停止的建设,心中感慨系之,认为如果没有信徒的布施护持,和弟子真心全力的付出,佛光山不可能恁空建成。如今看到佛光山庄严巍峨,一般人很难想像建寺的困难重重。大师说:“佛光山的经济一向都在困难重重之中,真是日日难过日日过,每每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感谢诸佛菩萨的护持加被,才走向柳暗花明。一九八五年,我把住持之位传给心平时,我对他说:‘真是对不起你,我把佛光山一大堆债务留给你来承担!’心平说:‘师父!您不要这么说,以后谁要再说佛光山有钱,我正好可以拿这些债务给他们看。’敦厚的心平从来没有将债务示众,只是默默挑起了佛光山的重担。”——佛光山建设的辛酸血泪,使得庄严的建筑有着更坚实的深度,当星云大师说“感谢诸佛菩萨护持加被”确实是每到绝境时,都有人适时伸出援手。

 

  道心与承担,凡人难及


       
  “最初佛光山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学员报到的前一天,连菜钱都没有,正坐困愁城,来了两个不知名的乡下老婆婆,正巧送来两万块钱,否则真不知如何才好。
  
  第二年办夏令营,甚至连学生吃饭的餐具都没有,也是有信徒提供,才能办起来。”
   
  那些点点滴滴都保存在师父的忆里,不管办任何活动都全心全意、力求圆满,有许多事看来是无法解决了,但坚持到最后一刻,总能化险为夷。对于这一点,师父的道心与承担是凡人难及的。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民国十五年的大专佛学夏令营,三百多位学生已报到完毕,当天抽水马达却故障了,他指示当家师找到工人修理,嘱咐无论如何要修好,自己就在一旁监工。
   
  “修到半夜一点,还未修好,工人说:‘我回凤山找一个零件再来。’我不放心,叫当家师陪他去凤山,等了很久,他们才回来,眼看他们把马达修好,开始打水,我不放心,沿着竹林荒草到了水塔边,好像听见水声,还是不放心,紧贴水塔爬到顶端,伸手摸到水,才放下心来!在修马达的时候,我心里想:‘如何马达修不好,我愿以身体的血液化成清水,让学员有水濑洗饮用!’现在终于有水了,菩萨保佑,等我从水塔回到地里,天刚好亮了,当家师才跟我说:‘刚才工人实在太累了,只是想藉故回去睡觉呀!’”
   
  佛光山就是星云大师以身先士卒的精神,全山齐心齐力,才逐渐显现了庄严的样貌,以现今佛光山的规模,在短短数十年间创建的格局,许多历经百年建设的苦刹也为之逊色。

 

  一个理想的佛教世界


   
  但是,星云大师自豪的并不是佛光山的建筑,而是透过佛光山实现了人间佛教生老病死的人生理念。佛光山里有托儿所、育幼院、普门中学、佛学院、佛光诊所、养老病、万寿园,可以说是人生历程无所不包。佛光山的创建, 也确力师父日后创建道场的宗旨——“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服务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
  
  到后来,佛光山台北道场落成,师父在开光典礼上,又加了几个佛光山道场的宗旨:“僧众与信众共有、传统与现代融合、佛教与艺术文结合、修持与慧解并重”。今天我们走到世界各地的佛光山道场,都有共同的内涵与宗风,就是当年在佛光山奠定的。
  
  师父说:“我希望把佛光山建为一个理想的佛教世界,因此一开始命名就非常注意,像佛光山的马路叫慈悲路、菩提路、光明路、智慧路……佛殿叫地藏殿、大悲殿、文殊殿、普贤殿,体现了悲智行愿的菩萨精神……男众佛学院的教室是用八大宗的菩萨命名,像玄奘堂、贤首堂、善导堂……女众佛学院则是一圣堂、二慈堂、三皈堂、四忍堂、五福堂、六和堂、七贤堂、八乘堂、九品堂、十愿堂……有许多建筑,我则刻意仿西方极东世界,像七重栏楯、七重行树、金沙铺地……我希望一般人走进佛光山,不只看到建筑的庄严,也能走入一个清净的佛教世界。”
  
  “我希望把佛光山建成一个宾至如归的地方、吃饭、睡觉都很朴素舒适,不管任何时间到山上都有饭吃、住的客房有现代设备。像我们认可夫妻可以同住,不像有些佛教徒见识浅陋,夫妻到了佛寺,丈夫带到一边,妻子带到另一边。佛光山不拆散夫妻,佛陀在世的时候都允许夫妻同修,我们又何必拆散呢?”
  
  我希望来佛光山的人都能欢喜自在,只要能令众生欢喜,有些不妨善巧方便。像每年过年佛光山都有灯会、佛诞日有浴佛法会、七月有盂兰盆会,经过数十年已成为传统,来山参加的人都心生欢喜,有很多成为佛教的信徒护法。”
   
  在师父的努力开创、弟子信众的共襄盛举,佛光山早就不只是一个寺庙丛林,而是一个信仰中心、一个人间佛法的实践与验证的地方。佛光山日益兴盛、影响力日增,有许多历史名刹都乐于成为佛光山的派下,可见人间佛法的推动是非常成功的。
       
  星云大师举了两个例子。
  
  “基隆极乐寺的修慧老法师,把寺庙捐给佛光山,一次办清所有手续,并捐出所有的财产,自己只想做个快乐的佛光人。
  
  嘉义的圆福寺,在管理人陈斗渊的呼吁奔走,促使地方一一签名,把圆福寺无条件捐给佛光山管理,现在已成为嘉义地区佛教徒的信仰中心。”
           
  “人间佛教”最重要的精神,应该是让人乐于亲近佛法,在短暂的人间生活中,能不断提升自我心灵,进入更清净的法界。星云大师奉行数十年,无怨无悔,追随他的人,也无怨无悔,这种精神,使我想起盛唐的丛林,现代化的佛光山,其实是颇有古风的。

 

  这不是梦,这是莲花之国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这早已是事实,而不是口号。在佛光山遍满全球道场的今天,星云大师最感欣慰的是什么呢?
  
  师父的回答令人莞尔,他说:“我最感到欣慰的是,佛光山从开始盖,在萧顶顺居士的传导下,木工、水电工、水泥工、油漆工都是同一批人,都非常顺利,没有任何工程的意外。现在,萧顶顺的儿子念完了建筑学位,也到佛光山来建设,每次想到,都感到欣慰!”
   
  我曾多次在佛光山小住,每次住在佛光山都会觉得自己仿佛到了西方净土。这南台湾的小乡,原是蛮荒之地,因为有了星云大师的悲心与愿力,形成了一片清凉的国土,这样想时,都令我非常感动。
  
  最感动的是,夜晚我喜欢在佛光山里散步,从慈悲路走到智慧路,从菩提路走到光明路,就会感觉自己一步一步在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就会感到身心得到了清洗和提升。
   
  每当我回想,在星云大师的著作中、言谈里,谈到闢建佛光山的艰辛历程,就会感到这片山林安静、坚实而开阔,许多人的血汗与山中的林木一样青翠,许多人的精神与这片山同其不朽。
   
  在佛光山仰头看天,总觉得天上的明月格外明亮温柔、星星特别璀璨繁美,使我想到佛经中那遥远的连花之国。恍然若梦。
   
  “这不是梦,这是莲花之国,这是人间!”山里的鸣虫、晚风、青蛙,乃至飘落的叶子都说。

上一篇:浩瀚星云淬炼
下一篇:浩瀚星云越岭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