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随缘不动心
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家讲,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一切都是生疏的。不过你要学随缘。随缘了就能不动心。监香的纠正你的时候,不要起紧张心,也不要起烦恼心,这叫随缘不动心。
你千万可不要因监香的一纠正你,就发一肚子火:“好吧!算我倒霉,遇上你,谁叫我来打佛七呢?师父说过,要随缘嘛!算了,我随缘算了,忍下来算了!”这个不叫随缘,这叫生烦恼。监香纠正你的时候,心不动,一切听监香的纠正。这才叫随缘,随缘是不生烦恼,不紧张,也不起兴奋心。或者有人说:“打佛七应起欢喜心,有了兴奋心不是很好吗?”不,那并不好。因为兴奋过后,情绪一定会低落,欢喜过了情绪也会低落,不如清净心、平等心能如如不动。所以大家要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
随缘这个法门,对我们修学念佛有很大用处。你遇到危急的时候,或者病痛的时候,一切随缘,不动心,那你就可得大受用。反之,如果危急的时候心慌意乱,病痛的时候大哭大叫,你的心散乱了,必将增加你的痛苦,更谈不到往生了。念佛的功夫,除平时得受用外,最重要的就是用在那生死一刹那之间。那一刹之间不失正念就得往生,“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要是心一乱,不能随缘,就没有这种情景了。因此,我们修学念佛的人,这个随缘不动心最关重要。
你不能随缘,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我执”。由于我执心太重,所以不能随缘;由于我执太重,所以起一切烦恼;由于我执太重,所以造一切恶业。由于我执太重,所以堕落三途。大家应该觉悟,放下我执,求生西方。
我执心一起,有四种烦恼。四种烦恼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由于这四种烦恼,就有所谓“见思烦恼”了。见思烦恼是凡夫位上的迷惑。由于见思烦恼生,你才堕落到凡夫位,进入了六道轮回。由善业因缘可生人天,由恶业因缘堕落三途。无量劫来我们出不了生死,就因为见思烦恼。归根到底讲起来,我们不出生死,不是因为我执心重,也就是因为我们不能随缘。假如大家念佛能够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那就转凡成圣子。
那么,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怎么能够办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持念佛名。当然,你学参禅,学止观,守戒律,是学其他的法门,都是要你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不过最方便的,唯有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同时,还应知道,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他有四十八大愿,愿愿度众生。念阿弥陀佛是二力法门,其他的一切法门都是只靠自力,我们有了自力,更兼依仗佛力,自然更容易做到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了。
或者有人说:“我虽然念阿弥陀佛,但还是我执心很重,不能随缘,那怎么办呢?”是的,有些人是会出现这些情况。这是没有把一句阿弥陀佛念好。我告诉大家一个办法,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一声佛号要发之于心——从真诚心发出来;出之于口——把声音念出去;入之于耳——使自己的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然后还之于心。这样,保证你一切乱念不起。我执日轻,能够随缘。不相信你就这样念一声佛号试一试。不过,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还嫌太繁琐,事情太多了一定乱心。我们可以把这四项归纳成一个,就是把佛号念得至诚恳切,听得清楚。听清楚了以后,自然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了。这是容易办到的。还是那句话,不相信你试一试看。
今天第一天,和大家就说了这一要点。为什么是主要的呢?大家知道,打佛七要心安神宁。心安神宁是入道的第一步方法;如若心不安神不宁,不可能入道,要想心安神宁,一定得处处随缘,所谓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要是你能办到这一步,虽在生死之中娑婆世界,可是你已在西方九品莲华之中了。这样才叫栖神净土。
今天我略为注意到大家的行动,见到有许多人喜欢东张西望地乱看,这样会影响你的道心。你如果低目垂簾,我就不知道你心里是否在打妄想。因为我是个凡夫,没有神通,不能知道那么多,不过,当你眼睛乱看的时候,我肯定知道,你的五识和六识俱时炽然而起,一定心乱了,甚至从你的眼光里可以看出,你是有爱,是有瞋,是顺境所起,是逆境所起。不管你是爱、是瞋、是顺、是逆,这些都是生死。虽然,你把眼睛闭起来、收起来,也不一定是心中不打妄想,不过总要好得多,对你修习的利益是会增加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的散乱心是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入的,眼不看,最低限度六根去了一根,再乱,也只有五根乱的了。而且一般众生最乱心的眼根。希望大家念佛的时候,眼不可乱看,以致自乱其心。如若你不乱看,修行久了的话,你看东西,眼神有一种表现,它有一种智慧之色;反之,你不这样修,你所表现的将完全是凡情。希望大家注意到!
七天念佛,一开始就要下功夫——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
现在开始念佛。
第二天 一切我今皆忏悔
慧 翔 记
打佛七要忏悔,平时大家在家里,也要时时忏悔。发忏悔心,才得往生。因为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六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起惑造业,以致落入苦道。
大家忏悔的时候,要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过错,轻轻地讲出来。心念口言,才叫忏悔。若是不发露,不称为忏悔。换句话说,你若是不讲出来,不发露的话,罪业不得消灭。大家都知道,忏作发露讲,要心念口言,声音低一些没关系,可是一定要讲出来。
不过,忏悔的时候,是要你的心忏,不在口讲,因为造业是你的心造的,身口固然也造业,但心不造业,身口是造不起来的。所以追根究底讲起来,身口业都由心业生。因此,忏悔的时候,要心忏,必须一心清净,至诚恳切地忏,这样你生死之流方断。生死之流一断,往生前程就没有障碍。由于你的心清净,方得往生;由于你的心染污,方有生死轮回。因此,此心一转,就是净土,此心一染,就是娑婆。希望大家忏悔的时候,要诚心而忏。有一句话:“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因为罪性本空,罪是完全由我们的心迷惑了,起惑造业所造所的,怎么知道罪性本空呢?如果罪性不空,便是决定有。如果罪必决定有,便不可灭。这样说来,你造罪也有罪,不造罪也有罪。为什么?罪性决定有嘛!并且,要是罪性决定有,便不能灭。罪性不灭,永远存在,那又怎么能成佛呢?由于罪性可生可灭,都是无常法,无常法是空的,没有实在的。由你心所造的,所以可以忏悔,可以消灭,罪灭智朗,可以成佛。可是大家也不要误解。有一辈迷妄的人,他所说罪性本空,就说:“我造罪,不也是空的吗?”他不知道,罪虽本空,是由你心所造,心不造,它本空,心造,它即不空。
不要认为罪性本空就是没有善恶果报。如果你心造善,现人天相;心造恶,现三途相;心念阿弥陀佛,现西方极乐世界相,那因果关系还是确实存在的。大家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平时千万不要乱打妄想,胡思乱想,任意作恶,这对你是很危险的。你现在胡思乱想,它种入我第八识中,临命终时,你这“乱想”、“善恶业”将通通现出一种变相,或者地狱相、饿鬼相、畜生相,或者人天相。
但这一切变相,本来没有,是空的,都有你心造的。所以我们念佛,要求最后现西方极乐世界的,固然,也是心现的变相,可是,可获得解脱。
佛说,心念佛时,心即是佛。纵然我们不能马上成佛,但可以仗佛力得解脱,得觉悟。由于这种原因,一定要念佛忏悔。
本来我当初计划在佛七以前找个时间和大家一起忏悔。后来我想不太适宜,第一,这样做,恐有些人不能真诚忏悔,以致流于形式;第二,佛七以前,实在找不出时间来。假如再另外增加一天,又会给大家增添麻烦。因此,我要求大家各自忏悔,用至诚恳切心去忏悔,这样,似乎比较实际。
假使你知道自己的过错,就心念口言,至诚恳切忏悔这个过错。如果你想不起来自己有什行特殊的过错,就至诚恳切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样忏悔固然嫌得太笼统些,可是只要用心恳切是能把一切罪业都忏除的。
大家要确实理解,堕落三途六道是你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你的心,因为心外无法,法由心现。
为什么心外无法,法由心现呢?因为一真法界性能生一切法,一真法界横穷竖遍,有哪些一法能出它之外呢?而一真法界,就是一心啊。所以一切法都是从心所现,不出一心。大家应确实理解深信,你的心是一大总相法门体,它是你的本来面目,你造罪是它,解脱也是它。
忏悔过以后,不要再起恶业。身口不造恶业,心也不要乱想。心乱想叫思业,对你是很大影响的。
讲到这里,我得谈一谈,怎么能使这七天中下造思业呢?上面已经说过,心里乱想就是思业,思业是你轮回六道的因,命终时,由于过去的思业,就使一切善恶相一时俱现。我们看见有很多人,临命终时,看到鬼来了,地狱相现了。那不是别的,是他的恶心所现的变相就是了。我们念佛的人要想心不乱想,不造思业,就是要至诚恳切,持念佛名。
这里有几种念佛方法,都可以对治乱想,防止思业。我今天提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让大家选择那一种方法比较方便,比较实际受用。
第一种,高声念佛。在佛七期间,你可以高声念佛,回家里去,可能有些不方便,不能办公啊,办事啊,也高声念佛。若是你自己到山上去,在无人之处,高声念佛,那就不成问题了。不相信,你试一试,到无人处,高声念佛,一定没有乱想。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的声音摄入你自己的耳根,耳根一摄,六根都被摄住,乱想就不会产生了。大家有机会,可以试一试。
第二种,慈云忏主提倡的十口气念佛。尽一口气,一直念。念完一口气,再念一口气,连续念完十口气,保证也不会有乱想,它是借气束心,用气来约束自己的心。不相信,大家也可试一试。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不方便之处,它需要出声音,高声念,还不能经常念,因为经常念会伤气,这是不方便之处。
最后,再提供一个办法,叫做三、三、四念佛,就是三声、三声、四声,一共十声,为一计数单位。这是一种很特殊的计数念佛法。那是利用你一心不能二能的方便,使你一心计数,不能再起乱想。大家不相信,马上可试试,一定可得受用,没有乱想。这方法比较方便,出声念也可,默念也可,随时随地都可以念。
以上三种念佛方法,比较方便的还是三、三、四念佛方法。但是三、三、四念佛也有其缺点,它不能够长久应用。若是你身体好,根机适合,那就例外,一般说来,长用三、三、四念佛,容易脑筋疼。若是脑筋一疼,心就容易躁乱。所以用三、三、四念佛,先要把心调适一下,然后随佛号而念,按十声计数,这和天台宗的六妙门“数”、“随”两项有相同之处。
假使说,你用三、三、四念佛,感觉累了,而念佛号已逐渐纯热了,这时可以放弃计数,随口称念,用心听佛号,不使它散,不使它乱,不使它忘记。这样持续念佛,便可得到一心不乱,没有妄想。
总而言之,念佛法门,方便很多,要看什么方法合你的根机,凡是对机的就是好的,就用那种方法去念。不过有一个原则,不管那一种法,其作用是要使你不起乱想,因为无量劫来流落六道轮回,就是由于你的乱想。乱想使你虚妄起惑,虚妄造业,虚妄堕落生死,虚妄受罪,虚妄轮回六道。
因此,我们要念佛,要忏悔,真心实意发起大忏悔心,不要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是不起思业,思业不起,身口二业不动,这样,一定能“以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
七天时间,希望大家各自珍重,珍重你的慧命,不要乱想,自己误了自己。道宣律师讲过:“三途罪苦,唯是自赠。”那是自己赠送给自己,不关他人,什么道理呢?一切都是唯心造,“法界本无性,一切唯心造。”这要看大家愿意造什么法界。造佛法界是你的心,造地狱法界也是你的心。大家慎重,慎重!现在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不妨利用三、三、四念佛,试一试。得受用不得受用。
现在开始念佛。
第三天 不要变成老念佛的
慧 翰 记
念佛一定要口念心也念,心口一致,不可有口无心;若是有口无心,虽然也能种远因,但今生不得往生,所以应该做到“一声佛号起,一切杂念消。”不可在杂念当中念佛,至于消念的办法,我已经讲过很多了。
今天再和大家讲一讲佛说的“念死法门”。
念佛心一起要有念死之心,想像自己躺在病床上,四方阴暗,那时候你名利心也没有了,人我心也没有了,是非心也没有了,争兢心也没有了,一切杂心、乱心都没有,正好念佛。
因此,平时大家要有念死之心,这是佛在十念法门中说的。或者有人说,“你叫我们念死,那多不吉祥啊!”大家不知道,念死才是真正吉祥。命终以后往生西方,见佛闻法即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以后,可以了生死,可以成佛道,那岂不是最大的吉祥?
善导大师说:“(往生)好比脱去敝衣,换上珍服一样,是一种最庆快的事。”佛说,一切外道都求不死,唯有佛道求愿无生。
善导大师又说,怕死不得往生,欲求往生,不得怕死,死就是入无生的初步。如果,你怕死,那是外道的想法。外道都是求长寿,求不死。佛道是求无生。有生必有死,无生就无死。有生以后,一定有死,求不死,不可能,那是一种虚妄的求。我们命终以后往生西方,即得无生法忍,即知众生本来无死。
或者有人说:“你既然说往生西方得无生法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呢?佛说的是修无生法,你为何叫我们求生?不对吧?”
怎么会不对呢,你是在生以外求无生,无生以外求生。要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智慧者,知道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愚痴人,执着定有生,定有无生;定有死,定有不死。假使生以外另有无生,那末,无生即成断灭,要是无生以外另有生,那末,生即是常边。这是愚痴人所执着的。实际上,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这番道理大家可能一时不会了解,还必须一番解释。
大家只知道生,不知道生就是无生。什么原因呢?生法是无常的,若是有常,就不会生,所以说,生是无常法,法既然无常,定无自性。若有自性,不会无常。若无自性,就是没有这个法。所以,生是无常法,是无自性法。无自性法,就是无生,由此可知,生就是无生,有句话说:“生死即湼槃,烦恼即菩提。” 这是什么道理呢?生死无性即湼槃,无性随缘现生死。烦恼无性即菩提,无性随缘成烦恼。所以说,“生”无自性则是“无生”,以无生故,假名叫“死”。“死”无自性,即是“无死”。以无死故,假名“往生”。
往生者,以念佛因缘,深入如来大誓海中,既然是因缘往生,定知往生也无自性。以无自性故,才叫往生。
大家不可因为听说生就执着生,听说无生就是执着无生,听说死就执着死,听到不死就是执着不死。那是凡夫遍计执,其实,生、无生、死、无死,都是依他而起。依于无生说生,依于生说无生;依于死说无死,依于无死说死。法依他起,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空,这样的空,称为圆成实性。因为这个空能成就一切法,所以叫圆成实。
当大家明白了这一番道理以后,就应该炽然发一种心,求往生。往生即无生。无生就是往生。
这一番道理,不外乎一真法界性,法有二法。众生迷惑在那个地方呢?迷惑在他执著分别,不能够圆融无碍。
大家既然是发心,炽然求往生西方,就应该在念佛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执着分别,也就是说,没有一点点的杂念,不要口念,心不念,心口不一致,那不是修行念佛法门的办法。
大家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就知道净土念佛法门,是圆顿大乘,无欠无余,添一毫则多,减一毫则少。
有些人不信念佛法门,不信净土法门,那是他不知道这番道理。但不知道而信的也得住生,只要他肯念佛就是往生。假使既不知道又不相信就不得往生。
另有一般人,他自己不知道不相信,还要出言毁谤。这种谤法的人,必定堕落。大家一定要戒之!戒之!
念佛怎么能够使一丝杂念没有呢?要求没有杂念必须在你念佛时要至诚恳切,不可飘飘忽忽悠荡荡,随声唱和,不入你自己的耳,不通过你自己的心。这样,不得受用。讲到此地,要告诫大家,念佛越久有一种危险。初念佛的没有这种毛病。为什么念佛久了反而有危险呢?这是因为成了老念佛的了。
这老念佛的是怎么样的呢?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嘴里咕咕哝哝地总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心中无佛,佛中无心,完全把念佛当成一种形式。大家请想,你心中无佛,佛中无心,怎么能算念佛呢?初学念佛的就没有这个毛病。他们都有一股精进心、虔诚心,佛号一起,念佛心就随着而起。念久了,就容易流向这种“老念佛”的毛病了。
所以大家不要变成了老念佛的。还有人和我说:“我办公,我上课,我作事,念佛真没有时间。”你不要烦恼,念佛正须要忙中抽闲,紧张地去念。你不要看有些人天天无事悠悠荡荡,天天念佛,天天掐念珠,可是他心里不见得有佛。如果你时间宝贵,工作忙碌,抽一点时间偷闲念佛,那倒是至诚恳切念佛了。真切念佛可以得到真实受用。而他清闲无事,有口无心地念佛,反而不得受用。他不得受用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变成老念佛的了。
大家不相信,可以留心看一看,有很多老太太虽然拿著念珠,可不一定念佛功夫深,因为她念珠上没有佛,口里头也没有佛,心里头也没有佛。相反地,有的人时间玉贵,抽一点的时间赶紧念佛,那时才真得受用了。
今天和大家所讲的,在理的方面也讲了一点,事的方面也讲了一点,假使理的方面,你听不懂,那也没有关系。我上面讲过,不知而信也得往生,你只要是至诚恳切起信心念佛,定能蒙佛加被,即得往生。念佛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所说,阿弥陀佛所遗留下来的,两位世尊不会打妄语,不会骗众生,大家不相信的话,是你自己的心辜负了你自己的心。你要是对念佛有一点点怀疑的话,务必请回心转意,绝对相信。相信了,实行了定能得到受用。
大家若是非曲直相信,可请放开眼看,过去和现在念佛得受用的有多少实例可寻!未来,你也会见到很多人,念佛得受用的。要是你自己真信切愿念弥陀,你自己也会得到受用的。
希望大家记住,真信切愿念弥陀。
现在就开始念佛。
第四天 老实念佛
慧 平 记
念佛法门重在修行,假使你真心诚意去修,就会有很多的境界,得到逐渐进步的体会。
得不到进步,得不到受用,最大的毛病是放不下。散乱心就是放不下的表现。初学念佛,第一个要对治散乱心。心散乱的毛病在你放不下,放就下的原因在你看不破,所以佛法讲看破放下。可是一般人不懂这里的甚深意义。他们胡说看破、放下是消极的。这是痴人说梦话,根本不知道佛法。
放不下的原因在于我执,我执心一起就处处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放不下了。我执心起有四种烦恼: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四种烦恼里边以我见、我爱为最粗重。所以大家如能消除我爱、我见,就可把三界烦恼破了。再进一步往上修行的话,就能把我慢、我痴逐渐地破掉了。到了这四种烦恼根本都破掉了,那就是破尽无明。
大家在世间被爱、见两种烦恼害了。我见又叫邪见,我爱又叫无明。我们生死回六道,不外乎因为无明邪见,要想破这个烦恼,最方便是用念佛的法门。当我见心起,一心念佛;我爱心起,一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然破我见,破我爱;那时我心求往生,就能蒙佛接引了。
破了我见、我爱;自然就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放下又有二种:一种就事说,一种约理说。就事说比较粗、比较浅;约理说,比较深、比较细。烦恼生的时候,由细到粗。学到人要想断烦恼的时候,应该由粗到细。
今天先从事的方面说起,多少谈一点理的方面。因在谈到理的方面,可能有很多人不懂,但是没有关系,因为修行念佛主要在事,理不过是帮助事修罢了。
每个人贪爱自己的身心,以及自己的亲缘头眷属,由于贪爱身、贪爱心,爱惜自己的身心,于是向外攀缘“我所”。所谓我所,就是属于我的叫我所,譬如说攀缘名、攀缘利。谈地位、谈享受,再远点说,攀缘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就从这个因缘,产生了坚住的爱著心。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爱不重不落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若是对这些坚持爱着,那就成为生娑婆之因。例如对眷属爱著心不想舍离,于是做猫大家一起做猫,做狗大家一起做狗,落入鬼道一起落入鬼道。那都是由于爱见所起的祸害,为此,菩萨怜悯众生,发大慧心入死海,令众生舍离爱着。怎么能够放下这些东西呢?你不妨碍提起观照,仔细审察,就能理解到这些事情有一共同点——无常。四大为身是无常的,六尘缘影为心是无常的;四大、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的。
对于无常法贪着爱着,请问能保持多久?大家贪著五阴身心,感觉自己年轻貌美;可是转眼之间,就会成为鸡皮鹤发、老步龙钟。因此古德说:“就算你金玉满堂,也难免衰残老病。”你对这无常的一切执著不舍,请问能留得住几分?
所以,大家对父母要尽孝,但不必贪爱;对子女要慈,对兄弟要兄友弟恭,对朋友要讲信义,但都不必起贪爱心。把贪爱心除掉以后,四维八德就具足了。 我教大家放下。看破,不是叫你不认真,不是叫你不负责,不是叫你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恰恰相反,只有看破放下以后,方能真正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看破放下,才能“心无所住,不取于相。”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心无所住”。他认为什么都马马虎虎才是心无所住,甚至说,什么都不管叫心无所住,不是那么讲的,心无所住是,虽知一切法而心不随法转。例如,见一个美好的东西(法),虽见(知)而心不爱着(不转);见一件丑恶的东西(法),虽见(知)而心不厌僧(不转)。其它可以类推。
大家记住,你若能心不随境转,行布施,就叫布施波罗蜜;持净戒,就叫持戒波罗蜜;忍辱,就叫忍辱波罗蜜;精进,就叫精进波罗蜜;修禅定智慧,就叫禅定、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呢?不过是心不随境转就是了。心不随意转,就是不取于相。如上面所举的例子,见“美丑的东西不生爱憎。不生爱憎,即是不取不着,如果心随境转的话,就象经上说的:“如人入暗,不见于法了。”随了境转,就会迷失法的真相,就会迷失诸法实相了。
迷闷众生怎么能够心不随境转呢?应从事上看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的,都没有它自己体性的,所以不必住着于自己的身心,也不必取着于一切相。
凡夫初学这个法,怎么修行呢?看一切法无常。假如你说:“我看不破怎么办?”那不要紧,只管信愿行,老实念佛就是了。信愿行,老实念佛,和有智慧的人看破,其功德是相等的。如果你说:“我放不下怎么办?”你就老实念佛,念到心地清净,妻子、儿女、亲缘眷属自然能放下。只怕你不能老实念佛,那便要随生死轮回了。你要想自己做主,就得赶紧看破,放下,老实念佛。这是从事方面简单说的。
从理方面说,怎么叫看破放下呢?要看破一切法缘生无性。一切法是很多因缘所生,为各种条件所构成,因此,它一定没有自休。举个例子来说:家庭是很多成员组成的,家庭仅仅是个抽象名词。再如,我们的身体是很多因缘聚合的,是很多细胞构成的,我们就知道身体没有自体。若是执著身体实有,那完全是你的妄见,是你的邪见,是你的我爱心所产生的。地球是山河大地很多因缘构成的,我们定知地球无自体。若是它自己有体的话,不必等很多因缘,很多条件去构成了。由于是很多因缘和合才有体(地球),所以在没有和合的时候,当然没有体,在初和合而形成地球的时候,也没有它的自体。因此说,认为家庭、身体、地球有自体,这是不合道理的。怎么知道呢?如果因缘不和合的时候没有体,那么没有体和合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有体呢?很多的“无”和合到一起,就变成“有”了吗?没有这个道理,那都是大家的无明、邪见所生。
由此可知,就都是无明、邪见。无明、邪见一生,才有了分别,由分别就看不破,看不破叫起惑,由于起惑才放不下,放不下叫造业。惑、业一起,众苦随著而来了。这叫惑业苦。于是轮回不停,六道流转。我们怎能看破这些东西呢?很简单,只要用一句佛号,看不破的时候,一心不乱念佛;放不下的时候,一心不乱念佛,一心不乱就是心无所住,一心不乱就是不取于相。无上甚深般若波罗蜜不过从此地得。你要是把一句佛号念好了,无上佛法不离于此,大家不要疑惑,疑惑是由于你的我慢心。
在佛七期间或者当人回家以后,应该时时刻刻运用你的智慧去看破、放下。久久用功,慢慢就能得到受用。经上叫净慧发生,也有的地方说叫善根发生。当你的净慧发生,你的善根发生的时候,你自己会感觉出来。什么现象呢?第一是我执心轻了,和人家不计较人我是非了,名利心、地位心、竞争心都相应地轻了。这不是不负责认真,而是没有爱著心了。第二是戒相显露,在家众对于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钦酒,自然而然地毫不勉强地能持能戒。这都说明善根发了。善根一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保证了。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用功,用功念佛,从一声佛号里头得到成就。
现在开始念佛。
第五天 得意失意不动心
慧 陌 记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大家在平时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得意的时候要心安神宁地念佛,失意的时候也须要心安神宁地念佛。
人们往往是得意的时候,得意忘形,心情浮动,无法自制,把佛号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失意的时候,则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佛号也忘记了,这样念佛是没有用的。
你若是得意的时候,能够心安神宁地念佛,失意的时候也心安神宁地念佛,那才是了生死,求往生之路。如果能够这样念佛的话,当然,在没有烦恼的时候,能够心安神宁地念佛;即使有烦恼的时候,也能心安神宁地念佛了。如果有烦恼、无烦恼都能心安神宁地念佛,当然无病痛的时候能心安神宁地念佛,有病痛的时候也能心安神宁地念佛了。千万不可在有病的时候,只知道在床上辗转呻吟,不知道念佛;没病痛,身体舒适的时候,却乱打妄想,忘记了念佛。假如你有病、无病都能心安神宁地念佛,当然,在生的时候能心安神宁地念佛,临命终时也能心安神宁地念佛了。大家如能念到这个地步,你想,怎能不往生呢?
所以说,平时不可计较人我是非。大家想通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平时你所想的、所做的、所思惟的那些东西,都是障碍你心安神宁地念佛的。
有人说,念佛很容易,一句佛号阿弥陀,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简单,要是不下一备苦功,根本不能把一声佛号念好。
你能够心安神宁地把佛号念好,那是你的佛性,已经分分显现。你的佛性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的佛性是无碍的,不被任何物质所障碍的。阿弥陀佛也是无碍的,没有障碍的,所以无量光横遍十方,无量寿竖穷三际。你的佛性也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
或者有的人说:“我不知道我的佛性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没有样子,它不受“有”的障碍,也不受“无”的障碍,一切无碍,照而常寂,寂而常照。举个例子:现在大家看到的,念佛堂上有大磬,磬是色法,是有质碍的东西。也不受心法障碍,不受一切障碍。那个就好比你的佛性。既然一切障碍都没有,它自然横遍竖穷。
我们的佛性,好比那声音一样,平时你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它没有面目。没有面目,才是它的真面目。你只要至诚恳切地念一句阿弥陀佛,它就出来了。好像那个磬,你敲一下,它的声音就出来。两者是一样的道理。要是人不敲,声音不会出来,同样,你不念佛,佛性也不会出现。
佛性念出来以后,它不受得意时候的障碍,也不失意时候的障碍,不受烦恼的障碍,也不受无烦恼的障碍,不受病痛的障碍,也不受无病痛的障碍;生不障碍,死不障碍,那叫往生极乐。希望大家珍重!珍重!切实珍重!那就是你的佛性,就是你的慧命,也就是阿弥陀佛。
我时常听人说,念佛太容易了,不过是一句阿弥陀佛。但事实上;不见得那么简单。念佛法门是行门,须要切实去行持,不下一番苦功夫,怎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若是你一点修行的功夫都没有,而能了生死。那一切众生都没修行也都能了生死了;一切外道没有修行,也得了生死,也得往生了。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假借修行的功夫,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七天念佛,就是要下苦功夫修行,要心安神宁地念你那个佛性。心安神宁不容易,可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你心安神宁。什么办法呢?就是“念佛”,一心不乱地念佛。心安神宁和念佛是相依而起的。一心念佛,自然安心神宁,心安神宁才能把一句佛号念好。
只要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自然能达到心安神宁的地步。大家决不要轻视念佛法门,平时念佛必须这个地方用功。虽然境界很深,它的究竟处叫无生忍、寂灭忍。我们凡夫不容易办到,可是也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凡夫最低限度要往伏忍方面修,把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妄想都伏下去。七天念佛往这地方用功看一看,你能做到多少?假使你能做到一分是一分的收获。大家佛七以后,回去也往这个地方努力,那么你念佛才有用;不要把一声佛号,仅仅挂在嘴皮子上,一定要心口一致才行。
平时不要和人家计较,要知道忍让。为什么要忍让他呢?为了要使自己的佛性圆现,为了要使自己的法身慧命圆现,所以应该不计人我,放下一切,竭力忍让,老实念佛。
往生西方是什么意义呢?就是使你自己的法身慧命的圆现。世间人都是凡夫众生,自然是非心、竞争心、憎恶心都很重,但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你如果遇到强梁的人,不妨忍他三分,让他三分,甚至敬他三分。若是你和他计较,那你不过是葬送自己的法身慧命罢了。
大家记住,无论到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要心安神宁地念佛。到了临命终时,百苦交煎。你要是能做到心安神宁地念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极乐。
释迦牟尼佛说,临命终时要忍苦,正念以待时。病痛当然苦,要忍苦。假使心神狂乱,大哭嚎叫,就不得解脱。所以一定要忍苦。正念就是佛念。我们修净土法门的正念,就是念念不要忘记念阿弥陀佛。以待时,是等待时机,等到你最后一口气断的时候,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不要认为最后一口气断了就是死了,不是的,而是生到西方去了。众生本无生死,由虚妄执着故,虚妄落入生死,实可怜愍。
我们打佛七,天天用功念佛,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最后一刹那。若是能够把握住,突破这一关,你就得解脱了。有一句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天天念佛下功夫就是等待那一刹那,大家记住,任何人都将有那一刹那到来的时候。如果那一刹那来了,你千万要忍苦、念佛、以待时,这是很重要的。若是那一刹那你把握不住,那末,今后的生死轮回不知将如何时罢休呢!希望大家珍重!珍重!切实珍重!
现在开始念佛。
第六天 少欲知足
慧 明 记
今天是第六天,佛七快圆满了。大家要知道,念佛要长期念,要长期用功。如果平时念佛用功,佛七念佛一定有收获。假使佛七念佛有心得,回到家里念佛,一定也有收获,所以念佛要发长远心。
念佛的进步,并不是直线上升的,有时进步一个阶段,会暂时停止的。但你不要灰心,更要继续努力念佛。过一段时期,它自然又有进步了。好比各位练习书法,有时感觉写得很有进步,可是有一段时间,又感觉没有什么进步。这是你必须坚持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它又有进步了。念佛也是如此。
因此,大家念佛要有毅力,要的持续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要急于求成。虽然,一时感觉不出进步,可是它实在已渐渐在进步了。好比种子种到地下去,看不见它发芽,你可不要灰心,只管浇水、锄草爱护它、培育它。几天以后它便慢慢自动发芽了。初初发芽的时候,虽然看见有绿邪芽出来了,但不知道是草还是菜。慢慢地越来越明显,你才分清那个是菜,那个是草。念佛也是这样。
念佛有一点点进步以后,首先自己能觉察到的是贪爱之念减少了。念佛和减少贪爱是相辅相成的。你要是念佛用功,贪爱之念自然减少;你的贪爱之念清淡了,念佛就更能得力了。相反地,如果你贪爱之心特别重,肯定念佛不会有什么成就;念佛没有成就;不努力用功,他贪爱之心就会自然增长。所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希望大家回家以后,一面要努力念佛,一面必须减少贪爱。
佛说:“少欲知足是办道因。”学道切不可多欲贪求、须要少欲知足。少欲是道业增长的开始,大家不可忽略。无论吃穿用度,都不可有贪心。讲到贪爱之念,最粗最浊的就是男女之间的贪爱,佛说过“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生性命。”那就是男女贪爱之心。男女间的贪爱之心减少以后,名利心也就相应减轻了。持久地念佛用功,淫欲之念即先厌(厌恶了)而后伏、而后断。当然,我们是凡夫,断,可能一时办不到,但不能不用功。以求自伏而断。淫欲之念如果断了的话,就是四果阿罗汉,伏了的话是初、二、三果。这虽是圣人方面的事,但凡夫也可少分得到。这就是说,虽然不能究意得到,但也可少分近似得到,就看你用功不用功罢了。
假使淫欲念减少了,一切贪爱就同时可得到减少;淫欲贪能够伏下,一切贪爱之念也都能实实的,是佛在经上再三叮咛弟子的。希望大家以后要少欲知足,吃的不求美味,吃饱就好了;穿的不求华丽,能御寒就好了;不必起心动念,贪求什么大富大贵、大名大利,要知平安即是福。这不是对事情消极,恰恰相反,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事业。因为自己没有贪求心,才能负责认真做大事;贪求心重的人,恰恰相反,是不可能做大事业的。这种功夫并不仅是在佛七期间用功的,平时就要如此用功。
各位回家以后,要多念佛少说闲话,有句话叫做:“多念一声佛,少说一句。”这是很有道理的,我知道各位都有一个毛病:好聊天。喜欢几个人在一起聊聊天,愈聊愈高兴。
这样要不得,确实要不得!佛告弟子们:“要说就说法,要不就默然,不可聊天,聊天会增加妄想,增加生死,因此,奉劝各位,回家后不但不要和别人聊天,也不要和自己聊天。我知道,现在可能有很多人正在和自己聊天。什么是和自己聊天呢?就是打妄想。你乱打妄想就是和自己聊天,这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和别人聊天也好,自己打妄想也好,这都要触发第六识,当第六识和前五识并起的时候,就取著前五识的影相(色、声、香、味)带著它反熏阿赖耶。阿赖耶也叫第八识,又叫异熟识,它有一种坚住性,能把前五识所取的影相当成种子,从而起变化现出境相,那就是你生死六道轮回的境相。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大家聊天的时候说鬼故事,你听多了,一定在夜晚睡觉的时候做鬼梦,鬼的境界在梦中出现。那就是异熟识的坚住作用变化而现的。固然,在梦中变化是假的,可是你会真的害怕、起烦恼,吓得你冷汗直流,而惊醒。六道轮回也是如此,也是受了异熟的作用,使你虚妄生烦恼,堕落三途,而虚妄受苦报。那都是根据你聊天来的,大家想想这是多么可怕!
或者有人说:“哎!你说的那是作梦,我们活在世间是真实的,不是做梦啊。”可是你没想到,我们现在正在做梦哩。你夜晚所做的不过是“梦中梦”。我们活在世上是一场大梦,学佛就是要叫这个梦醒过来。譬如说,夜鬼的境界出现的时候,你自己不知道是在梦中,这使你恐怖、害怕,那时你一定有一种思想。想用力抖擞精神,挣扎、逃避,但还是脱不了那个梦境,还是避免不了那种恐惧。可是如果你用力挣扎,一旦真的醒过来,就一切都没有了。什么鬼的境界、恐怖的境界都没有了。那时你心里也平安了,得大自在了。
学佛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大家现在都在大梦之中。所以古德说,学佛为了什么?就是要抖擞精神,使它醒过来。醒过来以后,才知道“生死、湼槃犹如昨梦。”这功夫当然很难做到,但我们定要这么做,我时常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抖擞精神醒过来,那是多么逍遥自在啊!我真想大哭三声,大笑三声了。假如大家不想这么做,那是可怜悯的众生,好像做恶梦一般,还迷恋著睡觉哩:唉!不知你要烦恼到何时?恐怖到何时?
我们为了要觉醒这场大梦,所以才来打佛七,借一声佛号,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使我们大梦醒过来;就发愿于命终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为了使这场大梦清醒过来啊。佛七加香,希望大家不要怕累,要抖擞精神念佛,为了要醒悟这场大梦。
现在我们就抖擞精神念佛。
第七天 忆念弥陀
慧 经 记
今天佛七圆满,我和大家讲话,等于临别赠言,大家回去以后,如要打坐念佛时,腿不够软,觉得腿疼的话,可放下来;但有一个要求:你一句佛号要念好,心要调好,平平正正,清清净净。这样,就是不盘腿趺跏而坐,也是一样。其他时间,不管你行、住、坐、卧,总要不忘记念佛。
回家念佛的时候,要至诚恳切,时时刻刻想见阿弥陀佛,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对娑婆的事情,有一点点贪恋,爱著。你天天至诚恳切想见阿弥陀佛,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今生,或临命终时,或命终以后,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境界自然现前;因为境随心现,有其心必现其境,法界一切唯是一心,都是心现。
因此,佛在《般舟三味经》中所说,若人想见阿弥陀佛,至诚恳切一心想见,就可见阿弥陀佛了。经上又说,一心至诚恳切想见阿弥陀佛,纵然一天不见,七天当见;现前不见,梦中当见,梦中阿弥陀佛现前,为你摩顶。
这个道理,就是心想佛时,心即是佛,一切万法唯是心变。大家要把握住这个要点,不可悠悠荡荡,飘飘浮浮,嘴巴虽念阿弥陀佛,可并不入耳经心。
大家要知道,佛是唯心现,所以,《净名经》说:“心净则佛土净,欲净佛土,先净自心。”我不能在这里细讲道理,因为这道理很深。大家可能因缘法中来理解这个道理。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一切法都唯是因缘所生,皆是空的。那末,空的怎么能有一切法呢?因为是唯心所现。
大家要回家了,我没有东西可以送给大家,只能送给你们一句话: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至诚恳切想见阿弥陀佛,想生西方极乐世界。
还有,想和大家谈一谈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大家不要认为脱离世间法才是佛法。六祖说:“佛法不离世间觉。”因为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有人分不清世间法和佛法,他在佛法中行世间法。假使他分清了,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
什么是世间法呢?有贪瞋痴的是世间法,什么是佛法呢?没有贪瞋痴的为佛法,利益众生的为佛法,自私自利的为世间法。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佛法中行贪瞋痴,那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他在佛法中自私自利,那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
有的人了解这个道理,虽在世间法,而没有贪瞋痴,那叫在世间法中行佛法。不管作哪一行、哪一业,只要不犯恶律仪,认真负责,不起贪瞋痴,就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
对父母不起贪瞋痴,就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对一切人,一切物,不起贪瞋痴,就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应该知道,不仅在念佛堂是行佛法,就是回去上班、上课、作工、处理家务、待人接物,能没有贪瞋痴心,也就是行佛法。总之,凡有所作,要于众生有利益,那就是在世间法行佛法,举例来说,正正当当教育子女,就使众生有利,那就是行佛法。孝顺父母、敬长上、仁爱一切,使他们都得利益,就是在世间法行佛法。
为什么信仰三宝,礼敬三宝,最有利呢,因为买点吃、买点用、买些好玩的给父母、孩子只是使他们现前得益,可是于后世得不到利益。凡是后世不得利的,不是真实利益,好比说,吃一块带糖衣的毒药,当时很甜,以后受害,后世可得利,而且可以直至成就无上菩提,获得无上最大利益。
假使能使你的亲缘眷属、家人,甚至亲戚朋友,信仰佛法,念佛求往生,那你是善知识;否则,你仅仅供给他们一点钱、物、资生之具,那不算是善知识,弄不好你将成为他们的恶知识。
知道了这一点,就应该在世间法中行佛法,千万不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没有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在世间法中行佛法。了解了这个道理,大家就知道,世间法和佛法没有区别,区别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有贪瞋痴,有自私心,一切法就变成世间法,你的心没有贪瞋痴,一心为利益众生,一切法都是佛法。因为这个原因,要求大家,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心想见阿弥陀佛,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之外更没有贪瞋痴心,自私自利心。如果能够这样作,所遇到的一切,就都是佛法了。
回去以后,就是春节了,希望大家尽量避免杀生。你要是起贪心,贪图口腹,任意杀生,满足自己的贪欲,就算你是念佛人,而你就是在佛法中行世间法。我们念佛的人,要心怀慈悲,不可把畜生哀号换取我们的欢乐。
今天和大家讲,要在世间法中行佛法,我的目的就是想使大家避免杀生。因为过春节,可怜的畜生,哀哀无告,不知道有多少,要丧失生命。若是我们信佛人、念佛人自己不去杀生,最低限度,可保存一部份众生的命。
希望大家要发大悲心。大悲心一起,就是菩提心,这样可以帮助你成就念佛事业,也可帮助你实践度生事业。
今天佛七结束,可是大家念佛没有结束。回去以后,还须继续努力,直至往生西方。应该有这样的决心:不生西方念佛心誓不罢休。生了西方,一切音声都是念佛、念法、念僧,见佛闻法,得无生忍,回入娑婆,广度众生,那该有多好啊!佛七圆满了,不多耽误大家念佛的时间。
现在开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