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求了生死 求生西方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照例每次佛七的每天下午,要和大家讲话。
我今天要问大家一句话:“请问你们大家为什么来打佛七?”假使你不知道,打佛七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可能有些人至今还不知道,现在我们来告诉大家:“为了了生死,为了求往生,我们才来打佛七的”
大家不要把了生死和往生西方,当作两回事看。了生气就是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了生死。
有人说:“了生死,为什么要求生?”他不知道,求生就是无生。要是有人在生以外,另找无生,那他是大邪见人。为什么呢?他不知道真如法性是一体的。晚上大家作大回向时,就知道了。往生西方的众生“闻法即得无法忍”,证得无生忍就是了生死;又说,“华开见佛悟无生”,那都是了生死。佛所传给我们的叫无生法。往生西方就是无生法。
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落入生死呢?落入生死是因为被我们的“业”所累。那我们造的是什么业呢?我们造的业有十种。我们在娑婆世界离不开杀业,各位贪食鱼肉而杀生,叫做杀业;离不开偷盗业,像平时不告诉人家,擅自拿人家的东西,就是犯罪;身业的第三个是邪淫业,也往往会有人犯的;口业有四种,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人们在一生中都犯得很多,意业有三种,就是贪慎痴业。前面七项是在身口方面犯的。后三项是从意方面犯的。
那么业又是从什么地方造的呢?“业性本空由心造”是由你的心造的。你的心怎么会造业的?这是因为心里迷惑不觉,身口就造业了。由于惑和业的关系,就受苦落入生死。
心惑有三种,贪、慎、痴。大家要想除身口业,就得先断贪慎痴。那贪慎痴怎么个断法呢?念佛。各位不相信,不妨试试看。至诚恳切地念阿弥陀佛,心中一定没有念慎痴。因此,我们要以阿弥陀佛佛号洗净我们自已的心。我的心净了,那身口就净,身口清净没有恶业,就是西方极乐。所以念佛可使凡夫离苦得乐。我们在娑婆三界都是“有漏法”,在漏当中,行善业也是苦的,行恶业更是苦的。为什么行善业也是苦的?有漏法中有善有漏,恶有漏二种。善有漏,生人、天;恶有漏,生地狱,饿鬼,畜生。地狱饿鬼畜生是苦的,这大家都知道。行善业生人,天怎么也是苦的呢?因为还不了生死,仍在生死之中;而生死是大苦。我们念佛今天打佛七,这七天要认真念佛,求了生死求生西方。
七天当中,大家要怎么念佛呢?告诉大家,七天当中,大家要老实念佛。知道怎么样是老实念佛,就距离往生不远了。
怎么样叫“老实”念佛呢?心中不乱,没有妄想,一心念佛,这叫老实。那怎么样是心中不乱,一心念佛呢?观照自已,没有贪慎痴,就是一心,就是不乱。所以念佛的时候,要远离贪慎痴。你们回家去以后,吃饭的时候要没有贪慎痴,只是老老实实吃饭,也就是老实念佛;当作事的时候,不生贪慎痴,只是老老实实做事,也叫做老实念佛。同样走路、睡觉的时候,不生贪慎痴,老老实实,那都算是老实念佛。为什么这样行动都算是老老实实念佛呢?因为不生贪慎痴,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老实念佛。希望大家老老实实念佛,打好佛七。
你们大家不要打瞌睡。我知道有些人,对我讲的一番话,可能一字没听进去(现在还在打瞌睡)这样打佛七,不是白费功夫吗?
现在再开始念佛。
第二天 不散乱 不昏沉
本来按照计划,想逐渐和大家讲些实用的,恐怕讲深了,大家不对机。不过,我发现大家都犯了一些毛病,所以不得不提出来先和大家讲一讲。
我看大家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尤其是打昏沉的很多。大家的散乱,我虽然看不见,但我想像得到,你一定会散乱。你们不知道散乱和昏沉的害处,所以今天要和大家讲一讲。不管修什么法门,都是要不昏沉,不散乱。若能既不昏沉,又不散乱,在这一刹那,那个心肯定不是思善,也不思恶;也就是说,这一刹那之间,那个心是非有非无的。这种境界,小乘人叫它“无漏性”大乘人叫“自性清净心。”
一刹那之间,不昏沉不散乱,就自会体验到自性清净心。这种不散乱不昏沉,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发心要不散乱不昏沉的,那是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想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外另找一个心去发,那就是愚痴邪见的人。打昏沉,起散乱,会毁掉自己的佛性。那一刹那不散乱不昏沉,非有非无,不思善不思恶,叫作“净土”。反之,打昏沉、起散乱,就是远离净土。一刹那之间,不散乱不昏沉,不思善不思恶,非有非无,也可叫“阿弥陀佛”,反之,起散乱,打昏沉,那是和阿弥陀佛摇手再见了。不散乱不昏沉,不思善不思恶,就等于虚空一样,众生愚痴,在这个虚空之中去下善恶性循环业种。
虚空怎么下种呢?“心”也叫心地,这个心地当中,可以种下一切种,可以下三涂种,也可以下人天种,可以下声闻、缘觉、菩萨种,也可以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在你一散乱一昏沉当中就下种了。要知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什么是因地呢?就是你的心地。
佛教说有五种果种,不过,这都是虚空的。佛说一切法无生,要是有果有种就是生了,偏偏我们众生堕入虚妄生死果中!
那五种果呢?一种叫等流果,一种叫异熟果,一种叫士夫果,一种叫增上果,还有一种叫离系果。我们今天不能和大家深讲,不过告诉大家,那前面四种————等流、异熟、士夫、增上这四种果,凡夫,对圣人都有;离系这种果,就是离开系缚,唯有圣人才有。这种果是什么呢?就是小乘人所说的“净性”,也叫“无漏净性。”
凡是打昏沉,起散乱的,一定会堕入这四种报里,离系,你可堕入不了,一定是堕入前四种的。
(现在大家腿疼的可以放下来听,要不然,腿疼,心慌意乱,听不进去)
所以我提醒大家,不要散乱,不要昏沉,不要拿自己的慧命开玩笑。凡夫当然有昏沉,因为有时睡觉不够的缘故。
现在和大家讲点实用的东西。大家来打佛七,千万要记住,不要紧张,也不要懈怠。那么能够不紧张,不懈怠呢?我告诉大家,请注意,提起精神注意;第一天和大家讲过,你要知道自己是为了生死,求往生来的,当然,这七天不能保证你一定往生,一定了生死,可是最低限度,在这七天中,你可以学习到,怎样了生死,怎样往生的方法。
你要注意,身紧张心不要紧张,身循规蹈矩心始终要轻松顺适;你的身体很累,心不要叫它累;你的身体很苦,心不要叫它苦;甚而言之,有病痛的,身体很痛,心也不要痛;一切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必须身受心不受。
佛告诉弟子们:“你们临终的时候,身上病痛很重,可是你要记住,不要大哭大叫,自乱其心,否则,就要堕落了。你要叫它身受心不受,心要是不受,自然安宁。因为安宁了,就不失正念,不失正念,就可解脱了。”这是很重要、很实用的教导,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你无论到什么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安宁,不失“阿弥陀佛”这个正念,那你绝对可以往生;若是失掉正念的话,那你只有六道三涂可去了。所以打佛七期间,即使身紧张,身劳累,心也要安宁。说不定在座的人中,有人打妄想;“早知道这么累,不来打佛七了。可是你要知道,你来打佛七,是种清净了生死的原因,将来要记住,身受心不受,心始终叫它平平定定,安安宁宁,老实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正念不失,就可往生。
大家要记住,害这个正念的,有两个大贼。你能把这两个大贼杀死,就可保持正念,相反地,你若不幸被这两个大贼杀了,那就不要想往生西方了。这两个大贼是谁呢?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散乱。
第三天 听得清楚
今天要跟大家讲:“念佛要怎么样才能得到受用。”念佛要对佛起恭敬心,信敬心、清净心。念佛时,要想到佛就在眼前。怎么样想像佛在眼前呢?念佛的时候要三业清净。大家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都说:“我以清净身语意”。就是说,身不要起杀盗淫,口不要起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最主要的是,意不要贪慎痴。意起贪慎痴,就是起了微细的杀盗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为什么呢?因为十方之中,一切唯心造。同样的道理,当念佛的时候,意中存想,好像佛就站在我眼前,不敢起一丝一毫的放逸之念,那末,佛就在眼前了。
当你念佛的时候,怎么能不放逸呢?要想三宝功德。什么是三宝的功德呢?你自己要深深相信,深深想:“当我念佛,声声佛号之中,由于三宝的功德,西方莲华池中,我的莲华就在增长;心一散乱,一打昏沉,我西方的莲华池中的莲华就在增长;心一散乱,一打昏沉,我西方的莲华池中的莲华就在萎缩了”这样念佛,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今后一定得利益。
在念佛的时候,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把自己的声音听得清楚明白,这有无量功德。同时,众人念佛的声音,不是很高吗?也应细听,这叫互为功德。这样念佛,才能和佛相应。因为耳根一摄的话,六根都摄了。
我知道,大家的散乱的心都很重,只有照我的办法,念佛的时候,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证不会散乱,也不会昏沉。用其他的办法,不能使你当下就不散乱,唯有这一个办法,摄住耳根,马上就不散乱了。由于不散乱,六根都被摄住了。不相信你试一试,你要是把自己念的佛号听得清清楚楚,眼前所有东西就看不到了;耳只听佛号,当然,其它声音都听不到了;鼻子对香臭也闻不到了;嘴巴只知道念佛,不说其它的话了;身体觉触都没有了;意根当然也被摄住了。这样,六根都摄住了。六根都摄住以后,自然能静念相继。这样久久用功,虽然不能马上往生,可是定能得到很大的好处。得到什么好处呢?使你的心逐渐调直。调柔、调伏;直者,就是一心大道,没有散乱,没有昏沉。
摄耳根念佛是上上法门,这在智慧者看来如饮甘露,但愚痴人并不能深切了角。有些人没有如实的智慧,往往生于巧见,所以落入“无因果论”,若不和大家讲清,就容易误入歧途。我曾听人说;“念阿弥陀佛,叫自己听得清楚,这和念一二三四听得清楚,没有两样。”像这样的人,他们不懂因果规律,是“拔无因果”。
我们是以阿弥陀佛为因,往生西方为果,念一二三四,往生到那里去呢?这叫戏论。,不实之论。再者,我可以说,你也不必念一二三四,你念五六七八九和念一二三四一样;你也不必念五六七八,你念二五八九和念五六七八是一样,你也不必念二五八九,你念爸爸妈妈和念二五八九一样;你也不必念爸爸妈妈,你念哥哥弟弟也和念爸爸妈妈一样,你也不必念哥哥弟弟,你念姐姐妹妹和念哥哥弟弟一样;你也不必念姐姐妹妹,你念一切众生和念姐姐妹妹一样。要知道,你念爸爸妈妈,是爸爸妈妈来,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和念一切众生,不会来。如果你念爸爸妈妈和一切众生一样,一切众生都能来,那么谁是你的爸爸妈妈呢?你没想到,念能种因,也能结果,这得失可以说是很大的!
假使说,念阿弥陀佛,听得清楚明白,和念释迦牟尼佛,听得清楚明白,也有一样效果。但是你要知道,念释迦牟尼佛,听得清楚明白不能保证往生西方,因为没有四十八愿摄受。念药师佛,听得清楚明白,也是不能绝对往生西方。法有无量差别,各各有其因果。大家不要糊涂,说我念金刚经,不是也一样吗?不,那是不能往生西方的,但是能作往生西方的有力助缘。
你念其他的经,念其他的佛,最多不过不来不去,不来不去固然好,不过你还有过去的业,过去的业障临头的时候,你就很难逃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说,若人十称佛名,乃至三称,二称、一称,都可以往生,所以比较起来,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这个业果要搞清楚,念阿弥陀佛必须听得清楚,并且不作其他想念。要是你以为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是一样,那就否定因果,变成“拨无因果了”。
那么,你心调直以后,有什么好处呢?讲起它的好处就是断烦恼,使你烦恼逐渐薄;开智慧,使你的智慧逐渐地开,断烦恼和开智慧,没有别的,只在一心而得。若是想在经文上找,是得不到的。任你翻遍三藏十二部,把三藏十二部能够正背倒背,不见得能断烦恼、开智慧。
原来,别处没有佛性,佛性只在你的心。这佛性不会南北,不论中外,不分六道,也不分十方,就是从你念佛得清,听得清,逐渐逐渐得到它。你不必问为什么能得到它。因为,如果你以分别心发疑问,那分别心一起,反而失掉一心不乱了,所以只要老实念佛,自可得一心不乱;若能得到一心不乱。便能未断的就可断,未得知的就可知。希望大家信得过,要发真切愿,起真切行,老实念佛。
刚才和大家讲过,此心圆遍十方世界。念佛这个心是横遍竖穷的。横遍十方世界,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横遍就是无量光,竖穷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谁呢?就是这个心,得其法门,始能得其成就;不得其法门,不得其成就。自然得其法门,得其成就。
对佛要有敬畏之心,丝毫不敢放逸,久久用功,叫“勤射邻的”;就像射箭一样,第一次射箭,射不到目标,勤加练习,慢慢地就接近目标了。
大家不要动意识心分别,说:“净土法门是圆顿法门,不是一下就到了吗?何必渐渐练习,方能”勤射邻的”呢?圆顿不是那么说的。讲到净土法门的圆,唯有念佛最圆,念菩萨、声闻、缘觉或其它都不是圆。比方我念佛,佛就横遍竖穷,能说是不圆吗?我念佛是无上果德,能说是不圆吗?所谓顿,这一声佛号念到底,不必另换题目。修其他的法门都是有渐次,逐渐而有次第上进的。比如说,修五停心观,先修不净观,再修慈悲观,慢慢断三结证初果,再慢慢淡薄贪慎痴修证到二果。初果时断三结,二果时薄三毒,都须舍下取上,更改题目。三果的时候更舍下取上,断五下分结。所以说,都是有渐次的,有一定程序的。但净土法门便不同了,即使是五逆十恶的凡夫,也是从念一句阿弥陀佛起修,历证菩萨各位,还是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叫顿。圆顿的意义如同上面所说,而不是一下就到了;要是一下就到了,不必讲过去,那是没有因果,那是没有利根、钝根的差别,那叫“拨无因果”。
《观无量寿佛经》说,要尽形寿念佛。不过,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叫你临命终时,一念回心,想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也会起大悲心接引你去,所以十念、三念、一念也可以往生,这就是因为你十念、三念、一念的心极为清净,极为真诚,你那个极为清净的心,就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造”的心。这个心怎么养成的呢?自己念自己听,念的清楚明白,没有散乱,没有昏沉,就能逐渐养我。怎么能够自己念得清,自己听得清呢?要对佛起敬畏心,想像佛就在我眼前,不但我身口业一动佛便知道,我的意业稍微一动佛也都知道,不敢有一点点放逸。这样念佛,无上的佛法就可得到。
现在我们就试一试。大家在念佛的时候,要自己听,一定要听得清。同时,心一定要存诚,存敬。现在还有四天半,希望大家念佛用这个办法,自己念自己听,看你在这四天半的时间内,能进步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就开始。
开始念佛。
第四天 信愿行
今天要和大家讲:“念佛要信愿行”。
大家都知道,念佛的三资粮,叫信愿行。不过,各位是不是知道,信愿行三个当中,那一个最重要?应该知道,这个三资粮之中,“愿”最重要。
“信”不过启发这个“愿”,只有信,没有愿,这样没有用。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愿意往生,不愿见佛,那就没有用。至于“行”,就是实践持名念佛,这个行,是完成你的愿心;如果没有愿,即使持名念佛,也不得往生,也没有用。
大家记住,念佛一定要发大愿心,厌离娑婆,欣往西方。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意,往生彼国。
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要以我们的愿力,超过我们的业力,才能得度,才能往生。娑婆世界的众生业力太重,只有一个力量,可以敌过它,超过它,那就是愿力。假使我们念佛的愿力有十分,业力只有八分,那就有往生的希望。反之,业力有十分,愿力仅仅二三分,那往生就没有希望了。那就是说,愿力超过业力,就可以往生,不能超过业力,就得随业流转六道。所以大家要至诚恳切,发大愿,发切愿,往生西方。时时刻刻地,佛号一起,愿心就起,愿生西方,愿见弥陀。根据善导和尚说的,每天晚上,都应该念发愿文,那就是晚上大回向时的发愿文。如果只是念佛,而不发愿,那只是修舌根,不得往生。
有人说,他一天念几万声佛号。我问他“你发愿往生没有?”他说:“没有”、我说:“那几万声佛号是白念了”。佛以悲愿心度众生,众生以欣愿心求生西方,这样才能“感应道交”啊。
我们发愿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娑婆世界苦。假使你感觉现在生活很安逸很舒服,也想不到将来会病苦而死,那这个往生的愿心就发不起来,只有知道娑婆苦,才能欣往生乐。古德教我们要厌离娑婆,欣往西方,厌离娑婆,是佛所说的“苦”“集”二谛,欣往西方。厌离娑婆,是佛所说的“灭”“道”二谛。古德这样说,是深体佛旨的。
大家可不要起虚妄心,说:“我听人家说,学佛要不欣,不厌、不取、不舍。所以我念佛啊。也不厌离娑婆,也不欣往西方,听其自然。”这种人是太愚痴了。他不知道佛法有真谛和俗谛。无取无舍是就“真谛”边说,不从“俗谛”边说。我们大家还是凡夫,要想不厌,不欣、不取、不舍、那叫自然外道。
你们大家想想看,修佛法是想转凡成圣。转凡不是厌下吗?成圣不是欣上吗?“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诸恶不作就是厌下,众善奉行就是欣上;“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欣上,下化众生使众生离苦,就是厌下;离生死求解脱,离生死就是厌下,求解脱就是欣上。所以说,从修道这边来说,没有不是厌离,没有不是欣往。总之,从凡夫以至圣人,从圣人以至菩萨,菩萨以至等觉,没有不厌下欣上的。必至妙觉,过尽德圆,才没有取舍,那是从修法方面来说,就是修德已经到了究竟果位了,那时才没有厌离没有欣往。
请问大家,各位是不是究竟佛呢?不是!所以我们要厌离娑婆,欣往西方,必须起信愿意行,念阿弥陀佛。
在念佛中,有一种动作必须避免,就是只数念珠不念佛。有些人拿着念珠,天天数,可是他心里一点佛的影子都没有,也不厌离娑婆,也不欣往西方,也不诸恶不作,也不众善奉行,也不上求佛道,也不下化众生。这种人是叫“等死”。所以大家记着,假如你也是不念佛,天天数念珠,不里什么都没有,就应赶快改过来,因为那不是念佛。
当佛号一起的时候,就必须厌离娑婆苦,欣往西方乐。佛号一起,那个心须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佛号一起,要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念佛,是发大菩提心。
今天跟大家讲的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记得,不要空空白过,没有愿力念佛。现在我们开始念佛。
第五天 少欲知足 精进念佛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你们回家去,念佛应该注意到些什么。昨天讲过,不要贪恋娑婆。不贪恋娑婆一定要少欲知足。要知道,少欲则道增,多欲则道消。消有减退的意思。所以各位回去,不要多欲,自然就不贪恋娑婆了。平时对一切享受,存足够的心就可以了;吃得只要疗饥,便很不错了,已经很好了;穿这衣服,不合体,料子也不好。这样会大损福报。对一切事物都应该认为很可以,很好,少欲知足,莫多贪求,尤其是不可生奢泰心。奢就是奢侈浮华,泰就是处处求安逸。如若有了这个心,你想哪还有心求生西方,哪还有心求阿弥陀佛呢?
“欲念”到底有多少种呢?世间法染污我们的心的,略说有五种。一种就是钱财。大家对钱财不要生贪心。家产、家业不要希望太扩大;要不然,临命终时会落入一个“恋”字;家财不太大,临命终时就能落入一个“舍”字。大厦千间,睡眠不过八尺之地,你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你觉得你是享受,命终以后,洋铜灌只,热铁缠身,有你受的了。
钱财不是不可以要,要会用。用它干什么呢?供养三宝,布施众生。菩萨也要钱,他把他的钱财供养三宝,布施众生。这是第一个欲,大家记住,不要贪恋,它是牢狱,使你脱不掉。
第二个是色。男贪女色,女贪男色,也是人间的牢狱。家破、人亡、国败,差不多都是因为贪色。不要说别的,我们看看中国历史,每一个朝第一供几乎完全是贪色亡国的。智者求脱离,愚人受乐者。智者远离色欲,如避蛇蝎,如高地狱。所以古德有一句话说:“已出远离色欲,没有再想入地狱的”。色也是一项牢狱,我们一定要求脱离。
第三项欲是名。名,也是一个大牢狱。有的圣贤有基实在的才能,德行,还求远离其名呢。古人说,“实至名归”,古德有其实,还不求其名,我们愚痴凡夫,毫无实德,怎可虚求其名呢?虚名是伤德之物。大家可能都知道,人差不多都是为名丧失命的。你愈想求名,而名愈丧失,因为你没有实德,而且贪求声色,虚妄作为还将伤德。你要是有实在的德行,名不必求而自来,来也不必贪恋。只听说过,贤哲保身,没听说过,贤哲要名的。贤就是贤人,哲就是很有才智,很有学问的。
第四个是我们在世间的一项大欲,那就是食,就是贪口腹。贪恋口腹,处处讲究吃喝,那还有心求生西方,求见弥陀?“口腹自恣,罪由此出”。一切罪都是由这儿产生。大家都知道,贪图口腹的人一定要杀生,哪怎么不造罪呢?世间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为了吃,应该减轻食欲,修道要紧。
第五项叫睡眠。智者大师说,睡要不节不恣。睡眠不足,念佛时容易昏沉,打瞌;睡眠过多,浪费时间,妨碍修持,正当睡眼是需要的,可是不能太过分。
假使财、色、名、食、睡这五项欲不入舍的话,就绝对没有心念阿弥陀佛,没有心求生西方。所以一定要下决心,舍此五欲。少欲自然就知足;知足自然安心求道:“安心求道,才能真正念佛,真正念佛,才能往生极乐,大家回家。要少欲知足念佛。要是真的这样念,不超过一个月,定可得到一个很好的境界,那就是,一句佛号能轻轻易易地就起来,能不由自主地就念起来。你要想其他的事情,倒还要用力先把这声佛号放下,然后再想,这叫做念佛心,”初调“。初调就是初初调伏粗重的散乱心,虽然没有大用处,不过说明你念佛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了。这个境界不不久就会消失。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念不容易持久。如若再努力,再精进念佛,这个境界就会再出现,久久用功,就可念到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当这个境界消失时,自己就知道散乱心,五欲心又在起来了。
假使已有人得到这种境界的,希望努力精进念佛,有些还没有得到这境界,也希望努力精进念佛去得到它。虽然它不能耐保证肯定往生,可是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步。希望大家固回去后,少欲知足,精进念佛。
现在开始念佛。
第六天 临终一念
今天,在和大家讲正题以前,先讲怎么念佛。
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说得不受到用呢?因为你的声音灌不满你的耳朵,换句话说,你我声音和你的心相应,自然和阿弥陀佛相应了。
今天和大家讲,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同时,不要告诉大家,一定要戒除几种邪见。大家要知道,临命终时,唯独念阿弥陀佛能用得上,其他,看经演教都用不上。你要是不相信,可到病房去看一看,那一辈子看经典的到了临命终时,他还能看经育经吗?一点儿用也没有了。只有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引导他的神识往生,其他,像拜药师忏,拜金刚忏,也同样用不上。到那个时候,唯有阿弥陀佛能陪伴你,和你一起走。所以善导和尚讲,唯有念佛是正修行路,其他的都是助缘。希望大家珍重!珍重!
你试想一想,当你躺在病床上,眼看要命终了,谁能帮得上忙呢?到那时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了。这样说来,看经演教不是没有用了?不是的,它有它的用处。看经、演教、拜忏,可以修积功德,修积智慧,是帮助你站立于正行上,所以叫“慧解立行”。主要还在于正行————念阿弥陀佛。看经演教有了一点智慧,而不能“立行”,不能树立正行,那是没有用的。
“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大家不相信,可以考虑一下,当你的病已经很沉重,要命终了,所谓四方相暗,阎罗鬼使都已来临,那个时候,你看经演教有什么用呢?你如果还没有悟道,所参的禅,能救你吗?到那时候,孝子贤孙能起什么作用?娇妻美妾能起什么作用?万贯家财能起什么作用?娇妻美妾能起什么作用?万贯家财能起什么作用?名满天下能起什么作用?满腹经论能起什么作用?告诉你,没有一样用的上。纵然你是胸罗锦绣,口吐珠玑,也不免随业流转,向六道轮回去了。你仔细想一想,到那一刹那,是不是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最得力,只有这一句万德洪名能引导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要知道,念佛门是最有用的。为什么有很多修其法门的古德都念佛求生呢?你们知道,到了那一刹那,唯有念佛才用得上。例如智者大师修天台宗的三止三观,号称中国释迦牟尼佛,他临命终时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你们想,他老人家为什么不用三止三观,而用念佛呢?他恐怕三止三观没有佛方便,没有佛可先靠,由此可知,临命终时,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救你。
假如你看经演教的话,应注意到千万不要起邪知‘、邪见。看经演教仪文解义,容易执着,执着是邪知邪见,不得度越生死。譬如,有人说:“我求无生,执着是邪知邪见,”?“我修的是无念,为什么样要念阿弥陀佛”?他不知道生西方就是无生,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念。所谓“无念”“无生”,绝对不是在“念”以外另有“无念”,“生”以外另有“无生’。这辈人把一味佛法起两种分别见;在念以外立无念,无念以外立念,生以外立生。他不能深刻体会佛的意旨。佛曾经说过,烦恼即菩提,这不明明告诉你”念就是无念”吗“佛说,生死即涅般,这不是告诉你“生就是无生”吗?
大家如果也起这种分别念见,就没有往生的希望了。起了这种分别见,在诵读佛说的经文时,就会不懂得其中的甚深意思了。这样,你将是有眼如盲,有耳如聋,这种人是迷中迷,外中之外。
还有第二种邪见。时常有人讲:“西方极乐世界谁看见了?那不过是释迦牟尼佛骗我们的”。这种人下阿鼻地狱有余。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怎么会骗我们呢?打个比喻来谈吧,大地之下自然有水,可是人人都说看不见,唯有造井的人才能得到,法界之中自然有极乐,人人都说看不见,可是念佛到家的人自然能往生。
希望大家除去邪见,竖定自己的信心,立定自己的志愿。信有阿弥陀佛,愿见阿弥陀佛,信有极乐世界,愿后极乐世界。以这信愿心念佛名,平时如此念佛,临命终时,也要竖决如此念佛,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我再重复一遍,在临命终时,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其他的一切都帮不上忙,所以平时要把念佛的功力养成,就等临命终时那一念了。
现在开始念佛。
第七天 尽形寿念佛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今天是我们佛七是第七天,希望大家慎念“无常”不要放逸。
今天晚上加香到十二点,一定很疲劳,可是我和大家讲过,身受心不受,身疲心不疲,大家不妨用功修行。
今天最后一天,和大家讲两个重点,提醒大家,不要走错路。
第一点,佛七打过以后,大家回家,必须经常念佛,尽你的一生念阿弥陀佛,这是佛在《无量寿经》中说的。或许有人问:“直念往生,一念往生,为什么要化一生的精力去念佛呢?”恐怕大家误会这一点,特别提出来跟大家解释一下。
一念往生是要在这念后面没有第二念,没有余念,换句话说,当临命终时,一念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刚过去,第二念没起的时候就命终了,那就决定往生,这一念刚过去,第二念没起的时候就命终了,那就决定往生,实在讲起来,这一念就是一心不乱,大家打七天佛七,就是用这一念的功夫,如果命终之时,单提一句阿弥陀佛,第二念不起就命终了,虽是下凡,也和上品一念万年一样,没有差别,实在讲,一念往生不是钝根人能办到的,应该是利根人才办得到,由于你一念刃不到,才叫你念十念;十念办不到,才叫你尽形寿,或者七天。大家念七天佛就没念到一心不乱,难道临命终时一念就可以一心不乱吗?所以净土法门,一念的人也超度,十念的人也往生,七天的人也往生,尽形寿的也往生。这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过,命终一念,太不容易办到,譬如说,大水所淹,即将命终,不能念佛;大火所烧,即将命阵前,一枪打来,不能念佛;临终病重,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纵遇善知识,可是业障现前,冤家债主来临了,也不能念佛,平时念佛,修积功德,命终以后才能可能生到佛前,我们不能随便糊涂地说“平时不必念佛,临终时一念就可往生的”回家以后,必须尽这一生,天天,时时,刻刻念佛,要念到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第二点,要和大家讲的,我过去听到有人说:“我念佛是随出入息念的,就是随着自己的出息,入息念佛号”。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不清楚,从前有位古德确曾讲过,但是后人误会了他的意思了,当时有人问他:“人生无常,生命乃呼吸之间,我应该怎么念佛呢?”这位大师说“有的人用念珠计数念佛,可是我不用念珠,我随出入息念佛。”后人不懂这位大师讲的意思,竟把念佛念成“啊!弥!陀!佛!”他不知道老和尚讲的是叫人不脱离,不间断念佛的意思,不是叫你随着出息,入息念佛,出入息和念珠不同,念珠可以间断,可以离开,出入息和生命没有一刹那离开,若是随息念佛,佛号就和我的出入息一样同时存在,睡梦之中都不离开拿念珠念佛可以间断,可是这出息入息佛没有间断。如果出息以后信息不还,便成隔世。便是随息念不要紧,可随息往生西方。这是老和尚的本怀,本意、后人不曾体会他的深意,把念佛成为一口气一念。一口气一念,各位不相信,那么试一试,不久,保证你会感觉气闷,气堵住不顺一旦酿成气堵、气闷的时候就会影剧院响念佛,念佛就会念不上来了。不相信你回家试试,不超过一天,马上会发现有气闷的现象的,关天念佛法门,我不是告诉你“万缘放下,单提佛号吗?”你为什么要出入息变成你的累赘呢?
今天提醒大家这两点;第一点,要尽形寿念佛;第二点,万缘放下,单提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要念得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定要达到一心不乱的程度。
现在开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