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佛七目的一心不乱
各位来打佛七,念佛七天,一定要知道,念佛的目的。要是你连目的都不知道,那七天就白白劳累了。七天念佛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乱”。所以大家在这七天中要往一心不乱上去用功。
这七天,每天都讲开示,讲开示的目的,都是围绕着“一心不乱”《阿弥陀经》说过,善男子,善女人,若一日乃至七日,持念佛名,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佛来龙去脉迎接。
本来打佛七,主要的是念佛——持名念佛,不需要多讲话。念佛为正修行,其他的都是作为修行的辅助。大家不要正助颠倒,要知道,主要的是在持名念佛,(因为经上的佛如此说)而不是来听讲开示的。
《无量寿经》说:“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六观经》虽然是讲怎么修观,可是最后第十六观,也讲出持名念佛法门来:临命终人不能修观,可是最后第十六观,可以持名念佛,十念就得往生。尤其是《阿弥陀经》说得更明白,持念佛名,一天到七天,佛就是迎接。其他很多的经,都是讲念佛名。例如《般舟三昧经》以念佛名为主。《贤护经》上面讲,欲生我国,持念我名。所以修念佛法门,以持念佛名为主。
那么,既然是念佛为主,为什么要讲开示呢?我们知道,讲开示是后来兴出来的,以前可能没有讲开示的。例如善导和尚对于打佛七的要求是,坐念,念一万,两万,立念,念一万,两万。不绕佛也不拜佛,根本没有讲开示的时间。再如行策大师打佛七的办法是把人分为三班。一班念一千声佛号,其余两班听;再换第二班念一千声佛号,其余的两班听。一个上午念三千声佛号,下午也念三千声佛号。换句话说,一天每班念两千声,听四千声,也没有开示的时间。后来参加的人因为不知道怎么念佛法,所以才请法师说开示。
开示有两种作用:第一种,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大家来打佛七,一定要心安神宁,不可以紧张。应把万缘放下,以“以前种种比如昨日死,以后种种比如今日生。”的心情来打佛七。这样便能得到一心不乱。第二种作用,是针对大家大念佛中有些什么毛病,指导大家,纠正大家,离开这两项作用,讲开示就变成多余的了。
我今天上午看看大家念佛,有很多须要改进的。
第一,有人念佛不肯开口,声音从脖子里边出来,这样不得受用。开口念有很多好处,可以对治烦恼,对治妄想。把嘴巴张开,念出佛号来,不必用力,声音就很宏亮,胸中有一种通畅的感觉。反之,不肯开口出声音,胸中一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而且不能对治妄想,甚至还会引起妄想。开口出声音念佛的人,他可能有一或是半支香,以至半天,一天念得很舒服。不开口念的人,他会跟着大家累七天,毫无所得;也可能在念佛堂上妄想七天,感觉很苦恼。
开口念佛,如感觉觉得通畅的时候,那时已经对治部分妄想、烦恼了。那时,不会感觉累,不会感觉若。所以古德讲,“大声见大佛,小声见小佛。”希望大家放开胆量,开口念佛。
第二个毛病,我发现大家眼睛乱看。念佛的时候,你只管低头念佛,以恭敬心念佛,旁若无人。如果四处乱看,我知道他一定在打妄想。他口虽念佛,心中可没有佛;身子来打佛七,心根本没打佛七。
大家有这个好因缘,好机会,念七天佛,应该把睛眼收起来,嘴巴张开来念佛,这样可以得到受用。希望大家,人来打佛七,心也来打佛七。口念佛,心也念佛。
大家平时在家里,总是人吃饭而心没在吃饭;人走路而心没走路;人坐车而心没坐车;在学校,人读书而心没读书;在办公厅,人在作事而心没在作事。始终是心不在焉,佛门中叫这种人是“行尸走肉”。
大家仔细想一想,在家的时候,抱这种态度过生活,对不对?现在来打佛七,必须认认真真换个样儿,应该把心收起来,口念佛,心也要念佛;人打佛七,心也要打佛七。能够口念佛,心也老实在念佛的,那才称得上是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一定可以得到一心乱。得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心没妄想,烦恼减少。人作工,心也在;人走路,心也在;人坐车,心也在车上。这个样子,就是一心。一心自然不被一切乱。
再讲深一点,大家念佛要念到这样一种境界;好像没有外面的所有的一切,只有一声佛号,几几乎乎感觉不到其他的人存在,感觉不到其它的事存在。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到非常的轻安。要套一句经上的话,那叫“入流亡所”。怎么叫入流亡所呢?入圣流,入清净心流,把一切“我所”通通放下了。要不然的话,念佛不老实,徒然跟着大众累了七天,回去之后,一身疲劳,一身痛苦。你要是老实念佛,那么佛七完成就可带一个轻松的心情回去,那有多好呀!
所以大家眼睛不可乱看,嘴巴不可紧闭,要念出声音来摄住自己的心。
念佛出声音,又怎么能摄住自己的心呢?要至心念,至心听,听清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念到一心不乱。
总说一句话,学佛没有别的,只在收摄六根。如果放松六根,起了一个心,要想得到点什么东西,那就是有所得心,是外道,这样修行就错了。必须把眼收起来,不可乱看;耳收摄起来,不可乱听,只听佛号:嘴巴收摄起来,不可乱讲,唯有念佛。大家下去以后,要是偷偷地讲闲杂话,便是自己坏自己的功德。其余,鼻根、身根、意根都要收摄。这样,才叫修佛道,这样,才叫念佛。有一句话说,“六根清净方为道。”收摄六根,六根自得清净,那才叫修学佛道。
违背了这个原则,便总是不正确。于六根当中,有两根最重要。这两根要是一收摄,其余诸根,便可全部收摄。所以大家修佛道,要打蛇打在七寸上,不需要六根都收摄,收摄一根就行了。
其一是意根草,意根一摄,六根收摄。因为意根不乱想,眼耳鼻舌身就都被收摄住了。可是意根不容易摄,意根是在五盖之中。五盖从无始世来就盖在我们的真如法性上。好比树木长了十几年,一刀两刀是砍不断的,所以收摄意根,是不容易办到的。
其余还有一根,就是耳根。耳根要是一摄,眼鼻舌身意也都被子摄住。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马上试一试,不管你的心怎么乱,只要念一声佛号,自己听得清楚,一定眼不贪色,鼻不贪香,舌身意都不会有贪了。因为耳根在五欲之中。五欲生五盖,舌身意都不会有贪了。因为耳根在五欲之中。五欲生五盖,五欲一摄,五盖就停止了,所以耳根的功效最大,虽然眼鼻舌身也在五欲当中,可是没有那么大的功效。为此,要求大家都要练习摄耳根。摄六根的办法,用音声。文殊师利菩萨说,娑婆在音闻。娑婆众生可以闻听音声来摄心不乱。耳根是闻,声是尘。因为声音出来,可以收藏耳根,耳根一摄,六根都摄。六根摄起来,叫“六根清净方为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一心,都摄六根就是不乱。
既然知道摄六根从意根上用功不容易,从耳根下手最为方便,所以我们就应该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摄耳根呢?用音声。这音声在佛七中,是你自己念佛的音声,同时也是大家念佛的音声。你和大家念佛的音声,收摄耳根,叫互为功德。
知道了这个要领,你应该认识到,这七天念佛,自己不肯开嘴巴,不发音声,其他人念佛又不去听,心里胡思乱想,只是听别的声音,想别的东西,这光阴不是白费了吗?如果能用这个方法,只要每听清一句,这一句就可作为往生的,解脱的因缘。所以古德讲过,十称佛号,三称佛号,一声念佛,都可往生。《十六观经》说,五逆十恶的人,杀父母的人,出佛身的血的人,临命终时,十称佛号皆得往生,何况我们念佛七天佛,能不往生吗?
所可惜的是,大家不用这个要领去念佛,悠悠荡荡,在七天中,没听见佛号,也没念到佛号,这是骗阿弥陀佛;不但骗阿弥陀佛,连你自己都骗了。你怎么会得往生呢?所以大家绝对要相信,真念佛的,一定往生。
记住!七天求的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求见神见鬼。一心不乱是清净,这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就是佛。愚痴人求见神见鬼。神鬼来,叫生,神鬼去,叫灭。随着生灭法走,怎么能够往生呢?希望大家记住,七天当中,时时刻刻记住“一心不乱”。
现在我们开始老实念佛,求一心不乱。
第二天 以没有贪着心念佛
大家念佛的目的,在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佛,必须想办法和阿弥陀佛相应,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你的愿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一定往生;不然的话,就不能往生。
怎么是和阿弥陀佛不相应,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念佛的时候,若起杀心,便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相应,相反地,会和六道轮回相应。所以念佛的时候,心里不要有杀念,不要想杀生,这样,便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应,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了。念佛的时候,不要起偷盗心,盗心和阿弥陀佛不相应,偷盗之心也是和六道轮回相应的。念佛的时候不要起邪淫心,邪淫心和六道轮回相应的,和阿弥陀佛不相应。念佛的时候,不要起妄语业,妄语业和西方极乐世界不相应,和六道轮回相应。念佛的时候,不要起恶口业,不要骂人,恶口和极乐世界不相应,和六道轮回相应。念佛时,不可起绮语业,绮语业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相应,和六道轮回相应。念佛的时候,不可挑拨是非,离间语业,起离间语业,和极乐世界不相应,和六道轮回相应。
总而言之,念佛的时候,自己应观察自己的心,不可有十恶业。有了十恶业,都是和六道轮回相应,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相应。所以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杀盗淫?没有,就和极乐世界相应。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口四恶业?没有,就和极乐世界相应。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贪瞋痴?没有,就和极乐世界相应。
可是,这十种恶业不容易观察,因为太多了。太多了,容易乱心,观察不清。我们可以把这十种加以缩减。十种恶业的根本,在贪慎痴,贪慎痴不起,杀盗邪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都没有了。所以可把十项减为三项,仅仅观察贪瞋痴。
一、不起贪心。娑婆世界里有贪,阿弥陀佛国土里没有贪,有了贪心,就和阿弥陀佛不相应,和六道轮回相应。
二、不起瞋恨心。打佛七是以“我慢”,监香的怎么指导,就怎么行动,总不起瞋恨心,要将那个心如把金子调柔一样,须要耐心调服。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他说:“我为什么受你管?你为什么管我?你凭什么资格管我?”这样,就和极乐世界不相应,而和六道轮回相应。例如,我们规定,打佛七的人在起香以后迟到的要跪香,那是对你好,你能够平心静气跪香,就和阿弥陀佛相应,如果坚持不跪,那是和六道轮回相应去了。所以说,能跪香的,有无量功德。你如果说:“我不好意思在这么多人面前跪。”那是“我慢心”太重,有了这个心就不能往生了。
三、再就是痴心。痴心深重,也和阿弥陀佛不相应,而是和六道轮回相应。这痴心有粗、细、微细三种,一直到菩萨都存在,唯有佛才清净。我们的痴心是什么呢?就是过份溺爱丈夫、妻子、儿女、父母、家庭,因为爱着心重,就痴迷不觉留在娑婆。再微细一点讲,分别人我是非就是痴,就和阿弥陀佛不相应。再往上微细地分别,起心动念,都叫痴。要是没有微细痴毒的话,就叫“无生法忍”了。我们凡夫虽达不到那个地步,但最低限度也应做到不贪恋,把一切万缘放下来念佛;若是放不下,那是痴心重。
各位来念佛,有时候动念痴念,你自己还不知道呢。不相信,我和大家说个明白。任何人都要起妄想,没有一个人不起妄想,对吧?对于妄想,念佛的人都知道,是不好的,都要求不起妄想。于是心里想:“不要起妄想,压制自己的妄想吧。”你不知道,这就错了,原来这完全是痴。因为,你要去压制妄想的那个心,就是妄想。你如果这样念佛法门,是以妄想取代妄想, 可并没有消除妄想;各位是不是十有九个半都是这么修啊?这样修就是压制自己的妄想;而压制自己妄想的那个心,也是妄想。这样修,妄想就会一天天地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张妄想被李妄想压制下来,李妄想就代之而起来了。你再用王妄想压制李妄想,王妄想又起来啦。妄想能消不能消呢?所以说,这是不知道修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对妄想是应该怎么消法呢?不管妄想起,起到多么高,善导和尚讲,只管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至诚恳切求往生西方,自然会没有妄想了。所以善导和尚主张“至诚念佛,恳切愿生。”这样,妄想怎么可能站住脚呢?一定没有。不要你去观察,不要你去想有没有,佛声一起,一定没有妄想了。
再要是讲得微细的话,起心动念都是妄想。所以经上说,一念不动即是佛,念动为众生。
或许有人说:“你不是刚才讲,教我们发愿往生吗?那“愿往生”是不是就是念啊?”是的,那也是念啊。但是“念佛”和“发愿”的念和一般的念是有差别的。这个念,大菩萨可以念到究竟之处。这个愿,在“无生法忍”以前是有层次的,彻证无生法忍以后,就没有层次,而是叫无功用行了。
念,譬如说,自己念,自己听,就能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慢慢地,一定可以念到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所以说,念佛法门是圆顿大乘,不假方便,也无渐次。其他的法门都有方便,都有渐次。因为念佛法门只凭一声佛号,可以一直念到究竟处。及至念到究竟处,能念的也是佛,所念的也是佛,就没有分别了。
愿,是在有功用行这个地位。所以我们要知道,虽然发愿往生也是念,但那是正念;也是愿,但那是正愿。我们根据经上来判断,上品上生的到了极乐世界四、五、六地,在那里可证无生法忍,生到七地去。(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大家每天晚上回向文有:”闻已即得无生忍。”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去闻佛说法,就得到无生法忍了。可知没有得无生忍以前都要发愿。可是实在讲起来,一二三四五六地也可以说是得无生忍,因为无生法忍有四种。第一种是根据佛的言教得无生忍,像我们凡夫也可讲一讲无生法忍的道理,可是不是证得,没有受用。第二种,“思惟义”得无生法忍。第三种,是如实修得无生法忍。这都需要愿意。第四种,亲证无生法忍。亲证无生法忍的菩萨,我们称他作“无功用行”的菩萨。到了究竟证就是佛了。所以我们大家要念佛发愿意求往生。善导和尚说的生到西方和八地菩萨相同,就是因为闻法就能得无法忍。
所以大家不要以凡夫的愚痴心,对正法起疑惑;而是应该至诚念佛,恳切发愿。这样,妄想自然没有,妄想没有,法身可能复活,所谓“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
贪瞋痴三项,我们还嫌太多,可再把它减少,减少为二项,就是观察有没有憎心和爱心。憎心就是瞋恨心,爱心就是贪着心。这二个心就容易观察了。念佛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憎恨心?有没有爱心?有的话,你往生不了,和六道轮回相应了;没有,心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相应。为了方便起见,把这两项还呆改成一项,只观察有没明贪心就行了。十恶业都从贪心起,所以佛说贪心为生死根本。
贪心如果达不到目的,便生瞋恨心,这样说起来,瞋恨心也是从贪心而生,而贪的本身就是愚痴。现在我们长到要点了,大家念佛的时候,心不要有贪。这个贪字在《阿含经》上,佛把它分析成四种:第一种比较细的,就是“爱”,爱着叫贪。再比爱要粗一点的,就是“着”了,执着不舍,也属于贪。再粗一点,叫“染”,贪能染污自己的心。清净心,一旦被染,就心不由主了。比染更粗浊的,就是“淫”。淫心最浊。这些通通归属于贪。贪心不除,不得往生,因为它是和六道轮回,娑婆世界相应,和极乐世界不相应。
娑婆世界的众生,贪心都是很重的。大家受八关斋戒,为的就是要戒贪和瞋,所以受八关斋戒这一增上缘,可以资助往生。大家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缘眷属,当然是情份所感,不能没有爱心;但不可太重,同时,要把这种爱心换成道心去转化他们。你要爱你的丈夫,爱你的妻子、父母,爱你的兄弟、姐妹、儿女、你应该使他们得度,不要仅是舐犊情深,那仅仅是一种愚痴的爱罢了。应以佛法教导,化度你的亲缘眷属,这便是以道心转化你的爱心。
当你发现自己心里有贪念起来,应该生恐怖心,生惭愧心,忏悔,说: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过去的贪心要忏悔,至诚恳切忏悔,未来绝对不教它起,那就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了。
怎么知道和阿弥陀佛相应呢?阿弥陀佛有四十八道,四十八道愿中,没有一愿有十恶业。再进一步讲,佛的四十八愿里,没有一愿有贪瞋痴,没有一愿是憎爱心,没有一个贪字。因为这个原因,你要是起贪心,以贪心念阿弥陀佛,就和四十八愿根本不相应。
印光法师说,夫妇之间虽然不戒正淫,但也要自觉减少。应该知道,贪有四种:就是爱、着、染、淫。四种之中,最粗浊的是淫。不管大家结婚或没有结婚,都应该节制自已,才是往生的因缘。
现在我们以没有贪着心去念佛。
第三天 怎样对治散乱与昏沉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为得“念佛三昧”。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尽量想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求一心不乱会遇到两大障碍:一个是散乱心,一个是昏沉心,不散乱又不昏 沉,不昏沉又不散乱,那就得一心不乱了。
一心不乱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心里面很清楚很明白,可是没有其他的思想。所谓“想”,经上又叫“忆念”。现在、将来的一切想法,叫作“念”;过去的,叫作“忆”。心里清楚明白,没有忆念,可是心里清楚明白。这境界就从不昏沉,不散乱得到。起散乱,就得不到这个境界,打昏沉,也得不到这个境界。得不到这个境界,难望自力往生,唯有至诚恳切忏悔业障,至诚恳切求佛接引。
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怎么样防止昏沉,怎么样防止散乱。
先讲防止散乱。防止散乱的最好办法,是持名念佛名。至诚恳切持念,至诚恳切自己去听。念得至诚恳切,听得至诚恳切,不但能对治散乱,还能对治昏沉。大家不相信,请试一试,只要一句佛号听得清清楚楚,保证没有散乱。
次一等的办法,对治散乱也好,对治昏沉也好,要用“作意”。所谓作意就是“警心”。所谓警心,就是警觉自己的心,使心不散乱,使心不昏沉。作意法门,要久久地修习,修持久了,一定可以见效。
我们对治散乱用什么作意呢?用“不念作意”也就是“不想”。你心里突然想起其他的事情来了,立即警觉你的心,马上不念,不想,不管好事,坏事,一律不想,不念。这样用功久了逐渐地,散乱心才能伏下去
再讲对治昏沉。那方法也是作意。对治昏沉,用什么作意呢?用“明相作意”。明相作意也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把佛号提得清清楚楚,是明相作意;观西方落日,也是明相作意;善思惟,也是极明相作相;再讲,禅宗参话头,也可算是明相作意。可是,当昏沉心实在太重了,佛号根本提不起来;观西方落日,也观不成;又没有办法作思维。那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办法,可把坐着的身体时常直直腰,时常把头正一正。有时候你的头低下来,可把它伸直起来,端正起来。正到什么程度呢?将脖子后面(后颈)碰到自己的衣领为度。如果脖子离开衣领太远,那头一定不会直。有时候发觉身子向左歪或右歪,也要赶紧把它正起来。有很多人,打坐的时候虽然不昏沉,便身子也左歪或右歪,那是和他的腿疼或内脏不正常有关系。
时常起作意,警觉自己,纠正身体,便可对治昏沉。但是手不可随意移动。结好印后手就不能动,因为手动了,一定会散乱,所以应避免这里抓抓痒那里摩摩痛。手的活动是说明心一定在散乱。不得定下来,只要手不动,头动身子动不影响你的止静。这样用功久了,自然能对治昏沉。
我再回头讲“不念作意”。这不但可以对台散乱,还可以对治一切烦恼。大家平时烦恼甩不开,丢不掉,只要能用不念作意,日久了,烦恼便会由轻而断,可以使心境平正。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办到的,需要时间更久了。但你只要有恒心,有决心,用这种工失,不但能对治散乱,昏沉,也可以对治烦恼,妄想。
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到;当昏沉,散乱以及烦恼对治下去了,这时就不可再用作意;若是久久不舍作意,反而对修行有坏影响。为什么呢?因为作意是微细的分别心,微细的取相心,那还是起心动念。
或者有人说:“既然它是起心动念,那为什么还教我们用作意呢?经上不是说过“无念是佛,动念是众生。”吗?又为什么教我们起心动念呢?”我们用作意,是为了要利用它借它为方便,修行好前进啊!譬如,你去美国,一定要先坐汽车到机场(如果连机场都到不了,那怎么能去美国呢?)到了机场,一定要上飞(可是上飞机并不是美国啊!要不上飞机,又不能到美国。)上了飞机,一定要下飞机(要不下飞机,又不能到美国。)上了飞机,一定要下飞机(要不下飞机,怎么能到美国呢?)同样的道理,作意虽也是起心动念,但为了对治其他妄想,不得不用它。修佛道就是这样,舍下取上,舍一个取一个,取一个舍一个,直至到了究竟处,证到无所着等正觉,方才无取亦无舍。
讲到这儿,可知念佛法门最为圆顿。一句佛号可以凡夫到成佛一直到底。凡夫开始修行是念佛,念到登地菩萨还是念佛,最终达到能念的人,就是所念的佛。所以念佛法门至圆顿。
第四天 至诚念佛恳切愿生
昨天厨房向我讲,要去买胖大海,我说不可以买。因为什么呢?大家念佛时,应该调适自己的声音,不可高到哑嗓子,但也不可以低到听不见。好比调琴弦一样,不可过松,也不可过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临命终时,靠念佛了生死,能念佛的人得往生的。生病吃药,那是另一回事。大家要知道,念佛了生死,决不是靠药力支持;而是要凭精心支持,才得往生。所以我们这里不准备供应胖大海。但即使哑了嗓子,还记得继续记念佛。
今天借这个因缘,我就讲一讲念佛的重要性。告诉大家怎么念佛。
提起念佛来,我们就想起善导和尚。善导和尚领导大众以念佛为主。他的感化力,简直不可思议。他上殿念佛,非念到声嘶力竭不可,念得浑身是汗湿。我们念佛比较善导和尚那真是相差千万亿倍了。善导和尚在长安光明寺弘扬净土,由于他的化导,长安的人都不吃肉,肉店没有生意,就断宰了。这时候有个姓京的,是个屠户。他一看断宰,没有生意可做了,非常恨善导和尚,就拿着屠刀,要到光明寺杀善导和尚。到了光明寺,善导和尚和他说法,说净土法门怎么好,他听了以后,不但不杀善导和尚,反而皈依善导和尚,发心念佛了。由此可见,善导和尚的感化力太不可思议了。所以《续高僧传》和《佛祖统纪》里,都说善导和尚是弥陀化现。善导和尚主张“至诚心念佛,恳切心求往生。
念佛叫做“行”,发愿叫做“愿”。行必须有愿,愿必须有行。行而没有愿,其行必孤;发愿而不去念佛,是没有行,其愿必虚。所以行愿相成,才得往生。
善导和尚提出五种行门:第一个就是礼拜门。身业礼佛拜佛。第二个是赞叹门。口业赞叹佛。第三个是观察门。意业要观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正报依报。第四个就是持名念佛门。第五个是读诵门。读诵《阿弥陀经》,读诵《无量寿经》,读诵《观无量寿佛经》。这五种行门里头,善导和尚说,唯有念佛是正业,其余的礼拜门,赞叹门,观察门,读诵门,都是助业。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有经可以证明念佛名是正业。第一、《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即得往生。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迎接是人往生极乐世界的。并有十方佛赞叹,证明。第二,《无量寿经》说,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重点还是在念佛。第三,《观无量寿佛经》虽然前十三观讲的是观,但最后第十六观还是归结到念佛。所以善导和尚说,念佛,持念佛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救度末法时期众生的唯一法门,应以念佛为正业。大家千万记住,念佛是正业。其他的都是助业。
念佛须发愿。不发愿,就不能往生。善导和尚念佛是念念发愿往生。他愿心的恳切,为自古以来所少见。大家要记住,不要再起其他的愿心,只能有一个心,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家可能还有愿赚钱、愿升官、愿成家、愿立业,……许多愿望,但那都是虚妄的,如过眼云烟,即使得了还将复失,而且苦在后边。所以这七天念佛,要发愿求往生。
善导和尚每念一句佛,口出一道白光。有一个少康祖师,请教善导和尚怎样念佛,善导和尚指导他以后,他依教奉行。这位祖师以后念佛,念一句佛号,就有一尊佛从口里出来。他的弟子们,有真诚修念佛法门的,当时都见到;不真诚念佛的,见不到。祖师说:“你们见到我口出佛的,定得往生,真是我的弟子。没有见到的,应该起惭愧心,用功,真正念佛。”所以我们大家应该遵照善导和尚这句话,“至诚心念佛,恳切心求往生。”
现在开始念佛。
第五天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老实念佛
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修三种净业。”在这三种净业里就有一项提到“具足诸戒”。
戒有五、八、十、具和菩萨戒。五,就是五戒;八,就是八关斋戒;十,就是沙弥戒;具,就是比丘、比丘尼戒;再就是菩萨戒。具足诸戒,为什么可以往生西方呢?因为所有的戒都不缺少,就不会有十种恶业;没有十种恶业,就不会落入六道。既然不落入六道,当然可以往生西方。所以希望大家有受戒的要持戒,持戒精严,可以帮助往生;没有受戒的,也要有守戒的心,等到有机会就得请出家人给你授八关斋戒。
谈到八关斋戒,佛制定是一日一夜持。佛说过,八关斋戒的功德只有一天一夜。如果还要再得戒功德,应该再受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找出经文来作证。
《观无量寿佛经》说频婆娑罗王被阿者世王禁起来,频婆娑罗王遥向世尊的方向恳求说,世尊慈悲,大目犍连是我亲友,请世尊教他来为我授戒。世尊知道他的心念,于是天天教目犍连给他授戒。经文上说,“日日如是授王八戒”,日日就是天天,当然是一日一夜受,一日一夜持了。
佛灭后,有一“成实宗”成立,成实宗是小乘空宗,他们主张一天受可以多天持。所以后来有一天多天持的,一天受多天持,倒是很方便,受一次,以后再不要受。别的地方按照成实宗的说法,七天只受一次八关斋戒。不过有一个条件,一天受七天持,一定要不破戒;如果破戒,以后便没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了。就是说,第一天破了八关斋戒,以后六天当中,即使你持斋也没有八关斋戒的功德了。我们为了大家方便,大家得益,所以每天授。这样,即使你第一天就破了戒,以后还有得戒的机会。为此,我们不厌其烦,每天早晨给大家授八关斋戒。我们不是不晓得一天受七天持的方便,就是怕影响大家持戒功德,所以才天天授八关斋戒。
还有一点,我们这儿授八关斋戒,出众戒,在家众是同样的。其实,八关斋戒是在家人受的出家戒,因为八关斋戒就是十戒和沙弥戒,受一天八关斋戒,就等于出家一天,那么,既然是在家人受了出家戒,为什么出家人还要受呢?大家或许有这个疑问。这在《药师经》上说得很清楚:“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八关斋戒,及诸学处,或一后,或三月,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国未定者,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此人临命终时,八大菩萨乘空而来,迎接往生。”所以出家众受八关斋戒是根据《药师经》而来的。
还有,弘一大师特别提倡,号召出家众多多地受八关斋戒。因为什么呢?虽然十戒受过了,可是戒律五篇七聚,恐怕有许多人不知道内容,或者戒行有亏,或者威仪不足,如果能够受八关斋戒,可得无上的增上缘。
再回头讲,什么是持戒念佛?持五、八、十、具戒的,应该七支不犯来念佛才行。七支是什么?就是身不犯杀、盗、淫,口不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这样念佛,才叫持戒念佛。按照菩萨戒的标准来说,应该十业无亏:身不犯杀、盗窃案、淫,口不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不起贪、慎,痴。这样念佛,才叫持戒念佛。如能持戒念佛,就可三途不落,六道不收,自然可以往生。
持戒念佛就是“我以清净身语意,持念阿弥陀佛名”。大家七天当中,要以清净身口意,来念阿弥陀佛名号。
再和大家讲一讲万缘放下,老实念佛。
所谓放下,是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的根本。大家要放下你的家务事,放下你的课业,放下你的一切麻烦,一切的烦恼,来老实念佛。
万缘者,总说不外六种,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放不下的,不过是这六种法。换句话说,放下万缘就是放下攀缘心,攀缘这六种法的心。放下攀缘心,就得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菩提心,以菩提心念佛,当然可以往生。
世间有很多人说佛教讲放下,太消极了。他不知道,放下是世,出世间的功德本。
应该知道,世间的忠,不可得,放下不忠就是忠;世间的孝,不可得,放下不孝就是孝;世间的仁爱,不可得,放下不仁爱就是仁爱;世界的信义,不可得,放下不信义就是信义;世间的和平,不可得,放下不和平就是和平。如果不肯放下不忠,不孝、不仁爱,不信义,不和平,而而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缘木求鱼,钻冰求火。
出世间法也是这样,没有一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得,是外道;唯有放下,就是一切功德本。
就戒定慧来说,事实上,没有戒定慧可得,放下毁犯,就叫作戒,放下散乱,就叫作定;放下愚痴就叫作慧。若是在放下以外,另求戒定慧,那也是缘木求鱼,钻冰求火。一般学佛人,十人九错路,就错在这里。他总想有所得,不肯放下。所以恰恰相反,这样学佛是学到外道去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也是一样。放下悭贪,就是布施,在放下悭贪以外,没有布施。假使有人在放下悭贪之外,另找布施功德,此人好像抓风一样,风是得不到的。放下毁犯,就是持戒波罗密。放下慎恨心,就是忍辱波罗密。放下懈怠,就是精进波罗密,另外没有精进可得。放下散乱心,就是禅定波罗密。放下愚痴心,就是般若波罗密。所以没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可得。
各位学佛都为了成佛,其实没有佛可成。放下“生死”叫成佛,放下“障碍”叫成佛,得清净妙法身,是大圆满觉,也就是成佛。放下“我”叫成佛。放下生死的人,说他得究竟涅槃。放下障碍,是指什么障呢?烦恼障、所知障。放下了二障,得清净妙法身,是大圆满觉,也就是成佛。放下“我”,是放下什么呢?人我、法我。我空、法空也就叫成佛。总的说来,其实没有一法可得;彻底放下,彻底无一法可得的叫作佛。偏偏众生要想得,不想放下,和佛想违背,那怎么能成佛呢?
我记得经上有一偈颂,佛告诉菩萨,说:“我于诸法无所得。”菩萨深解佛所说义,就称赞说:“如来无量不思议,普现世间无所依。”因为有所依,是有所住着,是有所见,是有念生。后面经文作解释,说,“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密;不住一切法,即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念不生,菩提生。”仔细讲起来,假使有人能体会到“无所得”,此人可说已成佛。所以吉藏大师讲:“有所得是外道,无所得是佛法。”
因此,大家来念佛,应知道无一法可得,要把家务,杂事放下。能放下,才能老实念佛。怎么叫老实念佛呢?心不动,叫老实;心不攀缘,叫老实;心不烦恼,叫老实;心能够放下,叫老实。只有放下万缘才能老实念佛,而老实念佛才能万缘放下。只有放下万缘才能老实念佛,而老实念佛才能万缘放下。这是把一句话作两种说法。
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出家人,叫二十亿耳,他在印度是个大财主,家财有二十亿。他发心出家,把二十亿财产放弃了。佛在世的时候,比丘托钵乞食,要打赤脚走路,二十亿耳在家时娇生惯养,现在赤脚走到舍卫城,双脚都流血了。佛很怜愍他,说:“二十亿耳!我准许你穿鞋乞食。”二十亿耳说:“世尊!我二十亿耳财产都放下了,难道放不下半一双鞋吗?大众僧都不穿鞋,我也不穿鞋。如果世尊怜悯我,”准许大众僧穿鞋,我也就穿鞋。”由于这个因缘,佛才准许比丘们走碎石路时穿鞋。大家想一想,我们有什么放不下?我们的一切比二十亿金钱要差得远啊!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希望大家万缘放下,老实念佛。有一天能彻底放下了,就可以成佛了。放下分段死、变易死,就证究竟涅槃;放下烦恼障、所知障,就成无上菩萨;放下人我,放下法我,就得清净妙法身。菩萨是这样修成佛的,我们也要这样修。
在佛法里,修行有两条道路,叫做无间道和解脱道。放下就是无间道,彻底放下了,便成就解脱道。究竟放下了,叫“断德圆”。获得究竟解脱,叫“智德满”。阿弥陀佛也是这么修成的。我们念佛的人,怎么可以不放下一切来念佛呢?应该知道,万缘放下,才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呢!
现在我们万缘放下,老实念佛。
第六天 断色思想舍自贡高住惭愧心恐畏造罪
佛七到今天是第六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大家讲,七天佛要求一心不乱,不知道大家用功程度怎么样了。希望最后两天继续努力,求得一心不乱。若得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必然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前来迎接。
大家要珍惜这七天。在这七天之中,没有一切缘务干扰大家,凡事做成,就是为了成全你们办道。为什么道呢?求一心不乱。
七天当中应该身业不犯杀盗淫,身拜佛,身绕佛,不可散步,游荡,以身业得具足功德。口称阿弥陀佛,不许闲杂话,以口业得具足功德。或许还有人说这个道场真讨厌,动也不能动,说也不能教说。有人还偷着讲话,就好比小孩子一样,给穿上了新鞋,就喜欢到水洼里去踩一踩 。希望大家莫把自己的功德破坏。意业方面要不昏沉、不散乱,至心念,至心听,专想阿弥陀佛,可能这个大家一时办不到,但必须要有办到的决心。身口意三业清净,就能得无量功德了。
古德说:“若人三业清净,与佛同德”。经上说:“若人须叟间三业清净,有无量功德。”须叟间,是很短的时间,一天一夜有三十个须叟;换句话说,一个须叟比我们一个小时还少。我们念佛,平常一天九支香,最起码有九个须叟,你掌握一个,也有往生的希望了。
《弥陀要解》发挥说:“一心有两种,事一心和理一心。不管事一心或理一心,都从三业清净得。”身口意三业清净是不犯杀盗淫、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不起贪瞋痴。这样,叫全事即理。希望大家掌握住最后两天,再加紧地努力。
现在引用经文来说明怎样修一心不乱。《般舟三昧经》讲:“念佛人欲求一心不乱,先断色思想,舍自贡高。”这里的“色”是指男女色。男贪女色,女贪男色,最能惑乱心神,所以首先要断这种思想。讲明白一点,就是断淫欲心。因为这个色思想,众生最难断。当色思想起来的时候,饭不想吃,觉不想睡,当然佛更不想念了。这时问他:“你想不想往生西方?”他可以告诉你:“我宁肯下地狱,我要得到对方。”你看这个可怕不可怕?我们以修道的眼光来看,这个人是可怜到极点了。他被一个假相所骗,迷惑到极点了。这说明,若起色思想,怎么能修一心不乱呢?换句话说,色思想要是不断,就不能得定。
经上说,色思想若伏,即使还没断,而是仅仅伏下,禅定也就生了。大家在末法时期,不能得禅定,就是被色思想害了。我们说,末法时期众生根机差,主要就差在这个地方。如果色思想一断,禅定就起,反之,色思想不断,不伏,想得禅定,那不可能。就是以世间法来说,有多少英雄豪杰,不就是败在色思想上吗?
一心不乱就是大禅定。一心不乱另一个名称,叫“首愣严定”还有一个名字,叫“金刚禅定”,也叫作“狮子吼禅堂”,这是我们的佛性修行起来,叫作“般若波罗密”。佛性具有无边法财都被色思想害了,害得一扫精光。片刻的观乐,换来的是永劫沉沦。我们学佛,要作大丈夫,掌智慧剑,突破这一关。所以《般若三昧经》说,要想得一心乱,应先断色思想;不断色思想,能得一心不乱,无有是处。佛说这是第一障道之法。
其次,应当断除“自贡高”。怎么叫自贡高呢?贡高是对别人起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高人一等,不把人放在眼里。那根源是唯心所造,所以称为自贡高。这个自贡高,不在六根,不在六尘,不在六识,不在十方界。如果在六根的话,六尘贡高,对你有什么关系?它也不在六识。怎么知道不在六识呢?识是由于根尘所生,既然根没有贡高,尘也没有贡高,那么识怎么会有贡高呢?这个贡高我慢也不在十方,如果它在东方,应该东方贡高,和你没有关系;它在南方,是南方贡高,和你也没有关系,所以十方都没有贡高。
六根、六尘、六识、十方界都没有贡高,可知贡高心不生。既然是贡高我慢的心不生,怎么会起我慢贡高呢?是“自贡高”。完全是虚妄心所造。这个心一造自贡高,就不能一心不乱了。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自贡高一起,一定有人我之见;人我见一生,一定生憎爱二心;一有憎爱二心,定生是非之见;要是生了是非之见,一定炫已夷人,炫就是炫耀自己;夷人就是压制别人。这样的心一起,怎么能得一心不乱呢。因为这个心一起,便会落入斗争之中。佛曾说:“未法时期斗争坚固”。就是这个自贡高心所造成的。
所以说,有人要是生色思想、自贡高,不得一心不乱。大家来打佛七,这两种心一定还在作崇。要知,有色思想,男忆想女,女忆想男,乱心一定定不下来。色思想的恶势力,还胜过瞋恨心。瞋恨心若起,别人劝一劝,还可以伏下;至于色思想呢,淫欲心一动的话,谁来也劝不下了,法身慧命就会被子一毁到底。
你要想伏下它,我可以告诉你,这几天讲的一些办法都可对治。第一个,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加被,使弟子断色思想。这有不思议的功德力。第二个,用“不念作意”,不想,咬紧牙关,不想。当然,没有那么容易的,说不想就不想,它一定要来冲击你。第一次冲击,不想,抵挡过去;第二次,一定还来冲击,冲击不上;三次,它就消退了。这个时期过去以后,下个时期它一定还来冲击你,你再咬紧牙关,不想,用不念作意,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求佛力加被。一天、两天、一月、二月,保证你在三个月后,它一定伏下。可是,以后不要再起想,再起想,它就会死灰复燃。各位不妨下大心,发菩萨心,用这个办法看一看。
自贡高,也是用不念作意,不要自己起贡高我慢。印光法师讲,要看一切人都是佛,看自己仅仅是凡夫。常存这个心,贡高我慢就可消除了。上面谈到的是以断色思想,舍自贡高来达到一心不乱,现在再引证《菩萨念佛三昧经》,以住惭愧心,恐畏造罪得一心不乱。经上说,念佛人若欲得一心不乱,须住惭愧心,恐畏造罪。佛曾说过,要是人们在造微细的罪后,起大恐怖,这个人一定可以成佛。相反地,没有惭愧心,不怕造罪的,一定会堕落。因为不畏惧造罪,就会放逸;放逸的人,一定不精进于正道;不精进于正道,一定不 接近恶知识;由于恶知识的因缘,就会造十种恶业,堕入苦道,受苦无穷。如能起惭愧心的,这个人一定不放逸;如果不放逸,一定精进于佛道,一定断十种恶业。所以住惭愧心,恐畏造罪,可以断三种结,得初果(即须陀洹果);薄贪瞋痴,得二果(即斯陀含果);断五下分结,得三果(即阿那含果);断五一分结,得四果(即阿罗汉果),以此功德念佛求生四方,一定可以往生,因此,惭愧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惭不愧,是一切恶法的根本。大家如能时刻怀惭愧心,那是善的开始,叫作修道人。所以印光法师自己谦虚,自称“常惭愧僧”。
怎么能够断色思想,舍自贡高,住惭愧心,畏惧罪业呢?必须要清净身语意三业。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教大家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心不乱,不但佛七中如此,就是大家回家以后,也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身语意三业清净不清净?三业清净,便可以得到一心不乱,这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定会现在其前垂手接引,导往西方。希望大家切实反省!切实努力!
有人说:“我念佛七天,还没得一心不乱,那不是希望落空了吗?”你不要灰心,还有机会。临命终时,如能十念、三念、一念成佛,也可往生。可是,要知道,有最要紧的一点是,不管十念、三念、一念,一定要叫它一心不乱。不能作到一心不乱,那往生就没有希望,最多种一个远因,那不晓得哪一生哪一劫。才能结果呢。
有一种人,所犯的病很严重。他不但心散乱,打昏沉,他还乱起烦恼,看到人,他起烦恼,见到事,也是起烦恼,总觉得打佛七不称心,又苦又累。
第二种人较好一些,但病也不轻。他虽然不像第一种人那样,光感觉打佛七苦,没有丝毫的益处。这第二种人,他不感觉苦了,但是悠悠荡荡混日子,随众绕佛,随众念佛,心不在焉,还要随意打妄想,散乱纷飞,昏沉不停。这种子人混下七天来,名义上在打佛七,其实得不到佛七的利益,大不了种个远因,说不定哪一生哪一劫,这个善根才发起来,得到一点益处。
再有一种人,他在念佛,仔细听佛号的时候,有一支香或是半支香感觉很舒适,能把前面两种病,稍微伏一伏,但是这个境界不能保持长久,有些比他强的人,保持时间就多了,或者一天、二天,那就不一定了。我相信在这个念佛堂中,一定有人得到这种境界。大家想一想,你念佛是不是达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这样,往生就有一点希望了。可是有一个条件,要求你保持不退。
再有一种人,他念佛念到感觉一种轻妄。他会说,身上一点负担都没有,心里边烦恼也没有了,觉得非常轻松,非常安乐。这种人可能较少。大家也考虑考虑,你到这个程度了没有?念到这个境界没有?
再有一种人,那就很难得了。他念佛念到那个心,清似水,明似镜。我认为这种人在现在很难找到。
各位可以省察一下,你是在哪个境界啊?说起来,这个法似乎很深。因为闻慧太粗,不能得到这个法;思慧也太粗,也不能得到这个法;唯有修慧,逐渐能达到。现在我们七天念佛,就是用的修慧。
因此,大家务必努力念佛。今天第六天了,一定要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往生西方的保证啊!、
好,现在开始念佛。
第七天 临终正念
今天是我们佛七圆满日。上来六天,和大家讲了很多闲言闲语,可以说是“胡笛无腔信口吹”。不过,大家回去之后,如能确实实践,按照我所说的去修习,可能多少会得到一点受用。若是你是真修行人,希望不要把我所说的,当作耳边风。
今天和大家讲一点“临终正念。”
临终的一关是任何人都免不了的,临终正念,不但各位自己到了那个时候用得上,就是你的亲戚、朋友、你的眷属,他们到了临终时,你也可以用正念帮助他们,作他们的善知识。
一般念佛人,如若功夫不到家,临终时,一定受到病苦,那个时候千万不要失掉正念,要记住念佛。不管病苦多么剧烈,也要忍耐。佛说过,临命终时有病苦,不可大哭号叫,要保持正念,必须身受心不受。当你的眷属或者亲戚、朋友到了临终时,你应该怎么办呢?最要紧的一项是劝他们念佛。经上屡屡提醒我们说:“善知识应教彼念佛。”
怎么叫善知识?善知识在看护病人时,要安慰他,使他起欢喜心,不生恐怖心、悲哀心。告诉他念阿弥陀佛可减少病苦,念阿弥陀佛可生到西方。那个时候,不需要你讲高深的理论。要知道,病人躺在床上,眼看要命终了,那有心情听你的高深理论,唯有“阿弥陀佛”对他会有帮助。印光法师讲过:“念佛之人,必定见佛。”只要一心念佛,不失正念,是肯定可以往生西方见佛闻法的。
看望病人的时候,要劝他念佛,告诉他念佛的好处,说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告诉病人,要记住西方,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那里有阿弥陀佛,可度你到极乐世界去。那儿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受众苦。同时,按照经上所说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一项一项和他讲,教他想欢喜心。
对病重的人,千万不要问他:“你还有什么话交代没有?”因为这会引起他的心纷乱。总要使病人高兴、欢喜。也不要说:“你翻翻身,应该右胁卧。”不要管他右胁卧或左胁卧,他心里欢喜就得往生。虽然右胁而卧是佛所说的,但要知道,念佛法门是佛说的方便中的大方便。经上只说若人临命终时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乃至十念就得往生,没告诉你左胁卧,右胁卧呀!临命终的人,病苦很重,要是勉强他右胁卧,他会起烦恼,失掉念佛的正念,就不得往生了。
你也不要说:“你应该澡浴换衣。”不要勉强他。当然,临命终时澡浴换衣是很好的,因为那是福德因缘。但如果在临终前,病太重了不能洗浴,那还是不勉强他为是。还有人认为命终的人,自己不能洗浴,就硬说是不能往生。其实并不一定。《无量寿经》没讲过不洗浴不能往生,《阿弥陀经》也没讲不洗浴不能往生,《十六观经》也没讲过不洗澡不能往生,在其他的经中,也没有讲。当然,临命终时能安祥澡浴换衣,是很好的现像,可是不洗澡不能说他不往生。
大家记住!所有的经都是说临命终时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得往生。所以,不管你的亲缘眷属、亲戚朋友,或者不相识的人,临命终时,都要劝他念佛。这是为他作善知识。《十六观经》中的第十六观说过,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其念佛,就得往生。大家要确实想信佛所说的话。
还有,若人临命终时,要劝他的家属不要杀生,如果杀生,这人不得往生。善导和尚说,控望病人的如在吃荤喝酒后,到病床前去。丧家办丧事,非用荤腥不可的,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要自己杀,到菜市场去买现成的。
假使病人病重了,最好有助念团替他助念,附近没有助念团的,自己眷属也可以助念“南无阿弥陀佛”,再不然,用念佛的录音带也可以。念佛的声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助念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木鱼,只用引磬轻轻地敲就可以了,应以求助念的声音和谐而幽雅,使病人听到了舒服,能够起欢乐心。
到那个时候不要哭,就是在他咽了气之后,也不要在旁大声地哭泣。因为他的神识还没离开,听到了,会伤心,会堕落的。如果太伤心,抑止不住,可以到外面去低声地哭泣。总而言之,在病人房间里,要保持一种静穆和祥的气氛。
病人咽气以后,不要马上移动他,因为神识还在,会感到痛苦的。要等八小时或者十二小时以后,身体冷透了,再给他穿衣服。若是穿衣服的时候,关节硬了的话,可以用热毛巾敷一敷就软了。亲戚朋友来了,要劝请他们共同念佛。
假使病人生前自己有钱,应将他自己的衣服,自己的田园,自己的财宝,拿出来供养三宝,经上说,可以免去亡者地狱之灾。
丧事要节约,不可太浪费。宁可给亡者作功德,不可给活人作面了。
要知道详细的话,有很多的书,说明临命终时应办的事,大家不妨看一看。
我今天和大家讲,为的是使大家遇到这种情形,不可手忙脚乱,应有充分思想准备,知道应该要怎么作。
现在开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