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华严专栏>>圣者贤行愿王释义03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03
2007年06月04日08:24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011 字体: 繁體

圣者贤行愿王释义03
 
 
 
章嘉游戏金刚造
 
藏文汉译汤芗铭译
 
 
 
所有益我善知识,    为我显示其贤行,
 
我愿常与彼会遇,    于彼从不拂其心。
 
 
 
言‘益我善知识’者,谓依悲愍,以无染心(71)为我显示大乘正道诸善知识,彼善知识为我开示、讲演、教授普贤行法,乃至未证菩提中间,我常得与彼等会遇。既会遇已,从不暂一拂逆其心,亦不暂发不悦意语,专一成办意乐加行,令其欢悦。此中专明永不离失如理依止大乘功德胜善知识,义至切要。
 
 
 
戊八、一切如来皆现在前(第九十七至第一百句)
 
 
 
佛子所绕诸世尊,    我常现前亲面对,
 
尽未来劫无厌倦,    皆为兴起广大供。
 
 
 
谓菩萨众所绕世尊,即十方佛最胜化身。我由净眼(72),于彼一切能为现前所行境界,以清净心瞩见诸佛土。言‘尽未来劫’等者,谓于一切,乃至当诣菩提道场诸佛世尊,我无厌倦,发勤精进现前供养(73)。
 
 
 
又复能以陀罗尼力、三摩地力、及神境力,兴起广大不现前供,令其欢悦。如前所明二颂文义:初为显示如理依止演大乘道诸善知识,其等流果得法流定(74);次为显示亲面参觐最胜化身,便能获得受教授等,故极切要。
 
 
 
戊九、摄持正法(第一○一至第一○四句)
 
 
 
摄持一切佛正法,    普能光显菩提行,
 
极善净治其贤行,    尽未来劫常修行。
 
 
 
谓于佛说十二分教(75)所有法蕴、(76)文句义理,获得不忘陀罗尼门(77),悉能摄持。于其无上菩提行中大乘教法(78),普能为他光显开示。普贤行中大乘证法(79),自他相续皆能长养,极善净治彼违逆品,令其清净。尽于未来一切劫中,修行无厌。陈那释云:‘此文初句:谓自摄持正法文义。其第二句:谓是为他开示教法。其第三句:谓于相续长养证法,而正加行。’
 
 
 
此密意说:资粮道位(80),获得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忍陀罗尼、咒陀罗尼已,总持不忘诸法文义,便有摄持佛法力能(81)。
 
 
 
戊十、得无尽藏(第一○五至第一○八句)
 
 
 
亦能流转诸有中,    所获福智皆无尽,
 
方便胜慧定解脱,    成诸功德无尽藏。
 
 
 
谓于一切欲有、色有、无色有中,(82)流转(83)受生,亦能获得福智资粮,无边无尽。又于种种教化有情方便(84)、种种悟入真性胜慧、种种功德所引发定、种种如幻解脱,巧练磨已,当证无边一切功德无尽宝藏。此中密意,谓于初一无数大劫,至加行道世第一法(85)资粮圆满。数数能于无余大乘正道行相,巧练磨已,自在纯熟,自内无间,从此证得大乘见道(86),毕竟获得当证真性现观狮子奋迅等三摩地(87),不可思议神境之门所有功能。
 
 
 
于此经文,从第四十九句‘供养过去一切佛’起,至此颂止,释迦知识释为与胜解行地修行六种波罗蜜多相合。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缘佛等净信诸句,摄集大乘胜资粮道,合为五法,与此亦合(88)。
 
 
 
圣者龙猛父子(89)亦云:‘大悲、菩提心、通达真实性智,是胜解行地所修三种。’圣者无著于菩萨地中云:“一者、于诸佛法深生净信。二者、观诸有情缘起道理,证得唯有纯大苦蕴,发起大悲。三者、观见彼已,自誓愿言:‘我当令彼诸有情类,解脱如是纯大苦蕴,得第一乐,发起大慈。’四者、为欲救拔一切忧苦,自无顾恋。无顾恋故,能舍内外一切身财,于诸有情而行惠施。五者、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从他勤求世出世法,曾无厌倦。六者、无厌倦故,证得一切论智清净,善知诸论。七者、善知论故,于劣、中、胜诸有情所,如应如宜而修正行,善解世间。八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依应时分量等正行而修惭愧。九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得无退转坚力持性。十者、以诸上妙利养恭敬及与正行,供养如来。是名:十种净修住法。由此能令极欢喜住,速得清净。所谓净信,慈,悲,惠舍,无有厌倦,善知诸论,善解世间,修习惭愧,坚力持性,供养如来。”
 
 
 
此胜解行地十种净修住法,与此亦合。至尊慈氏云:‘资粮、加行二种位中,亦应令其数数串习与下、中士所共道次。’
 
 
 
又从上说诸正论中,于其显示修大悲相,显示广释不染生死三过患等一切分法[业、烦恼、魔事三者,名三过患]。诸有智者当善观察,正了知已,便于经义授大决定。
 
 
 
丁二、修习圣者菩萨地愿之次第,有六:(戊一、趣入菩萨解脱。戊二、引发菩萨十力。戊三、修习对治。戊四、菩萨作业。戊五、随学。戊六、总结事。)
 
 
 
戊一、趣入菩萨解脱,有八:(己一、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尘数清净器情所住刹界。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刹中,亦如是见。己三、趣入佛语。己四、趣入如来转正法轮。己五、趣入诸劫趣入。己六、趣入观见如来。己七、趣入引发佛土。己八、趣入亲诣如来面前。)
 
 
 
己一、趣入观见一微尘中,即是十方尘数清净器情所住刹界(90)。
 
 
 
一微尘中尘数刹,    一一刹有难思佛,
 
安住菩隆众会中,    行菩提行当观见。
 
 
 
谓于一微尘土(中),有与十方所有刹中微尘数等诸佛刹土;诸刹土中,复有不可思议诸佛安住菩萨众会围绕中间。我为证得无上菩提故,行菩提行皆当观见。
 
 
 
陈那云:‘难者或曰:佛刹一分尚不能显入于一尘。况复所有游于三世佛刹尘数一切佛刹,一一佛刹充满诸佛如来,一一如来住于菩萨大众中间,云何令于一微尘中,各别观见?答曰:“不也。”此如不可思议之业,尚能化出若上、若下种种物等,如是,由于不可思议智所化现,一微尘中何故不有?’圣言量中,亦说此是不可思议。智者于此无少惊异,如幻所变,何当执为极希奇事?如契经云:‘有四种不可思议事:一者静虑所起,二者龙,三者诸佛感力,四者世间导怙。’以是义故,于佛善说不应妄执,应当信受。譬如世间极褊小器,满盛清水,于中能现天空庄严、一切星等。
 
 
 
又如佛说:‘诸法如影像,如翳如梦相,如幻如阳焰,一切皆如是。’释迦知识云:‘何等时中许如是见?谓即所言:行菩提行。言行菩提行者,谓是修行菩萨之行。意谓令我圆满诸地,及与诸种波罗蜜多,故我为行菩提之行,当如是见。’问:于极微尘一尘之中,佛刹土数、佛及菩萨眷属众数,云何得有?谓诸世俗所依觉慧,于其微细极微尘中,而令观见无量无数诸佛刹土、诸佛如来、诸菩萨众,云何信受?答:此是一切僻执外义(91),未能通达大乘义中真实之义,不作串习熏修力故,当不信受。有暂了别,便能胜解,而勤熏修大乘义者,要以信受为其因力。此如梦中,见微褊舍住大象群,大众集会,广大稠林、龙及湖沼,种种罗列。如是众多无可算数,不应于中皆能同住。然亦尔时有彼可得,寝觉时中,复能明记。由此道理,诸静虑者,瑜伽自在,纯清净心所有境界,不可思议(92)。云何当有不信受事,经论于此已广抉择。又此亦是世间所能睹者,譬如幻师,从击鼓中,起一切物,现大种等。设有问言:是则此中唯述幻耶?答:‘此如颂云: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此奘译文;罗什则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故,此为一切智者依于道理,依于圣教所应修习,于此不应生起疑惑。
 
 
 
己二、趣入一切十方刹中,亦如是见(第一一三至第一一六句)
 
 
 
如是无余一切方,    一毛端许三世量,
 
佛海及诸刹土海,    劫海修行善趣入。
 
 
 
谓如顷间所说之相,无余一切世界、一切方中,(一)毛发端许极微土量(中),尽其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之量,所有诸佛庄严身海、庄严刹海,亦复如是皆能观见。乃至经历劫海中间,我为修行菩提之行,心无厌倦,趣入观见。
 
 
 
[此颂第四句,末后三字,正译应云:善趣入]
 
 
 
此二颂文所示净土及观见相,与前所说佛子所绕诸世尊等文,所明不同。彼处专说异生菩萨观见胜化身土及庄严身相,此则专说圣者菩萨观见受用圆满身(93)及庄严土相,有大差别。藏土一类疏中有谓,此中专说加行净土建立。然十地经密意说:言初地能见众多受用身土,又复一一刹那,频频观见广大土等。龙猛父子亦如是说,故应释为与初地合。然所见境,虽是同一受用身土,而由多种能观见者圣者菩萨,其观见时,所证高下有殊异故,所观见相种种不同,当知此中非似度量能明境界(94)。
 
 
 
己三、入佛语(第一一七至第一二○句)
 
 
 
一语音支大海声,    一切如来净音支,
 
普随诸趣如意音,    常得趣入于佛语。
 
 
 
佛受用身,虽一语言,亦能具足六十支等(95)如海音声;眷属中围所有有情,各自种类,各自意乐(96),及各自界(97),于彼一切以其各自言音相状而令趣入。谓诸佛语清‘净音支’,成就各自了解言音,决除疑惑,一切功德‘普随诸趣’,如其意乐所希求果而令趣入。即于如是如来语言,我以净信趣入听闻。
 
 
 
此受用身语密之相,谓受用身言音一分,能(成)为无边有情各自了解音声,如其语密,如实听闻。此有二种:一、由圣者菩萨自力能闻。二、由如来加持能闻。不应专合九地而说(98)。
 
 
 
己四、趣入如来转正法轮、(第一二一至第一二四句)
 
 
 
游于三世一切佛,    法轮理趣恒常转,
 
于诸所转无尽音,    以觉慧力我趣入。
 
 
 
‘游于三世一切’大觉世尊,恒常无间转于深广‘法轮理趣’。于其所转无边无尽言音义理,‘以觉慧力’,谓以广大智(99)力,善通达义,而正‘趣人’。前一颂文,唯是听闻不可思议言说音声;此谓应于所转法轮诸殊胜义,以纯净智而能通达,有大差别。又于何境何趣,为其开演何等言音,何等义理,如其所应令断疑惑。以纯净心,刹那刹那皆能通达。是即上地分位功德(100)。
 
 
 
己五、趣入诸劫趣入(第一二五至第一二八句)
 
 
 
趣入未来一切劫,    一刹那顷我趣入,
 
所有三世诸劫量,    依刹那分而趣入。
 
 
 
谓于‘未来一切劫’中,所有如来身、语广大事业出兴于世,皆能趣入。然亦此中,以心摄为‘一刹那(101)顷’而能‘趣人’。如是所有三世一切劫量,亦如以心摄刹那分,由正智力而善趣入,是名:已得自在加持刹那以为一劫,加持一劫为刹那等诸大菩萨解脱之相。又此所明趣入境者,应是专说如来事业(102)。
 
 
 
自此已上五种颂文,初、二身密,第三语密,第四意密。于佛意密,虽尚未能如实通达,然亦依止法轮义理而能证知。此第五颂,谓依时分,于彼趣入如来事业方便,以正智力而能趣入。
 
 
 
己六、趣入观见如来(第一二九句至第一三二句)
 
 
 
一刹那顷我观见,    游于三世人师子,
 
恒于彼等所行境,    幻解脱力能趣入。
 
 
 
自心刹那,同时‘观见’‘游于三世’诸‘人师子’,谓能观见海会围绕诸佛如来庄严之身。言‘恒于彼等所行境’等者:谓由诸佛静虑神变广大加持,如幻游戏所兴事业,我以现证‘幻解脱力’,而‘能趣人’。此谓趣入如来难思事业,已于神境及三摩地证得自在诸大菩萨趣入之相(103)。
 
 
 
己七、趣入引发佛土(第一三三至第一三六句)
 
 
 
一微尘中能引发,    所有三世庄严土,
 
如是无余一切方,    趣入庄严诸佛土。
 
 
 
以神境力、三摩地力,‘一微尘中’,亦‘能引发’所有三世所住如海刹土庄严。复依是相,趣入‘无余一切方’所,引发庄严无量佛土。
 
 
 
[此颂后二句,即十地经第七大愿]
 
 
 
上文所说‘于一尘中尘数佛’等句,谓是观见所余诸佛所庄严土;此则自以神境威力、三摩地力成庄严土,有大差别。菩萨应得八地已后,方能真实修习净土;然亦现前作意信解,从初地始,令其练磨修三摩地殊胜方便(104)。
 
 
 
己八、趣入亲诣如来面前(第一三七至第一四○句)
 
 
 
所有未来世间灯,    次第成佛转法轮,
 
示现涅槃究竟寂,    诸世尊前我往诣。
 
 
 
谓于后时,尽未来际,世间明灯诸佛如来所有无边十方世界存养安住。彼等或于同时,或复各别如其‘次第’,若有示现‘成佛’之相,若有示现转正法轮,若有示现究竟寂灭涅槃事业,此三为首,无边土中示现无边十二所作(即十二相成道)(105)。一切世尊,我于其前,以神境力,顿时化现尔许数身,所应顶礼、所应敬事、所应供养如海供云、所应劝请转法轮等,我俱往诣而作供养及承侍事。如是引发供养承事如来无量大愿,有如普贤菩萨从解脱中所兴供养及与承事(106)。
 
 
 
戊二、引发菩萨十力(第一四一至第一四八句)
 
 
 
普遍速疾神境力,    普门趣入法乘力,
 
普遍修行功德力,    普能遍满大慈力。
 
普遍贤善福德力,    无有滞碍大智力,
 
般若方便静虑力,    大菩提力皆引发。
 
 
 
第一力者:道中趣进,七地已后,至极速疾,刹那刹那依于神境,于诸佛土作供养等速疾能达,安立有情成熟解脱力至速疾,是名‘普遍速疾神境力’。
 
 
 
第二力者:非唯三乘为所共许,于其所有无量世界无边有情,随种种界,随种种根,种种意乐,以其所有如海种种诸乘,从一切门令诸有情安处大乘,是名‘乘力’。
 
 
 
第三力者:如菩萨行境清净经云:‘若诸菩萨居舍宅时,发如是心:我当不为舍宅暗蔽之所障蔽。’是谓三门一切所作,一切动转,皆为利益一切有情。又复能以神境威力、三摩地力,真实如是成就利益,是名‘普遍修行功德力’。
 
 
 
第四力者:如于热那落迦[即热地狱],化现慈三摩地云,降澍雨流,安处于乐,如是能于十方世界普遍发放慈三摩地,是名‘普能遍满大慈力’。
 
 
 
第五力者:梵天、自在天等一切福德,不能敌其一毛孔许所有福德,故其福德抑蔽一切,刹那刹那摄受无量福德聚积,是名‘普遍贤善福德力’。
 
 
 
第六力者:于诸工处、巧处、业处、世间诸论、菩萨学处,一一刹那无滞无碍而能趣入,是名‘无有滞碍大智力’。
 
 
 
第七力者:诸法本际真实性中,遮止灭除所余粗识游行,于真实际,一刹那间能平等入,能平等出,是名‘般若力’[即胜慧力]。
 
 
 
第八力者:此中有如极粗欲心,亦能长养无漏道体;其身语中最极不善(107),亦能转变为最胜道。于不思议成熟有情方便异门,皆能善巧,是名‘方便力’。
 
 
 
第九力者:谓能获得若于一一刹那,更相间杂最极寂静及未寂静之边际心,若于一一刹那,更相间杂诸有漏心及无漏心(108),若首楞严(109)、若虚空藏、若无垢等(110)诸三摩地,是名‘静虑力’。言静虑者,谓三摩地。
 
 
 
第十力者:依止如前所说诸事,便有无上菩提之力,谓自相续能速成就诸佛难思功德之力,是名‘大菩提力’。
 
 
 
如是十力,于自相续,一切皆能真实引发,是故说云:‘皆引发’。其神境等十种功德,即此中力。得上地时,渐有威力,诸违逆品不能为害,故名为力(111)。
 
 
 
戊三、修习对治(第一四九至第一五二句)
 
 
 
善能清净诸业力,    普能损伏烦恼力,
 
一切魔力令无力,    善能圆满贤行力。
 
 
 
谓能净治生死所摄有漏业力,普从根本而能损伏根本烦恼、随烦恼等诸烦恼障。若蕴魔等四魔(112)魔力,令其无力,谓能灭绝彼等力能,由修对治诸违逆品殊胜力故,有善(能)圆满普贤行力。佛护、吉祥月二师,谓得八地时,便能断除烦恼障根。是故断除业与烦恼二种过失,应是八地。四魔无余悉能断者,尔时即是佛薄伽梵(113)。然亦获得大乘不退转相者,已能远离诸天子魔;得八地时,于余三魔能断粗者。故此中义,应如是解(114)。
 
 
 
戊四、菩萨作业(第一五三至第一六○句)
 
 
 
善能净治刹土海,    善能解脱有情海,
 
善能观察诸法海,    善能通达于智海,
 
善能清净诸行海,    善能圆满诸愿海,
 
善能供养诸佛海,    修行无倦经劫海。
 
 
 
所言‘海’者,谓是无边,无可推算之义。自于彼处当来成佛诸佛土海,善能修治其中器界、情界过失,令得清净,有如极乐佛净土等。由三神变(115),善能解脱诸‘有情海’有寂怖畏(116)。善以慧眼,别别观察证悟教法、证法所摄诸法。善能通达,顿时趣入无量无边尽所有相广大智海。言‘通达’者,谓能现证。善能清净若智资粮,即菩提行;若福资粮,即诸贤行;二中所摄菩萨‘行海’。言‘清净’者,谓能净治,不染垢秽。善能圆满十无数洛*大愿等菩萨愿海,善能兴起普贤供云,恒时供养十方佛海。又复于上七种事业,乃至劫海中间无有厌倦,以精进波罗密多力而勤修行。如是八种如海事业,一一刹那修行无阙,此名‘毕竟圆满’十地经中所说菩萨十自在(117)及十力等,为得十地法云地时主要事业。然其同分,十地以前亦有现者。
 
 
 
上来所说圣者地愿,今于初业诵愿文时,令其作意圣者菩萨事业行相,起猛(利)胜解。从净治门而发愿已,名从今始于高地道,令其修习趣进熏习殊胜法门。所余多种甚深共许教授,亦不能及随一少分,故于此中当勤励力。
 
 
 
戊五、随学有二:(己一、随学如来。己二、随学菩萨。)
 
 
 
己一、随学如来(第一六一至第一六四句)
 
 
 
所有游于三世佛,    菩提行愿广差别,
 
为依贤行现菩提,    一切无余我圆满。
 
 
 
所有游于三世诸佛,彼等为证无上菩提故,行菩提行。尔时所发有如大海广差别愿,于彼一切,我依普贤行愿之力,为现菩提而得佛位,即今为始一切无余毕竟圆满。此是纯一自内,毕竟圆满一切三世佛愿无余愿。
 
 
 
己二、随学菩萨(第一六五至第一七六句)
 
 
 
一切如来有长子,    彼名号曰普贤尊,
 
为与善巧同等行,    回向今此一切善。
 
身语意业皆清净,    诸行清净刹清净;
 
贤巧云何善回向,    愿我与彼皆同等。
 
为行普善贤行故,    修行文殊师利愿,
 
尽未来劫无厌倦,    满彼事业尽无余。
 
 
 
一切如来长子菩萨,彼何所名?谓彼十方诸佛菩萨异口同音,号曰‘普贤’,名闻昭示一切刹土。为学与彼善巧方便摩诃菩萨同等广行,故今回向此一切善。以云何相而能同等?谓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行清净,刹土清净。如是五种,其清净相皆能同等。释迦知识云:‘身清净者:显示自身调伏色相,显示于彼一一微尘佛刹土中尔许数身,显示一身引满一切佛刹,显示亲近不动诸佛足下。语清净者:谓如一音中围,善能显示一切言音。意清净者:刹那刹那菩萨行海皆现在前。行清净者:谓波罗密多行、静虑行、三摩地行,一一刹那无余清净。刹土清净者:依止如前四清净已,其佛土中器界、情界广大丰盛,一一刹那亦令清净。’即依如是等相,云何贤妙善巧普贤菩萨行回向法,我亦于是五种皆能同等。又为正行普极微妙初、中、后善(118)深广(119)贤行故,修行圣者文殊师利之愿。此圣文殊,名虚空王,谓彼菩萨起如是誓,发如是愿:于流转中,无始无终,最后乃至遍虚空界一切有情,普为成就无量利益。是名:愿与普贤、文殊二大菩萨同等行,同等回向,及同等愿。又令中间不退、不舍到究竟故,普于未来一切劫中,永无厌倦,励力精进于彼诸事业。‘彼事业’者,谓彼诸行。于一切行皆能圆满,是名‘满彼事业尽无余。’如是起誓,如是发愿。此中正明二大菩萨善巧方便波罗蜜多力、般若波罗蜜多力,望彼所余诸大菩萨(120),至极胜出(121)。
 
 
 
戊六、总结事义(第一七七至第一八○句)
 
 
 
所应修行无有量,    一切功德亦无量,
 
安住无量诸行已,    晓了彼等诸神变。
 
 
 
如上所说一切菩萨广大之行,无不圆满,所应担荷实‘无有量’,谓非算数譬喻所能取量,广大无边。而其功德无量亦尔,谓能获得菩萨难思身语意密一切功德。安住如是无量行已,于彼十方诸佛菩萨无量神变皆能晓了。言‘晓了’者,谓能现证。
 
 
 
有一类疏说此颂文,合于广大补佛(122)[亦名补处]之地。谓前所说诸菩萨行及诸功德,于此地中毕竟能满边际之相,不久时中,获得十方一切如来放广大光为灌顶等,晓了彼等一切神变。如是说者似极善通。
 
 
 
丁三、感得愿果之量(第一八一至第一八四句)
 
 
 
虚空岂是尔许边,    无余有情边亦然,
 
岂业烦恼边尔许,    我愿亦岂尔许边。
 
 
 
谓如‘虚空’无尔许方,或尔许时边际之相可能执取。‘无余有情’其边亦然,无有边际可执取故。以是义故,一切有情业界、烦恼界,无有若数、若量可能执取,唯是无边。如是,有情及有情业、有情烦恼皆无有边。我若发起上说诸愿,此一切愿决定亦无一一唯有‘尔许边’际。谓于虚空尽际一切有情,虽一有情不令遗余,普令彼等一切业尽、一切烦恼尽,安处无上菩提大乐,故应成就如是大愿。由此相故,名为感得彼愿之果。此如现证法王如来正觉位时,由彼往昔发心之力及与愿力,乃至安住虚空处中无功用行,亦复无有少分分别,尽虚空际一切有情,如其所应,悉令安处无上菩提。如是事业恒常无间,任运成就(123)。
 
 
 
上来广说愿正行竟。寂天菩萨云:‘此贤行愿,与菩萨十无数洛*大愿经(124)中所说相合。’彼经所说十大愿者:一、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养无边一切如来愿。二、摄受防护一切正法愿。三、十方诸佛一切有作十二种难思事业者,以无碍身我诣其前,作胜事业愿[谓顶礼、敬事、供养、劝转法轮等]。四、恒行一切菩萨行愿。五、我能成熟一切有情愿。六、引发无边世界,令作当来成佛刹土愿。七、诸所引发一切土中,亦有无边不可思议所行境界诸大菩萨所充满等,净治纯一清净无边愿。八、一切菩萨与己同一意乐加行愿。九、修一切行唯为成就无边上义愿。十、普于一切虚空边际,示现无边如来事业之相,现证圆满菩提愿。十地经(125)云:‘菩萨如是安住菩萨欢喜地,发诸大愿,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故,一切种具足,上深信清净。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大供养恭敬无有休息(126)。’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故,摄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摄护正法无有休息(127)。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成佛无余一切世界住处,从兜率天来下,入胎,及在胎中,初生时,出家时,成佛道时,请转法轮时,示入大涅槃。我于尔时,尽往供养摄法为首,一切处一时成一时转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尽往摄法无有休息(128)。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所行广、大、无量、不杂,诸波罗蜜所摄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说一切菩萨所行如实地道,及诸波罗蜜方便业,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行数,增长无有休息(129)。
 
 
 
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众生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杂入六道一切生处,名色所摄,为教化成就一切众生界,令信入诸佛法故,断一切世间数道故,令住一切智智处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众生界数,教化一切众生无有休息(130)。
 
 
 
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粗细、乱住、倒住、正住,如帝网差别,十方世界无量差别入,皆现前知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世界数,信入无有休息(131)。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一切国土平等清净,一切佛土神通庄严,光相具足,离一切烦恼成就清净道,有无量智慧众生悉满其中,入佛上妙平等境界故,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示现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佛国土数,清净一切佛土无有休息(132)。
 
 
 
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同心同行故,共集善根无怨嫉故,一切菩萨平等一观故,常亲近诸佛菩萨不舍离故,随意能现佛身故,自于心中悉能解知诸佛神力、智力故,得不退随意神通故,悉能游行一切世界故,一切佛会皆现身相故,一切生处普生其中故,成就不可思议大乘故,具足行菩萨行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行数,入大乘道无有休息(133)。
 
 
 
又发大愿:所谓乘不退轮行菩萨行故,身口意业所作不空,众生见者即必定佛法故,闻我音声即得真实智慧故,心喜恭敬即断烦恼故,得如药树王身故,得如如意宝身故,行大菩萨行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行数,所作利益不空,无有休息(134)。
 
 
 
又发大愿:所谓于一切世界处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一凡夫道,不离一切凡夫道处,示身初生,坐道场,成佛道,转法轮,度众生,示大涅槃。现诸佛境界大神通智力,随一切众生界所应度者,于念念中示得佛道,度诸众生灭苦恼故。以一三菩提,遍知一切法如涅槃性故。以一音说,令一切众生心皆欢喜故。示大涅槃而不断菩萨所行故,示大智慧地,发起一切法故,法智通、如意神通、幻通,遍一切世界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成三菩提数,求大智慧、大神通等,无有休息。诸佛子菩萨,如是安住菩萨欢喜地,发诸大愿,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以十愿门为首,生如是等满足十百千万阿僧祇大愿。是菩萨住菩萨欢喜地,起如是等愿(135)。
 
 
 
以十尽句成诸大愿。何等为十?所谓:一、众生界尽,二、世界尽,三、虚空界尽,四、法界尽,五、涅槃界尽,六、佛出世界尽,七、如来智界尽,八、心所缘界尽,九、佛境界智入界尽,十、世间转法智转界尽。如众生界尽,我愿乃尽。如世界尽,如虚空界尽,如法界尽,如涅槃界尽,如佛出世界尽,如佛智界尽,如心所缘界尽,如佛境界智入界尽,如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彼界尽,我愿乃尽。如是众生界尽不尽,我此善根亦不可尽。世界尽不尽,虚空界尽不尽,法界尽不尽,涅槃界尽不尽,佛出世界尽不尽,如来智界尽不尽,心所缘界尽不尽,佛境界智入界尽不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不尽,我此诸愿善根亦不可尽(136)。
 
 
 
彼第一愿,即第四十九句至第五十二句‘供养过去一切佛,现住十方世界佛,未来意乐速圆满,依次现证佛菩提。’及第一百五十九句‘善能供养诸佛海’。
 
 
 
其第二愿,即第一百零一句至第一百零四句‘摄持一切佛正法,普能光显菩提行,极善净治其贤行,尽未来劫常修行。’及第一百五十五句‘善能观察诸法海’。
 
 
 
其第三愿,即第一百三十七句至第一百四十句‘所有未来世间灯,次第成佛转法轮,示现涅槃究竟寂,诸世尊前我往诣。’
 
 
 
其第四愿,即第一百五十七句‘善能清净诸行海’。
 
 
 
其第五愿,即第一百五十四句‘善能解脱有情海’。
 
 
 
其第六愿,即第一百五十三句‘善能净治刹土海’。
 
 
 
其第七愿,即第一百三十五句至第一百三十六句‘如是无余一切方,趣入庄严诸佛土’。
 
 
 
其第八愿,即第一百六十七句至第一百七十六句‘为与善巧同等行,回向今此一切善。身语意业皆清净,诸行清净刹清净,贤巧云何善回向?愿我与彼皆同等,为行普善贤行故,修行文殊师利愿,尽未来劫无厌倦,满彼事业尽无余。’
 
 
 
其第九愿,即第一百四十三句至第一百四十八句‘普遍修行功德力,普能遍满大慈力,普遍贤善福德力,无有滞碍大智力。般若方便静虑力,大菩提力皆引发。’及第一百六十一句至第一百六十四句‘所有游于三世佛,菩提行愿广差别,为依贤行现菩提,一切无余我圆满。’
 
 
 
其第十愿,即第一百八十一句至第一百八十四句‘虚空岂是尔许边,无余有情边亦然;岂业烦恼边尔许,我愿亦岂尔许边。’
 
 
 
如是以上所说为例,观察一切前后文义,当审了知相合之相。
 
 
 
丙三、作意思惟此愿胜利,有二:(丁一、现法胜利。丁二、余生胜利。
 
 
 
初复有四:(戊一、摄受殊胜福德。戊二、远离恶趣恶友,亲面瞩对如来。戊三、善得应得,获与菩萨同分。戊四、永尽业障。)
 
 
 
戊一、摄受殊胜福德(第一八五至第一九二句)
 
 
 
若以十方无边刹,    众宝庄严供如来;
 
复以人天最胜乐,    刹尘数劫常奉献。
 
若有闻此回向王,    随顺胜解大菩提,
 
暂一于此能生信,    获胜福德过于彼。
 
 
 
所言‘若’者,或有一类众生之义,谓有一类众生以极微妙七宝(137)庄严,充满‘十方无边刹’土,清净信心供献十方诸佛世尊。复以顺合人天胜妙资具(138),能生胜乐甚奇希有诸受用物,作诸敬事,经历时分,乃至刹尘数等无边劫中,恒时奉献。如是供养,所获福德不可思议。若有众生,闻此普贤回向王已,心怀喜悦,于其文义,正忆念已,随喜最胜菩提因果之相,而深‘胜解’(139),暂一生起极清净‘信’。如是众生,获胜福德。谓能积聚望前福德,倍复增上大福德。以要言之,于此愿中,所供养事至极广大,作供养时至极长久,供养境界至极边际,供养相状至极恭敬,即便能有供养福德。正念其义,暂一作意观修,亦能获得极大福德。
 
 
 
戊二、远离恶趣恶友、亲面瞩对如来(第一九三句至第一九六句)
 
 
 
诸有发此贤行愿,    彼能远离诸恶趣,
 
彼亦远离诸恶友,    彼速亲睹无量光。
 
 
 
诸有具足净信众生作意义理,而能发起‘此贤行愿’。谓若如理随顺修已,彼由是缘,远离谤法(140)、违善知识、犯福田等(141)生恶趣因,故能远离一切恶趣。又彼补特伽罗由是因缘,亦能毕竟远离一切恶友。言‘恶友’者,谓不信三宝,及邪见等不善朋畴,退出大乘趣入小乘诸恶伴侣。既远离已,亦能由彼补特伽罗经不久时,速疾亲睹相好庄严无量光身。此中显示,非唯远离生恶趣因一切恶业,生恶趣缘一切恶友,将舍命时,亲面瞩对无量光佛;自相续中,若有往昔诸生所积,生恶趣因诸种恶业,亦能摧坏发果机缘,而得往生清净佛土。
 
 
 
戊三、善得应得,获与菩萨同分(第一九七至第二○○句)
 
 
 
善得应得乐安养,    今此人寿亦善来,
 
经时不久彼当得,    有如普贤所成就。
 
 
 
又复由彼,补特伽罗于诸受用大乘法中,若善知识、若诸朋畴、若妙处所、若资具等一切顺缘,任运摄受。所‘应得’者,皆能善得。于诸有情能生苦楚、病等恶缘,亦于此中转成菩提心,及修行助伴(142),身心由乐而得安养。即于今此人寿中间,亦由诸佛菩萨之所加持,善来此世他世一切义利。言‘善来’者:谓善成就。彼补特伽罗经时不久,当能获得有如‘普贤所(已)成就’。谓当获得有如普贤,若心、若行、若其功德、若其福德。言‘不久’者:谓是速疾。以要言之,‘彼’即此世于能受用大乘法中,一切顺缘及与一切意乐加行,展转胜进,悟入诸佛菩萨加持,轻易成就此世他世一切义利,获得速疾于地、于道(143)最胜通达。
 
 
 
戊四、永尽业障(第二○一至第二○四句)
 
 
 
诸造极恶五无间,    皆由无知增上力;
 
愿彼称诵此贤行,    速疾无余悉清净。
 
 
 
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五无间’罪补特伽罗,皆由‘无知’。谓无简择应取、应舍觉慧之力,愚痴‘增上’。彼等能于此贤行愿,意念其义,胜解俱心,善‘称诵’已,即于此世无间业障能令‘无余’。谓无少分余果可受,悉能灭除清净令尽。五无间者,不善业中名至极重,亦即此世能令‘清净’,况复所余!此中专为显示净治业障,其力极大。
 
 
 
丁二、余生胜利,有二:(戊一、因所摄;戊二、果所摄。)
 
 
 
戊一、因所摄(第二○五至第二○八句)
 
 
 
智与形色诸相好,    种姓容颜悉具足,
 
诸魔外道无力能,    普为三界所应供。
 
 
 
诸有补特伽罗以贤行愿为其本愿,所余一切未来生中,随所受生,天人趣中,知诸明处(144),圆满无碍趣入之智,两唇圆藏,诸妙形色,首如伞盖,极圆满等诸种相好,有如王种尊贵种姓,若金色等圆满容颜,悉能具足。于菩提道作障碍魔,恶悉弹多(145),及趣邪道诸种外道,亦无力能障此补特伽罗之道。复由福力,及与智力,能摧伏他,普为三界一切天人趣中所应供养,所应礼处。
 
 
 
戊二、果所摄(第二○九至第二一二句)
 
 
 
速诣菩提树王下,    到已安住为利生,
 
降伏一切魔部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
 
 
 
诸有补特伽罗,能以此愿为其本愿,速疾趣进道究竟已,疾诣菩提树王之下。既到彼已,为令成就一切有情无上菩提大利益故,以金刚跏趺坐而住,从金刚喻三摩地门(146),降伏魔军所有部数百俱胝,现证无上菩提佛位,转于甚深广大法轮。
 
 
 
丙四、诵持文等一切胜利,有五:(丁一、总摄。丁二、即以诵持贤行善根,随学菩萨回向。丁三、随学如来回向。丁四、断除诸障,摄受殊胜清净依身。丁五、获得记别,成办有情义利。)
 
 
 
丁一、总摄(第二一三至第二一六句)
 
 
 
诸有于此贤行愿,    受持开演读诵者,
 
异熟唯佛能证知,    得胜菩提勿疑惑。
 
 
 
诸有具足信心众生,于此贤行愿经,或记诵文句而自‘受持’,或广为他宣说开示,或复高声‘读诵’经卷,或问论等(147),彼异熟中,获得不可思议出世丰满,唯佛如来乃能证知所行境界,声闻、独觉于此福德,亦复不能通达边际。此为能得无上菩提最胜方便,不应疑惑,应离异觉。谓:求现证前后文中所明胜利,其最胜因,于佛圣言断除疑惑,信顺而信,为其主要。最后一句,亦可加于一切前后颂文后方。
 
 
 
丁二、即以诵持贤行善根,随学菩萨回向(第二一七至第二二○句)
 
 
 
文殊勇猛如实知,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普于彼随学故,    回向今此一切善。
 
 
 
此第一句,藏土余译有云:‘文殊如实知、勇猛。’谓文殊菩萨以其慧剑,善巧斩断我执无明军众命根之法,故名勇猛。彼以三轮无分别慧之所摄受,如实了知一切善根回向广大菩提之法,名如实知。圣者普贤菩萨,亦依如是无上方便法门,至极善巧回向其善。复有所余观自在、除盖障等诸大菩萨,普于彼等云何修学,我亦随学回向今此诵贤行等一切善根。
 
 
 
丁三、随学如来回向(第二二一至第二二四句)
 
 
 
三世诸佛咸称赞,    如是回向最殊胜;
 
我亦普以此善根,    回向为令依贤行。
 
 
 
游于三世诸佛如来,称赞如是回向之法第一最胜。谓令乃至三有常住中间,盖虚空际一切有情,增长无上利乐法筵故,以诸善根回向,为当证得最胜菩提位因。我亦依止如是之法,普以今此诵持贤行愿等善根,回向令依普贤行门,为当证得大菩提因。释迦知识云:‘言如是回向者,谓以三轮不可得法而作回向。’寂天菩萨云:‘从文殊勇猛如实知’起,此二颂文,总摄前说一切大愿。
 
 
 
[梵、藏行人,若时无暇诵经全文,唯诵二颂]
 
 
 
丁四、断除诸障,摄受殊胜清净依者(第二二五至第二三二句)
 
 
 
愿我临欲命终时,    普能扫除一切障,
 
亲睹如来无量光,    即得往生极乐土。
 
到彼土已令此愿,    一切无余悉现前;
 
无余彼愿我圆满,    利益世间诸有情。
 
 
 
依此善根,我命终时。谓于正当舍此依身现在前时。无间业等,名为‘业障’;若邪见等,名‘烦恼障’;若依于彼,不堪见谛,名‘异熟障’(148)。一切三障,弃舍远离而扫除已。将舍命时,为我眼根现前所行,无量光佛、二长子等大众围绕,皆善睹见。由彼悲力及我愿力,舍命无间,无滞无碍往极乐土。到彼土已,愿增上力,受得清净意自性身。今此上说十大愿等一切愿义,皆得现前。既现前已,我于彼等愿义无余,毕竟圆满。乃至世间流转未空,我于彼中一切有情,悉为成办现前利益、究竟利益。
 
 
 
丁五、获得记别,成办有情义利(第二三三至第二四○句)
 
 
 
彼佛中围贤调悦,    我从端严妙莲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我于其中得记别。
 
既得如来记别已,    化众多身百俱胝,
 
依觉慧力遍十方,    广作利益诸有情。
 
 
 
‘彼佛’,谓无量光佛。诸佛中围有二圆满:一、净土圆满。二、眷属圆满。如是中围圆满处所,愿力所成,故名为‘贤’。二种资粮及大乘法,广大丰盛,故名‘调悦’。我于彼处,从其种种光鬘端严,七宝妙莲孔中,无碍化生,亲面瞩对无量光佛。彼以右手摩抚我顶,而告我言:‘善男子!汝于当来成佛世界,与此土同。’我于其中,如是获得最胜无上菩提记别(149)。我于彼处,依如是相得记别已,一刹那顷以神境力,化百俱胝(150),众多化身,遍散分布。如是化身,由方便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觉慧力故(151),依于众多解脱之门,成办安处十方有情最胜无上菩提利益。
 
 
 
(第二四一至第二四八句)
 
 
 
我今发此贤行愿,    随有所积少分善,
 
愿彼有情诸善愿,    刹那一切悉相应。
 
以此贤行愿回向,    所获福德胜无边,
 
沉溺苦海诸有情,    往生无量光佛土。
 
 
 
此二颂文,陈那疏中,阙而不现。释迦知识疏中,虽有其文,然其辞句略有殊异。
 
 
 
‘发’、即口诵心思,谓于口诵其文,心思义等(152)。所有我所积集少分三门之善,以此力故,一刹那顷,令尽所有十方有情,发起顺合白品善愿,一切相应。此即现时成就合法希愿义利。又以今此读诵思惟普贤行愿善根,回向无上菩提,我能获得微妙福德;此望所余诸世间善,是名为‘胜’。乃至虚空常住中间,福德资粮无有穷尽,是名‘无边’。以此力故,一切有情为业、烦恼之所自在,沉溺广大生死苦海,诸衰逼恼,速疾令其解脱苦海,受生无量光佛悲愿所成最胜刹土。如是等类功德资粮,有如大海,悉能获得。
 
 
 
(第二四九至第二五二句)
 
 
 
今此愿王胜中尊,    能利无边诸有情,
 
成满普贤庄严文,    恶趣相续无余灭。
 
 
 
此为藏土遍照译师所造愿文,非经正文。今说其义,谓此贤行愿王,是佛如来亲口所说,加持广大。总摄一切菩萨大愿,义利广大。所有愿中,以此为胜,为愿中尊。即于其文,读诵思惟,或演说等,便能利益无边有情。言‘成满普贤庄严文’等者:此中成满,释为‘弘广’。‘文’、即理趣。谓若弘广以普贤行之所圆满庄严理趣,恶趣为首一切流转相续,悉能空灭,速疾圆满一切有情所求无上菩提大乐。
 
 
 
圣言量中,谓贤行愿,义利广大,加持亦大。暂一读诵经中文句,尚能出生难思胜利,况复如理思惟其义!如来实语,从无虚诳。依信顺门,励力修习,即是获得贤妙依身,具足义利最胜方便。颂云:
 
 
 
无算如来及佛子,    诸如海行如海愿,
 
圆满摄此胜经中,    咸称三界唯一宝。
 
业所自在生末世,    饱受善恶深厌离,
 
今逢希有大乘道,    念此胜缘勤策励。
 
智者既遇无垢教,    微细所作离散乱,
 
精进修行圣教藏,    我今合掌而启请。
 
牟尼密意深且细,    以我愚夫极愚者,
 
当有倒释经义过,    至心露于菩萨所。
 
愿此精勤所积善,    我与有情时不久,
 
俱到普贤行海边,    同登能仁大雄位。
上一篇:圣者贤行愿王释义04
下一篇:圣者贤行愿王释义02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