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综合资源>>因果感应>>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6
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6
2006年09月28日15:2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4313 字体: 繁體

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6

匹夫无罪 聚财贾祸

  齐曹武。在雍州致钱七千万。东昏即位。利其财。诛之。收兵至。武叹曰。诸人知我无异志。所以杀我。政欲取吾财货伎女耳。武虽武士。有知人鉴。谓梁武曰。卿必大贵。今以弱子相托。每密送钱物好马。帝多乏。就武换借。未尝不得。遂至十七万。及帝即位。忘其惠。忽梦如田塍上行。两边水深无底。梦中甚惧。忽见武来。负之得过。曰。卿今为天下主。乃忘我顾托之言耶。我儿饥寒无衣。昔所换十七万。可还。令其市宅。帝觉。即使主书送钱还之。使用市宅。子世澄。世宗。并蒙抽擢。(齐曹武传)
  曹武南齐下邳人(今江苏省邳县东),字士威,以功爵为侯,后来转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曾在雍州聚集钱财达七千万贯,富甲一方。 齐东昏侯即位后,看中他的财宝,诬以谋叛罪名,下令诛杀。当收押官兵来到家中时,曹武感叹地说:“各位都知道我没有丝毫叛离的心意,如今却要杀我,主要原因是要夺取我的财宝以及歌伎美女……。”于是被杀身亡。
  曹武虽然是位武士,但有知人之明。生前曾经对梁武帝说:“你将来必定大贵,我以小儿先相托付,将来望你多予提拔照顾。”当时武帝尚未显贵,曹武常暗中赠送好马钱物相助,梁武帝每有缺欠,即向曹武借贷,都能如愿,前后合计多达十七万贯。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竟忘却了昔日曹武的恩惠,有一天,忽然梦见独自在危险的崖上行走,崖的两边,水深无底,正在惊惧无措之时,忽见曹武前来,背他到平坦之地后,对武帝说:“你今日贵为天子,难道竟忘却往日相托的诺言?如今我儿子艰难困苦,挨饿受冻,昔日借与你的十七万贯,如今可以给我儿子买房屋置家产,安定生活。”武帝觉醒,忽然省悟,即刻命主书官送钱还给曹武的儿子,使他能购买屋宅家产。后来曹武的儿子曹世证、曹世宗等,都蒙受武帝提拔。

好生戒杀 遗泽子孙

  齐曲江公遥欣。宣帝兄。年七岁。出斋时。有小儿善弹飞鸟。遥欣曰。凡戏多端。何急弹此。鸟自空中飞翔。何关人事。左右感其言。遂不复弹鸟。明帝入辅。欣参预政事。凡所谈荐。皆得其人。卒谥康公。子畿。十岁能文。有弟九人。恩爱笃睦。性温和。与物无竞。沈约见其文。叹曰。始验康公积善之庆。畿位尚书左丞。末年专释教。为新安太守卒。子清。有文才。为永康令。(齐宗室传)
  南齐曲江公萧遥欣字重晖,是齐宣帝的兄长,学问渊博,仁慈爱物。幼年时年仅七岁,有一天从书房出游郊外,看见一群小儿,以弹弓射击飞鸟游戏,空中无辜的飞鸟,都成为他们游戏的牺牲品,萧遥欣心中不忍,便进前对众小儿劝解说:“游戏有多种,为何要玩这种弹射飞鸟,杀生害命的游戏呢?鸟儿自由自在,优游飞翔于空中,对人类有何妨碍?为何忍心杀它取乐呢?”众小儿被他一番话所感动,从此不再弹鸟游戏。
  齐明帝萧鸾入宫辅佐宣帝时,萧遥欣也参列商讨政事,凡是遥欣所提供的政见皆确当而被采用,所推荐的人选,都恰得其人。
  遥欣去世后,皇上特赐谥号为康公。
  萧遥欣的儿子萧畿,天资聪明,年仅十岁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九人,彼此恩爱和睦,性情温和,与物无争,为当世人所称羡。
  太子家令(官属)沈约见萧畿的文章,称叹地说:“康公(萧遥欣)有这样才智特出的儿子,应验了他生平积善遗给子孙的福泽。”萧畿官至尚书左丞,晚年好佛,专心修学佛法,任新安太守时去世。萧畿的儿子萧清,也文才并茂,名望显达,官为永康令。子孙荣贵。

至诚求佛 必遂所愿

 

  晋安王子懋。齐武帝第七子。诸子中最为清恬。七岁时。母病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花竟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齐武帝诸子传。及齐书)
  南齐晋安王萧子懋字云昌,是齐武帝第七子,为人廉让好学,武帝许多儿子当中,子懋品行,最为纯洁孝顺。起初官为都督江州刺史,后来加任侍中官职。

  当萧子懋年仅七岁时,其母阮淑媛害病沉重,恭请和尚设坛祈祷;有人献上莲花,和尚用铜器盛水,将莲花茎端,浸在水中,供奉佛前。萧子懋至诚跪在佛前,涕泣祈求说:假若我母病体,能仰仗佛力加被由此康复,祈愿莲花直到斋醮完毕,终不枯萎。七日斋期完毕,莲花果然更显鲜红,察看铜器中,稍有根须长出,其母从此病愈。当时世人都赞叹子懋孝德感召。

 

见利思义 名德俱彰

 

  梁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寺库质钱。后赎苎。于苎束中得五两金。彬送还寺库。梁武帝为布衣时闻之。及践祚。以彬带郫县令。将行。同列五人。帝诫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相嘱。由此名德益彰。(梁甄法崇传)
  甄彬梁朝人,在他困苦时,曾经以一束可以织布的苎做抵押,向长沙寺观当铺借钱。后来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些金子,不是我分内该得的,我不能无缘无故吞没,于是随即送还当铺。这件事在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已曾经听说,心中对甄彬的人格修养,非常赞赏。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便任用甄彬,派他前往带郫郡,当地方县令。临走之前,同等官位五人,武帝一一告诫他们,为地方县令,应以廉洁慎重最为重要,愿卿等多多加勉。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洁美德,所以寡人就不用再以这些话,相以嘱咐了。从此甄彬的声望德行,更加彰显,传遍天下,留芳万世。

 

循吏风范

 

  孙谦。为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布恩惠之化。恋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之。一无所纳。齐初为钱塘令。御繁以简。狱无系囚。及去。百姓载缣帛送之。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借空车厩居焉。梁天监时。为零陵太守。郡多猛兽为暴。谦至绝。及去官之夜。猛兽即害居人。谦为郡县。常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居官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卒年九十二。(循吏传)
  孙谦梁朝东莞莒人(今山东省莒县)字长游,曾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对百姓广布恩泽教化,南方蛮獠种族,都感恩图报,争相赠送珍宝。孙谦对他们多方安慰勉励,然后差遣他们离去,一律不予收纳。

  南齐初年,孙谦当钱塘县令,到任后,治理县政,简化繁苛政令,便利百姓遵行,人民深受感化,都安分守己,不敢为非作歹,由此牢狱内,没有犯法的囚犯。到了去官时,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运载丝绸绢布赠送,孙谦辞谢不受。由于他居官清廉,公而忘私,因此去官时,依然两袖清风,连一间可以安居的私宅都没有,为人廉洁无私到这种程度。

  梁武帝天监年间孙谦当零陵太守,郡内常有猛兽为患,孙谦到任后,就此绝迹,到了离去官职的第一天夜晚,猛虎又出现为害百姓。

  孙谦当郡县,常劝导百姓从事耕田种桑养蚕,务必做到地尽其利,因此每年收入,常多于邻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孙谦为官,俭约朴实,冬天布被草席,夏天没有蚊帐,然而夜间睡眠,从来未曾被蚊蚋叮咬,大家都觉得非常奇异。身康体健,安享天年至九十二岁高寿才逝世。

 

厚 道

 

  顾协。事亲孝。与友信。除新安令。未至县。遭母忧。送丧还。于峡江遇风。同旅皆漂溺。惟协一舟触石而泊焉。咸谓精诚所致。初为廷尉。正冬衣单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与之。惮其清严。不敢发口。尝有门生来。知协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怒。杖之二十。因此绝于馈遗。自丁艰忧。遂终身布衣蔬食。不娶。后因少时娉女。年六十余未嫁。义而迎之。(梁顾协传)
  顾协梁朝人字正礼,博通群书,对文字及禽兽草木,尤其精详,被举拔为秀才,尚书仆射沈约见他的策论,赞叹地说,江左以来,从未见过这样的作品。临川王听到他的声名,便征召他掌理书记。

  梁武帝普通年间,诏命天下荐举贤士,湘东王奏表荐举,顾协奉召官任通直散骑侍郎。又为鸿胪卿(九寺大卿之一)。去世后,谥号为温。

  顾协为官清廉有志操,起初任廷尉正(官名)时,冬天衣服单薄,同处做官的寺卿蔡法度,对人说:我看顾郎衣服单薄,想解下我的衣服送他御寒,但是看他那清廉严正的气度,又怕碰壁,因此始终不敢开口。又曾经有门生来访,知道顾协廉洁,不敢赠送厚礼,只以钱二千奉送,顾协很生气自己门生,竟然不了解他的为人,于是命人鞭打二十下,以予严厉教诲,从此无人敢来送礼。顾协在官署中十六年,节俭朴实器具衣服饮食,从不改常度。

  顾协事亲至孝,与朋友交往,重信义,曾任新安县令,未到任所途中,遭逢母丧,送丧回来,船行到峡江,忽遇暴风,同行旅客船只,都漂沦沉溺,惟独顾协一船,触到石头而停泊,免受灾害,大家都说,由于顾协精诚孝心感召所致。

  顾协自从母丧后,从此布衣蔬食,终身不娶。后来因少年时,曾经娉一女子,年纪已经六十多岁,尚未出嫁,顾协闻知,为尽道义上的责任,于是将她迎归。

 

一念善因 终有善报

 

  阴铿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曰。吾侪终日酣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为贼擒。或救之获免。问之。乃前之行觞者。(梁阴子春传)
  阴铿字子坚,南朝时陈人,博览史传,能诵诗赋,尤善于作五言诗,名震当世,深受陈文帝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有一次与宾友聚会宴饮,见斟酒的人来回辛劳,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于是转过身来,亲授美酒一杯,烤肉些许,让他分享;在坐宾友,都以奇异的眼光笑他。阴铿解释说:我辈终日畅快饮酒,然而执酒杯斟酒的人,却为人忙碌,而不得品尝酒味,这不近乎人情。……”一片体念关顾之情,流露言表,斟酒的人,默默地感念在心。

  到了侯景之乱,阴铿将被贼寇擒获时,在这紧急关头,忽然有人奋不顾身地营救他脱离贼难。询问之下,原来营救他的,竟是昔日宴饮会中斟酒的人。

 

反覆逆贼 显遭惨报

 

  侯景。窃位。用刑酷忍无道。立大舂碓。有犯法者。捣杀之。每登帝殿。若芒刺在身。恒闻叱咄者。又寝宴居殿。一夜惊起。若有物扣其心。所居殿屋。常有鸺鹠鸣呼。及死。暴于市。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以灰和酒饮之。其妻子在魏。高澄命先剥面皮。以大镬盛油煎杀之。(贼臣传)
  侯景南北朝时朔方人(今绥远省境内黄河以南),字万景,有过人体力,善于骑马和射箭,起初任戍守卫兵。

  后魏时,跟随大将军尔朱荣,荣用他为定州刺史,高欢当魏丞相时,讨伐尔朱氏,景又带领兵众投降高欢,欢任他为司徒大行台上谷公,拥有兵众十万,专制河南一带。后来高欢害病垂危,召见侯景,侯景怀疑会遭祸害,于是便以函谷以东十三州投降梁朝,梁武帝封景为大将军河南王。岂料不久侯景便举兵反叛,围攻建康,攻陷台城,屠杀地方绅士,掠夺百姓金帛子女,梁武帝被禁而饿死。梁简文帝即位,侯景又行弑杀而自立为帝,称为汉帝王。

  侯景窃据帝位后,使用严酷残忍无道的刑法,建立大舂,凡是犯法的人,便推入大舂内,用碓捣击致死。

  侯景每当登上帝王宫殿,就好像芒刺在身,坐立不适,惊惧害怕,常常听到有人大声呵叱。就寝于宴居殿内,一夜之间,惊醒多次,好像有怪物扣其心头,所居住的殿室内,常有猫头鹰哭叫声。

  后来梁孝元帝命大都督王僧辩讨伐平定。侯景被杀,尸首暴露在街市上,百姓争相屠宰,切成细片,煮成羹汤,全部吃尽,又将他的骸骨焚烧成灰,曾经遭受他祸害的人家,都以他的骨灰和酒痛饮。

  侯景的妻子躲藏在魏国,高欢的儿子高澄闻知,暗中命人先剥去她的面皮,然后用大镬盛油煮沸,将她推入油中煎杀而死。

 

刚愎傲慢 伤人害己

 

  傅縡。强直有才。而毐恶傲慢。为当世所疾。施文庆等谮之后主。下狱赐死。有恶蛇屈尾。来上灵床。当前受祭酹。去而复来者百余日。(傅縡传)
  傅縡南北朝时,陈朝灵州人,字宜事,才华出众,年仅七岁,就能读诵古人诗赋,多达十万余句。长大后,格外好学,善作文章,官至秘书监(掌图书之官署),右卫将军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掌理呈奏案章及皇帝诏书诰命)

  傅縡所作文章,典雅秀丽,才思敏捷,下笔一挥而就,未曾打过草稿。可惜性情倔强,而且毒恶傲慢,待人接物,暴躁任性,自负才智,不肯退让,因此在朝中得罪许多朝臣,与人结下嫌怨。为当世人所痛恨。

  后来被施文庆等人,在陈后主面前,联名参奏,诬告他的罪状,陈后主大怒,将他下入牢狱,命他自杀而死。

  傅縡死后,在他停尸的灵床上,出现一条屈尾毒蛇,当前受人祭奠,然后离去,忽而又来,如此来去经过一百多天,而后就不知踪迹了。当时人都认为这条毒蛇是傅縡死后魂灵所变。

 

君人之德

 

  魏孝文帝。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物。并笑而恕之。宦者谗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帝纪)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人,本姓拓拔氏,名宏,后来改姓氏。即位后,大兴文治,平均民田,编制户籍,修明堂(帝王诸侯举行大典之堂),建灵台(观察天文气象之台),设立太学,行祭祀天地之礼,举办养老籍田制度。憎厌北方民族风俗鄙陋,于是迁都洛阳,希望变更胡人旧风俗,而改用华夏礼仪,因而禁止穿胡衣说胡语,在位廿九年去世,庙号高祖,为北魏史上第一位贤德君主。

  魏孝文帝自幼至孝,性情宽宏,心地仁慈。有一次侍者进奉饮食,将热烫的羹汤,倾覆烫伤到孝文帝的手,帝毫不介意。又有一次侍者送来的食物中,发现有小虫及污秽脏物,孝文帝只是一笑了之,也不加追究责备。

  曾有宦官在太后面前,谗言诬说孝文帝的坏话,太后发怒,不分皂白,责打孝文帝数十杖,孝文帝默然承受,并不申辩,事过便了,不介于怀。

  到了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即位,对往日进谗诬告的宦官,不但不报复惩责,而且一视同仁对待。气度豪爽,胸襟豁达。确是一位贤德的君主。

 

修身自励 化及家国

 

  薛聪。方正有理识。虽在闇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父忧庐墓。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婚宦。恒不免杖罚。除徐州刺史。政存易简。卒于州。吏人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谥简懿侯。子孝通。最知名。(薛辩传)
  薛聪后魏人字延智,品行端方正直,为人重道义,有见识。虽处在无人窥见之地,也是终日庄重,谨慎自持。望见他的人,莫不肃然敬佩。

  居家孝悌,其父去世时,薛聪在墓旁结草棚居住,哀思孝行,感泣路人。家中兄弟,友爱和睦,而家教非常严格,弟辈虽已成家做官,犯了过错,仍然不免挨受杖打责罚。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任治书侍御史(平决廷尉奏事,职掌纠察非法推弹杂事)检举失职不法官吏,公正无私,不怕强权势力。孝文帝寄望为最亲信的臣子,常想进封他的官位,薛聪苦苦辞谢,始终不受。魏孝文帝感叹地对人说:朕见薛聪方正庄敬的风范,尚且由衷敬畏,何况是他人呢?要进封他的爵位,可是他却不肯接受。帝称赞薛聪说:卿天然尊贵的爵位(仁义忠信,修德不倦)高超自持,这种荣耀,绝非人为爵位(公卿大夫名位)所能与之比拟。

  后来任都督徐州刺史,治理政事,简约便利,百姓感德。后来在徐州去世,属吏留他生前所坐床榻,以纪念他对属下百姓的遗爱。谥号简懿侯,其子薛孝通,声望最为显著。

 

诚敬孝心神灵佑之 恶逆不道鬼神祸之

 

  萧睿明。母病风。积年沉卧。睿明昼夜祈祷。时寒。下泪为之冰。如。额上叩头。血亦冰不溜。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疗夫人病。睿明跪受之。忽不见。以奉母。函中有三寸绢。丹书日月字。母服之。即平复。诏赠中书郎。时秣陵朱绪无行。母病积年。思菰羹。妻买菰为羹。奉母。绪曰。病复安能食。遂食之尽。母怒曰。天若有知。当令汝哽死。绪闻。心中介介然。即利血。明日而死。(孝义传)
  萧睿明南齐人,字景济,官任员外殿中将军。天性至孝,其母害风湿关节病,多年卧床不起,睿明延医诊治,并无起色,日夜忧虑,亲自设坛,每日焚香,对天祈祷,当时天寒下雪,睿明脸上两行泪水,当即结冰,有如两条白筋,叩头哀祷,额破血流,也结成冰块,一片诚敬孝心,感动天地神灵,忽然出现一人,授给他一个小石盒,并告诉他说:这是治疗老夫人疾病的药。睿明感激,跪下拜受,起身忽然不见,打开小石盒,里面有三寸绢布,用红丹书写日月两字及服用法,睿明依照指示,呈奉给母亲服下,其母多年病痛,果然痊愈,时人都认为是孝感所致。

  齐武帝永明五年,睿明奉诏命,官任中书郎(掌机要政事)

  当时秣陵地方(今南京)有居民朱绪,品行不端,其母害病多年,念念想吃菰类煮的羹汤。有一天朱绪的妻子,买回来煮好,将奉给婆婆时,不料朱绪见了,竟把菰汤夺过来说:既然害病,又怎能吃呢?说罢,就当着母亲面前,自己全部吃光,其母看他那不孝的举动,愤怒地说:你这逆子,不能体念为娘病体也罢,竟然夺去我日夜想吃的食物,上天如果有知,当令你这逆子哽死。朱绪听了其母愤怒的诅咒,心中耿耿不安,当夜就便血而死。时人都认为是忤逆不孝所致。

 

仁厚传家

 

  房景伯。性醇和。诸弟宗之如严亲。及弟亡。蔬食。终丧期不内御。其次弟景光亡。幼弟景远。期年哭临。亦不内寝。母崔氏。严明有高节。亲授景伯景光九经。学行修明。并当世名士。景伯为清河太守。郡民刘简虎。尝无礼于景伯。举家亡去。景伯署其子为掾。令谕山贼。贼以景伯不念旧恶。相率出降。贝邱妇人列子不孝。景伯母曰。小人未知礼教。何足责哉。乃召其母与之对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曰。此虽面。未知心愧。且置之。凡二十余日。其子叩头流血。母涕泣乞还。然后听之。终以孝闻。(房法寿及列女传)
  房房景伯后魏人,字长晖,少年即以闻名当世。因而被举荐为齐州(今山东省历城县)辅国长史。清河盗贼作乱时,景伯为清河太守,抚助平定贼乱有功。升迁为司空长史。后来因母病辞官,居丧期间,哀思过度,不吃盐菜,以致害水病而去世。

  房房景伯性情醇厚温和,通晓经书史集。家中弟辈,尊敬他如同严父。其二弟景光去世,景伯哀伤蔬食,终丧期间,不与其妻同房。幼弟景远,哀悼哭临,届满一年,不入内寝。其母崔氏,知书达礼,庄严明察,亲自教授景伯、景光九经,景伯兄弟深受母教,学问道德都整治清明,并为当世名士。

  房清河盗贼作乱时,景伯为清河太守,郡民刘简虎,因无礼触犯景伯,全家逃亡而去,景伯标榜刘简虎之子,为佐治官吏,命令告谕山贼,既往不究,山贼以景伯不记往日仇恶,于是相率出面投降。

  房山东贝邱有一妇人控告其子不孝,景伯母亲说:这些小民,未曾受学,不知礼教,不足加以责备,应该以德化来引导他知耻向善。于是召见妇人每日同到厅堂,与她相对饮食,命其子侍立堂下,让他观看景伯侍奉母亲饮食孝顺恭敬的举止礼节。不到十日其子悔过,请求回去,崔氏说:此子虽然表面羞愧,内心尚未真正悔过,暂待几天观察到了二十多天,其子深受感化,叩头流血,真心悔悟,其母也涕泣乞求回去,然后释放母子回家,从此此子果然革面洗心,后来以孝闻称于世。

 

守财悭吝 果报自受

 

  崔和。家巨富而性吝。埋银数百斛。其母李当春思堇。惜钱不买。子轨。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和迁参军。坐贪贿赐死。(魏崔亮传)
  崔和后魏人字亮,家资巨富,可是为人度量狭小,性情过分吝啬,要他用钱,如割身肉,暗中埋藏财宝数百斛。

  其母李氏,在春天蔬菜茂盛季节,想吃旱芹佐餐,可是崔和痛惜小钱,始终不肯购买。

  后来其子崔轨,盗取他的钱财,多达百万,违背崔和逃亡而去,崔和激愤感叹也无可奈何。

  崔和迁任参军官职,贪求不厌,利用权势,多方收受贿赂,终于罪行暴露,皇上赐他自杀身死。

  嗟乎!家资巨万,却舍不得供给母亲旱芹,好像自认可以长远保有他的财富。谁料,其子可以盗取,君王可以杀他,财命两空,又落得不忠不孝的罪名,留传人间。守财奴终究不值得!不值得!

 

人死轮回 史实验证

 

  李庶。为临漳令。坐事。死狱中。妻元氏。更适赵起。尝梦庶谓曰。我薄福。托刘氏为女。明旦当出。彼家甚贫。恐不能见养。夫妻旧恩。故来告君。宜乞取我。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东入穷巷是也。元氏不应。庶曰。君似惧赵公。我自说之。次是赵起亦梦焉。寤问妻。言之符合。遂持钱帛。躬往求刘氏。如所梦得之。养女长而嫁焉。(齐李崇传)
  李庶北齐人,官任临漳县令。当魏收奉诏著作魏书完成后,书内常以私人恩怨,带入骂人卑怯无用的笔调,李庶与卢斐等,争讼议论,魏收心怀不平,由此事件,李庶被系入狱,死在狱中。

  李庶死后,其妻元氏,改嫁赵起,有一天夜晚梦见李庶前来托梦说:我福分浅薄,将托生做刘氏家的女儿,明天早上就要出生,刘家贫穷,惟恐无力抚养,念在往日夫妻旧情,因而前来告知,乞求能设法养育成人,刘家就住在七帝坊十字街南,向东进入穷家陋巷就是。元氏默然难以回答。李庶说:你好像畏惧你丈夫赵公,因而不敢答应,那我自己前去向他诉说,以免为难你。于是赵起也同样梦见,醒后询问其妻,两人所说完全相同,于是夫妇俩商议决定,随即带一笔金钱,亲自前往刘家,探问究竟,果然与梦境应验,于是向刘家请求,抱回抚养长大,替她选择对象办理婚嫁。这段事迹是历史上所记载人死轮回真确可考的证据。

 

义风可行

 

  魏兰根。博学高才。父丧。庐墓。毁殆灭性。为岐州刺史。萧宝寅破宛川。俘美女十人赏兰根。根曰。此县界于强寇。故附从以救死。官军至。宜矜而抚之。奈何助贼为虐乎。悉求其父母而归之。后封永兴侯。谥文宣。子相如。袭爵。(魏兰根传)
  魏兰根后魏人,天资灵敏聪慧,有见识,悟性高,学问广博,才华出众。其父去世时,居丧期间,结草棚陪伴墓旁守孝,哀毁过度,几近于丧失性命,以孝闻称当世。曾任司徒掾,本群太守。

  魏孝明帝孝昌初年,转任岐州刺史,帮助魏将军萧宝寅,讨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有功,萧宝寅俘虏宛州美女十人,赏给魏兰根,兰根说:宛州县界于盗匪强暴横行地段,人民为脱免一死,因而被迫依附,百姓是无辜的,怎能助长贼寇残暴行为,伤害百姓呢?于是派人访求各人父母,将十位美女,一一发送回家团聚。百姓感恩颂德,传为美谈。

  北魏安定王中兴初年,魏兰根官拜右仆射。魏孝武帝太昌初年,任仪同三司加开府。后来加封永兴侯。死后谥号文宜,其子相如,继承封爵。

 

干蛊利民善报

 

  苏威。少有至性。尝卖田宅。罄资产。赎元世雄及其妻子。仕隋为太子少保。文帝尝召威。及高颍。杨素等。谓曰。太史言朕祚运尽于三年。心甚忧懑。今欲营南山险处。与公等固之。如何。威曰。周文修德。旋地动之灾。宋景一言。退法星三舍。愿陛下恢崇德度。享天之休。若弃德恃险。同舟之人。谁非敌国。帝善其言。初威父绰。在魏。以国用不足。制征税法颇重。既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帝悉从之。年八十二卒。(周苏绰传)
  苏威是北周度支尚书苏绰的儿子,武功人(今陕西省美阳县)。自幼天性真诚笃厚,五岁丧父,哀毁孝思,有如成人,年既长大,颇有声望,曾经变卖田园屋宅,用尽所有资产,为至友元世雄及其妻子赎罪。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召苏威入朝,与他谈论政事,深获器重,于是任用苏威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支尚书,与高颍并参朝政,从此日见亲信。

  隋文帝曾经召苏威及高颍、杨素等人说:太史(职掌星历占候)观望星相说朕帝位国运三年后将尽,为此日夜忧虑不安。如今想建造南山险要地处,与诸位共同固守,不知卿等以为如何?苏威说:周文王积善行仁,力修德政,转回地动的灾祸,宋景公仁厚存心,一句爱民德言,感动天地,转移荧惑星退避三舍,惟愿陛下,重新推崇德政制度,以享天福,假若背弃道德,只*险要防守,即使同舟之人,也难免不成怨敌。隋文帝接纳苏威的建议,从此广修德政,果然延续国运数十年。

  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魏国时,因国用不足,而制订加重征税法。后来深自后悔,感慨地说:我现在所作所为,正是剥削百姓,譬如张紧弓弦,决非治平天下之道,不知未来那位仁人君子,能为我松弛这把弓弦呢?苏威听到这话,每以改革苛征为己任。至此苏威建议隋主减徭役,轻赋税,一切行事,力求从轻从简,同时崇尚节俭,戒除奢侈,转移风气,隋主很是嘉纳,于是除去一切苛税,并命苏威减省律法,刑法益加简明,疏而不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苏威历经处于隋炀帝、李密、王世充等人之间,在这危险环境中,竟然能安享天年到八十二岁善终。莫非由于力行革恶除弊,达成其父遗志,利乐百姓功德所致。

 

诋诽先贤受报

 

  刘兰。讲说精悉。生徒甚盛。而排毁公羊。又非董仲舒。为国子助教。静坐读书。有人葛巾单衣入座。谓曰。君是学者。何每见毁辱。理义长短竟在谁。而无礼见陵也。今欲相召。当与君正之。言终而出。兰少时死。(儒林传)
  刘兰后魏武邑人(今河北省阜城县西)以儒学闻称当世,擅长左传,又通晓阴阳,官至国子助教。很有口才,讲说精要详明,门下生徒众多。然而不修口德,经常排斥毁谤公羊,又常公然诋毁汉朝学士所景仰的纯儒董仲舒。

  当刘兰官居国子助教时,有一天静坐读书,忽见一人头戴葛巾,身穿单衣,直入座前,威神凛凛,斥责刘兰说:你身为儒者,读圣贤书不知涵养,为何每次毁谤侮辱于我,你对圣贤道理,不曾梦见,天地义理,究竟谁长谁短,更是无可得知,你竟肆无忌惮,无端谩骂,无礼欺凌,今日特来召你前去,予你改正这种愚妄的错误。说罢,转身退出。刘兰深觉怪异,心中怏怏不乐,经过数日,就此去世。

 

廉介诚实 终受厚禄

 

  孟信。除赵平太守。及去官。居贫无食。唯一老牛。其兄子卖之。拟供薪米。券契已讫。信适从外来。因告之曰。此牛有病。小用便发。君不须也。杖兄子二十。买牛人嗟异良久。周文帝闻之。举为太子少师。(孟信传)
  孟信后魏广川索卢人(今山东省长山县),字修仁,家境贫寒,放弃读书,自愿从军,累官至赵平太守,为政崇尚宽厚和平,地方权势土豪,都不敢为非犯法。在任期间,清廉自持,直到去官后,两袖清风,居家贫困,三餐难继,只有一只病牛,其侄子隐瞒病情,打算将它卖掉,换些柴米,以供生活,买卖券契,双方写好,正巧孟信从外回来得知,对买者说:这只牛有病,稍微劳力,便会发作,对你没有用处。说罢转身,责打侄子,同时训斥他,不该欺瞒。买者见此情景,深觉奇异,站立一边,嗟叹很久才去。
  周文帝得知,非常赞赏孟信这种廉介诚信的美德。于是举用为太子太傅,并特予加封散骑常侍,直到年老才辞官荣归,当时儒者学士,都深引为荣。
  后汉书内也有一段相同事迹记载:汉朝人朱穆,家中养猪,猪有病,命家人到市场去卖,并特别吩咐说,这只猪有病,当以便宜价格卖出,不料家人来到市场就卖,不说有病,所得价钱,超过预料,朱穆得知其故,随即赶到市场,以半价送还买者,买者不接受,朱穆留下钱就走,其诚实德量与孟信先后可相比美。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梁彦光。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隋文帝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迁相州刺史。相州人情险诐。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光招致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授。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变。有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光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涕之像。通。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谕而遣之。卒为善士。光卒于官。谥曰襄。子文谦。有父风。迁鄱阳太守。政为天下最。(循吏传)
  梁彦光隋朝人,七岁时,其父染患重病,医师诊断病况说:必须服用紫石英,才能痊愈。当时家人到处寻求不获,彦光日夜忧伤。一天忽然在园圃中发现一块特异物体,彦光不认识,于是抱回家中,不意竟然是块紫石英,其父病体,因而痊愈,亲戚乡人,都深感奇异,认为至诚孝心所感。

  隋文帝时,任用彦光为岐州刺史,爱民如子,处处以恩泽加惠百姓,治理政绩,在当时最称优越,隋文帝很是嘉赏,饬令全国牧守,效法彦光的政风。

  后来迁任相州刺史,相州人情,凶悍难平,经常诉讼官吏,事态千变万端。彦光招请德学兼备的大儒,每乡设立学堂,以圣贤道理,教授百姓,于是百姓,都能互相劝勉,敦励品行,风俗由此大为转变。

  当时有乡民焦通,事奉双亲,不尽孝道,为堂弟告发,彦光命焦通观看孔子庙中,孝子韩伯瑜的画像,这张图画是描绘韩伯瑜挨受母亲杖打不痛,因而哀伤母亲体力衰退,对着母亲悲泣的一幅感人情景,焦通看后,悲痛惭愧交加,自觉无地自容,彦光又引古训,谆谆教诲,然后遣他回去,焦通从此感悟,洗心革面,终于成为乡里善士。

  彦光在任期间去世,赐谥号襄,其子文谦,步父风范,官任鄱阳太守,政风显著,为天下第一。

 

谗杀无辜 遭受阴谴

 

  武惠妃。宠倾后宫。生寿王。帝欲废太子。张九龄阻之。李林甫专政。数称寿王美。妃德之。未几。使人诡告太子二王曰。宫中有贼。请甲以入。太子从之。妃白帝曰。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帝召林甫议。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帝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并废为庶人。寻遇害。天下怨之。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迄不解。妃死祟亡。(玄宗诸子传)
  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生子寿王瑁,渐有谋夺太子位的野心,玄宗深受影响,也宠爱瑁,而想废黜太子瑛。中书令张九龄极力谏阻,武惠妃深为怨恨。*相李林甫心性*狡,迎合玄宗与惠妃心意,专说柔顺动听的话,常称赞寿王瑁,极力帮助武惠妃,与之串同一气,惠妃于是在玄宗面前竭力推举李林甫为相。

  林甫从此得宠专权,时常暗中侦察太子瑛及鄂王瑶、光王琚的过失,偶有所闻,便命人入宫通报惠妃,以进谗言。不久李林甫又密授惠妃毒计,遣人召太子瑛及瑶、琚二王,欺骗说宫中有贼,命他们急速穿甲入宫防卫,太子及二王不知是诈,竟然依照所说进宫,惠妃急往禀告玄宗,说太子与二王,穿甲入宫,串同谋反,玄宗大为震怒,立召李林甫入宫商议,要废太子与二王,李林甫淡淡地答道:这是陛下家事,非臣所应参豫听闻。玄宗便立即下旨,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均废为庶人。惠妃不断搬弄是非,进行谗谮,玄宗一时嗔怒,竟将三子同时赐死。可怜瑛、瑶、琚既好学又有才识,无罪同遭残戮。天下为此抱怨不平,远近私下呼冤。

  三庶人死后不久,武惠妃忽然大病,病状好像发狂,满口谵语,呼叫说三庶人(太子及二王),前来索命,召请巫祝代为祈祷消灾,并改葬三庶人,射杀行刑人陪同埋葬,始终无效,甚至白日见鬼,所有宫娥彩女,都惊惧不安,进退彷徨,请来名医诊治,终无起色,日夜呻吟,历经多日,突然一阵阴风,四肢挺直,貌美心凶的妃子,至此一命呜呼。费尽心机,为子谋夺太子位之美梦,终随着三庶人的冤魂去了。

 

雅善知人

 

  裴行俭。善知人。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勃等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既而勃堕水。炯终盈川令。照邻恶疾赴水死。宾王反诛。(裴行俭传并通鉴。)
  裴行俭唐朝闻喜人(今山西省)字守约,年少时,擅长书法,尤以草隶闻称当世,及至长大,练习战阵,通达兵法,高宗显庆年间为长安令,麟德年间,升任安西大都护,讨平吐番有功,任命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突厥反乱,行俭授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兵平定,受封为闻喜县公,死后受赠幽州都督,赐谥号

  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每次出战,常能预知胜负,又精于人伦之德,且深具擅长知人的眼力。当时华阴人王勃、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四人都以文艺著名,传扬海内,尤得李敬玄特别器重赞赏,曾引荐四人与行俭相见。事后行俭私下告知李敬玄说:一个读书人,前程能否远大,当先重视器量与才识,其次才论及文学艺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三人,虽有才华,但是性情浮躁,举止欠庄重,而且炫耀显露才能于外,到底器量不足,怎得安享禄位呢?只恐这三人不能得到善终,惟有杨炯较为浑厚沉静,可得安享县令长的官位,应当不会有意外祸患哩。敬玄心中不肯相信。

  后来王勃渡海堕落水中,因受惊悸致死。卢照邻遭遇恶疾缠身,愤不欲生,自投颖水溺死,骆宾王为徐敬业府僚,后来敬业举兵讨伐武后兵败,骆宾王同遭伏诛。只有杨炯以盈川令终身。行俭所说一一应验。

  高宗将立武昭仪(武则天)行俭以为国家忧患,将从此开始,后来果然应验。行俭所引荐偏将,后来也都成为名将。

  行俭破都支,曾得一件玛瑙盘,广约二尺,文辨灿烂,取出给将士观赏,军吏捧盘,步上台阶,不慎跌倒打碎,吓得心胆俱裂,叩头请罪不止,行俭笑道:你并非故意跌碎,何必如此恐慌呢?言下毫无吝色。到了战胜回朝,所得赏赐全部分赐给军士,因此行俭病殁,军士都哀痛万分。

上一篇: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7
下一篇: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5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