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净土宗教程第五编
净土宗教程第五编
2008年01月21日10:51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332 字体: 繁體

净土宗教程 作者:魏磊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梵语须摩提,内含安乐、安养、清泰、妙意等义;极乐即是至极之乐,是超越世间苦乐对待的绝待之乐,是妙明自性本具的无漏、无为、清净的法乐。具言之,离生死逼恼众苦,得第一安隐,即名安乐;资生用具应念而至,不假经营造作,即名安养;灾难不至,政清民泰,即名清泰;六尘妙境称心如意,即名妙意。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悲智愿力的结晶,是真善美慧的最高范本。探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即是契入阿弥陀佛的圣心,亦即直探净宗奥藏。

 

  第十三章 西方净土本体论

  本体论是探究世界起源、结构、运作机制的深层学理。西方净土本体论乃如来果地的境界,凡夫众生何能妄谈?兹谨依圣言量,略作诠释,或能从理体上生起对净宗的信仰,获得真实的受用。  

  第一节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

  《大乘无量寿经》中,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那么,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示出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囿的如来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也谈及这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①表证着空性-愿力-妙刹三者的内在关联。

  真空不是断空,不是顽空、死寂,而是即有之空。从静中蕴动的真空中,藉助某种中介力,即能变现出森罗万象的差别法。真如实相(空性)是一浩博无涯的空能,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即悟证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广度众生的大用。于是,法藏菩萨以五劫的时间,思维利用空能广作佛事的方法,从真实慧中流现出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即是阿弥陀佛从真如实相缘起西方净土的中介力量。善导大师曾云:“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②又云:“相好庄严无殊异,皆是弥陀愿力成,光能变现希奇事,尽是弥陀愿力作。”③可见,心性不可思议,各愿力不可思议,由之显现的境界不可思议,诚如古德赞云:“莫把名言向外寻,西方境界最高深,重重宝物非他物,一一波声出自心。”

  以法相宗的理念来诠解,西方净土的成立,一者是法尔无漏清净种子(一切种智),由法藏菩萨显发法尔本具的不可思议功能,摄取清净庄严的依正二报,一一皆是不可思议。二者是智所熏新生种子,即愿力不可思议。法藏菩萨以般若智慧,称性发出四十八大愿,依愿起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净庄严的佛土。法尔清净种子是本具(本觉),智所熏种子是新生(始觉),本具清净种子是因,愿力是增上缘,所熏染功德为助缘,因缘和合,故有西方净土的成立。西方净土是由无漏清净种子经由愿力而缘起的无漏、胜相。七宝树、黄金地、金刚幢等亦是无漏之体,宝树亦无须萌芽渐长的过程,而是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行行有序,彰显自性无漏的功德。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大乘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即趋证偏真涅盘,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释尊呵斥为焦牙败种。维摩诘大士开示修取净土摄化众生之行:“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①其义理亦与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无二无别。


  第二节 指方立相的时空坐标

  时空坐标是十方众生认知环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尽管爱因斯坦敏锐地洞见“时间空间是人的错觉”,并渐次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受业力网制限的凡夫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错觉的背景下,把握这似真而幻的世界。阿弥陀佛因地睹见十方众生在虚妄的时空羁束下,受生死轮转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建立一个安乐世界,用以救度十方众生。由是,阿弥陀佛由无为法性中,衍生出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以便十方众生的身心得以皈托,信愿由斯坚固。

  净土经典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方位——从娑婆世界西过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时间系数——法藏菩萨成佛号曰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释尊指陈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意在确证在广袤无际的法界中,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其真实的存在,既非庄子寓言,亦非乌托邦。

  阿弥陀佛由“光明无量愿”衍生为空间方位(光明遍照十方),由“寿命无量愿”衍生为时间系统(寿命有始无终,三际一如)。由于有无量光寿二种愿力的维系,西方净土便具有无衰无变,超胜绝妙,十方佛刹最尊第一的特质。

  在真如自性与实报妙有层面,本无时空坐标的存在,只是为度众生的方便,创设新的时空坐标,以楔出楔,实现革凡成圣的转换。善导大师深知个中奥妙,曾精辟指出:净宗法门“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无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①意为:念佛法门的特点是指示方位(西方),确立境相(净土依正庄严),心念专注在净境上,总不推重无相离念的修持。如来悬知末代众生,障深慧浅,识心狂剧,取境系心尚且达不到,更何况离相而求佛道。离相而求佛道,好比没有法术神通的人,冀望在虚空中建立宅舍一样。针对十方众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启建净土时空坐标,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情执的立场,此土与西方净土的空间有十万亿佛土之遥,时间有十劫之长,然站在佛的无分别智的立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空间的距离泯灭;临终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净土之时——时间的差别消失。可见,阿弥陀佛创设的西方净土时空坐标,实乃超时空的境相,为度众生,方便显现时空数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净土的时空坐标内具真善美慧的内涵(由无量光寿而缘起无尽庄严),是一个新的理想参照系,以此来对比娑婆秽土的残缺与苦迫,藉以激扬沉迷众生对娑婆秽土的厌离心,对西方净土的欣求心。厌欣心是净业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决定能带业往生,一生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净业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净宗法门的特质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证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是境相,弥陀名号是声相),吾人执持佛号,忆念净土庄严,即可潜换对五欲六尘的染着心,久而久之,渐次能将娑婆秽土的时空观转换为西方净土的时空观。加功持念,最终将透脱时空的铁幕,契证自性无量光寿。阿弥陀佛启立西方净土时空坐标,为十方众生净业成就提供增上缘,妙德难思。

  第三节
     
  圣凡互渗互摄的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的大愿而肇启,由万德而庄严。同时,西方极乐世界又是十方诸佛和十方众生共同参与的杰作。第十章谈到:西方极乐世界建立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十方诸佛的加持,而西方极乐世界掀开摄受十方众生的帷幕之时,即与十方念佛众生构成双向互渗互融的关系,与十方世界菩萨建立起便捷的通讯网络。具言之,圣凡互摄的关系可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大乘无量寿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宽广平正,无江海丘陵须弥山等,尊者阿难听到释迦本师的介绍后,便向释尊禀问:十方世界都有须弥山,西方极乐世界却没有,那么,四天王天与忉利天依何而住呢?释尊回答: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各类往生者所居的刹土,无须依赖须弥山,自然安住。这是由于圣凡二力所致:一者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二者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证知: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景观,悉皆融渗着圣凡二力。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圣凡心性交光互融,相辅相成。  

  二、十方菩萨圣众庄严净士

  西方极乐世界面向法界开放,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菩萨如众流赴海,往诣极乐世界,瞻礼阿弥陀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恭敬供养阿弥陀佛,听受经法,得佛受记。极乐世界的诸菩萨,承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经须臾间,回到西方净土,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恭听本师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法会圆满,自国与他方的菩萨声闻之众,乃至得弥陀本愿威德加被的诸天,皆持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阿弥陀佛,前后往来,熙怡快乐,盛况空前。表证十方菩萨参与庄严西方净土,广作殊胜的财供养与法供养,以自行化他的德业,为西方净土添增绚丽的华彩。

  三、十方念佛众生庄严净土

  十方众生幸闻净宗法门,信愿持名,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便有一朵莲苞出现,莲蕊上标有念佛人的名字。这不可思议的莲蕊出现以后,其大小光色,与他方念佛人的功夫境界呈正比例相关。如果念佛人中途退转,功夫怠荒,莲花随即萎落。另外,他方念佛人至心念佛音声,能通过不可思议的光讯通道,以独特的音符,汇入西方净土的妙音交响乐中。证知,十方念佛众生信愿持名,备修六度万行,既是积累往生的资粮,同时也在庄严西方净土。心包法界,自性功德不可思议。

  由上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是全法界最具开放性与自由度的净土,因而吸摄十方圣凡参与庄严净土的程度也最为深广。西方净土与十方世界如帝网千珠,珠珠互摄,阿弥陀佛的光明与十方念佛众生的心光,光光互融。因之,西方极乐世界成为超胜诸佛的净刹,亦属顺理成章之事。

  以上依据圣言量,诠释西方净土本体论,其本源义理,乃如来果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吾辈凡夫只是步趋圣言,未敢任意发挥。然而,有限的探讨对吾辈净业行人亦有无穷的受用。释尊晓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了达阿弥陀佛建立彼刹之因,“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诚如经言,吾辈净业行人如能以般若慧光,如理洞悉西方净土本体论,即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圆证无上正等正觉。释尊如是授记,吾人宜自勉旃。

 

  第十四章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又称一真法界,无为涅盘界,不思议解脱境界,最理想的乐园,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等。西方净土作为一种对衬娑婆秽土的高真善美的参照系,一则助成十方众生的厌欣心,二则提供念佛行人的修持增上缘。清凉国师曾云:闻华藏世界海的广博庄严,便能破无明惑。净宗念佛法门亦复如是。常以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熏习自心,便可显发吾人本具的自性庄严,性相一如,亦即开显当人的妙明真心。所以,讨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仅具有认识意义,更具有修持上的价值。兹具述如次。

  第一节 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概况

  古印度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概分为二类二十九种功德成就。一类是众生世间清净(正报),于中又分为佛功德成就八种,菩萨功德成就四种。一类是器世间清净(依报),分为十七种功德成就,共二十九种,每种功德成就均以偈颂加以精要的诠释。天亲菩萨这个概分缕述,既可作为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总体框架,又可作为行人观想的材料,兹列表如下。

  第二节 西方净土正报功德

  西方净土正报功德包括阿弥陀佛功德成就与彼诸菩萨功德成就。正报有主伴,阿弥陀佛是主,诸菩萨众为伴,主伴圆融,如众星环绕北辰,相得益彰。兹分述如下。

  一、阿弥陀佛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启结四十八大愿后,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久远劫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故圆成佛道时,感得身口意三业的殊胜果报。天亲菩萨从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成就中,撷取八种概述之。

  1.座功德

  阿弥陀佛接引像,示现为立像,以表随时举足援手救度意。而在极乐世界本土,多示现为坐像,阿弥陀佛的宝座以微妙清净的莲华台为座,以无量大宝王作饰物,极为华丽庄严。

  《观经》具载阿弥陀佛的华座形量:莲华有八万四千叶,每片莲叶最小也有一万里(250由旬),一一莲叶有数百种珍宝异色,每一叶瓣,有八万四千筋脉,犹如天然妙画。每条筋脉都辐射八万四千道光明。足证阿弥陀佛宝座的华色形量,超绝殊胜。

  一一莲叶之间,有数百亿摩尼珠王作庄饰,一一摩尼珠又放数千道光明,光明变现宝盖,宝盖由七宝合成,如是莲华遍覆在极乐国土上。

  莲华的台座由能胜宝(释迦毗楞伽宝)缀成,上面有金刚、赤色宝、梵摩尼等珍宝与妙真珠网作庄严校饰。莲华台上面,自然而有四支台柱般的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极为壮伟挺拔。宝幢上弥覆着由五百亿微妙宝珠缀成的幔幕,犹如夜摩天王宫的珠网。一一宝珠放八万四千光,一一光又变现出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洒极乐国土,处处变化,随机缘变现种种希有独特的相状。或现金刚台,或现真珠网,或现杂华云,于四面八方,随诸往生者的根性欲乐,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如是华座妙德,本由法藏菩萨愿力所成。《观经》开示: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华座功德,由心回转,不现而现,自在无碍,妙德难思,由果推因,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不可思议。自身功德实为成就众生。

  2.身业功德

  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尊特殊胜。《观经》记载: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一须弥山的高度有336万里,纵广亦尔),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一海有8万4千由旬,四海共33万6千由旬)。阿弥陀佛的周身毛孔演出光明,光明炽盛如须弥山,阿弥陀佛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显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赞佛偈即依据《观经》文句而作:“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阿弥陀佛报身庄严,一一相好光明,皆具摄化众生之妙用,令观想佛相的行人,得到破惑开慧的法益。阿弥陀佛身业神妙,应化无方,能令众生随类而见,随根性优劣、所见身相大小、颜色明暗等各各不同,而各得相应的利益。诚如《观经》所云:“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即大慈悲,以无缘之慈悲,摄诸众生。”

  阿弥陀佛从法身流现报身,具无量相好光明,非是凡夫心力所能起观。阿弥陀佛以宿愿力,从报身流现化身,令观想者,必得成就。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报身所示相类。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一体,随机显现,以佛身庄严引发净业行人的自性庄严,契证真如实相。证知阿弥陀佛身业利生功德不可思议。

  3.口业功德

  阿弥陀佛的音声,清净微妙,普闻十方,能令十方众生得到不可思议的法益。十方世界菩萨往诣极乐世界,听闻阿弥陀佛说法,见到阿弥陀佛口中放出的光明,即证不退转位,受记成佛。

  阿弥陀佛的音声内具八种特质,(1)调和声(大小得中),(2)柔软声(言无粗犷),(3)谛了声(音声哀妙,如迦陵频伽),(4)易解声(简洁明了),(5)不误声(言无错失),(6)不女声(其声雄朗),(7)广大声(言无怯惧),(8)深远声(脐轮发生,犹如雷震)。

  阿弥陀佛以此内具八种妙质的音声,演畅佛法,普令闻者心生欢喜,和融敬服,悟证甚深之理。一音说法,各类根性众生各得悟解,各各自谓佛专为我说法,亲切自然。而根机未熟的众生,听之不闻。

  阿弥陀佛的音声圆融无碍,一音中具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一音应一切音,众生随机所闻,音声与内容各有不同,随众生根,皆令欢喜,各生意解。阿弥陀佛音声之神妙,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口业功德亦内具在弥陀名号中,净业行人执持名号。亦与阿弥陀佛音声妙质相沟通,如染香人,得佛的梵音气氛。此念佛人,往生成佛,即名妙音如来。

  4.心业功德

  阿弥陀佛心业功德如地水火风虚空,具足大乘五分法身之德。平等如大地,能普载一切精粗美恶之物(定平等法身功德),清净如水,洗诸尘垢(戒平等法身功德),炽盛如火,烧烦恼薪(慧平等法身功德),不着如风,无诸障碍(解脱平等法身功德),旷若虚空,大慈平等(解脱知见平等法身功德),阿弥陀佛以如此殊胜心业功德,普度众生,不生分别。

  阿弥陀佛的心性,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并非同于地水火风空五大的五心。阿弥陀佛契证法性平等的空性,把虚妄分别的第六识转为无分别的妙观察智,将执我的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染净相杂的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心光遍照微尘国土,阿弥陀佛的毕竟平等的意业(心业)得以成就。

  综上所述,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功德,深具摄化众生之妙用,昙鸾大师概述:①

  身业: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口业:众生以憍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善,捐庳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佛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室,毕竟得平等口业。

  意业: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诸众生,若遇阿弥陀佛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诸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功德即凝聚在六字洪名中,净业行人执持名号,即能以佛功德净化、转换凡夫染秽的身口意三业,香光庄严,与佛德气息相沟通。

  5.大众功德

  阿弥陀佛住持西方极乐世界,愿力广大,普度众生,十方世界若天若人若圣众,如众星拱北辰,似百川赴巨海,得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悉皆往生彼土。阿弥陀佛初会的往生者无央数,成佛十劫的时间内,西方净土的天人圣众,非以算计譬喻所能知。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①又云:“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众,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②

  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悉是入正定聚的不退转菩萨,纯一无杂,智慧清净,悟诸法实相,得六神通,修行具足,为诸佛所称赞。其中如弥勒菩萨一样的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数量也极多,不是算数所能算得清的。

  可见,西方极乐世界莲池海会,圣众无量,圣德无极,诸佛最尊第一的阿弥陀佛所感召的菩萨眷属,功德殊胜,亦复最尊第一。

  6.上首功德

  阿弥陀佛的上首弟子是指极乐国中一生补处菩萨(等觉菩萨),那些大菩萨的德业如须弥山王,高大胜妙,巍峨不动,一切世间无能超胜。

  在无数上首弟子中,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极乐世界,作阿弥陀佛的二大肋士,襄助阿弥陀佛广作佛事。经云:观音势至两菩萨:“常在佛左右坐侍正论。佛常与是两菩萨,共对坐议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①观世音菩萨大悲救苦,十方众生若遇急难恐怖,但自皈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十方众生,令离三途险道,尤其以智光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归于西方净土。

  西方三圣内具甚深的表法内涵,阿弥陀佛(无量光寿)表本觉,观音势至表始觉。佛是果觉性德,菩萨是因地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德的二大科目:慈悲与智慧,慈悲即是寻声救苦,广行六度(观世音);智慧即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大势至)。悲智双运,安抵宝所——阿弥陀佛所(无量光寿),始觉契合本觉,成究竟觉,圆成菩提。

  观世音大势至作为阿弥陀佛上首弟子的代表,功德不可思议,西方三圣三位一体的圣格,寓意深广。

  7.主功德

  西方净土天人圣众,皆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对教主阿弥陀佛恭敬奉侍,无有疲厌。在阿弥陀佛座下,或聆听妙法,或以华香伎乐,散作供养。极乐圣众对阿弥陀佛威德的恭敬瞻仰,显现出主伴圆融俱德的妙用。

  阿弥陀佛愿力广大,吸摄菩提眷属之力也极强,无量劫与众生广结法缘,故往生彼国的有缘众生也甚众。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咸以尊重心,往诣极乐国,奉诸珍妙供养,畅发和雅音声,歌赞阿弥陀佛。前后往来,络绎不绝。阿弥陀佛的菩萨眷属恭敬围绕,法尔自然,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主功德,除了因缘与法尔自成外,还体现出阿弥陀佛摄化众生的方便。一切众生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的全过程,皆须从恭敬三宝中获益,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阿弥陀佛愿求天人圣众恭敬围绕,并非虚荣心,而是为诸往生者速证菩提作增上缘。

  8.不虚作住持功德

  阿弥陀佛住持西方极乐世界,广摄十方众生,欲令自国他方九法界众生,幸闻阿弥陀佛,信愿持名求生者,随其根器,悉能获得世出世间多层面的利益,速疾圆成佛道,决不至出现空过的情形。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以“十念必生愿”为中心,饶益他方凡夫众生;以“闻名得忍愿”为中心饶益他国菩萨;以“住定证灭愿”与“一生补处愿”饶益自国的天人圣众,欲令诸往生者速疾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究竟成佛。阿弥陀佛并以“光明无量愿”普摄全法界众生,有缘遇到佛光者,疾苦顿除,慈心作善,念佛求生净土。

  阿弥陀佛饶益众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阿弥陀佛愿力广大,惠予众生的利益也亦广大,如函大盖大。阿弥陀佛由大慈悲心流现出的不虚作住持功德,恩德弘深。

  综上所述:阿弥陀佛八种功德中前四种(座功德、身、口、意功德),属自利功德;后四种(大众功德、上首功德、主功德、不虚作住持功德)属利他功德,自利与利他乃有机整体,自利已足,利他则广,自他不二,心境一如。广度众生即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则是为了悲救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自身功德最后以不虚作住持功德为圆满。

  阿弥陀佛八种功德与《观经》第七观至第十六观大致对应。《观经》的华座观(第七)、像观(第八)、佛身观(第九)对应阿弥陀佛四种自利功德;(观经)的观世音菩萨观(第十),大势至菩萨观(第十一),对应阿弥陀佛的上首功德。《观经》上辈生观(第十四),中辈生观(第十五),下辈生观(第十六)类似于不虚作住持功德。证知:阿弥陀佛功德成就即是成就众生,吾辈净业行人应仰体圣心,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世界,用此来感戴佛恩。

  二、彼诸菩萨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以八种功德摄无量功德,西方净土菩萨圣众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亦具无边功德。诸如:身相具足德,光明殊妙德,究竟补处德,闻法不绝德,智慧辩才德,善谈法要德,供佛如意德等。天亲菩萨从西方净土菩萨圣众的利他功德中,撷取四项为代表,兹分述如下。

  1.不动应化德

  西方净土的菩萨圣众的报身在极乐世界,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常恒住持,而其化身示现十方世界,常转无垢法轮,应机摄化众生,使有缘众生离烦恼垢染,度生死苦海。

  极乐世界菩萨遍游佛刹,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于所受用,皆无摄取,于诸众生得大慈悲饶益之心,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菩萨,一切所行。

  极乐菩萨的不动应化德,深契阿弥陀佛的“转相教授,转相度脱”的慈诲。古往今来,极乐菩萨在娑婆本土的应化,多有所闻。净宗祖师中,善导、永明、印光等大师,有迹象表证是极乐佛菩萨示现。而见诸史籍记载的亦不胜枚举,兹举数例以证。

  明末有八人扶乩,感西方净土觉明妙行菩萨临坛,劝示念佛法门。菩萨自述:“我昔于晋明帝时(公元321-325年),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七日七夜舍命念佛,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岁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臣宰,或为女人,或为屠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群品。”并示菩萨月偈云:“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最后令八位弟子撤除乩鸾,专修念佛。①

  近代香港商人黄德炜等在乩坛上,得哆哆婆娑诃菩萨开示,信奉念佛法门,组织佛学社,亲近印光大师,印祖鉴定此事:“可谓真实之极,觉明妙行菩萨与哆哆菩萨如出一辙。”佛教不许可扶乩,菩萨只是为度化此类迷执众生,方便示现,令人正信。

  极乐菩萨异类现身度生的事例亦甚多,兹不赘述。菩萨圣众于当今末法浊恶之世,应化度生益将频繁。吾人能否幸遇,系由善根福德因缘的深浅而定。

  2.同时遍至德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的报身光明,能于一念顷共时态地普照百千万亿诸佛的法会,示现种种化身于十方世界广作种种度生的佛事。经典记载:观世音大势至,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②

  从修证位次看,初地以上菩萨,具不动应化德,八地以上菩萨,具同时遍至德。不动应化德是空间的打破,同时应化德是时间的消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分身同时遍至他方佛国,乃佛菩萨自证功德自然流露,法尔自然。释尊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说华严经,七处九会,随处示现,而释尊在菩提树下,俨然未动,入华严三昧,同时遍至,演说妙法。又法华会上,释尊自述:“我常在此娑婆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师众生”。①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圆证三不退,一时遍至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显现出他们自由洒脱的修持生活,自利利他,殊胜超绝。

  3.无余供赞德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悉能雨一切庄严供具,如乐、华、衣、香等,供养赞叹十方诸佛,无一遗漏。无论对净刹诸佛还是秽土诸佛,平等供赞,无有分别心。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承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于一食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华香幢幡,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以无分别智,平等供赞净刹与秽土的诸佛如来,虽然赞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然赞叹净刹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契证诸法平等空性,圆修普贤广修供养的行愿,成就称法界供赞诸佛的功德。

  4.遍示三宝德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悉皆慈悲勇猛,誓愿广大,舍净土,到十方无佛法僧之处,住持庄严佛法僧三宝,教化众生,如实修行,使佛种不断,如佛无异。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到十方世界住持三宝,垂范世人,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遨戏神通。以自行德业,感化众生。

  佛法僧三宝是长夜明灯,苦海慈航。发菩提心的菩萨,都应自觉担荷续佛慧命的使命。《华严经》云:“纵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大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在所有善德之中。住持三宝,弘法利生的功德甚大。

  西方净土菩萨圣众到十方世界弘扬佛法,当以净宗法门为首选。无量寿法会上,释尊曾将净宗法门咐嘱弥勒菩萨与贤劫诸大菩萨,劝令作大守护,为未来众生广为演说。推知弥勒下生成佛,龙华三会必将演说净宗,贤劫千佛亦将弘扬净土经典。西方净土菩萨圣众,悉皆念佛往生者,推想其到十方世界弘扬佛法,亦将以净宗法门为主,以念佛法门最契十方众生之机,最畅诸佛度生本怀故。

  上述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四种功德,修行增进,成德殊胜,慈悲广大,代佛弘化,内证化他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亦不可思议。净土诸经,只是略说净土菩萨圣众的真实功德,“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①吾人念佛求生净土,亦能获得如极乐菩萨圣众相类的功德,愿深勉旃。

  第三节 西方净土依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心中流出,内具至极真善美的永恒价值,乃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华严经》介绍,华藏世界“一切宝铃网,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宝楼阁,无着善根、无生善根所生,乃至衣盖幢座等,莫不皆然。”西方净土庄严亦从阿弥陀佛无漏智所生,诸如:铃网如幻,从人解法如幻心生;楼阁浮空,从人无着无生心生;乃至种种宝衣,从忍辱生;宝盖从慈悲生;种种宝幢,从示说一切法生;种种宝座从解一切法空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毛一尘皆称真如法界,法法全彰,具无边妙德。

  西方净土依报庄严可分为三大类:一者地下庄严(金刚宝幢等),二者地上庄严(宝地树林、宝池楼阁等),三者虚空庄严(宝宫华网、化鸟光台、铃铎声乐等)。天亲菩萨开为十七种功德庄严,兹谨依净土经典所载,略作介绍。

  一、清净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出世无漏善根之所成就,远胜有漏烦恼所成的三界六道。西方极乐世界非虚伪相、非轮转相、非污染相、非破坏相。依报(器世间)是阿弥陀佛无为法性所流现,无衰无变,清净庄严;正报(众生世间)是莲华化生,清虚之身,纯一菩萨法界,清净海会。西方极乐世界乃毕竟安乐大清净处。

  清净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总相,其余十六种庄严即是别相,是清净总相的延伸与注释。清净是真善美的终极统一。在佛法中,离虚妄分别即是真,离浊恶昏蒙即是善,离染污散乱即是美。西方极乐世界正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结晶。

  西方净土非三界所摄,彼国众生皆是莲华化生,无有淫欲,故非欲界。彼佛国土,黄金众宝为地,属地居,故非色界(此土色界四禅天,皆是空居)。彼国天人,容色微妙,皆有三十二相,有形色,故非无色界。①阿弥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刹的情形,对轮转三界六道的苦难众生,生起无限怜愍之心,大愿成就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令十方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解脱。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程度,虽具天眼的众生,穷无量劫总为宣说,犹不能尽。

  二、量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量等虚空,广大无边际,假使十方一切众生悉皆往生,亦能容纳。

  十方世界众生往生西方净土者无量无边,不可胜数,为何极乐世界不见迫隘,悉能容纳呢?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性质是法性不可思议的无穷大,常如一法,无增无减。譬如大海为水中王,江河湖泊众水汇入大海,大海水不见多;众水流向他处,大海水亦不见少。亦如数学无穷大,加若干有限数,仍是无穷大;减若干有限数,还是无限大。在无穷大状况中,部分等于全体,不可思议。世间数学无穷大尚且如此(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提出一个无限大旅馆能住无限多客人的设想),西方净土乃称法性的无穷大,所以,西方净土无限大空间,可以容纳无限多的往生者。

  究而言之,由法性空显现的西方净土,本无空间的分别,故能广狭自在,一毛尘容十方佛刹。维摩丈室,放置三万二千高广狮子座,绰绰有余(此尚属比量大),西方净土称法性的现量大,如虚空无边无际,能容纳无数众生。证知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西方净土——实报庄严土的功德不可思议。

  另外,西方净土诸往生者,由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莲华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类等光磁,无有骨肉的质碍,亦不占固体位置。犹如花之香气,日之光亮,往生者数量再多,亦无空间拥挤之滞。吾人向西方极乐世界“移民”,乃究竟离苦得乐妙庄严路。

  三、性功德

  性即种子,即因性。西方净土诸往生者同修八正道及大乘慈悲心,修集无漏的出世善根功德,成就出世的正报及净土,圆成佛道。

  性因(种子)含多义:本具性、熏习成性、圣种性、必然性等。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土,由本具性所成就,实报庄严土由熏习成性所成就,方便有余土由圣种性所成就,凡圣同居土是必然性所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由以上四种性因(种子)所成就,法尔自然,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愿力指向佛道的终极关怀——出离九法界分段与变易二种生死。西方净土诸往生者,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随其根性,悉得浅深不同的菩提正道与大慈悲的出世善根,皆入大乘正定聚,契证阿鞞跋致,一生圆成佛果。给予众生最究竟的大利,阿弥陀佛实乃十方众生的大慈悲父。

  四、形相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万物的体性,悉皆清净端严,外显光明华丽,净光如明镜之清澈,如日月之光辉,遍一切处。西方净土的正报(天人圣众)与依报(楼阁树林宝地等)的自体中,亦自然显发光明,遍照十方,光光互摄,不相妨碍,光明炽盛。所以,西方净土虽有日月星辰,却显不出精光,在虚空中住,亦不回转运行(见《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阿弥陀佛“光明无量愿”在西方净土充分彰显,极乐世界一一景物,无非光合之相。阿弥陀佛自性光明称性变现无数美的形状,或圆形(莲华、光台),或长短方圆诸形状,或青黄赤白诸颜色,或乐器、或灵禽、或清风等,任运变现,由无而有,从有转空,妙德难思。西方极乐世界万物,光色晃曜,尽极庄严华丽,结构的和谐与万物自体光明令西方极乐世界透显至美的神韵。

  五、种种事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万物悉以种种珍宝构成,无量珍宝具有无限不同的排列组合,致令西方净土景物具足清净微妙庄严。形相功德表明西方净土形相的体性是净光。而形相的构件是珍宝,并和合百千种妙香,净光、珍宝与妙香致令极乐世界万物穷微极妙。

  极乐世界的地面宝树、楼观栏楯、讲堂精舍,悉皆七宝(无量珍宝)自然合成。妙衣璎珞、华果铃铎等,悉以珍宝化成。珍宝不仅呈固态,而且还呈现出液态,净土宝池一一池水,七宝所成,流注华间,寻树上下,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种种珍宝合成的物相景致,微妙精雅,殊胜绝伦,非人间天上的景物所能比拟。纵使以工艺精湛着称的毗首羯磨天人(帝释之臣),亦无法将极乐世界种种景物构图模制出来。西方净土种种事功德,是由阿弥陀佛无漏清净本性所成就,超诸人天所作有漏的因果,故非天人所能想象模拟。

  作为稀有金属的黄金七宝的光色与吾人的性德之光相近。西方学者阿尔都斯.赫胥黎在《为什么宝石珍贵?》一书中指出:黄金和珠宝的珍奇价值反映出人对超然存在的热切向往。西方净土诸往生者日日足履黄金地面,时时置身于七宝(无量珍宝)合成的环境中,于潜移默化中,显发自性功德,阿弥陀佛提供往生者修道增上缘,不可思议。

  六、妙色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显色,悉皆莹洁无垢,光明炽盛,照曜一切世间,普摄九法界众生。

  色彩诉诸视觉,是人们认知外境的初始印象。色彩表现活动、变化、节奏、均衡、深度、幅动、协调等,与人的心灵关联甚大。极乐世界的景物以金黄色作为原色基调,此金黄色任运变现无量色,形成多样化统一的视觉景观,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亦具显发性德慧光之妙用。

  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皆具紫磨真金色,宝树莲华悉由珍宝合成,或呈对应光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或呈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光色相映,由心回转。而在空中飞翔的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又以绚丽色彩为极乐世界平添一道动态的神妙景致。

  西方极乐世界的万物色彩,华丽辉煌,其明亮度、纯净度以及调和度,非言语所能描摹,胜过三界所有光色。

  七、触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众宝合成的万物,体性清净柔软。身触柔软珍宝的往生者,能生起极殊胜的妙乐,并能伏灭惑业,开显智慧。诉诸触觉的地水火风乃至光影,均能令往生者获得快乐的触受,增长菩提善根。

  西方净土黄金地面,覆盖着适意的树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八功德水即是液态的珍宝,往生者沐浴其中,安享开神悦体的妙乐。身触光明,身意柔软,善根增上,乃至接触到菩提树的光影,亦得六根清澈,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清风徐来,吹诸往生者的身体,安和调适,所受快乐犹如烦惑断尽的阿罗汉。

  西方净土的地水火风,举体是阿弥陀佛的真如自性,能令诸往生者得到菩提法喜与涅盘寂静乐。诸往生者所得胜妙触乐,不生贪恋执着之心,受乐而无乐想,自心清净,断除烦恼,增长功德,成就道业,以触尘妙乐而修道证果,亦是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所致。

  八、(水地空)三种功德

  地水火风空五大属色法,是依报的构件。真如不变之体中,具性善性恶,真如随缘时,因染净而有善恶之用。地大能随佛界净心,造佛身修善之色。正报有八万四千相好,依报有七宝为地等。水大依净缘,则池流八德,随意浅深;风大依净缘,则八种清风,和适舒畅;空大依净缘,则铃网交络,万象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五大随净缘之庄严,亦即阿弥陀佛清净心性之外显。具述如下。

  1.水功德

  极乐世界一一七宝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光色晃曜,弥覆水上,微风吹拂莲华花叶,散布芬香。

  西方净土的水质乃无漏法性珍宝,非此土的氢二氧。池水内具八种功德(八功德水),一者澄净(异浑浊),二者清冷(异寒热),三者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者轻软(异沉重),五者润泽(异缩腐褪色),六者安和(异急暴),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异生冷),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异损坏诸根及诊戾增病没溺等)。此八功德水人人本具,阿弥陀佛以果觉境界令往生者在享用德水时,流现自性本具的八功德水。

  西方净土的池水,恒应沐浴者的意欲,广作殊妙的佛事。沐浴其中,欲水浅深、欲水冷湿、欲水缓急,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微澜徐回,波扬无量微妙音声。诸往生者,欲闻佛法,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随诸往生者根性,听闻应机之法。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显示极乐世界无情说法的不可思议妙德。如是池水,即乃佛水。心境一如,灵明妙觉,不可思议。

  2.地功德

  地表心地法身,以穷心地法身之因,报得增上黄金、金刚乃至无量珍宝之地。极乐世界地功德,亦即阿弥陀佛法性所现的清净相。

  从地面形态来看,西方净土宽广平正,不可限极。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须弥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或以琉璃为地,黄金作道(形状如金绳);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自然而作不同的排列组合。如是柔软之宝,转相间杂,转共合成,转相映曜,转相显发,光光色色,各各不同,而无杂乱,极具美感。又有各类飘华散落地面,随色次第,自然而成美丽的图案,柔软光洁,犹如地毯,微妙舒适。

  从地下庄严来说,极乐世界的琉璃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炽盛显赫,众光散彩,映绝日轮。金幢形状方楞具足,根基方正,稳健如山。与琉璃地,交相辉映。

  从地上庄严来看,极乐世界周满众宝莲华,微妙香洁;七宝泉池星罗棋布,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修条密叶,交覆于池,下从地际,上至虚空,有无量无数的宫殿楼观,诸往生者憩居其内,熙怡快乐。宫殿内外,光莹如镜。墙壁檐柱上,处处彻见十方佛国,显示一法具一切法的殊胜妙用。极乐世界行树栏楯(行树表慧,栏楯表戒),井然有序,此诸宝树,由一宝二宝乃至无量宝自然合成。树量弥高,纵广弥阔,行行相当,叶叶相次,华果众多,神变非一。宝树间亦如一大彩色屏幕,能随念映现十方无量世界,其清晰度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诸宝林树,皆从阿弥陀佛无漏心中流出,故无生死渐长之情状。其诸莲华泉池,楼阁幢幡,亦是阿弥陀佛无漏性德所成就,妙用无穷。

  从上面对极乐世界地面形态、地下庄严与地上庄严的简略描述中,可知西方净土的地功德,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而且能帮助往生者修道证果。此非阿弥陀佛悲智之极,何能臻此。

  3.虚空功德

  极乐世界的虚空显现出无尽的庄严,此乃阿弥陀佛从虚空藏三昧法尔流现的景观。

  西方净土的菩提树与七宝林树上,悉皆弥覆着妙真珠网,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其华丽程度如梵王宫殿,诸天童子,自然在中,显示出极乐世界身土不二的妙境。楼观堂舍上面,亦同样罗覆着珍妙宝网,悬诸宝铃,明妙无比。

  极乐世界虚空庄严神妙莫测,悉由光明为体作变现。净土景物诸珍宝,一一各出五百色光,一一光明如华如星如月,上涌虚空,化作光台。光台两边,又有光明变现的楼阁与百亿华幢。八种清风从光而出,鼓动虚空中的无量乐器,演说佛法音声,妙德难思,令人叹慕。

  各色灵鸟飞翔,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演畅妙法。给极乐世界平添无限生机,亦令净土圣众生起希有心、平等心、菩提增上心。彼土众生,闻到灵鸟说法之音,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如是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观经》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

  极乐世界虚空中,亦有众多妙华飘散,其中有极乐本土树华之飘坠,有他方菩萨天人散华以作供养,有极乐本土圣众自然变现之华,供养阿弥陀佛。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赏心悦目,开神启悟,西方净土可谓是鲜花盛开的乐园。

  极乐世界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故而,万种温雅德香,恒常弥漫在西方净土,宝香与妙华一样,巧作佛事,能令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菩提善根,时时增长。西方净土虚空功德寓佛事于美的享受中,诸往生者任运深得法益,妙感难思。

  综上所述: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的特点,举体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解脱境界。随文作观,尚能获得良深法益,更何况真实徜徉于彼土。如是美妙殊胜的净土,吾人宜应至诚求生。

  九、雨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国土的众生,想以名贵的华香幢幡宝盖等供养三宝,增进自己的福慧,然囿于业重福薄,无力置办,每感懊恼,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在自己成佛的刹土,圆满众生供佛的心愿,福报现成,诸种供具应念而至,并无丝毫的欠缺。

  在阿弥陀佛住持的西方净土,诸往生者供佛之意愿,得到了圆满的实施,种种珍妙殊特的供具,应念而至,皆现手中,往诣十方无边刹土,供养诸佛。由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诸往生者能得如是殊胜力用,亦表证西方净土中,质能互变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诸往生者具有质能互变的能力,便永远不会存在资生用具的匮乏。

  十、光明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万物,皆放光明,光明不仅能照明佛刹,而且能除世间一切愚痴黑暗。令往生者沐浴妙光,伏断烦恼,悟证佛智。

  阿弥陀佛以光明作佛事,在自佛国土,助成诸往生者的道业;于他方世界,照摄念佛众生往生净土。善导大师曾赞云:“相好光明照十方,唯念佛者蒙光摄。”①

  阿弥陀佛光明只照摄念佛人的原由,善导大师概述为三种,即:亲缘、近缘、增上缘。“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则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不舍离三业相,故名亲缘。二明近缘,众生如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前,故名近缘。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之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则诸邪业无能系碍,故名增上缘。”②由上三种原因,阿弥陀佛光明容易与念佛行人感应道交。

  阿弥陀佛光明妙德亦凝聚在六字洪名中,净业行人执持佛号,即是感遇佛光时,佛声不断光不断,佛我声光成一片。十方众生信持名,蒙光往生,因光成佛,净宗法门之便捷,弥陀光明之妙用,可谓登峰造极。

  十一、妙声功德

  极乐世界的诸种音声,皆如梵音清净,能令闻者顿息热恼,明心见性。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名声远播十方世界,十方众生闻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名字,至心信乐,欲生彼国,十念乃至一念,即可往生。一俟生彼土,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得不退转,究竟成佛。证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妙声功德之殊胜。

  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然念佛法门能令凡夫带业往生,横超三界,速疾成佛,此乃阿弥陀佛不共之妙法,其功德利益最尊第一。是故十方诸佛推让其德,俾令诸佛无边功德海,悉入弥陀一佛之中;劝令十方众生悉入弥陀一乘愿海,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经云:“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生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①十方佛赞,始能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名闻遐迩,普摄无边众生,会归西方净土。此正显阿弥陀佛“诸佛称叹愿”之成就。若无此愿,吾人从何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与西方净土清净庄严?若闻所未闻,又何由发起求生彼土之胜愿?可见妙声功德寓意之深远。

  十二、主功德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如是法王,能善住持西方净土。帮助净土圣众速成正觉,摄受他方众生往生极乐,不动道场,遍应十方,弘宣妙法,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西方净土尽未来际,皆是正法住世,悉由法王住持。当来旷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化缘即尽,当般涅盘。阿弥陀佛般涅盘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阿弥陀佛正法灭时,观世音菩萨即示现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名众宝普集庄严。又经无量劫后,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化缘即尽,当般涅盘,法灭尽已,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号曰善住功德宝王如来,永无涅盘时。②证知:西方极乐世界佛佛相传,悉由法王住持,无有像法末法。

  阿弥陀佛住持西方净土,将来示现涅盘,观音势至继位传灯,如此事相乃是佛与众生机感互动之现象,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深层理体来看,西方三圣一体无二,虽说观音势至继法王位,实则与阿弥陀佛住持说法无二无别。这充分体现出阿弥陀佛住持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善巧,值得吾人深思。

  十三、眷属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皆从七宝池莲华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入清净海会,作阿弥陀佛的菩提眷属。

  莲华是十方念佛行人的托质之所。未证无生法忍者,总须一生处,阿弥陀佛以莲华作为念佛众生的托生之所,此莲华“乃卸凡壳之玄宫,安慧命之神宅”①,莲华是净宗极具表法内涵的信物,莲华因果同时,花开果现,犹如念佛时即见佛吋,见佛时即成佛时;又如求生时即往生时,往生时即度生时。另外,莲华的隐显随宜,主伴相参,胜劣分明,动静一源,感应冥符等特质,均与净宗法门关联甚密。

  西方净土诸往生者,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如佛色相,清净庄严,显发自性功德,神通自在,净土经典广赞极乐世界天人圣众自利利他的殊胜功德,显示主伴圆融具德的妙旨。诚如经云:“诸佛一似大圆镜,我身就如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②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与眷属(天人圣众)一体无二的状况,令西方净土诸往生者获得极其超胜的功德。净宗“他力果教”的特点在极乐世界得以圆满的彰显。

  十四、受用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在物质与精神诸方面,均能获得自在圆满的享受。在物质生活方面,众宝妙衣、冠带璎珞、七宝钵器、百昧饮食、珍妙舍宅、莲台飞蝶等衣食住行资生用具,悉皆应念现前,无不具足。极乐众生以佛法味,禅及诸三昧为食(法喜食),无须段食来资养生命,只是由于惑习未尽,故有饮食随念现前之事。一念回光,实无食者。

  在精神享受方面,极乐圣众最大的快乐是闻法之乐。西方净土中,有情(正报)无情(依报六尘),悉能演畅妙法,极乐世界天人圣众随时聆听佛法,获得殊胜法益。西方净土亦是音乐之都,诸往生者随其意欲,随时随处都能欣赏到精美的音乐。影视欣赏亦能在宝树间,壁柱上,随时驻足(或趺坐)而得到视听满足。旅游的雅致亦能得到尽兴的满足。于一食顷,能到十方佛刹观光游历,供佛闻法,弘法利生,可谓极尽消遥洒脱之神韵。

  对比娑婆世界物质的匮缺,竞争的严酷,精神生活的贫乏与扭曲,极乐世界受用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随顺众生渴求幸福美满的意欲,给予究竟圆满的快慰。吾人应求往生彼土,安享现成福报。

  十五、无诸难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国,见到有些刹土的众生,常受苦难的煎迫。譬如娑婆世界即有八苦八难。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与五阴炽盛。此八苦恒常逼恼众生身心。八难是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①难、北郁单越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此八难障碍众生见佛闻法修道的机缘。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令自己成佛的国土,无有众苦诸难,但受诸乐,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无有八苦,具言之: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生死,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资生用具应念而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心得清凉,则无五阴炽盛苦。①西方净土亦无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西方净土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二报,无衰无变,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

  极乐世界无有八难,具言之:西方净土诸往生者,无贪瞋痴三毒之因,不造恶逆之业,故无地狱畜生饿鬼三途之难;听闻正法入正定聚,不堕无想,故无长寿天难;虽受极乐,常受佛教化,故无北郁单越难;六根清净,明利黠慧,故无盲聋喑哑难;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经无量劫后,观音势至次第补法王位,故无佛前佛后难。②

  极乐世界无诸难功德,令十方苦难众生油生无限神往,世纪末的现代娑婆众生,舍往生西方净土一途,欲求远离身心逼恼,免除天灾人祸的恐惧,常受安乐,不可得也。吾人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与高度警觉。

  十六、大义门功德

  大义门即是大乘义门。西方极乐世界乃纯一菩萨法界。诸往生者悉已发大乘菩提心,信愿持名方得往生彼土,同享大乘平等法味,同证无上正等正觉,平等一相,绝对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人等可讥嫌的体相与名称。定性声闻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小乘种性人临终回小向大,信愿持名,方得成就往生。

  大义门功德显示阿弥陀佛究竟济度众生的悲智。十方佛刹中,尤其在娑婆忍土,发心固且不易,障道因缘尤多。欲护持菩提心不退堕,实非易事。诸佛有护念菩萨令其不退之责任。阿弥陀佛安立西方净土,实为接引十方大乘根性之凡夫往生彼土,增上菩提心,护念加持,令其速成佛果。可见成就往生,就等于稳操成佛的胜券,大乘之门完全敞开。有如是殊胜利益,所以十方恒沙诸佛,殷勤劝勉我们,当信是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所护念的净土法门。

  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能满足十方九法界众生各种层次的需求,诸如:一般女人大多厌女羡男,所以净宗有临终往生转女成男以满其愿;三途众生悉愿出离苦报,所以彼国以无三恶道,甚至无三途苦难之名,以满其愿;众生趋乐避苦,希求长生不死,彼国以无有众苦,但受其乐,个个寿命无量以满其愿;诸天逸乐,难免轮回,彼国以永脱轮转,胜过三界之乐以满天人所求;他方佛国二乘根性难生佛道根芽,彼国大乘善根界,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圆成佛道以满其愿;大乘菩萨自力修道,动经无量劫,始得成佛,中途亦常退转,彼国令往生者速证不退转位,速证菩提以满菩萨上求下化之愿……。总之,极乐世界如以上十六种功德所示,悉能满足十方诸往生者各层次的所有愿求。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亦是阿弥陀佛愿力所致。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性德所流现,性德开显则有求必应。带业往生的凡夫,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能得到与法身大士同等的神通享受。正如太子降生,安享荣华富贵,不是自己挣来的,而是现成安享父王之福报,诸往生者在西方净土的情形,亦复如是。可见成就往生净土一愿,就等于满足一切愿。昙鸾大师这个观点,真实不虚。吾人应深契这个圆顿义理,由此发殷重心,倾一生心力专求往生,则一了百了,阿弥陀佛!

  综上所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功德,无量无边,赞莫能穷,上述十七种功德只是撷其有代表性者,作沧海一粟般的描述。

  十七种功德,具有观行境界之次第。第一种清净功德——“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是总相,后十六种功德是别相。

  十六种别相功德中,先观察西方净土的量功德(空间的广袤);既知净土之广量,此量以何为体性,是故观性功德(出世善根);此善根显现何种相状,所以次观形相功德(净光为体);既知形相,宜知形相由什么构成,是故次观种种事功德(珍宝构成);既知种种事功德,宜知种种事外显的妙色,是故次观妙色功德(莹洁无垢);既知妙色功德,此色有何触受,是故观触功德(清净柔软);既知身触,应知眼触,是故次观水功德(八功德水,适意说法),地功德(七宝合成),虚空功德(宝网交络)三种功德庄严;既知眼触,应知鼻触,是故次观雨功德(香气普薰);既知身眼鼻等触受,宜应离染着,是故次观光明功德(慧光破痴闇);既知慧光净力,宜知名声远近,是故次观妙声功德(梵声闻十方);既知声名,宜知谁为增上,是故次观主功德(阿弥陀佛善住持);既知有主(佛),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属功德(莲华化生);既知眷属清净无染,宜知此眷属如何受用,是故次观受用功德(应念即至);既知诸往生者受用具足,宜知此受用有无厄难,是故次观无诸难功德(惟乐无苦);既知诸往生者无有苦难,为何能免诸难,是故次观大义门功德(纯一菩萨法界);既知诸往生者悉发菩提心,宜知是否圆满,是故次观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有求必应)。证知,十七种依报功德以大圆满为终结。

  十七种总别功德,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符合缘起律。令见闻者,不仅能释除对西方净土的种种疑惑,生起清净信心,而且依此次第观察净土相状,必定成就往生,其力用与《观经》十六妙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吾人观想西方净境,即是以佛法身熏习自心,真如熏无明,如是久久,自成革凡成圣之效用。吾人讨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深解义趣,增进观力,便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法益。

  本章阐述的西方极乐世界三类二十九种庄严,悉由阿弥陀佛清净愿心所成。天亲菩萨点示:“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①

  西方净土三类二十九种依正庄严,相即相入,广略互摄。种种庄严事相会归理体,只是一法;一法者即是清净一心;清净一心,即真实智慧(生灭门、方便法身),无为法身(真如门、法性法身),生灭门方便法身属广,随缘起用,能生万法;真如门法性法身属略,清净本然,一味空寂。此广略相入,即是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性空即是无量寿(无为法身),缘起即是无量光(真实智慧)。广略相生互入,净业行人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亦不能了达净土成立之因。

  究而言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广),凝聚在阿弥陀佛名号中(略),六字洪名含摄着西方净土三类二十九种乃至无尽的庄严。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时,当下即成就佛身净土,心作心是,直截了当,至极圆顿,故得十方恒沙诸佛同赞净宗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第十五章 净土宗与现代自然科学

  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妙明真性所流现,净宗玄奥理念由佛果觉境界所衍生,所以,净宗境界与理念上契圣心,下应九法界众生心相,从空出假,照真达俗。既有不可思议的妙体,又有可涉比量的相用。净土宗与现代自然科学虽然不可在同一层面等量齐观,然二者的内在关联却耐心寻味,启迪良深。本章拟从净土妙严与科学美、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两方面,予以讨论。

  第一节 净土妙严与科学美

  科学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建构数学模型、经由实验证明等为特点,大多由人的第六识分别识来完成。净土则是非六识所能分别而必须以般若智慧来观照的对象,因此净宗可以说是一种殊胜的科学,是建立在般若基础上的。净宗与科学难以作简单的类比,而美或能充当沟通二者的信使。

  西方科学经历着从重视美到倾向经验最后又回归美的螺旋式的发展。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认为形式美是世界的本原实相,美具有先天性。柏拉图说:“灵魂一见到美的东西就感到敬畏而战粟,因为它感到有某种东西在其中被唤起,那不是感官从外部曾经给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无意识的境域之中。”①由此理念,衍生出美的两种定义:其一,美是“一”的永恒光辉透过物质现象的朦胧显现;其二,美是部分同部分、部分同整体之间固有的协调。

  而亚里士多德开辟的注重经验、逻辑与分类的科学路向把美看作是观察者的个人特性,而不是自然事物的特性,这种观念致令西方科学长期偏离美。本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出现了一种引入注目的逆转。西方前卫科学家开始注重美,认为美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发现科学真理的最高手段,是衡量真理的第一标准。爱因斯坦一生寻求对世界本质的了解,坚信自然的基本设计应是简单与和谐。这一理念引导他作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科学发现。海森伯说过:“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指美的光辉——注),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德国数学物理学家魏尔更把美推到科学认识至高无上的地位:“我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在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分子生物学创始人詹姆斯.沃森曾提到美如何引导他们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甚至将由美求真视作科学探索的唯一动因:“我没有试图直接解决某一个物理问题,而只是试图寻找某种优美的数学。”②事实上,对理论形式的美的揭示,常常导致对理论内涵的深刻把握。总之,科学的真与科学的美有高度的一致性。

  现代物理学家探究亚原子微观世界,对物质内部构造的优美、和谐、对称、质朴等规则性表示惊叹,他们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数学原理运行的。

  从表象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丑陋杂乱的世界中,然在物质结构内部(亚原子世界)却存在着优美的秩序;用佛理诠释,这个宇宙是众生共业所感的秽土,在秽土深层,含藏着一套与妙明真心相称的优美法则。众生诸烦恼中,有如来身俨然不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净土秽土,理体无二。然娑婆众生心性浊染,不能发现(显发)深层美质。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从妙明真心流现的妙严净土,将心性深层美质充分彰现。所以,探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从现象界契入本质界,对把握美的本质,启迪科学真理的发现,均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兹拟从科学美三要素:对称、简单、透亮,对照西方净土的境况,稍施讨论。

  一、对称性

  对称意味着整体的和谐与结构的有序,即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和谐。从人体到建筑,从微观原子世界到宇观河外星系,均贯穿着对称性原则。对称性是物理理论的最本质特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亚原子水平上存在一种镜象对称,那里的每一粒子都对应有一个质量相同性质相反的反粒子。根据对称性原理,物理学家成功地预测到反粒子与虚粒子的存在。

  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景物,诸如宫殿楼阁、莲花宝树、宝网铃铎、幢幡宝盖等从整体到部分无一不体现出对称性法则。试以宝树为例,西方净土宝树栏楯楼阁遍布,互为间饰,每一宫殿外七重宝树围绕,一重宝树又间以一重栏楯。每棵宝树上,有七重罗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华丽灿烂,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众多宝树整齐布列,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有极强的对称美感。琉璃地下的金刚七宝金幢,八角八方,具正方体对称,四根宝柱的平衡对称,给人以稳健刚美的愉乐。

  量子力学昭示:物质本性具有机整体性。每一粒子在一没有终结的怪圈中由所有其他粒子组成。粒子内部又显示出结构有序性。原子内部的原子核具有太阳系运转般的有序轨迹。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与宇观世界具同构对应。

  西方净土的结构和谐美,触目可观。七宝地面上,有天华树华随风播散。飘华依色有序地汇聚,青黄赤白,间饰错致,组合成光色形相对称和谐的图案华毯。遍布佛国的莲华,一一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有百种珍宝的光色;叶上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一一脉有八万四千光明,映饰着莲华。无量宝莲华构成西方净土整体(大系统)的和谐对称,每一莲华一一叶脉的光色图案,又构成局部(小系统)的和谐对称,整体与局部相得益彰。和谐对称美体现在西方净土从巨系统到微系统的各个层面。深广无际,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种和谐对称性体现出一真法界的本质特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认知价值。

  二、简单

  简单是真的印记(拉丁格言),前卫科学家们丰富发展了这一理念,认为一个美的理论应契合最经济法则,缺一不行,多一不可。海森伯曾云:“如果自然界把我们引向极其简单而美丽的数学形式……我们就不得不认为这些形式是‘真’的,它们是显示出自然界的真正特征。”①在宇宙森罗万象中,简单性存在于一切复杂性之中。

  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华丽的景观中,贯穿着简单性法则,西方净上诸种景相,以圆形为基模,衍生出无量复杂的形相。诸如莲华、宝池、幢幡、宫殿、圣众圆光等。《观经》所述十六妙观,日观排第一,以落日悬鼓首作观想西方净土的下手处,表明简单性与西方净土繁复景观耦合的深意。

  西方净土的简单性并不流于单调,而是从简单(一)衍生成复杂(多),多样化统一,简单与繁富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譬如,西方净土有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光明,其光可以化为百宝色鸟,亦可变现光台、楼阁、乐器等。由无而有,由有转空,随心回转,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遍布楼阁精舍、泉池林树、宝网灵禽、华雨天乐、色光声香等,诸往生者游历其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快感,表证西方净土简单与复杂的高度协调。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单调的景物难以吸收人的注意力(信息量少故),过于复杂的图案则加重人的知觉负荷而阻抑审美观赏。故而,简单与繁富的中道——多样化统一即是简单性美学原理的本质内涵。西方净土景物在无尽的重复中闪烁着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奇妙而特殊的感受。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损圆融,既富丽繁复又不杂乱无章,既和谐统一又不陷入单调枯燥。这种高层次的审美对本土的建筑、绘画、音乐、园林设计等均有甚深的启发意义。

  中国文化之源《周易》亦具简易的特质,现代自然科学大多将简单性视为真理评判标准之一。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仅显现简单与复杂的和谐统一,而且,净宗修持方法即是简单性的最好注脚,只要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方便,便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成就佛道。证知六字洪名即具至极之美,是如来的性德光辉,是悲智的结晶。

  三、透亮

  物质由基本粒子组成,基本粒子最终表现为波动(动态形式),是一种连续的变化,是能量的连续“舞蹈”。婆罗门教以湿婆的舞蹈与旋律表现宇宙动态统一、宏伟壮丽的形象。在日常审美体验中,光与色的瑰丽璀璨,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例如:落日、彩虹、热带鱼、蝴蝶和花卉的美。

  西方极乐世界光色绚丽,晶莹透亮,美不胜收。西方净土的地面由无量珍宝自然合成。或以琉璃为地,黄金为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为道。这些珍宝交相辉曜,光色莹亮。地下又有七宝金幢支擎,众宝流光溢彩,与地面珍宝之光互融交映。地面讲堂宫殿,宝池树林亦辐射光明,地面与宫殿壁柱上,如透亮的屏幕,随意显现十方佛国的景象。极乐世界不仅天人圣众身有圆光,而且种种无情器物均能放光(高纯度故)。西方净土没有太阳(或虽有而不显光),也没有昼夜之分,光明恒常。光明不仅具照明之效用,而且能作佛事,消除业障,开显慧光。“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①极乐圣众心光显现,精美洁净,十方世界无能比者。西方净土种种景观,光中有色,色中有光,光色参回,极具美感,令往生者赏心悦目,熙怡快乐。

  概言之,西方极乐世界的超然美无量深广,上述三项只是撷取与本土科学美相关者,略作对比。西方净土的美是“一”(一真法界)永恒光辉的彻底彰显。娑婆秽土的美则是“一”(一真法界)透过重重物质现象的朦胧而扭曲的折射。柏拉图认为纯粹理念世界是完美的实在,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复本与幻象,是残缺不完美的。柏拉图的这个观点颇具深意。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吾人研讨西方净土依正美质,能获得发现科学真理的良深启迪,亦能窥探到森罗万象宇宙生成的奥秘,愿科学家于斯深加瞩意。

  第二节 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

  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真如自性为因,以愿力为增上缘,称性而启立,举体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具无量玄门,其义理境界与华严十玄门无二无别(古德曾有对比研究,兹不详述)。

  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人类认知宇宙人生的视野,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人生价值观。诸种变化的方向几乎是趋向与东方智慧尤其与佛教非常相似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一大特点。兹拟就净土宗与前卫科学,诸如:时空、分子生物学、资讯网络、数学无穷大、测不准原理等的内在关联,略作对照阐释。分述如下。

  一、多维空间,广狭自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框架,提出二维空间与多维空间的概念。认为二维空间的“真实”物体是三维空间的点组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同样,三维空间的物体是四维时空中的点组在三维空间的投影。1884年,英国牧师艾勃特创作《二维世界》(Flatland),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提出不同维度世界的存在及其各维世界的关系,二维是平面图形,一维国是一条直线,零维国只有点。二维空间的某数学教师经过三维人的启蒙(告诉二维人,“向上,而不是向北”),领略并参观了三维世界,俯瞰二维世界。二维人接受了三维真理,并以精密的推理与丰富的想象,恳请三维人领他去游览更高次元的世界——四维国(超立体空间),甚至进入到五维、六维、七维、八维……空间。

  现代物理学的超弦理论认为: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维的时空中,只是除了现有的四维时空外,其他的维数被卷缩成了很小的闭合圈,不为人所注意。类似花园里的一条尼龙水管,平时静静地放在草地上,远看好像是二度空间平面图,近看才见到它是圆管形的三度空间立体物;再细看,它是无数圆圈的连接体——五维时空的空间类似这尼龙水管的圆周,由于太细小,以致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个观点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卡鲁扎于1921年提出,曾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维空间构想获得了更多的证据。十一维时空交叉互渗的数学模式令人遐想翩翩。物理学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学诠释,支持独立存在着无数“平行的”宇宙。它们包含所有星辰,所有恒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时间甚至在同一空间中真实存在着,这些空间(世界)通常互无联络,然而在量子层面,却互为影响。这种诠释亦得到来自天文观测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学家利用高科技仪器观测外部空间,惊奇地发现:宇宙中物质的绝大部分都是不可见的,他们曾自认为是研究宇宙中物质的人,事实上,他们发现自己只是观察到宇宙中由于某种离奇的缘故碰巧能发光的一点点尘埃而已,大部分物质是不可见的。超弦理论描述一种新的物质,称为影子物质(Shadow matter),它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没有相互作用,或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这类影子物质所组成的各种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见的,因为它们同我们的可见光线不发生相互作用。那么组成这类影子物质的形式是什么呢?

  随着“大爆炸宇宙理论”模式的流行,前卫科学家们(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质的设想与虚世界、虚宇宙的猜测。认为反宇宙是在遥远的彼方和宇宙相对,而虚世界却与实世界背部相连,表里相应,虚实共存。而黑洞(又称时空之洞),或是虚世界与实世界来往的通道。1998年6月2日,美国发射“发现号”探测器,携带阿尔法磁谱仪,旨在探测反物质的存在。前卫科学家们对多维空间的探究,虽属未定与猜想阶段,然其中闪烁的智能火花,洵足发人深省。

  大量的飞碟报告,美国七十年代以来为寻找地外文明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以及欧美各国联络外星人的电讯发射,对火星持续的兴趣等,均是地球人寻找多维时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可以说,智慧的地球人目前已进入与地外文明交接的实质阶段。

  净土经典现量描述了多维空间的存在。《观经》中,释尊应韦提希夫人愿生“无忧恼处”之请,于佛顶光台中,映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令韦提希选择。《大乘无量寿经》中,释尊为宣说净宗大法,首先放光现瑞,光中现出十方佛刹。又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情形。又在宣说净宗的法会中,由佛力加持,阿难礼拜恭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与诸圣众显现在此土四众弟子眼前。阿弥陀佛掌中放无量光,尔时,诸佛刹土、天界宫殿、及至饿鬼地狱幽冥处,悉皆开辟明现。证知:多维空间当处并存,只是由于吾人业力,只能见到与业力相应的空间。佛界、天界乃至地狱界我们都见不到。经云:“虚空中世界重数,多于大千所有微尘,但由业力,不相妨碍。”①西方净土的圣众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彼土圣众。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可以不动道场,分身自由显现各维空间教化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无有空间的拘限,一一微尘具足十方刹土无尽庄严,一树之间,悉现十方无量佛国,广狭自在,圆融无碍。极乐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摄法界,亦遍布法界。称性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欲彻底了达多维空间的真相,获得自由出入各维空间的能力,最快捷的途径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二、时间隧道,念劫圆融

  时间问题是人类心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问题或习焉不察,或打上括号存而不论,或予以常识性的诠释。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从时空特性上打开一个缺口,作出相对论的重大发现,揭开了时间研究的新篇章。

  相对论昭示:时间不是实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释世界的工具,换言之,时间是人的错觉。时间描述是相对的,对于一个观察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于另一个观察者来说却不是同时发生的,对时间的感受(读数)随参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相互渗透与转换。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阐释,闪烁着天才的火花。然而,就时间本质问题,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未曾把握:“关于现在(the  Now)有某种本质上的东西,恰恰是在科学领域之外。”①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时间研究的风潮。在时间方向(时间箭头)上,前卫科学者认为:时间的持续是“非直线的”连续,而不是单一方向直线性的延伸(从现在流向未来)。时间序列同时多向共存,时间既可向前(指向未来),也可由未来向过去进行。量子场论的数学表达昭示:对世界线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正电子顺时间往上运动,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子逆时间往下运动。这两种解释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一个反粒子从过去走向未来,也就是一个粒子从未来走向过去。粒子互动的相对性表明时间方向的对称性。因而,今天进行的一项观测可以影响到遥远过去的实在建构;人亦能预知未来。时间因果关系在量子物理层面,具有超常识的神妙。

  相对论阐释时间与速度的相关——速度增加,时间延缓,对于以最大极速运动的光子来说,永恒只是一瞬间,这个理念为太空探索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美国康乃尔大学行星研究所所长卡尔.谢根氏记载:若是乘着接近光速的太空飞船飞行,以太空飞船的时钟计测,只要五十六年的时光即可飞行宇宙一周。可是,当旅程结束,返回地球时,地球的时间已经过数百亿年了,太阳已死火,地球也已烧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时间变慢,超过光速即可使时间倒流。我们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宇宙飞船飞行,就可以追着以前地球上所做种釉事情发出的光线,因此就像观看反向的电影一样。可以看到清明元宋唐乃至汉周商夏等各朝代的人与事。七十年代以来,时间隧道、黑洞白洞等创说,即是在时间相对性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惊奇的观念,在西方净土则是日常经验的一部分。时间无自性、时间的变化不仅与物质速率相关,更与心念相关。一念净心,坐断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即可超越时间,任运掌握时间,或无量劫浓缩为一念,或一念延宕为无量劫;或过去劫入未来;或现在劫入过去;或未来劫入现在,三际一如,延促同时。

  净土经典对超情离见的时间解脱功德,多有记载。《大乘无量寿经》大教缘起品中,释尊首唱自己功德(为令大众信仰净宗故):“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明释尊具有超越时间羁束、念劫圆融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悉具超时间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十方世界众生何时佛缘成熟。何时度脱,何时成就往生,都能预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即可分身前往,经须臾间,回到极乐世界,足证极乐菩萨圣众超越时空间距,神通自在。

  极乐世界亦是超时空的妙土,既无岁月劫数之名,更无四时寒暑的迁变。彼土不受时间的剥蚀,无衰无变。彼土诸往生者亦不受时间的制限,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极乐世界天人圣众在时间上的解脱,为其修因证果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时间的相对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证。西方极乐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念佛人于临命终时,得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弹指间(或一念顷)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可见在念佛人与阿弥陀佛愿力交感状况中,时空界限不复存在。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弥陀佛本愿性海,又何有时间长短延促的分别呢?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时间的功德,《观经》下品下生章云:“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现在世,罪因是过去世,罪报是未来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际一如,净心功德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了解现代自然科学的时间理论,有助于对西方净土玄门的领悟;而西方净土的超时间解脱境界,对当代时间论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启迪。凡夫众生的迷惑颠倒,大多由时空羁束所致。以生灭心研究时间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举起椅子一样。所以,当代前卫科学家欲走出时间研究的怪圈,应求助于净宗悟境。净业行人欲超脱时间缠缚,亦应精进持名,契证念佛三昧。

  三、全息互渗,重重无尽

  现代前卫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转换,即把宇宙万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遗传基因DNA,看成是有机动态的网络,其中部分与整体互渗相即,重重无尽,充满着绚丽与神奇,试举数例以证。

  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世界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个粒子都包含着其他粒子的其些个性。若干粒子在一个自洽状态中生成自己,并彼此关联构成动态的有机网络。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它粒子,其它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这种互渗相成的义理在量子物理学的一项著名实验中得以体现。物理学家玻尔预言:假定一个粒子分为两半,这两个分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作反向运动(一个顺时针旋转,一个逆时针逆转),运动到极远处(比如宇宙的两端),科学家若对其中一分子作观测,就会推动另一分子的“立即”反应,并且是对称性反应(正旋与逆旋的反应)。玻尔的这一预测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试验的证实,证明确有一种超光速的联系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区域之间,两个被分离到宇宙两端的粒子部分,能以某种方式组成单一的有机整体,即时感应。这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与震惊的实验结果,从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渗的理念来观照,亦属法尔自然之事。

  现代数学分形理论表明: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分形概念由法国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首先提出,1967年,他发表《英国的海岸线究竟有多长?》一文,指出海岸线的长度与测量工具有关,尺子愈小,测得的海岸线长度愈长,愈精细地观察海岸线,便能发现愈来愈多的海湾和海岬,并且悉为“自相似结构”,事实上是无法测定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的。分形理论启发人们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探索宇宙人生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种一多相即的全息律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树上任一树枝的结构均与大树结构相似,包含着全树的信息。人体的任一部位的经络,诸如耳、鼻、手、脚、腹等的经络即是全身经络信息的浓缩。遗传基因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含藏着种系与个体的全部遗传密码,其存储、表达、复制、调控与传递的机制,构成了一个完整与自洽的环。任一细胞都是全能的,这就为克隆(Clone——无性繁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在数学无穷大中,部分含摄全体的信息与力用。而全息照像则将互渗相即的理念技术化、感官化。

  西方极乐世界全息互渗、重重无尽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罗网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诠释。因陀罗网是忉利天王宫殿所悬的珠网,网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现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现一切珠影,又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是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

  全息互渗重重无尽的境界在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中充分彰显。《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妤;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阿弥陀佛身业庄严,显现重重无尽的境界,广摄众生。又云:“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证知,阿弥陀佛与十方无量恒沙诸佛如帝网珠,全息互渗。站在净宗理念来说,阿弥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故而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十方诸佛,显示一多相即的妙用。

  西方净土中,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每一莲华如一帝网珠,极乐世界有无数莲华,莲华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国土中又有无数莲华,莲华复放光现佛……重重无尽,妙德难思。一莲华具无量法界,倾华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满莲华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议。

  极乐世界亦具无穷大的特质。十方往生者亦无量无数,般涅盘者亦无量无数。而极乐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减,譬如大海,为水中王,江河湖泊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见增多;无量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见减少。正如数学无穷大,增加多少有限数,乃等于无穷大;减少多少有限数,还是等于无穷大。西方净土无穷大的妙德,正显事事无碍法界的特质。

  全息互渗、重重无穷的理念与境界,在当代自然科学中,尚属新的观念,因其超离人们日常经验,尚未成为民众的共识。前卫科学家们思维触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实属难能可贵。科学家的理智探究与净宗现量境界的会通,必将有助于现代前卫科学发展的质的飞跃。  四、测不准原理与隐显俱成

  二十世纪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兴起,对人类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论的世界观受到严峻的挑战。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表明:想以任何种事先规定的精确度来同时描述一个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要么十分精确地测出原子的位置——这时观测仪器的作用掩盖了我们对速度的认识——要么是精确地测定速度而放弃对其位置的知识。测不准关系表明每一原子粒子图象各自具有测不准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种不同图象之间的逻辑矛盾。①基本粒子内具波一粒二象性,根据观察者的意念与观测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显现波动,或显现粒子。一种状况显时,另一状况则隐,反之亦然。隐显俱成。数学家哥德尔提出的不可判定性原理与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具有异曲同唱之妙。

  根据现代宇宙学推测,大爆炸创生之初,产生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量子论的观测也表明:真空空间中不时地爆出粒子对(如电子与反电子),在一个瞬间后又隐没于虚空。由这些资料可以推断: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质世界,只是人类目前难以直接观测到而已。譬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显,暗即是隐。隐处具显,显时含隐,隐显同在,随缘而现。

  隐显俱成的玄奥亦体现在现代绘画中,一幅画随着观赏者视觉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构象。如《天使与魔鬼》(莫里兹.埃歇),将视觉注视白色而以黑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天使的形象;反之,将视觉注视黑色而以白色作为背景时,则呈现魔鬼的形象。当天使形象显现时,魔鬼形象则隐,当魔鬼形象显现时,天使形象则隐。隐显俱成,随机而现,极具审美情趣。其它绘画如《花瓶与人脸》、《小鸭与小兔》等均是根据隐显构象的不同,产生艺术效果的。

  有一大癔症个案颇能揭示人的深层心理与多重人格,显示隐显俱成的义理。②病人西碧尔童年时代受到母亲骇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创伤。为了应付严酷的现实,西碧尔常在丧失记忆的状态中,前后出现多达15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各自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中一一随时现身。西碧尔本人应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决。西碧尔(醒着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时间),也不具有化身的记忆和经历。当某个化身控制她的躯体时,其余的15种人格俱隐,隐显交替。日子便在似梦非梦、时断时续的状态中度过。后来。西碧尔经过威尔伯医生长达11年的治疗,16种分裂的人格得以整合,新的西碧尔得以诞生。

  每个正常人亦具多重人格迹象,用佛理诠释:吾人心念具足十法界,一念愚痴,即畜生法界显现,其余九法界隐没;一念佛号,即佛法界显现,其余九法界隐没,隐显俱成的玄门体现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

  净宗经典多有隐显俱成之描述。《大乘无量寿经》礼佛现光品中,阿弥陀佛光明显赫如黄金山,显现在法会虚空中。尔时,声闻菩萨圣众的光明悉皆隐蔽,万物之光亦如聚墨。月明星稀,体现隐显俱成之相状。

  西方净土的池水能宣演无量法音,只是一水,能于同时同处演说诸多妙法,或佛法僧声、或无生无灭声、或大慈大悲喜舍声、或甘露灌顶受位声。沐浴池水者,各各闻其愿闻之法,并且闻与不闻,随念调控。对愿闻者,波扬佛法妙音;不愿闻者,水波寂然无声。宝树间、地面上、壁柱中所现十方佛刹的情形,亦复如是。愿观看他方佛刹者,宝树间壁柱上即时映现;不愿观看者,则了无所见。音乐、宝香等悉具隐显俱成、随念而显之妙德。西方三圣在净土示现的涅盘与继位,亦属诸往生者机缘所感的显隐之相,实则三圣一体,隐显俱成,圆融无碍。

  可见,测不准原理乃属隐显俱成玄门的表现形态,极乐世界的玄门义理能够印证现代科学理念的正确与否;同时,把握现代科学的精髓亦有助于对西方净土实存的启信。现象界与本质界的沟通,是人类理智进升华的表证。

  五、质能互变,资讯网络畅达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互变公式:E=mc2(E=能量、m=质量、c=光的速率),这个公式揭示:物质是锁闭的能量,能量是释放了的物质,二者虽有现象的悬殊,本质并无二致。所以,质能可以相互转换。核武器的试制成功,在实践上证实了极小的质量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而能量转化为物质,在理论上能成立,但地球人目前尚不能付诸实施。

  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圣众却能自由地将物质转化为能量,将能量转化为物质。譬如,极乐世界的天人动了饮食的念头,应时七宝钵器自然现前(能量转化为物质),百味饮食自然盈满,意念食毕,钵器自然消失(物质复归为能量),无须擦洗之劳。居住的宫殿与衣服缨络,悉皆应念而成。欲往十方世界供养诸佛,种种供具、香华宝盖等,应念出现在手中。西方净土的天人圣众,没有生存的压力与操虑,唯是一心办道,逍遥自在,安享高心能的快慰(本土高科技从外建立,净土高心能自性本具)。

  当代社会,资讯技术发展迅猛,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几乎成为现代化的表征。全球性的电脑网络化日渐成为现实。不久的将来,人们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不必离开书房办公桌,就可以办公、学习、研究学术,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与远方的亲戚朋友对话,展示照片等。本土的信息技术虽然发达,然与西方极乐世界的资讯状况相比,亦显陋绌。本土的信息网络以电脑为媒介,毕竟存在着诸多的限制与弊端(如价格高、病毒等),西方净土的信息网络化,无须仪器为中介,以意念心光即能相互联络。欲与某位道友联系的念头一动,便应念遥见那位道友(似图像电话),无论距离遥远,俨然促膝谈心。由于诸往生者皆有他心智通,故无须语言,只以意念交流(如欲以音声交流,亦能如愿)。本土的联网(光缆)至多只能覆盖全地球,而极乐世界的信息网络却遍布全法界。分身到十方无量世界供佛的道友,悉能以意念联络,双向同步完成。他方世界凡夫众生没有能力与净土圣众对接,然十方众生的举心动念、言谈举止,净土圣众悉皆了知。另外,西方净土的宝树间、墙壁上、地面上,皆可作宽幕彩电,欲见何方佛刹景象,宝树间墙壁上便应时映现,意念控制,收放自如;其清晰度,准确度与全息性,臻于极致。西方极乐世界资讯技术之高妙,不可思议。

  上述五点,只是撷取当代科技的前沿与西方净土的功德,略作比附,亦只是西方净土称性妙用之千万亿分之一而已。西方极乐世界乃超高科技的妙土,净土玄门与义理,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不仅能满足吾人对宇宙人生实相的终极探究欲,为现代人提供究竟安稳的庇所,而且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系,净宗理念不仅不悖于现代自然科学,而且能给现代自然科学以深层启示,予以正确的导向。冀识者深思之。

上一篇:净土宗教程第六编
下一篇:净土宗教程第四编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