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释智谕
第一天 单提一声佛号不打妄想
七天念佛,大家要知道如何用功。七天当中,心中只有一声佛号,没有妄想。如果察觉妄想起的时候,赶紧念佛。如果你念到心中只有佛号,没有妄想,那你去念佛得力了。七天当中,天天如此用功。
妄想从何处来的呢?第六意识采取前五识的影像,变成妄想。过去无量劫,在家种的不善根太深,所以妄想不断。七天当中,可千万注意到,眼不可乱看,耳不可乱听,乃至身不可乱觉触。
由妄想,生烦恼。烦恼,就是比较粗的妄想。由烦恼,造业。业是比较粗的烦恼。造业的话,受根本报;如果起烦恼,受近方便报;打妄想,受远方便报。举例子来说明。如果造下恶业,受十分苦报;还没造业,起烦恼期间,近方便,受七、八分的苦报;精的烦恼还没起,可是心中乱打妄想,受远方便报。远方便报,在苦报里头,受二分、三分。如果你心念佛号不坚决,用功不恳切,刹那间起妄想,刹那间变成烦恼,刹那间就造业,这样就十分苦报。
佛七期间,大家不能放逸。这有很大的功德。你起妄想,可以的;生烦恼,也可以的;但是不能造业。因为念佛堂中,规矩森严,不容易放逸。大家不要认为规矩森严不好,太拘束你;正因为有规矩拘束你,使你不造根本业,不受根本报。
打妄想、起烦恼、造业,都称之为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生死。如果寂净无念,就是涅槃。所以我们要用念佛名号,对治妄想、烦恼、业障。
实在说起来,无念是涅槃,并不是究竟。有些根机不够的人,他把无念是涅槃,当作断灭空。六祖说过“一念断,就是死。”我们要求,不是无念;我们要求,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是没有妄想、烦恼、业障;念是单提一声佛号。如果纯粹落入无念,就不好了,那是断灭空。无念是没有不善。所谓不善就是恶。无念,不起妄想、不生烦恼、不造业障,就是不恶。我们称之为“不善不生”。因妄想、烦恼、业障,是不善,不使经起,就是使它不生。佛号不断是善,我们要使它善不断。这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说的“不善不生,善法不灭。”也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就是善法不灭,不善不生;无念而念,就是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大家打佛七,千万不要心中一字功德皆无,那是无记法,不对。全心是佛,全佛是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妄想、烦恼、业障,这才是正修行路。不善法不生,在佛的地步,叫究竟涅槃;善法不灭,在佛的地步,名之为无上菩提。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他把如此甚深妙法,作方便对众生说。所谓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其实,无量寿就是究竟涅槃,无量光就是无上菩提。佛恐怕众生执理碍修,所以才方便说。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了,只要提住一句阿弥陀佛,究竟涅槃、无上菩提皆具足。
我再提醒大家说浅的。念阿弥陀佛,就是上体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究竟涅槃;无量光,就是无上菩提。究竟涅槃,就是不善法不生;无上菩提,就是善法不灭。不善法不生,就是不起妄想、不生烦恼、不造业障;善法不灭,就是一句佛号不断。这是佛大方便中之方便。希望大家如此用功。
要点很浅显——不打妄想,单提一声佛号。七天当中,单提一声佛号,不打妄想。此名之为真念佛。
现在开始念佛。
第二天 要学容忍不随境转
念佛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容忍。对冤家,对亲人,都平等看待。怎样平等呢?知道他是冤家,可是对他不生贪瞋痴;知道他是亲缘,但是对他不生贪瞋痴。这样就是平等了。
各位居士,要学容忍。对恭敬我的众生、供养我的众生,莫起爱着心;对毁谤我、打骂我,甚至害我的众生,不起瞋恨心。坏的要容忍,不起瞋恨;好的也要容忍,莫生贪着。对饥、寒、冷、热、苦、乐……一切事情要容忍,不可以放恣幻躯。如果你在世间能修容忍的话,得大受用。你能够容忍,家庭和顺、作事和平、社会平安,国家也可以安宁,大而言之,可以天下太平。所以,忍辱第一道,最要紧的。
谈到容忍,其目的不过在不随境转。世间人能够容忍的。随境而转。环境叫他生气,就生气;环境叫他和平,就和平。一点没有自主的能力。修容忍的人,可以自主,得自在。
环境略说有两种,所谓带质境和独影境、独影境是唯识宗所立的三境之二。还有一种叫性境。因为唯识宗是按照世俗谛解释,不是按照胜义谛解释。如果按照胜义谛来说,性境不合理的。因为什么原因呢?性即非境,境即非性。所以我们不说唯识宗的性境,它是按照世俗谛说,不按胜义谛说。
带质境是什么情形呢?第六意识起心动念的时候,带着前五识,前五识贪着于五尘,,就是这种起心动念,随境转的时候,有色声香味触在里边,所以,名之为带质境。你看到好看的色,心随境转了,这个境称之为带质。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接触,也是一样。心随着色声香味触转,称之为带质境。
至于独影境,单独在第六识独起,和色声香味触没有关系。举例来说,大家作梦,称之为独影境。还有的人,听声音、看景象,皆是独影境。他用心地听,有声音没有?声和我交通了,皆是取着独影境,随独影境转;用心地看,看到什么东西了没有?皆是随独影境转。现在有人教人听声音,那是随独影境转,不是修佛道。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都有特徵。他的特徵就是生灭,第二个是有相,第三个是无常,第四个是有为。如果你修听声音,它有生有灭,不对。那绝对不是性,那是幻想。听声音,有声音相,那是声尘,不是性。是无常的,那绝对不是性。这一切皆是有为法,佛说这些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如果知道如此观,你就分别出什么是性,什么不是性来。譬如说,你听声音,皆有声音相,皆是生灭的,有为的,无常的,它不是性。
如果它无相、不生不灭、不是有为、不是无常,那就是无听了。这种无听,叫“无听而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而无听,叫“反闻闻自性”。
希望大家认清,千万不要被魔骗去,堕落地狱之中。你随带质境、随独影境转,都叫心随境转,那不是修佛道。它的最后结果,多半在地狱之中。
心怎么不随境转呢?我们不必讲太深的道理。各位!容忍!容忍!你能够容忍,心则不动;不动,就是性。真能修到很自然地不动了,叫妙湛总持不动尊。
遇到好境、坏境,或者带质境、独影境,怎么能够容忍得下呢?一心不二用,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好的境来,我也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坏的境来,我也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生,我一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死,此心不动,还是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这样,念佛自然得成就。
希望各位居士回去以后,时时刻刻如此用功。
现在开始念佛。
第三天 精勤念佛一心清净不随境转
平时须精勤念佛。所谓精勤念佛,是想起来就念;念佛时,一心清净,不随境转。
早晨起床以后,环境和自心最清净,如果不能出声念佛,心中默念,千万不要乱打妄想。大家已经知道了,乱打妄想,叫独影境。
洗过脸,漱过口,佛前上水、上香,拜佛,然后作一天的早课。作早课,最好的,就是念佛。像打佛七一样,念一遍阿弥陀经、赞佛偈,开始念佛。能够出声念的,最好。声音不在高低,在摄心为贵。所谓摄心,就是一心清净,不随境转。
出门上班,坐在交通车上,默念佛号,也是摄心为贵,一心清净,不随境转。发现有妄想,有烦恼,赶紧提起佛号。
作生意的,或者坐办公室的,不能出声念,默念佛号。有生意来,就招待生意,有公事来,就办理公事;生意离开以后,或者公事办了以后,默念佛号。一心清净,不随境转。
有病的时候,一心清净,念佛名号,不随境转。如果病重的,求往生,莫贪恋娑婆。
回到家里边,夜晚休息的时候,要作晚课念佛。所谓作晚课念佛,并不一定在佛堂前作。或者你晚课规定一万声佛号,你坐在交通车上念完一万声佛号,也算作完晚课。
夜晚休息的时候,心中一心清净,持念佛名,不随境转,这样你睡得会很安稳。
一心清净,不随境转,是大功德
有人错会意,观想。他不知,观想就是一心清净,不随境转,为大观想;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大观想;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大观想。他竟错会意,去观想佛像,观想莲花,观想佛放光,都失掉清净心,随境而转。因为什么原因呢?他所观的,都是独影境。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在虚妄法当中,求解脱,那怎么会求得到呢?所以说,大观想是一心清净,不随境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没有我人众寿相。千万不要把独影境,当作观想。如果那样,佛所说,是认贼作子,把你的功德财完全偷尽。
不要认为十六经讲观。十六观经所讲的观,是观实相,观佛,是观佛的报身、实报身;观依报,是观实报土。所以第一观,就是落日观。落日观,是佛白毫相光。
具三十二相,招来不魔,因为魔不可能变三十二相;如果他能变三十二相,他是佛。有的经上说,魔变三十二相,那是仗佛菩萨的力量。魔逆经说,文殊师利菩萨令魔现三十二相,其实不是魔所现,是文殊师利菩萨所现。
十六观经,观实报佛。落日是白毫宛转五须弥,五个须弥山那么大,所以教你观落日。他的佛身是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么高,所以是实报身。十六观经,后边三观,十四、十五、十六观,佛教众生,观丈六金身。丈六金身,是化身。
那为什么招不来魔呢?因为十六观他说过,要修三种心,三种世福。那三种心呢?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有此三心,魔不敢来。那三种世福呢?慈心不杀,持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习六念,发愿往生。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有此三种心,有此三种世福,魔不敢来。
大家回家,要是观佛像,你要修这三心和三福,如果没有这三种心、三种世福的因缘,容易感觉。魔固然对于实报身、实报土能现,可是化身、化土他能现。他也能以佛身现给你看,人如果认不清,就被他诱去了。如果你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他不敢来;你有三种世福,他也不敢来。如果你胡观乱想,那都非佛法。所以佛在十六观经说得清楚,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大家要认清,不要杀心见佛、见鬼、见光、见莲花,那都有是独影境,生死流。是老实的办法——持念佛名。佛名提得紧,一定一心清净,不随境转。这是最稳当的法门。希望大家切实相信,至诚持念佛名。千万不要三心二意,空发妄想。
精勤念佛,要对治妄想、烦恼为贵。每天从起床到睡眠,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一心清净,不随境转,不妨碍你办一切事;虽然办一切事,还是一心清净,不随境转。
所以持名念佛最稳当。
现在开始念佛。
第四天 信愿行以往生大愿为自主张
众生求智慧有四法,可以得四种慧,就是闻、思、修、证。证是真实的;闻、思皆是假的;修可以从假到真,唯有修才能证。佛说“我法甚深,唯证乃知。”闻,重于言教,起信;思,重于义理,生解;修才真正踏踏实实的进步。
四种慧,实在说来,就是修佛法四种次第。闻思修证,约人来讲,就是“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大乘证中道第一义,小乘证无漏法,人天乘证人天福报。虽然他所证的法不同,信解行证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如果约法来讲,就是“教理行果”。教,闻慧,听佛言教而生信;理,思惟其理而解入;图示,才是达到证的阶段;一证的时候,就究竟了。约位次来讲,闻佛言教,是声闻乘;思惟道理,是缘觉乘;起真实修行,是菩萨大乘;证到究竟处,就是佛。声闻乘以教为主,缘觉乘以理为主,菩萨大乘以行为实。
我们净土念佛法门就是行门,所以称为圆顿大乘。修念佛法门要实际去行,不能空谈理论。空谈理论,毫无益处。
净土念佛法门怎么个行法呢?它有三法——信愿行。以信启愿,以愿导行。信愿行具足,即得往生。所以,净土念佛法门不是空谈理论的,信愿行是念佛法门之行门,于其中,以往生大愿为自主张。
各位念佛要发愿求往生。如果不发愿求往生,空修舌根。古德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的功夫深,往生的品位高,功夫浅,往生的品位低。可是没有信愿的话,不得往生。虽然蒙佛加被,也种远因,今生恐怕不能往生。
为什么发愿求往生才得往生呢?因为一切法唯心所造。于一真法界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众生心秽,造秽业,则生机土;众生念佛,心净,起净业,则生净土。虽然一真法界里边,没有净土、秽土,可是随众生现净土、秽土。我们既然是起秽心,造了秽业,堕入秽土,从今以后,就应该翻然悔改,起净心,修净业,求生净土,所以信愿行当中,以大愿为自主张。
大家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了,念佛名号的时候,就要发愿求往生。发愿求见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如果你不发愿,不起信,好比无根的浮萍一样,难得解脱。
一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如思自己的父母,一心悲切,求见阿弥陀佛;一心悲切,求生阿弥陀佛座下。如此,方得往生。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有一般人执理废修,他也知道一真法界中,无垢无净,却认为何必求生净土?这种人只知道“理”不知道“事”,他不知道“一切唯心造”,他把一真法界垢无净,看成断灭。一心起法,虽无而不断,净土法门不是修断灭的法门。
大家记住:念佛要信愿行,以信启愿,以愿导行。以往生之大愿为自主张。不要说往生西方是唯心所造,一切万法无非唯心所造。如果不起净心求生净土,虽道说有现成的阿陀、自然的释迦吗?要知道,净土念佛法门就是一心法门。所以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即得往生。
现在开始念佛。
第五天 至诚恳切求佛力加被垂手接引
持名念佛,有一项最重要的,要注意到——至诚恳切,求佛力加被,垂手接引。因为众生业障深重,不蒙佛力加被,难得往生。凭自己自力,不能带业往生。往生西方,所谓带业往生,是蒙佛力加被。为求佛垂手接引,所以要至诚恳切,求佛力加被。
想求佛加被,要发这个心,有很多事情要避免。总说一句——万缘放下。如果放不下,求佛力加被的心就发不起来。我们今天不妨举几项例子说一说。
名利心重的人,名利心一起,求佛加被的心就弱了。因为他名利放不下。贪恋亲缘眷属的心要重的话,求佛力加被的心就弱了。如果你对自己的儿女特别贪恋,无心求往生,来生还在六道轮回之中。如果你贪恋妖妻美妾,求佛力加被往生之心就起不来,你不得往生的原因,是被业所紧住。如果你肯放下,就能带业往生。如果你对冤家放不下,总记恨在心,求佛力加被之心就弱了。还有一项最重要,如果你淫欲心重,佛来请都不肯去。淫欲念重的时候,你不肯念佛,不肯求往生了。那最危险!
所以,总说一句——万缘放下,一心求佛力加被,往生西方。佛力不可思义,尤其是阿弥陀佛大愿王,更不可思义。
我今天请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黑氏梵志。他得四禅,具五神通,讲经说法非常美妙。他讲经,感动四王天、忉利天都来听。
有一天,他讲经,阎罗王也在座听法。忽然间,阎罗王哭了起来了。他就问:“你为什么哭呢?”阎罗王说:“我得四禅,具五神通,胜空飞行,怎么还会堕地狱呢?”阎罗王说:“你命终之时,恶对现前,到那个时候,你善念尽失,起一种杀害之念。因为这个原因,你堕落地狱之中。”黑氏梵志听了以后,非常难过。可是没有办法啊!郁郁不乐。四天王、忉利天、梵天都问他说:“你怎么不高兴呢?”
这时候,有香山诸神对他说:“现在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今现在说法。你不知道吗?”黑氏梵志说:“世俗之人,被俗务所缠,我怎么知道呢?”香山神告诉他:“你不妨去求佛,佛可以解脱你。”
黑氏梵志两个手,一手拿梧华树,一手拿合欢华树,腾空飞到佛那里去了。住在空中,皈依于佛。
释迦牟尼佛说:“黑氏梵志,放舍!放舍!”黑氏梵志就下来,把右手的树,种在佛的右边。佛又说:“放舍!放舍!”黑氏梵志说:“世尊!我两棵树都已经放舍,还放舍什么呢?”佛说:“我不是教你放舍手中之物,我是教你放舍前际、后际和中间。”黑氏梵志也有根机啊,这时候,他放舍前际,不见有生;放舍后际,不见有死;放舍中间,不见有我。当下破人我执,了分段生死。
所以说,佛的功德力无量无边啊!同时我们要知道,凡夫四禅八定,不了生死。黑氏梵志入四禅,具五禅通,还不了生死;有些人学习断出入息,入四禅,那怎么会了生死呢?
黑氏梵志破入我执,了分段生死,还不如我们念佛法门呢!念佛法门,处不退。你往生到西方,那个地方就再也不退转了,叫处不退。凡夫只要生到西方,得处不退,就是破入我执,就是了分段生死了。下品下生都办得到。
如果你功德力再高的话,往生实报庄严土,不得法无我。所谓法无我,弥陀要解上讲,叫念不退。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皆得到。念不退,是破无明,证法性,初地以上的菩萨。
这些功德,不是我们自力可以办到的,是阿弥陀佛佛力加被办到的。
所以念佛的时候,不要忘记——至诚恳切,求佛力加被,垂手接引。你如引念佛,念念中可以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此法门,是圆顿中之圆顿,方便中之大方便,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但是我们为了了生死,为了离苦得乐,不可不信。以信启愿,以愿导行,求生西方,佛力加被。
现在开始念佛。
第六天 老实念佛
今天和大家讲,老实念佛。如何老实念佛呢?一心不乱,心不离佛,名老实念佛。
浅显地讲,没有贪瞋痴,心不离佛,名老实念佛。吃饭、睡觉,不生贪瞋痴,心不离佛;作工、办公,作一切事情,不生贪瞋痴,心不离佛;忙时、闲时,不生贪瞋痴,心不离佛。总说,一天二六时,不生贪瞋痴,心不离佛,名之为老实念佛。
无论你作事,无论你办公,心一生贪瞋痴,就不老实了。心不老实,随六种法转,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你六识出于六根,在六尘当中,不随六尘转,名为老实。
如何随六尘转呢?起憎爱二心,就随六尘转了。眼见色,起爱着心,或者起厌恶心,就是随色尘转;耳听声,起爱着心,起厌恶了,就随声尘转;鼻闻香、舌尝味、身接触、意觉法,如果起僧爱二心,就是随尘转。
如何你六识接触六尘,不随境转,它不会有贪瞋痴。没有贪瞋痴,是你的佛性。当然我如此说,你不见得能办得到。你要用功!这叫修行。
有人说:“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我知道,第六意识接触法尘,法尘是什么样子呢?”有人猜法尘是如何如何如何的样子。他不知道,法尘无相。
前五识接触五尘,现前境;唯有第六意识,接触法尘,不现前。第六意识是取前五尘的影像。
你过去看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觉触过的,在第六意识的影像起来的,这是第六意识起的法尘,它不接触色声香味触。如果第六意识也接触现前的色尘,那么,瞎眼人见不到色,还有第六意识,应该还能见色;聋子听不到声音,还有第六意,应该以第六意识也能听到声音;鼻子闻不到香臭味道,还有第六意识,应该以第六意还能闻到;舌根不辨滋味,还有第六意识,应该还能辩滋味;身体不接触时,你有第六意识,应该还能接触。
那么说起来,人在高雄,你在台北,根本不能接触;你的意识可以想到高雄,应该和他接触啊!那样说起来,我们何必上月球呢?我有第六意,可以想到月球。想到月球,等于接触月球。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第六意识想到的东西,能够接触的话,就无道理。我的第六意识可以想到火,想到火的时候,应该火烧的第六意识。我的第六意识可以想到水,想到水的时候,应该水湿我的第六意识。
所以第六意识,接触法尘,仅仅是前五尘之影像。第六意识不可能接触前五尘的现前境。
那么说起来,第六意识接触的法尘,没有东西。所以这个法是空的。
或者有人说:“第六意识这个法尘空的。我承认,但是它察觉的是前五尘的影像,那么,前五尘应该是实在的。”他不知道,前五尘也是空是,色声香味触皆空。
什么原因呢?色声香味触皆是因缘生,不假因缘,没有这个五尘。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就是空。所以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因缘生,就空。所以又说“未曾有一法,无有不是空。”
既然一切法空而不实在,我们为什么随六尘去转呢?颠倒众生! 我们一生,就是糊里糊涂在这个如幻 我们一生,就是糊里糊涂在这个如幻里头混,虚妄造业,虚妄受生死。造业、空业、受生死,空生死。可是由于它心造,就不空。等到两眼一闭,又开始糊里糊涂作下场梦。不相信,大家想一想,我们都是如此。明明无有一法可得,偏偏了以有所得心争名夺利。所以佛说“可怜愍众生”。
阿弥陀佛是大觉慈尊,我是未觉的众生,求已觉之佛觉我!所以,我要念佛求生西方,不过是要离迷证觉罢了。如果此心一起,就算你有得到觉悟,也可放下贪瞋,这样,心不离佛,念佛名号,名之为老实念佛。
如果你起贪瞋痴,心就不老实了。心不老实,你不但骗阿弥陀佛,你还骗你自己啊!所以,希望各位回去以后,老实念佛。
如何老实念佛呢?心不生贪瞋痴,心不离佛,久久用功,自然一心不乱,心不离佛。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个了。希望大家各自用功!
现在开始老实念佛。
第七天 念佛须要长时修害人之心不可有
念佛须要长时修。观无量寿经说,十念即得往生;阿弥陀经说,一天到七天即得往生;无量寿经说,尽形寿即得往生。这是说,念佛法门,十分方便。尽形寿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当然也能往生;如果一天到七天,念到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临命终时,十称佛号,至诚恳切,也可蒙佛接引往生。如果寿命没有尽,你就不念佛了,那是自暴自弃。我们要尽形寿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叫长时修。
这里边有品位高下很多不同。略说有九品不同,广说有无量差别。
长时修,尽形寿念佛,要看自己进步的情形。有很多人说,念佛不得力。他没进入情况。
念佛首先要断烦恼。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疑、恶见。第一项贪里头,有很多种,最难以断,就是淫欲,生死随逐众生。生死,是众生生死。离不开淫欲。固然是色界以上断淫欲,其实他没断,仅仅是伏了而已。所以报尽还要堕落。真正断淫欲的,唯有四果阿罗汉。
所以大家在家居士,有夫妇的,固然净土法门不戒正淫,但是你也要节制自己,千万不要叫淫欲心障碍你往生。如果你淫欲心重了,临命终时,业障现前。所以说,每天晚上大回向时,都要唱“愿我临终无障碍”。夫妻之间的淫欲,也应该尽量节制。
不断烦恼,不舍家园,也可蒙佛接引往生,这是说他有忏悔心,所以,夫妇之间,如果有淫欲心,应该起忏悔心,此忏悔之一念,就是你将来解脱的根苗。这辈众生,不断烦恼,不舍家园,也得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士,品位很低。]
天台宗根据道理判定四土,凡圣同居士、方便圣居士、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你如果不断烦恼,不舍家园,至恳恳切,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也可生到凡圣同居士。如果你贪着心太重,造成障碍,那就很难说了。
在这个时间,有一个重点,大家要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你没有害人之心,可以藉佛功德力。生到凡圣同居士。如果你天天生害人之心想,那就难蒙佛接引了。
第一步。你感觉自己进步没进步,看看害人之心重不重。遇到事情,总有一个想法:唉!让他一步算了。这是往生的资粮。
进一步,断烦恼。渐渐地断,不能一下子断,我们不是顿根人。这个时候,你可从凡圣同居士,慢慢地生入方便圣居士。
所以我们知道,这其间有无量差别,并不是呆呆板板的九品差别而已。
如果你烦恼真正断尽,那就是方便圣居士的四果阿罗汉。
看自己烦恼是否轻了?以前与人家计较人我是非,放不下,现在渐渐地可以放下,那是你念佛进步了。以前贪瞋痴慢疑恶见很重,现在不那么重了。于是于事,总是好像感觉不太灵敏,他不是不灵敏,而是不计较,能够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时候,你又进步了。如果烦恼断到相当程度,你可以生到圣居士。
如果你感觉自己烦恼比以前确实轻了,应该起慈悲心。慈悲心是菩萨行。见一切众生,不和他计较是非善恶,总想怜愍他,慈悲他,度化他。慢慢地,你可以从圣居士渐渐生入实报土。如果起慈悲心,普被一切众生,那你是实报庄严的菩萨。各人观察自己,我是不是达到这程度?不要问能往不能往生,看你的心诚不诚。
慈悲心真正起以后,就是发菩提心。往生极乐有三种法,持念佛名,求愿往生,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众生,是实报庄严土的种。
再进一步,看自己心清净不清净。清净到一丝不褂,一尘不染,这个时候,你可以渐渐从实报庄严土进入常寂光土。这境界就很高了。这就是所谓的“心净则佛土净”。
说虽如此说,我们究竟根机不行啊!还是老老实实地,从根本上下手,断烦恼。最低限度,不贪、不着。
这个功夫,并不是几句佛号就能完成,甚而言之,不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可以办到的。所以我们要尽形寿,长时间修。
希望各位居士回去以后,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第一个,害人之心没有了,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士;第二个,发觉自己烦恼渐渐轻了,在凡圣同居以后,慢慢地可以走向方便圣居土;第三个,自己大悲心发起来了,可以生实报土;最后,看自己的心清净不清净。
现在回来再讲,如何断烦恼?
害人之心和烦恼,皆是由我而起。我有四种作用,就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愚痴,就是不明道理。我见,在社会里边,我不让别人,一定坚持自己的我见。一定生很多烦恼。我慢,贡高我慢,别人不能侵犯我。我爱,我爱这一项事情,不放不舍,一定生很多烦恼。这就生一切烦恼。
如果把我放下,可以得太受用。我有两种,人我和法我。放下人我,破烦恼障。放下法我,破所知障。破烦恼障,没有分段生死;破所知障,没有变易生死。如果没有人我执、法我执、烦恼障、所知障,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名之为佛。
所以,害人之心,一切烦恼,皆从我起。大家应该放下。
前天我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佛对黑氏梵志说,放下前际,放下后际,放下中间。放下前际,是不生;放下后际,是不灭;放下中间,是无我。其实,前际、后际,都由中间生。换句话说,生灭都由我而生。
众生不知道五阴空,执着有五阴,这是法我执;他从五阴当中,又执着有我这是人我执;于我又执着有生死,堕入六道轮回。
希望大家要断烦恼障,先要不执着有我。
深的我们不讲了,因为我们办不到。我们能生到凡圣同居士,已经是很好了。不蒙阿弥陀佛加被,我们那有希望?这就像中国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我们都是那个好材料。
好啦!我们抓住要点,回去以后,大家害人之心不可有。再往上升的话,随分随力,看你的资格了。
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
现在开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