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人生之目的——人生之目的
人生之目的——人生之目的
2007年10月23日11:13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021 字体: 繁體

慧净法师

人生之目的
 

1.人為何而生存著

  人為了什麼而生下来?為了什麼而生存著?為了什麼再怎样苦也非忍耐活下去不可?

   
  我的一生就这样地过,这样地结束可以吗?

   
  只要是人,不管谁都或多或少,曾经有过这种疑问。实际上唯有深怀这种疑问,才是真正具有宗教性格、具有学佛的根机。同时唯有这种疑问,才是付出一生的代价,无论如何也非了解、非解决不可的「人生根本问题」。

   
  以哲学来说就是「人生究极之目的」。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存有它的目的。

   
  如「笔」是為了写字;「錶」是為了看时间;「杯子」是為了装水;「眼镜」是為了看,「车子」是為了乘坐等等。

   
  任何东西都各自含有其目的而存在著。

   
  那麼「人」又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的呢?

   
  被称為「万物之灵」的理性动物之「人」,若不知人生之目的而活著,无异於「没有理性」,「放弃人格」,可说失去生存的意义。

   
  若将人生比喻為旅行,那麼我们就是旅行者,每一个旅行者都有其目的,不知人生之目的,就像不知目标的旅人。

   
  如果人生没有目的,那麼生存也就毫无意义。

   
  坏损的笔与錶、破裂的杯子与眼镜等,既不能使用,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被丢入垃圾筒。

   
  再怎样高贵的名车,对於不知使用方法与目的的人来讲,只不过是一堆废铁而已。唯有知其目的与使用方法,才会体验到名车的可贵。

   
  不知正确的目的与方法,则不知人生存在的难得与价值。

   
  大部份的人,表面上乐观含笑的过日子,有一天当内心深处突然有「人生空虚」之感,这正是因為他不知「人生究极之目的」的缘故。

   
  但一般人都错认為「自己拥有生存之目的」。

   
  男人以為努力工作,养家活口是他的目的;

   
  女人以為照顾家庭,抚育儿女是她的目的;

   
  单身贵族,以自由愜意為目的。

   
  同时人生欲望无穷:金钱、名利、地位等等,种类很多,也错误地以追求这些為他的人生价值。

   
2.人生目的之条件

   
  以佛法来讲,所谓「人生之目的」的条件是「只要达成,虽死亦可」。

   
  為了某种目的而来到特定的场所时,必须是直到达成目的,否则不会离开。

   
  去市场购物的人,不买到东西不回家,一旦买到了,则什麼时候回家都可以。

   
  又,如同进入饭店,还没吃饱,不会满足地离开,一旦吃饱,随时出来都很满足。

   
  亦如到驾训班学开车,必须是一直学到考取驾照,否则不会半途而废。

   
  像这样将目的与场所来比照人生的话,带著某种目的,而投生来到「人道」的我们,目的若是达成,便应有何时离开「人道」都可以的心境,亦即「目的达成,何时死去都满足」的心情。

   
  释尊说:

   
  若人生百岁  不知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虽然活了一百岁那样长寿,若没达成人生目的,还不如虽生一日,而已达成目的的人,亦即若能完成人生之目的,虽生一日亦可。

   
  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达成人生之目的,虽然到了晚上经过这麼短的时间便死去,也能心满意足。

   
  那麼人类所追求的,有那些能合乎这条件呢?

   
  钱财、名利、地位,这些如果达成的话,人可以死吗?能含笑满足地离开人间吗?其实这些一样也不能使我们满足。不仅如此,而且是「世上万般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罗」,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释尊形容一般人临终的心情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3.释尊「诞生偈」

   
  「人生究极之目的」:宣说佛法的释迦牟尼佛在其诞生时,已经彻底地显示了。

   
  佛教是宣说「人生之目的」的宗教,这由释尊的「诞生偈」就可以看出来。

   
  释尊在约二千六百年前的四月八日,於当时北印度的蓝毘尼园诞生。

   
  生下来时,东西南北各走七步,并且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宣说:

   
  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这在《修行本起经》及其他经典都有记载,也就是有名的「诞生偈」。

   
  此偈可作多种解释,但其本意是在显示「人生之目的」。

   
  「唯我独尊」的「唯我」,并非只是指「释尊」一人而已,而是指「人道的每一个人」;「独尊」是显示「只有一件尊贵的使命」。

   
  所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真义是:

   
  「天上天下虽然广阔无垠,但唯有我们人类拥有唯一的神圣使命,崇高的目的」。

   
  这句「诞生偈」正是有关「人生究极之目的」的大宣言。

   
  那麼佛教所说「受生人道之目的」是什麼呢?「向著四方,各走七步」,就已暗示出来了。

   
  六步加上一步便是七步,「六步」是指长久以来流转於生死轮迴的六个世界,即是「六道」。而「七步」是从痛苦的轮迴,迷界的六道跨出一步,以完成解脱轮迴,自由自在,不生不灭的生命。

   
  「六道」是:
   
  地狱道:歷经难以计算的漫长时间,遍受无法形容的大苦。
   
  饿鬼道:接受五百世不闻水浆之名的飢渴之苦。
   
  畜牲道:弱肉强食,最后被刀割煎煮之苦。
   
  人间道:人类的世界,五阴炽盛,八苦交煎。
   
  修罗道:瞋恨心强,常争斗的世界。
   
  天 道:寿命很久,纯粹享乐;但临命终时,五衰相现,其苦甚於地狱。


   
  我们的生命是从无始旷劫的古昔,一直迷於六道的苦界,未曾解脱。

   
  释尊常说:「从苦入苦,从冥入冥」,现在的人道是苦,死后的地狱更激烈。

   
  所以释尊要我们儘早发「出离迷界」的心,寻求觉悟永恆的生命。这便是「出离心」,我们要有此发心。

   
4.几兆年一次的绝好机缘

   
  能够听闻佛法只有「人道」,所以人道是脱离一切苦恼的场所与绝好机缘。

   
  但是释尊也说:「人身难得」,能够生到人间界来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杂阿含经》中,释尊以一段有名的「盲龟浮木」的譬喻来说明这困难性。其意是:

   
  「大海之底有一隻瞎了双眼的乌龟,寿命无量岁,每一百年才有机会将头浮出海面一次;海中有一片浮木,木的中央有一孔,是否盲龟能够遇到这浮木之孔呢?这是几亿年几兆年也非常难的事,但在三恶道中,要转生人道,比这还难。」

   
  《涅槃经》也说:

   
  堕三恶道者,如大地土;
   
  受生人界者,如爪上土。

   
  无论从时间上或数量上而言,都确实是「人身难得」。

   
  就这一点,在一千年前,日本有一位高僧──源信上人,开示了一段法语,很贴切的说明得生人身的庆喜:

   
  离三恶道  生於人间  应大庆喜
   
  自身虽贱  不劣於畜牲
   
  吾家虽贫  犹胜於饿鬼
   
  事虽不如人意  难比地狱之苦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故生人间  应该庆喜

   
  古德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復。」

   
  正是警惕我们,一旦堕入三恶道,则虽经过几亿年几兆年也未必能再度得生於「人道」。

   
  像这样已经生到「人道」来的「人类」,拥有这麼大好机缘,怎麼可以过著「不知為了什麼而活著?」「生存很空虚!」「我的人生怎样都可以!」的灰色日子呢!

   
  出生到「人道」之目的,释尊已经作了这麼明确的开示与强调,亦即「依靠佛法,出离六道轮迴。」

   
  此生很短,而后生无穷的长,假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寻求永恒不生不灭的生命,正是「人生之目的」。

   
  那麼如何依靠佛法,从六道跨出一步,出离六道轮迴呢?这是佛法所要说的重要课题。

   
  释尊一生所说的教法,分為二门:圣道门、净土门。在这五浊恶世,又是末法的时代,人劣才闇,圣道难修,净土易行。不管僧俗、贤愚、善恶、男女、老幼,只要信顺任凭弥陀悲愿的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则永远蒙受佛光摄取。亦即弥陀本愿,不论你是善是恶,只看你是信是疑。一旦信愿念佛,则不管善恶,都蒙受佛光摄取。生在弥陀摄取光明中,死入弥陀无量光明土;得无量之寿命与自在之身心;永离轮迴,无诸苦恼,岂不快哉!

   
  【按语】极乐之乐,乐不可喻;地狱之苦,苦不堪言。专称佛名,必生净土;若不念佛,将堕地狱。详细请读下文 〈佛形容地狱〉、〈濒死体验篇〉及〈念佛放光〉、〈念佛往生〉等篇。

上一篇:人生之目的——经证:佛形容地狱
下一篇:人生之目的——死后会怎样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