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安心法门03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弟子钟清泉敬记
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善导大师的注解也不容易了解,所以制成表,比较明白,上次讲到深心的第三条‘弥陀大愿,摄众往生’现在来讲第四条。
乙四、释尊说教绝无虚言
净土法门,学佛的人不懂,不学佛的更不懂,不懂就是外行,外行就不能生效力。通途法门,断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才能成佛,净土法门不必断这三种惑就可成佛,这道理谁能懂?既然不懂,就很难对净土法门起信,不信怎么办呢?要找证人。外行不能证明,外行开口就是外行话,必得找内行懂局的人来证明,什么人才是内行的?初学佛的人一品惑未断,还是糊里糊涂。证了罗汉果也还糊涂,因为罗汉只断见思惑不在生死中轮回,还是不完竟。中乘缘觉比罗汉声闻高明一些,他也不懂净土法门。比缘觉还高的菩萨,也不全是内行,华严经是特别对高等菩萨说的,菩萨对净土法门都不能算内行,何况是博地凡夫,有些凡夫说他懂净土法门,那有这种道理。学佛必须谦恭,孔圣人教诫‘谦受益,满招损’孔圣人自己学琴于师襄,可不能说我有年纪了,你来教我弹琴吧!即使学生比老师多活二百岁,是学生就得对老师恭敬,现在学佛的人一知半解,甚至连半解都谈不上,就狂得不得了,这是得了不治之症。
这好比种植物结果,种豆子结豆子的果,种萝卜结萝卜的果,种西瓜结西瓜的果。萝卜比豆子大,西瓜又比萝卜大,佛果就好比最大的西瓜,而我们连豆子都比不上。又西瓜不同于豆子,但是与其他西瓜相同,所以说佛佛道同,成佛就懂佛的果位,才能出来当佛的证人。
成佛的条件是慈悲,慈是对一切众生都爱护,悲是一切众生有痛苦都替他解决,要慈悲众生必得自己先觉悟,有智慧才不糊涂,若自己还糊涂怎么给人当证明?智慧、慈悲是成佛的条件,阿弥陀佛成佛了,就得找佛来证明往生这件事,不是证明其他的结果,其他的果,大家都懂得一点,唯独往生这回事,大家都讲不上来。有生应该就有灭,但是今人难以相信的是往生后却是不生不灭,能彻底的不生不灭就成佛果了。佛说了往生的道理,一般人听不明白,得找证人,能替佛当证人的也要证佛果的才算内行。
深心的第四条是‘释尊说教,绝无虚言’佛有无量无边,为什么这里只提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老师,我们修行净土往生都是根据释迦牟尼佛说的。有人不懂这个道理,误以为娑婆众生念阿弥陀佛是念干爹,放着释迦牟尼佛不念,却找阿弥陀佛。他不知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本来就是老师教我们的,我们照着老师的话做,难道错了吗?‘说教’就是将往生的道理说出来,佛说往生的道理‘绝无虚言’绝不是空话。
有人会问,每一尊佛都有智慧慈悲,他们为什么不与阿弥陀佛一般也制造一个极乐世界,把大家接去,这多省事,何必这么麻烦出来当证明?这要多读书,只读半刀卫生纸,就说是念了三藏经典,这真是笑话。在释迦牟尼佛当教主的娑婆世界,一个小世界各有东西南北四大洲,地球叫南瞻部洲,北边是北俱卢洲,这一洲的众生什么都有,他们不信佛法,感觉不出有生死的痛苦,你去跟他们讲往生的道理,他们听不懂也不接受,所以说法必得契机,针对他的毛病说什么法药,他没这种病,你说法他不接受。譬如现在劝大家不要吃味精,甚至玉米也吃不得,这在五十年前没这一套,说这个就是废话,因为那时的味精不加毒药,所以一个时候说一个时候的话,要对症下药。世界是无量无边的,众生的心识也千变万化,若不懂这个而呆呆板板的,当个书呆子那能做什么事情?现在我们吃这些有毒的东西是活该倒楣,但这不是国家的问题,不能一味的责备政府,换你去当总统也一样办不了,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说话做事必得要看机缘啊!
每一尊佛有他教化的世界,他领着那些世界人民的心理,都不一样,若只拿一个法门,到处教,就忽视了契机。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佛发的愿力还得要正合该处的风俗,在佛经有云,在别的世界修行,修行十年不如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年,这话怎么讲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叫强难化,意见纷歧,讲什么也听不进去,娑婆世界众生若肯听,平心来修,用一天的功夫要比其他世界众生吃的苦多,所得功德也比他方世界众生大,他方净土的人一听佛法就信受奉行,很容易学。所谓不受魔难不成佛,能在多魔难的娑婆世界修一天,当然就比别的世界修得多,但是有多少人能扫除魔难平心来修呢?
愿力不同,办法就不一样,净土法门为什么叫难信之法?因为修一般法门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证佛果,但是净土法门只要七天就可以成就,一旦往生极乐就可以当生成佛,有人就会怀疑:那有这么便宜的?也有人认为:阿弥陀佛造一个极乐世界,既然是造作的就是假的。其实那一个世界不是造作的,阿弥陀经说得很明白,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佛说得很明白是‘变化’,那不就行了吗?
乙五、十方诸佛证劝苦心
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证是当证人证明,劝是劝人去干。证明净土法门七天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证明别的,专证往生一点都不假。劝众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劝别的,专劝众生信受奉行净土法门。证劝这两个字一点都不空洞,为何要十方佛证劝呢?为着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大家不信,所以诸佛出来作证明,这是诸佛的苦心。苦就是慈悲的悲,每一尊佛都有苦心,要大家好,至于众生明不明白佛的苦心,肯不肯照着佛的话做,这佛没办法,他只能发这个心。其他世界的佛,他的愿力没有造一个世界,只有阿弥陀佛有,有这么便宜的法门,你们怎么不去修呢?这是诸佛证劝的苦心。
乙六、依教奉行绝不会错
净土法门难懂,难懂就得依圣言量,依着圣言量绝对错不了,要是经错了,那就是佛说错了,佛说错了,他怎么算是佛呢?怎么算觉悟呢?
学佛的人判断事情有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对于现在前境,摆在眼前的事情,用现量判断,便知真假。至于不在眼前的境界,要认知是什么东西,可以用比量判断。如果现量、比量都不会用,就依圣言量判断,经上的话叫圣言,圣人能说欺骗人的话吗?照着经上佛说的话去做,绝不会错。
乙七、菩萨智不及佛说法
菩萨有三贤十圣,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贤人,登地菩萨就是圣人了。初地不懂二地的境界,到了五地、六地也不懂佛境界,上头还要修很长的时间才可以成佛,所以说,菩萨的智慧还够不上出来当证明,非得佛才能够出来证明带业往生。
乙八、声缘不明往生之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伏惑,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了脱生死必得断惑,那修净土法门就不断惑吗?要断,不在娑婆这里断,在这里断不了,不但是我们断不了,这一些老修行也断不了,为什么呢?仁王护国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唯佛一人是断尽惑的,才到常寂光净土,除佛以外都还没有断尽惑。在弥陀经也有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到了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时念佛人要心不颠倒,才能往生,心里要是颠倒了,就不能去。断了惑才可以心不颠倒,可见往生的人都是未断惑,带业往生的。有颠倒就是惑,虽没有断惑,但是伏住惑了。在娑婆很难断惑,三贤十圣住果报,到了登地还有‘三细’未断,登地菩萨叫欢喜地,还有欢喜就是俱生执着未断尽。今天我们只要抓往圣言量信愿念佛就能成功,抓不住圣言量,那就得费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断惑,谁能活三大阿僧祇劫啊?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谁敢说能再活三十年?
乙九、异佛见解皆是魔说
我们在学佛这一回事上还都是幼稚园的程度,这是实实在在的话。到了登地,每一地都证不一样的境界,因不一样,缘不一样,果也不一样,能明心见了本性,这时断一分无明惑,见一分本性。要明心见性必得了解‘惑业苦’,惑业苦在第八识是分不开的,叫‘三细’。三细是同时具足的,没有时间前后,与第八识不分隔的。如伊字三点或香炉三足,少一点就不是伊字了,香炉少一条腿也立不起来。登地菩萨虽是圣人,但是上面还有九个阶级,这九阶级的境界他也不清楚。往生的道理,菩萨多少相信一点,知道净土宗可以不断惑而不堕恶道,并不反对,但是智慧还不及佛,还不能够彻底了解净土法门,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
净土宗发的愿是‘带业往生,乘愿再来’乘愿再来干什么?来度众生。乘愿再来的菩萨怎么个度众生呢?当高贵的人物,作长官,作总统,不但不堕恶道,连坏地处都不去,一生下来就是高贵的。若生到坏处,先是穷毛一个,经过一番努力而发达的,就不是乘愿再来的,这个道理经上有。下次再继续讲净土安心法门‘深心’其他项目。
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
丙一、一心依佛所教
‘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能一心?假使这一个道场有二万人听法,恐怕找不出一个一心的人。‘三万个人也找不出一个一心的人,那怎能往生呢?’是呀!所以说不能一心,往生就太*不住了。弥陀经上佛说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一心,你偏不一心,你尽反对经,往生怎么会成功呢?
弥陀经上说往生要‘一心不乱’,一心归一心,不乱归不乱,一心不乱原来是两回事。一心还有乱的时候,一心也有不乱的时候。怎样叫不乱的时候?一心以后怎么样打扰都不摇动,这叫不乱。如果一打扰,你的心就随着摇动,这就是乱啊!所以弥陀经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临死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了,那不是很好吗?但还要心不颠倒,颠倒就是乱,心里不颠倒、不乱了,就能往生,心要是颠倒了就不能往生。现在在这里先只讲‘一心’,不谈‘不乱’。
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干什么?要依教奉行。如果把中国的四库全书都看完了,这个人的学问不少了,但是这个学问一点也没用处,因为不能把生死大事办完。大家都会说‘办了,办了’果真办了就清楚了,事实上,人人皆是‘不了之局’,没有一人办了的。有人会说:死了就完了。‘死’是真的,但是却‘没了’,死而不了哪!这对不学佛的人说,他不会懂的。不论是老修行或是新学佛的人都要讲究‘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你个人吃饭你个人饱,不能说:我今天没时间吃,你替我吃吧。要知人死后生死也没了结,这一生是人身,下辈子有可能会轮回投生为猪狗牛羊畜生,那更倒楣了。
所以今生来修学佛法,就是要一了百了,从此了脱生死。你查查四库全书看看有没有了生死的法子?而我们学佛就重在这个‘了’字,能了生死。会死是因为有生,不生还有什么死呢?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生就不灭,有生就得灭,就得死。要不生就得修行,‘修’是按照法子做,‘行’是日久天长永远干下去。
要怎样修行?禅宗祖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修行,谁不会?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场子里没有一个会的,饿了也不会吃,困了也不会睡。有人会说:你说这话不是愈说愈糊涂吗?其实,不生就不灭,真正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样就行了。这番话不浅,要是叫你怎么修就怎么修,像饥来吃饭,困来眠,你只要听了就信、就依教奉行,不起一丝分别心,那就很简单了。如果,你想解得明白,就要看完三藏十二部,这简单吗?你愿意选择那一条路?
又,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命死再投生另一道,分一段一段的生命。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已了,再断‘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了结以后,智慧还未完全圆满,若就此停止,永远是这个样子,就是掉入涅槃坑,便不能成佛,因此必得不休息再干事情,而所幸这时已不再轮回了。变易生死每了一次,智慧就开一次,如果一直停在罗汉的阶段叫‘愚人’。弥陀经的序分列有十六位罗汉、四位菩萨、无量诸天大众,这只是举一些代表,是乘愿再来当老师的代表。他们不休息当教席,教大家,教到没有世界了才不教,世界存在一天就教一天,这就是为了变易生死乘愿再来的。凡是乘愿再来的,罪低限度得个人身,也有化生天道的;至于入恶道的,那个愿力就不得了,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释迦牟尼佛往返娑婆已经有八千次了,那就是来作功德。
往生极乐世界,断了惑就不颠倒,在娑婆断一品惑如截断四十里的瀑流,非常难。修净土宗不必断惑,伏惑就能往生,往生到净土的莲华中,莲华有的若干天就开的,有的要若干年才开的,全看每个人在莲华中断惑快慢,可见往生都是带惑业的。弥陀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两句话,肯定住修行者的心,叫你修这个法门。佛知道你断不了惑,只要你伏住惑,往生极乐世界就成功了。所谓‘不必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不必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只凭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能了生死。有人或许疑问:你说的话,可信否?如果不信,你可以去研究三藏经典,只要研究一半,你就信,至于究竟的道理,即使八地菩萨也不能完全相信。
丙二、决定奉行不变
决是判决,定是定在这个办法上。还没修的,就决定用这个法门去修;已经修的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永不休息。时时随喜一切功德,人家干了好事,心中随喜赞叹,我们就得一半功德。其次是时时忏悔,造了恶业,就随时忏悔。三是时时回向,将一切修行功德,回向众生。决定就这样修行,奉行不改变。
丙三、纵使引他经论
‘纵使’是不一定这样。就算是别的修行人拿出别的经典,说修净土不好,你仍按照净土微妙之法,不与他们一样。但是归元无二路,后来证果都是只有一个路子。因为人心不同如其面,一个人一个心理,所以方便有多门,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代表一百零八种烦恼,开出去愈开愈多,合起来是一个,这叫万法归一。有人问:一归何处?这个必须用悟,万法归一,归于中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归于一就是归于中道。人心不同,说法就要契机,例如禅宗最不赞成‘欣厌’二字,欣是对某一事情欢喜,欲求之。厌是讨厌它,不要它。禅宗最反对欣厌,可是‘欣厌’却是净土宗全宗的重点,离开欣厌不能往生,所以一个法门一个办法。
丙四、千万云不生者
有上千上万个人说:没有往生的道理。他们认为有生就有死,往生还是有生啊,有生就该有灭,所以即使往生也不能了生死。但是往生的道理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说的,诸佛说的怎能不算呢?若佛说的都不算,那就不必学佛了,整个佛教都*不住啊!这都是错误的说法。有人怀疑:佛说万法皆空,既是万法皆空,那里还有极乐世界呢?其实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有说: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既然是佛变化的,还是空啊。明末蕅益大师注弥陀经,着重性相不二的道理,以唯识的道理注解时,则处处着相。但是一切相皆由心识所生,也离不了本性。如果说修净土不能明心见性,怎么在弥陀经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阿鞞跋致是见性的菩萨,补处是等觉菩萨,可见修净土一样能明心见性。
修净土宗临终是带业往生,往生以后就得以不退转,不在生死中轮回,不用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脱开轮回、成佛,这是难信之法,谁也不信。学净土宗最重要是三资粮,修净土不知道信、愿、行三资粮,那就不必修了。这三个字要是会讲一个字,就成功了,一个字都不会讲,念上十万年如同唱歌,一点用处也没有。一般佛经都是讲信、解、行、证,先要信,信还不行,还得解,了解还不行,还得照样如法去行,行之后还要证果做出成绩来。净土宗没这一套,单讲信、愿、行,多了一个‘愿’,别的经都没提出。净土宗就是注重愿力,所以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佛有愿,你有愿,愿与愿相对照,才合得起来。没有愿,念上千万年也是白念,可以证别的果,但与往生无关。后来证果的祖师,把净土宗的信、愿、行,比喻成伊字三点,不论修那一个字都包括另外两个字,都可以成功。如同伊字三点,不分上下左右都是伊字。伊字三点原来是天上有一个天人长的三个眼睛,我们没见过,所以改成炉的三支脚较好懂,三支脚差一根也站不住。因此修净土首须守住一个信字,不受他人摇动。
千万人说没有往生的道理,他说的也有根据,因为各经典说法是应机说法。他不信即使勉强也不行,比如娑婆世界的北俱卢洲人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很享福,但不信佛法,你向他们讲带业往生,他们不听这一套的。佛说在娑婆世界有八难,有人以为生在北俱卢洲是享福,实际是遭难,那里的众生听不到佛法,所以祖师说:‘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天堂有无边的享受,入地狱会受无量的苦,为什么宁愿到地狱去呢?因为听闻佛名有解脱的机会,不闻佛法就永无解脱的机会,所以说是灾难。
丙五、唯增往生信心
有千万人说没有往生这回事,他们愈说,愈增加我们修净土的信心。此时全看我们有没有愿力,有愿一切就不要紧了,没有愿力就会随着走。佛说有一个极乐世界,可以往生,相信圣言量,佛怎么说,我就怎么信,我就怎么愿,我就怎么修,就能成功。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如何解释,愈解释愈分别,分别是识的作用,不是智慧,这叫虚妄分别,自己遭倒楣。所以他愈毁谤,愈是你的增上缘,愈是帮助你的力量,大家有这种魄力吗?在中国的论语,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要有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气魄,他们愈说没往生之事,愈要修净土,这得有毅力,有魄力,还有智慧才行。若是坏事你不改,而认为我就是这样,那就错了。
试问:谁得了增上缘了?事实上,我们没得增上缘。然而什么人才有得到净土往生的增上缘呢?这需要试验,光说不行,得遇见事情试验过才能增长信心;单单试验也不行,还得一步一步对各种经典知道不少了,知道涅槃有法身、般若、解脱三德,费了很大的功夫,觉悟到要证涅槃三德任何一种都不容易。修行到这种程度,才知道要了生死证涅槃真不容易。我们大家到达这种程度了吗?那一位有这种觉悟?真正用过功夫去解去行的人,他知了生死成佛果,短时间确实办不到。这种人一听修净土往生就能不退转,能一生补处,便会生起信心老实去修,禅家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就是功夫的问题。
丙六、甚至诸佛再来
这句是假说,并不是实在有如此的事,‘甚至诸佛再来’,就是十方诸佛都来说:没有往生的道理。
丙七、我绝不改此心
‘我绝不改此心’,谢谢他们,我发的愿就是这个样子,你说你的,我不听,我要是一改就是失去了愿力。周利槃陀伽是弥陀经列的十六尊者之一,他什么都不懂,佛教他念‘苕帚’,他念了苕忘了帚,念了帚忘了苕,笨到这个样子,但是他就是相信佛的话,照着佛当初的教诲,一直念苕帚,后来也凭这个证果了。
下次讲净土安心法门的第三种‘回向发愿心’。
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你打扰,这就叫不乱,有不乱的工夫就不错了。阿弥陀经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心要是一颠倒,颠倒即是错乱,就不能往生,所以大家先求‘百八声不乱’。
但是,念佛也是有次序的,第一步是‘口念耳听’,嘴里念佛,自己耳朵自己听,便知自己念佛时乱不乱,自己听自己有没有听错,就能字字清清楚楚。只要念得字字清楚,不必多,但念一百零八声,我们平常用的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颗。念得不专心,一天念几万声也没用处,但求一百零八声不乱,一个字也没错念了,耳朵听得分明,一个字也没掉落。只念一百零八声所花时间很短,这大家做得到。但是要紧的是后面两句话,要提醒警戒你念这一百零八声要‘其中若有一念差’假若一个字没有听清楚,‘掉转珠头都不算’把念珠头掉转过来,前面念的都不算,重头再来,这是‘口念耳听’。我现在就是‘口念耳听’,还是小学阶段。
再进一步是‘心念心听’,这比较麻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念佛忆佛’。这念佛、忆佛怎么讲?有人说念佛就是忆佛,没有不同,然而经典没这么糊涂的。念佛是念佛,忆佛是忆佛,是两件事,忆佛是时时刻刻想着他,这个力量很大。圆通章的忆佛就是‘心念心听’,我本人正在往这条路上走,学着忆佛心念心听,但还不熟,这是实在话。
再进一步是‘实相念佛’,念佛有四种,其中之一是‘实相念佛’,也就是念而无念。也没念,也没想,当下就是念,就是佛,这叫实相念佛。实相无相,到这个工夫,即证涅槃三德的境界,我们学佛注重的就是涅槃三德。因为学佛求的就是成佛,必得证得涅槃三德。至于念而无念的实相念佛,里头是什么空,是什么假,是什么中,这就是多说了,没到那个程度,就是说废话。不但是废话还怕别人听了误解,误解就会受害,所以五祖对六祖讲经,要用袈裟遮围起来,怕别人听到,虽没秘密,但让不懂的人听了怕发生误会,害了自己。现在跟各位讲实相念佛,太早说了,但早晚还是要走这条路子。到了实相念佛,什么宗都没有了,都是一体的。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一个,般若是一个,解脱也是一个。诸位回去若能练习‘百八声不乱’,听这一场经就不会空空来一遭了。
今天透这个消息给大家,你不懂也不要紧,只要信圣言量,什么都办得到,若不信就没办法了。譬如,凡是学佛的人都说‘别着相’,不着相就是真空,真空则谈不上这一宗那一宗,真正涅槃三德就是‘无相’,别的宗要不着相,净土的金沙布地,鸟树演法等等可都是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佛的三十二相也是虚妄,‘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金刚经是专讲不着相的,而净土宗则专讲着相,一般人是不懂的,所以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是‘立相住心’,原来没有相,安上一个相,安一个相要干什么?为了‘住心’。心原是无所住,没有一定的住所,先叫你的心不往别处跑,心安住在此相上,这是净土宗的特别方法,别的宗办不到。假若你听别人说不着相,你就等三大阿僧祇劫才去成佛吧!若等不及想快成佛,就依净土宗心安在相上。心不在相上,名叫‘失念’,原来是正念分明,没有正念叫失念,失念是大随烦恼之一,常失念就永远倒楣。
如何把心安住在净土法门上,有总安心,有别安心二种方法。别安心就是现在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总安心是欣、厌二门。欣是欢迎它,厌是讨厌这个地方,欣厌两字相对就是不平等。佛经原来是讲平等的,平等是最后的结果,不到时候便听不懂,故要讲方便法。一切佛法只要开口说的,都是方便,唯有一句都不说,才是真实的。别的经典谈信、解、行、证四阶段,唯有净土宗没有‘解’字,为什么没有‘解’?大家不懂得,所以要注意这‘愿’,有愿即成,净土宗全*愿力,为什么呢?阿弥陀佛是大愿王,他也是发愿。所以,阿弥陀佛有愿,我们也有愿,愿愿感应就成功。
甲三、回向发愿心
回是把做的种种善事,一下子把它收回来谓之回,收回来干什么?‘向’是找一个对象——收回来不是自己要的、而是赠给对方,这叫做‘回向’。做出来多少善事、好事,就送出去多少。你收回来找个对象送出去,你往外送时,对方接受还是不接受,这是一个问题。你做的好事,他接受,他得好结果,得好报应。你做的坏事,你给了他,他得恶报应。对于这点,外行人不懂,内行人就懂得接受不接受,在佛教里头,什么事都能回向。
一个名词若干讲法,若只按一个讲法就糟糕了。譬如花开花落,落有掉下的意思。也有‘开头’的意思,例如建房子要剪彩叫做‘落成典礼’,这个‘落’就不是当‘掉下去’解释。落也有剩下的意思,如做完一件事,落得两手空空。又譬如,院子叫院落,这个落当‘一切’解。举这些例子是要大家明白,佛经都是名人翻译的,不是半通不通的人翻译的,所以‘回向’两个字的讲法也很多。
这里的回向,还有三个字‘发愿心’发愿不就是回向吗?有人或许会说:你发愿给你自己也是发愿,例如有人发愿发财,有人发愿升官,这不叫回向,这光是回,没有向。所谓的发愿,都是与他,利他的。愿既然有回向利他的意思,所以信愿行当中若没有‘愿’就大错了。愿不是嘴里说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是唱歌,唱得真好,没用处,愿要由心而发。
净土安心法门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个‘心’字,大家都模糊看过去。这三一种心,是要你打从内心发出来,若不在心中发出不中用。念这一套,心不在焉,这有什么用处?没有心只发愿,怎算发愿呢?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发愿也要求一心,怎样一心发愿呢?发愿时真真实实,不作假,不掺假,不冒充,这就是真心发愿。发愿后心就安住在这个愿上,没有第二个心,若有第二个心就不能安住不动,变成游魂了。
回向发愿心,回向再加上发愿心,即回向你所发的愿,这里的愿是指发往生西方的愿。你本人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要是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发的愿就是白发,你不认得极乐世界在那儿,所以发愿是修净土法门很重要的一点。别的宗要经历信解行证,净土宗只要信愿行,没有解换上愿,这个愿是专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发的愿,所以净土法门的发愿回向,特别称做‘不回向法门’不必回向,不做别的用途,不做二用,专为接引往生西方之用,我们那一个人念佛不做二用?若念佛有二用,根本上心就变了,这就不行。
乙一、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
你下生直到现在,你做的都是善事吗?你下生至此做了多少好事,不能说没做过恶事吧。就算你很好,这一辈子一下生就做好事,但没这种道理。即使这辈子都做善事,但有三世因果,这辈子何以投生为人?因为前辈子做了好事得了个人身,但上辈子做过坏事,诸位知道吗?你们那一位知道自己前生做什么?这就很难讲了,因为三世的因果,常人不易明白。回向时,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都要回向,现在的要回向,过去的也要回向,甚至未来的也要回向。有人问,未来的我还没做,如何回向?未到盖棺,一切都还未论定,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从身口意三业所做的善业,一律得回向。
‘所修世出世善根’我们道场里的人修的多是出世法,为往生净土,那修世间法干什么?大家又不出家,出家光坐着吃也不行,也得干事啊,世间事也得干,出世间事也得干。总而言之,都得工作,工作不能停止,既不停止,里头就有善事,也有恶事。你回向是回向善事呢?或是回向恶事呢?我看你们还好,现在还没有人回向恶事,怎么说没回向恶事呢?如你今天偷盗干了坏事,要受罪入地狱,你说:对呀!我求的就是这个,现在大家还不会发此恶愿,大家的心还算好,还没有回向恶事。其实回向,都是善事,所以说是‘过现三业所修世出世善根’是善根。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要往生很好,但是差了这两点,你就不能去。一种是善根,一种是福德,善根是从本性栽培的善根,福德是做世间的好事,善根与福德如鸟之双翼,有这两样,就可以去极乐世界。
难道众生身口意所做都是善根善业吗?没有恶事吗?这就要说到心性的问题,真如本性不动,一动就是心了,只听说动了心,没听说有动了性的。干好事,干坏事都是这个心动了,才能往外做,如果善根和福德合一,自然就可以断惑。
有人问:干的事,善恶不易分别,怎样才算都是善事呢?端看存心。如杀人也是一把刀子,医生手术也是一把刀子,你说那一个是善,那一个是恶呢?单看存心,你拿着刀子杀人,你存什么心?你若手术割肠时,存什么心?就是这一个存心。我们的心念动时,好比吹一支直管子,一口气吹进去,头一口气若出不去,第二口气就会被堵在后面也不能出去,这可以查查科学的解释。所以一时是出不去两个心的,只能出一个心,心一动非善即恶,非恶即善,不会既善又恶的,这一点不看佛经是不会懂的。心一动非善即恶,所以前生乃至多生以来,善也无量无边,恶也无量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