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宗旨,皆为佛光会会员,具以上资格者,可向当地分会提出申请,经当地分会核定后,呈报总会,由总会颁发"佛光人家"牌匾,悬挂于堂中。
.佛光社区:是佛光家庭的扩大,是建设人间净土的基本单位。由佛光会员与佛光人家组成。即择定佛光会员密集的地区,或以新建的社区规划之。如系新建社区,则应设定住户条件,例如必须是佛光人家或佛光会员,至少应对佛光会的理念认同。社区中设立佛堂,定期举行共修,或率领社区中的会员至道场朝山礼佛,加强对佛教的信仰。组织妇女义工、金刚义工,透过大家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在修行上的共同扶持,进而建立佛光社区。
.佛光之友:非佛教徒而赞同本会宗旨,愿意参与本会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者,可申请加入为佛光之友。
.荣誉会员:凡认同佛教及本会宗旨,并对佛教及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得经理事会通过为荣誉会员,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之各项活动。
.预备会员:凡皈依三宝者,填具预备会员申请书,经理事会通过,为预备会 员,会费自由认捐,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随喜会员:曾自由乐捐赞助本会者为随喜会员,可由本会邀请出席参加观礼(察)员,但无选举、表决权。可自由参加本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入会手续:
.首先可参加佛光会所举办的活动。
.邀请佛光会弘导师、弘教师、檀讲师、檀导师作家庭普照。
.填具入会申请书,并缴交最近两寸半身相片两张。
.缴交入会费及年费。
.办妥上述手续后,由分会送达协会,经理监事会议审核通过后,再发给会员证,即完成入会手续,正式成为佛光会会员。
.凡参加佛光会,须经两位正式佛光会会员之介绍,并应遵守入会宣誓。
.未皈依三宝者,入会时可补办参加皈依三宝典礼。
1.如何推广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最基本的条件是人员的参与。佛光会的基本力量来自会员,所谓"积土成山,滴水成河",增加会员才能使佛光会的力量更茁壮,阵容更庞大。我们在各地成立协会,应该如何吸收更多的会员?在此我建议各位奉行佛教的"四摄法":
.以爱语慰勉对方:语言是传达意见的工具,使用得宜,能润滑情谊,缔结善缘;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甚至造成是非纷争,祸患无穷。经云:"远离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如果我们出言吐语处处都以爱护对方为出发点,自然就能摄受别人。像归宗禅师的一句"善自珍重",让苦不开悟的弟子认识自我;良宽禅师的软语慰勉,让不务正业的外甥奋发向上;仙崖禅师的幽默譬喻,让互相指责的夫妇和好如初;空也禅师的慈悲说法,让凶神恶刹的盗匪洗心革面。所以,我们要学习说赞美性的言语,使人欢喜;说建设性的言语,使人成长;说鼓励性的言语,给人信心;说关怀性的言语,给人希望。总之,我们想要吸收有志一同的人士共同参与佛光会的弘法行列,首先要以身作则,用爱语来温暖人间。
.以喜舍乐助他人:所谓"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没有播种、耕耘,怎幺会有丰硕的收成呢?因此我们想要广增会员,必须先实践欢喜的布施。上古时代的神农、伏羲,耐烦教人种植、取火,所以相继被九州黎民尊之为共主;战国时代的孟尝君,以慈心济助穷者,所以三千食客投入门下,甘心为他效命;春秋时代的管仲,因为鲍叔牙的大力荐举,幸免一死,不动干戈,而能九会诸侯,一匡天下,使布衣百姓得 以休养生息;盛唐时代的慧能大师,由于安道诚的慷慨捐资,远至弘忍大师座下求道,终于开悟见性,佛门也喜添一位龙象大德。可见喜舍不但能广结善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布施,造就一个伟大的人才,对于社会人群的卓著贡献,实不能等闲视之。除了给予钱财物质上的赞助,给人心灵精神上的慰藉,给人知识技术上的传授,给人事业工作上的助缘以外,像一个点头、一丝微笑、一声问好、一句关怀,都是喜舍的行为。
此外,喜舍也不必刻意寻求对象,随口的布施,随手的布施,随意的布施,都是 我们随时随处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成就的功德。身为佛光人,不要只想接受,具备喜舍的性格,不但表示自己富有,也是广度众生的良方。
.以利行服务大众:大乘菩萨道,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利行服务大众。像阿弥陀佛的三根普被,释迦文佛的示教利喜,观音菩萨的慈悲普度,势至菩萨的大喜大舍,地藏菩萨的地狱救苦,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都是利行的最佳典范。正因为诸佛菩萨不辞辛劳,不望回报,接引各种众生进入佛道,所以也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在我们的周遭,有些人在家庭里,希望有厚道的邻居;有些人在生活上,希望多一点助缘;有些人在事业上,希望别人的指导;有些人在心理上,希望有人给他鼓舞..,我们能以服务大众的精神,尽己所能,满人所愿,利济有情,自然就能摄受社会上各阶层的菁英,让他们认同佛光会的理想,进而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为造福世界而努力奋斗。
.以同事结交朋友:母亲为引导幼儿吃饭,当汤匙伸出去的时候,自己也张开口;父亲为与子女打成一片,不惜趴在地上,以身当马,一起玩耍,这些都是"同事"的原理。所以,"同事"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既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原本性情乖戾,在老师的同事摄受下,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及演说家;窥基大师原本性好酒色,在玄奘大师的同事摄受下,忏悔前愆,后来成为三藏大师。此外,挑水禅师在乞丐堆里参禅行道,悦西禅师在青楼妓院领众熏修..,乃至佛陀的十二分教、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为了要同事摄受众生,以期同登法界,证悟菩提。
我们追随古圣先贤的脚步,除了遍学法门之外,更要观机逗教,将所有的众生都视为我们的菩提道友,见到军人时,讲军人的法;见到老师时,讲老师的法;见到妇女时,讲妇女的法;见到儿童时,讲儿童的法..。尤其身处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多为他人着想,多迁就别人、体谅别人、维护别人,这样才能结交各阶层、各行业的朋友,摄受他们同来学佛。
所谓:"一木难支,众擎易举。""孤军必败,众志成城。"佛光会虽然有远大的目标,但需要众多会员共襄盛举,需要各种人才擘画实行,才足以达成崇高的理想,所以我今天在这里提出"四摄法门"以爱语慰勉对方,以喜舍乐助他人,以利行服务大众,以同事结交朋友,希望大家以此来吸收更多的会员,增加佛光会的力量,促进佛光会的进步。
此外,如:
.由会员逐一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佛光会。
.拜访当地的信徒,给予资料,说明参加佛光会的意义与利益。
.举行座谈会,邀请分会会长或有名望的人证道。
.邀请信徒到寺院参访、聚餐,并致赠纪念品。
.于当地召开大型座谈会,正式成立筹备会,推举出热心人士做筹备委员。
.举办佛学或专题演讲,邀请名人座谈(由总会推荐)。
.成立才艺班,藉由才艺班的成立,间接推广佛光会。
.举办关怀人间,净化社区,藉由扫街、救济等社会服务,推广佛光会。这些也都是吸收培养会员,推广佛光会的办法。
1.未来展望
随着各地佛光会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成立,佛光会员的成长率持续上升,并且深入社会各阶层。为了能够度化更多的社会大众,将佛法弘化全球,佛光会未来的展望,也正是佛光会员责无旁贷的使命。
人为希望而活,生命因发展获得圆满,没有希望的人生将如同行尸走肉,生命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参加佛光会,不仅使生命充满无穷的希望,更能为前途带来美好的发展。身为佛光会员有什幺样的展望?在此我提出八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为自己留下信仰:有人说:"人是信仰的动物。"世间上不管是哪一种宗教,哪一种学说,都必须建立在信仰上。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甚至为 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是,信仰有好有坏,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信仰分成四种层次,最坏的是信仰邪师异说的"邪信";其次是"不信",对于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不想探讨,人生犹如无根的浮萍,但至少没有误入歧途;第三是信得很虔诚,但不知分辨的"迷信",迷信虽然不好,但是凭着一片纯真的心,对于防非止恶也能产生很大的功效;最高尚的信仰应当是信仰实在实有、道德高尚、戒行清净、正法圆满、智能超然,能帮助我们升华人格,解脱烦恼的"正信";佛教就是建立在真理、慧 解,经得起考验的正信之上。在经典里,佛陀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要依法而修,都可以成就佛道。佛光会员应当从礼佛、念佛、行佛中,探索内心的宝藏,追寻无限的人生,为自己留下永恒的信仰。
.为家庭留下贡献: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在家庭里度过大半的时光,及至长大嫁娶,又成立另一个家庭,养儿育女。家庭不但延续生命,对于个人身心的成长,国家社稷的安定更是重要。所以,佛教对家庭幸福非常重视,像《善生经》、《玉耶女经》、《大宝积经》、《涅盘经》等佛教经典中,不但教导人如何实践家庭伦理,还说明家庭经济如何运用得法。佛光会员怀抱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应当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为人子女者,对父母恭敬供养;为人妻子者,对丈夫守贞重节;为人丈夫者,对妻子赞美慰苦;为人父母者,对儿女谆谆善诱,不但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更重要的是,应该将佛法的明灯延续下去,代代相传,为家庭留下长远的贡献!
.为社会留下慈悲: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社会各行各业所供给,因此对社会,我们除了以努力工作回馈报答之外,更应配合时代,福国利民,为社会留下我们的慈悲。世界上还有什幺比慈悲更可贵的呢?中国南北朝时代,佛图澄以慈心化度 残暴的石勒、石虎,苍生因而得救;北魏昙曜发大悲心设立供应无缺的僧只户、僧只粟,饥民因而免难。今天的社会问题丛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家缺乏慈悲的精神;人际之间不能和谐,就是因为大家不能易地而处;劳资之间时有冲突,也是由于上下无法互相体谅..,凡此都需要慈悲的法水来滋润抚平。唯有慈悲能化干戈为玉帛,唯有慈悲能转暴戾为祥和,佛光会员应以古德为师,以无缘大慈的精神布施欢喜,以同体大悲的胸怀济助苦难,以怨亲平等的雅量包容异己,以人我一如的精神关怀万物,为我们的社会留下可贵的慈悲。 .为生命留下历史:人生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踏在前人的肩上步步高升,自然也要为后世子孙留下历史的轨迹!像罗门四哲之一的僧肇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肇论》流传至今,仍为研究佛教思想的宝典;幼年时因意外而严重残疾的亨利.克拉克.华伦凭着对佛法的坚定信心,博览群经,着书立说,度人无数,虽然以不惑之龄与世长辞,其嘉言懿行却足以模范后学;民国时代的太虚大师力整理教产、教制,尽管功败垂成,然而对日后中国佛教的振兴却深具潜移默化的影响;德国高僧三界智长老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三度被捕下狱,却未尝稍改志节,许多欧美人士在他的感召之下,纷纷学佛向道。可见寿命的长短不在色身的生灭,事业的大小也不在一时的成败,而在于自己对人群社会留下多少贡献?我们佛光会员应当效法前贤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为不死的生命留下璀璨的历史!
.为道场留下功德:历代的佛寺道场除了住持佛法,更发挥教育百姓、建设文化、医疗救济、帮助生产、开发交通、保护生态、利济行旅、安住军民、财务运转等功用,俨然成为大众法身慧命的第二个家庭,与我们色身肉体寄住的家庭并无二致,所 以为道场发心是我们分内之事。
古德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佛教兴亡,僧信有责。"唯有四众弟子共同护持道场,道场才能扩大弘法度众的功能。如果我们都能藉着我们的口为佛教宣扬赞叹,藉着我们的手脚为寺院道场分担责任,藉着我们的头脑为佛教事业贡献智能,乃至尽一己之力护法卫僧,以一瓣心香祝祷教运昌隆,佛教还会没有希望吗?众生还会没有度尽的时候吗?
护持道场能化导万千众生,功德自是不可限量。昔时,须达长者布施黄金助建只园精舍,不但僧伽得以安住无虞,忉利天上也为他造了一座宫殿;贫穷的难陀女因诚 心供养一盏小灯,不但为自他点亮了光明的佛性,百劫后更得以证果成佛,所以佛光会员为使正法永存、佛光普照,应当竭尽心力,为长养慧命的道场留下不朽的功德。
.为众生留下善缘: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中,最主要的就是缘起法则。缘,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靠着众缘和合,无中可以生有;由于善缘加入,坏的因子得以改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众生之间也具有同体共生的关系,人类必须摒弃过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概念,而改以平等互惠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众生,举凡有益众生的事情,大至世界和平、保育运动,小至造桥铺路、施灯施茶、赞美鼓励,大家都应该随心尽力,共襄盛举。
希望佛光会员都能发平等心、广大心、最上乘心、无颠倒心,为十方众生留下得度的善缘。
.为未来留下愿心:世事无常,明天永远是不可知的未来,但是坚定的愿心可以贯穿时空,万古长存!像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逐一成就,东方琉璃净土是药师如来以十二大愿庄严而成,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心为凄苦的炼狱带来希望,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寻声救苦"的精神是娑婆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玄奘大师凭?quot;宁往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的立志,鉴真大师靠着"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誓言,忍人所不能忍之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不但为佛教开创新的里程碑,更为众生带来得度的希望!《劝发菩提心文》中,省庵大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希望佛光会员能效法古圣先贤恢宏的气度,为未来的子孙留下崇高的愿心。
.为世界留下光明:世界上最殊胜的事,莫过于光明普照。清晨的阳光驱走暗夜,温暖大地,使万物得以成熟;海边的灯塔指引方向,照亮前程,使船夫免于恐惧。佛光会员应该向阳光、灯塔学习,在苦难的地方点燃慈悲的明灯,在瞋恨的地方点燃宽恕的明灯,在怀疑的地方点燃信心的明灯,在忧伤的地方点燃喜悦的明灯,在失意的地方点燃希望的明灯,在愚痴的地方点燃般若的明灯,为世界留下无限的光明。人生的价值不在长命富贵、华厦美食,而在奉献所长、服务大众;学佛的可贵也不在祈求功名、荣利,而在尽己所能,让众生证悟佛性。希望大家都能禀持"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精神,为自己留下信仰,为家庭留下贡献,为社会留下慈悲,为生命留下历史,为道场留下功德,为众生留下善缘,为未来留下愿心,为世界留下光明,以期自利利他,己达达人。
二、佛学讲座
几十年来,佛光山举办的佛学(经)讲座,从乡村庙口广场到全省离岛、学校、监狱,乃至把佛教带到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殿堂,如:台北国父纪念馆、高雄中正文化中心等各县市的政府礼堂,以及香港最具国际规模的"红磡体育馆"等。尤其每年台湾南北两地定期举办大规模的佛学讲座弘法活动,配合音乐、舞蹈、灯光等种种的设备,予人一种不同的视听感受,从音乐的陶冶、佛法的熏陶中,收净化人心的功效,为佛教的布教工作跨出新纪元。
佛学(经)讲座不同于一般的随缘开示,事前要有周详的筹备工作,例如:会场的布置、讲题的订定等。以下提供精选白话版《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所收录的经典及一般通俗性诸经,作为讲题参考:
.八大人觉经 .佛遗教经
.六度集经 .法句经
.阿含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四十二章经 .百喻经
.贤愚经 .仁王护国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妙法莲华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弥勒上生经
.弥勒下生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胜鬘经 .盂兰盆经
.金光明经 .楞伽经
.楞严经 .梵网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药师经
.大宝积经 .那先比丘经
.维摩诘所说经 .圆觉经
.解深密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善生经 .妙慧童女经
.父母恩重难报经 .八识规矩颂
.俱舍论 .唯识三十颂
.唯识二十颂 .大智度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大乘起信论 .摩诃止观
.高僧传 .玉耶女经
.佛说孛经 .睒子经
.十地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三、座谈会
佛陀不但懂得文宣,更了解人性,从经典中,我们可以得知许多法筵盛会都是以座谈方式举行,由诸大菩萨与佛陀互相问答的内容作为主干,所以过程生动有趣,摄受力强。尤其身处现代开放的民主社会,尽管自己的主张正确无误,一味要求别人听从,不但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也不合乎时代的潮流。我们应当从听别人的诉说里了解对方的需要,从彼此讨论中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乃至从座谈对话中破邪显正,度化群迷。
柏林围墙的拆除,是东、西德互相交流的结果;以、阿之间和谈成功,也必须经过双方多少次的会面协商。一个政令的颁布、公司行号的策略制定,需要经过开会决议,亲眷、朋友之间的意见相左,也必须透过沟通才能解决。
一个讲求效率的团体组织,若能经常举行座谈会,与社会各界联络情谊,并且藉着讨论,让大家具体了解所办活动的宗旨、目标、制度等,相信对于彼此的认识、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施行都能有实质的助益。
1.进行程序
.主持人开场引言。
.座谈会开始。
.问题讨论。
.主持人总结。
.散会。
1.参考题目
.我们要信仰什幺 .正见的培养
.学佛的利益 .什幺是佛道
.如何学道修行 .如何认识真理
.皈依的认识 .受戒的好处
.善知识的条件 .佛化家庭的建立
.如何推展会务 .禅是什幺
.如何学习 .如何欢度一日的生活
.夫妇相处之道 .怎样做好家庭主妇
.如何孝顺父母 .如何教育子女
.如何善待亲友 .如何树立工作者的形象
.如何创造事业 .如何与主管相处
.如何与员工相处 .如何乐观进取
.成功的观念 .读书的方法
.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领众
.如何处众 .健康与长寿
.如何参访旅游 .正当的经济生活
.做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怎样充实人生
.如何美化人生 .如何圆满人生
.如何拥有全面的人生 .人间佛教的落实
.如何办活动 .如何广结善缘
.如何解决人我问题 .处理是非的方法
.如何处理情爱 .如何发挥自我的潜能
.如何使自己进步 .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何增加会员 .婆媳相处之道
.如何才能有好的因缘 .家庭要如何才能和谐
四、社教弘法活动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佛法的弘传,重在观机逗教,应病与药,因此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佛光山各别分院所举办的金刚禅坐会、妇女法座会、青年会、儿童佛学班、都市佛学院,乃至友爱服务队、急难救助会、施诊医疗队、技艺研习班等,就是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根器的大众所设计规划的活动。每周一次的聚会,不但是信徒忙碌生活中的一帖清凉剂,也是增长人生智能的学习园地,更是一座人生的加油站。
1.金刚禅座会
在家的男众居士,称为"优婆塞",有些为常住服务,故又称"护法金刚"。"金刚禅座会"一般以男众居士参加为多,平常以禅坐及诵《金刚经》为主,故名之为"金刚禅座会"。"金刚禅座会"主要是提供信众在繁忙的生活中,透过诵经、禅坐的修持而求得心灵的安详宁静,并由心灵领域的扩展提升,得以化解烦恼,为自己的前程带来光明与希望。
程序:
.炉香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
.念佛、绕佛
.静坐
.三皈依
.回向
.开示说法
参加金刚禅座会,是和自心打交道,从禅坐中将自己本身的性能发掘,将失落的自我找回来。
1.妇女法座会
"妇女法座会"这个名称最早是由我构想、创立,意味着以法聚会。因为每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有"法",除了世间法的知识、常识、道理之外,更需要有佛法,有了佛法,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又成立此法座会的主要意义在于今日的家庭妇女,本身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例如:夫妻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子女?婆媳如何相处?如何做人处事?在自己无法处理时,必须借助多人的力量,本着当初佛陀以法为座的座谈方式,彼此提供自己的经验、 智能,共同来讨论解决。
自古以来,妇女不管是在家庭、社会、国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一句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或许是母亲,或许是妻子。在佛教,过去凡是供养者、服务者,都是妇女居多,但一旦要站在人前或出名者,反而都是男众比丘,像泰国的比丘道场,女众都要下跪,在经济上则要靠女众支持;日本佛教的比丘是可以结婚的,择偶条件则是必须会办幼稚园、擅长财政管理,以方便其寺务推展,可见女性在佛教界占有很重要地位。 我自己一生对提升妇女地位也有很大的努力。记得在许多年前,有人说"星云大师是妇女工作队的队长",他这句话原是毁谤我的,意思说我太重视妇女了,不过我觉得这是很正当,很应该的,因为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
在南传国家,不准女性出家,不承认比丘尼..,这是违背佛陀平等观念。女众在佛教史上,依经典记载,有其地位,像: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胜鬘夫人说一乘法,
天女散花鹫子惭愧,自在主妇乐善好施,
龙女成佛菩萨敬仰,摩耶圣母女中至尊,
妙慧童女发坚固愿,莲华色女神通第一,
大爱道女崇高圣德,摩登伽女出家证果,
大德鹿母布施第一,国母王妃亲见弥陀,
美女玉耶悔悟新生,末利夫人闻法证果,
贫女一灯报应无尽,孝女光目发愿度众,
大慈银色割乳救婴,耶输陀罗出家修道,
月上发心诸佛授记,婆罗门女问大乘法。
为何现代的人反而要推翻女众地位?佛门的男女众应是平等不分上下的。有理不在年高,不在男女,世间上如果没女众,则万物不生,这是女众了不起的所在。中国佛教有历史以来,寺庙的功德善款皆是女众发心的,女众可以成就很多事业,且又不居功,最难能可贵。希望参?quot;妇女法座"的每一位妇女,都能效法观世音菩萨等人的精神,在佛教史上树立楷模。
课程安排
"法座"是指以法为中心的座谈会,也就是小型的讲座,由妇女每十人组成一组,在座谈时,都有发言机会,彼此述说法喜、夫妻相处之道、学佛心得及生活上的困难,还可以讯息交换、互补缺失、新知吸收,让经验可以因此而传递下去,成就一些优秀女众。
妇女法座会的内容很多,参加的妇女,有如进入实用的妇女大学。因此,妇女法座会每次举办时,应有一个主题,从这个主题里,让与会者能有所获益。兹将参考主题提供如下:
.化妆美容法(附化妆品展览) .怎样访师问道?
.家要拥有什幺? .家庭静坐法。
.服装示范表演。 .八关斋戒。
.插花术。 .如何协办家庭普照?
.烹饪示范。 .八正道。
.家庭保健新知。 .宴客礼仪。
.如何参加社团? .儿女之声。
.如何进入寺院? .如何作客?
.如何敦亲睦邻? .丈夫之声。
.治家格言。 .如何探病?
.治家一得。 .怨偶之声。
.私房钱。 .送往迎来。
.如何种福田? .妇女苦经谈。
.如何佛化家庭? .如何和男士相处?
.治家新知。 .妇女治家一得。
.如何编家庭预算? .模范夫妇发表会。
.子女教育法。 .感情上的红灯。
.全家的衣食住行。 .家庭语言。
.家庭修行谈。 .大小家庭的比较。 .如何实践人间佛教? .吵架时怎幺办?
.如何接引他人学佛? .如何对待女管家?
.遇到怨仇怎幺对待? .怎样办全家旅行?
.一张研读佛学书单。 .人际间的墙壁疑心与误会。
.每日功过谈。 .人我的结计较与比较。
.学佛行仪。 .人生致胜之道。
总之,举办"妇女法座会",其内容要有知识性、学习性、生活性、动态性、利益性,..,并帮助其解决心理上、环境上的困难,让每一个来参加的女性信众就宛 如上学校一样,在实质上或精神上都能有所得。
1.青年会
现在一般青年,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物质享受优裕,生活浪漫放纵,以致违反道德伦常,乃至危害国家社会的行为,日渐严重。虽有洁身自爱的青年,不受社会污染,但处身复杂的现代工商社会,不免时生彷徨烦恼,心灵趋于空虚。在中国佛教流传最广的经典如:《仁王护国般若经》等,无不教导世人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友爱兄弟朋友、服务社会人群,凡此种种,都足以强化青年伦理道德信念,提高青年务实力行的精神,功效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必有助于人心之安定。
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信仰,一个国家因青年才显得生气蓬勃,一个青年因有人培植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佛教本来就是一个青年的宗教。佛教里面,从释迦牟尼佛开始就没有胡须,有胡须才算老。此外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也都没有胡须。在佛教里面,没有一位佛菩萨是有胡须的,只有神道教所信的神明才有胡须,神道教才是老人的宗教;而佛教不是,佛教是青年的宗教。
释迦牟尼佛是三十一岁证悟成道的,以我们现在来衡量,三十一岁正是青年。又如我们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圣者玄奘大师,他在二十六岁时发愿到印度取经,而他就以这种青年的悲愿壮行丰富了我们的中国佛教,提供给后代无数的文化遗产。此外,在浩瀚如海的佛教经典以及佛教史中,也记载许多青年佛子的光耀事迹,例如妙慧童女,仅仅是个小女孩,就连德高望重的文殊都向他恭谨地顶礼,所以说,有志不在年高。另如《法华经》里的龙女,年仅八岁,就可以在南方无垢世界转女身成佛,可见在佛教,不但不轻视年轻人,而且也不轻视女人。
东晋时代有一位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座下四圣弟子之一,他去逝时才三十一岁,然而他所留下的著作,尤其是《肇论》一书,不但在佛教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也都是一部不可磨灭的伟大著作。可以说,佛教培育了、塑造了多少的青年,而他们也贡献出自己,促进了佛教的进步,增添了佛教的荣耀。《华严经》中最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个虚心求道的男童,问道行脚,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大菩萨,和他们畅论诸佛的境界、诸菩萨的境界,以一个小小童子,每到一处,都受到隆重的欢迎。所以说,佛教绝不是老人的宗教,而是青年的宗教。
刚开始到宜兰传教时,我办了各种接引年轻人的活动。有些青年不喜欢枯燥的定期共修法会及佛经讲座,常常借故缺席,却兴高采烈地参加佛歌教唱、国文导读等等课程。旁人常劝我不要白费心机,并且跟我说:"这些青年没有善根,只是贪图有歌可唱,或想免费补习国文,预备将来考学校而已,他们不是真心信仰佛教的。"我一笑置之,心里想:即使如此,我也愿意成就他们,被他们"利用"。
没想到日后这些青年,如:慈惠、慈容、慈嘉等人,均纷纷皈依佛门,到了今天,他们都成了佛教界的翘楚。《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音乐歌唱,只要运用得当,也不失其度众的"价值"。马鸣菩萨不就"利用"一曲自编的"赖咤和罗",而使得华氏城中的五百位王族弟子同时悟道出家吗?
一九五六年,我计画举办活动,接引大专青年学佛,又有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大专生只会糟蹋道场,损坏设备,又没有定性,他们只是利用这个活动度假罢了,这种花钱不讨好的事最好不要做。"我当时身无分文,还是力排众议,在台北借用别人的地方,举行大专青年学佛营。结果,吴怡教授、张尚德教授,及以写《野鸽子的黄昏》而闻名的王尚义先生,就在这时和佛教结上因缘。
目前的佛教界,不但佛学知识水准普遍提升,青年学佛的风气也越来越盛,有感于青年的培养对于佛教的重要性,为接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在佛法的认知下,找到正确的途径,获得人生的真善美,进而献身佛教,因此特为青年设立的"青年会",正可以发挥青年无比的活力,远离盲动与偏激的过失,转而从事社会服务活动,以建设安和乐利的现代社会。每周一次的上课,便成为一般寺院的活动之一。
"青年会"的课程安排有:佛学研究、经论导读、梵呗圣歌、高僧行谊、佛门行仪、禅诗吟唱、佛学讨论会及各种修持等。此外,也常利用假期约集青年会友们一起到郊外踏青、寺院参访,或参与慈善等社会服务工作,或参与弘法活动。透过活动的参与,在佛法中增长智能,而佛教的兴隆,则因这些充满朝气蓬勃的青年们的加入,增添一股清流,也带来希望无限。
1.儿童佛学班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不容轻视。在佛教里,更有"四小不可轻"之说,因为"小"具有未来性,因此,欲得佛教兴隆,必须护老,更要护小。
"儿童佛学班"的成立,主要是希望在佛教思想的熏陶下,为国家、社会造就身心健全的青少年,同时为佛教培育菩提幼苗,因此,这是一种信仰的传承,也是一份"传灯"的工作。
"儿童佛学班"集会时间每周一次,也可配合成人共修时间而集会,以方便带儿 童来道场的父母安心共修。由法师或热心居士义务领导儿童念佛、拜佛、教唱佛教歌曲、讲解佛教故事等,以孕育勤俭惜福、慈悲智能的下一代。
1.都市佛学院
"都市佛学院"的设立,旨在对有心学佛的社会人士,提供一方便的学佛途径,让无法到佛学院就读的人,也能顺利进入佛法大海,饱参法味,接受全盘而正规的佛学院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社会学校的教育,特别强调"解行并重",除了对教义的理解之外,还要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仅提供佛教信徒研习佛法的环境,从佛法的研习中确立正知正见,进一步身体力行;同时可培养佛法研究风气,提升佛教信徒的修持素养。
佛光山自一九八四年九月底开办都市佛学院,每期二个月,学生设有学籍,八期课程全部修完,则发给证书乙纸。每期开三至四个科目。尽管都市佛学院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但他们渴求佛法的愿心是相同的。进入讲堂,大家都成了同参共修的道友,在这里,不但认识了佛法的真理,更结交不少学佛的善知识。都市佛学院的开办,可以说是为佛教的弘法史写上了崭新的一页。
五、社会服务类
1.友爱服务队 为了发挥互助互爱的精神,在佛光山的慈悲基金会、台北普门寺、宜兰雷音寺等各别分院都设有友爱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到育幼院、教养院、养老院、仁爱之家以及孤苦无依老人、行动不便残障者居处服务。工作内容包括:居住环境清理,为老人、残障者盥洗、洗头、剪指甲、油漆、缝补衣服、增添日用物品,并教他们念佛修行。像兰阳仁爱之家、乐生疗养院、真光教养院、慈德育幼院、高雄私立仁爱之家、慈惠教养院、冈山荣民之家、佛光精舍等处,都是友爱服务队常去服务的地方。
海外地区也相继成立友爱服务队,将佛光普照到各地,如澳洲昆士兰佛光协会、 菲律宾协会等,就常常到养老院慰问、关怀,澳洲雪梨佛光协会假佛光山南天寺举行"敬老周活动",菲律宾慈恩寺法师率众二十人前往养老院慰问等。服务队的成员皆由信徒发心,本着拔苦与乐的悲愿,到育幼院、养老陀、仁爱之家,或至孤苦无依的老人院,为他们打扫环境,做初步的医疗,给与急难救助等,是实践"同体共生"理念的社会服务。
1.急难救助会
我认为:慈悲不应该有省籍的界线与地域的分别,而应该是一种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却能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胸怀。
一九五○年,韩战爆发,我虽然居无定所,却到处为前线官兵募集衣服书籍。一九五一年,花莲发生大地震,我那时虽然一贫如洗,住在善导寺里,以放骨灰坛的柜子为床,却为了震区灾民而奔走募款。
一九六七年佛光山开山后,成立"急难救助会",对突遭变故者给予救助,施物、施粮、施财、施棺等,协助受难者度过难关。凡经案主自荐,或案主亲友,乡、镇、村、里长或信徒提供,报纸刊登、慈善团体、家扶中心、医院社工中心转介,查明属实,立即给予救助。世界五大洲天灾频仍,人祸不断,我也都以国际佛光会会长的身分,多方奔走,发起会员们出钱出力,如:
.一九七五年,越南沦陷,发生海上难民潮,我虽忙于弘法,也不辞辛劳,到各地呼吁社会大众雇船到海上去救助难民,承蒙大家帮忙,活人无数。
.一九八六年迄今,佛光山长期举办全省性的冬令救济,赈济各地贫户。
.一九八八年起,佛光山每年均至兰屿冬令救济。
.一九九一年七月大陆严重水患,海内外各地佛光协会乐捐善款,达新台币八百万元,赈济大陆华东洪患灾民。
.一九九二年六月四日佛光山援助孟加拉吉达港暴风雨灾区一万美金。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国际佛光会与西来寺共同捐赠一万美金赈济佛罗里达飓风受害居民,由国会议员霍华.柏曼(Conessman Howard Berman) 代表转达。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八日美国南加州地区火灾,佛光山美国西来寺发动捐款,赈济灾民。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六日,印度马哈拉士达省地震,佛光山捐助二万美金赈济灾民。
.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赞助孟加拉达马惹吉卡孤儿院、印度马德拉斯、亚洲之光佛法僧伽会、俄罗斯莫斯科佛教研究中心、印度孟买那烂陀公益基金会、孟加拉科米拉佛教青年会、印度拉达克儿童学校、印度孟买阿姜塔佛寺、尼泊尔加德满都佛教仁爱之家等。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星云以个人版税所得新台币三百万元捐助"爱滋病防治协会"、"阳光基金会"、"心路文教基金会"、"善牧修女会"、"财团法人基督教晨曦会"、"台北市妇女救援基金会"等六个慈善团体。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一日佛光山赈济宜兰南澳地震灾情。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三日佛光山南非南华寺在南非布朗市援助非洲饥民赈灾。
.一九九四年八月佛光山发起救援台湾八一二水灾,捐款千余万元予受灾户。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国际佛光会南非新堡协会发起"送爱心到印度"赈灾。
.一九九五年一月日本兵库县南部震灾,大阪临济宗佛光山寺暨佛光协会加入救灾行列,并捐赠慰问金。
.一九九五年二月高雄市旗津区实践里火灾,佛光山发放慰问金予海军官兵眷户。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国际佛光会菲律宾协会赈济菲律宾计顺省罗百斯社水灾受害五万名灾民。
.一九九六年八月国际佛光会暨佛光山发起赈济贺伯台风灾情活动,捐赠美金四十万元。
.一九九七年元月,国际佛光会捐款赞助孟加拉难民营。 其它如: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佛光山捐款协助流离失所的藏胞,得安身之处。
.一九九二年七月七日佛光会赞助拉达克建校及水道设施共计四万美金。
.一九九四年七月,佛光山协助印度各地建校,捐款五万美金。
.一九九五年四月八日,国际佛光会捐助拉达克女尼院五万美金。
.一九九七年四月,佛光山捐赠薪火版税赞助花莲基督教门诺医院。
1.施诊医疗队云水医院
一九八三年佛光山为了扩大照顾交通不便,缺乏医疗资源的贫困同胞,特别成立施诊医疗队,将医师、护士、医药送到偏远地区,免费施诊,解除病患的痛苦。 除了诊治身体上的疾病,法师亦随行开示佛法,给予精神的鼓励、安慰。
一九八七年将施诊医疗队扩大为"云水医院",以佛光山各别分院为据点,每日有数十部义诊车如行云流水般将佛陀的甘露法水送到台湾各地。既是流动性往返于各乡镇,必定能让更多的贫病患者在医药与佛光加持下离苦得乐,身心康泰。不但国内民众能受到妥善照顾,云水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曾远征泰北难民村施诊,使得佛光照耀世界各地苦难大众的心灵。
只要是人就一定要"活动",人若不能活动,不是病人就是死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士,每天都要"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十方诸佛",就是在活动;佛陀持衣.入舍卫大城,饭后经行;观音菩萨三十三身度化众生;地藏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都是在活动;唐代玄奘大师经八百里流沙的艰辛路途,若无此活动,东土怎会有佛经?
所以,"动"是人生的意义,"动"是我们的生命力,因为有动才能向前,才能活跃,才能学习,才有参加。活动,能散发活力与朝气;活动,也能凝聚力量与信仰。尤其,佛法不是一种知识,不能只当学术研究;佛法要靠修行,才能体证。但是,如果只重自我修行,没有社团活动,则佛教不容易走向人群,走入社会。因此,要让佛教广为弘传,除了寺院一般性的法会共修以外,还需要组织社团,举办各种活动,透过活动才能动员广大信徒,影响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