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佛学知识>>敬佛
敬佛
2009年04月22日15:04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028 字体: 繁體

 

 

  首先谈有关敬佛的事宜。

  一个人既然有心要学佛,最重要的,对佛须有恭敬心,不论在家或出家,只要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的,都要整齐衣着,向佛像顶礼,至少也要将衣服整理好,问讯。现在印刷术发达,有些小张的佛像,可放在口袋里面,大家请回去时也要恭恭敬敬,不可以因为小帧,随便折叠放在裤袋中,裤子的前面或后面袋子,都不应该放佛像;或者随便丢在桌上,要用的时候又随意放到一个袋子里,这都是不恭敬的表现。对佛像不恭敬,却希望佛陀保佑自己事事平安如意,有这种道理吗?通常如果客人要来,或者要去拜见自己很尊重的人,我们会慎重地挑选合适的衣服穿,再照镜子,检查衣着整齐吗?领结打好了吗?对一个凡夫都这样的恭敬,何况是拜佛,岂能不慎重?所以有些人居家随便穿着内衣,男众穿着短内裤,从佛菩萨面前经过,手随便比个礼拜的姿势,这都不应该。地方很狭窄不能礼拜,或路过人家厅堂看到佛像,我们也应该问讯或合掌。

  在佛殿或阅经的经堂(如寺院的图书馆或藏经楼,里面也挂着佛像,或布置了小小的佛堂供着佛像),因为佛堂相当宽大,进到里面,不可以两手随便拜一拜,一定要恭恭敬敬的顶礼。

  我们不一定要点着大把的香供养,看到佛像能好好的顶礼三拜最重要。拜下去时心中念赞佛的偈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不懂佛法的人只对天人很恭敬,甚至认为天公比佛还尊贵,天公可以指派佛做事,这是错误的观念。佛已经圆满觉悟了,可以做天人的老师,所以说天上天下没有谁像佛这么尊贵,佛的福报与智慧都具足。不只天上天下没有谁如佛,即使十方世界也没有谁能与佛相提并论。须知这里说的佛不限于释迦牟尼佛,只要成就了佛道,菩萨以下的众生就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世间所有十法界众生我所见过的,一切都没有像佛这样的尊贵。

  接着念三遍咒语:“日斛”。“天上天下无如佛”的偈颂念一遍就好。有些老菩萨不会念咒,不会念偈颂,只需要恭恭敬敬礼佛三拜,心中想着:“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进入佛殿或藏经楼或寺院的图书馆等看书的地方,或寺院的客厅摆着书籍供人阅读,除了佛像可以请进佛殿,佛经可以请入藏经楼或图书馆,其它零碎的杂物绝对不可以带入。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才可以供佛;香末或线香,如果不亲自点燃,我们可以交给香灯师父,不可以随意放在桌上。

  进了佛堂,到处走动或东张西望,这样是不如法的。进了佛堂,一定先恭敬的拜佛,然后才能抬头看佛像与旁边供奉的菩萨等,而且要默默的念偈颂:“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今天我们能够看到佛,心中很高兴,见佛就能深入佛法,不只希望自己如此,还希望所有一切众生得到无碍眼,见到十方三世一切佛。有些人眼睛虽然很亮,佛像就在他的眼前,他却不知恭敬,只将它当成一般图像,其实是他的心有所障碍,如果他们没有障碍,能见一切佛,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修行。我们见到佛,就发愿一切众生也都能见到佛,一同修学佛法,不要在六道中痴迷不悟,做不好的事情。

  心中也要默默赞佛:“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佛是法王,于种种法都了解。万法全都了解的法王,没有人比他尊贵,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没有人能与他比拟,他是人天的导师,也是四生(胎、卵、湿、化称为四生)的慈父,不论在四生的任何一道,佛都像慈父一样牵引指导,让每个众生越来越好,修行境界越来越高,不再堕入三恶道,甚至不在六道中轮回,与佛一样成为圣人。现在我们能够皈投依靠,能灭去三大阿阿僧祇劫的恶业,数量无法计算。

  为什么说见到佛,依靠佛,拜几拜就能够将我们的业障消除?譬如一栋房子建好以后不曾使用,一直未向电力公司申请供电,十天或十个月乃至十年,那房间一直是黑暗的,不过申请手续一办好,开始供电了,立即有了光明。依靠佛,我们才明白善恶是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能够消除三的业。称扬或赞叹佛的功德,花几亿劫的时间也赞叹不完,拜佛时我们应这样观想。年纪较大的老菩萨如果不会这些偈颂不要紧,只要认定佛很伟大,用心真诚的礼拜,发愿要言行如佛,向佛学习,这样就可以了。

  在佛殿里面经行,一定要向右绕旋,不可左旋。印度的习俗,绕佛表示对佛恭敬,绕三圈或七圈都可以。绕佛时,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要像参加法会时一样直行念佛,眼睛平视正前方。

  在大殿内不要说世俗的话。有人在大殿说起菜市场有什么菜,哪里卖什么便宜又漂亮的衣服,某人的孩子天天学习钢琴、英语,这些俗话都不应该在大殿内讨论。即使说佛法也不应该大声,大殿是拜佛的地方,并不是讲话讨论的地方。有人见了大殿的佛像很庄严就大声喧哗起来,又说起别处也有很庄严的佛像,这话都不应该在大殿说,更不可以在大殿高声谈笑。

  在大殿中,除了绕佛念佛后的打坐以外,不可以贪图大殿高又凉爽而拿椅子到里面坐着乘凉。

  不可以在大殿中吐痰或擤鼻涕,因为大殿是拜佛的清净地方。在自己家中有客人来访,我们要吐痰或擤鼻涕时,都会到隐蔽的地方,何况在大殿佛菩萨面前擤鼻涕,更是不恭敬。

  在大殿站立要庄严,不可以倚靠墙壁或柱子。有人在大殿诵经,或听讲经、开示时间久,累了就靠着墙壁;有人拜佛累了,靠着桌子跪着,两者都不恭敬。有时难免咳嗽,应先用袖子掩住嘴巴。面对客人,我们会转头掩住嘴巴才咳嗽,对佛当然更要这样。有些人在突然忍受不住打个喷嚏或咳嗽时,会很礼貌的立即道歉。既然对一般人要守这种礼节,何况对佛?想吐痰却又不能出去的时候,可以吐在卫生纸里,等法事休息,再拿出去处理。

  拜佛的速度,不快不慢才庄严,五体投地是双手反掌,手心向上,还有双脚、额头都要着地,这叫“头面接足”礼。有人只拜了一半,头未着地就站起来,这样不恭敬。

  我们用诚恳的心观想:“天上天下没有像佛这么伟大的,十方世界中,也没有能比得上佛的,世间所有的我都见过,也没有众生像佛一样。”“我见到了佛,也希望一切众生都具有清净的眼睛,都能够见到佛。”

  有人拜佛速度很快,才拜下去就站起来,既不恭敬也不庄严,好像舂米一样。正确的拜法:一定要在拜下去时反掌,把头点到地,再把手收回来,再站起来,慢慢拜。慢慢拜,也不可以一拜下去就像睡着了。佛门说有七种礼拜,有些正确,有些不正确,我们应该要知道。

  一、我慢礼我慢是骄慢心。在大殿做早晚课或共修时,有些人没带着恭敬心,人明明在大殿里面,心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甚至左顾右盼,看看前面、旁边的人在做什么;五体投地时随便俯下身子,头还未着地就站起来了。由于被人招呼参加礼佛不好意思拒绝,随意跟着礼拜,如同捣碓一样。这就是对佛陀没有恭敬心,用我慢心来拜。有的父母很恭敬佛菩萨,带孩子到寺院拜佛,孩子碍于父母亲的命令不敢拒绝,到了佛殿当然不能真诚礼拜,他不了解拜这木头雕的、石头刻的像做什么!态度很不恭敬,只是机械式的随着起落,眼睛东张西望,注视着大殿周围的东西,眼睛飘向莲华,看着香炉,心念跟着所看的东西跑,虽然身体也跟着大家拜,不过这是我慢礼。招呼亲戚朋友拜佛,他们心不虔诚时,大多用这种态度,而且往往拜了一半就溜走了。 

  二、唱和礼心没办法静下来观想。本来拜佛应该用清净心,但是这种人的心念混杂凌乱,别人注意,他就赶紧拜佛,没人看,他就偷懒不拜,拜佛只是做做样子给人看而已,其实心很散乱;或嘴巴跟人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圣号,完全不用心,别人看他是在拜佛、念佛,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慢礼与唱和礼都非修学佛法者该有的态度,必须更正过来。

  三、身心恭敬礼听到唱赞佛的偈颂,譬如念阿弥陀佛圣号之前,唱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忆,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或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前,念着:“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听到唱偈颂时,不论赞叹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观世音菩萨,除了这些偈颂以外,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名号,于念佛声中身心非常恭敬,没有丝毫厌烦,这就是身心恭敬礼。

  有位在家居士以前到寺院就像到神庙去一样,手拿香拜完插上以后,从来不曾顶礼三拜。他有机缘参加能仁寺三天的念佛法会,除了精进念佛有所感受,每天还要拜佛一千拜以上。经过一段时间,他自己说:“我一直想着一个问题,过去几年我到任何地方都跟着人家拿香拜拜,香插好了,就以为佛会保佑我。等我参加精进佛三,护法人员不准我讲话,教我大声念佛,拜佛要庄严,到现在我才了解拜佛的确很好,恨不得有更多时间来拜。大殿很清净,一拜下去我就强烈的感受到佛菩萨的伟大,我们应该谦虚。这种感觉一生起来,不但对佛菩萨,就是对一切将来都可能成佛的众生,很自然生出谦虚的心,不敢再贡高我慢。以前我认为三炷香插好就是敬佛了,可以到处逛逛,这种错误的观念,真是罪过。”身心恭敬非常重要,有些老菩萨虽然不识字,不能诵经,但是对佛菩萨非常恭敬。初学佛的人不知道该怎么拜,假使能身心恭敬,精进礼佛不厌烦,就是身心恭敬礼。

   四、发智清净礼已经启发我们的智慧,用极清净的心礼佛,体会佛的境界,随我们的心现量。顶礼一尊佛,等于顶礼一切佛;拜一拜,等于礼拜了十法界,因为诸佛的法身圆满遍融了。许多人参加游览团参观寺院,如果在每个道场停留的时间充足,就不会有问题,要是一天安排参访几个道场,想多见几位师父,每处只停留几十分钟或一两个小时,加上道场很大,有大殿、偏殿、后殿、地藏殿、观世音菩萨的圆通殿等等,有的人一进到大殿看见很多佛菩萨的圣像,就在中间拜三拜,到两旁也各拜三拜,左右两列的菩萨像也各礼三拜,后面的殿宇又供奉一尊菩萨像,他也拜三拜,再赶到第二殿,依样一尊一尊的圣像都各拜三拜,大家催促他上车,他说:“我到这里,还没拜完所有的佛菩萨呀!”上车以后,他还在抱怨:“赶得这么急不好吧!我只能拜完佛菩萨,顾着拜佛,这里佛菩萨的像长什么样子,殿宇建筑怎么样,我还来不及看呢!”

  其实我们用清净心和智慧,在前面大殿顶礼三拜,同时观想:“所有十方一切诸佛都在眼前接受我的礼拜。”虽然只在一尊佛前礼拜,也就是拜一切佛。一拜下去,法界所有一切佛都来接受礼敬。我们拜佛的法身,不是拜佛的色身,一拜之中,拜的是阿弥陀佛,也拜释迦牟尼佛,也拜了药师佛;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礼拜,所有的佛也都接受我们的礼拜了。有些人家中供奉观世音菩萨,要他诵地藏经,他以为家中没供奉地藏菩萨怎么诵地藏经呢?非要到地藏菩萨的像前诵不可。这观念不正确。其实在观世音菩萨面前可以诵地藏经,家中供奉地藏菩萨,也可以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乃至金刚经;家里没供奉阿弥陀佛,也可以诵佛说阿弥陀经。虽没供奉阿弥陀佛,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眼前接受供养,加持我们,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诵弥陀经;用不着到药师佛面前诵药师经,到观世音菩萨面前诵普门品……能够用发智清净礼,一拜之中,一切佛菩萨都接受了我们礼拜。

  举个例子:我想宴客,如果一个一个的邀请赴宴,法会中有五百人,岂不要邀请五百遍?如果站在场中央向大家宣布:“明天我家里举办一个活动,想请在座的诸位参加。”这一句话已经敦请了所有的人,而且没有先请后请的分别。所以有智慧的人解决问题,轻松愉快。礼佛两手反掌时我们要观想,一切诸佛都已经来到面前,两脚踏在我的掌上接受顶礼,头着地,再站起来。

  三拜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到别处礼拜,也只要问讯就好了。许多人烧了一大把香,好像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这样不如法,佛寺里面要保持清净,不要薰得大殿黑漆漆的,所以到寺院里,只要点一炷香代表我们的诚意就行了,这炷香最好插在外面的大香炉,以免殿里的小香炉插了很多,薰得让人受不了,使大殿不清净。佛殿与神庙完全不相同,庙里的神像、墙壁被薰得油腻腻、黑漆漆的,代表香火鼎盛,佛殿则不希望这样。

  五、遍入法界礼自己观想身心等法,从无始劫以来从未离法界,佛有佛性,我们也有佛性,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的佛性与我们的佛性平等,所以现前礼一尊佛,就是礼法界诸佛,不只一位特定的对象,只拜阿弥陀佛或释迦牟尼佛而已。明白我们的身心本来与佛相同,具有清净的佛性,我们礼佛,是因为佛已豁破无明,显露了清净的佛性,所以我们要遵循佛的方法去修持,为了要不忘佛法,以佛法策励自己,所以时时亲近佛,恭敬佛,这样顶礼的境界较身心恭敬礼要殊胜许多。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观想:我们礼拜某尊佛,其实也礼敬自己的佛性,希望能够将我们的佛性启发出来,使自己也能平等光明。

  六、正观礼正观是正确的观想。礼自性佛,不缘想他佛。譬如有人到某地请了一尊佛或菩萨的舍利,这当然非常珍贵,我们应该恭敬礼拜。不过我们只傻傻的礼拜,不知道向佛菩萨学习,期盼将来与佛菩萨有相同的成就,这种礼拜的益处就太小了。好比有个雕刻家的工夫很好,或者某个画家很会画图,我们很钦佩,很恭敬的礼拜他们的像。如此礼拜有成就的人,却没学习、探究他们雕刻与图画的工夫,自己没有一丝毫那方面的成就,他们的像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了解自性是清净的,不去缘想其他的佛,因为一切众生都有平等光明的佛性。有了这种正观,礼拜时应该向佛学习,启发本身具有的佛性。

  这一层次绝不是初入佛门(好比刚在小学或幼儿园程度)的人所能理解,必须在身心恭敬礼佛已经有一段长时间,本身又对佛法真正深入体会,才能了解本来佛与众生平等,我们被无明遮盖住所以还是众生,假使当下能将无明去掉,而且无明永远不再生起,我们也就与佛相同了。比如说:一栋十间房子的建筑,每间结构相同,十家人搬进去住,有人永远保持干净,里头舒舒适适,非常整洁,因为他将房子清净的本性显露出来。有的人两、三天才整理一次,灰尘多时,可以在桌上写字,并不是这房子灰尘特别多,因为没清除,障蔽了本来的面目。更懒惰的人,一、两个月不打扫,里面乱成一团,看起来繁杂毫无头绪。还有人把本来装潢很好的房子当成垃圾堆,进到里面就觉得很难受。本来完全相同的十间房子,就看我们怎么运用、对待,它就怎么呈现。佛陀与我们的佛性本来完全相同,但是众生的心一再往贪痴里钻,将佛性遮盖住了,如果去除贪痴,把心整理清净,如佛一般,一切就都平等了,正观礼就是用这种态度来礼佛。

   七、实相平等礼上述六种礼佛的方式。都用身礼佛或用心观想,还有“我在拜佛”的相,实相平等礼则没有“我去拜释迦牟尼佛”或“我去拜阿弥陀佛”的分别。凡夫与圣人的心本来完全相同,与我们没任何分别、差异。真正了解我们与佛的实性平等,而且体用不二,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凭佛菩萨的教诲,身、口、意三业常与佛菩萨的行愿相应,这样的礼佛就很高超了。

  这七种礼佛方法中,前面三种称为事礼,看得到身体在拜佛,知道我们在做拜佛的功课。后四种是理礼,有时候看不到拜佛的形相,但是真心对佛敬礼,了解佛与众生的佛性完全平等,拜佛就是要显发自己的清净自性。修学佛法的人应该按照后面五种,不依前二种。

  凡拜佛、拜塔(缅甸、泰国、寮国许多人爱拜塔,因为有塔等于有佛的地方)、拜经、拜大沙门,顶礼时都要用恭敬心,用正确的方法来拜。

  不在家中,不在寺里,到各地方看到有佛像、佛经,或者一个佛字放在不洁净的地方,要赶快用双手捧着,放到清净的地方。譬如有人家里脏乱,佛经放在污秽的桌上,我们赶快将佛经捧到清净的地方。素食馆的桌上放着佛像,也许是食客请来观看的,他们不懂得尊敬佛,我们看到了,应赶快将佛像请到清净的地方。看到别人对佛像或佛经不恭敬,与他们相处的机会,要细心委婉的劝诫他们,不要将佛像、佛经放到不清净的地方,也不可以一半在桌上一半悬空,应该恭敬的置放。

  佛像不应该放在房间里面。在外地租房子,不得已放到房间里,要用干净的布遮盖,礼拜时打开布幔,拜后又遮盖好。在佛像前不可以躺卧。租房子的人,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不得已的情况下,睡觉时应该将佛像用干净的布幔盖起来。睡觉时不可以在佛像前张开两脚,体态不好看,显得很放逸。既然安置佛像,就不应该将佛像放在房间里面,因为佛像在就如同佛在,不可以不恭敬。

  现在有些人对经典或是佛像,看得很平淡,缺乏恭敬心。古人从印度求经回国很不简单,即使出版一部经典,在印刷术未发达时,要用木头慢慢刻版才能印刷,所以古人对佛经都非常爱惜尊重。想求得一尊佛像来供养,更是困难,所以对佛像非常恭敬。现在印刷术发达,佛经印刷容易,常有人印许多经典来结缘,由于取得容易,许多人就不太珍惜了。佛像的制成,除了沿用古代铜铸、木雕,或者宣纸手绘以外,还可以印刷,所以也有人印佛像结缘,现在每座寺里差不多都请得到,大家也就不太珍惜。我们认为佛教很好,尊重它,应该对佛像敬重,也要敬重佛所讲的经典才对;很多人希望了解佛法,却因为佛像和经典取得容易,而无法生起稀有珍贵的心。要知道敬佛与尊重佛所说的经典,乃至尊敬佛像,其实都是为成就自己的品德和道业。如果没有佛陀,我们怎能了解真理?看到佛像,我们才容易想起佛说的道理,因此不论什么人都应该尊敬佛像。

 

上一篇:胜利的条件
下一篇:敬法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