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佛学知识>>敬法
敬法
2009年04月22日15:03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050 字体: 繁體

 

  不论出家人或在家人,读诵佛经律论,必定要点香端坐,尽可能在大殿、读书室读诵。如受戒的人请出律藏来诵持,也要点香,而且恭恭敬敬坐着,如同佛就在眼前为我们说戒一般。现在很多人读经时躺着、坐在床上靠着墙壁,或者坐在摇椅上面,显得很放逸、轻慢,这表示对佛所教的经或戒律,没有用一种严肃恭谨的态度来尊重。读诵时随随便便,怎么能全心全力依照这些道理认真执行呢?读经是为了了解佛经里的道理,或者佛的教训,所以要在佛厅诵持。

  捧经或捧佛像,或看到想请的佛经,都应该先把手洗干净再接触,以免佛像、经典弄脏了。

  无论事情再忙,进佛厅也要礼佛三拜,静坐一会儿,心中默念偈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念完后合掌,才将经本打开。诵经要用虔诚的心,假使一天打算诵一部普门品,或阿弥陀经,乃至一部地藏经,不能因为忙,进到佛厅赶快打开经典,就飞快的读完,速度很快,就像交差一般,读完就算诵了一部。我曾听人说:“你读那么慢,我几分钟就解决了!”如果不是用很虔敬的心来念,诵经做什么呢?飞快的速度读经,往往不能细心体会当中的道理,自然不可能由读经达到改善心行的目的,这样读经就没有意义了。忙碌的人读经,可以每天少诵一些,例如把一部地藏经的上中下三卷分成三天诵完,或每天读诵一品、两品,读的时候速度放慢些,用心体会其中开示的义理,比较能够得到利益。

  老修行者常说:“火烧楞严,水流弥陀。”持咒要快,心不会散乱;读经要慢,像缓缓的流水,因为慢慢的,才能映入心里,将字字句句的义理了解透彻。譬如西方极乐世界有金沙布地,有七宝池,我们观想七宝池的样子,池里有八功德水。念到“七重栏,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还想到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像百千种乐同时演奏。如果念得很快,顶多只是让字溜过去,意思根本感受不出来。读经要一字一句殷勤读诵,用心体会,意义都能了解,所读的经才能和我们的心相应,不能随便读过就算数。

  有海青的人,诵经时最好穿海青。在家人应该将外衣穿整齐,出家人不一定时时刻刻都穿着海青,但是诵经时,至少将长衫穿着,比较慎重,不随便。

  桌上除了要读诵的经本、供佛的香炉,以及照明的灯之外,不应该放自己要喝的水、吃的水果、饼干或零食。有这样的虔诚心读经,比较能专注,心思也比较能够深入经文。一边喝茶,或一边吃水果,还播放录音带听音乐,这样念经没法子专心。有人问我;可不可以一面听经一面念佛?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听经需要仔细将其中的意思听进心中。  即使常常需要拿笔写字,读经时,笔也应该另外放。读经作笔记,应该另外用经架放经本,不可把纸放在经本上面书写。我曾经看过这种情形:请了一本经,有人要他写字,他嫌桌面太硬,就将纸垫在经本上写。纸放在经本上面写字,笔画透过纸,经本上虽然没墨汁,但是印着很多笔画过的凹痕,这也是对佛经不恭敬。

  经书上面有灰尘,要用干净的纸张或布巾擦拭,不可以用嘴巴直接去吹。因为用嘴巴吹,可能会有口水喷上去,很不恭敬,何况有时嘴巴有不好的气味。

  读完一部经,或读完一两品想休息一下,一定要将经本合起来,找个合适的地方,端端正正的放着再离开,不可以随便放置。假使读到某处要暂停,而经本很厚,一定要做个记号才不会忘记时,不可以将经页的边角折起来,要用书笺或干净的厚纸夹着,上头突出一点点。有些大部头的经书,上面附有一条绸布线,可以用来夹在所读的页次。很多人拿点过的线香“香脚”夹在经书里,这可能使香脚的颜色印染经本,让经本受到污染。我们也不可以用笔在经本上做记号。

  摆经本时不能放置得歪歪斜斜,应该端端正正的放在桌上,表示我们对佛经恭恭敬敬。

  读经时如果心中开始打妄想,也应该将经本合起来,静坐或起来拜佛,等到妄想心没有了再打开经典读诵。

  有时经读了一半,有客人来(出家人的师长或出家戒腊比自己高的人,或者同学来了),不能不加理会,这时应该将经本合起来,然后在招待客人的地方接待他们,不可请客人到阅经的地方聊天,如果在家众没有其他接待客人的地方,则应先把经本收好。

  经典放在桌上,就不应该与人说世俗话(像问起某某人的房子住得如何?问人家收入多少?)也不应该在佛经前面说笑话。打开佛经,为的是要了解道理,了解出世间法,在佛经前放纵大笑,就将刚才所思惟、所了解的,给忘了一大半   读经的地方不只不能大笑,也不能在那里吐痰或擤鼻涕,要打喷嚏,也应该用手帕或手掌遮住嘴巴,以避免口沫污染经典。

  读经时对某段有心得,想记下来,应该在读完后另外用一本笔记簿来写。很多人一面读经一面将感想记在经本,写得整本都是字,这样不好。

  读到某段经文很好,或一段戒律的宣说,或某某法师的开示很好,要抄写下来,写的字绝对不能潦潦草草。比如印光大师,或某某法师的开示,想要抄写下来贴在墙上,一定要用端正的楷书,不可随意用草书来写,笔迹不能污秽不堪,一定要求整洁,不能前后参差,或者认为某句话不对而擅自更改字句。金刚经有些地方就被人添了字,也有人认为前面这样写怎么后面不同?自己没研究透彻,就擅自更改经文,这样做是不对的。

  凡是佛所说的经典我们都要如法供养。梵网经说:“凡是佛弟子常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作为香囊,盛佛经卷。”要用经橱盛装经典,不能将经典和俗书杂志混在一起。梵网经说:“假使我们没如法供养,犯轻垢罪。”

  经典破了,要赶快想办法修补起来,使经本常保如新。

  翻经书不能从角落翻,使书页折角,折页的经本,应整本捧起,不可粗鲁的由中间拿起来,使经本乱糟糟,应该小心轻轻的一张一张翻。

   端着佛经或佛像时,应该用两手恭敬的捧到胸部以上的高度,不可以单手拿着经本甩来甩去;也不能捧经或捧佛像向人礼拜。因为佛是觉者,是我们的导师,佛像代表佛宝,经典是法宝,所以端着经和像时不能向人作礼;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这时候将经本端高齐眉,就表示向人家顶礼或问候了。

  在大殿里诵经,手端着经本,拜三拜时还是用手端着,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起身问讯时不必弯腰,将经本端至齐眉就好。曾经有人遇见法师来到眼前,赶快弯腰问讯,使手上的经典垂向地面,然后才直起腰举经齐眉,这样做是错的。端着经本或请着佛像,尤其请佛像时,不应该向人弯腰敬礼。

  敬法不只尊敬佛所说的经典,即使是衣也要恭敬。端衣,不能向人家敬礼,也是端衣齐眉就好,拿着锡杖也一样。

  诵经时不应该向人敬礼,将经本合起来才能招呼,表示对法的恭敬。即使对方只要和我们讲两三句话,也必须合起经书才转身来和他们谈话。当然这时候最好只谈急要正事,无关紧要的话可以在其它时间谈。

  学佛的人应该诵佛的经忏,外道的经忏不可为人讽诵。有些出家人或在家人要求拜忏或诵某部经,如果不是佛教的经忏,像《北斗经》之类,应该拒绝诵念。

  有些神学家知道佛经义理渊博,常常商借阅览,或者学历很高的人,对佛经有兴趣,经典借给他们时,恐怕有些人会躺着,或靠着墙壁看,最好先对他们说明读经时应有的礼节。

  把经本卷成圆筒状,或将佛经拿来随意折角或卷折,这都不是学佛人应该有的行为,这种人不应该称他们为居士或沙门。有正确观念的人应该尽量避免不恰当的行为,因为对经本不恭敬也会受到果报。

  以前一位太太有心学佛,经常在书房恭敬的读佛书,先生是位教师,她很希望先生能亲近佛法,所以用心循序引导,不敢一开始就推荐经典,只给些佛教的演讲集,先生读这类佛书时,都在卧室躺着看。对她的劝诫,先生不服气的说:“谁说读经一定要坐得端端正正?真要这样我就不看了!”后来他写一封信来问我,佛教是不是规定读经一定要坐着?我举个例子告诉他:教学生时,假使每个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非常恭敬全神贯注听从教授,老师是不是会更加尽心尽力来教?假使有学生趴在桌上,叫他提起精神坐好,学生辩驳说:“我并没睡着……”;有的学生托着脸颊,眼睛往别处看,老师见了,要求他坐好,学生说:“我在听着呀!”老师对这种学生会有什么感想?“法从恭敬中求”,假使把佛经随随便便当成小说看,不看了就随意丢着,甚至伏在佛经上睡着了,这种读法能好好思考书中的道理吗?

  我学佛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当我想了解佛法,一定得坐好,集中精神看经,不是躺着去思考问题,而且须专注仔细翻来覆去的思惟;读经时恭敬地集中精神,经中的道理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一本好的书,坐着或躺着看,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时代变了,以前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一定坐得端端正正,恭恭敬敬的。现在的学生和老师平起平坐,说话没大没小,老师说的话他都能接受吗?我们由这例子可以略知一二。现在年纪大点儿的人都还有个习惯:长辈讲话时,一定静静的听。可是现在的小孩子,你说一句他回应好几句,长辈所教导的很少全盘被接纳。所以读经时能够非常郑重,用全副精神,或随意卷着,甚至看过就睡着丢了,睡时还可能压到经书,将经本弄得一团糟。大家想想: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相信很容易比较出来。

 

上一篇:敬佛
下一篇:敬僧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