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据说为中国农业社会时早已存在的节日,但在当时尚未订为十二月的哪一天。这节日,于古代是一种祭拜日子。他们以祭拜来感恩神明给予一年来的丰收,同时也期望神明给予来年的庇佑;另外,也借这日子祭祖和希望以祭典为自己驱除不祥和疫疠。
印度古代不重视历史,于是造成对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成道、涅盘不详,众说纷纭,庆祝节日的日子各派系依各自的记载,所以早期佛教的庆祝日都不统一(现在也非完全),直到一九五零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在斯里兰卡的哥伦坡举行会议时通过这三个圣日订为五月月圆日后,大家才于这一天一起欢庆佛降生、成道与涅盘,并将这一天称为佛陀日,也有的称为卫塞节(称为佛陀日较适当)。
中国佛教向来认为,十二月初八是佛成道日;二月初八为佛涅盘日;四月初八是佛降生,所以至今,有些汉系寺庙还是延续旧传统的日子庆祝这些重要圣节。
佛成道日十二月初八,巧好是腊八节的日子,于是这节日的庆祝成为与佛教有关;腊八节的八宝粥也被人称为“佛粥”了。
佛陀还是太子时就发现,众生免不了要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等种种苦,不论它是何等人物,何等信仰,都必须无奈的接受,所以衪决定出家,四处寻访智者,以期获得解救众生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与多位外教师的参学,祂终于明白那些苦行等方法,无助于开悟、解脱,因此放弃了那些修学。
在佛陀成佛前,接受了一位牧牛女的乳麋供养,使精力恢复,过后便独自一人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继续探求真理,最终在三十五岁的夜晚目睹明星而开悟成佛。
佛陀的成佛,对生命界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他的证悟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只要大家依教奉行。
就因为这样,大家觉得佛陀未成佛前最后接受的供养意义殊胜。中国人认为,当时佛陀接受的乳麋就是八宝粥,于是每年纪念佛陀日就一定要吃八宝粥了。
腊八节的庆祝,重要不在于吃,而是借庆祝佛成道日,来唤醒对佛陀的感恩,同时提醒大家,要学习佛陀的伟大精神。(稿源:马来西亚《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