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或放戒。佛教传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以剃发披服缦条,即无条相袈娑,以不满五人,不能受具。大概只用三皈、五戒、十戒迭相传授而已。曹魏嘉平二年(250年)时,昙摩(柯)迦罗来洛阳,见众僧未秉戒法,就在白马寺译出《僧祗戒本》以备用。并请梵僧立羯磨法受戒,这是中国依律传戒之始。魏正元中(254-255年)安息国沙门昙帝在洛阳译出《昱元德羯磨》,才具备羯磨仪式。中国僧徒受具足戒即在此时始。到了东晋时(317-420年),出家僧尼渐多,道安(312-385年)始提倡严肃戒律。他制定僧尼轨范,有布萨(说戒)、悔过等法。中国尼众之受具足戒实始晋代。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僧建请昙摩竭多于洛阳,依《僧祗尼羯磨》及《戒本》建立戒坛传戒。当时沙门道场以《戒因缘经》为难,认为他传戒结界不合法。昙摩竭多遂浮舟于泗河结坛,洛阳竹林寺净检尼等4人同于此坛从大僧(和尚为大僧,尼为二僧)受具足戒,这是中国尼众受戒之始,种为船上受戒,净检等4人是中国最早受戒出家的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