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僧:打板集僧,次第入堂.
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佛三拜,起具,问讯, 分班。
二:维那呼:迎请和尚。二引磬同持香花者到和尚(法师)竂。上引礼呼:迎请和尚,下引礼呼:至诚顶礼和尚三拜。和尚云:免礼。上引礼呼:未后先行。侍者持和尚经书,和尚在未后行.
三:举香赞,敲上下引磬,和尚上香,侍者展具,滚双引磬毕,和尚往下左边站。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礼佛三拜。和尚开示云:至诚礼佛,恳请诸佛,愿慈悲加被,九旬精进办道。一拜起,第二三拜不用说,维那呼:向下排班。
四:至韦驮前,和尚随二引礼至韦驮前,举韦驮赞,和尚上香,三问讯毕。维那呼:大众一齐至诚问讯韦驮菩萨。和尚开示云:至诚问讯,仰祈护佑,使我等九旬办道,魔障潜消。一问讯。第二三不用说。
五: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顶礼和尚三拜。和尚云:礼佛一拜。和尚於是上中间座云:大众各序坐。众答:阿弥陀佛。即坐。照作持上给大众讲安居的缘起及意义。
六:正式安居。大众依次序来安居。第一位上座给和尚安居。给和尚安居者礼一拜,胡跪和尚面前,和尚对彼云: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今依某寺作法界前三月夏安居。三说。对和尚者云:知 莫放逸.和尚答:受持。对和尚者问:依谁持律者?和尚答:依上某下某律师。对和尚者问:有疑当往问?和尚答:尔。待和尚安居毕,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至和尚前一一安居。先展具,顶礼三拜,胡跪合掌如上说文问答,最后式叉尼,沙弥尼作法。
七:回向,大众对首法安居竟,各归位,维那举回向偈,结夏功德殊胜行---同时和尚礼佛毕,至韦驮前三问讯。
八:礼谢和尚。维那呼: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礼谢和尚三拜。和尚云:礼佛一拜。维那呼:送和尚回竂。免送。大众师一齐向下排班,至诚问讯韦驮菩萨。大众师一齐向上排班,展具,礼佛三拜,起具,问讯,次第出堂。
注:安居日早上应挂一牌,上书“今日安居”.
一:作法安居后,每日在早斋时,念供养文竟,白槌(击地三声)。时僧值师至斋堂中间一问讯,大声白云:大姊僧听,安居已过若干日,余有若干日在,大众当勤精进如法行道,谨慎莫放逸。大众齐答“顶戴受持”.僧值一问讯,众人开始用斋.(白至八十九日).
二:安居必须要请依止律师! 请依止律师时,不用作羯磨差,只派二三位比丘尼去依止律师所即可.至后给依止律师顶礼,直云:大德,某寺比丘尼结夏安居,派我等请大德做我们安居依止律师,彼云:尔。
安居策修
一:安居时间,中印度,一年分三季,春夏冬,与中国不同,分四季故.由夏中坏行义多,招讥复重,故文云:自今已去听三月夏安居,春冬过少,必无事不依同结吉罗.
a: 夏中无闰月,前安居四月十六日,中安居四月十七至五月十五日,后安居五月十六日.
b: 夏中有无闰月:
闰月 安居时间 住夏日
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 一百二十天
四月 闰月二日至闰月三十日 随日减
五月一日至五月十六日 九十天
五月
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六日 一百二十天
六月
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一日 九十天 七月
五月二日去 一百二十天
二:安居缘:
a: 总明五法:1,处所有覆.2,3,必是十六日限,约明相出.4,安居心三种: 为自行,为他行,为料理三宝,修治房舍.一脚蹋界,起安居心即成,住处无五过:太远聚落求须难得,太近城市妨修道业,多蚊蚁难,或噆啮人践伤彼临,无可依人.
其人具五德: 1: 谓未闻令闻. 2: 闻已能令清净.3: 能为决疑令通达. 4: 除邪见得正见. 5: 无施主施食汤药. 无此五过乃可安居.
b: 安居所依,僧坊房舍自然处,聚落,兰若,俗舍作法界等.
c: 明难处,欲安居时,先思量有难无难.无难应住.
三:能安居人,比丘, 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弥,沙弥尼.
四:安居目的: 文偏约夏月,情在三过,意存修道:
1: 无事游行,妨修出业.
2: 损伤物命,违慈实深.
3: 所为既非,故招世谤.
五:释名. 安:形心摄静. 居:要期在住. 策:随时警励. 修:三业运善.
六:正安居法,有四种: 对首,心念,忘成,及界.
1: 请师法. 四分云:持律五种,春冬制依四种,夏中多缘故须善通塞,制依第五,谓广诵二部律. 若夏中不依第五律师得波逸提.春冬不依,突吉罗. 若住处都不知律,佛言,往持律处安居. 若房舍迮者,听近持律师七日得往返处,於中安居心念遥依,有疑往问. 若以前有请,没有舍,则不须再请. 若无,须更请之. 尼众墙角遥依法. 正请法: 至师所,具仪,互跪合掌云: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今请大德为依止阿舍梨,愿大德为我作依止阿舍梨,我依大德故,得如法住. 三说. 师言: 可尔与汝依止,汝莫放逸。
2: 对首法: 此对首法通诸界. 今且就依伽兰安居. 於安居日,在伽兰内对一比丘偏袒右肩,脱革屣,互跪合掌白云:大姊一心念,我某某比丘尼,某某僧伽兰,前中后三月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说. 彼告言,知 莫放逸? 答言: 受持,义加问云:依谁持律者? 告云:依上某下某律师. 有疑当往问? 答云:尔. 若依大界聚落村舍等, 改前伽兰住处随名牒入,料理修治随事有无,修治僧房,用通三世,若病不修,三世不续. 若中后安居,随文准改. 若伽兰本有大界,则依大界安居,若无大界,则依伽兰安居.
3: 心念法: 因无所对人可白,当具仪偏袒右肩,脱革屣,互跪合掌,至灵庙前佛像前,发愿乞安稳修道等,正作法,心念口言: 我某某比丘依僧坊或茅蓬前中后三月夏安居,僧坊或茅蓬破修治故. 三说.
4: 对事受日长短,但使前是应法之缘,随为生多少得合受之,若一天,至七天受七日,若八天至十五天,受十五日,若十六天至三十天受三十日.
七:白安居日,四月十七日,於一切僧集时,食时粥时,浆时,安居上座或维那打槌告云:大姊僧听,安居已过一日,余有八十九日在,大众当勤精进,谨慎莫放逸,每天作白,余日准此增减. 若独安居白日,准开头一句,改自名字,我某某比丘余文同之.
受日法:
1: 大义: 夏中有缘故听受日,必准圣言,依法加受. 妄自诳心,受而破夏,虚损信施. 可悲之甚.故略示之.
2: 受日缘,父母兄弟姐妹等事,必生善灭恶,衣钵药事,道俗病患等生善灭恶事.
3: 所对人,五众各对自本众受日,比丘对比丘,比丘尼对比丘尼,式叉尼对式叉尼,沙弥对沙弥,沙弥尼对沙弥尼.
4: 众法,受半月日,一月日法,受者至僧集处,具仪告云:比丘某某欲受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大姊知.
索欲问和: 羯磨师问,维那胡跪答,僧集否? 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已出. 不来诸比丘说欲有否?无说欲者. 若有,受欲者出位,礼僧,胡跪,合掌云:大德僧听,某某比丘尼,我受彼欲,清净,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受半月一月日羯磨. 白二羯磨,正加法: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如是.大德僧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谁诸长老忍,僧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听比丘某某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准一月法同羯磨之中诃,改十五日为三十日.
5: 对首法,在作法地,自然地都可,具仪胡跪脱革屣,对比丘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白大德知.三说.
6: 明余日法,若受七日未用,下次有本缘事,可随用七日,用满即可谢. 余日白文,我受七日,若干日已过,余有若干往彼出界. 四分律云:比丘尼只开受七日,上来受日作法通日不通夜,事讫应返界,否则失夏. 若依大界安居,戒场及余小界内不成受日,沙弥安居受日同大僧,必无实事虚构成缘或倚傍昔言,彷像未实,辄便乞法,不成得罪,由事虚限滥,日数妄置,法不相授故,赏前罚后,四月十六日是前安居,得五利,四月十七日已去结者并不得五利,遇缘出界,忘不受七日,出界行,即作忆悔,返界,一夏不过三次,依大界安居,入戒场及余小界,明相出破夏,若依大界内伽兰者,出门破夏,小界亦尔,尼众只有对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