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可分下根、中根与上根器。什么是行道?行就是实践,道者修行之途径。下根器行者:以坚信佛陀法教为最上,建立知见。相信因果轮回,修依居士戒,行十善法舍十恶,以四无量心为来生而修。下根行者虽相信因果轮回,但不解因果实相。中根行者是指声闻与独觉。其见地,依我无我,但执著识究竟是实有。认知三界唯苦,如火宅,生厌离心。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其修行依禅定等持,止观双运。 止息修九住心,什么是九住心?九住心将心安住于清净无想境。九住心又名“九次第定”,与三界九次第定有别,九住心以欲界为基础,故也称作预流禅,因在欲界无禅定可言,故称预流。所以九住心也可说是,欲界禅修止心于一处的九种次第。九住心分别是,一内住、二续住、三安住、四近住、五调伏住、六寂静住、七极寂静住、八专注一静住、九等持住。 超越九住心后,小乘行者进入色界初禅天修四禅八定,观修四圣谛苦、集、灭、道,经由观照觉知,我是苦因,故以无我为道,证寂灭果,名罗汉。罗汉可分有余罗汉、无余罗汉。其修止息证色界四禅十七处,修观照证无色界天四处。 大乘与小乘之行者在禅修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止观”境界。大乘修止息依欲界九住心修,令心止于一处其性不动如山,渐稳渐明心生法喜,即依诸法性空缘起真谛,观照外境究竟非恒有,内照自性。 上根者:是大乘显密的行者,其见地,证我无我、法无我。修行依止观禅定,观修空性,发无上菩提心,以愿众生皆成佛,自觉觉他为最上道,证无二果,名佛陀─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