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索达专栏>>《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八讲
《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八讲
2007年04月09日01:49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466 字体: 繁體

著:无著菩萨
译讲:堪布索达吉
第八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入菩萨行论》。现在宣讲的主要内容是论中的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这其中主要讲我们怎样才能趋入菩提心,此内容分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一是趋入者的所依,即趋入者补特伽罗,其二是趋入者的意乐,其三是趋入的方法。
昨天我们已经讲了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趋入者补特伽罗依*身依和心依这两种方式趋入菩提心的方法。今天开始讲趋入者的意乐,这是从发心方面来讲的,也即怎样发心,从“发心的功德”和“受持的方法”这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一品主要讲发心的功德,下一品主要讲受持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在自相续中怎样才能受持这么大功德的菩提心。
本品“发心的功德”又从三个方面来宣说:真实功德、具足这样的功德的合理性和赞叹具有发心功德的补特伽罗。其中,真实功德分两个方面:共同功德和特殊功德。而共同功德又分五个方面,首先是断除罪业,也就是说,菩提心是断除罪业的最好的一种忏悔方法。那菩提心怎么样是忏悔罪业的最好的方法呢?颂词中是这样讲的: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
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意思是说:我们凡夫人造善业的力量非常微弱,但造恶业的势力极为强大,这样的恶业除了依*菩提心外,在这个世界上或是在我们所修学的范围中,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驱除呢?除了善根圆满的菩提心外,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来驱除这样的恶业。
我们在上文中也讲过,凡夫人所造善业的时间相当短暂,就像黑暗夜晚中突然出现的一刹那闪电一样。世间的大多数都不信仰佛教,即便信仰,也是把佛教当作业余而不是主要的功课,相反,他们把时间放在做生意、工作、家庭等等,把这些事当作人生的重点,认为这才是人生最主要的目标,而并没有把学佛看成是最重要的事,大多数的在家人恐怕都是这样的。
这一点,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在人口越来越增长的这个时代,在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城市中,真正学佛的有多少人?在学佛的人中,能真正如理如实修行的又有多少?即便如理如实修行,能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运用到修行方面、心不散乱、以清静心摄持而如法修行的人又能有多少?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就可以了知,凡夫人造善业的时间确实是相当地微弱。比如我们这次学《入菩萨行论》,学习听闻的人不一定很多,即便听闻,真正能受持每天所听闻内容的人又有多少?虽然作为讲者,我讲得很低劣,但我所讲的这些内容,都是以前印度的高僧大德和藏地高僧大德以及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我所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这些教言,即便这样,能真正听受这样殊胜教言的人又有多少?这个状况,大家稍作观察就可以了知。
按理来讲,不管讲什么样的法,作为听者都必须做一些记录,因为凡夫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只是将所讲的内容放在录音带、或其他的一些仪器上,那对自己相续的改变不一定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尽可能将每天所讲的内容记在你的脑袋里,如果实在记不住的话,就应将每天所讲的内容和道理记在一个笔记本上,这才算是比较如法的闻法行为。可是我最近了解到,大多数的人并不是以这种方式来听闻的。这些人闻法时,认为随随便便听一遍,只要把今天的录音听完就可以了,至于到底书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几乎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觉得这样的闻法心态非常稀奇,真正的闻思并不是这样的。在座的学院的道友都是在我讲完一遍后,由下面的大法师进行辅导,法师辅导完后,再由法师下面的辅导员进行辅导,辅导完后,第二天还要进行考试,要有这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能让学者在自相续中真正了知菩提心的道理,才能让菩提心在相续中相似地生起。如果只是用心不在焉的这种闻法方式,能不能把这些大乘佛法的教理融入自心?我想这恐怕是很困难的。当然,我也理解,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确实特别忙,有时候可能有心力不足的情况,但这也只不过是一个理由,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自己对这样的闻法不够重视。希望大家一定要把这样的闻法机会当作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来抓,只有这样,你的心相续才能通过闻法而有所收获。否则,光是得到一个传承,这有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很难说。
因此,仅仅通过闻法的不同心态,也可了知一般凡夫人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行持善法的时间很短,行持善法的力量也很薄弱。在行善法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缘。比如我们听课的时候,经常打瞌睡、起分别妄念、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或是家里的人阻挠、或者有其他的一些烦恼现前等等。在这么短短听法的时间中,也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违缘来中断你的善行,这种现象相当多。但同时,恶业的力量却相当大,时间也很长。有些注疏里的比喻讲,罪恶的力量就像乌云密布的黑暗一样,黑暗的力量相当强,持续的时间也很漫长。同样的道理,凡夫人在现世中造恶业,也如同乌云密布的黑暗一样,力量强且持续的时间长。
有些人闻法时,恐怕也都无所谓是怎么样把时间混过去的。比如我们听一节课,与佛法交谈、研讨一个小时,大家就会想这个听课的时间是不是要一个小时啊?这会好累啊!但如果要去听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流行歌曲,可能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多数的世间人都是这样,在没有意义的一些无稽之谈上不管花多少个小时,他们都不会觉得累,比如有些人到舞厅里通宵达旦,到茶馆、或是到一些散乱的场合中打麻将、赌博等做各种非法的事情,有些人每天都是看电视、看电影,还有些人上网看一些不如法的内容等等,他们都不会觉得花在这上面的时间长,都不会觉得这很累。但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不管是对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不会对我们的相续有任何利益。本来,眼花缭乱的各种外境的诱惑力是如此地强大,我们的心已经散乱得不得了,自心被正法所吸引的力量也是如此薄弱,如果我们被外面世界的这些外境所吸引,那我们的修行就会彻底被瓦解,我们的修行就会失去佛法的根本。
因此,如果大家要学佛法的话,就要将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当然,当不当自己是一个佛教徒,这是你的自由。从一般世间的法规来说,信仰是你的自由,不信仰也是你的自由,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任何的强迫。但如果你真的想要信仰佛教,而且想认认真真地修学佛法,那最好断除外面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琐事。当然,作为世间欲界的众生来讲,在解决自己的吃饭、穿衣、或是其他一些基本的生存问题方面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这一点我们也并不排斥。
在这里,颂词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善心极其微弱而罪业却是极其强大,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救助,是很难以阻挡地狱等各种轮回痛苦的。无始以来,我们所造的罪业是如此有力、如此强大,我们沉陷其间又是如此漫长,而所造的善业却是如此地微薄,在这么漫长的时间中所积累的罪业,这样的弥天大罪,能不能依*我们自己的力量去摧毁它、压服它呢?*我们的自力是相当困难的,除了慈心和悲心,除了空性智慧圆满的如来正等觉的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以外,其他的任何一个善法都不能压服这些罪业。
也就是说,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所造的恶业特别可怕,这么可怕恶业,除了圆满的菩提心以外,其他的任何善法不能压服它。可能有些人会想:其他的善法也可以压服它们吧,比如我修无上大圆满、大手印、或者参禅、念佛,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殊胜的法门,修这些法为什么不能胜过这些罪业呢?当然,有些佛经中也说,这些善法能胜过恶业。但不管你参禅、念咒语或是做任何善法,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你做的这些善事有没有功德呢?功德可能是有的,但这样的功德能不能超胜一切罪业?关于这一点,我们前段时间讲华智仁波切的教言时,从中也了知: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便修无上密法的大圆满,那也会成为是修小乘的法,或者是修小乘以外的一些说不清楚的一种佛法,如此一来,没有菩提心摄持的无上密法大圆满等境界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乘佛法。因此,要想以这种没有菩提心为前提的善法而超胜一切罪业,恐怕是很难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心愿,就是一心一意要修持菩提心。我想,对我自己而言,终生当中唯一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修持菩提心。当然,如果我们修其他的密法,或是念咒语,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修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则无始以来我们所造作的这些罪业是很难以遣除的。
还有些人可能会想:我念诵金刚萨埵,或是安住于空性中应该可以遣除罪业吧。但这里,我们已说了任何修法都应该是以菩提心为前提,比如念金刚萨埵心咒,你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念的?修空性,又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修的?如果不具足菩提心,那么无论你观空性还是念金刚萨埵心咒,要想以此遣除无始以来众生和自己所造的这些罪业,是相当困难的,这样的修法,也可能会变成轮回的因。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了解这个颂词中所说的意义。我们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所造的罪业,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相当多的。即生中已然造了很多罪业,如果要想断除在未来生造作罪业的这种相续,就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以其他的善根能不能摧毁这种造作恶业的相续呢?是很难的。
这里,无著菩萨在论中说,所依人身与意乐既难得又短暂,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就是说凡夫人的这个人身很难得到,而修善法的意乐就像夜晚的闪电一样非常短暂,因此善法的对治也就显得非常的可怜,非常薄弱,换句话说这种对治善行时时刻刻都是力量微薄弱小而存在。的确是这样吧,作为凡夫人,我们每天修行的时间都是很短的,而且在这短短修行时间中的效果怎样,大家也都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有时候打瞌睡,有时散乱。我也听说有些人早上六点到六点半的修法起不了床,如果现在都起不来的话,那真正的菩提心还怎么样修?而且六点钟也并不是一个很早的时间。因此,作为凡夫人,别说一天二十四小时或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修持,就连那短暂的半个小时,也有些人不用功,即便用了功,也是有时候打妄想,有时修着修着中间就断了等等,有种种不如法的现象。所以凡夫造善法就是如此可怜的少。
相反,如果我们造恶业,一切不善业的因缘聚合起来却非常容易。比如对别人生嗔恨心,不管生嗔恨心的对境(被嗔恨的对象)、自己生嗔恨心的意乐或者是心态,全部都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圆满具足,嗔恨心一下子就可以生起。可要行持一个善法,想要具备一些功德,这些善法的所有部分或是分支能不能马上具足呢?有时候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致使罪恶的力量格外强大、势不可挡,难以想象,而且接连不断产生。
在一天当中,我们相续所产生的分别念多得不得了,在这些分别妄念中,真正的善念、菩提心、或者是信心、大悲心的产生却是非常地短暂,包括晚上做梦的时候也这样,在一个月中梦见自己的根本上师、梦见自己在上师前听佛法这样的善梦可能少之又少,有没有一个月中梦见一次?哪怕是一年中梦见过一次?而一些乱七八糟的混乱的梦,可能每天晚上都多得不可计数。很多人恐怕都是这样的,在一百天中可能偶尔会有一次梦到自己在行持善法,这个时候自己也会高兴得不得了。平时,我们每天都在贪嗔痴中,已经习惯于这种昏迷不醒的状态,觉得自己处于这种迷乱状态是正常现象,比如我昨天做的是坏梦,前天也是,因此就会觉得事情就是这样子了,坏梦也是正常的。所以,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的梦境,凡夫人全都陷在一种迷乱当中而不自觉。
由此可见,现在我们就必须要具备能摧毁罪业的善法。对于弥天大罪,除了圆满智悲自性的菩提心以外,有什么其他善法能遣除得了?根本无法遣除。摧毁罪业的救助,只有唯一的一个,那就是菩提心。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我们一讲到菩提心功德的时候,大家应该明白,不管你磕头、念咒语、或是顶礼等做其他的任何善事,都比不上心里所发的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不管你念咒的数目有多少万多少亿,不管你修加行还是参禅,这样的功德实际上都不是很大,也许这些功德就全部成了世间的人天福报之因。有菩提心或没有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就有这样的差别。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菩提心的功德应该是最大的,而且是忏悔罪业方法中力量最强大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发起菩提心。
《华严经》中云:“猫眼见即能镇慑诸鼠,令其无法堪忍。同理,遍知之心(指菩提心)宝明目亦能制伏一切业惑之鼠,令其无法堪忍。” 《华严经》中这样讲:大家看了野猫的眼睛以后都会害怕,尤其是老鼠看了以后都会特别害怕,也就是说,猫眼就能镇慑降伏一切老鼠,令老鼠无法堪忍、特别害怕而马上逃跑或是动弹不得。同样道理,遍知之心也即无上菩提心一旦出现,我们相续中所有存留在阿赖耶中的贪嗔痴等烦恼,或是以前所造的种种不好的恶业,都马上可以被遣除无余。就像在猫眼面前老鼠不敢停留一时一刻一样,在这样的菩提心面前,所有的罪业也是不会存留的。因此,如果我们的相续中能真正生起菩提心,那这样的功德的确是相当大的。
不管忏悔还是做什么样的善法,都一定要有一颗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依*自私自利的这种心所生起的种种罪业的违品,就是利他的心。凡夫的相续中很不容易生起一个利益他众的心,几乎很难有利他的心,但现在值遇了善知识,值遇了这样的大乘佛法以后,如果你的相续中产生了利益他众的心的话,那以后你就不会造很大的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之所以会造恶业,完全就是为了自己,是把自己作为中心而造的。你们可以想一想,在自己以前所造的业中,有哪一个业是为了众生而造的?有多少?几乎都是没有的,全部都是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了自己而造的。所以,如果我们的相续中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那以后造恶业的这种相续就会被斩断。
大概记得《经观庄严论》中这样讲:智者如果生起菩提心,那就是遮止了无量的罪业恶行。因此,在自相续中能真正生起菩提心的,只有智慧之人,没有智慧的人连听都不一定能听得进去,菩提心也就不一定能生得起来,如果一旦生起来,那就不会再造无量的罪业。《本生传》中也这样讲,如果对其他的众生也象对自己和自己的亲人那样生起关爱的菩提心,那所有的非法行为就会被遮止,更何况说是造不善的业呢?意思就是说,非法的行为都可以被制止,就根本不可能再去造不善之业。
因此,平时我们就要观察在自相续中能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如果生起菩提心,那么你相续中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都会逐渐消失,你所违犯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罪业也会逐渐消失。菩提心有压服这些大的罪业、全部根除小的罪业的功德和力量。这是讲菩提心的第一个功德。
下面讲菩提心的第二个功德:成办利乐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颂词说: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多生累劫中深深地思维、观察、抉择,最后发现我们的觉心,也就是菩提心才对众生最有饶益,对众生的帮助最大;依*菩提心,无量无边的众生都非常顺利、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大家也知道,佛陀对众生最为慈悲,不管在因地还是获证佛果时,佛陀心里面唯一的想法就是利乐众生。去年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广传》时,从佛陀的传记中也完全可以了知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公案中,不管佛布施他的身体,还是做别的事情,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让一切众生获得利益,这就是佛陀的究竟目标,是他最究竟的愿望。佛陀在多生累劫中(很多论典里面说是三个阿僧祇劫,也就是三个大劫,若按《俱舍论》中所讲,八十个中劫算为一大劫,以这样来算,三个大劫也就是无数大劫)一直就是想要利益众生,因此他反复思维:如果要对一切众生有所帮助,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结果他发现,唯一只有菩提心才是对众生最有利益和帮助的。除此之外,行持任何其他的善法,其利益都比不上菩提心。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佛陀思维这个问题的时间是多长呢?是在三个阿僧祇劫中,而所思维者是谁呢?是圆满正等觉佛陀,是照见一切万法真相的佛陀,是说真实语的佛陀,这并不是如我们平时认为某个老师很不错、很可*可信,因此他宣说的就是对的,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世间人再怎么好,再怎么了不起,也有说妄语的可能性。但佛陀并不是这样的,如《释量论》中所讲: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因此,是这样的量士夫在多生累劫中思维,并不是一天两天、一辈子两辈子、一百、两百或是一千、两千年,或是如现在世间的有些科学家在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里绞尽脑汁地研究一个学术或是发明一个产品,佛不是这样的。佛是在多生累劫中一直考虑对所有众生能真正有所帮助的方法,到最后才发现,唯有菩提心这一妙药才能治好众生沉陷轮回的这个病,唯有菩提心才能彻底将众生从轮回的苦苦、行苦、变苦等各种痛苦中完全解脱出来,才能最后获得永远快乐的佛的果位。
因此,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也都这样教言:如果你想要对佛陀报恩的话,就应该知道佛陀是怎样对待我们的。那么佛陀对待我们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就是依*菩提心来利益众生。以前上师仁波切(法王如意宝)在一次光明梦境中见麦彭仁波切的时候,上师老人家也这样说:我唯一能报你恩的方法,就是发愿利益众生。
如同我们在《中观庄严论》里面所讲:诸佛菩萨除了利益众生以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了。用世间的话来表示,就是“诸佛菩萨唯一的目标就是利益众生”,那么,诸佛菩萨以什么样的方便方法才能真正能利益众生呢?就是菩提心。
以上所讲,是说佛在多生累劫中深深思维、再三观察,最后通过他的智慧发现:唯有菩提心才是对无量众生最有利益的,无量众生依此菩提心才能顺利获证佛果。
自古以来,也可以说,从释迦牟尼佛教法的这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不管学显宗、密宗、汉传、藏传还是南传佛教的修行者,有多少大乘成就者依*修学菩提心而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可以说根本数不清楚。有这么多的人依*菩提心而获证佛果,那么,没有菩提心的成就者有没有呢?是绝对不会有的。比如有些人可能想:那往生呢?没有菩提心能不能往生?在自相续中如果没有菩提心而想真正往生,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我们在讲《净土教言》时也讲过了,在你能往生的刹那,一定是你已经全部圆满了所有的菩提资粮。
依*菩提心而圆满成就获得诸佛菩萨果位的大成就者无量无边,而且依*菩提心而获得佛果也非常顺利。获得佛果并不像外道所说的那样要经历各种的苦行,比如说拔头发,跳入火炕,或是在恒河里面沐浴,在五火中焚烧等各种难忍的苦行。在佛教中,圆满佛果的获得并不需要经历这样不必要的苦行就能很顺利地获得。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那佛经中不是也有很多通过苦行才获证佛果的公案吗?包括释迦牟尼佛也得经六年苦行,世间的很多高僧大德在求学过程中也有许多苦行的经历,那这些难道不是苦行吗?这个问题中的苦行与前面所讲外道的苦行有很大的差别。外道这种苦行,是在他的身心中会造成相当难忍痛苦的苦行,而在佛教中,当一地以上的菩萨将自己的头、目、妻子、财物、儿女等全部布施时,由于利他的心特别重,也就是利他的境界已经到了至高无上的时候,即便是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别人,也如同割一把草一样没有任何痛苦的感受。
我们现在求法时的苦行也是这样的,有些人认为出家人很苦,说是在哪里哪里苦行,但如果是对佛法有虔诚信心、对利益众生有特别强的心态的修行人,对他们而言,在苦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在家人住宾馆或是住豪华洋房生活的种种痛苦呢?我觉得是没有的。自古以来,高僧大德住在山上,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吃、没有穿,好像很痛苦一样,但实际上,跟世间上过着特别奢侈生活的这种人相比,他心里的这种快乐或是痛苦,究竟谁的痛苦大?我想我们很多修行人都可以这样来比较一下。
这里说,佛陀通过他的智慧在多生累劫中发现菩提心才是我们解脱真正、唯一的妙药。现在世间上有些医学家、营养学家都认为我今天发明了什么产品,这个产品对身体、对心理有利。有一些产品可能是真正对人有利,也许要是自己一辈子中没有用这些产品确实难保身体健康,但也可能有一些产品实际上对人有很大的负作用,而且八个月或一年后马上就会过期,大多数产品都是这样的。但菩提心有没有过期的呢?肯定是没有的。
而且,有些营养品或药,对有些人可能起到很大作用,他吃了以后效果很好,因此他也帮着宣传这些产品,说“我吃了这个产品后起了什么作用”等,包括在电视上打广告,说这个产品如何如何好。有些人就真以为是这样,但买来吃了以后,比如本来是该减肥的药,结果反而变得更胖起来了,包括其他的各种情况也都可能会出现。但菩提心有没有这样的呢?肯定是不会有的,对大乘种性的人来讲,只要是因缘成熟,他所生起的菩提心对每一个众生都是有真正利益的。所以,我们必须了知:菩提心真正是佛法中的精华,是佛智慧的结晶。
所以,论中说:诸位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深深思维、再再观察利益众生的方便,结果发现这颗菩提心是对众生最为有利,因为依*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无上菩提的果位,或者殊胜安乐。
下面讲菩提心共同功德中的第三种功德:满足愿望
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恒常莫舍菩提心。
颂词字面上的解释是:如果我们想要灭除三界轮回中百千万种的诸多痛苦,及遣除有情众生的种种不快乐、不安乐而想要享用百般快乐的话,就千万千万不要舍弃菩提心。
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这样讲,比如以前贾操杰,还有布顿大师,以及根桑秋札的讲义或注释说,这一句话与三士道相对应,也就是与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这三士道相对应。比如,第一句是讲中士道,中士道的声闻缘觉只是愿意灭除自己在三界轮回里面的各种痛苦,从而获得圆满断除人无我的、寂灭的阿罗汉或者缘觉的果位的行者;第二句是讲大士道,就是说,所有菩萨种性、菩萨根机的人,是愿意遣除三界轮回众生的一切痛苦的人,他们是为了遣除众生相续中的所有痛苦,是为了众生而修学佛果,这就是大士道的人;而小士道,是愿意自己享受来世、今世、或是人天的百种千般快乐,只有自我享受福报的这种自私自利发心的人。但不管小士道、中士道还是大士道,实际上每种人都有一种希求,大士道是为了众生而获得解脱,中士道是为了自己的寂灭安乐,小士道当然是想自己快乐。但不管是哪一种人,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如果舍弃了菩提心,那你很多的愿望可能都是实现不了的。因此,不管我们接触什么样的人,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都应该从自己的行为做起,应该要表现出作为大乘修学者的善良或是行为,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将下面十七页的颂词稍微改一下,原来是“若生刹那菩提心”,我今天想了想,可能改成“倘若生起菩提心”比较好。
以上所讲,就是说,三种士道的人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佛陀在佛经中也这样讲:诸比丘,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菩提心。我们的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这样讲:大家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舍弃三宝、诽谤三宝;要坚定不移地修习,不能遇到一些违缘、困难就马上动摇;即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舍弃菩提心。上师如意宝曾经一再强调这三个教言。因此,我们应该了知: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求自己的安乐、求别人的安乐,还是求究竟的解脱,都不能舍弃这个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菩提心,不要说佛果,也不要说阿罗汉的果位,就连想在现世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是相当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那你即生中可能跟任何人都合不来,然后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此,即便是我们世间的为人处事,也需要菩提心、需要利他的心,有了利他的心,则什么事都好办。
我有时候这样想: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修证的外相。什么样的修证外相呢?比如,我们应将自己当作一盏灯,灯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灯能不断产生它后面的相续,第一刹那的灯产生第二刹那的灯,它自身能不断地产生光,能自己照亮自己;第二个,灯能遣除它所涉及范围的黑暗。我们每一个人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应该像灯一样,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如同灯遣除黑暗一样去帮助身边的人,不管是你的家庭、工作的单位、还是你的国家,甚至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怎么样,你的力量有多大,就应该把这个菩提心的光散发出来,要让你菩提心的光和热对众生起到作用。
也有些道友这样想:我现在要好好地修持,不接触任何人,到了一地菩萨以后我才开始发动,才开始发菩提心、开始上班做利益众生的事。但我想,这样的方法可能不对,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人,但作为凡夫人也可以对自己周围的人起到帮助作用。从自身的角度来讲,比如说你是一个大乘佛教徒,就应该要注意自己对家庭的关心怎么样,对单位的关心怎么样,对寺院或是佛教团体,与他们的关系一定要和睦。否则,你认为自己是佛教徒,结果对谁都不理,与谁都格格不入,如果这样,那也很难说你的相续中是否具足菩提心。如果你发了菩提心,首先就应该对其他人起一种好的影响作用,如果这样,你才具有是发了菩提心的佛教徒的说服力。
因此,我非常希望有些佛教徒,首先能与自己的家庭和睦相处,然后,能对社会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点,作为佛教徒,需要我们一定的努力,如果没有这种努力,每个佛教徒都只是自私自利地想自己的成就、想自己的修行,甚至连对自己家人的关心都没有,将单位、亲朋好友等什么事情都搞得特别麻烦。如果是这样,那还怎样弘扬佛法啊?那会相当困难的。作为出家人,虽然并没有真实的家庭,实际上,出家人的家应该算是寺院,但在寺院里,你也有很多的同修道友,与这些同修道友接触和处理各种关系时,自己应该要起一个真正具备道德的、高尚的人的作用。如果这样,你菩提心的光就可以发出来,否则,如果我们对谁都没有这样用心下功夫,那恐怕我们佛教的弘扬也会是相当困难的。
佛教并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每一个人的言行中要让别人感受到一种关爱、感受到一种慈悲,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社会上一般的一个居士,如果你发了菩提心,就不能整天和家里的人吵架、打架、甚至经常争执不息。有些佛教徒的家庭也真是特别可怜,连世间一般的家庭都不如,整天吵吵打打,那这样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既然组成家庭,成员间也是有一种因缘,从大乘佛教观点来讲的话,你不应该将家庭处理得乱七八糟。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的时候,经常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些基督教的教育,比如在一个月中,一家人会专门请他们的牧师到家里,以宗教的教规对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做一番教育,接受这样的教育以后,他们的家庭过得特别和睦,人与人之间也特别和蔼可亲。其实,这种教育在家庭中就体现了宗教的一种悲心、一种宗教的智慧光。
在中国或是其他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像这样将佛教真正涉及到社会,将佛教真正融入到生活或是工作等具体操作面的话,恐怕很多佛法的弘扬也是没有办法进行。并不是佛教没有融入社会的这个能力,实际上,佛教可以与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角落的一种文化相结合,而且一旦相结合,相互间就会非常相应,能促进事情使它变得更好。佛教就像是一个非常好的万能药一样,比如一种非常好的万能药可以配在牛奶、配在水里面、也可以配在其他甘露中饮用。佛教也是这样,虽然佛教是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所宣讲出来的,但当佛教来到藏地的时候,根据藏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佛教就与藏地相应,在藏民族的心中开花结果;当佛教传播到汉地时,又随着汉地的习惯和风俗人情等等,与汉地相适应,从而使汉民族获得利益,又以与汉地社会相应的方式度化众生。
因此,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我觉得菩提心确实不能与社会本身相脱离。但一说菩提心,可能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实际上,所谓的菩提心就是一种关爱,一种爱心。这样的爱心如果处处都能出现,不管是在家庭中、工作的部门中、寺院和任何团体中,再说大一点,就是乃至整个世界,乃至无量的世界中,如果都能出现这种爱的光芒,那么众生就都能得到温暖。所以,作为弘扬佛法的人,应该在不同的世界中,在不同的众生前,将佛教的这种大包容特色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学佛的人没有这样,只是嘴里说“我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但跟社会的人接触时,你没有将菩提心用上,那也是不行的。如果自己的相续中真的有了菩提心,那哪怕是去商店买东西、或是坐公共车,不管在什么样的行为中,对身边的人或是非人,包括外面草地上的很多可怜众生,自己都应该在很多的场合中运用这个菩提心。而能不能运用,就看你个人的修行如何。
而所谓的修行很好,并不是你一直闭着眼睛坐很长的时间才叫修行很好,能将佛法的道理真正运用在实际行动中并辅助于世间,这才叫修行,能这样亲身实践的人才叫做修行人,也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我想,作为修行人,应该将佛法所讲的道理应用在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当中,应以佛法的精神来摄持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也才能体现佛法的伟大。
总之,世间人有这么多人想要获得快乐、有些人想要获得升官发财、也有些人想要获得成就等等,不管怎样,所有的这些欲求,只有当自己有利他的心时才能得以圆满。
想要摧毁自己在三有中的千万痛苦、想要遣除其他一切有情的所有不幸、想要使自他群生普享百千快乐的人恒时也不要舍弃菩提心,因为依*它必定能实现这些目标。
以上,是我们所讲的菩提心功德中的第三种功德-满足愿望。
下面我们讲菩提心的第四个功德:名义转移
就是说,当我们的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以后,我们的名称、在轮回中的实际意义就已经全部提升改变了。颂词中说:
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字面上的解释是说:一直束缚在生死轮回这个监狱里面的痛苦有情,如果在他们的自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在生起菩提心的当下,他的名字就已经由原来的凡夫而变成了佛子、菩萨,而且,并不光是象现在世间上的什么名誉会长、名誉主席等等只是光有一个名声而不起什么作用,从意义上讲,发了菩提心的凡夫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佛子菩萨,就是真正人、天人、梵天、帝释或是龙王等无量众生的应供处,也就是说,无量的众生在他面前供养、顶礼、恭敬承事,他都能承受。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会想:到底这个菩提心是什么样啊?这里所讲的菩提心,就如我前面再三所讲,是指世俗的菩提心,这个问题很重要。所有的凡夫人,只要是对大乘有信心的人,实际上都能生起这种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不像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圣者的相续中所生起来的,只有证得第一地菩萨以后才可以有,如《入中论》中所讲:只有第一地菩萨以上,才可以得名为胜义菩提心的佛子。而这里所讲,就是指世俗菩提心。有些论师认为,这里所讲的是行为上的菩提心,是从行为上说的。但不管怎样,这个菩提心,是我们在座的人都可以生得起来的。我们的相续中如果生起这种菩提心,那凡夫人也可以叫做菩萨。可能有些人想:我既是凡夫又是菩萨,这会不会相违呢?不会相违的。因为所谓的凡夫,是指自相续中具足了业和烦恼,而这里所谓的菩萨,是指他已具足利他的心,因此从行为上可以叫做菩萨。那这样的菩萨可不可以接受别人的供养、顶礼和恭敬承事呢?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这样接受实际上也不会有罪过。但如果是凡夫人受别人的供养或是恭敬顶礼,那他是受不了的,他就会获四种罪、或者是别解脱戒里面的一些罪业。可是,当相续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的时候,那就不会有这样的种种过失。
为什么这里将生死比喻成监狱呢?大家也知道,不管怎么样,在监狱里面的犯人只有在自己小小的屋子里面转来转去,除此以外没有任何自由。不要说是平凡的人,就连萨达姆关在监狱里面,两边好像也都只有三米吧。轮回也相当于是一种监狱,在轮回中,你上去最多能到有顶,而下去就是无间地狱,就好像蜜蜂被关在瓶子里面一样,根本不能超越除了这个瓶子上上下下以外的任何空间。在生死轮回中,我们也像是被关在监狱里面,被业和烦恼的镣铐束缚、捆绑得紧紧的。但即便是这样可怜的众生、以这样凡夫俗子的相续,如果在相续中真正地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在生起这个菩提心的当下,这里的“刹那”是说,什么时候当你的相续中生起这样一种心:“从现在开始,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舍弃我自己,我一定要利益众生”时,在那个生起的时刻,则这个凡夫的名字和意义就都改变了。这里的“刹那”并不是说从此以后你自私自利的心一刹那也不能生起,作为凡夫人,虽然发了利益众生的愿,但发了愿之后,自私自利的这种心还会不会有呢?肯定还是会有的。发了愿之后,还会不会做自己的事情呢?肯定也会做的。比如我们原来也讲过,你心里面想“我要去拉萨”,在你去拉萨的中间,你也要吃饭、住宿,这个时候,你可能也会有自私自利的心,但因为你的目标就是“我要去拉萨”,因此,你不会被这些事所绊住。同样的道理,当你的目标搞清楚后,当你的发愿就是“我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要利益众生”,如果你发了这样的愿,那从此以后,你的所作所为全都会改变,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了,即便在凡夫俗子中,也是与一般凡夫俗子有很多的差别的人,是一个生起了菩提心的凡夫俗子。而且,在那个生起菩提心的时刻,你的名称就已经变成为菩萨了。我们平时有些道友说“你是老菩萨,你是老菩萨”,那么在这个时候,倒真的可以说老菩萨、年轻的菩萨,或是中年的菩萨,怎么样称呼都可以。而且,在这个时候,所有的人、天人、龙王、饿鬼、非人等全部都可在你面前供养。
此处所讲的菩提心,并不是胜义菩提心。以前印度的布博达等论师认为这里是指胜义菩提心,但后来有许多论师遮破他的观点,认为这里并不是说胜义菩提心,如果是胜义菩提心,那么《华严经》等很多经典里面都不应该用金刚钻石来比喻宣说胜义菩提心。因为世俗菩提心有退失的可能性,也有恢复的机会,但胜义菩提心不可能退失,也不可能有恢复的机会。因此,此处不应该是指胜义菩提心,而应该是指世俗菩提心。关于此处是指世俗菩提心的理由,在《学集论》里面有大量的教证和理证。而且,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教证和理证来说明凡夫人的相续中也可以生起世俗菩提心的道理。
在座的人中,也有些是菩萨,这肯定是有的。但以一般凡夫的眼光,我们也看不清楚谁是菩萨。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自己是凡夫,只要在相续中努力,肯定是能生起菩提心的。这次《入菩萨行论》的学习,我们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菩提心,如果一些精进的、对大乘有佛教有一定信心的、而且自己的佛性苏醒过来的人是肯定能生起菩提心的。但有些佛性根本没有苏醒过来、一直抓住世间法的这些人,不要说是《入菩萨行论》,就是再好的论典,不管他听了多少遍,因为对轮回、对世间特别地执著,那他也不一定能生起菩提心,也可能永远都发不起菩提心,那这种人我们暂时也没办法去救他。
如果是真正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的这种人,当他的大乘种性成熟时,在这种人面前宣讲《入菩萨行论》,我想,这种人就能生起世俗的菩提心。就像现在春意盎然的时候,如果你灌溉已经播撒了花种的土地,一段时间后,好多花都会逐渐生长开放。当然,对这样的人,如果你没有灌溉水,没有给他讲经说法,可能他的种性还不能苏醒,如果有了这种灌溉的因缘,那他的种性马上就能成熟,当这种人听受《入菩萨行论》时,他的相续中应该就能生起世俗菩提心。当他的世俗菩提心生起以后,那做什么样的善事确实都好办了,因为他的目标已经搞清楚了,从此以后做什么事都会非常容易。
讲到这里,有时候我也不客气地说,在我们汉传佛教中,真正有系统地学修菩提心或是佛学的这种体系有没有呢?你们自己也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体系在很多宗派中几乎都是没有的,要想有这样的体系几乎都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一次学修菩提心,我们是按照寂天菩萨的论著来有系统、有次第地学习。如果这样学的话,相信很多人的相续中还是会生起真正菩提心的。
对我们来讲,这个菩提心是真正的如意宝,跟如意宝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是这样呢?虽然是凡夫人,为什么他的相续中能生起这样的菩提心呢?在《入中论》的自释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引用:以前印度很多人将月亮作为天尊,但他们不会在十五的月亮面前顶礼,而是在初一的月亮面前顶礼。同样的道理,佛陀说,对佛菩萨不一定要顶礼,但最开始生起菩提心的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佛说应该在这个人的面前顶礼。所以,我们的相续中如果生起了菩提心,那我们就是新的菩萨,就应该对我们顶礼。这个时候,别人对我们顶礼,你不用应礼,或者说“不要顶礼,不要顶礼”,不用这么说,你可以这样说:“你好好顶礼啊,我现在是菩萨了,你看我今天刚刚生起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很新鲜的,你们顶礼的功德很大的。”(众笑)
佛陀在《迦叶请问经》和《宝积经》中也是这样讲的:比如说转轮王的儿子生下来以后,虽然他还不能做国王的事业,但附近各个小国的大臣或是民众都像对国王一样对他顶礼。为什么要对他顶礼呢?虽然这个小孩刚刚出生在世间,现在还没有登上王位,还不能做国王的一切事情,但所有国家的人们向他恭敬顶礼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已经生于王族,未来的他会真正继承王位(登上王位相当于是得一地菩萨)。同样的道理,如果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虽然这个人现在还不能直接利益众生,比如将身体变成一百或是无数在一刹那间就能利益无数众生,这倒是不可能的,但他已经降生在真正的国王或是如来家族中,所以我们对他顶礼也是非常合理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菩提心不管是在什么样的众生的相续中产生,这个众生都应该值得被顶礼。
以前佛陀在《毗奈耶经》中也这样说:应该顶礼初生菩提心的菩萨。对相续中刚刚生起菩提心的菩萨,甚至是旁生,都值得我们顶礼。比如,真正有他心通的人,如果看见一头牦牛的相续中有菩提心,也可能这头牦牛就是菩萨的化身,那我们马上就应向那头牦牛顶礼,因为他是真正的菩萨。不论菩提心在谁的相续中生起,都值得我们顶礼。以前我们讲噶当派的教言时,里面也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的相续中有菩提心的话,那这个人无论住在哪一个地区,则这个地区就变成了吉祥的供养处,无论住在哪一个国家,则这个国家也成为庄严之国土。
有时候真的这样想,像法王如意宝那样公认的、没有任何争论的大德,不管从哪方面来观察,他老人家都一定是生起了菩提心的菩萨。虽然他老人家经常说谦虚的语言,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菩萨哪怕住世一天,对见闻接触过他老人家的众生来讲,仅是忆念,也对众生是有非常大的利益。菩萨跟凡夫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是一个凡夫人给你摸顶,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但如果是菩萨,就完全是不相同的了,凡是有缘与菩萨见闻接触的众生,都能从中得到无尽利益。
所以,不管你是出家还是在家,我们身边都有很多人,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很多人也想依*佛法来帮助他们,但不要说胜义菩提心,如果自相续中连一个世俗菩提心都没有的话,那就连口头上也是帮助不了他们的。因为口头上谁都会讲,口头上的讲是没有什么用的。只有当自己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才能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也从内心生起菩提心,这个时候,不管别人怎样毁谤你、说你,你都实际能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了。而利益众生就是我们最大的目标。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应该去深深地思维,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到菩提心的重要性。
因此,论中说:在轮回的牢狱中被业与烦恼紧紧束缚的苦难众生,如果能生起菩提心,那么瞬间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名称上可以堪称一切如来之子,从意义上来说,成为人天世间的应礼处。
今天就讲到这里,请大家将今天的讲闻功德一起回向善根…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九讲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释·善说海》第七讲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