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华严专栏>>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一)01
2007年06月04日09:57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038 字体: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 (一)01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法师般若奉诏译
 
 
  梵语云:摩訶尾没没馱巘拏賀素怛·阿進底也咄尾目乞义尾灑也三满多
 
跋捺囉罗左哩鉢囉抳馱曩鉢囉吠捨跋哩嚩多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鸠槃,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目   录
 
 
  甲一、初善序分分三:皈敬礼赞上师的必要;梵汉对照;释题。 27
 
  乙一、皈敬礼赞上师三宝的必要 27
 
  乙二、梵汉对照 29
 
  乙三、释题 30
 
  甲二、中善正宗分:十大愿王 36
 
  乙一、十大愿王分四:前行七支行愿;回向七支功德;正行三大愿;总结无尽愿。 36
 
  丙一、前行七支行愿分七: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36
 
  丁一、礼敬诸佛 37
 
  丁二、称赞如来 46
 
  丁三、广修供养 50
 
  丁四、忏悔业障分二:事忏;理忏。 63
 
  戊一、事忏分二:总说;忏悔三障。 63
 
  己一、总说 64
 
  己二、忏悔三障分四:前行方便;忏悔烦恼障;忏悔业障;忏悔报障。 71
 
  庚一、前行方便 71
 
  庚二、忏悔烦恼障 73
 
  庚三、忏悔业障 74
 
  庚四、忏悔报障 79
 
  戊二、理忏 80
 
  丁五、随喜功德 81
 
  丁六、请转法轮 86
 
  丁七、请佛住世 90
 
  丙二、回向七支功德 94
 
  丙三、正行三大愿分三: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97
 
  丁一、常随佛学 97
 
  丁二、恒顺众生 106
 
  丁三、普皆回向分四:别发十大愿;总结十大愿;随学二圣愿;回向极乐愿。 113
 
  戊一、别发十大愿分十:受持愿;修行二利愿;成熟众生愿;不离师友愿;供养愿;利益愿;转法轮愿;净土愿;承侍愿;成正觉愿。 114
 
  己一、受持愿分三:不忘宿命愿;出家持戒愿;转法轮愿。 114
 
  庚一、不忘宿命愿 114
 
  庚二、出家持戒愿 115
 
  庚三、转法轮愿 118
 
  己二、修行二利愿分五:修波罗蜜愿;不忘菩提心愿;消除障碍愿;成就妙行愿;自由无碍愿。 119
 
  庚一、修波罗蜜愿 119
 
  庚二、不忘失菩提心愿 123
 
  庚三、消除障碍愿 126
 
  庚四、成就妙行愿 130
 
  庚五、自由无碍愿 133
 
  己三、成熟众生愿 137
 
  己四、不离师友愿分二:不离同行道友愿;不离善知识愿。 143
 
  庚一、不离同行道友愿 143
 
  庚二、不离善知识愿 147
 
  己五、供养愿分二:财供养;法供养。 151
 
  庚一、财供养 151
 
  庚二、法供养 154
 
  己六、利益愿分二:获功德藏愿;遍入尘刹利益愿。 162
 
  庚一、获功德藏愿 162
 
  庚二:遍入尘刹利益愿 165
 
  己七、转法轮愿 168
 
  己八、净土愿 172
 
  己九、承侍愿 175
 
  己十、成正觉愿 176
 
  戊二、总结十大愿 181
 
  戊三、随学二圣愿分三:愿等普贤;愿等文殊;总结回向。 184
 
  己一、愿等普贤 184
 
  己二、愿等文殊 186
 
  己三、总结回向 187
 
  戊四、回向极乐愿分二:往生净土愿;蒙佛授记愿。 190
 
  己一、往生净土愿分二:净土的殊胜;净土修法。 195
 
  庚一、净土的殊胜 195
 
  庚二、净土修法分四: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 200
 
  辛一、实相念佛 200
 
  辛二、观像念佛 204
 
  辛三、观想念佛 204
 
  辛四、持名念佛 206
 
  己二、蒙佛授记愿 211
 
  丙四、总结行愿无尽 212
 
  甲三、后善流通分分三:显示此经殊胜功德;劝请受持;总集回向。 213
 
  乙一、显示此经殊胜功德分二:校量闻经利益;显示众行利益。 213
 
  丙一、校量闻经利益 213
 
  丙二、显示众行利益分二:获五果功德;获究竟果功德。 214
 
  丁一、获五果功德分五:获增上果功德;获等流果功德;获离系果功德;获异熟果功德;获士用果功德。 214
 
  戊一、获增上果功德 214
 
  戊二、获等流果功德 215
 
  戊三、获离系果功德 216
 
  戊四、获异熟果功德 217
 
  戊五、获士用果功德 219
 
  丁二、获究竟果功德 219
 
  乙二、劝请受持 222
 
  乙三、总集回向 229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略释愿海舟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十方三世无边际,刹尘海会调御师,
 
  救苦大悲遍照尊,毗卢遮那我敬礼。
 
  光明遍照大觉尊,圣智大海所流出,
 
  真如清净微妙法,圆顿华严我敬礼。
 
  智慧甚深难测量,功德广大不可思,
 
  无边胜行度群迷,文殊菩萨我敬礼。
 
  重重愿海浩无涯,众生无尽愿不息,
 
  大阐华严微妙义,普贤菩萨我敬礼。
 
  发胜菩提涉百城,烟波浩渺历艰辛,
 
  知识悉皆异常伦,欢喜开示普贤行。
 
  切念师教不著尘,五十三觅解脱门,
 
  一生入于如来境,善财童子我敬礼。
 
  华严海会恒沙众,助佛宏宣妙法轮,
 
  三贤十圣如云集,清净海众我敬礼。
 
  离过湛然安不动,最胜善根无能喻,
 
  智慧深远无涯岸,三业皎净如秋月。
 
  普观世间无此德,勇猛精进利群生,
 
  妙法遍洒三千界,法轮恒转破重昏。
 
  心心切念澍法雨,念念悲愍济有情,
 
  一切顺逆无能沮,如是甚深大志愿。
 
  生老病死苦海中,无上最胜大慈舟,
 
  深恩无极福聚藏,金刚上师我敬礼。
 
  我今愿尽毛端智,照明广大真教体,
 
  惟愿三宝垂加护,悉能冥契诸佛意。
 
  为令法幢恒坚固,开启众生正法眼,
 
  趋入普贤行愿海,当乘信解智慧舟。
 
 
 
 
 
  篇 首 寄 语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等大师释迦如来三祗劫满,菩提树下初成正觉,现前法界海会普光明智,以万德庄严之报身,为大根机众生称性宣说佛自证圣智境界的宝典。如日初出先照高山,佛宣《华严》使因缘成熟的众生当下直入佛之知见,趣佛境界,一时功成果满,究竟成佛。如经中所谓:「初发心时即成正觉。」祖师也说:“为勇猛大丈夫,说成佛在刹那间。”华严大教是如来根本法轮,犹如百川以入海为究竟,一切法门以入华严法海为归宿,百千三昧以入于华严海印三昧为穷尽。其文丰义富,无量法门无不含容,无碍法界昭然开显。
 
  有人听说《华严》是为法身大士、上根利智所宣说,且经文卷帙繁多,法义甚深广大。即想如我之流,业障深重,福慧浅薄,根基陋劣,如何自不量力,而敢问津《华严》?还是识趣点敬而远之,免得遭人讥讽嘲弄,反而搞得尴尬难堪,且致高不成低不就荒废光阴。此类人妄自菲薄,高推圣境,妄居卑下,自断善根胜缘。以邪谬见塞解脱门,作茧自缚,确实愚痴可怜。上根者依华严则可顿超十地,直入佛果,下根者也不妨沿着阶梯渐登高峰。难道没有听说仅闻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而不堕恶趣,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偈而使地狱饿鬼的众生得以超升的吗?经中又云:“欲灭一切苦,安乐诸群生,欲与诸如来,身口意齐等,应发金刚心,究竟此胜行。”经中分明指出想成办自他二利,度一切苦厄,成就佛果必须修学此经。《随好品》中亦云:“虽住海水劫火中,堪受此法必得闻,其有生疑不信者,永不得闻如是经。”说明若有缘纵然龙王及地狱众生也能得闻此经,若内心疑惑不信则永远无缘听闻此经。《出现品》中也说:「此珍宝经典不会落入一切无缘众生之手中,连声闻缘觉也无缘听闻此经,何况受持呢?唯有菩萨摩诃萨方能信解受持。如果有菩萨于无量那由他劫修六波罗蜜多,以及种种菩提分法,但是如果没有听闻此经,或者虽然听闻却不信受,佛说非如来法王真子,是假名菩萨。」
 
  《普贤行愿品》中说:「读诵受持,或一经听闻即能生信,所获功德超胜将无边刹土中珍宝庄严及人天胜供,于尘数劫中供养诸佛所积功德,且能远离恶友邪知识,永离三涂恶道,速见阿弥陀佛,具足普贤最胜行愿,获大寿命,自在化生人中,不久当获成就,消灭五无间重罪,生于豪门贵族,容色殊妙、相好庄严、智慧圆满,诸魔不能摧伏,堪作人天福田,速坐金刚座,降伏诸魔军,成佛转法轮,广度人天众。」偈云:“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所以为什么要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而失去如是殊胜大利呢?
 
  再者,佛说佛法大海深广难测,纵如阿难、舍利弗等大智慧者尚无法穷源尽底,而如蚊虫一样的小根众生也能饱腹畅饮。佛陀明示,只要有缘不论根基大小利钝都能获得相应利益。同样华严大教圆被诸机,使上根者一生圆多劫之修行,刹那证无量法门,不历阶级位次,顿时因圆果满,得证菩提。但经中自信向位乃至等觉妙觉菩萨直至佛果,七处九会阶次井然。从初发心至成佛间一切行门、愿门、波罗蜜门、菩提分法,无不具足。虽不能如善财顿成佛果,也不妨依循规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断陶冶心量,渐成大器,最终也能承当大法。
 
  此《华严经》如优昙花难值难遇,今日得闻,并非没有因缘。如怡山大师云:“手捧目观心口诵,当知夙有大因缘。”所以应当欢喜踊跃庆幸万分,发愿尽于未来的生生世世在在处处眼中常见、口中常诵、耳中常闻、手常书写、心中常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愿与文殊、普贤、海会圣众为伴侣,愿与一切众生同游华藏庄严海,共入菩提大道场。不能甘处下流,应早种圆顿正因,发殊胜行愿,切莫因循怯弱。
 
  此经由来极为稀奇,昔日龙树菩萨应佛授记,出生在印度南方,智慧雄猛,博览群经无不穷尽。后乘神通力前往龙宫,见此经有广中略三种,披阅之下由衷感慨:“如此难思无上法宝,可惜南赡有情缘悭无法得见。”故菩萨兴大慈愍,迎请到人间,并作广大弘扬。后来出世的世亲菩萨,在显现上坚信小乘贬斥大乘,被其兄无著菩萨方便诱导,阅此大经,信心勃发,翻然悔悟,从此回小向大。为忏悔昔日谤大乘教的罪过,他开始造论阐扬《华严经》深义密旨。论典造毕之日,口中放光遍照四方,大地六种震动。当时国王及诸臣民都感到很诧异,循着光来到菩萨前。国王问:“尊者您是否今日证果,所以才显现如此奇异之兆?”世亲菩萨回答说:“并非我今日证果,而是由于我为弘扬《华严经》所造的一部《十地经论》今日圆满,所以现此瑞徵。可见华严不可思议的感应和加持是如此奇特。”当时大众发起清净信心,竞相受持。从此这部大经弘扬得就更加广泛了。
 
  此经流传到汉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域国王将梵文《华严经》进献武则天,她下诏迎请印度三藏法师实*难陀翻译此经。当天夜晚武则天梦见天降甘露,次日开译之时,果然天降甘霖。而且译场前面忽然出现一个大池塘,每天有二童子从池而出伺候笔墨,晚上入池而去,天天如此,直至译毕,这是龙王恭敬《华严经》而化现的。华严宗二祖贤首法藏大师,应无数高僧大德缁素劝请敷演《华严》奥旨,大师登座之时,彩云成盖,瑞彩纷呈,忽然讲堂大地震动,这征示着大师所解深契佛意,佛现神变为彼印可。后大师又作多种著疏极力弘扬,自此修学华严蔚然成风。澄观清凉国师又造了传世之作《华严经疏钞》,使华严风靡华夏大地。大师乃华严菩萨乘愿而来,为造《疏钞》祈请华严海会菩萨加持,夜间于境界中见一巍巍雄峰,万丈金霞,光明皎洁,连天接地,又见自身变成金龙,一龙又化无数条龙,飞往他方世界。大师入于光明遍照之境,是《华严疏钞》大行天下之兆。那时读诵受持礼拜供养者不可计数,真实修习者比比皆是;入无碍境界,证得不思议解脱者亦不胜枚举。华严的各种疏文释论百家争鸣,达到了最极鼎盛。
 
  时至今日,慧日渐晦,玄宗隐没。但由于祖师深知华严的不可思议,为使后学弟子能种下圆顿大教的正因,结上胜缘,在早晚功课中,巧妙地插入十大愿王、七支供、经名以及《净行品》等偈文,才使得今天汉地佛弟子们没有不知道《华严经》的,所以我们应当深体祖师用心的良苦,而发心读诵、修持、弘扬。
 
  至于《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则将全经推向大结局,也是全经的最高峰、最高潮。此品是毗卢遮那佛的渊府,普贤菩萨的心髓,一切诸佛之所证,一切菩萨之所行。善财童子于印度福城东之古庙中参礼文殊菩萨,经菩萨劝谕发起菩提心,并教令参访善知识。他历经百城烟水,遍参五十三位大善知识,后入于弥勒菩萨楼阁之中,证大解脱。辞别弥勒菩萨之后,善财深心切念寻觅文殊菩萨,尔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为善财摩顶加持,并敕令谒礼普贤菩萨。童子依教至普贤菩萨道场,菩萨为他摩顶加持,当时即入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菩萨为他宣说此重重无尽普贤行愿大海,此时童子所证已与普贤文殊平等,与诸佛平等,圆满无上正觉,至此《华严经》后善即告圆满。所以华严四祖清凉国师云:“西域相传,《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行愿品》。以今观之,理实然矣。”
 
  很早《行愿品》就被单独从经中提出而流通,极受广大佛弟子的欢迎。汉地八宗对《行愿品》都同遵共诵,尤其被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在雪域西藏,《行愿品》向来为历代高僧大德所着重弘扬,尤其是宁玛派的历代传承祖师。如大译师洛亲单玛西日、华智仁波切、全知麦彭仁波切、玛呢喇嘛班玛斯德、托嘎如意宝、全知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等。法王如意宝是如何重视《行愿品》,自己修持并劝他人修持的呢?以下约略介绍一下:
 
  法王如意宝经常开示徒众说:“《普贤行愿品》是修积净土资粮的最胜方便,往生极乐世界的捷径,入于圣者境界的要门。此中总集了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所有大愿,它是一切愿海中的最胜愿,所以又称为大愿王,诸大菩萨依此而发广大誓愿。”圣者法王以深远的智慧照见了普贤行愿的不可思议功德力用,为了引领众生同遵普贤行愿,共入毗卢性海,法王在在处处,随顺因缘,极力弘扬《普贤行愿品》。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率领上万弟子浩浩荡荡,举行了空前的五台山大朝礼。朝礼期间,上师带领大众同声共诵《普贤行愿品》,发殊胜行愿,并发愿度化汉地为主的广大弟子。愿力不可思议,尤其普贤愿王更不可思议。没过多久法王的弘法事业如飓风席卷般遍及全世界。
 
  一九九○年,法王如意宝朝礼印度圣境时,曾经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宁玛、萨迦、嘎举、格鲁等派的广大弟子。并为之再再解说《行愿品》的殊胜功德,励力劝请,殷殷教诲徒众修持此不可思议法门。此后众弟子谨遵师教不忘修持。特别在每年正月神变月里,金刚座就显得极其壮观热闹,四面八方的佛弟子们如潮水般涌向金刚座,敬献殊妙广大庄严的供品,同修《普贤行愿品》,而且年年都这样。
 
  一九九七年法王如意宝为了使佛法更加兴盛光大,而发宏誓大愿,再次发起同修共诵一亿遍《普贤行愿品》。海内外弟子闻此法讯,风起云涌般响应上师的号召,欢喜踊跃地参加,很快就圆满此无尽功德海。
 
  在传法的中心本土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上师法王承继往昔高僧大德的传统,规定传法之前共诵《行愿品》中的七支供,传法结束以《行愿品》后部分回向发愿。一切大小佛事也都依此定规。在陈设供养方面,每年都提供数量可观的资金,平日不间断三千数的五供。在定期七天的普贤云供法会里,每天十万数的五供。看到经堂里供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的水供、灯盏、各种花束塑造的八吉祥……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图案以及粘有美观酥油花的食子,不能不使人信心油然而生。今年年初,上师法王说:“现在我对什么都无所需求,然而对于僧众每天能念一遍《行愿品》却有强烈的希求心。若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由此可见,上师法王弘扬《普贤行愿品》的悲愿是何等的深切!
 
  现在处在五浊恶世斗争坚固的时期,佛法极端衰败,耳闻目睹无非都是令人厌烦伤感的情景。看茫茫众生心中扎着邪见的毒刺,陷入贪欲的淤泥中,耽著轮回的火宅,沉湎于五欲污水里,不求出离,不寻解脱,诚可怜悯。诸多道友以利他心发殊胜愿,再三诚恳劝请造《行愿品》注释,以期同行道友解了经文,依文观修,心中甚为他们的诚挚及发心所感动。然而基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时光匆匆,倏忽几年已过。今年又有众多道友劝请,念及他们的精诚,以及欲报上师浩荡洪恩,加上自己也对《行愿品》有较强烈的信心,愿与此经结下不解之胜缘,诸多因缘聚合,所以今日才铺纸下笔。在此之前,也泛泛涉猎了汉地古今大德的各种疏文注释。如华严诸祖诸师著作,穷彻源底,句句导归性海,字字消融法界,而且博大无边,恐非现代人的根基所能领会。观近现代的法师大德所作,广略深浅不同,各有针对的对象。我今所作不为与现代诸释比美,也不为标新立异,仅为竭尽智力阐解经义。愿此释文能帮助道友消释文句,解了法义,依文发愿观修。更愿将藏地汉地古德先贤们典籍中的瑰宝搜集一处,这对于探索深义的人也许有会所裨益。但无论如何,若此书能成为道友们开启大乘信心之门的一把钥匙,步入行愿高峰的一级阶梯,本人心愿已满。
 
  飘飘絮语,不知所言,望诸君见谅!
 
 
 
 
 
  梵语云:摩訶尾没没馱巘拏賀素怛·阿進底也咄尾目乞义尾灑也三满多跋捺囉罗左哩鉢囉抳馱曩鉢囉吠捨跋哩嚩多
 
  汉语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解释此经分三科判:初善、中善、后善。
 
  甲一、初善序分分三:皈敬礼赞上师的必要;梵汉对照;释题。
 
  乙一、皈敬礼赞上师三宝的必要
 
  行文之前首先对上师三宝从内心深处作真诚而深切的皈敬礼赞。虽然礼敬很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很多的深义。这并非故弄玄虚之语,因为稍稍涉猎过藏经的人都会很明确地知道,印度及汉地的祖师大德造论之前都有皈敬礼文,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这个优良的传统现在很少有人继承,这也是末法时代的一种衰相。《楞伽经》、《佛地论》、《瑜伽师地论》等诸多经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礼赞的功德及必要。在此归纳七点来说明。
 
  一、显示吉祥:上师三宝是一切世出世间的最胜第一吉祥,能令所造论典永久流传,吉祥成办自他二利,所以于最初作此顶礼。《成实论》中云:“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
 
  二、发生信心:最初赞叹礼敬三宝能令后来的听闻者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愿意随顺佛法,由此不生疑惑诽谤。
 
  三、忆念恩德:上师三宝赐予法身慧命的浩荡洪恩,纵然粉身碎骨也难以酬报,所以当如普贤菩萨遍十方刹土,尽未来际,以无尽身遍礼浩瀚的三宝三根本。阿难尊者也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四、尊奉礼仪:因为世间的臣子,凡有所作之前,也必须要启请君王与父亲,这样才符合礼仪。上师三宝的恩德远远超过君王与父亲,况佛弟子的感激敬畏心应该远远超过臣子,所以要阐扬正教,先应礼敬上师三宝才合仪式。
 
  五、表示有传承:要表明所阐述的内容不是分别臆造,都是依*圣教正理、上师清净传承而作,用来教诲后人。佛陀彻证宇宙人生的真谛,无误揭示万法本性,历代祖师灯灯相续传薪不断,今遵清净法流的传承而造论,诚可信受。否则如外道以世智辩聪,依分别念任意杜撰,随便著书立说,令人无法信服。
 
  六、乞求加持护念消除障碍成办顺缘:佛意广大如虚空,法性深广犹大海。纵然如文殊、观音、地藏、弥勒、阿难、舍利弗、龙树、无著、世亲、马鸣等要宣说法义,还是恭敬顶礼,请求佛陀威神大力的加被,才能得以如法开显,更何况是一般凡夫呢?否则随顺自己的分别寻思,又不凭借可*的教理作证明而贸然造论,乖违佛的密意,违背教法正理,则会瞎人天眼目,打开自他地狱之门,所以应精诚地礼敬启请加被,愿能契合佛的密意,随顺法性。再者末法时代,众生福报浅薄,法弱魔强,发清净心造论弘法,则障碍违缘一定很多,必须勇猛祈祷上师三宝本尊护法,祈求大慈悲覆护垂念,令障碍消灭,顺缘成办,所以礼赞。
 
  七、追随先圣造福自他:西天印度古圣先贤造论之前都要礼赞皈敬,大小乘的论师也都如此,今也理应效仿。再说上师三宝是最胜福田、功德大海,一礼一拜、一称一赞,都会获得无量福报,为自己和读者能在开卷之时就种下大福报,所以作此礼敬文。当然礼敬的意义极多,在此不一一繁述。
 
  乙二、梵汉对照
 
  贤劫千佛都在印度金刚座现前无上正觉,且都用梵语转法轮,佛虽然具有圆音,但经典的结集却都用梵语。现在此经题仍保留梵语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证明此经是真实可*的。现在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不怕造大恶业,高声狂吠地毁谤经印汉二土的三藏译师从梵文译成的《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是伪经伪论,混淆是非,执持邪见,欺世惑人实属魔说。
 
  二、现在见闻梵语于八识田中种下种子,将来遇佛闻法。今从华严五祖圭峰宗密禅师的《行愿品别行钞》中摘出梵语经题,大师并说明梵汉如何对照。
 
  梵语“摩訶”对应汉文中的“大”字,“尾没”对“方广”,“没馱”对“觉”,“巘拿”对“杂花”,“賀”对“严饰”,“素怛”对“契经”,“阿進底也咄”对“不思议”,“尾目乞义”对“解脱”,“尾灑也”对“境界”,“三满多跋捺囉”对“普贤”,“左哩”对“行”,“鉢囉抳馱曩”对“愿”,“鉢囉吠捨”对“入”,“跋哩嚩多”对“品”。译师为随顺汉语习惯译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如此则大家应毫不怀疑地受持读诵。
 
  乙三、释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个经题包含两部分内容:一《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全经的名字;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经中《入法界品》的一部分。经论取名的方式与必要可参阅其它论典,此处不作宣说。
 
  总的来说“大方广”是指所证的法,也即指一真法界、众生的心性。“佛华严”指能证的人,指豁破无明烦恼、真智现前的如来。“经”指能诠的教法。“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之境,“普贤行愿”是能入,“入”即证入。“品”即章节划分的单位。
 
  若细说“大方广”则分别代表法界体相用。“大”表法界体大,从时间而言穷尽过去现在未来,从空间而言周遍四方四隅上下十方。一切性相的法无不被包容在其中,而且远离生灭戏论,恒常而周遍,广大无边犹如虚空。“方”字表相大,在大体之中一切万法全同真性离戏绝非。但“大”中没有说明德相如何,“方”字说明体中具足无量无边恒沙功德,对圣者而言没有增加,对凡夫来说也没有减少,犹如大海浩瀚无涯。祖师云:“体上本具恒沙功德,犹如真金本具千种之器,犹如摩尼珠本具千般万般非色之色。”“广”字表用大,无边的相不离体性,一一相都与体无别,所以出生大用。一入一切,一切入一,普遍包容,互涉互入,无障无碍,以致重重无尽。用中出生轮回涅槃所摄的一切染净因果,若能直悟轮涅诸法当体缘生无性,即能顿契本体,入于不生不灭常恒不变的本性中。
 
  彻证体大、相大、用大,断尽烦恼,智慧朗发,现前菩提者称为佛陀。佛入于一真法界体大、相大、用大,所以佛陀功德也无穷无尽,自成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圆满五智,成就般若、解脱、涅槃三德,五眼、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如海功德。“佛”的意义是觉,觉又有本觉、始觉、究竟觉。如《大乘起信论》云:“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众生虽具本觉但由无明不觉,所以经佛菩萨善知识宣说教法,导引修行,以外缘熏习之力,显发内具本觉,称为始觉,即开始觉悟。究竟觉即依*始觉的修习之力,断尽障垢,本觉面目全体显露故称为究竟觉。
 
  “华”字为比喻,喻义为万德庄严的佛果,是以芬芳绚丽的万行功德之花而严饰。圆教的行不同一般,因契合体大、相大、用大,故一行遍于一切行。“严”如果没有大智慧,纵然勤修万行,但因著相而不能融契法性,就无法庄严法身。庄严法身比喻绘画,彩色喻万行,画师喻大智,如此大智摄持的万行之花,才能庄严一乘无上之佛果。《问明品》中云:“於佛法中,智为上首,则智为正道,万行为助道。”
 
  “经”有八种意义。一涌泉:法流无尽喻如泉水涌流不竭。二出生:展转出生无量法味。三显示:显明开示事理。四绳墨:辨别判断正邪,犹如墨线矫正弯木,众生的邪心随圣教而正。五贯穿:贯穿所说诸法性相之理。六摄持:摄持所化众生,令其还归本源,杜绝攀缘六尘外境而轮回。七结鬘:喻以绳线将花串成鬘,同样经能把佛法妙花串令不散。八道路:佛经是通向解脱的道路。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指心意识无法测量,不能分别缘取,一切语言文字无法宣说论议。因为法本离名离相,所以心无法缘取执著,口无法论议。如僧肇法师云:“口欲谈而辞丧,心将缘而虑亡。”此为法身大士之境非二乘所能比,也不是有漏智慧所能揣测。再者法性本来空寂,所以不思议。什么不思议呢?是解脱境界,以两种智慧断除一切二障烦恼束缚,内外圆明无羁无束,自由无碍称为解脱。其实一切诸法本自融通无碍,本来解脱,但众生由于内心执著,妄分能所,显现森罗万象的外境,致使障碍本源真性。所以祖师说:“息心息虑,自然解脱。狂性不歇,歇即菩提。”古人曾有互相问答,问曰:如何才能解脱?答:请问谁把你捆住了。可见一切时中都不离解脱,但以分别妄心,不见不悟。
 
  “境界”,诸佛菩萨的德用智慧不同,如国界疆域有千差万别。再者所知事理无边,佛与普贤能彻照,这两重意义都可成为境界。如何才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唯依“普贤行愿”。普贤有极多含义,华严宗讲法与密宗也略有相同之处,为能引发道友信解略作宣说。密宗中有基普贤、道普贤、果普贤之说,密意极深讲法独特,令人耳目一新,有志者应当求之。现在从法和人的角度来解释普贤。法普贤又可分体和用两方面,“体普贤”即万法的本源,本觉心体又名一真法界,此法界周遍一切六道众生与十方所有诸佛菩萨。体性周遍称为“普”,随缘显现轮涅诸法,虽现轮涅诸法,真性不变称“贤”。悟达国师云:“在一尘而广大悉备,随万有而独立不改。”“用普贤”指体上具尘沙德相,此德能起尘沙妙用。虽有尘沙妙用,但恒不离体,如波浪虽然千差万别但不异于水。一即一切称为“普”,一切即一称为“贤”。从人角度讲普贤分三:一、位前普贤:即资粮加行二道菩萨,发弘誓愿遍度众生称为“普”,将登圣位称为“贤”。二、当位普贤:指初地乃至十地等觉妙觉菩萨,因彼功德周遍法界称为“普”,最极调顺善妙称为“贤”。三、位后普贤:指虽然证得无上正觉果位,但不舍万行因门。也就是说菩萨虽已成佛,断尽障碍,具足众德,自利圆满,然不舍悲愿,只为度生,隐藏真实功德,显现菩萨身行。如普贤、文殊、观世音等。因为他遍证最高果位称为“普”,不舍因门称为“贤”。“行愿”二者如鸟双翼,如车两轮,必须同时具足否则无法高飞远行。
 
  此上略释经题,但应知佛的一切经教言论无非都是指示我们的自心本性。佛经如标月之指,所以我们应借助于此手指返观自心,才能了知经中所诠不思议解脱境界,以及普贤等恒沙圣众实不出自己心性之内。如李通玄长者云:“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
 
  此略释只依偈颂作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参考揉和了汉藏两土成就大德的可*观点,并且尽量参照长行文以作补充,力求经义完整无缺。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一)02
下一篇:华严宗的禅悟思维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