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法华专栏>>法华特论08
法华特论08
2007年05月20日14:51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743 字体: 繁體

法华特论08

法华特论自序

法华特论第二十四

陀罗尼品

    秦译此品,在普门品后;隋对勘梵本,纠正之;不空观智轨,次第相同。盖因前品激励受持,药王菩萨遂挺身而出,愿支持之;勇施等相继附和;各说陀罗尼以资拥护焉。秦隋二译咒音,只得概略;应以智轨为宗。
    尔时药王菩萨起座白佛言:世尊,受持是法华经者,读诵通利,书写流传,得福几何?佛言:受持此经乃至一偈,如能读诵解说,如法修行;较诸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佛,功德尤多。
    法华经非徒讲解便得!必须真实受持。受持之人,心契其理,口诵其文,纯熟无碍,是谓通利。古无印刷术,故流传唯事书写。是人与法华相应;故得福之大,自然超胜徒事供养诸佛者。所供养佛,数以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计者,举八方不同特性之佛,一一供养无量数,藉事行熏习一切种智,俾渐次发展其局部功德也。然受持法华,能令全部种智一时顿发,故功德尤胜。
    药王菩萨重白佛言:我今当以陀罗尼守护说经者;即说真言曰:
安祢满祢(一)么宁(二)么么宁(三)唧帝左哩帝(四)舍迷(五)舍弭跢尾(六)扇帝(七)穆讫帝穆讫多迷(八)娑迷(九)阿尾洒迷(十)娑么娑迷(十一)惹曳(十二)乞洒曳(十三)恶乞洒曳(十四)恶乞史抳(十五)扇帝(十六)扇帝舍迷(十七)驮啰抳(十八)阿卢迦婆细钵罗底也吠乞洒抳(十九)呬噜(二十)阿便怛啰涅尾瑟置(二一)阿典多跛哩舜帝(二二)坞俱黎(二三)穆俱黎(二四)阿啰妳(二五)跛啰妳(二六)输迦乞史(二七)阿娑么娑么(二八)没驮尾卢枳帝(二九)达磨跛哩乞史帝(三十)僧伽涅具洒抳(三一)婆夜婆野尾戍陀宁(三二)满怛隶满怛啰乞洒夜帝(三三)噜帝噜多矫舍隶(三四)恶乞洒曳(三五)恶乞洒野嚩曩跢野(三六)嚩路阿么妳也曩跢野(三七)娑缚诃(三八)
    陀罗尼义为总持,在口密即真言;此方称之为咒;盖藉言音表示法性如何转动也。此本内证境界。以意识解之,每落法尘;故咒语恒不译义。然全不解释,学者每坠五里雾中;诸咒功用,不知分辨;惟至效验显著时,始有所安慰;终亦归诸不可思议而已。必须明真言用意所在,得力乃大;以有意密相辅也。上列真言,内含三十八句;可分三大段释之。首十八句,显妙体;次十句,显妙相;末十句,显妙用;密义如左;
    安祢满祢,密指“微细之意。”么宁,么么宁,密指“念而无念。”唧帝左哩帝,密指“如如净行。”舍迷,舍弭跢尾,密指“寂然澹修。”扇帝,穆讫帝穆讫多迷,密指“默息解脱。”娑迷阿尾洒迷,密指“平等无邪。”娑么娑迷,惹曳,密指“平等智能。”乞洒曳,恶乞洒曳,恶乞史抳,密指“尽而无尽。”扇帝,扇帝舍迷,密指“总归默寂。”驮啰抳。即“陀罗尼”别译。
    阿卢迦婆细钵罗底也吠乞洒抿,密指“巍巍明净光相现前。”呬噜,阿便怛啰宁尾瑟置,密指“依内而来。”阿典多跛哩舜帝,密指“究竟清净。”坞俱黎,穆俱黎,密指“无有坑坎。”阿啰妳,跛啰妳,密指“亦无烦恼。”输迦乞史,密指“其目清净。”阿娑么娑么,密指“无等等境。”
    没驮尾卢枳帝,达磨跛哩乞史帝,密指“观佛及法。”僧伽涅具洒抿,密指“大众妙音。”婆夜婆野尾戍陀宁,密指“光极清净。”满怛满怛隶啰乞洒夜帝,密指“尽真言相。”噜帝噜多矫舍隶,恶乞洒曳,密指“随其音响宣无尽意。”恶乞洒野嚩曩跢野,密指“字相无尽。”嚩路阿么你也曩跢野,密指“字相无碍。”娑缚诃,密指“得圆成就。”
    世尊,是陀罗尼为六十二亿恒河沙诸佛所共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即是侵毁诸佛。释尊赞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饶益众生甚大。
    六十二见及其分位,各有恒河沙亿;诸见断尽,能显出六十二亿恒河沙佛与之相应。若集中行者之身,能发起一切种智。而集中时,表以净妙言音,则成上文咒语。有反对此法师之持诵者,即埋没诸佛之智能;故药王对世尊云云。药王为加强法师之心力,辄持此咒以护念之;不惟法师得其法益,而法师以一切种智之法流转利众生,影响尤大;故释尊复如是说。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说陀罗尼,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能令夜*罗刹,富单那,吉蔗,鸠盘荼,及一切饿鬼,欲伺其短者,皆不得便;即说真言曰:
    入嚩隶(一)摩诃入嚩隶(二)屋计穆计(三)阿妳阿拏嚩底(四) 知曳 知夜嚩底(五)壹置宁(六)尾置宁(七)唧置宁 置宁(八)怛咤嚩底(九)娑嚩诃(十)
    以勇猛精进之力为行者作无上法施,能令行者发起雄猛无畏精神,向前迈进;一切鬼神不能为碍;是为勇施菩萨之特性。夜*,义为捷疾;罗刹,义为暴恶;皆恶鬼总名;喜吃人者。富单那,正译布怛那,身形臭秽;为饿鬼中福之最胜者。吉蔗,或译吉遮,起尸鬼也;义为所作。鸠盘荼,即瓮形鬼,亦名冬瓜鬼,能噉人精气;正译弓盘荼。
    真言十句,密指“光明以次丰盛,由微而着;得其坚固,安住之极;坚行中恒自如如;得圆成就。”行者因指见月,与精进力相应,心中自觉妙境现前。
    世尊,是陀罗尼,恒河沙诸佛所说;亦皆随喜受持者。若有侵毁此法师,则与侵毁诸佛无异。
  诸佛皆具雄猛法性,故勇施真言,实与诸佛相应;亦即诸佛所共宣说。能受持此真言,必蒙诸佛随喜。是故侵毁受持之法师,等同谤佛。
护世毗沙门天王亦白佛言:世尊,我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亦说陀罗尼;即说真言曰:
    阿梨(一)捺梨(二)弩捺梨(三)阿曩妳(四)曩赋矩曩腻(五)娑嚩诃(六)
    毗沙门,义为多闻,四王天中主此方者;职任对人世除患增福。以恒护如来道场而闻法,故名多闻天。在金刚界言之,此天乃“万德庄严”法性之外迹;即依成所作智示现毗沙门身,肋成人天福德者也。受持法华之法师,允宜特别拥护,转利其它众生得福;故曰“愍念众生。”此天陀罗尼,乃准羯磨妙用而构成真言;为诸佛所共证者。
    真言六句,密指“万象繁兴,却无烦扰;无量诸作,皆圆成就。”行者能与之相应,世间福德可以开显无碍。
    世尊,我以陀罗尼拥护法师及诸持经者,百由旬内,令无衰患。
    无福曰衰;有扰曰患。真言寓有密义;持诵之者自得拥护之力,而起除扰护福之利。此天王更现色身为作护法,能令行者所住,百由旬内身心安乐也。
    会中持国天王率领千万亿那由他干闼婆等,前诣佛所,合掌白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拥护持经法师;即说真言曰:
    阿誐抿誐抿矫哩(一)彦陀哩(二)赞拏哩(三)么镫倪(四)卜羯斯(五)僧榘黎物噜沙哩(六)娑缚诃(七)
    持国天王乃四王天中主东方者;职任护持人世国土;对修行人则负责保护道场。干闼婆,或译犍达缚,义为香神,善弹琴;隶属持国天作护法。在金刚界言之,此天乃“大威德生”法性之外迹;仗“佛慈护印”令道貌岸然场如金刚城,不被诸魔扰动者也。其陀罗尼亦与诸佛相应者。
    真言七句,密指“率领种种寻香,暴恶,屠种,无数大众,恐怖诸魔;肃清伽蓝得圆成就。”行者须心契其意乃得。
    世尊,是陀罗尼,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法师者,即是侵毁诸佛。
    十住,十行,十向,十地,及等觉,妙觉,共四十二位。约一乘教,位位互相融摄;各有其特性;皆可为曼荼罗中尊;其眷属各以亿计。对于“佛慈护印”在所必具,故曰是陀罗尼乃四十二亿诸佛所说。持经法师能持之,即与诸佛相应;毁之者无异毁佛也。
    尔时有十罗刹女: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皋谛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各率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持经法师,除其衰患;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说真言曰:
    壹底铭壹底铭壹底铭壹底铭壹底铭(一) 铭 铭 铭 铭 铭(二)噜系噜系噜系噜系噜系(三)萨跢系萨跢系萨跢系萨跢系萨跢系(四)娑嚩诃
    罗刹女粗迹,以色身缚人之精神,吮人之血肉。若约法身所含特性,原是男女关系中之一种理趣。众生为情执所迷,流于淫欲,自贼其身;遂感罗刹为害耳。本经所举十罗刹女,乃佛菩萨“定门”化现;为法界最上妙理所寓;非显教之所详。今先将十女略义列下:
(1)蓝婆 义为结缚,能系缚众生而杀害之;乃有形之鬼,以色相迷人者。若入佛,则转为缚烦恼贼。
(2)毗蓝婆 义为极结缚,实即无形结缚;乃无相鬼暗中陷人,或于梦中见之。若入佛,则远离微细烦恼贼。
(3)曲齿 上下齿牙曲,积垢甚多;此况采补之流。若入佛,则积法财转施于人。
(4)华齿 齿牙鲜明,足以动人;每以利口诱惑众生。若入佛,则玲牙利齿而说法。
(5)黑齿 是可怖相;乃罗刹之王,统驭所属行事。若入佛,则潜默运化。
(6)多发 或译被发,亦可怖相;申其发以缚众生世。若入佛,则表普摄众生。
(7)无厌足 能害众生百无厌足;即恒常缠缚不厌也。若入佛,则成游戏而无着。
(8)持璎珞 能发众生种种妄念也;如以种种装饰诱惑之具,扰动众生之类。若入佛,则开敷一切法性。
(9)皋谛 义为无定所;行踪飘忽,来往不知何所也。若入佛,则如如而来,如如而去。
(10)夺一切众生精气 能取众生精神气质,为一切罗刹女之本性;此女集其大成,即罗刹中主。若入佛,则总聚一切功德。
    据“法华秘密三摩耶经:”前五女乃化身境界,以黑齿为释迦如来影现;余四则上行等四菩萨示迹。后五女乃报身境界,以夺一切众生精气为多宝如来变相;余四则普贤等四菩萨妙行。
    真言五句,密指“于我无我,无染而来,如然而来,圆满成就。”盖呼其眷属共来拥护法师之标语也。
    世尊,我等亦当亲身拥护持经法师,令得安稳,离诸衰患,消众毒药。佛告诸罗刹女言: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盛供卷者!
    在迷之罗刹女,只知缠缚对方众生之精神;从而吮收其血肉,以资润已身。众生当被缠缚,未获互摄之益;惟蒙被杀之害。初心行者,稍一不慎,难以安稳。今有发大心之女,现身拥护,善为维持;不但密得其益,且更远离诸害;真修一乘者,庶无女色魔障;佛故重言善哉以赞之。只持法华经名之人,佛性尚非显著:一乘不禁入俗,色障或所不免,善女加以拥护,令不着迷,其福已不可量;若对具持盛供之人,得力尤大,其福自然更胜。
    说此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忍。
    本品五陀罗尼,药王为主,余四为辅。但由药王加持,已许得无生忍;辅以四种助力,尤完善耳。由六识会入者以万数;由八识会入者以千数;故曰六万八千人。
  论曰:圆顿一乘,探本于一切种智。此智犹如药王,无病不治;非若三乘教只等一类小效之药也。担负弘扬责任者,名药王菩萨;比丘尼授记品中已昌言之。今为行者实际修习,不可不施以三密之法。身密固重师承,口密不妨播诸文字;逐句参究,意密寓乎其中。真言初段,明一切种智之体也。默寂中诸法平等,种性互融;随其净念,起相当用。真言中段,明一切种智之相也。心性中开发光明,流现净境;万象交彻,不加分别。真言后段,明一切种智能之用也。佛法中分位大众,各呈活动;随其音响,宣无尽意。然一切种智之行,气象大雄无畏;非加以勇猛精进,难期圆成;此勇施菩萨所以继药王而起也。肉身凡夫径修佛乘,最忌衰患来临。多闻天增其福泽,俾免财匮之忧;持国天护其道场,庶无魔扰之苦;二天之发心,诚不可少。至于佛性要旨,慧定等持;不得缺一。慧而无定,庄严不彰;定而无慧,活用不作。内观自心惺寂,里面原有交融之乐;不待形诸色相。凡夫畸形发展,两性失其平衡;遂有男女之分。男偏慧门;女偏定门。昧于普贤理趣,尘迹所习,流为淫欲。外则戕贼肉身寿命;内则割截法身慧命;辗转堕三恶道。约男众言之,害二命者,岂惟鬼道罗刹女为虐;实则对一切女身不能舍相会性,祸与罗刹等。得者修习一乘,定中许有境界出现。心清净者,法流来润,佛菩萨瑞相见焉。一涉尘垢,佛菩萨顿变罗刹。如能悔悟,迷惑顿除;罗刹复变佛菩萨。秘密三摩耶经谓十罗刹乃二佛八菩萨之幻化即根据此理而来。执迷不悟,永堕恶道貌岸然;化女渐转真罗刹。故赖以启悟者,贪恋未甚,尚堪接受化女加持力耳。明此,乃可与谈最上法门。

法华特论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

    药王菩萨固以护持法华为本愿,累施功德;然行人若未能开展普贤心,成效亦寡。普贤菩萨特现身劝发,更出陀罗尼以加持之;俾植一乘大本焉。
    普贤菩萨威德名闻,以自在神通力,率领无量无边大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伎乐;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已,礼遶释迦牟尼佛,白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土说法华经,率众前来听受。所欲问者,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经?
    普贤菩萨为普摄一切众生隐趋佛道之大士;其威德详华严经中,凡修一乘者莫不闻其大名。释尊宣说法华,在座亲闻者自能接受法流,永成道种。释尊灭后,徒然读诵其经,未必有效。普贤菩萨知其要领所在,而欲释尊金口亲宣;故特现身佛前,以重其事。本是无相法身;加持力故,会众遂见化身。循俗谛习惯,觉其自东方化土而来;因普贤乃东方宝幢佛行门魁首也。宝幢佛密印,原名“大威德生:”故应身有宝威德上王佛之名。随从有无量无边大菩萨等,乃至所经诸国普皆震动者,威德自在神通使然也。说经垂终,方来听受,究何所闻?若明“无边偈语一念顿说”之理,则知甫到耆阇崛山之顷,即无所不闻。更穷究之,普贤法身恒常与法华全部相应;岂待现身佛前而后能闻!必谓前来听受,随俗而说耳。得法华者,非获得经书之谓;乃与一乘法流相应之义。
    佛告普贤菩萨:欲与法华经相应,须具四法:一者得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大悲心;善男子善女人,若能成就如是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释尊因普贤之问,遂楷定四种道行,为得法华之条件。其一得佛护念,即蒙诸佛加持。如何方得此道?则须入坛灌顶,以三密开通诸佛法流而把握之。若夙生已熟习诸佛三密法门;今生虽不再灌顶,亦恒蒙诸佛护念也。其二植众德本,即修普贤心。诸佛原皆万德庄严;菩萨上求佛道,众德无不当习;却以普贤性德为根本。根本未植树,无由发展大菩提心故。其三入正定聚即法界三昧。小乘以见道后为正定;权大乘以破颠倒为正定;实大乘以十住后为正定;其在一乘,必须融归法界乃称正定。聚者,汇集之义;为拣别不定邪定二聚,名正定聚。其四发大悲心,即救一切众生之心。依上文三条件,虽获得法界妙体;若非运行不息,尚失法界妙用;不足以称真正菩提心。恒起大悲,救度一切;庶乎体用齐彰。佛云:成就如是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反言之,若与此四法不相应,必不能获得法华实益,后人徒然讲解读诵,于加持等义未尝或知;对于法华,终在门外。
    普贤闻已,复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有能如法得是法华经而受持者,我当恒常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一切魔类恶鬼,皆不能伺求其便而恼乱之。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率大菩萨众俱诣其所,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故。是人若坐而思维经义,我亦乘象王现前。其人若于经文有所忘失;我当与共读诵,还令通利。
    普贤闻释尊所说四条件,皆已所专长;自应有守护行人之责。因行人能依如是四法而受持法佛者,当未成功之前,或不免魔鬼恼乱;不得安隐修习。然若精进不懈,自能密感普贤菩萨以金刚剑驱除诸障,免罹衰患也。六牙,表无漏六通。约清净,曰白;约安和,曰象;行者若与普贤心相应,当感一段洁白安和之境,为六神通本;现诸色相,则见菩萨乘六牙白象矣。定中偶扰,经文不无忘失之处;得菩萨加护,复归澄静,所忘遂亦复原;形诸色相,如见菩萨与共读诵,引令通利焉。
    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
    旋陀罗尼者,字字互摄,宣说无尽义;例如准提九字真言,任一字义能摄其它八字,旋转无碍也。百千万亿旋陀罗尼者,由一陀罗尼得转入他陀罗尼,旋转不穷;如由普贤得转入药王,由药王得转入妙音,由妙音得转入观音等等。法音方便陀罗尼者,随众生音讯,施以相当法轮也。
    世尊,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四众欲修习是法华经,求索受持,读诵书写,应一必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率无量菩萨,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亦授与陀罗尼。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能破坏之;无有女人能惑乱之;我身亦常自护是人。
    世尊灭后,正法时期,有善知识传承一乘正法;得法华妙旨,固有其所。正法五百年后,善知识或有或无;但能专心响慕,乃至读诵书写此经冀得有效之修习者,于三七日精进求之,必有感应。然精进之中,须专注普贤菩萨特性,庶易发见其相当化身;若亲闻说法,乃至授与陀罗尼,法验尤大矣。得此陀罗尼加持身心,所有非人魔障,女人情障,皆当不行;以普贤恒来拥护故。
    世尊,愿听我说此陀罗尼;即说真言曰:
    阿难妳(一)难拏跛底韈帝(二)难拏韈帝(三)难拏韈怛宁(四)难拏俱舍理(五)难拏苏驮哩(六)苏驮哩苏驮啰跛底(七)勃驮跛舍宁(八)萨嚩驮啰抿(九)阿韈怛宁(十)萨嚩婆洒韈多宁(十一)素阿韈怛宁(十二)僧伽跛哩乞史帝(十三)僧伽涅具洒抳(十四)萨嚩达磨素跛哩乞史帝(十五)阿僧契(十六)僧伽跛誐帝(十七)底哩遏跢吠(十八)僧伽咄里野钵啰没帝(十九)萨嚩僧伽(二十)三么底讫
    帝(二一)萨嚩达磨素跛哩乞史帝(二二)萨嚩萨怛嚩噜多(二三)矫舍哩也弩誐帝(二四)僧诃尾讫哩腻帝(二五)阿弩韈帝韈帝宁哆哩(二六)娑嚩诃(二七)
    真言分二十七句:一二句,密指“于本不生际显护持性;”三四五句,密指“具诸护持相,无非方便善巧;”六至九句,密指“妙得护持极致,是佛知见所行之陀罗尼总体;”十至十四句,密指“兴诸行,播诸语,所行入妙,密察众音;”十五至二一句,密指“妙观一切法,无央数众趣三世如一,大众无所系缚,全在三昧中活跃;”二二至二六句,密指“复妙观一切法,随一切有情音讯,善巧引入无上趣,作师子吼,具备无上救度力;”二七句,密指“圆成就。”此中妙理,可作四段参究:
(1)开法性 即普贤护持性;于本不生中以慈力显出之;随方便善巧,示种种护持相。妙极护持,即七切陀罗尼所依;佛知见所行境界也。
(2)修法身 依护持性而修诸行,一一以言音志之。于妙行中密察众音理致,而融归于大空。
(3)证法界 自心居法界主位;诸余分位种子,重重围绕,形成无央数众趣;皆常住不变,无所系缚。唯于三昧中随缘活跃。
(4)转法轮 随一切有情音讯,密运法流;以相当言行引入无上趣。威力如师子吼,是救度中之至上者。
世尊,若有菩萨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是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于阎浮提,有能受持者,应念普贤威神所赐。若受持读诵,得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实行;是人则名行普贤行,曾于无量无边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命终犹得往生忉利天上,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欢迎之;其人即变天身,御七宝冠,于采女中快乐自娱。其受持读诵兼解义趣者,命终则为千佛授手;离诸恶道,无所恐怖,往生兜率天弥勒菩萨所。是经功德如是;智者应当一心书写受持读诵;正忆念;实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不使断绝。
    必蒙普贤菩萨隐相加持,乃能与闻此陀罗尼者,内根得其性,外迹乃显其音也。法华经得行于阎浮提亦隐仗普贤神通力;以闻经应闻此陀罗尼故。是故行者对于普贤威神,须殷重注念。若如法修行,解其义趣,日渐与普贤心相应;则名普贤行。此必夙根甚深,乃能若是。其伹由深信而书写者,福德力故,命终得生忉利天,受诸快乐。若由受持而解义,福智并行;命终往生兜率天,得亲近弥勒菩萨焉。末云流布此经不绝,独言阎浮提者,就法会所在地言之;非阎浮提外威神不行也。
    尔是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慈悲深大;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能作是神通大愿,护助是经,广利众生。我对能持普贤名号之人,亦当以神通力守护之。
    普贤心虽众生本来具有;而能发展至极,以神通大愿密令众生建立法华基础者,非圆成普贤行之人不足当之。众生欲发菩提心者,对于此位菩萨,应常持其名号,以密接其威神。果能至心持念普贤定为诸佛所赞叹。释尊于此方缘力较厚,更以神通力守护之。
    普贤,若有如法受持读诵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已供养释迦牟尼佛;亲见佛面;亲闻佛说;得佛赞善;受佛摩顶;蒙佛覆衣。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不昵邪见徒侣;更不亲近屠儿猎师,以及豢养牲畜之家,衒卖女色之所。当知是人少欲知足;心意质直;具正忆念;具大福德;不为贪瞋痴嫉诸慢所恼;是真能修普贤行者。
    能如法受持乃至书写法华,必属恒念普贤之人。以蒙释尊神通守护,得与释尊法身感通;而顿接佛之功德。常途广事供养,无非欲植功德;今已顿接,与已修供养无异。亲见佛面,亲闻佛说,不必形诸外相;乃至赞善摩顶覆衣等等,亦许于无形法身中会之。然无形密益,有何征验?可从行者表德上观之。如不复贪着世乐,乃至不近衒卖女色之所,皆明证也。世乐,指一切不必要之娱乐。外道指一切不正当之教道。真会法身者,虽入俗无碍;但有关化度大事,乃置身其间。不因化度,而与外道恶人相往来;于理无取。其未到不退转之位者,反被不善之气所熏,增益恶劣种子也。少欲知足,自不为世乐所诱。心意质直,自不为烦恼所乱。正忆念者,念此法华也。大福德者,莲花开敷,无限庄严也。
    普贤,如来灭后五百岁,若有见此等持经之人,应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坐于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应知:此人现世不复贪着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而福报自然,所需无缺;若有毁谤侵犯之者,得诸恶果;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得诸善果。是故得见此人,当起座远迎,敬之如佛。
    持经之人,普贤心炽盛故,虽如来灭后,正法已过,仍能随时得证菩提,广得化度。未成佛前,虽于一切世法无所贪求;而资生之物,如衣服饮食卧具等,自然有善人供给所需。对此等行者,若以恶意毁谤侵犯之,必得恶报。若以善意供养赞叹之,必得善报。故得见其人,如遇佛无异;当加迎敬。
    佛说是劝发品时,恒河沙等菩萨,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具普贤道。
此品在劝行者发菩提心,俾与普贤菩萨威神相接,以通法华之路。闻而大通者,当下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此类当机,多如恒河沙数。小通者,当下具普贤道;此类当机,更多如三千大世界微尘数也。
  论曰:普贤心为一乘根本。此心不彰,一切种性莫由开豁;法华真实境界,难与言焉。欲彰此心,略则虔持普贤名号;详则密修普贤真言;俱蒙威神加护,法益浅深不同。依真言而修,至于三昧告成;复自慈悲无量,恒见菩萨现身其前;所谓与法华相应之四条件,无不成就。以读法华,句句若从胸襟流出;斯名实得是经。真言未易遽闻,许由持名辗转感得;是则持名可入一乘初门,宜为释尊之所守护也。真言捷效,首会其旨趣。参究精熟,普贤心体用并耀;以学任何一乘妙法,莫不迎刃而解;岂惟法华而已哉!然境界真伪,显有分辨:使对于世乐犹未放舍,乃至亲近邪恶者流;而诩通达法华,无有是处!

法华特论第三十

嘱累品

    一经终结,每有嘱累。嘱者,如来之付嘱也。累者,菩萨之负累也。以我教法烦尔宣传,是为殷重嘱累之本意。即每经三分中之流通分也。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大菩萨顶;敕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修习此难得之法,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以付嘱汝等,皆当一心流布,广令增益。如是三摩三敕。复言: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以如来智慧,自然智慧,施与众生;为一切众生最大施主。汝等亦应行此法施,勿生吝惜。未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无上道法者,当为演说法华经,令得佛慧。若有众生不信受者,权以余法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全经宣演已终,应对诸大菩萨加嘱累语。所谓大菩萨约深证法华者言之;现何等身形,在所不论。无量大菩萨同时各见释尊手摩其顶,平等法界原具此理。惟能行之者,非仗如来大神力不可。随摩随敕,藉示殷重。此经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要之法,甚为难得。利根者虽可一念顿悟,立成胎藏法身;然施诸事功,须历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祗劫而后圆满;乃因众生滞于时间之见而然耳。菩萨应当一心流布,即专诚宣传法华也。广令增益者,广令众生增益此种法利也。三摩三敕,殷重之至矣。如来大慈大悲所行,只求普利众生,不顾一切;自然无诸悭吝,亦无所畏。然所施者,不在对治一切烦恼权法,而在直显无上智慧实法。无上智慧,亦称佛慧。以会诸佛加持之妙用,灵活自在;曰如来智慧。以破无明盖覆之理障,洞达一切;曰自然智慧。将此等智慧施与众生,允称最大施主;勉励诸大菩萨继其弘愿,即如来慈悲无尽之表征也。当来众生机缘成熟,能信此一乘大教,自应为说法华,令得无上智慧。根机不相及者,却勿强加施与,免招谤法之罪。然亦不应弃舍此类众生,姑以三乘权教方便接之。肯负担此嘱者,即为酬答诸佛之恩;能慰如来慈悲弘愿故。
    诸菩萨闻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合掌三次,白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毋致虑。
    诸大菩萨承如来摩敕,慈悲所感,自然皆大欢喜,遍满其身;恭敬合掌,一敕一答,前后三次。世尊之虑,或无继志之人;今答皆能奉行,宜无虑矣。
    佛说是经已,作奉送法,发遣十方诸分身佛各归本国;多宝如来宝塔还复如故。上行等无边菩萨,舍利弗等无量声闻,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前由释尊运用三密,感召宝塔现前;十方诸佛齐集其间,共同加持;多宝法身从而示迹;法华境界由是大显。演化已毕,自须如法奉送,各还原处。地下踊出,他方来赴,诸菩萨,亦由三密感召而至,应随奉送法俱去;此密宗行者所熟知也。然诸菩萨与舍利弗等同在弟子之列,皆应欢喜作礼,以表信受奉行也。
  论曰:一乘法会,恒由三密加持集成。运此三密者,须与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应,乃有特效。加持力故,本尊现身,妙法从而开演。或本尊自说,或余尊代宣;结集成经,垂为轨范。今世所传之法华,即轨范中之一也。释尊直运三密,般若功德赅摄无遗;以视因地菩萨之演是经,效果允宜最胜。十方诸佛共同加持;多宝本尊如理出现;所演教相,仍由释尊宣说;多宝加以证明。然最上密旨,每在言外;学者须于密宗求之。至嘱累要领,是传无上佛慧。不契佛慧,唯凭意识讲解;咬文嚼字纵极精详;殊与法华不相应;未堪付嘱也。

达庵大阿阇黎近作述略

    大阿阇黎达公,显密双融;教宗两彻佛典奥晦,罕适时机;辄取精义运以条畅之文,藉便学者。早公诸世,如佛法要论,天眼通原理,宿命通原理,人死问题,学密须知,等等,或权或实,皆自胸襟流出;知音之士,叹为奇观。丙子以还,极力提倡一乘;深秘法理,多所发明。近数年间,新颖杰作,堪重不朽者,凡有四种。本社特分期付印,以利当机其略如左:
(1)佛教真面目 三十六年五月付印
佛乃宣扬觉道之人,以洞彻“众生”“世界”两大问题为原则;不论依何身分,操何职业,皆可直接会之。根机胜者,原无出家之必要。世人不明此旨,尊三乘权教为究竟:动与世法相违。明哲病之,甚或目为迷信。欲矫正学者观念,理宜指出佛教真面目所在。本书于绪言后分作五章:一教源,二传译,三研究,四修证,五解题;佛教大纲,提挈略尽。读此当知佛学确有最高价值。
(2)法华特论 三十七年十月付印
释迦牟尼如来教法,以妙法莲华经为最究竟。特称一乘,无机不摄故。然一乘之道,要与诸佛法流相通;否则只属空谈,无裨实际。本论把握此中枢纽而发挥之;以灵活法界为体,三密加持为用,诸曼荼罗为相。妙义泉涌;亘超意表;迵视粗浅教义,殊有天渊之别。欲彻佛学底源,此书在所必读。
(3)金刚经大义 拟三十八年付印
金刚经为般若部之骨髓;一气呵成,函义甚丰。古人强分古十二分,致沦为散漫无纪之语录!虽重无住心,亦不过儱侗之谈;无上法宝,面目全失。此书凡分六章:一发菩提心,二生清净心,三般若本义,四般若广义,五明体,六达用。每章之末,必有一番赞叹,以显本章功德。得其旨者,正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有病是经重复冗赘,意义无多者,读此自然如醉方醒,如梦方觉。
(4)心经大义口说 拟三十九年付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令学人顿空五蕴而说;要在受持经末真言,余文藉资参究。然徒说空,而不明五蕴症结所在;终不能与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往年达公宣讲此经于广州普贤道场,制成大义一册,(有单行本)藉为听众提纲。口说补充,至为丰富;笔记者
其词而成此书。曾分期纪载于圆音月刊,俾海内有志先覩为快。但圆音出版并无定期,所刊尚未及半,本社为利便读者起见,拟另印专本流通;惟依预算次序,须待三十九年乃克实现。
(附)惠州西湖佛化史 惠阳文献会筹印
    此乃达公四种近作外之逸品也。公生长惠州西湖之上,挹山水之灵秀;受佛化之影响;志趣夙与众异。壮年饱历风霜,直求背尘合觉;真参实究,勇猛精进;终成一代大宗师。隐居广州多年,惠湖早已疏远。广州沦陷,还栖湖上;弘化之余,草兹史稿;古德幽光,赖以显发。文人雅士,手此一编;欣赏湖景之中,大足引入佛味。谈禅嘉客,更可获得真正宗旨,不致误入歧途。惠阳文献会欲为湖山生色,特取此稿而筹印之。不日当可出版。
佛乘学社谨启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上报四重恩 若有见闻者 尽此一报身
庄严佛净土 下济三涂苦 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法华经概要
下一篇:法华特论07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