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生死存论>>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二)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二)
2007年04月10日10:04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147 字体: 繁體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二)

2、物质身体向精神转化
这里说是转化,不如说是物质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反作用力更准确些,只是为与上面的说法相对应,就这样说了。
前面,对记忆的形成、转化进行了简单说明。在形成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之后,精神活动往往会受到这些记忆的影响,比如痛苦的经历,欢乐的事件,难忘的人、动物、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等等。这些记忆将会作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伴随你度过一段时光。这些记忆不能随着主观意想而发生改变,比如随意忘记痛苦经历,永恒的记住欢乐的事件,等等。这里就存在物质身体向精神世界转化的过程,更准确的说是物质身体对精神活动的负反馈作用。
在我对人的客观存在叙述中,提及人的最基本矛盾主要有八种,其中就提到生理心理需求矛盾,这种矛盾也具有物质身体向精神转化的特性。比如人体对食物、水分、空气、阳光、性欲、安全、归属、自尊、自我价值的需求,既可以说是物质身体的需求,也可以说是精神需求,很难截然分开。这种需求具有被动特征,因此我才这样说。
通过某些物质,对人的精神影响,也是可以证明这种关系的存在。比如鸦片、海洛因、冰毒等成瘾毒品,度冷定、吗啡等成瘾药物,当它们成为身体一部分之后,会形成精神上的幻觉依赖,身体依赖,成为精神世界里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些人在患有精神病,或精神焦虑、紧张、恐惧、烦躁以及失眠,通过药物——一种物质,却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就说明了物质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反作用力是客观存在的。其余,饮酒中毒形成精神病,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形成精神障碍,也同样存在物质对精神的反作用。
基因对精神世界的影响,比如记忆、性格、脾气、智力等等,尚没有具体研究成果,但是依据物质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反作用力来说,应当可以肯定其是客观存在。虽然目前对某些疾病,尤其是遗传病、地方病等研究,发现了物质身体内基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但是相对于更加广泛的精神活动之体现,还没有具体研究成果,这就必须科学家努力了。相信不久之后,应该会有初步成果。当然,基因对精神活动仅仅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而不是决定作用,否则双胞胎、双头一身的人和其他动物,克隆人和动物,其精神活动就应该完全一样。对于鬼神之类的微观物质形态生命,其基因客观存在与作用,也应当是可以肯定的,否则佛教不会说精神之差异可以眼观”——不论是人、动物,还是鬼神之类的精神差异皆可以眼观
由于存在物质身体/物质实体向精神世界/精神实体无限转化且又不可能真的达到目的地,如此,则就算运用基因技术制造出带有知识/技能含量的基因物质/蛋白质物质,来改造人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文化素质,仍然不可能真正的实现全额转化。人的精神活动必然是建立在能动运动基础之上的建筑,而不是建立在被动运动基础之上的建筑——这样就不可能真正通过人造基因物质/蛋白质物质,来改造人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文化素质。更何况精神世界是变动中存在的,物质身体、物质身体也是变动中存在的,如何能通过一时的人造基因物质/蛋白质物质,来改造人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文化素质呢?因此,用物质的介入进行精神世界的改造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3
、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间转化
这里所说的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间转化,才是真正属于身心转化的范畴。换而言之,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才是真对立、真相,而身心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假对立、假象。因为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而不是如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只能有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不能有相互转化过程。
实际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人类诞生过程/生命起源,都是对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对立统一规律的部分肯定。从微观身心向宏观身心转化时,由于看不到微观身心,由此而出现唯物主义的猜测:抽象的、孤立的物质——实际上是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向精神——实际上是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转化;或出现唯心主义的立论:抽象的、孤立的精神——实际上是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向物质——实际上是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转化。由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都片面强调物质或意识的第一性问题,而没有想过物质与精神的同等/对立中的同等——不是同一中的等同,没有上升到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高度;同时在身心关系上,只考虑到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没有认识到身心存在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区别。因此,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身心观念都停留在表浅、片面、主观、虚幻之中,而不能说服对方。
恩格斯说: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这句话用在这里来说明精神的起源,可以非常清楚的将精神起源揭示出来。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之中,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或者一极——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之中,一极——宏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或者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微观生命形态1——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另一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微观生命形态2——之中,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微观生命形态1——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微观物质身体与意识/精神的统一体〖微观生命形态2〗,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总而言之,〖生命形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生命形态〗之中,〖生命形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生命形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这样,你对精神起源的认识将会远远超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精神起源的认识。你说呢?
由于身心有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区别,这样,微观身心与宏观身心之间就存在相互转化。这种微观身心和宏观身心的相互转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人类最初形成时,是从微观身心向宏观身心转化来得。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也非常复杂。佛教在叙述人类起源时有介绍,但不是很详细,因此不能就具体细节进行举说。在人类/地球消亡之前,人类的宏观物质身体又会整体的向微观物质身体进行转变,从而躲过世界毁灭的灾难。——这是总体的生命形态发生的转化。
2
、在个人自身来说,死亡到新生,就是从宏观身心向微观身心的转变过程;个体诞生过程,就是微观身心向宏观身心的转化过程。这些过程对于佛教等东方宗教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而西方宗教没有具体的描述,非常空洞、抽象,因此他们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这是个体的生命形态发生的转化。
这些转化过程,可以参考本人写的有关文章,进一步理解之。

1.1.5.3 身心关系审定

1.1.5.3.1 颠倒的身心认识

1.1.5.3.1.1 颠倒的唯一

长期以来,对于身心的认识,都被颠倒之论给把持着。尤其是西方社会更加如此。随着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人们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处处皆以西方社会思想体系作为研究本国文化的模式——也把这种灾难带进了亚洲、非洲等国家。中国思想界人士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评判就是典型之例证。
西方社会出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才不过上百年历史而已,而中国、希腊、印度等国家,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则已经存在至少2500年。这样悬殊的差距就不能简单的将西方文化观念套用在东方文化上。对于身心的认识更加如此,不能简单的比附。许多人进行比附之后,总是捉襟见肘,文不对题。
西方社会思潮中,身心之间历来是分家的。他们从来不愿意想,也不敢想身心问题会那样复杂——身心问题竟然会包括:
1
、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2
、物质身体的对立统一规律;
3
、精神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4
、物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5
、物质身体与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6
、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7
、五蕴/身心与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8
、身心存在微观身心与宏观身心;
9
、微观身心与宏观身心的对立统一规律;
10
、〖微观生命形态〗与〖微观生命形态〗的对立统一规律;
11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
12
、物质世界的质量互变规律;
13
、物质身体的质量互变规律;
14
、精神世界的质量互变规律;
15
、微观身心的质量互变规律;
16
、宏观身心的质量互变规律;
17
、物质世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18
、物质身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19
、精神世界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0
、微观身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1
、宏观身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2
、物质世界的形式逻辑规律;
23
、物质身体的形式逻辑规律;
24
、精神世界的形式逻辑规律;
25
、微观身心的形式逻辑规律;
26
、宏观身心的形式逻辑规律;
27
、物质世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28
、物质身体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29
、精神世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30
、微观身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31
、宏观身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32
、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3
、物质身体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4
、精神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5
、微观身心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6
、宏观身心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37
、超越束缚,做自己的主人;
38
、自己超越束缚,又帮助他人超越束缚;
……
西方社会对于这些认识几乎是不存在的。在西方宗教中,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死后升天,做上帝的奴仆,供他人/上帝差遣。——你真的愿意供他人/上帝无休止、无条件的差遣,而不愿意平等共处?——我可不信!对于自己成为上帝的导师,或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更加是想都不敢想!他们对身心关系只能简单、机械的认定为:
1
、意识/精神意识/精神;
2
、物质物质;
或者,表述为:
1
、意识/精神物质世界;——唯心主义
2
、物质世界意识/精神。——唯物主义
如此简单、低下、表象、片面的认识,在哲学界流传过程中,却被奉为圭臬去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就很显得可笑了。这就如同一个小学生向大学生炫耀自己的知识一样,不是很可笑吗?
历史上,形成颠倒的身心关系认识主要有三种:
1
、人死永灭论;
2
、唯物主义;
3
、唯心主义。
人死永灭论中,身心关系绝大多数的被认定为身心同一论,间或有身心异同论。人死永灭论中身心同一论的认定,是奇怪的。生前的精神世界是存在的——身心同一论中,物质身体的作用=精神世界的作用,物质身体的作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则精神世界的作用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而死后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却不知道去向。真不知道精神世界变为什么了!又,人死永灭论者会说/常说: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是不存在的——精神世界没有实体,自然是不存在的。那——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到底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啊?
唯物主义中,精神世界会从物质世界中凭空诞生,真不知道如何进行理解才能明白。唯心主义中,物质世界会从精神世界中凭空的创造出来,也真不知道如何进行理解才能明白。
这里就唯物主义的精神起源作些探讨,再进一步明确身心关系。唯物主义说物质第一性——实质是物质唯一性,马列主义赋予了新的意义——难道说物质真的可以凭空诞生出意识/精神?我可不信!意识/精神如果要从物质世界中诞生出来,那就必须如恩格斯说的那样——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才可能出现意识/精神从物质世界中诞生出来的逻辑。如果意识/精神不作为一极存在于物质世界中,那很难想象意识/精神会从物质世界中诞生出来。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已经给予了很好的证明。物质世界中,如果没有——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这样的事实,依然能够凭空出现新的事物,那真的是不敢想象的!比如,白杨树,它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白杨树种作为种源——更加准确的说是白杨树基因作为种源——那很难诞生出白杨来。这里就是白杨树基因之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白杨树——之中,一极——白杨树基因——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白杨树,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白菜不会变为茄子,萝卜不会变为青杨,大豆不会变为西红柿,韭菜不会变为葡萄……这些因果关系均是如此。至于基因技术、嫁接技术的运用更加证明一极已经作为胚胎存在于另一极之中,一极到了一定点时就转化为另一极,整个逻辑都只是从前进着的各种对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切都表明:没有意识、没有情感情绪、没有思维思想、没有意志活动、没有行为活动的物质是不会凭空诞生出精神世界的。换而言之,唯物主义关于精神起源的猜想是空洞无物的,根本就是虚妄颠倒之见!
唯心主义的身心认识也同样是颠倒的。——就不多说了。
颠倒的身心关系认识,在西方产生了极端的看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如果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这些认定为真理的身心关系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中是什么含义?察看词典之后,词典也没有明确的解答。只是一般认识中,将字当作第一性来解。依据古汉语发展中词根通转的原理,字与字是同义的,——词典也这样认同,即义=义。指惟一/唯一、惟独,这就表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中的本义应该是唯一/惟一、惟独的意思,而不是第一性之意。实际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各自实体/本体的解释正是唯一的意思——唯物主义:物质是唯一实体/本体;唯心主义:意识是唯一实体/本体——而不是如同马列主义、词典那样,当作第一性来解。马列主义之所以不能认定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中字当作唯一性的来解,而将字当作第一性来解,那是由于他们有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作后援。如果认定只有唯一,则唯一/统一中就不能同时存在对立了,即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就不能成立了!这样,马列主义只能形而上的将字当作第一性来解,并限定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种解释非常牵强,也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本身的本体/实体观点相矛盾。马列主义中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观点,就已经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抛弃了唯一性、第一性、第二性的认定,而是指矛盾统一/同一中对立的统一/同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1包含22相互渗透、相互贯穿,通过2的相互渗透、相互贯穿,而体现出1。换而言之,物质世界,意识世界,以及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从来都没有唯一性、第一性、第二性,只能勉强如此认定:
AB→2A∩B→1
存在意识→2;存在意识→1
存在A存在B→2;存在A∩存在B→1
意识A意识B→2;意识A∩意识B→1
1
者,既是1,又是非12者,既是2,又是非2。因为事物是动态的,而并非是静态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提出了绝对的、永恒的“1”的抽象概念,而这个说法显然都是静态的“1”,而不是动态的“1”。世上真的存在静态的“1”——这是不可能的!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给我们这样的答案!
——
这个关系式并非数学上12的简单模拟,不能搞混了。

1.1.5.3.1.2 颠倒的身心转化

在唯物主义中,物质可以向意识/精神进行转化,而唯心主义中,意识/精神可以向物质进行转化。这些说法,均是片面的。这在1.1.4.61.1.5.2中已有分析。这里再简单谈谈身心转化的问题。
在本书中,物质与意识之间是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不可能直接进行相互转化。唯物主义虽然是从意识/精神起源的角度得出了颠倒的身心认识,但是却不能因此而支持人死永灭论。在人生前,意识活动中的爱与恨,无知与知识,谦虚与傲慢,愚昧与聪颖,灵活与呆板,正直与狡诈,实话与假话,阴毒与坦荡……它们各自存在相互转化的过程。在人死后呢?按照人死永灭论的逻辑,就意味着:
1
、生前,爱恨;爱爱;恨爱;恨恨,这些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都是不存在的。就算假定是存在的,于人死后,爱→0;恨→0——这里的0≠物质,0≠物质实体,0≠物质作用;0≠意识,0≠意识实体,0≠意识作用,——那成了什么逻辑?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理解呢?人死永灭论者无法进行解释。
2
、生前,意念遵循前一意念泯灭,后一意念生的流变过程,这些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都是不存在的。就算假定是存在的,于人死后,前一意念→0;后一意念→0——这里的0≠物质,0≠物质实体,0≠物质作用;0≠意识,0≠意识实体,0≠意识作用,——那成了什么逻辑?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理解呢?人死永灭论者无法进行解释。
3
、生前,善良邪恶;善良善良;邪恶邪恶;邪恶善良,这些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都是不存在的。就算假定是存在的,于人死后,善良→0;邪恶→0——这里的0≠物质,0≠物质实体,0≠物质作用;0≠意识,0≠意识实体,0≠意识作用,——那成了什么逻辑?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理解呢?人死永灭论者无法进行解释。
……
在人死永灭论中,身心的关系不能进行理性的认定,死后的意识也不能进行理性的认定,我们该如何认识/评价人死永灭论呢?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问,意识/精神于人死之后去了什么地方?它究竟变为了什么?意识/精神于人死之后是变为了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还是继续为意识,意识实体,意识作用?人死永灭论者无法进行解释。
如果人死永灭论者认为人死之后,意识变为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那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却是存在的,即意识于人死之后,并不等于0,而是继续存在,——物质≠0,物质实体≠0,物质作用≠0。而这与人死永灭论的本意——意识演变的结果,意识=0——显然矛盾;如果人死永灭论者认为人死之后,意识仍为意识,意识实体,意识作用,那意识,意识实体,意识作用就是存在的,即意识于人死之后,并不等于0,而是继续存在——这与人死永灭论的本意显然矛盾。更何况意识能向物质进行转化却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如此怎能说人死永灭论是唯物主义观点?
本书中,意识既不能转化为物质,物质也不能转化为意识。这样的观点,是很容易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的。前面,我在身心转化过程的说明中,对身心转化进行了简单说明,即已表明,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是不会转化为意识,意识实体,意识作用的,而意识,意识实体,意识作用也不会转化为物质,物质实体,物质作用。这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观点根本不同。换而言之,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均是颠倒的哲学,均是颠倒的身心转化认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关于第一性、唯一性的确认是颠倒的身心转化认识的极端产物。我们知道,若要对第一性、第二性进行确认时,则第一性的事物、第二性的事物必须首先是同时存在的,才能确认出谁第一性,谁第二性。如果不是同时存在的,单独取出某个事物,不进行比较,那又如何得出第一性、第二性?比如,一个人参加比赛,能够说他/她是冠军,或亚军吗?冠军、亚军必然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比/同时的对比,才能产生。没有对比/同时的对比,冠军、亚军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同样的,物质第一性,或意识第一性的确认,也必须建立在同时存在的基础之上,即物质与意识存在同时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互存关系。没有第一性,就没有第二性;没有第二性,就没有第一性。如果物质与意识不存在同时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互存关系,第一性、第二性的确认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却又非要争出个先后关系——唯物主义:物质意识;唯心主义:意识物质——这怎么能行呢?这是其一。在客观物质世界中,第一性、第二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既没有绝对的第一性,也没有绝对的第二性。就如同冠军、亚军一样,冠军与亚军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冠军可以变为亚军,亚军也可以变为冠军。但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中,第一性、第二性都是绝对的、凝固的、僵化的、静态的,并不是相对的、流动的、活跃的、动态的,这显然与客观实际存在冲突。参看1.1.5.2.2.31.1.4.6可以进一步理解之。这是其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关于第一性、第二性的确认,究其本质看来,实际上是矛盾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确认,而不是第一性、第二性的确认。比如,鸡与鸡蛋第一性、第二性的确认,实际上就是鸡与鸡蛋这对矛盾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确认,而不是第一性、第二性的确认。鸡鸡蛋,鸡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鸡蛋是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鸡蛋鸡,鸡蛋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鸡是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你非要以——鸡与鸡蛋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进行理解,显然不达道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却正好非要争论出鸡与鸡蛋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显然没有结果。这是其三。
综上所述,西方哲学是颠倒的哲学。——但,这个道理尚没有人清晰的、明确的、客观的、创造的将之揭示出来。我的说法可能会石破天惊,掀起轩然大波,然亦无可奈何!

上一篇: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三)
下一篇: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一)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