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综合资源>>因果感应>>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4
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4
2006年09月28日15:12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4723 字体: 繁體

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4

于定国父

 

于定国父。为狱吏。决狱平。罗文法者。皆不恨。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吾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彼。奈何。遂自经死。姑女告妇杀母。捕孝妇验治。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自祭孝妇冢。表其墓。天立大雨。岁熟。郡中以此大重于公。其门闾坏。共治之。公曰。少高大门闾。令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子定国为廷尉。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为不冤。后为丞相。七十余薨。谥安侯。子永。以孝闻。仕至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颜光衷曰。高门待封。似觉浅薄。然为劝善者之铁证。则公之此言。教化后世。其利正溥也。)(于定国传) 
  于定国父就是于公,汉朝郯人(今山东省郯城县),是宣帝时丞相于定国的父亲,为县衙掌理狱讼的官吏,判断狱讼公平允当,被判的人,莫不心服口服,毫无怨恨。
  东海有孝妇名周青,年少守寡,没有儿子,事奉婆婆恭敬孝顺,婆婆劝她改嫁,孝妇始终不肯,婆婆曾对邻居说:我的媳妇事奉我孝顺勤苦,可怜她无子守寡,为了我耽误终身幸福,我年老了,长久托累于她,心中实在不忍,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自杀而死,其女不明实情,诬告孝妇,杀死其母,太守逮捕孝妇严加烤打审问,孝妇不堪重刑,被迫含冤认罪,狱案已成文书具备,送到官府,于公据理为孝妇昭雪,太守不听,于公极力争论不能得,于是抱着已成的狱案文书,痛哭于官府上。太守不理,竟然判处孝妇死刑。

  孝妇死后,东海郡内,枯旱三年不雨,五谷不熟。后来新任太守到任,询问原故,于公又为孝妇洗雪冤情,太守占卜得知原故,于是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作表颂扬立碑于墓,天立时大雨,当年东海郡,便得丰收。

  郡中由于此事,更加敬重于公。后来于公闾门坏了,父老共同要为他修理,于公说:门闾可做高大些,使能容驷马高盖车进入,我治理狱讼多阴德,未曾冤枉于人,将来子孙必有昌盛显贵者。其子于定国为廷尉官掌刑辟,治狱亦小心谨慎,以公平宽恕著称当世。当时朝野赞叹称颂说:张释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百姓自以为不冤。

  后来宣帝任用于定国为丞相封西平侯,享年七十余岁善终,追封为安侯,其子于永,以孝传闻于当世,官至御史大夫,数代封侯传诵于世。

 

丙 吉

  丙吉。治巫蛊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知无辜。择谨厚女保养之。后元二年。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诏系狱者无轻重皆杀之。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他人无辜死。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使者还奏。武帝亦寤。因赦天下。宣帝即位。吉绝口不道前事。有宫婢自陈阿保之功。辞引丙吉知状。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封为博阳侯。吉疾病。上忧其不起。夏侯胜曰。臣闻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今吉未获报。非死疾也。后果愈。代魏相为丞相。子孙嗣侯。至王莽时乃绝。(丙吉传) 
  丙吉汉朝鲁国人,字少卿,为人厚道,待人掩过扬善,己有功善从不夸耀。为鲁狱吏升为廷尉,武帝晚年,江充以巫蛊事诬陷太子据,太子男女妻妾皆连坐受害。当时宣帝(名病已,太子之孙,号皇曾孙)出生数月,也因太子事,连坐囚系狱中。丙吉奉诏治巫蛊狱,心知太子受冤枉,怜悯皇曾孙无辜系狱,特选派谨慎忠厚女子,保护养育,丙吉每天再三来狱探望。
  武帝后元二年,望气家观望星相云气奏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闻之,下诏凡囚拘狱中犯人,无论轻重罪状,一概格杀,使者夜间抵达,丙吉闭门拒绝使者不纳并说:“别人无辜处死尚且不可,何况皇上亲曾孙呢?”使者不得入,还奏皇上,武帝闻言醒悟,因而赦免天下。皇曾孙(后为宣帝)被赦免后,丙吉闻知故太子妃史良娣外家,有母贞君及兄恭,便载皇曾孙托付史氏教养。
  到了昌邑王被废,朝廷议立新帝,尚未决定时,丙吉建议霍光说:“当今社稷宗庙,天下群生之命,全在将军之举,皇曾孙病已在宫妃外家,已十九年,博通经术,才能优异,仁慈爱人,行为安详而节和,可以嗣孝昭皇帝之后,愿将军详大义,决定大策。”霍光听许,于是迎立皇曾孙病已即位,是为宣帝。
  宣帝即位后,丙吉绝口不说前恩,后来有宫婢自说保育之功,言辞中牵引到廷尉丙吉知道内情状况,宣帝亲自见问丙吉,然后才知丙吉有旧恩,宣帝对他这种不居功的德行,大为称叹,于是封为博阳侯。
  丙吉临当封侯时,忽然害病,宣帝深虑丙吉一病不起,夏侯胜深明善恶吉凶,洪范五行奏说:“臣闻有阴德者,必享福乐以及于子孙,如今丙吉未获善报,定非不治之疾,请陛下宽心。”不久丙吉果然痊愈,受封博阳侯,代魏相为丞相,世称贤相,死后追加封号为“定”,子孙继承侯位,直至王莽篡汉时才绝。

刘 宽

  刘宽。华阴人。有失牛者。就宽车认之。宽下驾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送还。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典历三郡。温仁多恕。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示辱。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自责。见父老慰以农田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日有所化。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宽曰。羹烂汝手乎。封逯乡侯。子松。官宗正。(刘宽传) 
  刘宽东汉华阴人,字文饶。为人有德量,涵养深厚。有一次,乘牛车外出,遇见有人遗失牛,找上刘宽的牛车来辨认,刘宽默默不言,随即下车徒步回家。经过片刻,失牛人找到了自己的牛,亲自送还刘宽并叩头谢罪说:“我很羞惭,愧对长者,愿任随长者处罪。”刘宽和言悦色地说:“世间相类之物,容易认错,幸劳你送回来,这有什么好谢罪的呢?”邻里都佩服称赞他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德量。
  汉桓帝时,征召刘宽授官尚书令,又升为南阳太守,推举掌理三郡。刘宽办理政事,仁厚宽恕,属下官吏有了过错,只以薄鞭轻罚,以示耻辱而已。推行政事有功,皆让给属下,灾殃变异出现,便引咎负责。见了父老,慰问乡里及农田之事,对少年勉励他们善事兄长,百姓感念他的德政,渐渐深受感化。
  刘宽性情温良,从未发过脾气,即使在急迫匆忙时,也未曾见他容色严厉,言辞急迫。夫人也感到奇异,为了试探刘宽的度量,想激他忿怒。有一次正当刘宽要赴朝会,衣冠装束整齐时,夫人命侍婢奉肉羹进入,故意翻倒沾污了刘宽的朝服,刘宽神色不变,仍然和祥关心地慰问侍婢说:“肉羹是否烫伤了你的手?”他的宽宏度量,竟然到此程度,海内闻风都尊称他为宽厚长者。
  到了汉灵帝时,刘宽官至光禄勋,封为逯乡侯,其子刘松官为宗正(管宗籍)。

文 翁

 

  文翁。为蜀郡太守。仁爱。好教化。见蜀有蛮夷风。乃选小吏有才者。诣京受业。数岁成就归。以为右职。后有至郡守刺史者。修学宫于成都。招子弟入学。常选学宫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行县。选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民见而荣之。争欲为学宫子弟。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文翁终于蜀。民为立祠。岁时祭祀不绝。至今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文翁传) 
  文翁汉朝舒县人(今安徽省卢江县),少年好学,精通春秋。景帝末年,任用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中部)。仁慈爱民,崇尚教化,见蜀郡人民有夷狄蛮横习俗,于是选派有才智的小吏,到京都从师受业,数年后学业成就回归蜀郡,便以高职任用,后来有的升为郡守,也有官至刺史者。
  文翁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子弟入学攻读,常选品学优异学宫僮子,使在旁侧训练办事。每次出行巡视县内各地,都选派通明经术,行为庄敬谨慎者,随行左右,使传达教令,百姓见了都引为荣幸,争相入学宫进修,要当学宫子弟,由此蜀郡文风大化,各地闻风宗仰。凡是由蜀地到京都来求学者,犹如来自齐鲁(孔孟降生之地)一般,受人敬仰,另眼相待。

  文翁在蜀郡逝世后,人民感念他的德教,为他立祠供奉,逢年过节祭祀不绝,直到于今,蜀地人爱好文雅,乃是受文翁教化影响所致。

 

薛包─孝悌善报

 

  薛包。笃行至孝。父娶后妻。分包出之。包号泣不去。至被杖。乃庐于舍外。旦入洒埽。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父母殁。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顿者。(顿废也)曰。吾少时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者。曰。吾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数破其产。辄复赈给。拜侍中。称疾不起。有诏赐告归。加礼焉。年八十余终。(刘平传序)。 
  薛包后汉人,为人敦厚,事亲至孝。不幸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再娶后妻,后母心怀偏私,不愿与薛包同住,要他迁出,薛包伤心痛哭,不忍离去,以至遭受父母杖打,薛包不得已于是只好顺从父母心意,在屋外搭茅屋独居,每天早晨照常入内洒扫。父亲愤怒未消,又驱逐他,于是薛包就到里门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无嫌怨,每天早晨仍然回家请安,夜晚为父母安铺床席,倍加谨慎孝敬,委婉事奉,从不间断,希望能得父母欢心。经过年余,父母惭愧,回心转意,于是让薛包回家居住,从此全家和乐相处,共享天伦之乐。
  父母去世以后,其弟要求分析财产,各自生活,薛包劝止不了,便将家产平分,年老奴婢都归自己,他说:年老奴婢和我共事年久,你不能使唤。田园庐舍荒凉顿废的,分给自己,说道:这是我少年时代所经营整理的,心中系念不舍。衣服家具,自己挑拣破旧的,并说:这些是我平素穿着食用过的,比较适合我的身口。兄弟分居以后,其弟不善经营,生活又奢侈浪费,数次将财产耗费破败。薛包关切开导,又屡次分自己所有,济助其弟。薛包如此孝亲爱弟的德行,早已传遍远近,后来被荐举任用为侍中,为人主亲信官职。

  直到薛包年老因病不起,皇上下诏赐准告老辞归,更受尊礼,享年八十余岁善终。

 

姜 肱

 

  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闻。友爱天至。肱博通五经。士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辟命皆不就。尝与季江谒郡。夜遇盗。欲杀之。兄弟争死。贼两释焉。但掠衣资。至郡。见肱无衣。问其故。肱托以他词。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叩头谢罪。还所掠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遗之。肱后与徐。俱征不至。桓帝使画工图其形状。肱以被韬面。言感疾。不欲风。工竟不得见之。再以元纁聘。不就。诏至门。遂羸服窜青州界。卖卜给食。历年乃还。年七十余终于家。(姜肱传) 
  姜肱东汉广戚人,字伯淮,与其弟仲海、季江,都以事亲至孝,传闻天下。兄弟互相友爱,至性流露。姜肱学术广博,不但通达五经,而且晓达星命相术。四方学士闻风远来求学于门下者,多达三千余人,许多王侯公卿召请他为官,一概婉辞,不愿就任。
  有一次,与弟季江,同往拜见郡守,夜晚路遇盗贼拦路抢劫,要杀他性命,兄弟两人争相愿意一死,恳求保全自己兄弟一命,真诚友爱之天性,不觉深深感动了盗贼,于是释放了兄弟俩的性命,只夺取衣服和所带银两而去。到达县衙,郡守见姜肱身无外衣,询问原故,姜肱假托其他言词答覆,始终不说盗贼之事,盗贼得知,感动悔悟,专诚来向姜肱叩头谢罪,送还所夺的衣物,姜肱不受,特备酒食慰劳一番,并将衣物赠送盗贼。盗贼深受感化。从此痛改前非,安分守法。

  姜肱志向高洁,后来与南昌高士徐,屡次受朝廷征召为官,皆托辞不去。汉桓帝命画师图绘姜肱形相,姜肱以被盖面,托说感染疾病怕风,不能露面,画师竟不得见面。

  后来朝廷再以首功高爵聘请,姜肱不愿就任,征召诏书到达门口,姜肱终竟露体改装逃走,隐匿在青州地界,以算卜为生。经过多年,才回老家,享年七十余岁,寿终在家。

 

廉 范

 

  廉范。受业于薛汉。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乃托病去。融恨之。范至洛阳。变姓名。为狱卒。融下狱。范侍左右。尽
  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曰。卿何似我故功曹耶。范呵之曰。君瞀乱耶。融系出困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责。范曰。臣愚戆。以为汉等已诛。不胜师生之情。帝贳之。由是显名。举茂才。数月迁云中太守。(廉范传) 
  廉范东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字叔度,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
  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厄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

  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汉显宗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从此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为秀才,数月后又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

 

积德昌后

 

  袁安。初为功曹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案行。见人皆埽雪。至安门无行路。除雪入。见安僵卧。问何不出。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孝廉。后为楚郡太守。楚王英谋逆。连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吏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者。法与同罪。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之。不以相及。遂分别具奏。帝感悟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安至司徒薨。初安父没。母使安访葬地。道逢三书生。指一处云。葬此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遂葬其所。故累世隆盛。子京。敞。司空。京子汤。太尉。汤子逢。司空。隗。太傅。(袁安传) 
  袁安东汉汝阳人(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字邵公,为人谨严持重,有才德,尚未显达时,当功曹史。有一次,洛阳下大雪,地面积雪丈余,洛阳县令亲自出来巡视,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外出求食,但巡行到袁安门前,却无通路,命人除雪入内,见袁安僵卧在床,县令问他为何不出门求食,袁安回答道:天下大雪,人人都饥饿,不应干求于人。县令赏识他的才德,于是荐举他为孝廉。
  后来袁安升为楚郡太守,恰当楚王英谋反事件被牵连入罪者,多达数千人,显宗大怒,而官吏检举更紧,由此遭受胁迫而含冤认罪,被判死刑者甚多。袁安到郡后,先往狱中按察,清理出许多无实据罪证者,条条列出,掌校理的府丞,和掌理文籍的掾吏,都叩头争论,以为如此做法,有阿附叛徒的罪嫌,依法应与同罪,袁安说:我这样处理,如有不合,身为太守,自当承担,与你们不相牵涉。于是一一分别上奏,皇上感悟批准,由此洗清冤情,获得释放者,有四百多家。后来袁安累升太仆,官至司徒,在职去世。

  当初袁安父亲去世时,其母命袁安寻找葬地,路遇三位书生,指一葬地说:葬于此地,当世代为上公。说罢忽然不见,于是袁安便将其父安葬此处。因此子孙世代隆盛,其子京、敞都官至司空,京子汤,官居太尉,汤子逢,位居司空,隗位列太傅(上公)。此虽是神明指授吉地应验,实由袁安累积阴德感召,所遗下的善报。

 

盛德化人

  王烈。字彦方。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我闻其过。是有耻心。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问其姓名。乃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途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世乱。避世辽东。夷人争奉之。曹操遣征不至。年七十八卒。(独行传)。 
  王烈东汉太原人(今山西省阳曲县西南)字彦方,为人正直好义,平居以德行感化乡里,乡里人人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次,有人偷牛,被失牛主人捉到了,偷牛的跪地请求说:“请把我送官法办,我甘受王法制裁,但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王烈听到消息,立刻派人来向失主谢罪,并送布一匹给那偷牛的。大家都觉得奇怪,有人询问原故,王烈说:“这小偷,怕我知道他的过错,可见他有羞耻心,有羞恶之心的人,必能改过向善,所以我这么做,就是要激励他能改过自新。”
  后来有老父遗失一把宝剑,有一人捡到了,就在路旁看守,等候失主来认领,直到黄昏,老父回来寻找,便将宝剑奉还,老父非常感激,问他姓名,竟然是以前那偷牛的。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后来遭逢世乱,王烈避居辽东,当地夷人,受他的教化,也都争相敬奉他。曹操闻知,派人来征召王烈为官,王烈婉辞不去。一生高洁,享年七十八岁善终。

伤害风化

 

  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傅元曰。此服妖也。服妖既作。身随之亡。妹喜戴男子之冠。桀亡天下。何晏服妇人之服。亦亡其家。其咎均也。(五行志)。 
  何晏是三国时代魏国宛城人,字平叔。常以美貌风采而自满,平素好穿女人衣服,常涂脂粉美化姿色,当时有傅粉何郎的称呼。后来与魏公主婚配,累官侍中尚书,爵位列侯。终被司马懿抄家斩杀。
  傅元评论说:何晏这种男女不分的奇装异服,就是妖服,既已穿上妖服,身家灭亡,必然跟踪而来。从前夏桀的爱妃妹喜,喜欢配戴男子冠帽,不久夏桀天下就此毁灭。何晏穿着妇人衣服,也遭家灭身亡,两人伤害风化招来的祸患是相同的。

  由此推知,要端正礼俗风化,男女服饰及仪容,也是应当特别留意的。

 

财色召祸

 

  石崇。封安阳乡侯。累迁侍中。出为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奢靡相尚。恺以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武帝尝以珊瑚树赐恺。高三尺。恺以示崇。崇以铁如意击之碎。恺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命左右悉取珊瑚树。高三四尺者六七株。如恺比者甚众。崇有*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崇不许。乃劝赵王伦诛崇。车载诣东市。崇曰。奴辈利我家财。收者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一家皆被害。(石崇传) 
  石崇是晋朝南皮人,字季伦,受封安阳乡侯,累迁侍中官位,出任荆州刺史,统领南蛮校尉,加封鹰扬将军。由于利欲薰心,常藉权力贪墨,又在荆州劫夺航海商客,以致豪富。在河阳建筑金谷园,园内有清凉台,室宇富丽堂皇,姬妾有百数十人,都穿五彩刺绣绸缎,佩带上等金玉耳环,管弦乐器,都是当时名选。酒食盛馔,极尽水陆奇珍异味。又故意要和当时贵戚王恺、羊琇之辈交往,互以奢侈浮华矜夸;王恺用饴糖洗锅,石崇则用蜡烛代柴。出行时,王恺以紫色绸缎作行幕,长四十里。石崇则用锦布作行幕,长五十里。均是用以屏敝风寒尘土。
  晋武帝曾经赐王恺一棵三尺高的珊瑚树,王恺取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以铁如意,一下把它打碎,王恺声色严厉,非常气愤,误以为石崇是嫉妒他有宝物,未料石崇却命令左右取出珊瑚树,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棵,如王恺一般大小的更多,王恺语塞,但心中犹不服气。

  石崇有宠*名叫绿珠,姿色艳丽绝伦,孙秀私自爱慕,命人求石崇相送,石崇不许。孙秀怀恨在心,便捏造是非谗毁石崇,劝诱赵王伦伪托圣旨来杀石崇。绿珠闻知即跳楼殉节。拘捕官兵车载石崇到东市行刑,这时石崇已知内情,于是叹道:无耻奴才,贪图我家财货,竟然使出卑鄙手段。拘捕官兵说:既然知道由于财富受害,何不早将财产施舍,多做福国利民事业。石崇无言以对,于是全家大小皆被杀害。

 

孝德感召

 

  王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其鲤跃出。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辟地庐江。隐居三十年。不应州郡之命。母没丧毕。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累迁太保。封睢陵公。薨年八十有五。有五子。(王祥传) 
  王祥晋朝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字休征,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憎恶王祥,常藉细故鞭挞,又每在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失爱于父,责命每天清扫牛房,做种种粗*工作,王祥毫无怨色,一心谨慎孝敬。
  有一次,继母重病,要以鲤鱼做药,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一片孝心,如愿得偿。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毕,为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乃应命赴任,后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孝行感召。

 

修德爱民 生荣死哀

 

  羊祜。字叔子。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祜出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将帅有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军行吴境。刈榖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卒年五十八。南州人闻祜丧。莫不号痛。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因名堕泪碑。(羊祜传) 
  羊祜晋朝南城人,字叔子,祖先世代为官,俸禄高达二千石,到羊祜为第九世,历代都以清廉德行,闻称于世。
  晋主要攻灭孙吴,命羊祜都督荆州,镇守南夏襄阳。羊祜以德怀柔远近,深得江汉民心。部属将帅有人提议用欺诈计策取胜吴国,羊祜便以醇酒让他饮醉,使他不能在会议时陈说。羊祜在军中常穿便服,身不披甲胄。与吴将陆抗两军对峙,更加勤修德政,对吴人开诚布信,广招吴人归附,来降者想要离去,悉皆听便。有一次行军吴国境地,割稻谷充军粮,命计算价值,送绢布偿还所欠。 

  吴将陆抗曾经害病,羊祜赠他医药,陆抗毫无疑心,把药服下,左右劝谏不可服,陆抗说:世间那会有毒人的羊叔子呢?陆抗常对部属说:羊祜专修仁德,我乃专行暴力,这样下去,不用兵战,人心自然都会归服对方了。
  羊祜五十八岁去世,南州人听说羊祜去世,莫不哀号痛哭,停止营业,街头巷尾哭声相接,孙吴守边将士也为之哭泣,羊祜一生仁德感召人心,竟有如此深厚。襄阳百姓在襄阳县南岘山,建立石碑,逢年过节祭祀不断,来往人士,望见石碑,莫不思慕流泪,因此名叫堕泪碑。

 

悭吝之报

 

  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园田水碓。周天下。积实聚财。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子万。有美名。年十九卒。庶子兴。戎所不齿。以从弟愔子为嗣。(王戎传) 
  王戎晋朝临沂人(今山东省峄县东北),字浚冲,是竹林七贤之一。虽有文名,然为人悭贪啬吝,平生好兴财利,广为收买园田及米水碓,周遍州郡,积聚财物,心不厌足,不知终极。常常独自手持象牙算盘,日夜劳心算计,常如不足之感。而对自己日常生活却又舍不得花费,天下人都称他为膏肓之疾
  王戎女儿嫁裴頠为妻,曾经向王戎贷款数万,经久未奉还,王戎介介于怀,女儿回家省亲,王戎容色表现得很不愉快,其女急将所借还清,王戎这才高兴。

  侄儿结婚,王戎送他一件单衣,婚后便又责命取回。

  王戎家中生产香甜李子,惟恐他人得到种子,于是费尽心思,每次出售都将李核钻孔,使他人无从得种,由此深受世人讥评。

  王戎子王万,有好名望,可惜年仅十九岁就去世了,妾子王兴,行为不端,王戎屏弃不认。后来竟以其弟儿子王愔继承后嗣。

 

先见之明

 

  钟会。邓艾。率师伐蜀。或问刘实曰。钟邓其平蜀乎。实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初钟会伐蜀。辛宪英谓其夫之从子羊祜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惧其有他志也。会请其子羊琇为参军。宪英忧之曰。他日吾为国忧。今难至吾家矣。谓琇曰。行矣。戒之。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唯仁恕乎。后钟会邓艾俱诛。琇竟以全归。(魏纪事) 
  三国时代钟会魏国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县)字士季,屡次随从司马氏征讨有功,官至黄门侍郎,赐爵关内侯。景元年间为镇西将军,与邓艾分道率兵攻伐蜀汉,当时有人问相国参军刘实说:钟会、邓艾能不能平定蜀汉?刘实说:必能攻破蜀汉,但都不会归来。进而问其原故,刘实只是笑而不答。
  当钟会将伐蜀汉时,辛宪英对其夫的侄儿羊祜说:钟会为人处事,骄纵恣肆,不能持久处下听从君命,我深恐他心怀异志,将来会举兵叛离。不久钟会召请辛宪英之子羊琇到他帐下当参军,情势所迫,羊琇不能不去,辛宪英忧虑地说:过去我为国家忧虑,如今灾难却临到我家了。于是对羊琇说:去罢!但望你能小心谨慎,时时警戒,身在军旅之间,唯一能救助你的,只有时刻心存仁恕两字,自可转恶为善,逢凶化吉,造福最大。切记!切记!

  后来钟会果然举兵反叛,不久钟会、邓艾皆被斩杀,羊琇竟得安全归来,盖由谨遵母教,母德福庇所致。

 

先见之明

  钟会。邓艾。率师伐蜀。或问刘实曰。钟邓其平蜀乎。实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初钟会伐蜀。辛宪英谓其夫之从子羊祜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惧其有他志也。会请其子羊琇为参军。宪英忧之曰。他日吾为国忧。今难至吾家矣。谓琇曰。行矣。戒之。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唯仁恕乎。后钟会邓艾俱诛。琇竟以全归。(魏纪事) 
  三国时代钟会魏国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县)字士季,屡次随从司马氏征讨有功,官至黄门侍郎,赐爵关内侯。景元年间为镇西将军,与邓艾分道率兵攻伐蜀汉,当时有人问相国参军刘实说:“钟会、邓艾能不能平定蜀汉?”刘实说:“必能攻破蜀汉,但都不会归来。”进而问其原故,刘实只是笑而不答。
  当钟会将伐蜀汉时,辛宪英对其夫的侄儿羊祜说:“钟会为人处事,骄纵恣肆,不能持久处下听从君命,我深恐他心怀异志,将来会举兵叛离。”不久钟会召请辛宪英之子羊琇到他帐下当参军,情势所迫,羊琇不能不去,辛宪英忧虑地说:“过去我为国家忧虑,如今灾难却临到我家了。”于是对羊琇说:“去罢!但望你能小心谨慎,时时警戒,身在军旅之间,唯一能救助你的,只有时刻心存“仁恕”两字,自可转恶为善,逢凶化吉,造福最大。切记!切记!”
  后来钟会果然举兵反叛,不久钟会、邓艾皆被斩杀,羊琇竟得安全归来,盖由谨遵母教,母德福庇所致。

天道好还

 

  毛宝。守邾城。石季龙攻之。宝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初宝在武昌。军人有于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渐大。放诸江。邾城之败。养龟人被铠持刀。投于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遂得免焉。(毛宝传)。 
  晋朝毛宝镇守邾城时(今湖北黄岗县附近),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对战大败,率士卒六千人突围而出,纷纷被迫投江,都被溺死,唯独一位军人,安全生还。
  原来当毛宝在武昌时,有一军人,偶于市场,见渔夫笼系一只白龟约四、五寸,军人怜愍,出资买回,慈心照护饲养,待其长大,行动自如,而后放生于江中。

  邾城战败时,养龟军人,披甲持刀,投入江中时,觉得好像堕在一块大石上,有物承托着他行走,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来竟是从前所放生的大白龟,长有五六尺,送他安全抵达东岸,因而幸免溺死。由此彰明放生之德,自有天相。

 

骄纵恣肆

 

  王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元帝引刘隗刁协等为心膂。敦益不平。上书罪状刁协。敦既入石头。收周顗等害之。协为人所杀。送首于敦。帝崩。明帝即位。敦既得志。暴慢愈甚。杀戮自己。又大起营府。侵人田宅。发掘古墓。剽掠市道。帝讨之。敦病不能御众。初敦始病。梦白犬自天而下啮之。又见刁协乘轺车。导从嗔目。令左右执之。俄而敦死。于是发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悬首于南桁。观者莫不称庆。初敦将举兵。使郭璞筮之。璞曰。无成。又问吾寿几何。曰。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日。命尽今日日中。敦收璞斩之。(王敦传、郭璞传)
  王敦是晋朝临沂人(今山东省峄县东北)字处仲,与晋武帝女儿襄城公主成婚,授官驸马都尉。

  晋元帝镇守江东时,王敦辅助讨平杜弢之乱有功,进封大将军,授侍中官职,镇守武昌,深得元帝宠信,专任国门外军事,一手控制强兵。

  王敦既得志,竟想专制朝廷,有图谋篡位野心。当元帝亲信任用刘隗、刁协时,王敦心中更不平,于是上书条列刘隗、刁协罪状,极力排挤,元帝不听,王敦便以攻讨刘隗、刁协为名,举兵反叛,攻入石头城,暗中拘捕尚书仆射周顗及刁协等人加以杀害。元帝忧忿而死。

  明帝即位,王敦更加暴虐傲慢,以己意好恶杀戮人命,又建筑大营府,侵占百姓田宅,发掘民间古墓,放士卒到处抢夺市民及行客,广集财源,准备谋反。

  将举兵时,命精通阴阳五行、卜筮之术的书记官郭璞占卜。卜现大凶,郭璞说:此行绝不成功,慎勿举兵。王敦心中不悦,又问道:那么你算算我的寿命如何呢?郭璞说:明公假若起事,灾祸不久将必降临,若安守武昌,则寿命不可测量。王敦听了拍案大怒说:那你可知道你自己的寿命长短吗?郭璞说:属下寿命将尽于今日中午时分。王敦竟下令斩杀郭璞,仍照原计划起兵作乱。明帝举兵讨伐,这时王敦突然生病,不能指挥部属。

  当王敦初生病时,恍惚间见白狗从天降下追咬,又见刁协乘车,怒目而视,指使左右捕捉,王敦惊恐万状,不久便气绝而死。

  明帝平定王敦之乱,于是发掘王敦坟墓,拖出尸首,焚烧他的衣冠,使王敦长跪受刑,砍下首级,悬挂于南桁,来往行人看见了,莫不说罪有应得。

<, FONT size=3> 

高洁隐士

 

  孙登。无家属。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出便大笑。稽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火生而有光。不用其光。而果在乎用光。人生而有才。不用其才。而果在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作幽愤诗曰。昔柳下。今愧孙登。(隐逸传) 
  孙登三国时代魏汲郡共人(今河南省汲县西南)字公和,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后来居住宜阳山,魏文帝闻知,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何目标抱负,孙登也始终不答。

  及至嵇康将离别时,对孙登说: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会召祸,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

  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幽愤诗,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

  罪恶多端

  李期。蜀主雄之子。晋司马勋屯汉中。期遣李寿攻陷之。遂置守宰。雄子霸。保。并不病而死。皆云期鸩杀之。期多所诛戮。籍没妇女资财。以实后庭。内外凶凶。道路以目。期又鸩杀李攸。攸寿之养弟也。寿大惧。乃率步骑一万。回成都。废期为邛都县公。幽之别宫。期自缢死。雄之子皆为寿所杀。又*略雄女。及李氏诸妇。多所残害。遂僭即位。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广修宫室。务于奢侈。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左仆射蔡兴切谏。寿诛之。寿疾笃。常见李期蔡兴为祟。死年四十四。(后蜀载记) 

  李期,晋朝时成汉主李雄的第四子,字世运,越分即位后,骄纵暴虐,日甚一日,任意诛杀,大臣多不自安。
  晋司马勋屯兵汉中时,李期派遣李寿(李雄叔父,字武考)攻破,于是在汉中设置守宰。

  不久李期兄弟李霸、李保相继无病突然死去,都说被李期暗中用毒酒所杀。

  李期不但肆行诛戮,又没收人家妇女资财,以充实后庭,内外臣民,都惊恐不安,道路相遇,以目示意,不敢发言。

  其后李期又毒杀李寿养弟李攸,李寿由此大为恐惧,于是率领步骑一万,回击成都,废除李期为邛都县公,幽禁于别宫,李期忧忿自缢而死。

  于是李寿自立称帝,即位后,杀尽李雄的儿孙,又乱伦强暴*淫李雄的女儿,以及李氏众妇女,违抗者,多被残杀。人有小过错,即便格杀,以立威势。耗资广修宫室,极尽奢侈,恣情享乐。百姓终年使役,劳苦不堪,遍处呼嗟怨叹。左仆射蔡兴,极力劝谏,李寿非但不听,反将蔡兴处斩。

  事后李寿突然害病,病势沉重,常见李期蔡兴冤魂作祟,日夜恐怖不安,折磨致死。死时年仅四十四岁。

 

淫虐无道 自招夭折

 

  废帝。子业。游华林园。使妇人身相逐。有一人不从。命斩之。梦女子骂曰。悖虐不道。明年不及熟矣。帝怒。于宫中求得似所梦者戮之。复梦所戮女子骂曰。汝枉杀我。已诉上帝。至是觋云。此堂有鬼。帝与公主彩女数百人。随群巫捕鬼。帝亲射之。事毕。寿寂之怀刀直入。诸姬迸逸。废帝亦走。追之及。呼寂之者三。遂被杀。时年十七。(废帝纪并南史) 
  南北朝时,南朝宋前废帝,名子业,建筑华林园,终日荒淫游乐,命众女子,赤身露体在园内互相追逐游戏。有羞耻心的女子,不肯依从,即刻命令斩杀。一日梦见一女子骂道:你这乱逆暴虐、禽兽不如的昏君,必定活不到明年五谷成熟的时节。废帝醒后,非常愤怒,便在宫中找出与梦中状貌相似的女子,把她杀死。又梦被杀女子,来斥骂他说:无道昏君,你无故枉杀我,我已禀诉天帝,要你偿命。废帝惊恐,请巫师入宫察看究竟,巫师说:这堂内有鬼作祟。废帝便屏去侍卫与公主彩女数百多人,跟随着众巫师捉鬼,废帝亲自持弓射杀。
  捉鬼事毕,将奏乐时,寿寂之(废帝左右,吴兴人)突然抽刀直撞而入,众姬彩女见状,都各自散走,废帝引弓射杀不中,也急忙跑开,寿寂之从后追及,废帝惊恐不知所措,连声大呼寂之!寂之!寂之!三声,当场被杀而死。年仅十七岁。

 

恣情私欲 不尽孝悌

 

  范烨。官宁朔将军。嫡母亡。报之以疾。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妾自随。后与孔熙先等谋废文帝。事泄族诛。临刑。其生母悉数其罪。烨颜色不怍。及*妾来别。烨悲泣流涟。收烨家。服玩并珍丽。*妾亦盛饰。母住止单陋。惟有一厨盛樵薪。弟子冬无被。叔父单布衣。(范烨传) 
  范烨,南北朝时,南朝宋顺阳人(今四川省境)字蔚宗,博览经史,善作文章。初为尚书吏部郎,累迁至太子左卫将军,曾经删定各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刊行于世。可是为人不孝不悌,只图尽情恣欲。
  嫡母去世,以病危来报,不但未能及时奔赴探视,等他要动身前往,又舍不下*妾,于是随身携带而去。

  后来与孔熙先等,因图谋叛逆,要废除宋文帝,事机泄漏,被判死刑,临刑时,其生母一一指出他的罪行,范烨容色毫无愧怍。等待*妾来向他辞别时,范烨却悲泣流连,依依难舍。

  范烨受刑后,没收烨家财物,珍贵服饰、古玩、及珍宝华丽物品,难以算计;*妾服饰也极华贵。可是其生母所居房屋,却非常简陋,只有一座橱盛放薪柴而已,弟子生活贫乏,冬天无棉被御寒,叔父所穿着的,则是单薄粗布衣裳,范烨从来不相关顾。

 

虔诚感应

  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围滑台。魏主拓拔焘。率大军至。玄谟军散亡略尽。主将萧斌将杀之。沈庆之固谏乃止。初玄谟始将见杀。梦人告曰。诵观音经千则免。乃见授。既觉。诵之得千。明日将刑。诵之不辍。忽传呼停刑。明帝即位。除车骑大将军。江州刺史。后加都督。年八十一卒。(王玄谟传。亦见南史) 
  王玄谟南朝宋人,官为宁朔将军,宋帝派他围攻北魏滑台,城内多茅屋,部属建议,趁其不备,以火箭射入烧杀,一举攻破,玄谟心中不忍,因而不许,攻城数月不下。后来魏主拓拔焘,率百万大军,渡河赶来营救滑台,声势震动天地,玄谟军士畏惧,纷纷逃亡散走将尽,滑台不克,败归。
  事后,主将萧斌以军事失利,依法判处王玄谟死罪。
  当玄谟将要被处死刑前夕,梦见有人告诉他说:“至诚诵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遍,就可脱免。”王玄谟说:“生命危在旦夕,一夕怎能诵完千遍呢?”于是那人便亲口教授他诵念观世音十句经文。王玄谟醒来,记忆清晰,便放下万缘,一心一意,至诚恳切,遵照诵满千遍。次日在刑场,临受刑时,仍然诵念不停,忽然呼声传来“停刑!停刑!”果然主将传令赦免王玄谟罪刑。原来校尉官沈庆之,在主将面前,极力劝谏,因而法外开恩,幸免死罪。
  宋明帝即位,授王玄谟车骑大将军及江州刺史官职,后来又加升都督,享寿八十一岁逝世。

上一篇:历史感应统记语译03
下一篇:幸福婚姻经典辑要02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