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果报06
 
海涛法师选辑
佛陀的二十二相
 
1、牛王眼相: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
2、八梵音相:恒以软语,实语教化众生。
3、无见顶相: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
4、白毫光相:不诳一切诸众生故。
5、足下平相: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
6、手足轮相: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能摧伏恶魔、怨敌。表破愚痪,无明之德。
7、纤长指相、足跟长相:至心受持不杀生、不邪淫优婆塞戒。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
8、身佣满相: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
9、手足合网缦相:以四摄法,摄众生故。
10、手足柔软相: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表慈悲柔软摄取亲疏之德。
11、身毛向上靡相: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
12、鹿王瑞相(后腿):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 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13、身方圆相:加尼拘陀树王:常施一切众生病药。
14、手过膝相:终不欺诳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离我慢好惠施。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
15、象王、马阴藏相:见布畏者,能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表寿命长远得多弟子。
16、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
17、身金色相: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离诸忿恚,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18、七处满相(双眉、颈、双臂、双脚):可嗔之处,不生嗔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需。
19、缺骨满相: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不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
20、上身。
21、颊车皆如狮子:自无两如,教他不为,行仁和,远离我慢。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22、四十齿。
23、齿白净相。
24、齿齐密相: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善,常乐称扬他人功德。表能清净和顺,同心眷属。
25、四牙白相:修欲界慈,乐思善法。能摧破三毒。
26、味中最上味相:不待求已,然后方施,如己之子。
27、肉髻。
28、广长舌相: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
29、梵音声相:自不恶口,教他不为。闻者得益。
30、牛王绀色目相: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
31、白毫相:宣说正法、实法、不虚,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感此妙相。舒长五尺。
32、胸有卍字德相:不恼众生,不行杖楚,亦不笼系;无诸疾病,断除五欲,了脱生死,悲愿圆满,名‘吉祥海云’。
 
※‘后颈项光相’‘大光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两腋下隆满相’: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
 
※‘肩圆好目’: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表灭惑除业。
 
※‘足趺高满相’:因位修福,勇猛精进。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大直身相”: 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身广长相”:佛身纵广,其量全等,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八梵音:
 
1、极好音(悦耳声)
2、柔软音(发喜声)
3、和适音(和杂声)
4、尊慧音(入心声)
5、不女音(无厌声),,大雄之德,天魔外道,莫不归伏。
6、不误音(分明声)
7、深远音
8、不竭音(易了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表(参阅三藏法数)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
 
| 
 护戒善神  | 
 护卫责任  | 
| 
 1.不杀戒五善神  | 
 (1)茶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 
(2)输陀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悉令完具。 
(3)毗楼遮那世波→设持戒人腹内,使五脏平调。(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4)阿陀龙摩坁→护持戒人血脉,悉令通畅。 
(5)娑罗桓尼和婆→护持戒人爪指,无所毁伤。  | 
| 
 2.不盗戒五善神  | 
 (1)坁摩阿毗婆驮→护持戒人出入往来,使得安宁。 
(2)阿须轮婆罗尼→护持戒人所啖饮食,悉使甘香。 
(3)婆罗摩亶雄雌→护持戒人睡梦平安,觉悟欢悦。 
(4)婆罗门地鞞多→护持戒人,不为蛊毒所中。 
(5)那摩呼多耶舍→护持戒人,不为雾露之毒所害。  | 
| 
 3.不邪淫戒五善神  | 
 (1)佛陀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如斗诤不行。 
(2)鞞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 
(3)涅坁醢陀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 
(4)阿罗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 
(5)波罗那佛昙→ 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 
| 
 4.不妄语戒五善神  | 
 (1)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 
(2)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 
(3)阿伽风陀罗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 
(4)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 
(5)多赖*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 
| 
 5.不饮酒戒五善神  | 
 (1)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2)那罗门阁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 
(3)萨鞞尼干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 
(4)阇鞞门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 
(5)迦摩毗那阁尼→护持戒人,不为凶注(阴司注写凶恶之事)所牵。  | 
 
 
十善恶业因果概见表
 
| 
 区分  | 
 十恶业  | 
 正报  | 
 余报  | 
| 
 身业(三)  | 
 杀生  | 
 三恶道  | 
 短命、多病  | 
| 
 偷盗  | 
 三恶道  | 
 贫穷、耗散  | 
| 
 邪淫  | 
 三恶道  | 
 不得随意眷属,妻不贞良  | 
| 
 口业(四)  | 
 妄言  | 
 三恶道  | 
 人不信从,为人欺诳。  | 
| 
 绮言  | 
 三恶道  | 
 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 
| 
 恶口  | 
 三恶道  | 
 言多诤讼,常闻恶声。  | 
| 
 两舌  | 
 三恶道  | 
 眷属乖离,为人搬弄。  | 
| 
 意业(三)  | 
 悭贪  | 
 三恶道  | 
 多欲贫*,所求违愿。  | 
| 
 嗔恚  | 
 三恶道  | 
 多怀忿恨,丑陋人厌。  | 
| 
 愚痴  | 
 三恶道  | 
 其心谄曲,生邪见家。  | 
 
 
 
| 
 六道轮回  | 
| 
 三善道  | 
 三恶道  | 
| 
 天道 
人道 
阿修罗道  | 
 畜生道 
鬼道 
地狱道  | 
 
 
| 
 区分  | 
 十善业  | 
 正报  | 
 余报  | 
 进而推广  | 
| 
 身业(三)  | 
 一、不杀生  | 
 三善道  | 
 长寿、少病  | 
 放生、护生、救护一切  | 
| 
 二、不偷盗  | 
 三善道  | 
 富裕、人不侵损。  | 
 广行布施,兴办善举  | 
| 
 三、不邪淫  | 
 三善道  | 
 得随意眷属、妻室贞良。  | 
 清心寡欲,敬节恤嫠,毁淫书淫画,改送戒淫书。  | 
| 
 口业(四)  | 
 四、不妄言  | 
 三善道  | 
 发言人信,不被欺诳。  | 
 出言忠信,心口如一,言必顾行。  | 
| 
 五、不绮言  | 
 三善道  | 
 言有威信,口才优胜。  | 
 言皆有益,广行劝化。  | 
| 
 六、不恶口  | 
 三善道  | 
 不闻恶声,言词和雅。  | 
 言词温和,隐恶扬善。  | 
| 
 七、不两舌  | 
 三善道  | 
 眷属欢乐,不受挑拨。  | 
 不讦人过,背面如一,排难解纷。  | 
| 
 意业(三)  | 
 八、不悭贪  | 
 三善道  | 
 富贵、恬淡、寡欲。  | 
 常怀惠施,恬淡廉洁。  | 
| 
 九、不嗔恚  | 
 三善道  | 
 心常喜乐,容貌端正。  | 
 慈悲仁爱,救度一切。  | 
| 
 十、不愚痴  | 
 三善道  | 
 聪明智慧  | 
 因果正见,般若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