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综合资源>>因果感应>>生死的历程(详细讲解死亡至再生的过程
生死的历程(详细讲解死亡至再生的过程)04
2006年09月21日08:5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3344 字体: 繁體

生死的历程(详细讲解死亡至再生的过程)04

下一个是扩大或增长的经验。外在地,我们把一切都认知成带红色的色彩。我们内在的知觉好比看见了夜间的萤火虫般:我们能够慨见闪灭不定的光,而非持续不断闪现。在那个时候,贪执的冲突烦恼消失。

第三个经验是达成。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外在经验是黑暗的,一种熄灯的状态。内在的知觉是一支瓶中的蜡烛。因为腊烛在瓶子里面,所以无法清楚地发光。在这个时候,无名愚痴的冲突烦恼正在消失。出现、扩大、达成这三种消失分解的经验,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相对的认知就是出现。当我们抓住或黏着此出现时,它就变成夸大的,而那就是扩大。任何从一种出现的扩大所出来的就是达成。

随着出现、扩大和达成的死亡时刻经验,发生的是父母能量的双运结合。赴的能量被归为一种白明点(精abite dot)而母的能量被归为一种红明点(卵tigle)母的能量由底部上升,父的能量由顶端下降,二者在中央的位置结合。在这两种能量结合后,神识便离开了身体。而神识正离去的征兆是,我们所经验的事物像是意识暂时的熄灯般。这正是净光可能会被体验到的时刻。如果有人熟习于佛法修持,那幺他变会真实地体验到心的自性本质-离于生、死、设定位置的明与空。假使我们在死亡的时刻认识了净光,将会在那剎那间立即地体验到法身方面中的解脱。虽然每一个人都在中阴里经历了本然的境界,然而凡事不知道去预期,反视为当然的人,便不可能认识出它。我们必须在活着的时候修行,以获得该体验,那将会在我们死亡的时刻对我们有所帮助。有许多种修法可成就此目的。例如在大手印传统中,我们被指示休息在超越任何造作之妄念外的心知本然境界中。设若我们应用理智或分析于我们禅定时,这就不是大手印,因为本然的境界是罹于任何概念的。许多人都能理智地了解大手印的信念,然而要实际地休息于此无念的境界中却极端困难。如果我们禅定进步的话,我们就可能相当不费力地发现此无妄念的境界。

有些在死亡时刻我们能够做的修法。而精神导师也能够为一位临终的人介绍﹔在如此的方法下,它变可能在净光发生时认识它。如果在你的前生,你的禅修系基于一位精神导师在心的本性上的指示,那幺当你经验净光时,你将会辨识出它就是过去你的上师所描述的心的本性。这与禅修中体验相似的死亡净光一样,就是著名的母子乡会。当然,如果你能够苦修的话,你便能在此生中成佛,而那是最好不过的。然而,假如那没发生的话,在死后仍有一个成佛的可能。当你在死亡的片刻认识出名光的净光时,也就是当母子相会时,你将停留在禅定的境界中。然而,这种休息、以及在此境界中经历死亡的人的境界有许多种分类层次。有些人休息于禅定的境界中,是由于他们能够认识中阴里的净光,并且有能力去与它结合。还有些人在死亡的片刻休息于此自然境界中,乃因为他们已经藉由止的禅定所获得的力量。而能够维持这个境界于死亡之时,是一种人人都能看见的外在证悟征象,而它全部基于个人修法的得力与精进。

问答录

问:当日常生活中的三种分解、消溶经验发生时,从出现到扩大再到达成的过程是什幺呢?

答:和客体有所接触是个问题。当你初次与对象物相遇时,认知本身就是出现。例如,当你第一次进入佛堂时,你看见了它,这就是出现。第二阶段中,你会分析你所曾认知过的,所以现在你不止看见了如其所观的佛堂,而也注意到它是宁静、美丽且庄严的。这是在你心中所现之物的扩大。一但这发生了,接着你运用了你对佛堂的鉴赏力,而这就是达成。

当你第一次看到佛堂时,你并不执着-只是看到。后来,如同你的心在延伸扩大,你更执着于你的认知。最后,你论定它是个佛堂,而你变得对它执着,这就是达成,这也就是我们如何运作于世界之中的方式。无论如何,当我们死亡时,这些执着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消失。

问:当神识存在时,父能量降下而母能量上升,二者相会于中央。那中央系指身体的肉体中央吗?

答:神识在中脉之内合成一体。再出现、扩大和达成的分解经验后,前六识休息止断绝。在那时刻,父能量与母能量在心轮乡会,而一切的不净认知停止。在这些休止时,所有在右脉、左脉中的风息移动并在中脉里结合。而那结合的结果是:一切活动都转化为智慧,并且你体验到光明净光。

在中阴里,你毫不费力的体验到你自己的真实本性。你所需要的只是去认识它,而那并不仅藉由此生中的修持便成为可能的,当然还有赖上师、教法与传承的加持力。

问:您是否认为初学者去帮助临终的人是可能的?因为上师并不一定会出现在死亡时刻。

答:传统上,有人临终时会迎请一位和教法有关系的老师,或有经验的僧伽。那个人能够指导或提醒临终者有关真实本性的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中阴理解脱他自己的话,那个人是不识成佛或成菩萨了?

答:那决定于中阴的层次。例如,在低一阶段,如果有人认识了法身,那就是佛。假若我们无法做到,而在第二层次里认识了真实自性,那就是报身。第三层次是很难去理解的,然而若你能认识它后,那就是化身。

问:我们的脑有多少是在身体与神识的关系中,而它在各元素分解时又被影响多少?当我们过去生病时,我曾注意到我脑较没有高度认知的能力。

答:一般而言,只要有身体与心的联系后,我们身体的一切功能运作便与心有所关联,其中包括了脑的功能在内。因此,如果你在死亡时刻在脑中有清醒的念头,那便可能促进明觉的体验。假如你的手臂或脚是生理麻痹的,它可能不会伤及思惟的过程﹔但如果脑麻痹瘫痪的,那幺思惟的过程就被伤及。所以脑是重要的,不过只有当我我们活着和分解阶段中才是如此。在死亡的净光发生后,心并不是真正地被脑所影响的,即使它被伤害或不平衡易然。

问:当现在的人在死亡的时刻与死后,我曾经验过相看见亡者的色彩,并感觉到房中温度和光线的极度改变。这些是因为恐惧死亡而有的幻觉,或是王者的头设传达?

答:经验到如此的征兆是绝对可能的,但对它升起执着却一点意义也没有。虽然如此的经验是可能的,但许多征兆都可能是你自己的心理头设。所以如果你能不偏不倚的认识这些经验就是好的。

问:你对那些已因脑部曾被伤害,而无法认知任何东西、进入昏睡状态的人有何建议?延长他们的身命是否会伤害他们,以及损及他们的中阴经验?

答:我对西方医学体系所知极少而不便多说,然而在东方,如果我们认定一个昏睡状态的人正将要死亡后,上师会给予某些灌顶已净化引起脑部伤害的恶叶。也有些特别的本尊,如阿閦佛或金刚萨埵,都被认为可净化污染或防止堕入下三道之中。传统上,这些灌顶要给快死的人共一百次。习惯上,在临中阶段的人并不再置于医院里,而是把它带回家或带到一座寺院等,上师们能为他修这种法的地方。这样做是极明智而得当的。

问:当我们的身体死亡时,我门是否仍执着于我们特定的观念?那时我是否丧失了我执?

答:这儿所被改变的仅是由你的名子和你的身体。至于对我的存在的执着是不会被改变的。它是相续不断的。

1990.9讲于美国噶玛三乘中心
大手印教言 催动空行心弦 黄英杰译

《佛说入胎经今释》
这本书是 南怀瑾老师 的学生 李淑君女士写的一本书,将佛经《佛说入胎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前边的故事娓娓动人,后面的讲解科学严谨,是所有对生命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看的好书,更是修行人要看的一本修行参考书。在这里慢慢帖上来,让朋友们对我们的生命来去和成长历程有更深的了解。

◎缘起◎ 佛说入胎经释01 佛说入胎经今释

  缘起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注)在劫比罗城多根树园,与大比丘众无量人俱。

  尔时世尊有弟,名曰难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孙陀罗,仪容端正,世间罕有,光华超绝,人所乐见。难陀於彼缠绵恋著,无暂舍离。染爱情重,毕命为期。

  (注)梵文bhagavat的译音,又译为薄伽婆。就是中文[世尊」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名叫难陀。从小,在哥哥耀眼的光辉下,他没有引起太多的瞩目。事实上,他也是一表人材,那古铜色而泛著光泽的肌肤,衬托著端正的五官、挺拔的英姿,比释迦牟尼佛高昂的身躯略矮三寸,只要不和那长得无懈可击的世尊站在一起,任谁都要打心底赞上一声,好个美男子。

  至於他的夫人孙陀罗,是全国闻名的绝色美女,不论她在那里露面,总是吸引了数不清的人,想要一睹那千娇百媚的风姿。

  夫妻两人缠绵绯恻,恩爱逾常,相互许下了生生世世、永结连理的誓言。

◎光中化缘痴情子◎ 佛说入胎经释02

  ·光中化缘痴情子·

  世尊观知受化时至,即於晨朝,著衣持钵。将具寿(注)阿难陀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难陀门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难陀宅中,皆如金色。

  于时难陀便作是念:「光明忽照,定是如来。」令使出看,乃见佛至。即便速返,白难陀曰:「世尊在门。」闻此语已,即欲速出,迎礼世尊。

  (注)年长的出家比丘称呼年轻的出家比丘为「具寿」;

  年轻的出家比丘称呼年长的出家比丘为「大德」。

  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佛在劫比罗城的多根树园里,带领著一大群的出家弟子们修行。世尊知道这个弟弟的出家因缘差不多到了。

  於是第二天大清早,就披上袈裟,拿著执盂,叫了个年轻和尚,原本是他堂弟的阿难,一道去城里乞食。

  走到难陀的家门口,释迦牟尼佛停了下来,无限慈悲的,放出金光。顿时,难陀的家中,不可思议的就笼罩在一片祥和灿烂的金光里。

  正在屋里和孙陀罗卿卿我我的难陀,忽然看到这神奇的瑞相,心想,一定是成了佛的哥哥来了。兴冲冲的赶紧起身,一边忙著披上衣服,一边吩咐仆人快去看个究竟。仆人赶到门口,果然见到世尊慈祥肃穆的站在一片光中。匆匆的行了礼,又赶紧跑回屋里通报主人。难陀一听,满心欢喜的,就要赶著出外迎接。

  时孙陀罗便作是念:「我若放去,世尊必定与其出家。」遂捉衣牵不令出去。难陀曰:「今可暂放。礼世尊已,我即&合回。」

  孙陀罗曰:「共作要期,方随意去。」以庄湿额,而告之曰:「此点未乾,即宜&部至。若迟违者,罚金钱五百。]

  孙陀罗眼见出家成道的世尊,竟然来到家门口,施展神通,放出金光;而自己丈夫对这位兄长,又如此倾倒。一股不安的直觉涌上心头,丈夫这麽一去,多半要被拐了出家。如胶似漆的恩爱,怎麽割舍得下。一阵心酸,禁不住的,泪水就如雨而下。哭哭啼啼的,怎麽也不放难陀出去。难陀被娇妻哭得不忍,忙不迭的好言宽慰著说:「你不要担心,出家成道的哥哥难得光临,我总得出去接驾。行了礼,马上回来,绝不耽搁。」一边说著,一边温存的为孙陀罗擦拭满脸的泪水。

  孙陀罗这才勉强放开了难陀,拿起自己的胭脂膏,点了一滴在难陀的额上。半是忧虑,半是娇嗔的说:「既然你这麽说,我就依了你。可是不许你和他多说话,这点胭脂没乾之前,你就得回来。如果耽搁了,要罚你五百钱。」

◎不能入胎面面观◎佛说入胎经释12

  
   云何不入?

  怎麽样不能入胎呢?

  佛经上所谓的入胎,就是现代医学术语的受孕。

  父精出时,母精不出。

  这里的「母精」,是指母体的卵子。父亲射了精,释放了精子,而母亲当时没有排卵,或者体内根本没有卵子。

  母精出时,父精不出。

  所谓「父精不出」,用现代医学语言加以解释的话,有下列几种状况:

  1.阳萎,性无能,不能勃起,也无法正常射精。

  2.虽然射精,但精液中精子的浓度不够。

  3.虽然射精,但精液中没有精子。

  遇到这几种状况,即使母体排了卵,仍然不会受孕。

  若俱不出,皆不受胎。

  当然,如果男性没有射精,或者精子的浓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精子,而女性又没有排卵,那麽就更不可能受孕了。

  若母不净,父净;若父不净,母净;若俱不净,亦不受胎。

  这里的「不净」,主要是指生殖器官的各种感染,或者疾病。

  如果父亲方面健康无病,而母亲方面有感染;或者母亲方面健康无病,而父亲有感染;或者父母双方都有毛病;那麽就不能受孕。照现代医学论据,这种情况下即使受孕,婴儿也很可能会因而导致先天性的各种缺陷。

  若母阴处,为风病所持;或有黄病痰癊;或有血气胎结;或为肉增;或为服药;或麦腹病、蚁腰病;或产门如驼口;或中如多根树;或如犁头;或如车辕;或如藤条;或如树叶;或如麦芒;或腹下深;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复水流;或如鸩口,常开不合;或上下四边,阔狭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内有虫食,烂坏不净;若母有此过者,并不受胎。

  这一大段,是叙述妇科的各种疾病。如果母体有上面任何一种毛病,都无法受孕;即使受了孕,也会流产;或者导致胎儿其他先天性的缺陷。

  这本经典是一千多年前的文字,而且又从梵文翻译过来。当然,对这些妇科病的叙述就显得古怪。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透过这些文字,大略推测出这些妇科病究竟何所指。譬如:

  1.「风病」:照中医理论,「阴虚生风」,阴部会有非感染性的搔痒。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阴虚」,也就是肾水不足。照西医说法,关系到性荷尔蒙的分泌不足。譬如停经後的妇女,有时阴部就有非感染性的搔痒。在这种女性荷尔蒙不足的阴虚情况下,当然就不可能受孕了。

  2.黄病痰癊:黄带。

  3.血气胎结:相当於现在西医所谓的「子宫内膜异位」。

  4.肉增:息肉。

  5.服药:两千多年前,印度或许就有避孕之类,或者堕胎之类的药。这个「服药」,也可能指服用药物而引起的副作用,影响到「宫寒」,或者性荷尔蒙的分泌,以致影响到受孕。

  6.产门如驼口:这里的产门,应指子宫口。子宫口轻度脱垂,看起来就好像驼口。

  7.如犁头:子宫完全脱垂,看起来就像犁头。

  8.中如多根树:子宫肌瘤。

  9.如藤条,如树叶:子宫肌瘤。

  10.腹下深:子宫下垂。

  11.恒出血:子宫出血。

  12.如鸭口:子宫口不合。

  13.内有虫食,烂坏不净:子宫颈糜烂。

  其中还有些语意不十分明确的妇科病,我们就不妄加推测了。

  上面是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生理方面不能受孕的一些病症,其中许多与现代医学的论据吻合。

  下面释迦牟尼佛继续叙述的,则超出了现代医学的验证范围。换言之,这也是现代医学或其他有志於身心科学的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把生命的本质、功能,以及各种现象,加以现代科学化的验证,并提出客观的、数据性的报告。

  生命究竟怎麽回事?

  从时间而言,有没有轮回?

  从空间而言,有没有六道?除了肉眼所见,以及目前人类所发明的仪器所观察到的,究竟有没有他方世界的存在?有没有天堂?有没有地狱?

  生命的能量是否无限?

  生命的物质状态,有可能青春永驻吗?有可能长生不死吗?

  生从那里来?死往那里去?

  有灵魂的存在吗?怎麽投胎转生的呢?这点恰好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这本经典里所要阐述的。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释迦牟尼佛对不能入胎,所作的另一部分叙述。这些是现代医学还无法验证的。

  或父母尊贵,中有卑*;或中有尊贵,父母卑*。如此等类,亦不成胎。

  或者父母是受人尊敬的,高贵的,而等著入胎的中阴身是卑*的;或者父母是卑*的,而等著人胎的中阴身却是尊贵的。双方的格局、运势、因缘配合不来,那麽就不能受孕成胎。

  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贵,若业不和合,亦不成胎。

  又假如父母和等著入胎的中有都是尊贵的,但其他的一些业缘配合不来。譬如,这对父母应该有孝顺的孩子,可是等著入胎的中阴身,却是他们的冤家,不会孝顺他们,那麽,也不会入胎。

  若其中有,於前境处,无男女二爱,亦不受生。

  如果等著人胎的中有,没有碰到男女两性的作爱,那麽也就无法受孕成胎。


◎入胎风情◎佛说入胎经释13

  ·入胎风情·

  (难陀,云何中有得入母胎?)

  那麽,中阴身怎麽样才能进入母胎呢?

  (若母腹净,中有现前,见为欲事,无如上说众多过患,父母及子,有相感业,方入母胎。)

  如果母体不在月经期中,而且没有任何妇科毛病;进行两性关系时,正好中阴身现前;而父母双方又都没有上面说的各种缺陷;同时,父母和等著人胎的中阴身,又有相互对应的业缘;那麽,这个中阴身才能入胎。

  (又彼中有欲入胎时,。心即颠倒。若是男者,於母生爱,於父生憎;若是女者,於父生爱,於母生憎。)

  (於过去生所造诸业,而起妄想,作邪解心。)

  中阴身在就要入胎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颠倒的妄想。如果投胎为男的话,那麽就对母亲产生爱欲,而讨厌父亲;相反的,如果投胎为女的话,就对父亲产生爱欲,而厌憎母亲。

  由於过去多生的业缘,碰到这对男女交合时,这个中阴身就生出更进一步的邪念、妄想。

  今按:

  (1)这种心理状态的叙述,和西方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学有相近之处。

  所不同的,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学是透过梦的解析,往前追溯到两、三岁的婴儿时期。认为男婴基於下意识的两性关系,对母亲有好感;同样的,女婴则基於下意识的两性关系,对父亲有好感。至於胎儿时期的心理状态,佛洛依德,乃至整个西方心理学都还无法触及;更不要说生命入胎前的这一段了。

  而释迦牟尼佛的观察,则是透过实证的如实知、如实见而来。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的照顾到每一个环节。

  (2)这段经文里,所谓「而起妄想,作邪解心」,讲得非常含蓄。在其他经典,譬如《中有论》,专门叙述中阴身的变化与转生,对这一段就讲得比较具体。如果中阴身就要投胎为女的话,这时候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同时,这个中阴身生起了很强的欲念。紧接著,一点动随万变,她不再看到什麽男女的交合;强烈的欲念使得她完全投入,在她的世界里,她已经如醉如痴的取代了原来的女主角。随著这一念性欲,配合上父母方面的增上缘(前面说过,各种可以入胎的条件),这个游魂似的中阴身就钻进了娘胎,和受精卵搅在一起。生命的精神状态,就又和物质结和在一起,又开始了一段有血、有肉的生命历程了。

  这就是欲界生命入胎的欲念境界,也就是分段生死开端的一念根本无明。

  (3)广义来说,整个中阴身就是一团「无明」。

  由於无明,所以生命那股运「行」不息的动力,就处在「行阴」的境界。

  中阴身的生命状态,就像处在梦中。一段梦境出现,不一定持续多久,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又转成另一段梦境。这分分秒秒「奔流不止」的业气,就由於「行阴」的滚动,配合著无始以来,[识阴」所夹带的各种种子,而不停的流转著。

  不但中阴身,即使我们现有的这个生命,生理方面的生、老、病、死,甚而细胞的新陈代谢;乃至心理方面的思潮起伏,念头生灭,也都受著「行阴」的笼罩和影响。打起坐来,杂念纷飞,不能静止,不能气住脉停,都跟它有密切的关系。

  在凡夫而言,这是行阴;但是在圣人而言,却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一股奋发的动力。

  所谓「因地而倒,就地而起」,经过身心修炼,跳出三界,不受这股生死业力的牵制,而能自由自在,任意往生的神通妙用,同样也是*这股「行」的力量的发挥。

  (4)如果配合欲界生命的「十二因缘」来说,「无明」的中阴身,缘藉「行」阴的运转,夹杂著的「识」阴,感应到男女的交合。一刹那,几乎同时,这个中阴身燃起了非常强烈的欲念,这也就是阿赖耶「识」,无始以来所夹带的爱欲的种子。紧接著,由这一念种子的带动,又浑浑噩噩的涌现出一连串,其他杂七杂八的种性。

  用生命的「十二缘起」来简单归纳的话,这一段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接下来,这个生命又进入什麽境界呢?

  现在让我们看看《入胎经》下面怎麽说的:

  (生寒冷想,大风大雨及云雾想,或闻大众闹声。)

  (作此想已,随业优劣,复起十种虚妄之相。)

  (云何为十?我今入宅,我欲登楼,我升台殿,我升床座,我入草庵,我入业舍,我入草丛,我入林内,我入墙孔,我人篱间。)

  这时,由於各人阿赖耶识所含藏的各种不同种子的配合,有些生出寒冷的感受;有些呈现大风、大雨的境界;也有些出现一片云雾;或者听到很多人的吵闹声。

  这些境界呈现之後,为了避寒,为了躲风、躲雨,或者为了逃避喧杂的吵闹声,随著各人业力的不同,马上又出现一些虚妄的境界。譬如:

  躲进屋去;走上楼去;走上楼台;坐上高位;躲进一间草屋;

  躲进树叶搭起的小棚;钻进草丛;躲到树林里;钻进墙孔;穿入篱间。

  今按:

  (1)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心生种种法生」。随著男女欲「念」的起动,阿赖耶识中「色法」的种子蠢蠢将动。譬如经文上说「生寒冷想」,这就是『火大』的变化;「大风大雨,及云雾想」,则是『风大』、『水大』的变化;「或合大众闹声」,则为『风大』配合『地大』的变化。

  所以,这一段也可以说是精神世界要转入物质世界;精神就要跟物质结合的一个最初的临界。

  (2)如果要更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那就涉及《楞严经》所谓的「性空真火,性火真空」、「性空真风,性风真空」、「性空真水,性水真空」,以及「性空真地,性地真空」等。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生命科学里一个终极的核心问题。生命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精神力量为第一因,主导一切?或者是物质基础为最根本的原动力?先有心?还是先有物?心物又怎麽结合的?这些实在不是三言两语能作交代,我们这里暂时提出问题,以後再作讨论。

  这一段是中阴身入胎的关键处,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文,继续看下去:

  (难陀,其时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

  这些境界虽如梦幻,但是只要心念随之而转,神识就入了胎。

  今按:

  (1)随各人业力的不同,所呈现的境界不同,受胎的果报也不同。如果境界呈现的是上楼,或者坐上高位,那就是出生好的家庭;如果在这个境界里,进了草屋,那就很可能投生贫穷的家里;如果是进了草丛,或者树林,那多半就转入畜牲道了。

  (2)曾经有个修行人,有一次在坐中出了阴神,沿著斋房後面的小路,往林子里走。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径。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没有进去过的地方,那里有座房屋,大红色的门。他看得奇怪,这个大红门是从前一直没见过的,到底怎麽回事?好奇的走上前去,开了红门帘,往里探头一看,有个女的躺在床上,张著两腿,正在生孩子。

  这个修行人一看,陡的一惊,觉得自己太不规矩,赶紧缩回身子。里面一个产婆模样的妇人,看到他,笑嘻嘻的招呼他进去,他却怎麽也不肯,急急忙忙的赶紧往回走。

  这麽一急,回过神来,自己竟然在屋里打坐。

  回想方才的境界,不像一般的妄想。下了座,往屋後那片林子走去。沿著平常散步的那条小路,清清楚楚,方才出神时所走的,就是这里。路的尽头,挡著竹篱,平常不让人进去的,所以他一向也不往里走。但是由於刚才坐中的境界,实在奇怪,所以这次他就继续往里走。守园子的人看见,大声叫嚷著,怎麽也不让他进去。理论了半天,後来他把打坐中奇怪的境象说了出来,那个人总算勉强放行。进了竹篱,沿著小路继续走,哪里有什麽大红门的屋子,那个地方正好是个猪圈。听守园的人说,方才母猪生了窝小猪,其中一只生下来就死了。

  这个修行人听到这里,吓得一身冷汗。修行这麽多年,差点变成了猪。要不是当时心存正念,如果对著女人的下体,动了一丝邪念;或者昏头昏脑的,被产婆拉进房里寒喧,那麽他就钻进母猪肚子里了。

  这是近代人的一则公案,发生在抗战时期。由此,我们同时想到古德大师曾经说过,修行人常人无想境界,而以此为满足的话,来生果报很可能会是猪。

  (3)从前述公案来看,更让我们警惕於修行的艰难,和平常起心动念的不可轻易。所以,多年来怀师一再强调,修行最重要的,在於「心理结使」的解脱。而般若宗的代表性经典《金刚经》,在修持方法上,也强调「善护念」的重要。

  (4)至於密宗「六成就」的修法,更基於这个认识,提出了非常具体而次第分明的修证体系。第一步,是修气修脉的「灵热成就」,身体的气脉修通了,这是色身方面的基础功夫。

  第二个,「幻观成就」的修持,是心理上把所有的外境,乃至个人身心,都看成虚幻的假相。它的妙处,就在於透过这个观法,心理结使很自然的,比较容易转薄而转化。

  然後是第三步的「梦成就」,夜以继日,在梦境中继续照顾心念,使得念念清明,进而转变心念,甚至於转变梦境。否则,梦境都无法转的话,生死来时,又怎麽解脱!(从佛学观点来看,睡梦是个小生死。)严格说,[梦成就」之後,进而醒梦一如了,白天才真正进入如梦如幻的「幻观成就」。

  第四,是身心清净的[净光成就」。

  有了前面这些基础,然後才可能达到下面的「中阴身成就」;或者「颇哇成就」(转识成就),临终时依仗佛力、他力,往生他方佛国。

  如果没有前面那四步身、心双方的扎实根基,单独专心修持中阴成就或颇哇法,生死到来时要想有把握,那是很困难的。

  经过这一步步的真修实证,生死来时才能够做得了主。

  一般显教攻击密宗,认为太重视气脉,太执著色身。但是,从「六成就」的修证次第,我们可以看到,密宗只是以气脉成就为基础;主要重心,仍然在於心性的解脱。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明确的体认到,身心的相辅相成,以及修持的不可躐等。

  (应知受生,名羯罗蓝。父精母血,非是馀物口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缘,为识所缘,依止而住。)

  「羯罗蓝」是梵文的翻音,又译成[凝滑」或「父母不净和合」,指受精卵第一个七天的阶段。

  「为识所缘」,中有的神识由於前面的动念,入了胎,与受精卵结合,这就是生命「十二缘起」中的「识缘名色」。从方才精神世界中的物理成份,进一步与物质世界结合。

  「为识所缘,依止而住。」这几个字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缘有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绿。现代医学把受精卵当成生命发育、成长的根源。但是从佛学观点来看,这个受精卵只是「去後来先作主公」的阿赖耶识所缘的缘。

  由於阿赖耶识「执藏」的特性(也是根本无明所在),就把这一小颗受精卵当成自己,「依止而住」。

  从此,执著著这一小块胚胎的成长、发育,又开始了一个分段生死的过程。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把「这段生命」,认为是神圣的,珍贵的,乃至无价的。但是,在佛的眼中看来,它只是一些因缘凑和,在某段时闲、空间里存在、变化的现象。因此,释迦牟尼佛继续说:

  (譬如依酪、瓶钻人功,动转不已,得有酥出,异此不生。当知父母不净精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

  释迦牟尼佛拿酥油的形成,来作比方。当时印度制造酥油,是把牛奶倒进锅里,然後加进一小块乳酪,一边煮,一边不停的搅动,经过一段时间,把它倒进桶里。等它冷了,上面一层凝结的皮拿出来再提炼,就炼出酥油。其馀的,再经过加工就成为乳酪。所以,酥油是由鲜奶掺上乳酪,经过提炼而产生的。

  原先的父精、母卵,和後来附了神识的胚胎(这里又称为羯罗蓝身)的关系,也是如此。这个最初期的分段生命,就是各种因缘聚合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复次难陀,有四譬喻,汝当喜听。如依青草,虫乃得生。草非是虫,虫非杂草;然依於草,因缘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青色。)

  (难陀当知,父精母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因缘和合,大种根生。)

  恐怕难陀还是不很清楚,释迦牟尼佛接著又作几个比方。

  首先拿草虫作例子。那些草虫,因为依附了青草,才生长起来。青草并不是虫子的生命,但是草虫却依赖著青草这个助缘,才能生存。而且,由於以草为生的原因,所以身子往往就像青草的颜色一样。又譬如菜里面的小虫,往往也是像菜一样的颜色。

  羯罗蓝身和父精、母卵间的关系也是一样,藉著父精、母卵的因缘和合,发展出一段新的生命的四大、六根。

  (如依牛粪生虫,粪非是虫,虫非离粪;然依於粪,因缘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黄色。难陀当知,父精母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因缘和合,大种根生。)

  又好比牛粪生出的虫。牛粪当然不是虫,但是离开了牛粪,也就没有这个虫。必须依附牛粪,因缘凑和,才生出虫来。这种虫的颜色,就接近牛粪的颜色。

  释迦牟尼佛举了这个例子,继续对难陀说,父精母卵和这个小胚胎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了父精母卵,再加上中有的神识,以及各种因缘的配合,才生出了一段新的生命。

上一篇: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下一篇:生死的历程(详细讲解死亡至再生的过程)03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