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综合资源>>健康素食>>为生命拈朵芬陀利华
为生命拈朵芬陀利华
2007年09月13日09:38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452 字体: 繁體

为生命拈朵芬陀利华」是一本集自古今中外先哲前贤之法音与言教的札记。
「芬陀利华」一词出自《观无量寿佛经》,「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华,亦名希有华,亦名人中上上乘,亦名人中妙好华。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芬陀利华,在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以「芬陀利华」为名,盖循着善导大师的足迹,试图让「念佛人」除了在宗派学说的局限性与民族意识自我优越之外,能不能为「念佛之道」找寻一个本然的回归与原始性的思惟。
「净土之门,是阿弥陀佛向娑婆世界打开而来的慈悲之门;念佛之道,是生命关怀之道,是从净土铺展过来的光明大道。念佛人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修道人,念佛人是一个懂得接纳,活在真理当下的人;接纳、坦承自己如污泥般业性之虚伪不实,同时也接纳阿弥陀佛回向的慈悲,怀着感恩心素位而行的平实凡夫。我们唯有穿越波涛起伏的人生海面,才能进入宁静而富饶万象的生命深海,在生活中开发出如芬陀利华般的信心。」
这种以另类思惟来诠释「念佛人」,迥然不同于依循传统宗教模式的思考逻辑。加上后学少读经论,佛学造诣陋劣,所以下笔之处经常与时下的宗教语言脱节,而是用一种通俗的语言,希望为念佛之道呈现另一种面向,目的是想藉由网络以及出版事业的自由与开放,以一个上班族俗人的角度,让一切人跳脱佛教徒的拘谨性与族群性中,接触生死学与回归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十方三世诸佛出世的本怀;也让一切人重新认识净土与念佛,并不属于佛教徒的,也不属于中国,乃至于任何一个种族文化的。净土与念佛是属于法的慈悲,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属于地球村的,也是属于无尽时空中一切众生的。透过这本《为生命拈朵芬陀利华》,让我们闭塞的心花在阿弥陀佛的慈爱中苏醒,一起分享着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
 净宗见愚 浴恩于慈悲愿海
娑婆波澜 与迷思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我们不断地为都市丛林矗立起幢幢冰冷生硬的现代巨楼;带着人类骄傲、贪婪、无明的高楼大厦,不断地向绿意盎然的山坡吞噬。
工业区耸入高空的烟囱,不断地向无私的穹苍宣吐我们的自私与愚痴;带着企业财团的贪婪与优越的废水、有毒废料,日以继夜地向湛蓝清澈的河川大海倾泻。
我们不断地创造现世的因果与轮回。无明、贪婪与愚痴,让生命变得易感、脆弱。医院像是一座座医病的大转轮,每天塞满了难以跳脱的人类。犹如油库不定时炸弹的中东世界,非洲与印度的饥饿与死亡,不断的水灾、风灾、地震、坠机、车祸,如贪婪之流的金融风暴、政治圈中的性丑闻、如蚀虫般腐臭的台湾民意代表…灾难不断的世界,上演着人类无知可怜的剧码,科技文明与民主开放带来无明的自由、人生的迷思。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未来?还是梦魇延续的新世纪…
社会上如影随形的竞争气氛,我们模糊了生命焦距,逐渐丧失信心。「出类拔萃」,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项极端被肯定的商品。考试让学生的身心,从小学生开始就备受着来自于自尊心、好胜心、家庭、社会…种种的煎熬与压榨。为了攀登职场上、企业上的颠峰,我们老是把生命投注太多时间在装饰个性、磨练分别心与竞争心,甚至以此为傲。追求、贪图各种欲望的满足:健康、财富、美丽、名声、地位,我们成为欢乐、掌声、赞美的犬马与奴隶。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经过产业革命后的特殊社会结构。在经济挂帅之下,一切都讲求效率、竞争。「人」变成了市场上的商品,商机塞满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对一个中下阶层的小市民而言,生活生存的价值,就是经过了一辈子辛勤的工作与努力后缴完房子所有的贷款,一生残留多少的剩余价值?
讲求竞争与效率的现代工商社会,往往鼓励每个人要有一个「强者」的个性。结果的确是塑造出不少精明干练的女强人、强势的管理人才,以及办事效率很高的人。在这种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不少人逐渐被塑造出一种处处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结果是这些所谓能干效率高的人,心中的喜悦与慈爱的温暖,被锋利激进的「强者之势」挤压、封藏。
西方「英雄主义」思潮,影响我们目前所生存的社会,它的人生哲学是非常鼓励「实现自我」。当「实现自我」表现在资本社会之中,在社会上我们不断地上演一种强调「竞争」,以及「击败对手」的人生剧码。这种西方式的思想依东方儒家佛家的哲学来看,却是相当肤浅幼稚的。一旦政治以及教育体系把这种肤浅的英雄主义,当成一种时代主流的价值观,社会永远没有重回秩序的机会。一个社会最大的福利不在于组成份子间的竞争,而在于彼此间的合作与关怀。
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忧伤与烦恼必然重过于喜悦与欢笑。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各种说也说不尽,理也理不清的苦楚,这是人生的实相。学生以成绩好坏为苦;成人为财色名利而处心积虑;上班族、劳工者想以最少的劳力辛苦来获取金钱;企业公司老板吝啬、刻薄地却想利用底下的蓝白领阶层工作者,获得暴利而绞尽脑汁;再高的学历,像是社会上的游魂,也找不到相对可以安身的工作;经营医院变成一种商场上的竞争;科学文明制造了环保问题,带来一大堆文明病,人只能在医药的轮回中支撑无法久住的生命。人世间的轮回愈转愈剧烈,没有人能获得片刻的安宁!文明科学再怎样发达,也只能短暂改变生活的型态,无法去改变苦痛丛生的实相、甚至更加助燃人生的烦恼!
  ◆
该如何营造一个「幸福人生」,这是我们相当能够接受的「人生意义」,有人还认定它是我们此生此世的一个终极目标。「幸福人生」,在现代社会靠着企业财团的总裁、投资经纪人、股市贵族、传媒明星,这些上流社会人物的大肆宣扬,以及在大众传播媒体的散播下,完完全全与追求财富及物质享受划上了等号,还有人以嫁入豪门来自我期许,设计、营造自己,甚至撰书传授「如何嫁入豪门」的技巧。「幸福人生」披上一层充满铜臭、俗不可耐的外衣,再也找不到道德文化的灵魂,人们的生命价值开始模糊,顶着物役腐臭的躯壳,行尸走肉!
  ◆
世界所诠释的经济繁荣,是建筑在不断的消费的理念上,我们不断地被鼓吹着「采购、瞎拼」!社会上甚至成立「消基会」、「消保会」这种机构,来保护消费所带来的恐惧与不安。消费的刺激与追逐的快感,形成了新的人生观与快乐哲学。人们总是想尽办法使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来消费,套句信息的名词叫做「更新、升级」(Upgrade)。以为有更多的选择而能到更多不同的地方去度假,不断地更换更多不同的穿著款式,吃更多不同的山珍海味,甚至更换更多的性伴侣,这才是人生中的快乐。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老是喜欢尝试多重选择的「无常心态」,这才是令我们不安、不快乐的原因。
社会上触目所及的,都是一种「放任的富裕」,强调个人物质欲望的立即满足,形成一种欲望没有上限,道德没有下限的价值观。「放任、自由」,让幸福、富裕走向歧途,也走向败亡。社会上充斥着对富裕、幸福过份的放任与自由,人们对于社会福址的问题愈是轻忽不顾,中下阶层生活的人在上流阶层生活的挤压、排挤下,社会的贫富落差愈形严重。受到幸福富裕排挤的人,在他的意识里,也想垂涎着自己所攀缘不了的自由与满足。「贪婪、暴力」不断地在心中滋长、成形!恐吓、绑票、撕票、强夺豪取,开始腐蚀着社会。
大众传播媒体像是一波新时代的革命,取代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甚至操纵了一切。不管是报章杂志,或者是电视节目,十之八九所歌颂着抄袭与污蔑、道德腐化、文化衰颓、投机取巧,这些种种「教坏」的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体也让低俗、猥亵、血腥与暴力正常化、合理化、甚至英雄化,无所不用其极地炒作着人类的劣根性之本能。
近代人越来越「开放」,外遇问题层出不穷,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这只是人类不安的一种表现方式。 过去有着民风礼俗、道德规范,这些外在的束缚与制约,使得这种不安无以用更换配偶的方式来纾解。而现在民风开放,一切过份讲求自由,束缚变小,人就会用一切可用的方法,来使自己得到像不断更换家俱式的一种新鲜感与满足感。
现代人之所以需要那么多的「娱乐」,也不断地创造出千奇百怪的「娱乐」,来令自己觉得快乐,那只不过显示着现代人心灵上的脆弱罢了。正因为心力怯懦,无法忍受一点点的寂寞或不快,所以不断地向外追逐、攀缘,来麻醉、告慰自己的脆弱。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奢淫憍纵,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异,言念无实。徙倚懈惰,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为众恶。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常怀憍慢,无所忧惧。愚痴曚昧,而自以智能,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悕望侥幸,欲求长生?」这不是《无量寿经》看似刻板的教条,这是在我们自诩进化的文明社会的迷思,我们不断地实现这个梦魇!
年复一年,为求金钱而处心积虑,要累积多少财富才能满足?为追逐名誉而汲汲营营,权贵要登多高才能歇息安心?望财产,涎姿色,愿衣食住行无限之满足,三百六十五日皆疯狂!这是世间的实相。无限的欲望向个人、家庭、社会、世界而扩大。盛开的花会凋谢、积聚的财产,地位名誉,都有离散的一天,像泡沫一样消失。在湍急的生死激流中浮浮沉沉,一文价值都没有!只因这副根性无可奈何,生死岸边这一缕游魂又将如何?
到了百货公司,我们大概就可以如愿以偿地采购到「八万四千种烦恼」。现代人的欲望随着广告而高涨,染指奢侈品,向往、陶醉于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中。收入有限而欲望无穷,自然就会无法平衡。收入愈多,不能满足的焦燥与不安就会愈加动荡,此世的恶道之门就此打开。所以《无量寿经》上说:「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心悭意固,忧苦万端。」
现代人多半把家庭事业当作最重要的大事,而以一家和乐、幸福为最终的目标。拿三十年后的退休金来做生涯规划!当然这时候,绝对不会把红颜一朝变白骨,将此身的无常算计在内。上班工作沦落成为只是一种家庭生活的手段,这种人愈多,不幸的人就愈多,社会就愈难医治。守一个家庭,我们到底是否就能过得有意义?以自我为中心、向社会、众生打不开生命胸怀的生活,绝对产生不了人生的意义。自杀、暴力、离家出走的事,多出自过得自由自在的家庭,就是一种证明!
世间的忧虑,都是来自于我们无法满足的欲望。即使是亿万富翁,权高位重之显贵,和贫穷之人一样,也有愤怒、绝望、沮丧的苦。他们很少享有真正的安宁与和平,只是忧虑现有的会失去,或如何获得现在所没有的。他们不能欣赏自己,活着祇是为了那些吸引或奴役他们的东西,现世像「饿鬼」般地垂涎着、渴求着。金钱、地位本身并不会产生痛苦,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外在的财物、权势,才会扼杀生命中的喜悦与安宁。
随着世间社会愈形地混乱,我们变得越来越执着;因而推动生活与生命痛苦的转轮持续转动不已,这便是轮回世界的样子。即使当我们对自己感到满意,无常与痛苦都可能随时来临。因此,我们常常会紧紧抓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唯恐失去。
钱财、地位、身体健康、名气、豪华邸宅,满堂的家眷,这些都不断地,随时地在变化。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不在变化,只是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小而已。爱情、财富,健康、地位名声,一切都与下一瞬间的崩溃紧紧相连着。
《无量寿经》说:「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 有田忧田,有宅忧宅。适有一,复少一,有无同然。人在世间爱欲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 
  「知足、常乐」,就世间层面而言,似乎是种美德。但是我们概念中所谓的「知足」,都是站在自己有着中上生活的立场而论,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起码的享受,这是一种缺乏智能内涵的「知足」。总想自己生活上虽不至于很好,也差不到哪去。心中想保留住目前的一切,但内心深处却积藏着不断涌现的追求与优厚。今生在佛门中多积些福,期望着「一本万利」,让自己下辈子能更上一层楼。这种「知足常乐」之价值观,常常让我们忽略了一种对生命的关怀,不知生死大事。好比我们在生死大海中抓到一块浮木,在沾沾自喜、满足的当下,海底下暗潮汹涌的「无常」波涛,正伺机向我们席卷而来!所以佛在《无量寿经》深诫我们:「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当熟思计,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穷只一穴,埋没天下英雄;钱有两戈,杀伤古今人品。」 钱,虽然不是万能,但是无钱,却又是万万不能!钱,让世间的贫穷富贵,喜乐忧伤;钱,让人在生命洪流中汲汲营营。「钱」,我们一般也称之为「通货」,这是根源于「钱」的古字。钱,在中国秦汉以前叫做「泉」,有流通不]尽之意。后来才改称为「钱」,是一个警世的形声字,「钱」音乃两戈相击所发出来的声音。古今多少人在「钱」的戈刃下自残、伤人?随着「钱潮」的载浮载沉,醉生梦死?又有多少人善用「钱」通货之泉流,来经世济民?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需在手中。名也空,利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子也空,妻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只要走一趟书店,我们会发现销售热门的书籍,都是教导人如何「炫出自己」、「打拼自己」、「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点上」!这都是所谓科学文明的文化产物,保持自我的优越也许是一种优点,但也有极大的危机存在!它总是停留在人性的外壳,所能触及到的都是相对性的一面,教人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游戏之中,做一个为物走使的傀儡,与真实的人生其实是有着极大的落差。
人类喜欢自由,民主政治,并非为了理想。积极追求民主政治的人,大多是为自己谋求参与政治决策的空间,或者削弱执政者的权威与权力,不容许有人在政治舞台上唱独脚戏。「民意代表」的奉献与牺牲,大多是个人政治消费倾向以及满足权力淫欲的幌子。
  台湾政治、社会充斥着贪脔、斗诤,无所不用其极。官商勾结肆情地将自然的大地河川滥垦滥伐,尽情偷工减料的建筑工程,在天灾人祸中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政府也不知也不会如何善后,这跟暴虐政府的「草菅民命」似乎没什么差别。社会上流阶层充斥着坐享高官厚禄,敷衍民生的的官僚、奸商。社会呈现着尊贵的佛陀在《无量寿经》的恶象因果:「主上不明,在位不正,心不察照,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佞谄不忠,巧言谀媚。行不端正,嫉贤谤善,转相谗恶,陷人冤枉。各怀贪淫,心毒恚怒,蒙聋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尊卑上下,更相利害。妄作非法,常怀盗心,悕望他利,消散靡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诤财斗讼,忿怒成仇;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宝贪重,心劳身苦。不顾前后,破家亡身,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随罪趣向,受其殃罚。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难得解脱!」
狂飙少年风驰电掣地,在街道上肆情地呼啸而过!放浪、毒品在青少年初萌的生命里蔓延,我们引以自豪的现代教育,不断地制造出年轻人的顽劣、颓丧与沦落。现代教育下青少年如何在无明中虚浪着生命?「不肯治生,所当求者,不肯为之。恶心在外,不自修业,耽酒嗜美,肆心荡逸。交结聚会,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取人财物,盗窃趣得。恣心快意,极身作乐,行乱妇女,或于亲属,不避尊卑。不仁不顺,恶逆天地!」
人类的私欲在科技的培植下,对天地万物愈来愈不慈悲。亚玛逊河热带雨林渐渐不见,大气层的臭氧层被穿个大洞,河川大海不断地被染污,每年五亿万顿农药侵蚀酸化着养育我们的大地…,我们生存的空间因为科技的骄傲而逐渐窄化,生命在被私欲染污的大自然中「饮苦食毒」。面对着逐渐变色的大地,人们学习到觉醒,开始回归环保,让自己保有一个「绿色」的生活空间。极力推行有机农业,与大地学习慈悲、感恩的互动,让大地不再受农药的腐蚀酸化,留给自己以及子孙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活空间。在环保意识逐渐苏醒中,我们却又衍生另一层迷思。 以往我们用来滋养色身的饮食,像是一种建造「我执城堡」不怎么牢靠的建筑材料,吃得囫囵吞枣、糊里胡涂!「环保饮食」却让我们找到一种更可以强化「我执」的素材,自我的分别与挑剔变得更加敏锐,像是一把磨利欲念的锋刃,我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色身,「强化我执」开始驱逐环保意识中本有的「慈悲、感恩」!我们开始为老病死预设立场,试图在这些「环保素材」中创造另一种因果,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疾病、老化的绝缘体,却不曾回归环保的慈悲及感恩,以及透过人生的老病或癌症来深思自己生命的底层。这种试图藉助绿色环保来改善体质后的「自我贪欲」,与「科技傀儡」的贪欲,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基因改革将带来二十一世纪震撼的大革命,目前科学家在人类的十万个基因,而才列出一千三百个基因。虽然生命谜底尚未完全解开,但是人类已经学会开始操纵基因,基因变种的植物已成了超市陈列的生活品,「桃莉羊」的诞生为「遗传工程」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基因工程改造了健康、人性、自然之时,也制造出基因工程产品市场的大饼。各大药厂正竭尽所能地想占据这个市场,为着私欲形成一个激烈争夺的战场。基因革命的成功,也潜在着分化人类的能力,在缺乏宗教、道德与哲学的制约下,「基因工程」可预见将形成特权阶级的专利,藉以谋取暴利,及制造更优良的自我品种。人类不断藉由科技驾驭大自然,制造出一种大自然可完全为人利用的假相。「基因工程」或许真的能改变了人类的特质,但这种自我改造也只是自我满足的一种倾向,在缺乏正确的准则下,把世界带入另一种迷思与失控的危险。
「宇宙波澜」构成了世界的进化与文明。我们赖以生存的变动年代,像一波波的浪潮,呈现出所谓「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社会不同进化层次的世界观。「第二波」社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强调着直线性的思考模式,以物质主义与自我优越所构成的「利润」,形成社会的价值观。社会上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竞争,道德与伦理的价值常常沦为用来帮助确保「自我保护」以及竞争成功的安全性。「第三波」的社会是个信息时代的社会,直觉与非理性的意识型态取代线性的思考,在社会上的个体间的相关性,像网络一般,是相互连结、合作的。物质主义已经改观了,物质的价值是种社会的推动力,像提供服务给其它人、以及为个人成长与实现自我创造机会。在进化的社会中「自我成长」与「合作」取代了「自我保护」与「竞争」,人类期待内在的无形价值。「第四波」社会是个「环保时代」的、「绿色」的、「地球村」的社会,超越本土化、国家的界限。把每一个成员看成一体性,重视生命尊严以及对整体地球生命负责是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人生的真正财富具体的呈现在「内在信仰」的开发,每个人拥有全面性的觉性与信仰。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或是社会上,外向上呈现着自己是属于「第三波、第四波」这种前卫性、进化的族群,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利润」情结,自己的人生变成一种虚伪、脱序!
上一篇:带拌粉丝
下一篇:素味平生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