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德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之一,座落于汉口黄浦路上,它是汉传佛教唯一仿印度、缅甸阿难陀寺建筑形势而建的印度帕那瓦建筑风格的群塔型寺院,具有极重要的佛教文化历史价值。1956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德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原名“古德茅蓬”,由昌宏老和尚开创。民国初年改名为古德寺,时任总统的黎元洪亲自为古德寺题写了匾额。古德寺当时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寺院有树林、竹林、果园、菜园、花园、还有一条放生的小河,寺内建筑殿堂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香火鼎盛,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赞扬和喜爱。据抗战前的《武汉指南》一书记载:“古德寺为全镇各寺之冠,供奉香火,每届佛期,善男信女多往祈祷,盛极一时。”
阳夏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时,昌宏住持率领僧众,倾全寺之力,不畏艰难险阻自发参与救护辛亥革命军伤病员,并在寺后的菜地里掩埋烈士遗体。古德寺僧众的义举展示了佛门弟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爱憎分明和以慈悲为怀的高尚情操,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战争结束后(1921年4月13日),孙中山先生带领专员来寺凭吊烈士,古德寺因此受到了民国政府的表彰和资助。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陪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女儿甘地等一行9人,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古德寺。
古德寺内堪称稀世之宝的圆通宝殿,仿印度、缅甸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除了神似阿难陀寺,更多的则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大殿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高16米。它大手笔吸纳东西方文化,成功实现了单体殿堂的建筑风格多元化。它的门廊成三角型分两层朝外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的高耸山花,这种古典主义罗马风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它以贝叶形拼饰的火焰券门楣,是南传上座部佛寺的典型特征。大殿为全外廊式,立面为爱奥尼柱式加哥特式拱券,拱券上方一大二小圆形窗花,屋檐装饰体现了东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稿源:亿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