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进入了新的时期。随后,中华民国取代了清朝统治。<br> 在中华民国时期,内地佛教的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等都有一定发展,谛闲、太虚、印光、元瑛、虚云、夏莲居等著名人物对此一时期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r> 公元一九一八年,上海居士林成立,公元一九二三年改名为世界佛教居士林,聘谛闲、印光、太虚为导师。以后,上海居士林开设了讲经、皈戒、出版、图书、研究、宣传、利生等部。在其影响下,公元一九二九年,北京成立了华北居士林(北京居士林的前身)。天津、长沙、南京、重庆、成都、无锡等地纷纷成立了居士林。二战开始后,各地居士林先后停办,而北京、上海两地的居士林,一直在不断发展。<br> 另外,佛教也在这一时期,从中国向欧、美、澳等地区传播。<br> <br> (二)太虚和复兴佛教运动<br> 太虚,俗姓昌,法名唯心,别号悲华,十六岁出家受具足戒,后从学于杨文会。<br> 公元一九一二年,太虚创办了中国佛教协进会,宣传复兴佛教运动,建立新的僧团制度。<br> 公元一九二二年,太虚创办武昌佛学院。公元一九二九年,太虚创办中国佛学会,并往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美国宣传佛教,并在法国筹建世界佛学苑,这是中国僧人到欧美传教的起始。公元一九三一年,太虚在重庆创办汉藏教理院。<br> 二战结束后,太虚担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公元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圆寂,享年五十九岁。<br> 太虚主要弘扬唯识学说,著有《真现实论》、《法相唯识学》、《起信论研究》、《整理僧伽制度论》等。他一生对当时的佛教复兴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br> <br> (三)法尊和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民展<br>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少年在五台山显通寺出家,后入武昌佛学院,从学于太虚,学法相、因明等学。<br> 公元一九二五年,法尊在北京从大勇法师学习藏传佛教。后来,大勇组织赴藏学法团,入藏求法。法尊随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的安东格西学习藏文,后来,法尊入藏在拉萨哲蚌寺从东本格西学习藏传佛教。<br> 公元一九三六年,法尊从西藏经印度、缅甸等地回到重庆,代理太虚主持汉藏教理院。后来,又到北京进行译经等工作,七十九岁时圆寂。<br> 法尊将藏传格鲁派佛教的很多重要经典,译成了汉文,传到内地,其中包括《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辨了不了义论》、《现观庄严论》、《辨法性论》、《集量论》、《释量论》等。<br> <br> (四)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br> 公元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宪法中规定: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br> 公元一九五三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br>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规定中国佛教协会有四条主要任务。第一,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第二,在爱国爱教的立场上,维护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力,推动教徒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令,爱国守法;支持教徒管好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第三,积极开展佛教教育和学术研究,出版佛教书刊,协肋政府保护佛教文物古迹。第四,发展各国佛教信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br> 中国佛教协会的创立,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br> <br>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藏传佛教的政策<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和西藏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进行了谈判,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西藏的佛教给予保护,使藏传佛教得以正常发展。<br> 公元一九五九年,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出走国外,寄居在印度,西藏佛教由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主持。<br> <br> (六)中国佛学院的创立<br> 公元一九五六年,在北京法源寺建立了中国佛学院。<br> 中国佛学院的学僧,来自全国各地寺院,分设本科、专科。公元一九六一年,设研究部。公元一九六二年,设藏语班。<br> 中国佛学院成立十年,培养了三百多名学僧,现在大部分在各地寺庙担任主持和管理工作,少数从事佛学研究。<br> 除中国佛学院以外,各地还有北京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开封的河南佛学院、安徽九华山的九华佛学院、安庆迎江寺的安徽佛学院、浙江普陀山的南海佛学院、杭州的武林佛学院、湖南宁乡的沩山佛学院、江苏常熟的法界佛学院、常州清<!-- / mess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