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具有明确的毒性,含有夏枯草的凉茶至今在科学上找不到能对身体有好处的依据
“王老吉”凉茶据说是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王吉)于1828年开始销售的产品。目前作为植物饮料销售,其标明的成分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后面的7种都是中草药(“蛋花”不是指鸡蛋,而是夹竹桃科有毒植物缅栀的花)。
和其他广东凉茶一样,“王老吉”自称具有“清热去火”的保健功能,“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早已喊遍全国。
夏枯草的明确毒性
王老吉以及许多广东凉茶之所以使用夏枯草,是由于夏枯草据说在夏至后逐渐枯萎,中医理论因此认为它生来有“纯阳之气”,一遇阴气即枯,就可以用它来“补厥阴血脉”。但是,迄今没有任何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夏枯草对人体有什么有益功效。
用自身的经历难以确定某种疾病与饮用某种饮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叶征潮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了王老吉所导致并没有循证依据。然而,王老吉所含的夏枯草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却是有科学证据的。主要的证据来自动物实验。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中草药已用了几百上千年,经验已足以证明它们很安全,不比动物实验更有说服力吗?
这种说法虽然在中国人中很流行,却经不起推敲。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百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如果一种药物的毒性很强很急,吃了以后很快就出现严重反应乃至致命,那是有可能通过经验发现的。但是有的药物,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以及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
因此用动物做毒理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动物服用大剂量的药物,以此推测长期或大量服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也可以解剖动物的身体、器官,发现药物对器官造成的伤害。这些都是经验不可能发现、也没法拿人体来做实验的。
实际上中医典籍对夏枯草是否有毒,有相互冲突的说法。《神农本草经》将夏枯草归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药,而《本草纲目》则称其“无毒”。
科学的证据则是明确的。有多项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能导致不良反应。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皮下注射可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这些都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以上研究见于《山西医药杂志》《甘肃医药》等刊物)。
另外,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的值都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还有肝脏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幼儿因服用含苍耳子、夏枯草和鸡内金的中草药3个月导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报道(台湾“张景岳中医药研究中心”2003年通报)。也有报道因服用夏枯草导致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昏倒(从1983年开始有多起事故通报,见于《上海中医药杂志》《四川中医》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