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法师禅语>>永嘉禅修法
永嘉禅修法
2008年01月02日11:35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632 字体: 繁體

永嘉真觉《永嘉禅之观心十门》行持方法  
一、 晨起观修法
首先晨起观修。修行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每天醒过来的时候开始。醒过来的时候,马上要去观照。前面我们讲了永嘉大师的观心十门,去照这个心的源头,心的作用处不要去分别,从这里开始,慢慢地起床,所有的行动,都不离这个观照,不要忘记它。具体怎么观,我们要智慧来体现它。
二、 入座初善法
接着,我们要打坐,铺好座位入座。入坐先要调身,进行一些运动,放松身体,坐好位置,在位置上一切坐定以后。然后进入第三点。
三、 皈依观修法
稽首圆满遍知觉,寂静平等本真源。
相好严特非有无,慧明普照微尘刹。
稽首湛然真妙觉,甚深十二修多罗。
非文非字非言诠,一音随类皆明了。
稽首清净诸贤圣,十方和合应真僧。
执持禁戒无有违,振锡携瓶利含识。
第三就是皈依观修。合掌皈依,第一皈依佛,内容就是“稽首圆满遍知觉,寂静平等本真源,相好严特非有无,慧明普照微尘刹”这是皈依佛。皈依佛是一种观照,稽首圆满的遍知觉,佛是什么?就是圆满的遍知的觉,觉性的遍照。佛没有形相,形相是给我们看的。它就是寂静的平等的本来的真源,我们的佛性!我们皈依的佛,就是佛性,但是不能说我有一个佛性,释迦牟尼佛又有一个佛性,不是,释迦牟尼佛的遍知觉就是我们的佛性。只是我们还没有开发。佛现相好的庄严,净土当中,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这个特别庄严的境界,庄严的形相,不是有也不是无。不要生有无见,不要落在这个上面。“慧明普照微尘刹”,而佛是以大智慧的光明,就是报身光明,普照微尘的世界,普度一切众生。这就是我们皈依佛的观修,至于怎么深入怎么体会,这是没有止境的,自已去体悟。
第二是皈依法,“稽首湛然深妙觉,甚深十二修多罗,非文非字非言诠,一音随类皆明了”,稽首顶礼,湛然,水很清很清,一点一动。明净的智慧,佛从他明净的智慧里面,真心的妙觉当中,妙就是变化的觉悟,悟起了真理的变化,真理的示现,真理的言说。那么流露出来的给我们的是什么?就是甚深的十二修多罗,就是经,契经,三藏十二部经,所有的佛经,是我们皈依法的地方。但是所有的佛经的源头,湛然深妙觉,法的根本我们体悟到之后,知道我们所面对的经论文字,我们现在所讲解的,不是文不是字,也不是语言的解释。“一音随类皆明了”,它是一音,但不同的根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智慧,不同的人生体验,对佛经的看法都不一样,体会都不一样,所以说佛是一音随类皆明了,大家都明白,根据自已的情况,体会都不一样。
这一来呢,这个文字就不是文字。是什么?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佛的功德法身的体现。当你契入佛经的时候,你读到的不是佛经,是你自已,是你自己的明白。所以佛讲法的时候,很多不同的人理解都不一样,结果有些不善学的人,就在不同理解当中起比较研究,他就错了,那些理解是他个人的体会,他个人的讲法。而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体会,不要管别人的体会怎么样,这才能真正的明了。只要体会佛的话就可以了,不要理会别人说什么。遇到善知识,你就直接体会善知识的话,在你心里面的作用,心里面唤醒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而不要管善知识的话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法的明了。
第三是归依僧。“稽首清净诸贤圣,十方和合应真身,执持净戒无有为,振锡携瓶利含识”,我们顶礼清净的一切贤圣,法界当中的菩萨、圣僧,十方世界和合。有六和合,当然还有道上和合的。“应真”是什么?他已经证得了涅盘,得了道的成就,应化在我们世界上,应化在寺院里面,有在家僧,出家僧。在家僧,就是菩萨僧,他不现出家相,但他们都执持着净戒,佛教里讲有九种大戒,有三聚净戒,等等都没有违背。锡就是锡杖,振锡,道上的威力。携瓶就是甘露水的一种功德,是表法。利益含识,含有神识的一切众生。这就是三皈依观,在念过的时候,要起这样的观照。因为皈依的对象,叫境,没有皈依的境,就会被魔、被外道所摄受。
有的人说我只要修佛法就可以了,不用皈依,也不要去观想佛的境界、三宝的境界。你没有三宝境界建立的话,和三宝不相应,没有感通,结果修到一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被魔所摄受。所以皈依境界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宏誓愿
普为众生发道心,慈悲方便拨诸苦。
化力自在度无穷,恒沙众生成正觉。
发愿在密宗里面叫发心,发心要广:“普为众生发道心”,我们现在修行观照所做的一切功德、方便,都是普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成佛,是为了一切众生能成佛。“慈悲方便拨诸苦”,拨济众生的苦难。“化力自在度无穷,恒沙众生成正觉”。当我们通过打坐修行观照,成就以后,悟证到道,我们的变化力,自在地度化无穷的众生。因为我们的成就,能够度化恒河沙那样多的众生都成就。
五、正观修法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第五是正观修法,很简单“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当你恰恰用心的时候,你在觉照,在念咒,在看着当下。“恰恰无心”,没有心在看,没有心在念,没有心在用,没有自我,没有分别。无心,当然无心的时候,就是在无心上,就不能照,不能用了。不是无心的时候,恰恰在用,恰恰在照。
“常用恰恰无”,你常常在用,时时不离,处处当下,但是恰恰是没有存在的,没有对立的,没有分别心的,没有住在上面的。你是明明朗朗的觉照,也没有明朗相可得。就是这样,在这个时候,你就是无!不可思议,就是无所分别,就是安处当下而觉照,这就是正观。没有更多了,就这么简单。这个正观的宗旨明白了,你的观的方法变了,但宗旨不会变。无论你改了念咒,改了念佛,它还是这样子观,这样子照。
六、观修要诀
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本真空的的。
不须知知,但知而巳,前后际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觉无所得,即觉无觉,能所顿忘,纤缘尽净,真知妙现,直证不二。
第六讲观修的要决。通过前面正观的修法之后,修行的体验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下面就讲“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忘缘外境没有了,没有什么缘,缘什么?缘境界没有了,缘身体没有了,缘的感觉没有了。就“寂寂”,就是一念不生,空寂。在空寂的时候,在一念不生的时候,“灵知之性历历”,这个灵知的本性,非常明朗现在当下。历历是没有无记,也没有昏昧;昭昭就是明明朗朗。这时候契入本有的真空,非常地明白,非常地明显,非常地相应。
这是要诀了,你通过前面的观修,以后就达到这个境界,要体悟到这个地方。
下面也是要诀,“不须知知”,不须以能知知于所知,去体会,不需知于自己的体知,一切对立的知都要化掉,要离开。但只有这个知,只有当下唯一的知,“但知而已”。到了后来,修到一定的时候,前后际断,过去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心念的连续性没有了。“中间自孤”,孤明,在自孤的时候,不要再起一个知,分别这个自孤的状态:它是怎么样,它是空。“当体不顾”,不要再去理它,不要再去顾及它。
 “应时消灭,觉无所得”,这个时候就是无所得。觉,这个觉不是觉得的觉,就是“觉”。这个真的“觉”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得,什么都没有,不存在,即觉无觉。正在这个觉的时候,没有分别觉的时候,能所顿忘,纤缘尽净。能所没有了,一点一点微细的缘都没有了,真知妙现,知证不二。前面讲到的,真知就妙现了,妙契寰中,不可思议的。
 到了不二了,到了这里不是一天就到的,但是也不是一定要多少年才到,如果你能相应的话很快就到。但是哪一天不知道,这叫因缘时节,因缘时节到了就到了,到了以后,印证,找师帮你印证:我这样体会是不是?师父说你这样体会正是,或者你跟那个观心十门去印证,是不是。但这个体证到,还不是到究竟,是刚刚体入,还要现起作用。后来还要达到相应的程度,慢慢展开,慢慢起用。还有一个过程。
七、回向
普愿诸众生,觉性常光明,智悲摄一切,愿早成正觉。
第七是回向,在我们自己的觉性当中,然后来回向一切,“普愿诸众生,觉性常光明”希望他们的觉性也是常常的光明。“智悲摄一切”有大智慧,大慈悲来摄受一切,“愿早成正觉”,一切众生都早成正觉。
八、下座修法
调身、行禅等。
回向之后下座,要调身,运动身体,要走,在禅堂,在家里的佛堂前面,绕佛走一走,然后放松。有的人还要礼拜,等等。休息一下,这是修行整个一座的过程的一个圆满的结束。然后下面不等于说完全结束了,是打坐的时候结束了,但是还有功夫要做。
九、全体照用法
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
达到前面观修要诀的境界之后,起这样的照:全体照用。到了这一步,坐和不坐是一样的,修和不修是一样的。那怎么照呢?“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无”就是没有,在你“无”的时候,就不是“无”。在你正无的时候,无就是空了,但是你没有无的存在。但是在你“有”的时候,不是有“有”的存在。
“有无双照”,是“有”“无”双照。也照有也照无,经常在这个照用当中,禅宗讲就是妙照现前,照用随机,照以目前,不断的妙悟开展,显现:噢,豁然明白,又进一步开发,看公案,看人世界。在照有照无的时候,不断地体现,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开展,这就叫“妙悟萧然”。
十、泯迹双融法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无缘大慈,浑然圆成。
如果到了这一步,再进一步是什么呢。明寂双融法,明寂就是痕迹没有了,双融,就是两边都消融了。这个时候就不可思议了,叫寂而常照。不用你去照,它本来就在照,照而常寂,照的时候,本来就是寂灭的,也没有一个再去寂灭的分别。无缘大慈,一切的显现都是没有条件的,没有对立的,是自然的。别人念你的名号,他就得到加持,但是你根本没有分别,没有动,没有去照,一切都是自然显现,本然圆成,没有一点痕迹。它是本然性的,就是虚空,就是法界,就是广大的圆明,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
这一步,是最后的一步,最后证到的地方。
上一篇:永嘉禅师与永嘉禅
下一篇:永嘉大师《证道歌》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