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相】 我人四相之一。见四相条。
【寿命】 人的一期生命。
【寿者】 一期生命存在于世间。
【寿者相】 执一期生命的长短。此相一立,则不了知缘生如幻的道理,焚香祈祷,妄图长命,永为三有束缚,而不得解脱。
【实有】 实在的有。世人不了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无有实性,因而妄执它为实有。
【实我】 实在的我。我本来是五蕴假合而有的,离开了五蕴,那里有实我的存在。
【实空】 一切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故谓之实空。
【实性】 真如的别名。仁王经说:‘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
【实教】 见二教条。
【实眼】 指五眼中之佛眼。
【实智】 见二智条。
【实经】 指一乘的经典。
【实语】 真实的言语。
【实相】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
【实相印】 四法印之一,因实相是无始以来佛佛相传的印玺,故名实相印,一切的小乘经皆以三法印印之,一切的大乘经则以此实相印印之。
【实相身】 诸佛三身之一。见三种身条。
【实相义】 诸法实相的深义。
【实相慧】 证悟诸法实相的智慧。
【实相观】 又名理观。见二观条。
【实相法界】 又叫做法界实相。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实相与法界,同体异名。见实相条。
【实相法身】 华严宗所立五种法身之一。见五种法身条。
【实相经典】 宣说实相妙理的经典。
【实相念佛】 三种念佛之一,所谓实相者,即指如来法身,众生佛性,因这与万法虚假的形相不同,故称实相。念实相佛,即是念十方诸佛法身,亦即念我心中,本源自性天真佛。
【实相无相】 实相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本体离诸一切之相,故说实相无相。
【实相般若】 二般若之一。见二般若条。
【实相无漏大海】 真如实相,离一切之妄染,故谓之无漏,是空真如。又因含藏一切之功德,故谓之海,是不空真如。
【实相为物二身】 实相身和为物身。实相身是理佛,也就是法性法身;为物身是事佛,也就是方便法身。
【实报土】 实报无障碍土的简称。见四土条。
【实报寂光】 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见四土条。
【实际】 真实到极点的意思,是真如法性的别名。
【实际理地】 真如无相的境界。
【实化二身】 实色身和化色身。见二色身条。
【实乘菩萨】 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
【对治】 针对病情而治疗,亦即断除烦恼的意思。
【对法】 1.梵语阿毗达磨,华译为对法。对是对观对向之义,法是四谛涅槃之法,以无漏圣道的智慧去对观四谛的道理和对向于涅槃的果实,故称对法。2.三藏中之论藏,亦名对法。
【对法藏】 1.即论藏,为三藏之一。2.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梵名阿毗达磨俱舍,华译为对法藏。
【慈】 愿给一切众生安乐的心,也就是仁爱心的无限扩大。
【慈氏】 弥勒菩萨。
【慈光】 佛菩萨伟大慈悲的光辉。
【慈忍】 慈悲与忍辱。
【慈门】 佛菩萨的慈悲法门。
【慈尊】 慈氏菩萨,亦即弥勒菩萨。
【慈航】 渡人脱离苦海的意思。
【慈恩】 1.慈悲的恩德。2.唐朝法相宗的祖师玄奘,住在京兆大慈恩寺,后人叫他做慈恩大师。
【慈恩家】 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
【慈恩宗】 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宗、有宗等,唐时玄奘到中印度,就学于戒贤论师,回来后住在慈恩寺,故号慈恩宗。见法相宗条。
【慈恩三观】 见三观条。
【慈恩八宗】 慈恩大师将佛教分为八宗,即一、我法空有宗,指犊子部等;二、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三、法无去来宗,指大众部等;四、现实假实宗,指说假部等,五、俗妄真实宗,指说出世部等;六、诸法但名宗,指一说部等;七、胜义皆空宗,指般若等空宗龙树系;八、应理圆实宗,指华严法华等经及无著系。
【慈云】 宋杭州天竺灵山寺灵应尊者,名遵式,真宗赐号慈云,天台宁海人,于国清寺普贤像前烧一指,誓传天台之道。
【慈云忏主】 中国宋朝遵式法师,号慈云,治定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等,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
【慈悲】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慈悲衣】 袈裟。
【慈悲观】 慈悲一切众生的观法,为五停心之一。
【慈悲忏法】 释氏通鉴说:梁武帝妃郗氏,其性酷妒,死后化为巨蛇,一夜入后宫通梦于帝,求为修功德使离苦,帝阅大藏,制慈悲忏法,请僧忏罪,后得化为天人,于空中谢帝,帝毕生不复立后。
【慈悲十二利】 有慈悲心的人将获得十二种的利益,即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不丧、火不丧、在所得到、死升梵天。
【慈心三昧】 兴发慈悲心的禅定。
【惭】 心所名,即自己反省,羞耻自己罪过的精神作用。
【惭愧】 惭与愧。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常怀惭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恶受人讥评,生愧心而止恶。
【慢】 骄慢。
【慢见】 十种见之一。见十种见条。
【慢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慢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慢幢】 谓我慢心一起,便自高自大,好像幢旗高耸一样。
【悭】 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施给人家。
【悭贪】 悭与贪。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叫做悭;看见人家的东西就想要叫做贪。
【悭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悭法七报】 不肯向人说法或是不舍得把东西给人家的人,后世将得七种的恶报,即生盲报、愚痴报、生恶众报、胎夭报、物恐报、善人远离报、无恶不作报。
【满业】 又名别报业,二业之一。
【满分戒】 具足戒的别名。
【满字教】 半满二教之一。见二教条。
【漏】 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漏戒】 漏失戒律,即破戒。
【漏业】 有漏的业因。
【漏质】 有漏的体质,即有烦恼垢染的身体。
【漏缚】 漏与縳。漏是漏失的意思,缚是系缚的意思,两者都是烦恼的别名。
【漏尽】 断尽一切的烦恼。
【漏尽力】 十力之一。见十力条。
【漏尽明】 漏尽智证明的简称。见三明条。
【漏尽通】 漏尽智证通的简称。见六通条。
【漏尽智】 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的智。
【漏尽智证明】 三明之一。见三明条。
【漏尽智证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漏尽比丘】 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漏尽意解】 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心意获得解脱,这是小乘阿罗汉所证得之果。
【漏尽无畏】 与漏尽无所畏同。
【漏尽无所畏】 四无所畏之一,即在大众之中明言我已经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怖畏。
【漏尽阿罗汉】 断尽一切烦恼的阿罗汉。
【渐悟】 逐渐觉悟。见二悟条。
【渐教】 由浅入深的教法,如先说小乘然后才说大乘是。
【渐断】 逐渐的断除。
【渐次观】 天台宗三种止观之一,即先修数息观,渐进而修至极的实相观。
【渐顿教】 渐教与顿教。渐教是由浅入深逐渐成功的教法;顿教是立刻速成的教法。在天台化仪四教中,藏通别三教属渐教,圆教属顿教。
【琉璃】 一种青色的宝石,是七宝之一。
【琉璃王】 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儿子,他嗣王位后,便率兵消灭迦毗罗卫国的释种,涅槃经叫他琉璃太子。
【疑】 狐疑不信,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疑见】 对真理怀著犹豫不决的见解,是十种见之一。
【疑使】 十使之一。见十使条。
【疑结】 九结之一。见九结条。
【疑盖】 五盖之一。见五盖条。
【疑城胎宫】 阿弥陀佛的净土的边埵,有一座以七宝所庄严的宫殿,凡是怀著怀疑的心去念佛的人,将来就胎生到这宫殿中,可是在五百年间,不得听闻三宝之名。因为是疑惑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做疑城,又因为是胎生的宫殿,所以叫做胎宫。
【尽形寿】 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
【尽未来际】 尽未来世的意思,亦即永恒之义。
【尽虚空界】 尽十方虚空以为界,虚空无界,故无穷尽。
【福分】 见二分条。
【福行】 见三行条。
【福因】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福地】 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
【福足】 见二足条。
【福智】 福德与智慧。佛菩萨的化身,即以福德和智慧来作庄严。
【福业】 召感福报的业因。见三福业条。
【福慧】 福德和智慧,此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
【福田】 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福田衣】 袈裟的别名。
【福德】 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福德功德俱修俱足,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
【福德庄严】 二种庄严之一,即修福德之善行以庄严佛果。
【种性】 各种的根性。
【种智】 一切种智的简称。见一切种智条。
【种识】 种子识的简称,是第八识的别名。
【种觉】 佛证一切种智之后,便能大觉圆满,故名种觉。
【种子】 法相宗将阿赖耶识中,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叫做种子,说它好像植物的种子能开花结果。
【种子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
【种种界智力】 十力之一。
【种种胜解智力】 十力之一。
【称念】 称名念佛。
【称名】 称念佛的名号。
【称名正行】 见五正行条。
【称名杂行】 见五杂行条。
【精舍】 寺院的别名。
【精进】 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
【精进根】 五根之一。
【精进觉支】 见七觉分条。
【精进如意足】 四如意足之一。
【精进波罗蜜】 又名勤波罗蜜,见六波罗蜜条。
【维摩】 维摩诘的简称,华译为净名,净是清净无垢之义,名是声名远扬之义,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自妙喜国化生在此世上,以居士的身份辅助释迦教化众生。
【维摩诘】 见维摩条。
【绮语】 说无礼义不正经的话,是十恶之一。
【缁素】 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著紫黑衣,俗人多著白衣,故号僧俗为缁素。
【闻慧】 听闻佛法能生智慧,为三慧之一。
【闻法】 听闻佛的教法。
【闻法难】 很难有机会听到正法,是四难之一。
【闻持】 闻佛的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
【闻持陀罗尼】 简称闻陀罗尼,是四陀罗尼之一。
【闻思修】 见三慧条。
【闻成就】 见六成就条。
【盖】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覆盖行者的清净心,使善心不能开发。
【盖缠】 五盖与十缠。
【誓愿】 立誓和发愿。诸佛菩萨都有总别的二种誓愿,如四弘誓愿是总誓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与药师佛的十二愿是别誓愿。
【誓愿安乐行】 见四安乐行条。
【语密】 如来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语业】 三业之一,即口之所语,如妄言绮语等是恶语业,如爱语实语等是善语业。
【说法】 演说佛的教义。
【说通】 能随顺众生的根机,以巧方便为之说法,叫做说通。
【说因部】 说一切有部的别名。
【说假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间由大众部中分出。
【说转部】 经量部的别名,小乘二十部之一。
【说出世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二百年由大众部中分出。
【说一切有部】 简称有部,别名说因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
【说障法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说障道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说出苦道无所畏】 见四无畏条。
【轻安】 轻松安祥。
【轻安觉支】 见七觉分条。
【远师】 慧远法师。
【远行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名。
【银轮王】 四轮王之一。见转轮王条。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见转轮王条。
【铜鍱部】 上座部的别名。
【障】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障碍圣道。
【障尽解脱】 见二解脱条。
【魂神】 心识的别名,俗称为灵魂。
【魂魄】 心身的别名。魂是心识,有灵用但无形;魄是有形的身体,是心识的依处。
【鼻入】 十二入之一。
【鼻根】 六根之一。
【鼻识】 六识之一。
【嘉祥】 隋会稽嘉祥寺吉藏大师,以寺名称为嘉祥,是三论宗之祖。
【漉水囊】 比丘六物之一,即滤水去虫的器具。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做增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的二种,速断烦恼而证佛果,叫做智增,不断烦恼而永利众生,叫做悲增。悲增智增又名增悲增智。
【增上】 增强其向上之势。
【增上缘】 见四缘条。
【增上慢】 见七慢条。
【增上心】 1.强盛的心。2.定心的别名,因定心的势力很强盛。
【增上心学】 即定学,三学之一。
【增上戒学】 即戒学,三学之一。
【增上慧学】 即慧学,三学之一。
【增长】 增进长大。
【增长天】 四王天中南方天之名。见四天王条。
【增长广目】 增长天与广目天。
【广目天】 四天王天之一。
【广果天】 色界四禅八天中之第三天名。
【广长舌】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舌广长,而且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
【广长轮相】 大日如来要说真言时,必先现其周遍法界之广长舌,以证明其言诚实非虚,叫做如来广长轮相。
【广博身如来】 大日如来的别名。
【广狭自在无碍门】 十玄门之一。
【影向众】 见影响众条。
【影响众】 又作影向众,为四众之一,诸佛与法身菩萨,为了赞助释迦如来的教化,于是应现如影如响之身,以拥护释迦如来的道场。
【德号】 表现佛功德的名号。
【慧】 睿智的意思,也就是确知诸法真相的智慧。
【慧力】 智慧有消除烦恼的力量,为五力之一。
【慧日】 (喻)佛的智慧如日能照明一切黑暗。
【慧可】 北魏洛阳人,初名神光,后在嵩山少林寺拜达摩为师,改名为慧可,承接达摩的衣钵,为禅宗之第二祖。
【慧目】 智慧的眼目。
【慧足】 见二足条。
【慧门】 通入智慧的法门。
【慧命】 把智慧当生命。修行人全*智慧,所以修行人把智慧当做生命。
【慧能】 唐朝高僧,系中国禅宗之第六祖。见惠能条。
【慧根】 智慧的根性,为五根之一。
【慧学】 三学之一。
【慧剑】 (喻)智慧锋利如刀剑,能斩断一切的烦恼。
【慧远】 中国东晋时人,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
【慧印】 又名智印,即是决定不变的意思,如来的智慧,因契合诸法的实相,而决定不变,所以叫做慧印。
【慧印三昧】 产生慧印的禅定。
【慧炬】 智慧的火炬。
【慧炬三昧】 法华经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入此三昧,能兴发智慧之火炬,照明世间的险难。
【慧无减】 十八不共法之一。
【憍】 憍慢自大。
【憍慢】 自大高傲的心理。
【憍陈如】 五比丘之一,也就是佛最初的弟子。
【摩顶】 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通常佛不是为了付嘱大法而抚摩弟子之顶,就是为了授记而抚摩弟子之顶。
【摩顶授记】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授记是授将来成佛的预记。
【摩诃】 译义为大、多、胜。
【摩诃衍】 摩诃衍那的简称,华译为大乘。
【摩诃衍那】 华译大乘。
【摩诃萨】 摩诃萨埵的简称。
【摩诃萨埵】 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摩诃摩耶】 即摩耶夫人,她是净饭王的夫人,也是释尊的母亲。
【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波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
【摩诃目犍连】 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摩诃般若】 华译为大智慧,即佛照了诸法实相的智慧。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华译为大智慧度,意谓乘此大智慧则能由生死苦海渡到涅槃彼岸。
【摩诃般涅槃那】 华译为大灭度,或大圆寂入。见大般涅槃条。
【摩触】 学法女六法之一。
【摩触戒】 八波罗夷之一。见八波罗夷条。
【摩呼洛伽】 又译作摩侯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摩侯罗伽】 见摩呼洛伽条。
【摩醯首罗天】 华译为大自在天,在色界的最高处。
【敷具】 袈裟的别名。
【数门】 数息门的简称,即数息观。
【数息门】 六妙门之一。
【数息观】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乐】 遇好缘好境而心情愉快。
【乐神】 即乾闼婆,为八部众之一。
【乐邦】 安乐的邦土,通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乐果】 至乐之果,即涅槃。
【乐受】 三受之一。
【乐说】 四无碍之一。
【乐说无碍】 见无碍解条。
【乐说无碍智】 见四无碍智条。
【乐变化天】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
【洁斋】 谓停止淫事及断除酒肉。
【熟酥味】 见五味条。
【热恼】 因痛苦而身热心恼。
【热铁地狱】 以热铁造成的地狱。
【嗔】 恼怒打骂伤害别人,为三毒之一。
【嗔火】 怒火。
【嗔心】 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
【嗔毒】 三毒之一。
【嗔病】 三病之一。
【嗔缚】 三缚之一。
【嗔恚】 三毒之一。
【嗔恚火】 1.怒火。2.(喻)怒火能将人的一切功德烧毁。
【嗔恚使】 五钝使之一。
【缘】 1.事物的相涉关系,如因缘。2.攀附的意思,如攀缘。
【缘力】 助缘的力量。
【缘心】 攀缘事物的心。
【缘日】 结缘的日子。
【缘因】 见二因缘。
【缘成】 众缘和合而成。
【缘事】 信有因果报应的事实,叫做缘事,若信非因非果法性之妙理,则叫做缘理。
【缘理】 观念真理。见缘事条。
【缘缘】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缘生】 众缘和合而生。
【缘起】 1.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为法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2.事情起始的缘由。
【缘起门】 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缘起中道】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缘起性空】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缘缺不生】 谓虽然主因存在,但缺乏助缘,一切事物还是不能显现。
【缘觉】 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缘觉乘】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和悟道者,总称为缘觉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阶位可言。
【缘觉法界】 十法界之一。
【缘觉菩提】 三菩提之一。
【缘虑心】 四种心之一,即攀缘境界而又思虑事物的心。
【缘缚断】 断所缘之縳。
【羯磨】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羯磨僧】 办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师父。
【羯磨戒师】 与羯磨阿阇梨同。
【羯磨阿阇梨】 又名羯磨戒师,或简称戒师,即授戒时读羯磨文的师父,为授戒三师之一。
【莲邦】 极乐世界的别名,因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居住在莲花之中。
【莲刹】 极乐世界的别名。
【莲胎】 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都在莲花之中托生,因此莲花好像母胎,所以叫莲胎。
【莲座】 莲华的台座,即佛座。
【莲眼】 青莲华之眼,即佛眼。
【莲宗】 净土宗。
【莲宗九祖】 净土宗的九位祖师,即初祖圆悟大师庐山东林慧远和尚,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和尚,三祖冲山般舟承远大师,四祖衡州云峰法照国师,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和尚,七祖武林昭庆省常和尚,八祖古杭云栖莲池大师,九祖凤山梵天省庵法师。
【莲华】 植物名。印度共有四种的莲华,即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芬陀利华,亦即青黄赤白四种颜色的莲华,通常所说的莲华,是指芬陀利白莲华。佛教以莲华代表清净,因莲华出污泥而不染。
【莲华子】 莲华部的弟子。
【莲华衣】 又名莲花服,袈裟的别名,取清净无染之义。
【莲华坐】 1.半跏坐名吉祥坐,结跏趺坐即是莲华坐。2.莲华的台座。
【莲华部】 胎藏界三部之一,或金刚界五部之一。
【莲华念诵】 五种念诵之一。见五种念诵条。
【莲华胜会】 修行念佛的集会。
【莲华藏世界】 简称华藏世界,即诸佛报身的净土,因为是由宝莲华所成,所以叫做莲华藏世界。释迦的华严,华严经所说者是,弥陀的华藏,观经所说之极乐是,大日的华藏,大日经胎藏界密严经所说之密严国是。见华藏世界条。
【诽谤正法】 诽谤佛法。正法即佛法,诽谤佛法的人叫做谤法阐提,因其罪至重,故很难成佛。
【调御师】 佛的别名。见调御丈夫条。
【调御丈夫】 佛十号之一,佛能调御一切可度的丈夫,使他们发心修道。
【论】 佛自己议论问答以辨别道理,或是佛弟子议论佛的说话或法相,只要与佛法相应的,都叫做论,为三藏之一。
【论部】 三藏中的论藏。
【论藏】 三藏之一。见三藏条。
【贤】 证悟真理的人叫做圣,比圣略逊一筹的人就叫做贤。
【贤人】 指证得各种果位,但还没有证得法身的人,如声闻乘预流果以前及菩萨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贤人。
【贤圣】 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贤,已经断惑证真的人即叫做圣。
【贤首】 1.比丘的尊称,与贤者尊者同义。2.人名,为华严宗之第三祖。
【贤首宗】 华严宗,因此宗为贤首国师所发扬,故别名为贤首宗。
【贤劫】 过去的大劫叫庄严劫,未来的大劫叫星宿劫,贤劫即现在的大劫,因在此贤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故称为贤劫,又名善劫。
【贤劫千佛】 现在的住中劫,名叫贤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有一千佛出世,始自拘留孙佛,终至楼至佛,是名贤劫千佛,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其中之第四尊佛。
【贤胄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三百年,由犊子部中流出,但所说者与犊子部同。
【质多】 又作质多耶,或质帝,华译为心,即虑知的心。
【质帝】 见质多条。
【质多耶】 见质多条。
【趣】 趣向的意思,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趣寂】 谓二乘人趣向于寂灭的涅槃。
【轮王】 转轮圣王的简称,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轮王有四种,在第十小劫的增劫,人寿增至二万岁时,铁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洲。增至四万岁时,铜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增至六万岁时,银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东胜身和西牛货三洲。增至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通常所说的轮王,是指金轮王。参考转轮王条。
【轮回】 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展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
【轮宝】 转轮王的宝器。这种宝器当轮王游行时,必先自前进,以制伏四方,有金银铜铁四种,故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的分别。
【轮转】 与轮回同义。
【遮戒】 二种戒之一。见二种戒条。
【遮性】 遮戒与性戒。见二种戒条。
【遮恶】 遮止作恶。
【遮罪】 触犯遮戒之罪。戒有性戒和遮戒二种,杀盗淫妄是性戒,饮酒等禁戒是遮戒。触犯性戒之罪重,触犯遮戒之罪轻。
【遮那】 又作舍那,毗卢遮那的简称。显教用舍字,密教用遮字。
【遮那教主】 毗卢遮那如来是真言两部的教主。
【沩山】 唐潭州沩山禅师,名灵祐,福州长溪人,参百丈怀海禅师,究明心法,值武宗毁佛,裹头隐藏于民间,大中初,还为山,宏法四十余年寂,寿八十三。
【澄观】 人名,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诞辰,讲经内殿,以妙法清凉帝心,赐号清凉法师,为华严宗之第四祖。
【剑山】 又名剑树,为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剑树地狱】 十六小地狱之一。
【拨无因果】 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道理。
【弹偏斥小】 弹呵二乘的偏空,排斥小乘的自利。
【叹大褒圆】 赞叹大乘,褒扬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