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见】 执著身体为实有的邪见,为五见之一。
【身戒】 身体所应受持的戒行。
【身受】 二受之一。见二受条。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的痛苦。
【身相】 众生四大假合的色身幻相。
【身笑】 身体作笑。智度论说:‘经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论问曰:笑从口出,或时言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使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
【身根】 五根之一。见五根条。
【身密】 三密之一。见三密条。
【身业】 三业之一。见三业条。
【身轮】 三轮之一。见三轮条。
【身灯】 药王菩萨烧身为灯,以供养佛。
【身识】 五识之一。
【身心】 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四蕴是心。
【身心受业】 身受业与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身忍行】 三种忍行之一。
【身清净】 三种清净之一。
【身恶作】 身体所造作的恶业。
【身安乐行】 四安乐行之第一,即身离十过而安乐的修行法华之法。
【身如意通】 六通之一。见六通条。
【身语心轮】 (喻)世尊的身语意三业,好像车轮能够摧破众生的一切妄见。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
【那含】 阿那含的简称,为小乘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即不再还来欲界的意思。
【那律】 阿那律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那伽】 华译为龙、象、无罪、不来等,称呼佛或阿罗汉作摩诃那伽,以喻他们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来受生死。
【那吒】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亦即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那由他】 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那落迦】 地狱名,华译为恶者,即造恶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邪外】 邪魔与外道。
【邪宗】 凡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叫做邪宗。
【邪淫】 指夫妇以外的淫事。
【邪扇】 (喻) 以邪道去煽动人。
【邪执】 固执不正当的见解。
【邪观】 不正当的观法。
【邪见】 1.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
【邪见网】 (喻)邪见好像罗网,入则不能解脱。
【邪见使】 五利使之一。见五利使条。
【邪命】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邪命说法】 指为求衣食而说法。
【邪性定聚】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邪魔外道】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乐】 又作伎乐,或技乐,即是音乐。
【技乐】 见*乐条。
八画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叫做法,不过有形的是叫做色法,无形的是叫做心法。
【法入】 十二入之一,即意识所缘的境界。
【法力】 佛法的力量。
【法化】 正法的教化。
【法名】 出家僧或是皈依佛教时,师父所赐给的名字。
【法舟】 (喻)佛法好像舟子一样能度人出离生死的苦海。
【法衣】 三衣的通称。
【法臣】 佛称法王,则菩萨便是法臣。
【法眼】 菩萨之眼,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为五眼之一。
【法忍】 1.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2.见三法忍条。
【法佛】 法身佛。
【法位】 真如的别名,因真如是诸法安住之位。
【法见】 执著一法而是此非他。
【法命】 1.法身的慧命。2.指僧人的寿命。
【法味】 妙法的滋味,即咀嚼妙法而心生快乐。
【法典】 说正法的经典。
【法要】 佛法的要义,亦即简约而枢要的法义。
【法嗣】 继承法系的人。
【法乳】 (喻)佛法如乳,能够长养人们的慧命。
【法服】 又名法衣,为三衣的总称。
【法音】 说法的声音。
【法侣】 僧侣。
【法施】 三施之一,即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别人演说。
【法师】 精通三藏佛法,以法自师,复以法师人的出家人。
【法恩】 指四恩中的三宝恩。
【法悦】 由听闻佛法或是由思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法座】 法师坐了说法的位子。
【法财】 (喻)佛法能利润众生好像财宝一样。
【法夏】 与法腊同义。
【法流】 正法相续不断,如水长流。
【法处】 十二处之一,即意根所对的境界。
【法堂】 演说大法的厅堂。
【法执】 执著一切法为实有,为二执之一。
【法船】 (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好像船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的彼岸。
【法智】 智度论所说十一智之一,即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无漏智。
【法会】 演讲佛法或是供佛施僧的集会。
【法爱】 指菩萨爱乐善法,为二爱之一。
【法想】 思想佛法。
【法尔】 天然的、自然的、不待造作的意思。
【法尘】 六尘之一,法尘是意根所缘的境界,意根对前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去,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是法尘的作用。
【法乐】 1.以法味为乐。2.行善积德以自娱。
【法幛】 1.(喻)妙法高耸,如幛之上出。2.(喻)佛菩萨说法,能降伏魔军而得胜。
【法数】 法门的数目,如三界、五蕴、五位、七十五法、四谛、六度、十二因缘等是。
【法显】 中国晋朝时的高僧,隆安中,自长安西度流沙,历三十余国,持经南归,至京师,译出百余万言。平阳武阳人,俗姓龚。公元五七六年生,六五二年圆寂。
【法灯】 (喻)正法如明灯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法轮】 1.(喻)佛所说之法,能够辗碎众生的一切烦恼,好像巨轮能够辗碎一切的岩石和沙砾一样。2.佛所说之法,辗转传人,好像车轮的旋转,无远弗届。
【法器】 1.具有修证佛法的根器。2.法会诵经时所用的器具。
【法树】 (喻)佛法能生涅槃的果实,好像果树能生果子一样。
【法缚】 思想被所知所见所束缚,也就是执著于法,与法执同义。
【法药】 (喻)佛法如药,能医治一切众生的病痛。
【法蕴】 1.与法藏同。2.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法腊】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
【法印】 佛法的印契。有三法印与四法印,这些法即是佛法的准则,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
【法住】 诸法住于其位,如如不动。
【法体】 有为无为诸法的本体。
【法灭】 佛法灭时,亦即在末法过后的时期。
【法王子】 大菩萨的尊称,因大菩萨是出生于法王之家,而且能够传承佛法。
【法王子住】 菩萨十住位之第九。
【法身】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法身佛】 佛三身之一。
【法身塔】 安置法身舍利的塔。
【法身观】 观佛法身的观法。
【法身如来】 法身佛。
【法身菩萨】 又名法身大士,为二种菩萨之一。见二种菩萨条。
【法身无相】 诸佛的法身毫无虚妄之相。
【法身有相】 依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意,则说法身决非无相,而是法性的理体具有依正色心,相相宛然。一个人若三惑究竟清净了,则本性常住之色心便会显现,而依正之二法亦会究竟清净。法华经方便品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同提婆品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法身流转】 法身流转于五道,此法身系指随缘真如而言。经说:‘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法身大士】 见法身菩萨条。
【法身本有】 法身本来就在一切众生的心中的意思。
【法身舍利】 1.指佛所说的妙法。2.指佛所说的经典。3.指佛所说的实相中道之理。
【法我】 二我之一,即法执。
【法我见】 二种我见之一,如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称为法我见。
【法性】 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
【法性土】 三土之一,即法性身所住的国土。
【法性身】 简称法身,佛三身之一。
【法性空】 诸法的自性本空。
【法性海】 法性深广不可测量如海。
【法性生身】 1.二种菩萨身之一。2.五种法身之一。
【法性法身】 二法身之一。见二法身条。
【法性常乐】 法性是涅槃的别名,涅槃有常乐我净的四德,所以叫做法性常乐。
【法性真如】 法性与真如。法性与真如,是同体异名。
【法性随缘】 又名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与随缘二种,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的因果,随净缘而生还灭的因果,这种情形叫做法性随缘。
【法性生身菩萨】 指在十圣位已证无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议变易生死身的菩萨。
【法门】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法门身】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见三身条。
【法空】 诸法缘起性空,为二空或三空之一。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执。
【法空观】 二空观之一,即观色(物质)心(精神)等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这是大乘菩萨的观慧。
【法空智】 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智慧。
【法食】 1.以法为食,长养慧命。2.如法的食物,佛法对于食物有法制,依著法制的食,叫做法食。
【法食时】 四食时之一,三世诸佛,都是以午时为食,过了午时即非时食。
【法界】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法界身】 周遍于法界的身体,亦即佛三身中之法身。
【法界佛】 华严经所说十种佛之一。佛证悟了一真法界的大智慧后,其大光明遍照于一切法界,故称法界佛。
【法界性】 简称法界或法性。法界亦即法性。
【法界观】 证入华严经所说的法界的观法,即一真法界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客观。
【法界三昧】 谓修法界观,得法界定,透彻一真法界的玄理。
【法界三观】 华严宗所立,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见三观条。
【法界圆融】 法界的一切法都是互相融通的意思。
【法界缘起】 四种缘起之一。见四种缘起条。
【法界实相】 法界与实相。法界与实相,是同体异名。
【法界无碍智】 华严经所说十种智之一,即证入法界无碍理的智慧。
【法华】 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简称。
【法华会】 颂赞法华经的法会。
【法华宗】 即天台宗,因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本经。
【法华一实】 法华经所说的都是一乘真实的教法。
【法华二妙】 相对妙与绝对妙。
【法华三昧】 三谛圆融的妙理现前,障中道的无明止息,摄一切法使归实相,名法华三昧。
【法华三部】 三部法华宗的经典,即佛说无量义经、妙法莲华经、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八年】 佛说法华经的时间一共是八年。
【法华忏法】 天台大师依法华经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之意,而定六根忏悔之仪式方法,著法华三昧行法(又名法华三昧忏仪)一卷,由此中抄出流行于世者,即法华忏法。
【法华涅槃时】 五时之一,法华与涅槃二经同属醍醐昧,故合为一时。
【法喜】 闻法之后心生欢喜。
【法喜食】 二食之一。见二食条。
【法无我】 见二无我条。
【法无碍智】 又名法无碍解。见四无碍解条。
【法无碍解】 见四无碍解条。
【法报】 法身与报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 法身、报身、应身。见三身条。
【法报应化】 法身、报身、应化身。见三身条。
【法鼓】 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好像击鼓使声音普遍听。法华经有击大法鼓和法鼓常鸣的话。
【法螺】 宣扬佛法好像吹螺,声音远扬,广被大众。
【法藏】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2.人名,本康居国人,武后赐号贤首,是华严宗的第三祖。
【法藏比丘】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
【法云】 (喻)佛说法如云,普荫一切众生,使得清凉自在。
【法云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十地名。
【法云等觉】 菩萨十地之第十位名法云地,过了法云地就是等觉,过了等觉就是佛的妙觉了。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法缘慈悲】 谓破除我之相,而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生起慈悲的心。
【法相】 诸法显现于外各别不同的相。
【法相宗】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又名唯识宗。
【法处所摄色】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征者;二、极回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回;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乳味】 见五味条。
【乳经】 指华严经。
【事】 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叫做事,离因缘造作之法则叫做理。
【事相】 有实事的,或是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做事相;至于讲道理的,没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则叫做理性。
【事造】 见理具条。
【事度】 指五戒十善等世善。因五戒十善是有为的事相,故曰事,能度三途之苦厄,故曰度。
【事证】 事理二证之一。见二证条。
【事障】 二障之一,即贪、嗔、痴等,能使生死相续,障大涅槃。
【事观】 二观之一,即观因缘所生的事相。
【事忍】 指世间法的忍,共有三种,即力忍、反忍、忘忍。
【事修】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事理】 1.因缘生之有为法叫做事,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叫做理。2.世间森罗万象之相叫做事,真如的理体叫做理。
【事理二忏】 事忏和理忏。在三种忏悔中,作法忏和取相忏是事忏,无生忏是理忏。
【事理三千】 事造三千与理具三千。见理具条。
【事理无碍法界】 四法界之一。见四法界条。
【使】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见十使条。
【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来迎】 佛菩萨从极乐世界前来迎接念佛的人。
【来果】 来世的果报。
【供具】 又叫做供物,即吾人时常拿来供养佛菩萨的物品,共有六种,即花、涂香、水、烧香、饭食、灯明等,如是次第,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之六度。
【供养】 奉养的意思,对上含有亲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对下含有同情、怜措、爱护的意思。
【供养法】 种种供养的方法。
【依果】 又名依报,即身体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山河大地房屋器具等是。
【依通】 依*药力或是咒术而显现的神通。
【依报】 又名依果。见依果条。
【依圆】 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见三性条。
【依止】 依赖止住。
【依止甚深】 五甚深之一。见五甚深条。
【依止阿阇梨】 五种阿阇梨之一。
【依正】 依报与正报。世间国土房屋器具等,为身所依,叫做依报;众生五蕴假合之身,乃过去造业所感,叫做正报。
【依正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依他】 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无自性,不能单独的生起,须依*众缘的具备,才能生长,名依他起性。
【依他自性】 又名依他起性,三自性之一。见三自性条。
【依他十喻】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
【依他起性】 见三性条。
【依法不依人】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依义不依语】 法四依之一。见四依条。
【到彼岸】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谓越过生死的大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
【制戒】 佛对弟子们所制订的戒律。
【制门】 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化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无容赦,是为制门。以上二门也就是化制二教。
【制教】 制止罪恶的教法,亦即戒律。
【制听二教】 佛所制定必当受持的法,叫做制;听其方便随意执行的法,叫做听。故制法若不实行必有罪,听法不实行也不为罪。
【刹那】 华译一念,指极短的时间。经上说,一弹指之间,即已含有六十个刹那了。
【刹那生灭】 一刹那之间就有生灭的意思。
【刹那三世】 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
【刹那无常】 谓在一刹那之短促时间中,就已具有生住异灭的四相,变化无常。
【刹帝利】 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田主,或王种。
【两舌】 十恶业之一,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
【两河】 尼连禅河与跋提河。佛在尼连禅河边成道,在跋提河边涅槃。前为有余涅槃之处,后为无余涅槃之处。
【两界】 金刚界与胎藏界。
【两垢】 有垢真如与无垢真如。有垢真如即自性清净的理体为烦恼所垢染,亦即在缠真如;无垢真如即佛果所显的清净理体,不为垢染所覆,亦即出缠真如。
【两鼠】 黑白二鼠,以喻白天和晚上。
【两足尊】 佛的尊号,因佛在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贵者,又两足是指佛福慧两足。
【具寿】 比丘的通称,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间的寿命,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具戒】 具足戒的简称。
【具戒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二地名,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具戒方便】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应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具足戒】 具足圆满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具知根】 三无漏根之一。见三无漏根条。
【取】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追求。
【取支】 十二支之一。
【取著】 对所爱的境界,执取贪著,不能舍离。
【取结】 取与结,都是烦恼的别名。
【受】 人类的感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受有三种,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受决】 与受记同义。
【受空】 三轮体空之一。见三轮体空条。
【受具】 受持具足戒。
【受持】 领受忆持。
【受记】 从佛处接受将来必当作佛的记别。
【受随】 受是受持具足戒;随是随著戒体而去如法修行。
【受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受用土】 三佛土之一。
【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三身之一。见三身条。
【受戒】 领受佛戒。
【受戒入位】 受持佛戒,便等于进入了佛菩萨的法位。
【受戒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受想行识】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周遍法界】 谓法身的功德充满于无边的法界。
【周遍含容观】 华严宗法界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咒】 梵语陀罗尼,华译为咒,即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出来的秘密语。
【咒心】 咒语的精要。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咒愿】 唱法语以愿求施主或是先亡福利。
【表相】 表显出来的相貌。
【泥洹】 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招提】 四方的意思,如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魏太武造寺,以招提名之,由是招提便成为寺院的别名。
【味尘】 六尘之一。
【呵罗罗】 八寒地狱之一。智度论说:‘呵婆婆,呵罗罗,侯侯,此三地狱,寒风噤颤,口不能开,因其呼声,而以名狱。’
【命者】 十六神我之一。
【命浊】 五浊之一。见五浊条。
【命命鸟】 又名生生鸟、共命鸟,即共命之鸟,是一种一身两头的鸟类。
【和尚】 吾师的意思,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
【和南】 稽首、敬化、度我等意思。
【和众】 和合的僧众。
【和敬】 六和敬。
【和僧】 和合的僧众。
【和香丸】 (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以喻一法之中具有无量的佛法。
【和合海】 (喻)僧众和合为一,好像海水普遍一味。
【和合性】 在因果中,缘众和合,名为和合性。
【和合众】 见和合僧条。
【和合僧】 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名和合僧。若有人以手段使他们分离,便叫做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和合二圣】 清朝雍正帝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和光接物】 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夜*】 华译捷疾鬼,这种鬼能够在天空中飞行。
【夜*罗刹】 夜*与罗刹。夜*华译为捷疾鬼,罗刹华译为暴恶鬼,都是恶鬼之名。
【夜摩】 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
【夜摩卢迦】 阎摩王的世界。
【始士】 菩萨的义译。
【始觉】 三觉之一。见三觉条。
【孤起偈】 十二分教之一。
【孤独园】 给孤独园的简称。见给孤独园条。
【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地方,而是随著各人的别业,孤独的处在虚空或是山野之中。
【宗风】 一宗的风化。
【宗派】 宗教的支派。
【宗趣】 宗旨和趣向。
【宗乘】 各宗所弘扬的宗义和教典。
【宗密】 人名,又称圭峰法师,为华严宗之第五祖。
【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都叫教门。
【宗门禅】 禅宗所传的禅法。
【宗因喻】 因明之三支。见三支条。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定力】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定水】 (喻)定心湛然,犹如止水。
【定门】 定慧二门之一。见二门条。
【定相】 1.常住不变的形相。2.入定的相状。
【定根】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德,故名根,为五根之一。
【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散者散乱,心常攀缘于六尘之境。
【定智】 禅定与智慧。
【定异】 在差别的因果中,互为差别,而不相混乱,叫做定异。
【定答】 非常肯定的答案,为四种问答之一。
【定业】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果。
【定聚】 三聚之一。
【定学】 禅定之学,为三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