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可以说是集中了佛学之大成。自受戒以来,深研戒法,严持律范,尝言:"行在梵网,志在西方。"早年于渠成、绍昙法师座下对于天台、法相以及法华、止观诸部都有深入研究。参谒灵鹫和尚而参禅开悟,闭关阅藏静心念佛而得念佛三昧。如是阅历,足以说明省庵大师佛学造诣之高深。然而论其重点,其佛学思想则主要体现于净土的理念,于《劝发菩提心文》中所列因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心,其中第九因缘说道:"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道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过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莫若发广大心。暂持名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万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言辞简明扼要,深为摄受人心,细品读之,菩提心油然而生,净土愿行自然发起。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之末尾说道:"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如是言论可谓苦口婆心,善意可嘉。
省庵大师事从禅观而入于净土的,以其早年在禅修上所得的成就综合净土法门的修持经验,曾经作了这样一首偈颂,可以说是在普劝修禅者也象自己一样转归净土,偈曰:"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撄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千七百只葛藤,一刀齐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这些偈颂中显露出的佛学思想想必会影响许多修行者的观念。
大师自己在少年时也精于世俗诗词等学,后来因为专志佛学虽有诗文作品则都为"念佛偈"、"劝修净土诗"之类的作品。如"念弥陀佛贵在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资粮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等等。大师之诗文完全是修行中有感而自发的,并非故为造作。是以为了避免其弟子平时迷于诗文而耽误修行,曾教导说:"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此良机,便成他世,再想回头,则难矣!"为普劝来求学之修行者,珍惜殊胜因缘,归心净土,念佛求生。而作警世偈曰:"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寤。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如上所列诗偈等可以粗略了知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若想全面了解则可奉读大师的著作如《劝发菩提心文》、《净土诗集》、《省庵大师语录》、《省庵法师遗书》等,势必让您耳目一新,进而将之奉为圭臬。
以上只是简单地概述了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影响。言辞或许不尽人意,然而其中引用之文则是大师的修行经验之谈,文质朴实,真情意切。但愿有缘者读之,能有感而发心,生信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我想这也是省庵大师之遗愿。在大师生后,许多净业学者作颂词以赞颂之,谨录二首于后,作为本文之结语。
颂曰:
悲心广大,菩提心文。
四十八愿,愿力宏深。
行解真实,瑞应超伦。
莲宗一脉,赖以常存。
又颂曰:
深人经藏难亲证,彻悟心源力弘净。
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诗示佛令。
发菩提心为先导,真信愿行为后勤。
若能具此殊胜法,即生超凡而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