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莲池大师
译者:日净法师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1)日当作盂兰盆斋(2)。”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设,唯念佛三日而已。
又闻昔有院主为官司所勾摄,堂中第一座集众救护,众以为持诵也,亦高声念佛而已。
此二事,迥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师法。
彼今之念佛者,名为专修。至于祷寿命,则《药师经》;解罪愆,则《梁皇忏》;济厄难,则《消灾咒》;求智慧,则《观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阁,若无补于事者。
不思彼佛寿命无量,况百年寿命乎?不思念彼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目前罪垢厄难乎?
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况时人所称智慧乎?阿伽陀药(3),万病总持。
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圣工巧,独且奈之何哉!
[注释]
(1)中元:俗以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佛教这一天称为“佛欢喜日”,亦称“孝亲节”。
(2)盂兰盆斋:据宗密大师盂兰盆经疏云:“于兰是西域(印度)之语,此云倒悬。盆乃华夏(中华)之音,乃为救器。若随方俗,应云救倒悬盆。”盂兰盆斋源自佛子目连尊者,见其母亲在饿鬼道,受倒悬之苦。目连尊者虽有神通,无边拯救,向佛求救。佛示阿难于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以百种饮食供养三宝,仰大众之恩光,可解饥虚倒悬之急难。
(3)阿伽陀药:阿伽陀,此译普去,谓此药能普去众疾,为不死药,又云无价,谓此药功高,价值无量。
[译文]:
我以前在某寺参学,有一天听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当作盂兰盆斋。”我以为一定是要设斋供众。但到了中元节,并没有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
又听说从前有一个寺庙的当家师父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和尚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一定要诵经持咒,但结果也只是教人高声念佛而已。
这二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风是多么的不同凡响,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然今有许多念佛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祈求增长寿命,便诵药师经,为了解罪愆,就拜梁皇宝忏,为了救济厄难,则持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向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理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
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我们念佛得生净土,同样能得无量寿命,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
又《观无量寿经》中言:“至心称念一句阿弥陀佛,于念念中,消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人间的百年寿命呢?
又《无量寿经》中言:“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无央即无边)。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智慧呢?一句佛号,如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
但如果三心二意,不肯信服。那么,纵有神圣善巧的本领,对你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