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字宜之,湖州(浙江吴兴县)人,以秀才身份进入京城的太学。后来出来治理寿阳,接着治理襄国。流贼攻破襄阳之时,唐时跳入端礼门左边的井中,后来被家人扶救出来,死而复活。自己上书诉讼,皇帝上诏交付刑部查究询问,因此还得清白,放回家中。唐时最初参礼莲池大师,大师传授他念佛法门,于是精勤专修净土行业。所有的眷属都能够背诵《金刚经》和《普门品》。白天大家各自作自己的事业,晚上则共集在佛前念佛回向,以此为日常的惯例。唐时曾经说:
「修习净土的人,以观想之门为最重要,必须无论穿衣吃饭,都常常在观想之中。或者观想神游于莲海之内,身在莲华之中礼拜阿弥陀佛。或者坐着观照七宝的国土,佛光注照于我身上,净土的观想既已成就,往生西方就是必然而不必期待的事了。」唐时平日专修阿弥陀佛的观想。有一天前往南京的长干寺,正在礼拜佛塔称念佛名的时候,见到塔顶放出白色的光,阿弥陀佛现出身相,如黄金色一般地耀眼光明。又有一天,唐时静坐于禅堂,推开禅堂的窗子,忽然看见大海中涌出一座高山,阿弥陀佛坐在山上,金色的光明彻照于四方,禅堂所在的墙壁林木,尽皆空去不见。唐时的精进诚恳所得的感应大多如是。
唐时专精于诗词文章,在他归心佛法之后,常常随顺世间的语言,演说种种的法要,著作《莲华净土诗》、《如来香》、《频伽音》等书,刻版印行于当世。唐时曾经自己预先准备墓地,后来舍弃而入栖霞寺中,并交待遗言说,死后一定要用火化荼毗的方法。临命终时,现诸种种的瑞相,正念分明而往生。(金刚持验记。净土晨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