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弥陀四十八愿
弥陀四十八愿
2007年10月23日09:2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126 字体: 繁體

净空法师

弥陀四十八愿  (第一集)  1990/6  台湾高雄国军英雄馆 

  广公老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高雄在过去十多年前,记得在此地讲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最初在龙泉寺,隆道老法师的道场,以後曾经在佛教堂、弥陀院都讲过一段时期。最近这十几年来,因为国外的道场多了,所以很少有时间到南部来。今天有这样殊胜的机缘,遇到很多的老同修,心里感觉非常的愉快。这次主办单位要我跟大家介绍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个缘分尤其是殊胜。

  我們曉得世尊當年在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如果我們要問一問,世尊四十九年他最希望講的是哪一部經?是哪一個法門?我想這是我們學佛的同修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認真去問一問的。我自己學佛,今年三十九年了,我學佛就喜歡問這些問題,而且一定要找到答案。如果答案沒有找到,我們修學就免不了有疑惑,疑惑是修學重大的障礙。
  我们晓得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我们要问一问,世尊四十九年他最希望讲的是哪一部经?是哪一个法门?我想这是我们学佛的同修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认真去问一问的。我自己学佛,今年三十九年了,我学佛就喜欢问这些问题,而且一定要找到答案。如果答案没有找到,我们修学就免不了有疑惑,疑惑是修学重大的障碍。

  在中國佛教,我們都知道《華嚴經》是根本法輪,可以說這是任何一個宗派都肯定的。《華嚴》是一乘圓教,實在講,講一乘圓教在大乘經典裡面只有三部經,這是大家公認的,《華嚴》、《法華》、《梵網經》。古德曾經說過,一切經如果做個比較,《華嚴》第一;《華嚴經》要跟《無量壽經》比一比,《無量壽經》第一,這就把《華嚴》也比下去了。古德甚至於還說,《華嚴》、《法華》一直是《無量壽經》的導引而已。這個導引就好像我們經典三分,序分的意思,《華嚴》、《法華》是佛說法的序分。那正宗分是什麼?正宗分就是《無量壽經》。這種說法出自於古德、淨宗大德之口,他們這樣說法有沒有過分?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有沒有門戶之見?修淨土的特別讚歎淨土,學禪的特別讚歎禪宗,這是後來的佛教都免不了有自讚毀他。古來淨宗的大德有沒有犯這個毛病?這是我們要認真去思惟的。如何認定?那只有深入經藏,這是要費相當的時間。不能夠深入經藏,我們就沒有法子肯定古大德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在中国佛教,我们都知道《华严经》是根本法轮,可以说这是任何一个宗派都肯定的。《华严》是一乘圆教,实在讲,讲一乘圆教在大乘经典里面只有三部经,这是大家公认的,《华严》、《法华》、《梵网经》。古德曾经说过,一切经如果做个比较,《华严》第一;《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比一比,《无量寿经》第一,这就把《华严》也比下去了。古德甚至於还说,《华严》、《法华》一直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这个导引就好像我们经典三分,序分的意思,《华严》、《法华》是佛说法的序分。那正宗分是什麽?正宗分就是《无量寿经》。这种说法出自於古德、净宗大德之口,他们这样说法有没有过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没有门户之见?修净土的特别赞叹净土,学禅的特别赞叹禅宗,这是後来的佛教都免不了有自赞毁他。古来净宗的大德有没有犯这个毛病?这是我们要认真去思惟的。如何认定?那只有深入经藏,这是要费相当的时间。不能够深入经藏,我们就没有法子肯定古大德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大概一般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對於淨宗比較難於接受,我個人學佛也是其中之一。雖然過去我的老師一再的勸我留意淨土,我們對於老師的關愛非常的感激,可是實際上還是陽奉陰違,覺得不以為然,心心嚮往大經。我從民國六十年在台北開始講《華嚴經》,講了十七年沒有中斷。我這十七年的《華嚴》,在這個裡面開悟了,悟的什麼?悟得淨宗大德所講的話沒錯,一點也沒錯,確確實實這部經、這個法門是世尊主要要說的一部經典,所謂如來正說。
  大概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於净宗比较难於接受,我个人学佛也是其中之一。虽然过去我的老师一再的劝我留意净土,我们对於老师的关爱非常的感激,可是实际上还是阳奉阴违,觉得不以为然,心心向往大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在台北开始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没有中断。我这十七年的《华严》,在这个里面开悟了,悟的什麽?悟得净宗大德所讲的话没错,一点也没错,确确实实这部经、这个法门是世尊主要要说的一部经典,所谓如来正说。

  我在《華嚴》裡面講了一半之後,我是《八十》跟《四十》同時講,講到一半我有了個疑問,我就追究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學的什麼法門?善財童子學的什麼法門?這麼一追究,仔細在經典裡面一看,原來他們都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我得到印證了。一切經最後歸到《華嚴》,《華嚴經》到最後歸到淨土,尤其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知道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整個《大藏經》的歸宿。尤其《華嚴》明白的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平常我們沒有把念佛法門看在眼裡,輕視了淨宗法門。
  我在《华严》里面讲了一半之後,我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讲到一半我有了个疑问,我就追究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学的什麽法门?善财童子学的什麽法门?这麽一追究,仔细在经典里面一看,原来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我得到印证了。一切经最後归到《华严》,《华严经》到最後归到净土,尤其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知道这部经典、这个法门是整个《大藏经》的归宿。尤其《华严》明白的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平常我们没有把念佛法门看在眼里,轻视了净宗法门。

  修學其餘的法門不是不好,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其餘法門不是個直接的法門,是個間接的。一切大乘法門的歸宿在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之後,見到文殊、普賢,普賢菩薩會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許普賢菩薩勸你,你也不以為然,到你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圓教初住就證入華藏。十住、十行、十迴向,到你登地,這個時候智慧大開了,真正能夠體會到如來的真實義,你才能夠相信、才能夠不疑惑,這個時候開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十地菩薩始終,始是初地,終是等覺,就是十一地,這些菩薩們沒有一個不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修学其余的法门不是不好,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其余法门不是个直接的法门,是个间接的。一切大乘法门的归宿在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後,见到文殊、普贤,普贤菩萨会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许普贤菩萨劝你,你也不以为然,到你在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圆教初住就证入华藏。十住、十行、十回向,到你登地,这个时候智慧大开了,真正能够体会到如来的真实义,你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不疑惑,这个时候开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地菩萨始终,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就是十一地,这些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我在《華嚴經》裡面發現了這個秘密,這一發現之後,我就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了。專講淨宗經典,《華嚴經》不講了,我講《無量壽經》,為什麼?因為《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是《華嚴經》的略本,是《華嚴經》的精華。蕅益大師說得對,他說《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部,一個是大本,一個是小本,所謂大本就是詳細說的,小本是略說的。他說這個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你想想看,不僅釋迦如來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不是以這部經普度一切眾生。
  我在《华严经》里面发现了这个秘密,这一发现之後,我就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了。专讲净宗经典,《华严经》不讲了,我讲《无量寿经》,为什麽?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是《华严经》的略本,是《华严经》的精华。蕅益大师说得对,他说《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部,一个是大本,一个是小本,所谓大本就是详细说的,小本是略说的。他说这个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你想想看,不仅释迦如来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是以这部经普度一切众生。

  我們仔細把它跟《華嚴》、《法華》作個比較,《華嚴》、《法華》是了義一乘,雖然是了義一乘,並不能夠普攝一切眾生的根性。《華嚴經》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沒分,《法華》亦復如此;換句話說,雖然是圓教一乘還有遺憾,遺憾的是不能夠普度一切業障的眾生。唯獨這部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可以度文殊、普賢等覺菩薩,圓教的等覺菩薩,下可以度地獄眾生。造作五逆十惡極重之罪,立刻就要墮地獄了,佛有沒有能夠叫這種人立刻成佛?如果佛說不能,那佛就不是圓滿的智慧,不是全知全能,佛的能力還有限。到我們念了這部《無量壽經》才恍然大悟,佛的確智慧、能力究竟圓滿。因為極惡的眾生,立刻要墮地獄,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所謂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真能做得到。憑什麼?就憑這部經典,就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我自己學佛三十九年的心得,我在《華嚴經》十七年所得來的見地,得來實實在在不容易!
  我们仔细把它跟《华严》、《法华》作个比较,《华严》、《法华》是了义一乘,虽然是了义一乘,并不能够普摄一切众生的根性。《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没分,《法华》亦复如此;换句话说,虽然是圆教一乘还有遗憾,遗憾的是不能够普度一切业障的众生。唯独这部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可以度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圆教的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造作五逆十恶极重之罪,立刻就要堕地狱了,佛有没有能够叫这种人立刻成佛?如果佛说不能,那佛就不是圆满的智慧,不是全知全能,佛的能力还有限。到我们念了这部《无量寿经》才恍然大悟,佛的确智慧、能力究竟圆满。因为极恶的众生,立刻要堕地狱,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真能做得到。凭什麽?就凭这部经典,就凭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自己学佛三十九年的心得,我在《华严经》十七年所得来的见地,得来实实在在不容易!

  在全經,我們今天選的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這個本子,剛才廣老和尚跟我見面,他告訴我,這個本子是他老人家的師父律航老法師從大陸上帶來的,這個本子是律老帶來的。當時帶來的時候交給台中瑞成書局印了二千本,台灣才有這個本子流通。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國三十九年在台中曾經講過一遍,我們現在這個本子就是李老師當年講經自己用的經本。本子上有他的註解,他親筆所寫的,用毛筆寫的,寫得相當的整齊。雖然註得很簡單,把經裡面的要義統統給我們提示出來了,非常難得的一個好註子。今天我們把原本印出來,供養給諸位同修。老法師提示、提醒我,希望我們多多的翻印流通。我向老和尚報告,我們現前大概已經流通了三十萬冊,全世界都贈送。贈送給大陸也不少,去年我送這個經本就送了差不多將近有二萬冊,送到大陸,所以現在大陸對淨宗逐漸逐漸也注意到了。
  在全经,我们今天选的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这个本子,刚才广老和尚跟我见面,他告诉我,这个本子是他老人家的师父律航老法师从大陆上带来的,这个本子是律老带来的。当时带来的时候交给台中瑞成书局印了二千本,台湾才有这个本子流通。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在台中曾经讲过一遍,我们现在这个本子就是李老师当年讲经自己用的经本。本子上有他的注解,他亲笔所写的,用毛笔写的,写得相当的整齐。虽然注得很简单,把经里面的要义统统给我们提示出来了,非常难得的一个好注子。今天我们把原本印出来,供养给诸位同修。老法师提示、提醒我,希望我们多多的翻印流通。我向老和尚报告,我们现前大概已经流通了三十万册,全世界都赠送。赠送给大陆也不少,去年我送这个经本就送了差不多将近有二万册,送到大陆,所以现在大陆对净宗逐渐逐渐也注意到了。

  今天因為時間不多,我們只有三次的講演,實際上只有六個小時。這麼短的時間,如其介紹全經大意,不如跟諸位細說全經最重要的一部分,這部分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是淨土宗第一手的資料。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世尊為我們轉述就等於阿彌陀佛親自宣講,無二無別。全經的介紹,以後如果有時間,這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時間,我們現在講全經的錄音帶也有好多種,我想同修們都可以能夠聽得到。
  今天因为时间不多,我们只有三次的讲演,实际上只有六个小时。这麽短的时间,如其介绍全经大意,不如跟诸位细说全经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净土宗第一手的资料。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为我们转述就等於阿弥陀佛亲自宣讲,无二无别。全经的介绍,以後如果有时间,这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时间,我们现在讲全经的录音带也有好多种,我想同修们都可以能够听得到。

  《無量壽經》來到中國最早,在佛教傳到中國的初期,後漢的時候就來到中國,相傳安世高大師有翻譯,可惜這個譯本失傳了。所以從漢到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可惜的,其中有七種已經失傳了,現在流傳在我們世間還有五種。古人從這五種不同的譯本詳加考證,都認為《無量壽經》的原本,就是原梵本,不止一種;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無量壽經》不止講一次,也就是說世尊多次宣講,這個發現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任何經典只是講一次,沒有重複過的。《無量壽經》是多次重複,換句話說,這部經是多麼的重要。因此後人就感覺到有會集的必要,我們看一種本子不能夠了解其餘經典裡面佛還有很多好的開示,精粹的開示。
  《无量寿经》来到中国最早,在佛教传到中国的初期,後汉的时候就来到中国,相传安世高大师有翻译,可惜这个译本失传了。所以从汉到宋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可惜的,其中有七种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在我们世间还有五种。古人从这五种不同的译本详加考证,都认为《无量寿经》的原本,就是原梵本,不止一种;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不止讲一次,也就是说世尊多次宣讲,这个发现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任何经典只是讲一次,没有重复过的。《无量寿经》是多次重复,换句话说,这部经是多麽的重要。因此後人就感觉到有会集的必要,我们看一种本子不能够了解其余经典里面佛还有很多好的开示,精粹的开示。

  如果五種本子都讀,在古時候印刷術不發達,經本不容易得到。就以宋朝王龍舒居士來說,龍舒居士我們大家對他都非常熟悉,他有《龍舒淨土文》,在台灣流通量非常之大。王龍舒居士會集《無量壽經》只看到四種本子,其中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他沒有見到。由此可知,古時候要想得到這部經五種本子都看到,是非常的不容易。現代印刷術發達,我們得到經書比從前是方便太多。
  如果五种本子都读,在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经本不容易得到。就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来说,龙舒居士我们大家对他都非常熟悉,他有《龙舒净土文》,在台湾流通量非常之大。王龙舒居士会集《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本子,其中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他没有见到。由此可知,古时候要想得到这部经五种本子都看到,是非常的不容易。现代印刷术发达,我们得到经书比从前是方便太多。

  會集確實是有必要,王龍舒是第一個會集的人,以後有彭際清的節校本,有魏默深的會集本。很可惜,古德會集裡面都有瑕疵,雖然後人也很佩服,總還有些地方給人不滿意,所以流通就不廣。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對於這樁事情深深有感觸。我們現在這個本子送給諸位的,這個本子前面有二篇序文,第二篇序文是梅光羲寫的。大家細細看看這篇序文,對於《無量壽經》的來龍去脈就會有個了解。梅光羲是李炳南的老師,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大家非常景仰,梅光羲是他的老師。在民國初年,在中國大陸上,居士當中非常有名氣,所謂「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老居士,北方夏蓮居老居士,當時佛教界裡面稱這二位大居士稱大士,不是普通稱呼,稱大士。大士是菩薩,我們稱觀音大士、普賢大士,稱他們二位為大士,「南梅北夏」。
  会集确实是有必要,王龙舒是第一个会集的人,以後有彭际清的节校本,有魏默深的会集本。很可惜,古德会集里面都有瑕疵,虽然後人也很佩服,总还有些地方给人不满意,所以流通就不广。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对於这桩事情深深有感触。我们现在这个本子送给诸位的,这个本子前面有二篇序文,第二篇序文是梅光羲写的。大家细细看看这篇序文,对於《无量寿经》的来龙去脉就会有个了解。梅光羲是李炳南的老师,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大家非常景仰,梅光羲是他的老师。在民国初年,在中国大陆上,居士当中非常有名气,所谓「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老居士,北方夏莲居老居士,当时佛教界里面称这二位大居士称大士,不是普通称呼,称大士。大士是菩萨,我们称观音大士、普贤大士,称他们二位为大士,「南梅北夏」。

  夏老居士在民國二十一年,發願重新會集,用了三年的時間,稿本才寫成。到民國二十五年初版印出來,又經過了幾次修改,才成為定本,我們現在這個本子是個定本。夏老師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他也是梅光羲的外甥,家學淵源非常的深厚。我前年在美國講經,聽說他還在。我在美國華府講經,華府有些同修來告訴我,他們要請一位密宗的上師到華盛頓來弘法,問我好不好?我在那邊都勸人念佛,他說找個密宗的上師來,當然我也不能說不好,我就含糊籠統的敷衍他。我就問他是那一位上師?他們給我講黃念祖上師。黃念祖的名字我很熟悉,他這一說我就想起來了。黃念祖!我說從大陸上來的?他說是的。我說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們告訴我,是的。我說那沒有問題,趕快請他來。
  夏老居士在民国二十一年,发愿重新会集,用了三年的时间,稿本才写成。到民国二十五年初版印出来,又经过了几次修改,才成为定本,我们现在这个本子是个定本。夏老师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他也是梅光羲的外甥,家学渊源非常的深厚。我前年在美国讲经,听说他还在。我在美国华府讲经,华府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们要请一位密宗的上师到华盛顿来弘法,问我好不好?我在那边都劝人念佛,他说找个密宗的上师来,当然我也不能说不好,我就含糊笼统的敷衍他。我就问他是那一位上师?他们给我讲黄念祖上师。黄念祖的名字我很熟悉,他这一说我就想起来了。黄念祖!我说从大陆上来的?他说是的。我说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们告诉我,是的。我说那没有问题,赶快请他来。

  過了一個月,黃老居士到華府,我在達拉斯,我就把這個本子寄了一本給他,這是他老師的會集本,又把《相宗綱要》寄了一本給他。《相宗綱要》是他舅父所編的,梅光羲所編的,送給他作個紀念。他老人家就把他最近完成的《無量壽經》的註解寄給我,他就帶了這麼一部,寄給我了。我正好那一天回台灣,收到他這個東西來不及看,放在行李裡面就帶回台灣。一看之後,他註得非常之好,非常的難得。我立刻就寫信到華盛頓DC,請他們轉告老居士(我跟他沒有見過面),問他有沒有版權,如果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那就算了,我打算重新要給《無量壽經》寫個註解;如果沒有版權,我馬上就準備翻印,給它流通。沒多久黃老居士回信來了,他說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歡迎批評指教。
  过了一个月,黄老居士到华府,我在达拉斯,我就把这个本子寄了一本给他,这是他老师的会集本,又把《相宗纲要》寄了一本给他。《相宗纲要》是他舅父所编的,梅光羲所编的,送给他作个纪念。他老人家就把他最近完成的《无量寿经》的注解寄给我,他就带了这麽一部,寄给我了。我正好那一天回台湾,收到他这个东西来不及看,放在行李里面就带回台湾。一看之後,他注得非常之好,非常的难得。我立刻就写信到华盛顿DC,请他们转告老居士(我跟他没有见过面),问他有没有版权,如果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就算了,我打算重新要给《无量寿经》写个注解;如果没有版权,我马上就准备翻印,给它流通。没多久黄老居士回信来了,他说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批评指教。

  我得到他這個訊息,就把他的本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因為他的原本是簡體字,把簡體字統統換成我們的正體字,印了一萬本。我相信不少同修都已經看到過這個本子,這一萬本很快的就送完。我們想印再版,在這時候我到北京,特地去看老居士,跟他見面,一見如故。過去弘揚《無量壽經》,弘揚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人,感覺得非常孤單;他在大陸上弘揚也是他一個人。現在我們遇到了,畢竟除了我還有他,他是除了他還有我,這是志同道合,很難得。他告訴我,希望我二版慢一點印,他在修訂,希望修訂一個定本,他對於他這個註解還不滿意,希望再加以修訂。他的修訂稿會送給我,希望再印二版。現在許多同修問我要書,來不及,還是把這個初版,初版裡面有幾個錯字改過來。二版我已經開始印了,老居士修訂本我們決定印三版。今年十月間我要到大陸跟他再碰一次頭。
  我得到他这个讯息,就把他的本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他的原本是简体字,把简体字统统换成我们的正体字,印了一万本。我相信不少同修都已经看到过这个本子,这一万本很快的就送完。我们想印再版,在这时候我到北京,特地去看老居士,跟他见面,一见如故。过去弘扬《无量寿经》,弘扬这个本子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得非常孤单;他在大陆上弘扬也是他一个人。现在我们遇到了,毕竟除了我还有他,他是除了他还有我,这是志同道合,很难得。他告诉我,希望我二版慢一点印,他在修订,希望修订一个定本,他对於他这个注解还不满意,希望再加以修订。他的修订稿会送给我,希望再印二版。现在许多同修问我要书,来不及,还是把这个初版,初版里面有几个错字改过来。二版我已经开始印了,老居士修订本我们决定印三版。今年十月间我要到大陆跟他再碰一次头。

  我聽說慈舟老法師曾經在濟南講過這個本子,而且有科判,這個科判現在還在,黃老居士手上還有。我就想到慈舟老法師有二個學生在台灣,這二個學生都是我們佛教界所尊敬的。第一位就是道源老法師,已經圓寂了,他是慈舟的學生。第二位就是懺雲法師,他也是慈舟的學生。如果慈舟法師的科判我們要是能夠取得,再會入本經把它流通,我相信對台灣同修會更有一種親切之感,有助於弘揚這個本子。這是對於這個版本的簡單介紹。下面我要把這個本子最重要的一章,就是第六章,諸位今天都拿到這個本子,在這個本子第二十頁,「發大誓願第六」,把這一章介紹給諸位同修。拿到經本的人請翻開經本的第二十面,下面的阿拉伯字第二十面,我們這三天就講這一章。
  我听说慈舟老法师曾经在济南讲过这个本子,而且有科判,这个科判现在还在,黄老居士手上还有。我就想到慈舟老法师有二个学生在台湾,这二个学生都是我们佛教界所尊敬的。第一位就是道源老法师,已经圆寂了,他是慈舟的学生。第二位就是忏云法师,他也是慈舟的学生。如果慈舟法师的科判我们要是能够取得,再会入本经把它流通,我相信对台湾同修会更有一种亲切之感,有助於弘扬这个本子。这是对於这个版本的简单介绍。下面我要把这个本子最重要的一章,就是第六章,诸位今天都拿到这个本子,在这个本子第二十页,「发大誓愿第六」,把这一章介绍给诸位同修。拿到经本的人请翻开经本的第二十面,下面的阿拉伯字第二十面,我们这三天就讲这一章。

  首先我要跟諸位說明這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這一點要搞清楚。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他是一位國王,本經有他一段的簡史,簡單的歷史。他做國王的時候,在當時有佛住世,這尊佛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有這尊佛出世。他聽佛說法非常的感動,自己發願把王位讓給別人,他出家修道。以他的秉賦當然是超過了常人,他跟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在老師面前說明他的志趣。這一點我們也不能疏忽,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發心學佛,想想我們為什麼發心?我們為什麼要出家?實在說我們心量很小,眼光很短。過去我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壇經》,六祖大師拜見五祖忍和尚的時候,忍和尚問他,你來,想求什麼?他告訴忍大師說我想作佛。這樣的口氣非常希有。諸位同修想想,我們出家那天剃度了,我們為什麼想出家?是不是為了想作佛?
  首先我要跟诸位说明这四十八愿是怎麽来的,这一点要搞清楚。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他是一位国王,本经有他一段的简史,简单的历史。他做国王的时候,在当时有佛住世,这尊佛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有这尊佛出世。他听佛说法非常的感动,自己发愿把王位让给别人,他出家修道。以他的秉赋当然是超过了常人,他跟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在老师面前说明他的志趣。这一点我们也不能疏忽,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发心学佛,想想我们为什麽发心?我们为什麽要出家?实在说我们心量很小,眼光很短。过去我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拜见五祖忍和尚的时候,忍和尚问他,你来,想求什麽?他告诉忍大师说我想作佛。这样的口气非常希有。诸位同修想想,我们出家那天剃度了,我们为什麽想出家?是不是为了想作佛?

  世饒王他發願出家,不但他要作佛,還要超過諸佛。這個比六祖就高了,六祖只說作佛,沒有說要超過諸佛;法藏比丘發的願是我要作佛,還要超過諸佛。實在講他真的做到了。老師對於這樣的學生,歡喜!這是個好學生,非常難得的一個學生。法藏比丘向老師要求為他說法,佛也就真的答應,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依正莊嚴。這二百一十億佛國土,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一個數字,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意思,在密宗裡面代表大圓滿。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也沒有漏掉,全部給他宣說。不但給他宣說,而且以神力展現在他面前,讓他統統看到,使他對於整個法界,諸佛剎土裡面因果善惡完全通達明瞭,他才發願的。
  世饶王他发愿出家,不但他要作佛,还要超过诸佛。这个比六祖就高了,六祖只说作佛,没有说要超过诸佛;法藏比丘发的愿是我要作佛,还要超过诸佛。实在讲他真的做到了。老师对於这样的学生,欢喜!这是个好学生,非常难得的一个学生。法藏比丘向老师要求为他说法,佛也就真的答应,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依正庄严。这二百一十亿佛国土,诸位要知道,这不是一个数字,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在密宗里面代表大圆满。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全部给他宣说。不但给他宣说,而且以神力展现在他面前,让他统统看到,使他对於整个法界,诸佛刹土里面因果善恶完全通达明了,他才发愿的。

  所以,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不斷不斷累積圓滿的大願,圓滿這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在接受老師的教導,參訪十方諸佛剎土,有感而發的,正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這種修學的歷程是非常合乎我們現代所講的科學,不是盲從,不是感情衝動。他見到這個世界哪些地方不好,不好我不要;這個世界有哪些地方好的,好的我要採納,我要採取;不好的我捨棄,我不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變成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美好的世界。為什麼?所有十方世界裡面不好的,西方世界沒有,找不到;一切諸佛世界美好的地方它統統都有,它是集諸佛剎土美好的大乘,這麼來的。
  所以,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不断不断累积圆满的大愿,圆满这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教导,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有感而发的,正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这种修学的历程是非常合乎我们现代所讲的科学,不是盲从,不是感情冲动。他见到这个世界哪些地方不好,不好我不要;这个世界有哪些地方好的,好的我要采纳,我要采取;不好的我舍弃,我不要。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变成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世界。为什麽?所有十方世界里面不好的,西方世界没有,找不到;一切诸佛世界美好的地方它统统都有,它是集诸佛刹土美好的大乘,这麽来的。

  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實在講現前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現在由於大眾傳播便捷,交通便利,個人到全世界每個地方去觀光、旅行、考察的機會太多了。我們台灣是個寶島,如果我們每個人到海外去看看別的國家,他們好的我們學習,他們不好的,我們統統捨掉。如果每個台灣同胞站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夠盡心盡力,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我相信我們台灣十年、二十年之間,就會建立這個地球上的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這樣建立的!不是自己在家裡「我要想怎麼樣,要想怎麼樣」,不是的。我們看他這四十八願充滿了智慧,成就圓滿的福德。這是在第二十面第三行,「發大誓願第六」。
  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实在讲现前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现在由於大众传播便捷,交通便利,个人到全世界每个地方去观光、旅行、考察的机会太多了。我们台湾是个宝岛,如果我们每个人到海外去看看别的国家,他们好的我们学习,他们不好的,我们统统舍掉。如果每个台湾同胞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够尽心尽力,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我相信我们台湾十年、二十年之间,就会建立这个地球上的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这样建立的!不是自己在家里「我要想怎麽样,要想怎麽样」,不是的。我们看他这四十八愿充满了智慧,成就圆满的福德。这是在第二十面第三行,「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法藏』是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的法號,他出家的法號。『世尊』就是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段文就是四十八願,是他自己修學成績的報告,向老師提出報告,他的西方極樂世界已經建成了。第一願,這一章的經文總共分為二十四段,二十四段是綱,四十八願是目,四十八有小字註在每一段的後面,我們可以對照來看。
  『法藏』是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之前的法号,他出家的法号。『世尊』就是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这段文就是四十八愿,是他自己修学成绩的报告,向老师提出报告,他的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建成了。第一愿,这一章的经文总共分为二十四段,二十四段是纲,四十八愿是目,四十八有小字注在每一段的後面,我们可以对照来看。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這句是總綱,是總說。『我』是阿彌陀佛自稱,『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就是說他如果要成了佛的話。我們知道,法藏比丘現在在我們娑婆世界西方過十萬億佛剎,那個地方有極樂世界,他在那邊示現成佛,於今十劫,到現在已經有十劫。他是已經成佛!他的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句話是總說,「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下面要一條一條為我們細說。簡單的講,這裡面無比的殊勝,就是十念必生,往生不退,這是十方所有一切佛剎裡面沒有的。
  这句是总纲,是总说。『我』是阿弥陀佛自称,『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就是说他如果要成了佛的话。我们知道,法藏比丘现在在我们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刹,那个地方有极乐世界,他在那边示现成佛,於今十劫,到现在已经有十劫。他是已经成佛!他的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句话是总说,「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下面要一条一条为我们细说。简单的讲,这里面无比的殊胜,就是十念必生,往生不退,这是十方所有一切佛刹里面没有的。

  任何一個地方修行是進進退退,這個很麻煩,實在講進得少,退得多,因此成就的時間就要拖得很長。經上跟我們講三大阿僧祇劫,無量阿僧祇劫,《華嚴》講無量劫,才能成就。這個就是因為會退轉,如果不退轉,哪要那麼長的時間?西方世界有個好處,它不退轉,不但不退轉,而且是圓證三不退。實在講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而且是真正難以相信的法門。不退已經很難,圓證三不退,什麼叫做圓?諸位要知道,圓是要到等覺菩薩才圓;等覺以下,雖然講不退,沒有到圓,沒有到圓滿。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凡夫,博地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難道也是圓證三不退嗎?給諸位說,確實是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就等於觀世音菩薩,等於文殊、普賢。
  任何一个地方修行是进进退退,这个很麻烦,实在讲进得少,退得多,因此成就的时间就要拖得很长。经上跟我们讲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华严》讲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就是因为会退转,如果不退转,哪要那麽长的时间?西方世界有个好处,它不退转,不但不退转,而且是圆证三不退。实在讲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而且是真正难以相信的法门。不退已经很难,圆证三不退,什麽叫做圆?诸位要知道,圆是要到等觉菩萨才圆;等觉以下,虽然讲不退,没有到圆,没有到圆满。那麽问题就来了,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夫,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难道也是圆证三不退吗?给诸位说,确实是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就等於观世音菩萨,等於文殊、普贤。

  一個凡夫念幾天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一下子就提升到等覺菩薩,誰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裡面翻的是極難信法,真正難信。換句話說,這樣難信的方法你為什麼會相信?這有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你多生多劫修學這個法門,善根種子的成熟;如果不是你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你今天遇到這個法門不可能相信。第二個因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加持,這是緣,前面是因,因緣聚會,我們對這個法門生起了信心。所以,這個法門絕對不是一個普通法門。
  一个凡夫念几天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一下子就提升到等觉菩萨,谁相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里面翻的是极难信法,真正难信。换句话说,这样难信的方法你为什麽会相信?这有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多生多劫修学这个法门,善根种子的成熟;如果不是你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你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不可能相信。第二个因缘,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加持,这是缘,前面是因,因缘聚会,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了信心。所以,这个法门绝对不是一个普通法门。

  從這個地方來說,我告訴諸位同修,我自己就不是個根性很利的人。為什麼?因為我入佛門的時候是方東美老師介紹的,我是從哲學裡面入佛門的。受方老師影響足足有三年,把佛法當作哲學來看待,尤其是羨慕佛門裡面性、相二宗。性宗是空宗、禪宗,相宗就是唯識法相宗,對於這二宗特別有好感。對於淨宗就很輕視,認為這一句阿彌陀佛有什麼了不起,三歲小孩都可以念,我們哪裡要學這個東西?所以對於淨宗是輕慢之心對之。我剛才跟諸位說了,我之能夠相信這個法門,是得力於一十七年講《華嚴經》。所以古人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導引,這個話我完全承認。因為我就是《華嚴》、《法華》把我引到《無量壽經》裡面來的,如果不是這個大經,我不會歸心到淨宗法門。
  从这个地方来说,我告诉诸位同修,我自己就不是个根性很利的人。为什麽?因为我入佛门的时候是方东美老师介绍的,我是从哲学里面入佛门的。受方老师影响足足有三年,把佛法当作哲学来看待,尤其是羡慕佛门里面性、相二宗。性宗是空宗、禅宗,相宗就是唯识法相宗,对於这二宗特别有好感。对於净宗就很轻视,认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有什麽了不起,三岁小孩都可以念,我们哪里要学这个东西?所以对於净宗是轻慢之心对之。我刚才跟诸位说了,我之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得力於一十七年讲《华严经》。所以古人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这个话我完全承认。因为我就是《华严》、《法华》把我引到《无量寿经》里面来的,如果不是这个大经,我不会归心到净宗法门。

  認識之後,我才想到蓮池大師過去講的二句話,他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老人家不要了,三藏十二部《大藏經》不要了,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於別人行」,八萬四千行門他也不要,他老人家最後要什麼東西?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我想到他這兩句話,是徹底覺悟,真正覺悟,我懂得他的意思。我懂得他的意思之後,我《華嚴經》不講了,所有一切大乘經論我也不講。今天雖然在全世界請我講經,我開出來的只有淨土五經一論;五經一論以外,任何人請我講,我都不講。為什麼?我也要「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讓給別人講,我不講了。五經一論,六種還嫌麻煩,我自己主動講的,給諸位說又打了個對折,我只講三種,《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另外三種,他不請我,我不主動講;這個三種,他不請我,我也要講!這是我自己將來往生淨土的資糧。問我為什麼要講?這是往生淨土的資糧。
  认识之後,我才想到莲池大师过去讲的二句话,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老人家不要了,三藏十二部《大藏经》不要了,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於别人行」,八万四千行门他也不要,他老人家最後要什麽东西?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我想到他这两句话,是彻底觉悟,真正觉悟,我懂得他的意思。我懂得他的意思之後,我《华严经》不讲了,所有一切大乘经论我也不讲。今天虽然在全世界请我讲经,我开出来的只有净土五经一论;五经一论以外,任何人请我讲,我都不讲。为什麽?我也要「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让给别人讲,我不讲了。五经一论,六种还嫌麻烦,我自己主动讲的,给诸位说又打了个对折,我只讲三种,《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另外三种,他不请我,我不主动讲;这个三种,他不请我,我也要讲!这是我自己将来往生净土的资粮。问我为什麽要讲?这是往生净土的资粮。

  諸位也許有人問,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嗎?真能往生嗎?我告訴諸位,真的!一點也不假。往生我們真有把握,一點都不懷疑,確確實實可以往生,自在往生。那麼什麼是保證?這本《無量壽經》就是保證。何況在國內、在國外,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念佛往生的人,真正往生的,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的,就有不少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法門它的殊勝功德利益,我要是說出來,諸位聽了會非常驚異,這個法門是不病不死的法門。你學了這個法門,不會生病,也不會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往生以後才死的,不是死了以後往生,這一點要注意到。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了跟家裡人bye bye再見,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活的走的,不是死了走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樣殊勝功德利益,我們要是把它錯過太可惜!我們從第一願看起:,
  诸位也许有人问,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吗?真能往生吗?我告诉诸位,真的!一点也不假。往生我们真有把握,一点都不怀疑,确确实实可以往生,自在往生。那麽什麽是保证?这本《无量寿经》就是保证。何况在国内、在国外,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念佛往生的人,真正往生的,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的,就有不少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门它的殊胜功德利益,我要是说出来,诸位听了会非常惊异,这个法门是不病不死的法门。你学了这个法门,不会生病,也不会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往生以後才死的,不是死了以後往生,这一点要注意到。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了跟家里人bye bye再见,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活的走的,不是死了走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样殊胜功德利益,我们要是把它错过太可惜!我们从第一愿看起:,

  【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

  這個就是四十八願第一願,「國無惡道願」。由此可知,阿彌陀佛做學生的時代,參觀一切諸佛剎土,參觀無量的世界,看到像我們娑婆世界有地獄、有餓鬼、有畜牲。這個不好,我成佛,我這個世界裡頭不要這個東西。他現在成了佛,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沒有地獄、沒有餓鬼、沒有畜牲,沒有三惡道,這是果報。不錯,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之所成就。但是每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能說他沒有功德,他也有功德;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是佛與大眾共同來造成的。譬如說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創造的,但是全國老百姓要不能一心一德來擁護,孫中山先生一個人也辦不到,也不能創造這個安和樂利的國家。西方世界亦復如是,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修淨業。
  这个就是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愿」。由此可知,阿弥陀佛做学生的时代,参观一切诸佛刹土,参观无量的世界,看到像我们娑婆世界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牲。这个不好,我成佛,我这个世界里头不要这个东西。他现在成了佛,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没有地狱、没有饿鬼、没有畜牲,没有三恶道,这是果报。不错,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之所成就。但是每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能说他没有功德,他也有功德;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是佛与大众共同来造成的。譬如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创造的,但是全国老百姓要不能一心一德来拥护,孙中山先生一个人也办不到,也不能创造这个安和乐利的国家。西方世界亦复如是,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定要修净业。

  憑什麼條件去?就是信、願、行這三資糧,這三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尤其是本經第十八願、第十九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教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清淨心,我一心一意要見阿彌陀佛,要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心是清淨心。只要有清淨心,我們身體的造作,口裡面的言語都清淨,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環境就清淨,國土清淨。所以念佛人,他修的業叫淨業。世間人所造的業,是善業、惡業,善業感三善道受報,惡業是三惡道受報;唯獨淨業,我們六道裡面沒有果報,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我們同修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凭什麽条件去?就是信、愿、行这三资粮,这三个条件少一个都不行。尤其是本经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教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清净心,我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愿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心是清净心。只要有清净心,我们身体的造作,口里面的言语都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国土清净。所以念佛人,他修的业叫净业。世间人所造的业,是善业、恶业,善业感三善道受报,恶业是三恶道受报;唯独净业,我们六道里面没有果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我们同修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三惡道的業因就是貪、瞋、痴,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把見思煩惱伏住。雖然不能把它斷掉,見思煩惱要一天比一天輕,這樣子我們念的佛號才能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你念佛往生才真正有把握,真正有信心。這是看到果報,我們就想到業因,地獄是瞋恚心,餓鬼是貪心,畜生是愚痴心,這三種心墮三惡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三種心的人,所以它沒有這個果報。再看下面。
  三恶道的业因就是贪、瞋、痴,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把见思烦恼伏住。虽然不能把它断掉,见思烦恼要一天比一天轻,这样子我们念的佛号才能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你念佛往生才真正有把握,真正有信心。这是看到果报,我们就想到业因,地狱是瞋恚心,饿鬼是贪心,畜生是愚痴心,这三种心堕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三种心的人,所以它没有这个果报。再看下面。

  【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

  『焰摩羅界』是稱地獄道,三惡道裡面最苦的一道。
  『焰摩罗界』是称地狱道,三恶道里面最苦的一道。

  【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
  【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

  這是第二願。凡是十方國土的修行人,剛才講了,他會退轉,他會退轉到惡道。阿彌陀佛說,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絕對不會再退轉到三惡道,絕對不再退轉!這是不可思議的大願,無比殊勝的莊嚴。由此可見,彌陀本心念念願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这是第二愿。凡是十方国土的修行人,刚才讲了,他会退转,他会退转到恶道。阿弥陀佛说,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绝对不会再退转到三恶道,绝对不再退转!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愿,无比殊胜的庄严。由此可见,弥陀本心念念愿一切众生快快成佛。

  【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這個願要不圓滿,法藏比丘誓不成佛。他現在的願圓滿了,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我們對於他老人家所說的話要深信不疑,句句話都是真實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說。
  这个愿要不圆满,法藏比丘誓不成佛。他现在的愿圆满了,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我们对於他老人家所说的话要深信不疑,句句话都是真实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這樁事情不知道諸位同修平常有沒有留意到?說老實話我是沒有留意到,法藏比丘他在因地裡頭注意到這個事情,很難得。十方世界眾生相貌不一樣,身體健康程度也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說實在話就是不平等,不平等就是煩惱的根源!他的身體比我好,我的身體不如他,就會怨天尤人,老天爺不公平!他長的美,我長的醜,長的美的人就有傲慢心,長的醜的人就有自卑心,這都是煩惱的來源。所以法藏比丘看出來了,他發了個願,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相貌都一樣,大家沒有話說了。身體也相同,統統是金色身,紫磨金色,最好的身相。
  这桩事情不知道诸位同修平常有没有留意到?说老实话我是没有留意到,法藏比丘他在因地里头注意到这个事情,很难得。十方世界众生相貌不一样,身体健康程度也不一样,这个不一样说实在话就是不平等,不平等就是烦恼的根源!他的身体比我好,我的身体不如他,就会怨天尤人,老天爷不公平!他长的美,我长的丑,长的美的人就有傲慢心,长的丑的人就有自卑心,这都是烦恼的来源。所以法藏比丘看出来了,他发了个愿,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貌都一样,大家没有话说了。身体也相同,统统是金色身,紫磨金色,最好的身相。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有人畫西方極樂世界的變相圖,阿彌陀佛坐在當中,身體特別大,觀音、勢至稍為小一點,其他的人就更小,這個畫錯了。為什麼?跟經的說法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人是平等的,每個人跟阿彌陀佛都一模一樣,決定分不出來。這是經上說的,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每個人都是真金色,身都是金色身!金色是取它的意思,取它珍貴之意。我們讀經要曉得佛說經的義趣,不可以死在文字裡面,如果你認為佛的身都是金色,人都是面孔黃黃的,這個也很難看。這是取金在七寶當中是最珍貴的,沒有一個人不愛黃金的。他這個身相是一切眾生見到都能生歡喜心,都喜歡、都愛護,取這個意思。身相之好!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有人画西方极乐世界的变相图,阿弥陀佛坐在当中,身体特别大,观音、势至稍为小一点,其他的人就更小,这个画错了。为什麽?跟经的说法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人是平等的,每个人跟阿弥陀佛都一模一样,决定分不出来。这是经上说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每个人都是真金色,身都是金色身!金色是取它的意思,取它珍贵之意。我们读经要晓得佛说经的义趣,不可以死在文字里面,如果你认为佛的身都是金色,人都是面孔黄黄的,这个也很难看。这是取金在七宝当中是最珍贵的,没有一个人不爱黄金的。他这个身相是一切众生见到都能生欢喜心,都喜欢、都爱护,取这个意思。身相之好!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是世尊就我們世界的標準來說的。我們世間人,相講貴相,看相的說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其實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不容易!普通在他方世界成了佛,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你就曉得多麼難!一百劫是多長的時間,才能修到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到那個地方就具足,而且具足比十方諸佛如來的身相還要好。這是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彌陀跟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的,我們想到《金剛經》上,「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要相信。不要認為佛說的這個話不太可靠,我們自己把機會失掉了,那太可惜!誰要相信誰就有福,信者有福。再看第三段: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是世尊就我们世界的标准来说的。我们世间人,相讲贵相,看相的说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实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容易!普通在他方世界成了佛,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你就晓得多麽难!一百劫是多长的时间,才能修到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那个地方就具足,而且具足比十方诸佛如来的身相还要好。这是不可思议!这是难信之法。弥陀跟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的,我们想到《金刚经》上,「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不要认为佛说的这个话不太可靠,我们自己把机会失掉了,那太可惜!谁要相信谁就有福,信者有福。再看第三段: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這一段裡面包括了三願,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這段經文我不曉得諸位同修看到,心裡有什麼感想?我每讀這段經文都汗毛直豎,為什麼?我們在這個地方一舉一動,原來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統統看得清楚,他天眼洞視!咱們這裡說個悄悄話,他也聽得清楚,現在人所講的隱私權都沒有了,統統都沒有。不但是我們一舉一動,西方極樂世界人看得清清楚楚,我們心裡起個念頭他都知道。這以後的日子怎麼過?諸位常常念這段經文,就會提高自己警覺,不但不敢做一件壞事,做一件壞事怎麼能對得起阿彌陀佛?怎麼能夠到得了西方極樂世界?不但不敢做惡事,動個惡念都不可以。為什麼?動個惡念,阿彌陀佛知道,觀音、勢至也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人數之多,沒有法子計算,太多太多了,沒有一個不知道。你能瞞得了誰!
  这一段里面包括了三愿,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这段经文我不晓得诸位同修看到,心里有什麽感想?我每读这段经文都汗毛直竖,为什麽?我们在这个地方一举一动,原来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人统统看得清楚,他天眼洞视!咱们这里说个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楚,现在人所讲的隐私权都没有了,统统都没有。不但是我们一举一动,西方极乐世界人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心里起个念头他都知道。这以後的日子怎麽过?诸位常常念这段经文,就会提高自己警觉,不但不敢做一件坏事,做一件坏事怎麽能对得起阿弥陀佛?怎麽能够到得了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不敢做恶事,动个恶念都不可以。为什麽?动个恶念,阿弥陀佛知道,观音、势至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的人数之多,没有法子计算,太多太多了,没有一个不知道。你能瞒得了谁!

  我們中國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的神通很小,不大,我們心裡面有些什麼念頭,神明不知道。就是阿羅漢、普通的菩薩,他要入定,注意來觀察,他知道;他要不入定,不注意來觀察,你起心動念他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他們的神通道力得到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幾乎跟佛差不多,不必起心動念統統知道。所以這個文念了汗毛直豎!確確實實從今以後我們要認真、要老實,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起心動念都想到,一切諸佛菩薩統統看到、統統聽到、統統知曉,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不要以為我們做事情沒有人知道,自己騙自己容易,騙眾生也還做得到;騙諸佛菩薩,騙西方極樂世界清淨海會大眾,是決定做不到的。希望我們能夠牢牢記住這一願,我們修清淨心,修清淨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定有我們自己一分。第四段是:
  我们中国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的神通很小,不大,我们心里面有些什麽念头,神明不知道。就是阿罗汉、普通的菩萨,他要入定,注意来观察,他知道;他要不入定,不注意来观察,你起心动念他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些人,他们的神通道力得到阿弥陀佛神力的加持,几乎跟佛差不多,不必起心动念统统知道。所以这个文念了汗毛直竖!确确实实从今以後我们要认真、要老实,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起心动念都想到,一切诸佛菩萨统统看到、统统听到、统统知晓,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的。不要以为我们做事情没有人知道,自己骗自己容易,骗众生也还做得到;骗诸佛菩萨,骗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海会大众,是决定做不到的。希望我们能够牢牢记住这一愿,我们修清净心,修清净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有我们自己一分。第四段是: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這一願就是「他心通願」。我們特別要注意願文前面所講的,『所有眾生,生我國者』。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包括我們現在這個地球在內,換句話說,包括我們在座的所有大眾,統統都是這裡面一分子。我們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後面還要講到神足通,幾乎都跟佛差不多。這些神通要想修得不容易,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了。
  这一愿就是「他心通愿」。我们特别要注意愿文前面所讲的,『所有众生,生我国者』。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包括我们现在这个地球在内,换句话说,包括我们在座的所有大众,统统都是这里面一分子。我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後面还要讲到神足通,几乎都跟佛差不多。这些神通要想修得不容易,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了。

  這個世界很苦,不曉得諸位有沒有體驗到?生活非常之苦,光陰很短暫。今天司儀小陳跟我見面,鳳山蓮社的同修,想到我第一次到鳳山來講經,煮雲法師邀請我,是民國五十七年,這一眨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時候第一次到鳳山,他們有車隊在車站迎接,還帶我去遊街,想到那個熱鬧的場面,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一轉眼二十多年,煮雲法師也不在了,所以這個世間人命無常,生死事大,一寸光陰就是一寸命光。只有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他才能夠有警覺,他才能夠珍惜寶貴的光陰,認真的修行。修什麼?修清淨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一切法門裡面,唯有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其餘法門不是普通根性的人可以成就的了,那是要有特殊根性的人才能成就。唯獨這個法門容易,所以這個法門是究竟圓滿,真實了義。
  这个世界很苦,不晓得诸位有没有体验到?生活非常之苦,光阴很短暂。今天司仪小陈跟我见面,凤山莲社的同修,想到我第一次到凤山来讲经,煮云法师邀请我,是民国五十七年,这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时候第一次到凤山,他们有车队在车站迎接,还带我去游街,想到那个热闹的场面,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一转眼二十多年,煮云法师也不在了,所以这个世间人命无常,生死事大,一寸光阴就是一寸命光。只有有智慧的人,觉悟的人,他才能够有警觉,他才能够珍惜宝贵的光阴,认真的修行。修什麽?修清净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一切法门里面,唯有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其余法门不是普通根性的人可以成就的了,那是要有特殊根性的人才能成就。唯独这个法门容易,所以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真实了义。

  神通、智慧是一次報得的,不必修,統統都得到了。這是十方世界裡面所沒有的,一切經論裡頭也沒有說到,這稱之為難信之法。通常一個講經的法師歸到淨土是相當不容易,因為《大藏經》就像迷宮一樣,鑽進去很不容易鑽得出來,這是真的。所以教下講經的法師對於淨土不相信,他也講,勸你念佛,他自己不念佛;勸你求生淨土,他自己不求生淨土。奇怪,為什麼?他不相信!不相信為什麼要給你講?你們的程度不夠,不如我,你就修這個法門!好像是安慰一些程度比較低的人,有這麼一點味道在。
  神通、智慧是一次报得的,不必修,统统都得到了。这是十方世界里面所没有的,一切经论里头也没有说到,这称之为难信之法。通常一个讲经的法师归到净土是相当不容易,因为《大藏经》就像迷宫一样,钻进去很不容易钻得出来,这是真的。所以教下讲经的法师对於净土不相信,他也讲,劝你念佛,他自己不念佛;劝你求生净土,他自己不求生净土。奇怪,为什麽?他不相信!不相信为什麽要给你讲?你们的程度不够,不如我,你就修这个法门!好像是安慰一些程度比较低的人,有这麽一点味道在。

  其實錯了,這個法門才是真正第一殊勝法門,因為唯獨這部經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共同宣揚的,共同讚歎的!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不講《華嚴》、《法華》的佛很多,為什麼?沒有那個根性,佛說法契機契理,沒有機,佛不說。唯獨這部經是一切諸佛必須要講的,為什麼?它一切眾生根機統統適合,剛才講了,上到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包括盡了。所以一切諸佛弘揚的第一經,我們有緣,我們有福,這一生才能夠遇到。
  其实错了,这个法门才是真正第一殊胜法门,因为唯独这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宣扬的,共同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不讲《华严》、《法华》的佛很多,为什麽?没有那个根性,佛说法契机契理,没有机,佛不说。唯独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必须要讲的,为什麽?它一切众生根机统统适合,刚才讲了,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统统包括尽了。所以一切诸佛弘扬的第一经,我们有缘,我们有福,这一生才能够遇到。

  尤其是遇到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在《無量壽經》現存的九種本子裡面,就是九種不同的版本,這個本子是最好的。李老居士當年在台中講過一遍之後,我是四十七年親近他老人家,四十八年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看了之後就很歡喜。民國五十六年我離開老師到台北講經,我就想講這部經典。老師告訴我,機緣沒成熟,你還是等幾年再說。我說為什麼?他說因為這個本子是會集本,現在很多人對這個本子有成見,你年歲太輕,資歷太淺,還不能服人,講了之後怕人家找麻煩。這樣只好就作罷了。當時也印了三千本經本,就到處去結緣送人,就沒有講。講《楞嚴經》、講《法華經》、講《金剛經》、講《華嚴經》,講這些大經大論。一直到李老師圓寂,我把這個本子找出來,印了一萬本,紀念老師,也以此功德迴向他老人家上品上生。
  尤其是遇到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在《无量寿经》现存的九种本子里面,就是九种不同的版本,这个本子是最好的。李老居士当年在台中讲过一遍之後,我是四十七年亲近他老人家,四十八年他把这个本子给我,我看了之後就很欢喜。民国五十六年我离开老师到台北讲经,我就想讲这部经典。老师告诉我,机缘没成熟,你还是等几年再说。我说为什麽?他说因为这个本子是会集本,现在很多人对这个本子有成见,你年岁太轻,资历太浅,还不能服人,讲了之後怕人家找麻烦。这样只好就作罢了。当时也印了三千本经本,就到处去结缘送人,就没有讲。讲《楞严经》、讲《法华经》、讲《金刚经》、讲《华严经》,讲这些大经大论。一直到李老师圆寂,我把这个本子找出来,印了一万本,纪念老师,也以此功德回向他老人家上品上生。

  這個本子印出來之後,看到的人就很多,許多同修來找我,希望我在台北把這個本子講一遍。開講之後,聽的人非常歡喜,不但在國內,在國外也如此,我知道這個本子的機緣成熟了。所以在最近幾年當中,我們印這個本子超過三十萬冊,流通到全世界,處處受到歡迎,熱烈的歡迎。在台灣這一、二年當中,從北到南這個本子讀誦的人多了,這是我們台灣有福。台灣今天政治雖然非常的不安定,老百姓還能過得這麼好的幸福,與學佛、與讀誦、受持《無量壽經》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再看底下第五段:
  这个本子印出来之後,看到的人就很多,许多同修来找我,希望我在台北把这个本子讲一遍。开讲之後,听的人非常欢喜,不但在国内,在国外也如此,我知道这个本子的机缘成熟了。所以在最近几年当中,我们印这个本子超过三十万册,流通到全世界,处处受到欢迎,热烈的欢迎。在台湾这一、二年当中,从北到南这个本子读诵的人多了,这是我们台湾有福。台湾今天政治虽然非常的不安定,老百姓还能过得这麽好的幸福,与学佛、与读诵、受持《无量寿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再看底下第五段: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於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這一願裡面是講「神足通」,神足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飛行、變化。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就是屬於神足通。七十二變太小,太少了,不足以為道,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天人,他們神通廣大不可思議!我們讀了這一願,就曉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我們今天很想到處去遊覽、去觀光,現在利用最進步的交通工具噴射機,在我們想已經很不錯,但是速度還是太慢,還是受種種限制,不得自在。而且只能在地球上繞來繞去,不能到外太空其他星系裡面去玩玩,這個做不到。如果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得大自在,速度之快是一念之頃,動個念頭,一念之頃就能夠『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我們曉得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供養諸佛就是周歷一切諸佛剎土。假定一個佛的教區是一個銀河系,無量無邊諸佛那就是無量無邊的銀河系。我們要到那邊去玩一圈,去繞一下,多久的時間?一念之頃就可以周遍到達,你想不想得到?如果要想得到,趕緊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这一愿里面是讲「神足通」,神足就是我们平常讲的飞行、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属於神足通。七十二变太小,太少了,不足以为道,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天人,他们神通广大不可思议!我们读了这一愿,就晓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我们今天很想到处去游览、去观光,现在利用最进步的交通工具喷射机,在我们想已经很不错,但是速度还是太慢,还是受种种限制,不得自在。而且只能在地球上绕来绕去,不能到外太空其他星系里面去玩玩,这个做不到。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得大自在,速度之快是一念之顷,动个念头,一念之顷就能够『周遍巡历,供养诸佛』。我们晓得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供养诸佛就是周历一切诸佛刹土。假定一个佛的教区是一个银河系,无量无边诸佛那就是无量无边的银河系。我们要到那边去玩一圈,去绕一下,多久的时间?一念之顷就可以周遍到达,你想不想得到?如果要想得到,赶紧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告訴諸位同修,我一九八四年在香港講經,知道我母親還在世,就接她到香港來,在香港見面。見面之後,她那時候是害了一場大病,身體並沒有完全復原,我們整整隔了三十六年沒有音信,我都不知道她還活著。這第一次見面。見面之後她告訴我,她常常想我。我就告訴她,我說想我沒有用處,人將來會死,死掉之後,各人到六道投胎,再遇到的時候也不認識了,這是真話。實在講能不能再遇到?那個機會非常渺茫。我就勸她,妳從今天之後把想我的念頭改掉,想阿彌陀佛,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將來咱們天天見面。我說我把妳請到香港,我對妳盡孝道就是這一句話,希望妳這一生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再不要搞生死煩惱。這是我報答母親之恩,我跟她見面主要目的就是這個。我三次回大陸,沒有去看她,為什麼?不必要!我已經告訴她了,她已經老實念佛,也吃長素,這很好!再見面,西方極樂世界見面!這個重要。我們再看第六段,在第二十二面第一行:
  告诉诸位同修,我一九八四年在香港讲经,知道我母亲还在世,就接她到香港来,在香港见面。见面之後,她那时候是害了一场大病,身体并没有完全复原,我们整整隔了三十六年没有音信,我都不知道她还活着。这第一次见面。见面之後她告诉我,她常常想我。我就告诉她,我说想我没有用处,人将来会死,死掉之後,各人到六道投胎,再遇到的时候也不认识了,这是真话。实在讲能不能再遇到?那个机会非常渺茫。我就劝她,你从今天之後把想我的念头改掉,想阿弥陀佛,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将来咱们天天见面。我说我把你请到香港,我对你尽孝道就是这一句话,希望你这一生老实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再不要搞生死烦恼。这是我报答母亲之恩,我跟她见面主要目的就是这个。我三次回大陆,没有去看她,为什麽?不必要!我已经告诉她了,她已经老实念佛,也吃长素,这很好!再见面,西方极乐世界见面!这个重要。我们再看第六段,在第二十二面第一行: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

  這一願非常重要,在四十八願它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保證成佛?這一願就是給我們做了保證,保證成佛。而且是一生成佛,不但是一生成佛,而且是非常快速的成佛。經文也很清楚、很明白,『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這「所有眾生,生我國者」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個二句李老師有個小註,「遠離分別」是戒共定,「諸根寂靜」是定共戒。戒與定打成一片,戒就是定,定就是戒,這一點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这一愿非常重要,在四十八愿它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保证成佛?这一愿就是给我们做了保证,保证成佛。而且是一生成佛,不但是一生成佛,而且是非常快速的成佛。经文也很清楚、很明白,『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所有众生,生我国者」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这个二句李老师有个小注,「远离分别」是戒共定,「诸根寂静」是定共戒。戒与定打成一片,戒就是定,定就是戒,这一点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佛法修學的目的是智慧,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要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種智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宗教裡面讚美上帝的話。上帝實在不是全知全能,怎麼曉得不是全知全能?我在美國接觸不少基督教徒,這些基督教徒來跟我說,他說我們星期天上教堂,向牧師提出一些問題,就是人都是上帝造的,為什麼上帝造的這些人,有苦、有樂、有幸福、有不幸福?太不平等了。提出這些問題問這些牧師,牧師沒有辦法給他解答,只是說這是上帝的意思,只好問上帝,他就沒話說了。從這個地方看,上帝比起我們阿彌陀佛差遠了,阿彌陀佛造的那個世界人都是一樣的,相貌都相同,絕對平等的。可見得這個差別很大!
  佛法修学的目的是智慧,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宗教里面赞美上帝的话。上帝实在不是全知全能,怎麽晓得不是全知全能?我在美国接触不少基督教徒,这些基督教徒来跟我说,他说我们星期天上教堂,向牧师提出一些问题,就是人都是上帝造的,为什麽上帝造的这些人,有苦、有乐、有幸福、有不幸福?太不平等了。提出这些问题问这些牧师,牧师没有办法给他解答,只是说这是上帝的意思,只好问上帝,他就没话说了。从这个地方看,上帝比起我们阿弥陀佛差远了,阿弥陀佛造的那个世界人都是一样的,相貌都相同,绝对平等的。可见得这个差别很大!

  所以我在美國弘揚佛法,我下定一個決心,決定對美國人弘法,不對華僑弘法,對美國人弘法。告訴他西方極樂世界比天堂要好,天堂裡面還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平等,希望他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對於度外國人很有信心。因為他們不能答覆,我們可以答覆,我們可以把一條一條道理講得他心服口服。外國人有些地方優點超過我們,他們非常講理,只要理論說得透徹、說得明白,他的信心超過我們中國人,他修行之認真也超過我們,這是非常之難得。我們既然到了外國,不度外國人,去度中國華僑,總有點說不過去。像過去古代印度高僧到中國來,他是度中國人的,不是度印度僑民,這個觀念我們要搞清楚,所以我們到外國要度外國人。
  所以我在美国弘扬佛法,我下定一个决心,决定对美国人弘法,不对华侨弘法,对美国人弘法。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比天堂要好,天堂里面还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平等,希望他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对於度外国人很有信心。因为他们不能答覆,我们可以答覆,我们可以把一条一条道理讲得他心服口服。外国人有些地方优点超过我们,他们非常讲理,只要理论说得透彻、说得明白,他的信心超过我们中国人,他修行之认真也超过我们,这是非常之难得。我们既然到了外国,不度外国人,去度中国华侨,总有点说不过去。像过去古代印度高僧到中国来,他是度中国人的,不是度印度侨民,这个观念我们要搞清楚,所以我们到外国要度外国人。

  度外國人必須要顧慮到,那就是方法、技巧一定要適合於他們,才能收到效果。也就是說佛教到美國要美國化,就是要本地化、現代化,他們才能接受。所以我們有很多法師在外國,講經說法依照古人的註解來講,這個古人註解大概都是唐朝時候的,宋朝時候的,明清時代的。依照這個註解來講,當然外國人不能接受。外國人一聽,我們要他做中國人,還得要他做中國的古人,這怎麼可能?這不能接受。所以我們對他,他是在美國,要他做美國人,做現代的美國人,做廿一世紀的美國人,他聽了很高興,很有受用,樂於接受。這是我們弘法在技巧、理論、方法必須要注意到,不能拿中國這個方法去教外國人,這是不能接受的。正如同外國拿他那套方法教我們中國人,我們中國人也很難於接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瞭的。
  度外国人必须要顾虑到,那就是方法、技巧一定要适合於他们,才能收到效果。也就是说佛教到美国要美国化,就是要本地化、现代化,他们才能接受。所以我们有很多法师在外国,讲经说法依照古人的注解来讲,这个古人注解大概都是唐朝时候的,宋朝时候的,明清时代的。依照这个注解来讲,当然外国人不能接受。外国人一听,我们要他做中国人,还得要他做中国的古人,这怎麽可能?这不能接受。所以我们对他,他是在美国,要他做美国人,做现代的美国人,做廿一世纪的美国人,他听了很高兴,很有受用,乐於接受。这是我们弘法在技巧、理论、方法必须要注意到,不能拿中国这个方法去教外国人,这是不能接受的。正如同外国拿他那套方法教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也很难於接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

  「慧」是目的,「定」是樞紐,慧從哪裡來?慧從定來,戒律是手段,幫助我們得定,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定就是清淨心。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就是佛法修定,如果其他宗教也修定,我們可以承認它是佛法。如果心要不能得定,就是心不清淨,縱然研究許許多多的經論,說得天花亂墜,也不是真智慧。那是什麼?佛經上所講的「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才智,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從你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外面學來的。外面學來的,不要說佛法裡面沒有這個說法,儒家也不贊成,你看「學記」裡面所講的「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儒家也講開悟,開悟之後,智慧是從內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慧」是目的,「定」是枢纽,慧从哪里来?慧从定来,戒律是手段,帮助我们得定,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就是佛法修定,如果其他宗教也修定,我们可以承认它是佛法。如果心要不能得定,就是心不清净,纵然研究许许多多的经论,说得天花乱坠,也不是真智慧。那是什麽?佛经上所讲的「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才智,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从你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外面学来的,不要说佛法里面没有这个说法,儒家也不赞成,你看「学记」里面所讲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儒家也讲开悟,开悟之後,智慧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

  由此可知,儒與佛都非常重視清淨心。所以,佛法的目標是求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法的手段,用什麼方法求到?那就是三皈依。三皈依是戒、是定,也是慧,它有三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覺悟的意思,所以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唯恐我們受三皈依發生了誤會,你說皈依佛,看到佛像,你去依靠它,泥塑木雕,自身不保,它怎麼能保佑你。法是經典,文化大革命,中國大陸經典都被共產黨燒得光光的,這能可靠嗎?皈依僧,出家人很多還俗了,靠不住。所以一定要曉得,三寶乃是自性之寶。六祖大師唯恐大家把佛、法、僧錯會了意思,他老人家說得直截了當,「皈依覺,佛者覺也;皈依正,法者正也;皈依淨,僧者淨也」。所以,這是真正的三皈依。
  由此可知,儒与佛都非常重视清净心。所以,佛法的目标是求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的手段,用什麽方法求到?那就是三皈依。三皈依是戒、是定,也是慧,它有三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是觉悟的意思,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唯恐我们受三皈依发生了误会,你说皈依佛,看到佛像,你去依靠它,泥塑木雕,自身不保,它怎麽能保佑你。法是经典,文化大革命,中国大陆经典都被共产党烧得光光的,这能可靠吗?皈依僧,出家人很多还俗了,靠不住。所以一定要晓得,三宝乃是自性之宝。六祖大师唯恐大家把佛、法、僧错会了意思,他老人家说得直截了当,「皈依觉,佛者觉也;皈依正,法者正也;皈依净,僧者净也」。所以,这是真正的三皈依。

  覺而不迷,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的想法、看法正確而沒有錯誤;從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從染污回過頭來依自性清淨心,這叫做皈依僧。所以三皈依就是三自皈,皈依自性覺,皈依自性正,皈依自性淨。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再多,修什麼?修覺、修正、修淨,那你就一點都不會錯誤了。
  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的想法、看法正确而没有错误;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这叫做皈依僧。所以三皈依就是三自皈,皈依自性觉,皈依自性正,皈依自性净。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再多,修什麽?修觉、修正、修净,那你就一点都不会错误了。

  後來佛法宗派建立,宗派的建立無非是便利於修學。覺、正、淨實在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了,另外兩種一定同時得到。覺悟的人決定是正知正見,一定是心地清淨,心地清淨的人一定覺悟,不會迷惑。迷惑,心怎麼會清淨?所以說一而三,三而一。在各種宗派裡面我們要明瞭,禪宗、性宗走覺門,就是這三門偏重在覺門,他求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禪宗以外都叫教下,教下走正門,以一切大乘經論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用經論來修正,走的是正門。淨土宗就是念佛法門,跟密宗這二宗走的是淨門,修清淨心。雖然我們偏重的門不相同,進來是一樣的。像這個講堂,開的有好幾個門,無論從哪個門進來,統統都得到,進來決定是一樣的。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實在的。
  後来佛法宗派建立,宗派的建立无非是便利於修学。觉、正、净实在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了,另外两种一定同时得到。觉悟的人决定是正知正见,一定是心地清净,心地清净的人一定觉悟,不会迷惑。迷惑,心怎麽会清净?所以说一而三,三而一。在各种宗派里面我们要明了,禅宗、性宗走觉门,就是这三门偏重在觉门,他求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以外都叫教下,教下走正门,以一切大乘经论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用经论来修正,走的是正门。净土宗就是念佛法门,跟密宗这二宗走的是净门,修清净心。虽然我们偏重的门不相同,进来是一样的。像这个讲堂,开的有好几个门,无论从哪个门进来,统统都得到,进来决定是一样的。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实在的。

  在所有法門當中,確實從清淨心入是方便,比起那個二門真的要方便。譬如覺,實在講中下根性的人他不覺悟,想覺也覺不出來,這沒法子的。你說正門,《大藏經》經典太多,要念到什麼時候才能念得完?何況還得有個好老師來教導,就好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要念上幾十年,才真正能夠建立一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要費很長的時間,實在不如淨土宗,真正老老實實念佛。諸位如果真正百分之百的順從,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我跟諸位說,三個月見效,只恐怕你不肯幹,就沒辦法。
  在所有法门当中,确实从清净心入是方便,比起那个二门真的要方便。譬如觉,实在讲中下根性的人他不觉悟,想觉也觉不出来,这没法子的。你说正门,《大藏经》经典太多,要念到什麽时候才能念得完?何况还得有个好老师来教导,就好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要念上几十年,才真正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宇宙人生观。要费很长的时间,实在不如净土宗,真正老老实实念佛。诸位如果真正百分之百的顺从,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我跟诸位说,三个月见效,只恐怕你不肯干,就没办法。

  三個月怎麼樣?心清淨,妄念少了,煩惱少了,自己會感覺到智慧增長,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會感覺到,三個月有效。所以我跟諸位講,人會生病,他為什麼會生病?尤其年歲大的人。「老啦!」天天念老,他怎麼不老。念老他就會老,老了就應該要生病,所以他就想病,一身的病都來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天天在變老,在變病,這有什麼法子!沒有法子。他不能不生病,不能不老。念佛的人修清淨心,他不老,他也不病,他也不死,這個好。
  三个月怎麽样?心清净,妄念少了,烦恼少了,自己会感觉到智慧增长,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会感觉到,三个月有效。所以我跟诸位讲,人会生病,他为什麽会生病?尤其年岁大的人。「老啦!」天天念老,他怎麽不老。念老他就会老,老了就应该要生病,所以他就想病,一身的病都来了。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天天在变老,在变病,这有什麽法子!没有法子。他不能不生病,不能不老。念佛的人修清净心,他不老,他也不病,他也不死,这个好。

  所以希望同修們從今以後,修什麼?心清淨,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所以我把這個經介紹給外國人。我這次從美國回來,回來之前我開了個party,我把我一條街上的外國人統統請來,我告訴他我在美國要做些什麼。他們問我學什麼東西?我告訴他我修阿彌陀佛。他就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他,阿彌陀佛是長壽的意思。他很喜歡,他要長壽。我說阿彌陀佛是快樂的意思,我說你看我,我一天到晚快快樂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阿彌陀佛是清淨的意思,我只用三句話解釋,他立刻就能夠接受,聽到就歡喜。所以我跟他講,我們阿彌陀佛跟你的上帝不衝突,你星期天上教堂去拜上帝,星期六到我佛堂裡面來拜阿彌陀佛,來修長壽、快樂、清淨。
  所以希望同修们从今以後,修什麽?心清净,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所以我把这个经介绍给外国人。我这次从美国回来,回来之前我开了个party,我把我一条街上的外国人统统请来,我告诉他我在美国要做些什麽。他们问我学什麽东西?我告诉他我修阿弥陀佛。他就问,阿弥陀佛是什麽意思?我告诉他,阿弥陀佛是长寿的意思。他很喜欢,他要长寿。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的意思,我说你看我,我一天到晚快快乐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阿弥陀佛是清净的意思,我只用三句话解释,他立刻就能够接受,听到就欢喜。所以我跟他讲,我们阿弥陀佛跟你的上帝不冲突,你星期天上教堂去拜上帝,星期六到我佛堂里面来拜阿弥陀佛,来修长寿、快乐、清净。

  所以,適當的方法沒有人不歡喜接受的。對外國人,可能將來對中國人也是如此,現在社會在變化,工作緊張,生活的壓力一天比一天沉重,對於苦的感受愈來愈深,愈來愈明顯。所以佛法的弘揚,尤其是《無量壽經》的弘揚,在一切經裡面無過於本經。本經的宗旨、目標、方法都在經題上,你看這個多明顯,我們要求的「無量壽」,無量壽是我們要求的;「莊嚴」就是幸福、美好,我們現在希望生活愉快,美好、幸福,這莊嚴。怎樣才能得到?要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你就得到,所以「清淨平等覺」是方法。用什麼方法來修清淨平等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适当的方法没有人不欢喜接受的。对外国人,可能将来对中国人也是如此,现在社会在变化,工作紧张,生活的压力一天比一天沉重,对於苦的感受愈来愈深,愈来愈明显。所以佛法的弘扬,尤其是《无量寿经》的弘扬,在一切经里面无过於本经。本经的宗旨、目标、方法都在经题上,你看这个多明显,我们要求的「无量寿」,无量寿是我们要求的;「庄严」就是幸福、美好,我们现在希望生活愉快,美好、幸福,这庄严。怎样才能得到?要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你就得到,所以「清净平等觉」是方法。用什麽方法来修清净平等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們可以拿釋迦牟尼佛來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典,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再要一歸納起來,就是這一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把它縮短一點,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縮短一點,就是四個字「阿彌陀佛」,你就想這一句「阿彌陀佛」原來是一大藏的總綱領,幾個人知道?
  我们可以拿释迦牟尼佛来讲,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再要一归纳起来,就是这一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把它缩短一点,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缩短一点,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你就想这一句「阿弥陀佛」原来是一大藏的总纲领,几个人知道?

  我們這一生既然決定要往生,決定不再拖延。我再告訴諸位,跟阿彌陀佛就不要太客氣,太客氣會誤事情的。怎麼可以知道跟阿彌陀佛不客氣?蓮池大師說的,《竹窗隨筆》上有記載。人家問蓮池大師,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怎麼教?他說我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你老人家自己怎麼念?我自己念「阿彌陀佛」。別人就問他,這是為什麼?我是決定要往生,客氣話不要說了。南無是客氣話,南無是印度話,意思是恭敬的、禮拜、皈依,是這個意思。我決定要往生,經上講的執持名號,名號是四個字,沒有「南無」,所以我客氣話不要說了。他們那些人還沒有發願往生,加個「南無」好一點,恭敬、皈依、禮拜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是這個意思。
  我们这一生既然决定要往生,决定不再拖延。我再告诉诸位,跟阿弥陀佛就不要太客气,太客气会误事情的。怎麽可以知道跟阿弥陀佛不客气?莲池大师说的,《竹窗随笔》上有记载。人家问莲池大师,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怎麽教?他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你老人家自己怎麽念?我自己念「阿弥陀佛」。别人就问他,这是为什麽?我是决定要往生,客气话不要说了。南无是客气话,南无是印度话,意思是恭敬的、礼拜、皈依,是这个意思。我决定要往生,经上讲的执持名号,名号是四个字,没有「南无」,所以我客气话不要说了。他们那些人还没有发愿往生,加个「南无」好一点,恭敬、皈依、礼拜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是这个意思。

  因此我們如果真正下定決心要往生,有很多人問我,阿彌陀佛的佛像,我房間可不可以供?我客廳可不可以供?我告訴大家,統統可以供。為什麼可以供?因為我想到我二六時中,我不願意離開阿彌陀佛,我一睜開眼睛就要看到阿彌陀佛,使我的心得到真正清淨。假如說我供在客廳裡,供在房間裡,阿彌陀佛說不恭敬,那不恭敬,好了,你念佛的因斷掉了,「淨念相繼」斷掉了,斷掉將來不能往生!為了恭敬阿彌陀佛,還得要搞輪迴,這不是冤枉嗎?這個絕對不是阿彌陀佛的意思,阿彌陀佛是希望你快快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他見面。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佛像、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印了很多貼紙,哪裡都可以貼,哪裡都可以供,不要顧忌。
  因此我们如果真正下定决心要往生,有很多人问我,阿弥陀佛的佛像,我房间可不可以供?我客厅可不可以供?我告诉大家,统统可以供。为什麽可以供?因为我想到我二六时中,我不愿意离开阿弥陀佛,我一睁开眼睛就要看到阿弥陀佛,使我的心得到真正清净。假如说我供在客厅里,供在房间里,阿弥陀佛说不恭敬,那不恭敬,好了,你念佛的因断掉了,「净念相继」断掉了,断掉将来不能往生!为了恭敬阿弥陀佛,还得要搞轮回,这不是冤枉吗?这个绝对不是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希望你快快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他见面。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佛像、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印了很多贴纸,哪里都可以贴,哪里都可以供,不要顾忌。

  但是諸位要記住,對於還沒有生起信心,還沒有發心真正求往生的,勸他不乾淨的地方不要供,供在佛堂裡。我們跟蓮池大師一樣,他還沒有求往生,應當要恭敬一點,這個對他種一點善根;真正發願求往生,什麼顧忌都沒有。本經既然是一乘了義,就跟《華嚴》一樣,「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這裡不行,那裡不行,那就處處都有障礙。這個經是無障礙的法門,無障礙的經典,希望同修們認識。好,現在時間到了,明天再見!謝謝各位。
  但是诸位要记住,对於还没有生起信心,还没有发心真正求往生的,劝他不乾净的地方不要供,供在佛堂里。我们跟莲池大师一样,他还没有求往生,应当要恭敬一点,这个对他种一点善根;真正发愿求往生,什麽顾忌都没有。本经既然是一乘了义,就跟《华严》一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这里不行,那里不行,那就处处都有障碍。这个经是无障碍的法门,无障碍的经典,希望同修们认识。好,现在时间到了,明天再见!谢谢各位。

上一篇:佛教六条纲目
下一篇:净业四忌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