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惺寂
惺寂
2007年10月19日13:53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298 字体: 繁體

  止观之贵均等,尚矣。圣人复起,不能易矣。或有稍缓急于其间者曰:经言因定发慧,则止为要。以是相沿成习,修行之人,多主寂静。唯永嘉即为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之说,以明均等。而后文曰:惺惺为正,寂寂为助。则迥然独得之见,从古至今,无道及者。自后宗门教人看话壮举以期彻悟,而妙喜呵默照为邪禅,正此意也。是故佛称大觉。众生称不觉。觉者,惺也。永嘉之旨微乎。

  [注释]
  止观:止息妄念名止,属定;观照正理名观,属慧。
  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出自《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永嘉大师释云: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即是止);惺惺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即是观)。以寂寂治缘虑,以惺惺治昏住。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惺惺不寂寂,此乃缘虑;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缘虑,亦乃入昏而住;亦寂寂亦惺惺,非唯历历,兼复寂寂,此乃还源之妙性也。
  惺惺为正,寂寂为助,永嘉大师释云:此之二事,体不相离。犹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为正,以杖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后方行;修心之人,亦复如是。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次当惺惺,不致昏沉,令心历历。历历寂寂,二名一体,更不异时。譬夫病者欲行,阙杖不可;正行之时,假杖故能行。作功之者,亦复如是。历历寂寂,不得异时,虽有二名,其体不别。
  宗门:本为诸宗之通称,后专指禅宗一门。《楞伽经》曰:“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祖庭事苑》八曰:“宗门谓三学者莫不宗此门,故谓之宗门。”
  看话头:亦称参话头。宋代临济宗杨歧派的大慧宗杲禅师住云居山时所创。他不则意当时流行的默照禅法,因而主张阅读古人公案,取其中含有机要的现成话语,如“狗子无佛性”(有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也无?赵州答:无!),“如何是佛法大意”等,教人集中精神参究,作为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
  妙喜:即大慧宗杲禅师。其所住庵号妙喜。
  默照:又称寂照禅。宋代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住浙江天童寺所创。主张在寂默处观照体用、理事、空有等,作为明心见性的方法。

  [译文]
  修习止观法门,贵在双修并进,固当如是矣。即使圣人再出,也不会加以改易的。可是也有人回以分别缓急轻重的,他们说:据楞严经中“因定发慧”这句话,则应以修止为要。由此相沿成习,许多修行的人都以寂静为主。唯永嘉大师在《奢摩他颂》中提出“惺惺寂寂、寂寂惺惺”,阐明了定慧必须均等的重要性。而且在后文中还特别指出当于“惺惺为正,寂寂为助。”这可说是超然独特的见解。从古至今,没有人谈过的。而后宗门中常常教人参话头,以期明心见性,如妙喜禅师呵责默照为邪禅,也正是这种意思。我们称佛为大觉,众生为不觉。其实所谓觉,也就是惺。因此,永嘉大师所提以“惺惺为正,寂寂为助”的这种主张,实含有极深刻的旨意。

上一篇:菩萨不现今时
下一篇:山色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