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念佛往生成佛02
净空法师讲述
1997年4月讲于洛杉矶
他表演的是这一套,他用的方法就是经上讲的‘般舟三昧’,‘佛力三昧’,这法门着重在经行,我们现在讲‘绕佛’,是以绕佛为主,他不坐下来,不躺下来,不休息,始终在经行,或者是站着。可以站着,可以走着,就是不能坐下来或躺下来。
《般舟三昧经》告诉我们,这种念佛的方法是属于精进念佛,日夜不间断,期限是以九十天为一期,就是三个月。从前的人行啊,有这个体力,能够三个月不睡觉,三个月不坐下来,精进修学这个法门。现在人不能不承认自己业障深重,一个晚上不睡觉就不行了,你能说我们业障不重吗?
所以古大德在注解里就有通权达变,九十天不行,我们把时间缩短,一个星期,这是古德的注解里特别通融,为我们开出这么一个方便。古人既然有了方便,在方便当中还可以更方便嘛,所以我们可以提倡一天,一个月修一次,或者半个月修一次,用德法云比丘的方法。
我们体会到,这种方法在今天讲,现在人都很着重养生,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身’是个机器,需要动,身要是不动,这个机器就坏了,就会有故障。身要动,心要静,你才会健康。
现在人恰恰相反,身,他不动;心,胡思乱想,他怎么能不生病?完全颠倒了,这个就是讲与事实真相完全相颠倒了。
佛法的教学一定跟事实真相相应,身要动,你看散步,散步这种运动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现在看到早晨有许多人跑步,跑步是好运动,可是里头有副作用,心脏不好的话,容易出状况,唯独散步经行是有好处,绝定没有坏处,心里面专念阿弥陀佛,心清净,没有妄想。心清净,身在走动,最健康的修学方法。
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华严》五十三参,开头就教我们这个方法。诸位要知道,第一个法门,在一般习惯上说叫‘先入为主’,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呢?善财就修这个法门;一直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圆满了,他成就了,一生成佛,用什么方法?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能信、能愿、能行,你就决定得生,《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看了这一句经文,有什么想法呢?想到自己业障深重,烦恼太多,没有善根,大概这个法门我没指望了,你要来问我,我也告诉你,你没指望了。
我为什么说你没指望了呢?因为你自己说你没指望,那就真的没指望了;你自己要是说:‘我绝定得生。’,那我就恭喜你,你绝定得生,为什么呢?这种事情不要问别人。
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昨天已经跟诸位概略说过了,今天我们再把它落实在念佛法门上。善根就是你能信、能解,你对所接触的法门深信不疑,对于净土三经五经,你能够理解,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听讲,你懂,你明白,这就是你有善根。
什么是‘福德’?福德是愿行,你真的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一心想阿弥陀佛,专持名号,你就有福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不少啊。
如果你对这个法门怀疑,信不过,不肯念这句‘阿弥陀佛’,那你就少善根福德了,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由此可知,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是指你遇到这个法门,那因缘你就具足了。你在这一生当中看到净土五经,看到《无量寿经》,听到念‘阿弥陀佛’,那你的缘是具足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你的善根福德,换句话说,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发愿?肯不肯念阿弥陀佛?如果这三个你统统都具足了,那你是从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修行在这一生当中达到圆满,绝定超越轮回,不但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了。
纵然是下下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不输给龙树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说老实话,绝定在龙树菩萨之上。龙树菩萨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三个月,你不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就能一切通达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利益、好处,《无量寿经》讲的很详细,那是佛亲口说的,你要是怀疑,你就是不信佛了。学佛第一个要信佛,佛在经上讲的句句真实,特别是《无量寿经》传到中国来最早,后汉时候就来了。
当年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结莲社,后来我们尊称他老人家为‘初祖’,净土宗的初祖。当时他所依*的经典,就是一部《无量寿经》,因为《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只依*一部经啊。
三经是后来才翻译的,五经就更后了,清朝末年才有四经,《普贤行愿品》是咸丰年间,咸丰就很晚了,魏源居士把它附在里面,称为‘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
这二位大德把这二部经附在三经之后,我们仔细观察,有道理,有智慧,因为净土宗实在讲就是华严,昨天我跟诸位提到的,华严是净土的圆满,净土是华严的成就,是一不是二。怎样成就华严呢?唯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大圆满、大成就,你在一生当中就证得。
而且真正念佛,发愿求生的人,现前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种利益,功德的殊胜,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比的,直接得佛加持,不但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非常明显,我们如果细心留意,你不难觉察出来。才知道这个法门能够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根基,连华藏世界文殊、普贤这二位上首菩萨都求生净土。
我对这桩事情是搞了好多年才搞明白的,我从前都怀疑,我们凡夫求生净土,及一般菩萨求生净土,在情理上都讲得通,华藏世界文殊、普贤是毗卢遮那佛的左右手,华严三圣,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他们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后补佛,为什么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想不通;到最后念《弥陀经》得到答案,实在讲,《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常常念,粗心大意,含糊笼统,没看出它的门道。
经上跟我们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现在才十劫,十劫这时间很短,就算十个大劫也不长。这十劫里面往生的人,大部份都成佛了,不是少份。那多份,以百分比来讲嘛,绝定不会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应当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已经成佛了。
这桩事情非常要紧,绝定不能够疏忽;阿弥陀佛在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之初,第一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弟子,这是世间自在王如来劝导他的学生到极乐世界去修学,这是第一批的。
第一批到现在有十劫了,第二劫去往生的,到现在有九劫了;第三劫去往生的,到现在有八劫了;你这样按时劫来算,绝大多数的人成佛了,换句话说,五劫之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现在都成佛了。
我们从这里面恍然大悟,明白一个事实,原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佛,只要四、五劫的时间就成功了;你看你在十方世界去作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天文数字啊。三大阿僧祇劫给谁说的呢?不是给我们说的,我们不在数,无量劫修行到今天都不在数。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是对法身大士说的,像《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你证得圆教初住菩萨这一天算起,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算起。
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三十个位子,第二个阿僧祇劫从初地到七地,七个位子;第三个阿僧祇劫只修三个位子,八、九、十地,到法云地,后面还有等觉。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愈往后愈难,这四十个位子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来完成,那要是依照这个道理来算,等觉菩萨要破最后一品无明证究竟圆满的果位,大概至少也要一个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只是到法云地啊。
这个我们才想通了,为什么文殊、普贤要到极乐世界去了,极乐世界快啊,他在华藏世界要用一个阿僧祇劫才能得到大圆满,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太容易了。
像我们这种凡夫,一品烦恼都未断的,到西方世界成佛只要四、五劫;他们那种等觉菩萨到那里,恐怕只要一、二天就成就了,他为什么不去?
这个疑惑我们才解开,然后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为什么诸佛如来赞叹;你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佛赞叹,‘六方佛’的翻译是省略的,实在讲是‘十方佛’,玄奘大师的译本对于经文保存的很完整,没有欠缺,十方佛啊,说得很详细。《无量寿经》上也是说‘十方佛’,但说得简咯,没有如《弥陀经》讲得详细。
所以仔细一观察,细心去想一想,这个道理就明白了,西方世界成佛快速,我们采取这个法门,的确效果很显著,如果诸位要是专心念佛,如理如法,依照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你认真的去修学,要多久才能感觉到有效用?给诸位说,三个月,不长。
三个月你就感受到自己功夫得力了,所谓‘得力’,就是你感到烦恼轻了,妄想少了;你会发现自己智慧增长。这是怎么发现的?从前看人、看事都迷迷糊糊的,都不甚清楚;现在看人、看事都很清楚、明白,这就是你的智慧增长了。
你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都不要思考,一接触就明了,这是智慧增长了。所以你要真正会念佛,念的很如法,三个月到半年,一定得这个效果。如果你要是念个半年,或者是十年、八年,愈念头脑愈迷惑,愈念愈愚痴,愈念烦恼愈多,实在讲,不怪经典,不怪佛菩萨,只怪你自己错用了心。
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是‘曲解如来真实义’,那有什么法子呢?这个责任要你自己负,为什么别人很短时间就有效果?为什么我们自己没有?功夫不得力,赶快反省,把那个不得力的毛病找出来,这个就是聪明人。
这个法门感应最快速,我们听的很多,见的也很多,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好例子,感应真的不可思议。如果你有疑惑,那怎么办?疑惑一定要消除,不是叫你勉强相信,那个是办不到的,有疑惑,一定要破迷起信,怎样破迷?深入经藏。
经藏不必涉猎太多,净土的五经一论,你就在这上面下功夫,去读诵,去研究,看古大德的著述,可以破除你的迷惑。如果再不行,大乘经论里重要的,像《华严》、《法华》、《楞严》、《金刚》都可以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对于修净土都有很大的帮助,一定要断疑。
如果自己不能读诵,古人的注解都是文言文,如果我们对于文言文的修养不够,那你一定要请教这些在家、出家的大德,向前辈的学者求教,虚心的学习,希望把这个疑惑拔除,你才能得大受用,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
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不要说是古人,《净土圣贤录》、《往生传》所记载的太多了,到底是真的或假的?现在的人怀疑心很重,疑,佛在经上说是菩萨最大的障碍;古人对于一般事也许会怀疑,但是对于圣教不怀疑,所以在佛法里讲到‘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可是现在人对于圣言量也怀疑了,那就没救了。
佛菩萨还能骗人吗?骗人的人都不是好人,这大家都知道;骗人的人一定有目的,如果说无缘无故去骗一个人,那大概神经有问题,骗人都有目的的。诸佛菩萨距离我们远了,还会骗我们后人吗?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他是头脑有问题才欺骗我们,他讲出三藏十二部这样多的经典,而且头头是道,不像是神经不正常的人。
所以对于佛菩萨及圣贤人一定要存恭敬心,绝定不能怀疑,你就有福了,这是属于福德。对于古圣先贤存怀疑的心,说实在话,是福德很薄的人,尤其是对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这些修行证果的人,《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见都破除之人,不是普通人哪。他们对于诸法实相,个个是亲身证得,他不是从比量,完全是从现量里所流露的。
所以我们今天初学,对于经典所讲的绝定不怀疑,完全肯定,我们就有受用。佛在经上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我们要真干,远离五欲六尘真的是享受,这不是假的。五欲六尘就是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六根所对的这些境界。
怎么个离法呢?在这个境界里绝定不起贪嗔痴。财色名食睡,我们需不需要呢?需要,需要里头没有贪心,能得少量也就满足了,知足就常乐,你就会得大自在,你就会开真实的智慧。
今天世间人迷在五欲里头,迷得太深、太重了,所以日子就过得很可怜、很辛苦。你要问,他能不能得到?他自己以为他得到了,那是自己以为,实在是一样也没得到。《金刚经》上就讲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想这大家都承认的,这是能得的心;能得的心没有了,你用什么去得?
所得的,那境界就是万法,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万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统统不可得,你天天在这里想求得到,头脑有问题啊,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所以那些过来人,诸佛菩萨叫我们看破、放下,那是真的。
看破,即是一切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那是世出世法心里头绝不沾染,你多自在,多快乐。从那里下手?从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听是非下手。古德讲的好,‘知事多时烦恼多’,统统不看了,我没事,我没烦脑了。天天都没事,天天都天下太平,看到每个人都欢欢喜喜,这个多自在。
又给我们讲‘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交际应酬多了,你的烦恼就多了。没有必要认识的人,我们不要认识;不必要的场合不必去;没事就到山林旷野无人处散散步,念念佛,好自在啊。
这都是古圣先贤真实的教诲,我们应当记住,应当学习,应当去享受啊,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人与人往来,应酬多了,那是痛苦的享受,那是烦恼的享受,诸位只要细心去比一比就晓得了。
念佛往生绝定是真实的,念佛自在快乐也是真实的,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把这个真实的事情给诸位举例子报告几位,提供我们作参考,也勉励我们共同的来学习,谢谢诸位。
第三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的聚会今天就圆满了,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也就在这一个半小时,‘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对我们学佛的同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前面二次,我给大家做了简单的报告,学佛一定要在这一生得到圆满的成就,圆满的成就一定包括我们这一生、来生、后世,那才叫‘圆满’。现前一定要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快乐,来生不只是超越六道轮回,绝定超越十法界,作佛作菩萨,我们一定要具足这样的信心。
‘念佛成佛’这个道理,世尊在经论里给我们讲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学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至少我们可以说大多数的念佛人都未能往生净土,正如季炳南老居士在往年所说的,他是举台中莲社作一个例子。
莲社的同修,一万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人而已,实在讲是不成比例,这个原因,我们一定要把它找出来,然后消除这个原因,我们就有把握成就。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追根究底,根源总不外乎没能看破,没能放下。由此可知,看不破、放不下障碍了我们这一生大好的缘份。
诸位要知道,这缘份得来不易,古人所说‘百千万劫希有难逢之一日’,这话说的不过份,说的是事实,不止是开经偈上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于这一生所遇到的缘份就应该要特别珍惜,晓得这个不是生生世世都能遇到的,多少劫来偶然遇到这么一次。
可见得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就像昨天所说的,因缘有了,那能不能成就呢?就在看你的善根福德具足否;如果这三个条件同时具足了,这一生就成就了。
也许同修听到我这个说法,就起了疑问,善根福德与看破放下有什么关系呢?殊不知关系太密切了。看破是善根,放下是福德;正因为你看不破,你的信愿不能建立,这是少善根。
因为你放不下,所以你不能一向专念,那你就是少福德。可见得未能看破放下正是我们无量劫来修学不能成就的重大障碍,第一个因素啊,我们知道了就应当把它消除。
那就要问,怎样才能看破?我告诉诸位同修,放下就能看破了;怎样才能放下?看破就能放下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当我们没办法看破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经藏,经藏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要用一句话来说出,那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最后的总结,‘一切法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这个意思,佛在《大般若》说得太多太多了。
《大般若经》总共六百卷,学佛的同修,不要说是在家,出家学佛的同修在一生当中,能将《大般若经》念一遍的人就不多,何况其它?
但是我们要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古人判教,依照的顺序是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这叫‘五时判教’,五时当中,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你们想想看,世尊一生当中教化众生,以什么为中心?当然是般若,那我们对于般若就绝定不能疏忽。
中国人喜欢简单,这一部《大般若经》无法读,就在这里面选出了二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心经》,这也很好,确确实实这二部经足以包含六百卷。
这二部经在中国,无论是那一宗,无论是那一派,不管你修学那个法门,每天必读的,特别是《般若心经》,念佛法门也不例外,早晚课诵里面也列入必读的经卷。
虽然《心经》文字少,只有二百六十字,而它里面的内容就是六百卷的《大般若》。诸位想想,我们天天念这部经,念再多遍也没看破,也没放下,这就是念了不管用。
念了为什么看不破呢?不解其义。我们也看看古今大德讲《心经》、《金刚经》的注解,读了之后还是看不破,还是放不下;这个道理,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深解义趣’,这句话我们没做到,我们所理解的很浅薄,不够深度,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不了作用。
如何深解呢?那还是要读六百卷的原文,六百卷的确份量太大了;这个时代,大家的工作都很紧张,无论工作、生活,精神上的压力都很重,受持六百卷《般若》,确实有困难。
这桩事情,古来的大德已经见到了,清朝初年有一位葛□居士,他将六百卷摘要,择其纲要成十卷,《大般若经纲要》,内容就是六百卷的精华,六百卷的浓缩,我觉得我们不能读六百卷,这纲要是必定要读,你不能熟读《大般若经纲要》,确确实实你对《金刚经》、《心经》里的义趣就很难透彻。
我在早年将这本子从《卍续藏》里抽出来,在台湾印成单行本流通,印的数量也不少;以后我在香港讲经,遇到木刻的版本,刻的非常好,我看了很喜欢,是‘香港佛经流通处’印的,印的纸张也非常好,我就带了二本回台湾。
去年(一九九六年)我讲《金刚经》,在新加坡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讲了二百四十八小时,把这部《金刚经》讲圆满了。讲圆满之后想起,若是不深入《大般若》,也不容易体会,所以就将《大般若经纲要》交给‘佛陀教育基金会’印了一万本,印出来之后,流通也很广,得来不难,希望大家熟读。
我们是修净土念佛的人,为什么要读这个?我在讲《金刚经》时就说明了,说明我这次讲《金刚经》的意义,这么多年来专弘净土,怎么突然又去搞《金刚经》去了?实实在在是看到大家这么多年来,念佛功夫不得力,纵然是将《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也没用处。
我是提倡读经,读三千遍是什么意思呢?要怎么个读法?诸位都忽略了,开头读三千遍《无量寿经》用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用读经的方法修定,修清净心,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念掉,使我们起心动念都能想到佛在经中的教诲,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把我们的杂念妄想排除掉,这样念才有效果。
而不是在那里数遍数,哦,我一天念了有多少遍,佛菩萨很喜欢我了,我的功课有交待了。还是满脑子胡思乱想,大多数念经的人都犯了这个错误,这是我们不能不讲般若的原因,希望在般若里得一点智慧,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然后才会老实念佛,我们念佛的功夫就得力了。
纵然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应当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也有九品,上三品可以自在往生,所谓‘自在往生’就是我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再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就是一般讲的‘生死自在’;在我们念佛人不要太高的功夫,上品功夫成片就做到了。
所以古大德说这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古人能做得到,今人做到的也不少,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去检点的。
古人我们暂且不论,各位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那不是假的,那些写的都是真实的事。近代往生的,有倓虚老法师讲的《念佛论》,我想这本小册子很多同修都见过,我印了很多次,每一次数量都很多,到处把这小册子介绍给同修们。
《念佛论》末后举了三个往生的例子,老法师讲《念佛论》,可以说是应用世尊三转法轮的例子,末后作证转,真正给我们拿出往生的证据来。
第一位他举的是出家人,东北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这一位法师没有念过书,未出家之前是泥水匠。民国初年,那时生活相当艰苦,在中国未受教育的人也很普遍,教育不发达,他出家之后在常住修苦行,为常住做出力的事,重活他干得来,除此之外,他就学会念佛,老实念佛。
因为过去生活很苦,对人世间就看得很淡薄,出家之后一心念佛,也劝人念佛,这是慈悲心生起来了,真的是万缘放下,一心专念。
极乐寺建成之后,倓老法师传一次三坛大戒作为纪念,请他的老师谛闲老法师为得戒和尚,当时他是极乐寺的住持。传戒期中,修无师到此道场来讨一份工作帮助戒坛,当时极乐寺的监院(即当家师)是定西法师,此人也很有成就;以后这二位老法师都是在香港往生的。
定西法师看到修无师来了,就问他:‘你能做什么?’,修无师说:‘我可以照顾病人。’,传戒期中感冒的,有生病的,这是戒坛里一个不能缺少的工作,所以老法师很欢迎他。
住了十几天,他就向倓老和定西法师告假,他要走了,倓老很有修养,没表示什么意见,定西法师就比较急躁些,听说他要走了就责备他,‘你这个人怎么没有长远心呢,来了才几天,我们的戒期不过二个月,二个月的耐心都没有啊,你急着要走?’,修无师就说了,‘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二位法师一听,这事情大了。
就问他:‘你何时走?’,‘不出十天。’,这样就把事情交待过去了,求定西法师为他准备柴火用以火化。到第二天,修无法师又去向老法师告假了,他说:‘我今天就要走了。’,这事情是大事情,定西法师立刻替他安排,在后面寮房给他安了一个铺位,找了几个人帮他助念。
他是盘着腿跟着大家一起念佛,助念的人向修无师说:‘你今天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从前往生的人都要作几首诗、几首偈子留给我们作纪念,你也不能例外;我们替你助念,你也要给我们一点纪念啊。’,修无师就说了,‘我是老粗,不识字,我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告诉你,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这句话也很踏实,给他助念,不到十五分钟,他就往生了,坐着往生,没有生病。
这么样的自在,这么样的潇洒,在传戒期间当众表演给大家看,以后得戒老和尚谛闲老法师来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非常赞叹,告诉大家:‘这才是出家人的好榜样。’。
我读了这段记载,常常念念总想到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往生的地方去拜一拜,现在极乐寺的方丈慈法法师邀请了我好几次,我这个缘还没成熟,我很想到他那个地方去看看,这是我们的榜样。
第二位,倓老举的是一位在家居士,一位男居士郑锡宾,山东人,是经商的生意人,常常听倓虚法师讲经说法,他有悟处,于是把生意全交给他弟弟,自己跟倓老法师学经教,以后他学会讲《弥陀经》,就会讲这么一部经。
他学会了之后,到处为人讲《弥陀经》,都是在乡下,当然听众没这么多,乡村里可能只有十个、八个,或三个、五个。他到处去讲经,劝人念佛,很有效果。
往生那一天也是在讲《弥陀经》,已经讲圆满了,告诉几个好朋友,请他们替他租个房子,他们问:‘你租房子干什么?’,他说:‘我要走了。’,他们奇怪的问:‘你要走了,还租房子干什么?’,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怕死在别人家里,有忌讳,不方便,你们给我租个房子。’。
他们这一帮朋友很好,很开明,问他:‘你真的有把握往生?那你到我家里,我没有忌讳。’,另外的朋友也说:‘你到我家里,我也没有忌讳。’,于是乎他就到朋友家里,临时给他收拾了一个房间,铺一个干净的铺盖。
他在铺上盘腿一坐,请大家念阿弥陀佛送他一程,这些朋友说:‘你既然能往生,也要留点纪念给我们。’,都要求作诗作偈,郑锡宾就说:‘不必了,你看我这个样子,就是很好的纪念。’
走的这么潇洒,这么自在,说走就走了,这是一个好榜样啊。最初他学佛,把事业放弃掉,他的弟弟常常责备他,不原谅他,说他学佛迷了,家都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到以后看他哥哥走的这么自在,他弟弟也觉悟了,也一心念佛了;过了三年,他弟弟也是预知时至,也很自在的往生,不过他哥哥没有生病,弟弟还生病,病中往生的,这是举了一个男居士。
第三位举了一位在家女众,清岛湛山寺的信徒,此寺也是倓老创建的,北方的寺庙大部份是倓虚老法师在那边经营建立的,这位女信徒家境非常困苦,先生是在码头拉黄包车,这里年轻的同修恐怕都不知道黄包车,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年岁大的人晓得,是很苦的工作,真的叫‘苦力’了。
一天不拉车,一天就没有生活,夫妻二人带着二个小孩,一家四口,过得非常辛苦。这位居士本人姓张,张居士家境如此贫穷,道场大众也不会尊重她,也不会重视她,所以她在跟大众念佛之外,平常就在厨房里帮忙。
她往生的这一天也是预知时至,早晨起来吃过早饭后,就教导二位小孩要听爸爸的话,跟她先生讲:‘我今天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她先生听到这话就说:‘我们家穷得这样子,你还说什么风凉话,还来讽刺我。’,气呼呼的就拉着黄包车到码头去了。
小孩吃饱就出去玩了,她在家中收拾收拾,洗过澡换件干净的衣服,在自己床铺上盘腿,一打坐就往生了,什么时候走的,不晓得。小孩到中午吃饭时回来,想吃饭,母亲却没有煮饭,看到母亲盘腿在床上,已经死了;就哭哭啼啼告诉邻居,邻居来一看,这了不起,坐着走的,都没有生病啊,都是预知时至。
老法师举的这三个人,一个是出家人,一个是在家男众,另一个是在家女众,距离我们现在都不远,民国二十年左右的事情。他们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认真去想想。
除郑锡宾之外,修无师和张居士都没有念过书,都不懂得经教,只是心地善良慈悲,一心念佛而已,他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书念得很多,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不如这些没念过书的人那么老实,那些人谦虚卑下,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待人真诚恭敬,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对于这世间没有丝毫留恋。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那里呢?出在我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思想太复杂,妄念太多了。不但在佛法,连道家都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家都懂这个道理。修道要把你那个妄念减少,天天少才行啊,为道与为学不一样,我们今天要是把佛法当作‘学’,那个问题就严重了,你把它当作世间学说来研究,那你就错了,这个是修道啊。
修道,我们的妄想执着要一天一天减少,不能够增长,所以我劝同修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为什么?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会一天天减少。你接触这些东西多了,你接触人多了,天天就人我是非,张家长李家短,不得了,你是在增长妄想分别执着,那你怎么会成就呢?你佛号念得再多也枉然。
那些成就的人,就是心地清净,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他成功了,秘诀就在此地,这是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奉行,我们这一生往生才有指望,才能像倓老所见的这些人。
倓老他说他亲眼见到预知时至,不生病,坐着往生,站着往生的,他一生亲见的有二十多人,听说的那还不在其数,说明念佛往生真实不虚。
在十几年前大概是一九八四年,我在旧金山讲经甘老居士送我一卷录音带,说是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的开示,只有这一卷,他的开示当然很多,我们只得到这一卷;我非常喜欢,因为我在倓老的道场(香港)讲经很多年,我没见过他老人家,所以能够听到他老人家声音非常欢喜。
他是北方人,口音很难懂,我将这录音带从头到尾反覆听了三十多遍,大概可以听到八成。我非常欣赏,我觉得我们现在末法时期,能得老法师这录音带,我们就绝定往生了,毫无疑问的。
他在这里面讲了二个事实,在佛门叫‘公案’,都是谛闲老和尚的徒弟,等于是他的师兄弟一样。谛老在早年有一个参禅的徒弟,那时候谛闲法师尚未成名,在关中寺讲经弘法,那个徒弟受过很好的教育,坚持要跟老和尚出家,老和尚收了他,他对于禅非常有兴趣,老和尚是学教的,于是把他送到当时禅宗最著名的一个道场江天寺,也叫金山寺,位在江苏镇江。
这寺在长江边岸的一个小岛上,四面都是江水,所以叫‘江天寺’。他也很用功,从亲众慢慢得到方丈和尚的赏识,将他提拔,以后他当了首座和尚,这个地位就很高了。
这一当首座和尚,毛病就来了,什么毛病?贡高我慢生起来了,因为在寺院里自己有了地位,又收一些在家徒弟,也收一些供养;傲慢心一生起来,他就着魔了,无缘无故去投江自杀,第一次投江被人救上来了,问他,他自己也不知道。过几天之后,他又去投江,再被人救起。
方丈和尚心心里就慌了,知道首座和尚着魔,赶快通知谛闲老法师,谛闲老法师不得已赶到镇江把他接回去,那时候是搭船。回来之后,也很正常无事,问他为什么投江,他不知道,但总是觉得有问题,把他接回来,不致于扰乱别人的道场。
关中寺这个地方在温州,虽然没有江,它有河,河也很深,平常可走帆船。因为他过去当过首座和尚,所以在寺院里大家对他比较尊重,他单独一个寮房,也不必跟大家一块上殿,对他很礼遇。这一天早晨他没去吃早饭,老和尚就叫查房去敲他的门,无人答应,想办法把门撬开,看到窗子打开,人不在了。
赶紧报告老和尚,老和尚一听,不得了,他从窗子爬出去了,是不是又跳河去了?赶快派人到河边去找,大概找了有半里多路,找到时已经死了,尸首浮在河边上,将他打捞回去,念念经超度一番。
正在此时,他女儿来了,原来他出家前曾结婚并育有一女,太太不同意他出家而跳水自杀了,女儿由亲戚养大,这么多年,女儿也大了。女儿哭哭啼啼到寺里找老和尚,老和尚说:‘我正要找你呢!你爸爸出事情了,你来是什么事啊?’,她说她昨天晚上作了一个梦,她父母今天要去上任,爸爸要去当土地公,妈妈要去当土地婆。
谛闲老法师一听恍然大悟,原来他以前跳江是他太太的鬼魂附身了。最初他在金山寺参禅,很用功,有道心,有护法神保佑,鬼魂就贴不上身;后来做了首座,傲慢心生起来了,护法神走了,冤亲债主就附上身了,所以把他带去当土地公。
正好寺的附近有一间新的土地庙,谛闲老法师心想大概就是那个地方,于是到土地庙里为他念经超度,老和尚也很有趣,说:‘如果你真有灵,显灵给我们看看。’,在超度期间就看到一阵小的旋风,在那里转了几圈,老和尚点点头,‘嗯,大概是你来显灵了。’。
所以谛闲老法师常讲参禅参到去当土地公了,这么一个成就。老和尚举这个例子是要警惕大家的,你有一点成就就起贡高我慢的人,没有不着魔,没有不堕落的,太可怕了。
又说了一个例子,是一个念佛的徒弟,比参禅这一个还要早,也是谛老未出名前,早年的事情。这徒弟从小和谛老同住一村,是童年的伴侣,以后谛老念了几年书,跟他舅舅学做生意,他这个同伴就没有念书,也不识字,长大之后学了补锅补碗的手艺,大陆上叫‘锅漏匠’,他能把打破的磁器再补起来。
这种生活很苦,每天挑着担子在乡下叫喊,我小时所住的乡下有做这种手艺的人,当然生活非常清苦,于是他去找谛闲老法师,谛闲老法师当时在金山寺当知客,一定要跟他出家,那时他已差不多四十岁了。
谛老说:‘你不要找我的麻烦了,你这么大的年岁,既不识字,又笨手笨脚的,你怎么能出家?住几天,你还是去做你的生意吧。’,住了几天,他赖着不走,最后老和尚提出条件才答应让他出家,谛老说:‘你这么大的年岁,学经教,学识字已来不及了,读书的年龄过去了。你天赋这样笨,学法器、学唱念也学不来,那你这个出家怎么办?’。
宁波那边有许多小庙,过去谛老曾住过那里,‘那边乡下有许多小庙,没人住的,我去给你找个小庙,你到那里去住,我再给你找几个护法,每个月供养你一些米菜及生活费用。我会在附近找一位念佛的老太太,给你烧饭洗衣服。’。
‘你就在这庙里住下,也不要受戒了,你就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接着念,一直念下去,准有好处。’,这个人老实,真的就接受这条件了,至于会有什么好处,也不晓得,师父讲的话准没错,就依教奉行。
就这样在小庙住下来,念了三年多,这一天他就告诉伺候他的老太太,跟她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了。’,他在那小庙念佛从未出过门,就像闭关一样,念了这么久。这一天他到城里去看看亲戚朋友,去辞行,回来之后就告诉老太太,明天不要替他烧饭了。
老太太心里想着,师父从来没有出过门,今天出门一趟,可能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不要我烧饭了。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太还是记挂在心里,看看师父回来没?是否吃饭了?就到庙里去找师父。那是破庙,他又穷,所以庙门都不关的。
进去一看,师父站在房间里,手上拿着念珠,叫他也不答应,走到面前一看,他死了,站着死的,老太太从未看过如此,吓了一跳,赶快通知邻居几位护法来看,大家都感到很稀奇,从未听说过人站着死的。
立刻派人通知谛老法师,谛老法师赶来替他办理后事,这一来一去共二、三天,他还站着,等老和尚替他办理后事。老和尚看他这样子,很赞叹,‘你总算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讲经的法师大德比不上你,这四大名山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啊,真成就了。’。
这是念佛人的好榜样,你说他用的是什么功夫?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方法妙极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为什么能有这样殊胜的成就?说实在话,他看破、放下。
他过去半辈子过那种苦日子,已对世间没有丝毫留恋,这是人家真正看破、放下了。出家之后就守住师父教导的这个方法,死心塌地的念佛,没有第二个妄念,人家成功了。
我们想想,我们为什么不成就呢?我们念佛念了几十年了,人家念了三年多就能够站着走,走了之后还站了好几天,不能说没有功夫啊,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
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作佛去了,诸位读《无量寿经》就知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作佛作菩萨去了。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能跟他比吗?他的成就是真实的,我们的成就是假的,是虚妄的。
讲经说法不能够往生,讲经说法是修福;这才晓得真修、真成就要紧,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看不破、放不下,不但世缘要放下,弘法利生的工作也要放下啦。
这个放下,诸位要听清楚,不是说我放下了,我就什么都不干了,那你就完全错会了。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放下?释迦牟尼佛在世,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的工作仍然照做,不是叫你放下工作。
放下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着,然后你仍认真努力的去做工作;做而无做,做,为一切众生做;无做,自己心里确实没做。
放下,是叫你在心里放下,不是叫你在事相上放下。
我们再看《华严经》,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为我们所表演的,这五十三善知识是四十一个阶级,他们所表演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他们对事业、对家庭、对生活都很认真,都做到尽善尽美,心里面一点执着都没有。所以放下是在心里放下,不是在事相上放下。
我们再看看谛老法师给我们讲的是这几个人,都是他亲眼所见的,修无师每天为常住做事,做的很认真、很负责,他并不是说我放下了,我什么事都不干,去念佛了,不是的。
什么苦事情都干,人家不做的,他都去做,他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做‘放下’。
郑锡宾居士虽然把生意放下了,天天去讲经,天天到处去劝人念佛,这些事情他并没有放下。虽然讲经,虽然劝人念佛,心里却毫无牵挂,真正把一切法都看破了,这叫做‘放下’。
再看看青岛湛山寺这位张居士的往生,家里虽然穷苦,每天要照顾先生及小孩,天天要烧饭洗衣服;每星期参加湛山寺的念佛会,这些事,她都照做啊,也做得很认真、很负责。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了,这叫做‘放下’。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看破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说的很多,但是讲的最精彩、最扼要的是《金刚经》上的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讲了四个比喻,说明一切都不是真的。
‘如露亦如电’,是讲境界存在的时间,很短暂。‘电’是讲真相,是刹那的生灭。‘露’是讲它的相续相,我们人活在世间几十年,就像露水一样,相续相;而事实的真相是刹那生灭。
所以这句偈子将大乘经论里的精华都说出来了,佛教我们‘应作如是观’,那你就看破了。不但世法是梦幻泡影,给诸位说,佛法也是梦幻泡影。
世法是因缘所生法,佛法也是因缘所生法;因此,世法不能执着,佛法也不能执着,《金刚经》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执着,都把它放下,这些东西丝毫利益都没有,你要它干什么?
什么事情重要呢?老实念佛重要,你还想看看经,还想研研教,那你就是不老实。老实念佛的人,只有一句佛号,其它统统放下了。
我们看近代这些往生的,预知时至的,这是最好的例子,这些人距离我们都不算太远,他们给我们做见证,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要是说我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恐怕不能往生,那修无师当泥水匠的,湛山寺张居士的先生是拉黄包车的,你的善根福德难道不如他吗?
谛老门下那个念佛往生的锅漏匠,没念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你跟他比比怎么样?他能,我们为什么不能?这个地方要紧的是他能看破,他能放下。
我们今天不能的,就是没有能看破,没有能放下,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这样也想学,那样也想学,全搞的是生死轮回业,这还得了吗?
心里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做所为却都是增长轮回业,这是我们今天的大病,真正要觉悟,真正要学这些老实人。
世间名闻利养要舍得干干净净,从心地上把它断掉;我们为什么看不破?我们为什么放不下?说实在话,名闻利养的念头未断,吃了这个亏。所以我们的修行不老实,老实人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念佛往生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最近我们华藏图书馆韩瑛居士的往生,这是我亲自送她,亲眼所看见的。她虽然生病往生,我觉得她是菩萨来示现给我们看的,她的瑞相非常稀有,临终之前二次见阿弥陀佛,一次见莲池海会,阿弥陀佛将她接引走了。
我们仔细去观察她一生学佛的经过,她护持佛法三十年,冷静的观察,她不是普通人,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派来的,她的任务完了,阿弥陀佛将她带回去了。
所以她生病没有病容,往生,人家讲的‘死’,她亦没有死相,这个很难得,看不到的。而且她走的时候没有中阴,这也是我们送过不少人往生,从来没有看到这样好的瑞相。所以想想,没错,她是阿弥陀佛派来的,任务完成了,阿弥陀佛将她带回去了。念佛往生,护法往生,真实不虚。
她生病的这个示现,提醒了我一桩事情,我们绝定要学倓老讲的那几个在家出家的,自在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你要是有病进了医院,你的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
为什么?到你病重的时候,你这个身体动弹不得,完全听任别人摆布,这是最危险的时候,你们看看《饬终需知》、《饬终津梁》,你才晓得这个事情可怕。此时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在旁边保护你、照顾你,你要想往生太难太难了。
譬如我们一般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就不必说了,学佛的人总会想,他走了,我们也念了八个钟点了,去摸摸看他那里还有热,你这去摸摸碰碰他,书里告诉我们,一般人断气之后,十二小时后神识才离开身体,你去碰他,他就感觉到非常痛苦,他会生嗔恨心,一念嗔恨心生起来,就又轮回,去不了啦。
谁懂得这些常识?谁能保护到不但身体不能碰,连他那个床铺都不可以碰?我们从旁边走过去,衣服碰到他,他都会感觉难过,这种情形,几个人知道?
所以,馆长这次的示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绝定不能生病,能不能做到呢?绝定可以做到。病从那里来的?病从合贪嗔痴来的,贪嗔痴叫‘三毒烦恼’,贪嗔痴是最严重的病毒,你内有这些病毒,外有环境的污染,你怎么不生病?
内里面把贪嗔痴拔掉,你修清净、平等、慈悲,清净平等就把病毒拔掉了,慈悲可以解毒,任何的毒碰到慈悲心,都化解了。
所以纵然有病,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老实念佛,使你的清净平等慈悲天天增长,如果你还有寿命,你的病一定会好;如果是寿命已尽,那你绝定是自在往生,你才有把握。
医院不能去,药不能吃,你们大家好心送给我的补品、药品,你送给我,我当然不能不接受,不接受不好意思,你走了之后,我就丢掉了,我不上你的当啊。你们虽然是好意,我懂得,但是我知道这些东西不好。
最健康的东西就是天然的食品,蔬菜、白开水是好东西,比什么都好,花那么多冤枉钱吃那个补品,都变成了病毒,对你的身体没有一点好处,为什么不拿那些钱去布施佛法,成就真实的功德?
怎么布施?我们外头录音带很多,你拿回家去拷贝一片,送给你的亲戚朋友,这就是布施。你拷贝二、三片,一面自己听,其余的不就流通了?这就是修布施。你把吃药、吃补品的这些钱拿去布施,你就不生病了。
好好的一个身体,天天去补就补出病来了,什么病都补出来了,你为什么要补?贪恋这个身体嘛,你不是在息灭贪嗔痴,你是在增长贪嗔痴,希望这个身体强壮,希望这个身体能多活几年。
多活几年干什么?多受几年罪啊!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不想早去,还想在此多受几天罪,你看你多愚痴。道理一定要明白,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
我过去这三十年当中,非常感激韩馆长的护持,我们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所有一切弘法的活动都是她安排的,她等于是我的经理,我作不了主啊,都是她在安排。现在她走了,我可以作主了。
我作主第一个是什么?第一个是,我在美国还有二栋房子,这是我私人的,一栋捐给‘达拉斯佛教会’,这次手续做了;另一栋我打算将它卖掉,再将银行户头关闭,所有的钱统统拿去作弘法的基金,我设一个基金会,统统去作基金。那么我什么都没有了,财产也没有了,钞票也没有了,信用卡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我得自在了,得大自在了;所以你们供养我的这些钱,统统拿去作基金,我们成立一个基金会,用这个基金专门培养弘法人才,我们不做别的,专门做这个用途。
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非常认同,他发了这个心,我们要为全世界净宗培养弘法人才、领导人才,我们做这个工作。所以这个道场纯粹是办教育的,办佛教教育的,我们这里面没有经忏佛事,也没有任何法会,专门搞这个,这个基会就专门支持这事业。希望它能很顺利的进行,对于现前、将来的佛教做出真实的贡献。
所以晚年从今以后,我就是教学,我也不讲经了,因为不讲经,我也就不看经了,我所有的经书都送给图书馆,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我就要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接引我往生不退成佛。
统统放下,连经教都放下;那是年轻人干的事情,不是我干的事啊。
那我现在要教学,怎么个教法呢?给诸位说,我今天教学生,我不会给学生讲经说法,那我太累了,太苦了,我讲给他听,那有这种事情?我的教学是‘教你学’,不是我学,我教你学。
怎么个学法呢?我把经本给你,再找些注解、参考书给你,你去准备,上课的时候,你讲给我听,我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学生讲给我听,讲错了,我为你纠正,所以我就可以不要看书了,这是教学,不是讲学;往后讲经,我都让我的学生出来讲,我训练他,看他上台讲的像个样子,可以出去了,我再介绍他到各处去讲经,可能明年到这里来讲经,我就派学生来讲了。
我也可能来,我会坐在最后一排,为什么呢?我最后一排听不清楚,他讲经就不及格,他总要讲的我满意,这才能毕得了业;他讲的我不满意的话,他毕不了业。
所以我教的人非常轻松,学的人非常辛苦,他要把全部的精神力量集中在经教上。所以我将我的一切图书经典都设一个图书馆供他们作参考,让他们去学习,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没事了,不过我要陪他,要督促他,其实我自己是没事了。
到此,我们将‘怎样念佛往生成佛’统统奉献给诸位同修了,提供给诸位同修作参考,你们认真去思惟,如果觉得有道理,也可以这样做。觉得没有道理,佛法的法门很多,你就另找高人,这我们都欢喜。门门都通达道,门门都能成佛,可是念佛这法门,的确是最快速、最稳当、最方便。
好,时间已经到了,谢谢诸位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