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弥陀莲社>>莲花山庄>>净土探究(上)02
净土探究(上)02
2006年06月21日10:10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768 字体: 繁體

净土探究(上)02

大寂法师着

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原因,也绝不违背‘物以类聚’‘界与界聚’,众生业力与‘界’相应的道理。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探讨起:

一、从净土天然环境了解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三恶道?

二、从往生的方法证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1、从净土天然环境了解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三恶道?

(1)极乐世界为什么到处有稀奇美妙的鸟类演说佛法?

在阿弥陀经上有一段介绍极乐世界里没有三恶道的经文说:‘西方极乐世界中,常常有各色各样,稀奇美妙的鸟类,像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这些不同的鸟。这些十分可爱的各色鸟类,在极乐世界里,昼三时,夜三时,也就是在白天、晚上所有的时间当中,都不停地发出非常和平,非常幽雅的声音(按极乐世界以莲华开合的时间为早晚时间的分别。)而且这些稀有神奇的鸟所发出清和雅致的声音,都是在演说着甚深微妙的佛法。是什么甚深微妙的佛法呢?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许许多多修行成佛的方法。(这些修行的佛法,将在十六愿里陆续讲到)。

当极乐世界里所有的众生,听到了这些稀奇美妙的鸟类所演说的各种学佛修行的方法后,都自然而然的会生起想念佛宝的心,想念法宝的心,及想念僧宝的善心。’

经文中又说:‘这些各种颜色的鸟,绝不是前世做人的时候,造了恶业,而堕落到西方极乐世界中的畜生道里去,遭受恶道的果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极乐世界中,是没有三恶道的。净土中,根本没有三恶道的名称,更何况会有实际堕入畜生道内受苦的恶道呢?这些各色各类的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使佛法的法音在极乐世界里广为宣说流通,令净土世界中的每一个众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在各种佛法音声里传布的陶冶中,自然而然的知道修行的好处,精进行持。时日一久,每一个众生的智慧、福德也跟着一天天的增长起来,因此阿弥陀佛才运用神通力量变化出来这许许多多帮助阿弥陀佛弘扬佛法的各式鸟类。’

(2)为什么极乐世界听不到造恶声音?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也说:‘极乐世界,大富无量,唯受快乐,没有众苦,没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界及八难之报......。’

又说:‘成就往生的众生,到了极乐世界,绝对不会听到净土里的众生讨论讲说地狱里众生受苦的声音,饿鬼道众生苦难的声音,畜生道众生痛苦的声音,乃至下闻夜*声、斗诤声、恶口声、两舌声、杀生声、偷盗声,一切造恶的声音。为什么净土中听f到地狱、饿鬼、畜生,乃至十恶业的造罪声音呢?这就是‘共业所感’众生业力与界相应的道理。佛的愿力教化与众生的修行业力,使净土中听不到造恶音声。相对的,由于佛的愿力与众生的共业所感,净土众生所听闻的都是天然环境的鸟类及宝树、宝池所发出来的赞叹修行、弘法、度众的佛法音声。

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极乐世界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遍满净土各地。为什么叫做八功德水?因为七宝池水具有: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所以称为八功德水。’

(3)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

净土众生就是生存在这么一个天然闻法、修行的环境里,举目投足,唯闻一切善法,不闻一切恶声,当然‘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而这种天然殊胜的闻法环境,也是由净土众生的净业因缘共同创造出来的,因为净土众生没有贪欲、淫爱、嗔恚......十恶等堕落恶道的业行,所以不会感招修罗道众生居住之处及犹有淫爱、嗔恚、愚痴等业行的天人众生住居之地——须弥山(须弥山在那里?一直是佛学者争议性的问题。按起世经说:‘须弥山王于大海中。’因而有的学者顾名思义,直称须弥山就是地球最高的一座山——喜马拉雅山,深入大海之中。有的学者又指出佛经中所称的‘大海’有劫海、业海、法海、宇宙之海、众生之海、智慧海......,无尽宽广,多种引伸之法义,并非狭义的定指肉眼所见的山川大海之义。如大智度论卷一百说:‘佛经所称之海有二种意思:一者直指山川大海之义,凡夫众生可渡之。二者譬喻之词;如说大海绕须弥山在九宝山里,广八万四千由旬,世间人不能得其边,凡夫人不可渡之。又如譬喻外道凡夫能生禅定船,度欲界、色界海,无色界如大海深广,则不能渡,以不能破我心故。诸贤圣人智慧禅定翅力,破诸法邪相,得实相故能渡,所以以大海譬喻。’又说:‘须弥山一色,纯是黄金(光明遍照之意)。’绝非地球狭隘的大海山川之义。卷十又说:‘日(太阳)绕须弥遍照四天下。’由智论这句话可知,太阳(系)环绕须弥而运行。其他经典也说:‘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外有七山八海环绕之,七山八海外,又有铁围山为外郭......,是一个小千世界的中心,包括六欲天及初禅天。’由此可知,须弥山或指一个小千世界的中心,而一个小千世界是由无量人、天居住的世界所组成。)净土中没有须弥山,就没有依须弥山环绕而住的恶道众生居住之处。没有这些恶道众生居住之处,自然就不会有地狱、饿鬼、畜生诸道受难之报。相对的,没有三恶道的感报,当然也就不会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恶道众生住居之所。但经上又说:‘净土虽然没有大海、小海、金刚铁围一切诸山,但是佛神力故,欲见则现。’关于此点,有学者说,或可看为净土众生,仍有无量潜藏的烦恼宿业,隐伏其间,只是在净土的殊胜修行环境里,暂时压住,生不出来。也有的学者说‘万法唯识现,根身器界,无非心识变现而有。已证识性,契悟一心,此心性之力,名为佛神力,法尔能欲见即见’(见佛说无量寿经讲义)。

2、从往生的方法证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1)为什么往生净土的众生必须具备大善根大福德?

由净土世界没有三恶道的环境及处处听闻佛法的环境来看,当知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及居住在极乐世界里的众生,都不是少善根福德者。如前述经典说:‘唯有“多福众生”,才能常乐受用八功德水。’经文又说:‘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由此可知,能够生长在极乐世界,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宿世都是俱有广大善根福德因缘的有情众生(往生的方法,将在十一、十八、十九、二十等四愿中详述,这里只是略提而已),才能在广大福慧资粮的共业下,使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如在诸净土经典中,大体上都有提到地球世界现实人间种种造作三恶道业因的行为,相对的,想要往生到没有三恶道的世界去,就要首先不再造作堕落三恶道的业因,再创造与极乐世界相应的业因,具备与净土众生相应的福德资粮,往生极乐世界才有可能。如在无量寿经卷下的三品往生中,至少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往生净土,才有保障。而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怎样使自己的菩提发心终生不退?都是欲求‘一世往生’的念佛者,应当重视、探讨的问题(菩提心的问题,将在十九愿中会有说明)。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檀佛过度人道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下、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都说:‘要往生极乐国,从发愿往生起,必须一生保持厌弃生死老病一切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诸事,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往生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这就是末法众生往生净土的保障。

以上经典所说,便说明了如何具备与极乐世界众生福德资粮相应的修行法。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在弥陀成佛的度生本愿因缘成熟下,汇聚了无量福德深厚的众生,共同庄严了极乐世界的环境,而使极乐世界在广大福慧众生共业因缘的感招下,没有三恶道,这也就是众生‘业与界聚’的道理。

(2)从业力与因果的观点证明有净土

任何适合众生居住的世界,都是与众生的共业因缘息息相关的。极乐世界的生存环境,与地球世间的生存环境,相差的如此悬殊,在凡夫众生的眼光里,自然看成是神话的色彩,但是我们若从修证佛法的观点及因果与业力的立场去剖析,却是确确实实可以成立的。佛不妄言,行人自误,佛弟子若是不相信有净土,就是不相信有业力及因果,不相信有因果及业力,即是不承认有修证的佛法,没有修证的佛法,试问我们学佛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二、不堕恶道愿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之中的天人,如果在寿命结束的时候,再堕入饿鬼、畜生、地狱道的话,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寿命无量乃是譬喻之词

或许有人会想,在四十八愿当中,不是有极乐世界里人民寿命无量的愿吗?既然西方极乐世界中的天人寿命无量,为什么还会有寿命结束的时候呢?

于其他的净土经典上,也有提到说:‘在阿弥陀佛应化之身寿命结束以后,观世音菩萨接着接替阿弥陀佛成佛的位子,继续度化净土世界的众生。观世音菩萨成佛的名号,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就不是叫做极乐世界了,而是叫做众宝普集庄严世界。’说到这里,大家更会觉得奇怪了,阿弥陀佛的寿命不也是无穷无尽的吗?又怎么会有终结的时候呢?

大家要知道,寿命无量的无量两个字,乃是一种形容譬喻之词,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了要赞叹阿弥陀佛寿命不可以数字计算的殊胜,不是由凡夫和声闻、缘觉二乘圣人的智慧所能推测衡量出来的,所以用无量两个字来显示阿弥陀佛寿命长久的不可言说。而且大家更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应化之身是应极乐世界中人民的净业因缘权宜示现的。在佛经上说:‘凡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有成必有坏,到最后一定会幻灭消逝的。’所以当阿弥陀佛度化极乐世界人民的机缘终了的时候,也会像释迦牟尼佛的应化之身一样的示现涅槃。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会接替阿弥陀佛的位子成佛了。

极乐世界里人民的寿命,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大悲誓愿教化中,精进修行,才会寿命无量。关于净土众生,修成寿命自在的因缘,将在十五愿中,会有说明。

本愿所说寿命结束有两种意义

本愿所说的寿命结束,有两层意义:

一是指在净土尚未了脱生死的众生,必定在分段生死的束缚中,但是当他们一期寿命结束后,会继续化生在净土的欲界天及色界天上进修,不会堕落三恶道去,因为极乐世界根本就没有三恶道。这个问题,将在十五愿中说明。如无量寿经卷上所说:‘彼土有“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二也说:‘彼土有“第一四天王诸天人,第二忉利天上诸天人,第三天上诸天人,第四天上诸天人,第五天上诸天人,第六天上诸天人,第七天上诸天人,上至三十六天上诸天人......。”’

一是指净土天人,若欲乘愿到十方世界度众生,也不会堕落其他世界的三恶道去。为什么极乐世界的天人在寿命结束后,不会堕落三恶道?本愿将依几个重点,来做说明:

(一)‘心’是主导我们走向轮回的主因

(二)学佛者应该重视堕落三恶道的业因

(一)心是主导我们走向轮回的主因

1、持五戒得人身的标准是什么?

上个愿是从众生共业的观点,来说明地球世间为什么会有三恶道?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三恶道?现在就由众生别业的角度,首先来说明现实的地球世界会有三恶道的原因。

一般说持五戒,得人身;行十善,生天上,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如持五戒得人身的标准是什么?例如五戒中的不邪淫,有些经论上翻译成‘不淫欲’,如大智度论卷十三。‘不邪淫’,如以印度及现在中国等地的法律观点来讲,是指超越一夫一妻制以外的淫欲行为,就是邪淫。大体上,现在佛教徒所遵守的不邪淫戒,也是源自此一观点。但是在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或者古代的帝王,除了皇后外,都可以册封嫔妃,请问这是正淫?还是邪淫?或者以一对淫行深重的夫妻与一对夫或妻体弱多病不能人道,夫或妻因此在外面偶有外遇情形来相比,请问这两种情形那一种情况是来世导向与淫界众生、恶道众生相应轮回的资本?

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心’,是从外引内,由身至心的一种助道法。如果以为夫妻的淫欲行为‘正淫’是不堕恶道的戒法,夫妻以外的淫行‘邪淫’才是堕恶道的戒法,那是没有深入去了解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的相应关系。

2、由经文印证心是主导轮回恶道的主因

如前述杂阿含经上说:‘众生杀生时,与杀界俱;盗心时,与盗界俱;淫心时,与淫界俱;妄语时,与妄语界俱;饮酒心时,与饮酒界俱;不杀生时,与不杀界俱;不盗时,与不盗界俱;不淫心时,与不淫界俱;不妄语时,与不妄语界俱......。’

卷十又说:‘诸比丘,当善思惟观察于心,为什么要善于思惟、观察自己的心性呢?因为众生心长夜为贪欲所染,嗔恚、愚痴所染。比丘当知!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为什么如此说呢?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所以比丘们,当善思惟,观察于心。’

又说:‘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察、思惟于心......。’

由杂阿含经这段经文,明显的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会轮回生死,堕入恶道,是因为我们的‘心思’杂乱、污浊、阴暗、昏散、......,而趋使自己的行为去造作种种与六道轮回相应的恶业,才会与杂乱界、污浊界、黑暗界、淫界、杀界......相吸、相应。如果以为只要行为上不犯五戒,不犯邪淫戒,不观照、反省自己的淫心、贪心、嗔心、盗心、杀心、欲心......,就不会堕恶道,那么就应该修正我们对业力与因果的基本认识了。

十善业报经也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又说:‘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诸法集要经卷五,‘治心品’中,则对‘由心造诸罪,由心感其果,心如彩绘者,画三界众生’的释义,有很好的说明。

中阿含卷二十三则告诫我们凡夫俗子说:具足二十种秽污心,必与黑暗界、轮回界相应,堕入地狱之中。二十种心即是:邪见心秽、非法欲心秽、恶贪心秽、邪法心秽、贪心秽、恚心秽、睡眠心秽、掉悔心秽、疑惑心秽、嗔缠心秽、不语结心秽、怪心秽、嫉心秽、欺诳心秽、谀诲心秽、无惭心秽、无愧心秽、慢心秽、大慢心秽、憍傲心秽、放逸心秽。’又说:‘死时生善心,心有所法,正见相应,彼因此,缘此,命终生天。死时,生不善心,心有所法,邪见相应,彼因此,缘此,命终生恶处地狱中。’

另正法念处经及起世经更将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众生造业、受报的原因、结果述说的极为详尽。众生之所以会轮回六道,堕入恶趣,重点就在于‘皆以心为主,遍于三有处。’如卷五说:‘比丘!当随顺思惟业果报法,观法、非法。云何恶业?无量种种,皆因于心,相续流转,如河浚流,漂诸众生,令堕恶业果报之地,在于地狱受极苦恼......,心业画师,广画如是,三界大衣。’

3、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

由以上诸经引述,当可清楚明白,持戒不堕恶道,或者投生善道的标准,皆在于‘心的启动’。佛经告诫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如果我们以为布施、持戒绝对会生人道或天界,这就是‘不了义’。因有许多人布施、持戒,但是居然堕落恶道之中,犹不失福乐果报,这在经典上多有记载。为什么布施、持戒仍会轮回恶道?问题就出在他‘修身不修心’,布施的‘发心’不正,因为‘心念的杂乱、污浊、黑暗、不安、恐怖、疑悸、动荡......’,致使我们堕落恶道。明白布施、持戒为什么会堕恶道,或者生善道、升天界的‘原因’,就是‘了义’。

4、用堕落三恶道的主因来反省自己念佛的心态

明白了轮回六道生死的‘主因’,就能了解净土世界为什么会没有三恶道。同时用轮回娑婆生死的主因及堕落三恶道的‘根本业因’,来检讨、反省我们念佛的‘心态’,是否在‘念佛时’仍然潜伏着轮回娑婆三界生死的‘杂思妄想’及堕落三恶道的‘思绪’?如果念佛时或是没有念佛时,仍然俱备沉沦娑婆生死投胎的‘恶因’及堕落三恶道的‘心念’,就证明我们是‘口念心不念’者,我们仍然延续着前世的业习,为自己不断的制造堕落三恶道轮回生死的机会。真心想‘一世往生’的莲友,应该好好冷静下来,依轮回娑婆生死的‘恶因’及堕落三恶道的主因,来深思、反省一下自己现在行住坐卧间的心念,正在与何‘界’相应?不要辜负自己的‘发心’,浪费难得的人身,稍不谨慎,走入恶道,轮回生死束缚中,放弃自我往生的机会,实在可惜啊!

(二)学佛者应该重视堕落三恶道的业因

在地藏经、正法念处经及起世经等佛经上,都对地狱的内容及名称,有详细的说明。尤其是正法念处经及起世经更将地狱的种类、形成、处所、业因、果报、余报、受报时间......,记载的极为详细。当我们仔细的了解堕落三恶道的业因是什么?便能清楚的明白,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什么不会堕落三恶道中去受报。现在依正法念处经卷五,首先扼要的来说明地狱的因果报应问题:

1、堕落地狱道的业因及受报情形

(1)从地狱的名称了解堕地狱的原因

正法念处经卷五至卷十五,提到地狱的名称,大体上说有八大处:1、活地狱。2、黑绳地狱。3、合地狱。4、叫唤地狱。5、大叫唤地狱。6、焦热地狱。7、大焦热地狱。8、阿鼻大地狱。每一层大地狱中,又各各有十六处小地狱,每一处小地狱中,又依众生造业种类、心态、方法、轻重各各不同,形成千差万别的受报情形。兹将八大地狱的受报情形略加说明:

[1]活地狱:是指杀生(活杀致死)受报的地方。又因众生杀生的对象、方法、数量及杀心深浅度不同,而分为十六处受报的狱所。如杀圣人、杀受戒人、杀修行人、杀善人、杀一般人、杀畜生......,受报的地方、层次、方法、时间、罪器......,皆不相同。

[2]黑绳地狱:就是指众生作恶的心地呈现黑暗境界,像粗绳一样的牢不可断。不仅造作杀业,还犯下偷盗、邪行(淫心深重,或其他不正当行为)的罪业,死后必与黑绳地狱的业报相应,遭受苦果。

[3]合地狱:顾名思义,就是指恶业合集之处,乃是指杀生、偷盗、邪行(淫)三种恶业合和而招感生此合地狱中受苦。

[4]叫唤地狱:顾名思义,乃是说明其在此狱中受到罪刑的折磨所发出的痛苦、哀号、叫唤之声,惨不忍睹。这便说明了堕此狱中的众生,所作杀、盗、邪行(淫)、饮酒等罪业超过前面地狱所作罪业,而且是乐行多作,恶业深重,而感堕此狱中受报。

[5]大叫唤地狱:比叫唤地狱受苦哀号、喊叫的情形,更为严重,所以称为大叫唤地狱。由此可知,入此狱中受苦的众生所作杀生、偷盔、邪行(邪淫)的恶业,更为严重。

[6]焦热地狱:即是指此地狱有极热大火,焚烧狱人,令其内外炎燃,身心焦烧。此乃说明了堕此狱中受报众生生前由大量造作杀、盗、淫、妄、饮酒、邪行、邪见等十恶业,使其身心呈现如大火燃烧的热恼、黑暗境界,死后必然招感焦热地狱受报的境域。

[7]大焦热地狱:比焦热地狱受苦情形更为严重的现象,就叫做大焦热地狱。相对的,堕此狱中的众生造作十恶业的情形,也更为严重。

[8]阿鼻地狱:此狱是一切地狱中最大、最深,受报最惨、最重的狱所。阿鼻地狱,又称为无间地狱。‘无间’的意思,就是指在地狱受苦的时间没有间断过,相对的,便是指堕此狱中的众生在生前造恶的‘用心’没有间断、停止过。而且是以深重心、深恶心杀父、杀母,以深恶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圣人......。由此深重恶业,必感堕入阿鼻大地狱中,受苦无间。

(2)四点原因具足必堕地狱

大体上说:1、以深恶心造十恶业,2、生前不知忏悔、修行,3、临终心不悔改,4、在死后的四十九日内,又无人为其作有力的超荐功德,死前或死后必然呈现惊慌、恐怖、黑暗、烦恼、苦痛、身心燥热......等现象,因此‘中阴’所呈现的阴暗境界,必然趣入与其心境相应的幽暗、苦痛、燥热、焦怖、......的境界中,遭受果报。此即经上所说:‘地狱所显境界,皆因众生风水地火四大怒感之相而感招。’亦即应验了经典所述:‘自心造诸恶,而受业火报。地狱本无处,由心因缘起。’

综观现在世界各地,烽火绵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中间的越战、韩战......,不知道造下多少杀、盗、淫、妄......等恶业,今年(西元一九九一年),中东地区,又卷入战火之中......,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不知有多少生灵及无辜的百姓惨遭‘杀戮’之苦,要使人间没有三恶道,恐怕不容易呀!

(3)地狱在什么地方?

经上说,阿鼻地狱在欲界最下面。其他七大地狱,便依次在阿鼻地狱的上方。欲界最下面在什么地方?我们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记述:‘提婆达多将命终时,尔时地中有大火风生起,绕提婆达多身,尔时提婆达多为火所烧,便发悔心,于如来所,正欲称南无佛,然不究竟,适得称南无,便入地狱。’由此可知,地狱火从多重宇宙中属于欲界范围内密度最高、重力最大、温度最烈、热力最强的地方而生。代表着人心越狭窄,嗔火越强,积恶越多,就越与密度越高、温度越高、重力越大、热力越大之处相应。地狱受苦的时间,动辄千万亿年,甚至千万亿劫,又因个人业力种子轻重问题,或有中间夭折者,而且越往下层,受苦时间越长。这便说明了愈往欲界下面去,密度愈高、重力愈大、温度愈高、热力愈大。代表着人心越狭小、业火越强,积恶越多。如无间地狱便在空间、时间无间之处,亦即欲界中密度最高、势力最强、温度最烈、重力最大之处。

(4)地狱的余报问题

什么是余报?就好像大火(业火)燃烧后,尚有余烟残火未尽,但此残留业火,已经脱离地狱猛烈业火感报,所以超脱狱报之身。又因个人宿世累积的善恶业种与今世堕地狱造恶的深浅度不同,所承受的余报也有千变万化的差异;大体上说,所作恶业较轻,及宿根较多,余报时间也愈短。

[1]有的人脱离地狱后,就投生畜生中的飞鸟或鹿身中,遭受围杀,或为余鸟所食之苦。畜生报尽,转生人道,生而短命......,这都是地狱余报所感。

[2]有的人脱离地狱后,因宿世所造善业果报先成熟,不生饿鬼畜生道中,直接转生人间,但出生在旷野少水的国土中(如非洲、沙漠等地),或出生在杀生之家,或出生时六根不全,或出生在贫穷人家,或出生在恶国、恶处、边地之处,下*放猪,皮肤黑色,多嗔、多妒,性悭常贪,疾病缠身,或出生时即被烧死......。

[3]有的人脱离地狱后,投生饿鬼道中,遭受饥渴之苦,再转生畜生道中,后生人间,面貌丑陋,贫穷下*,六根不全,疾病终身......。

2、堕落饿鬼道的业因及受报情形

(1)堕饿鬼道大体上的原因

经上说:‘一切饿鬼,以悭嫉为本。’我们看现在的人因悭贪心、嫉妒心而犯下的不轻不重的罪行太多太多了。譬如说因贪嫉心而谋财害命,因贪嫉心而不行布施,因贪嫉心而行不净施,因贪嫉心而自食美食,不分他人,因贪嫉心而屠杀畜生,因贪嫉心而作*犯科,因贪嫉心而不净说法,因贪嫉心而犯下邪淫、妄语、饮酒......等十恶业。这些都是与饿鬼道相应的业因。以此得知,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时代潮流所趋,人心愈趋‘悭贪为己’,故而堕入饿鬼道的人类,实在很多。念佛而不断贪嫉心,是为自己制造堕入饿鬼道的业因,是与往生净土不相应的。

(2)女人多堕饿鬼道中

经上说:‘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心,心多妒嫉,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这是指一般女性的心量而言。现在的社会,虽然女性多走入社会,多有职业妇女,视野较以前广阔,也不乏女强人者,对社会贡献良多。但究其本性,不离妒嫉、悭贪、心量狭窄、胆小、自私、贪图近利之因,所以一般女性,难成大事。也因此妒嫉、小心眼、提不起、放不下之心不改,而为自己临终种下堕落鬼道的阴影......。

(3)四点原因具足必堕饿鬼道中

经上说,堕入饿鬼道中,有四种原因:

[1]因悭贪心而造作十恶业的任何一种,或两种、三种、四种......。或因悭贪心而不净说法,不净布施......。

[2]生前不知改变狭小悭贪的心量,不知广行净心布施之法,忏悔、修行。

[3]临终仍不改其贪恋世间亲情、恩爱、财物......等狭小的悭贪心量,没有悔过之心。

[4]在死后四十九日内无人为其作有力的拔荐功德。

死前死后,必然对这个世间眷恋不舍,留恋自己的妻儿、财产、家庭、事业......,而使自己随贪嫉业风所吹,堕入饿鬼界中,遭受果报。

(4)饿鬼的种类

经上说,饿鬼的种类,因人类悭贪心造恶的深浅、方法......各有不同,而形成无量差别的饿鬼种类,约略的说,饿鬼有三十六种。又因生前悭贪嫉妒因缘造作的不同,而感招在饿鬼道中的住处、饥渴烧身程度各不相同。有的饿鬼,在生前因以悭贪心布施,或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金钱以悭贪心行布施,堕入饿鬼道中,生于受乐鬼中,仍不失福乐果报,有神通力;如如意夜*、飞行夜*、大力神通夜*,都是此类受生者,其行迅疾,一念能至百千由旬(里数)。

(5)饿鬼道在什么地方?

经上说:‘饿鬼的世界,大体上分布在两个地方:一事在人间,多寄生在深山或幽崄的海侧中。(我们这个世界,科学家早已证明是多度生存的空间);一是在饿鬼的世界。在人间居住的饿鬼,世人若有阴阳眼及天眼通,处处可见。饿鬼专属的世界,则在‘欲界下面(阎浮提下五百由旬,长三万六千由旬)的范围’(由旬是印度话,或说为四十里,或说为三十里),亦即多重宇宙间属于欲界中无尽宽广的黑闇之域。大体说来,因悭贪心所造恶业愈重,堕入饿鬼世界的受报处就越深、越黑,如有的饿鬼生于‘地下黑闇之处’。相对的,生于人间、海中的饿鬼众生,恶业较浅,也稍有善心。

(6)饿鬼受报的时间

经上说,饿鬼道中一日一夜,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十年。饿鬼一期的生命,最少是五百年,造恶愈多,受报愈长,寿命也越长久,少出多减,命亦不定。相对的,寿命越长,其受报生存空间所形成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也越长。

(7)饿鬼的饮食问题

经上说,饿鬼众生常被饥渴所困,当其饥火中烧时,经常被饥渴的热力,自焚其身,痛苦万分,无人能救。因此而使饿鬼众生常常为了饥渴所逼,而四处觅食。有的饿鬼,常常在旷野中,求觅浆水,但不得食;有的饿鬼,常常在不净粪秽之处,求觅饮食,但因业力所感,不能入口吃食;有的饿鬼,专门藏身于塔庙中,趁人供养食物时,嗅其香气及嗅余气,以自活命......,有的饿鬼,专门藏身妇人生产之处,嗅其血气,伺婴儿前世罪业重者身边,断其性命,吸其血气;有的饿鬼......。由此可知,饿鬼的饮食问题,自有其业力感报。世间凡夫,以供饭、纸钱、纸屋、纸车、纸飞机......焚烧,以给亡者在鬼道(阴间)享用,根本无用,只是图个心安,白白浪费金钱而已。

(8)饿鬼的余报问题

饿鬼的余报,也和地狱众生余报一样,因个人宿世累积的善恶业种与今世堕饿鬼道中造恶的深浅度不同,所承受的余报,也有千变万化的差异。大体上说,所作恶业较轻及宿世善根较多,余报时间也越短。

[1]有的饿鬼报尽后,投生畜生道中的鸟类,常患饥渴,受大苦恼;畜生报死后,转生人间,也因余报的因素,经常遭受穷困饥渴,乞食自活的苦难人生......。

[2]有的饿鬼死后,宿根先熟,立刻投生人道之中,但是还未出母胎,就因业感,使母亲不能饭食,令母亲日日身色憔悴丑恶,胎死腹中,纵然出生,短命多难,常受饥渴饿死之苦,或者生于边疆之地(如衣索匹亚等贫困国家),水源缺乏之处,经常为了饮食焦渴......,而生烦恼。

[3]有的饿鬼死后,投生人道之中,但因杂业所感,与外道神庙结交共事,专门以咒术为生,如作咒龙师,又造下许多恶业,命终之后,仍堕地狱之中,遭受余报......。

3、堕落畜生道的业因及受报情形

(1)堕畜生道大体上的原因

甲、畜生道的众生多从地狱道而出

经上说,畜生道的众生,大体上说,有许多都是从地狱道出来的众生,因余报未尽,再投生畜生道中,承受果报。如蚊子、蚂蚁、湿生虫类、鱼类......无量无数。

乙、畜生道胎生的业因

如有的众生因为以嗔斗心、憎嫉心、邪见心、权势心互相诤论,诤议不休,不但不能利益众生,反而使众生无所适从,徒增苦恼,走向邪道。由此因缘,堕落地狱道中,受其嗔斗果报。地狱报出,投生畜生道中的蚖蛇、黄鼬、马、牛......等类,因为业感,彼此再次遭遇,仍然怨怨相对,共相杀害......。

有的众生,生在人道,虽然在行为上没有犯下杀、盗、淫等重大恶行,但是贪心重、斗诤心重,或者喜欢与善人及出家人作对,故意污弄其净食......。终身贪心、斗诤心不改,死后必堕畜生道中投生野干狐狗之类,仍然继续互相憎嫉、斗诤......。

有的众生因为偷盗心重、悭贪心重,劫夺人财,使众生产生莫大的恐怖、惊吓、怨恨、报复之心,由此双方的业感交集,彼此心波交递振荡影响之下,而使此人堕落地狱之中,众苦俱受。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的□鹿之中,常处旷野之间,内心怖畏、怯弱......,受其余报。

有的众生,欲爱心深重,与牛马邪淫,感到快慰无比,或与他人邪淫无度(如*女、同性恋、......),死后堕入地狱之中。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的胎生之中。如果转生为人,必受黄门身(生殖器不全)。

丙、畜生道湿生的业因

有的众生,以恶劣邪见之心,杀害龟、鳖、鱼、蟹、蚌蛤及见小池中多有细虫,及见酢中细虫(腐败的东西中生出蛆类),因贪财心所使,将其捕捉、杀死、制造、买卖......。或有外道修行者取诸虫类,祭祀诸天。诸如此类杀生因缘,死后堕入地狱之中,受苦无量,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中的湿生虫类,如蚊子、蚤虱......等类。

也有的众生,从恶道转生人中,在生之时,愚痴少智,俗念极重,不知布施、持戒,在临终时,顿感非常口渴,贪心生起,爱念饮水,死后堕于畜生道中的湿生水虫之类。

丁、畜生道卵生的业因

有的众生,生在人道,男欢女爱,结为夫妻,因为恩爱情深,共同发誓,愿于来世,常为夫妻,终生互相怜惜,难舍难分,死后应其愿言,堕入畜生道中,成为鸳鸯、鸽鸟之类,恩爱快乐,共续前世缘。由此证明,结为夫妻,两人虽无夫妻以外的邪淫行为,但因爱欲心重、淫欲心重,至死不改,足以牵引我们堕淫界、堕恶道。

有的众生,修学禅定,得世俗神通,但是未断贪欲、嗔恚、愚痴之心。后因某种因缘起嗔恚心,伤害众生,破坏国土。以此因缘,堕入地狱之中,从地狱出,投生畜生道中的卵生飞鸟雕鹫之形。命终之后转生人间,因余业故,嗔恚心深重,难改难断。

戊、畜生道化生的业因

龙的世界

(甲)毒龙的业因

依经上说,龙是畜生道中化生的众生,此类众生因生前造恶的方法及深浅度不同,或稍积福德,所以形成龙的种类及住处、受苦、受乐......的情形,有千变万化的差异。大体上说,会投生为龙身,皆因嗔痴心深重,犯下焚烧僧房;或者焚烧聚落城邑......等业因,如此恶人,死后先堕地狱中受苦。再转生于大海内的毒龙身,与诸龙互相嗔恼,致使诸嗔心、乱心,夹杂诸龙身,吐毒相害,常行恶业,其身又常受热沙所烧。

(乙)善龙的业因

如果在生前,信奉鬼神外道,世间邪戒,虽然知道行布施之道,但嗔恚怀心,心不清净,有的又以嗔恚心发愿,誓生龙中,为大龙王。命终之后,以其嗔恚愿毒,必生龙中,又因其生前稍修福德,其身不受热沙之苦,住处、饮食较好,常受快乐......。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又说:‘龙与金翅鸟的种类,又有胎、卵、湿、化之分。’业因复杂,非凡夫智识所能预知。

(2)五道中畜生道的种类最多

依经上说,畜生道中的种类,无论从其数量、相貌、色类、居处、饮食、飞禽、走兽、昆虫、水生、陆生、胎生、湿生、卵生、化生......等多方面来看,都是五道中种类最多、最复杂的众生,其所造作的业因也是最复杂的。尤其于其中间,又有地狱道中出来的众生,其业因相当混杂难解。这里因将阿修罗道列于畜生道中,故称为五道。畜生道的住处,于人间处处可见,至于受报时间,依其业力与人类需要(再造的业因)及同类互相残害的情形(也是再结恶缘、再造恶因)......而不一定。

(3)畜生道中别有阿修罗世界

甲、阿修罗有两大类居住之处

阿修罗道的众生,因其业力感报,分为二大类。一事分布在鬼道众生中,一是分布在畜生道众生中。在鬼道的修罗众生,别成魔身饿鬼之形,有神通力。于畜生道的修罗众生,则居住在‘大海底须弥山侧’,深入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八万四千由旬(里数)的范围内,(此处所指‘大海底’不一定是指肉眼所见的‘山川大海’)。又因修罗众生的业力各不相同,依次再分成四类不同业感的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体上来说,智慧愈多,修福愈多,而且布施的对象,是在正道持戒修行路上的修行者,其感报居住的地方便愈宽广,住处也愈好、身量愈广大、形貌愈美好......。

乙、四类阿修罗众造业的原因

(甲)第一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一类阿修罗众生,居住在海底(宇宙大海中属于修罗众生居住的世界,大约宽广二万一千由旬的范围)。这类的阿修罗众,是四种修罗众生中福报最大的。在其生前,具有聪明利智,通晓世间各种技术,喜行种种布施,修积世间广大福德,或有发愿以此广大修因来世获得欲界最大身相,无人能比。虽有善愿善福,但常喜爱斗战之事,对因果报应,半信半疑,不正思惟,不信正业。因其修积广大福德,又深具聪明智慧,命终之后,化生畜生道中的阿修罗众生,福报最大的为阿修罗王,居住光明城中,无论眷属、住处、享乐、婇女......都极尽其欢娱之报。又因福德力用所感,能于欲界中化身大小,随意变化。又因其福德似天,与欲界忉利天王同依须弥山而住;阿修罗众住在须弥山底,忉利天众居住在须弥山顶。因阿修罗王性好战斗,经常率领修罗众生与天主帝释为首的天众交战,但经常为天众所败。

(乙)第二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二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经常广行布施,供养外道邪行之人,或供养破戒杂行之人,内心不净,心无正思......。死后堕入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其中一种阿修罗众生。岁命五千岁,少出多减,也有中间夭折者。或者有的人在世时生性好劫盗,以偷窃之物,布施离欲外道,令其饮食充足......。死后亦堕第二类修罗众中的另外一种阿修罗众,寿命六千岁。

(丙)第三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三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嗔斗心深重,喜欢观看世间相扑、射戏、樗蒲、围棋......种种博戏之乐。虽然有修布施之福,但是布施时,心术不正,嗔斗心又重。又有一种人,以食物布施破戒病人,在布施时,又无净思之心......。由此业缘,大体上,皆堕畜生道中的第三类修罗世界中,寿命七千岁。

(丁)第四类阿修罗众的业因

第四类阿修罗众,在其生前,邪见覆心,不识业果,离佛法僧三宝。或见第一精进持戒之人,向其化缘,彼见其辛苦乞索,以同情心布施饭食供养。但在施食后,却诃骂乞食的修行人说:我实在不认为施食与你,有何福德?你不应该走这条向人乞索的下*出家之路......。虽施食与正道的持戒修行者,但因心具不净施因缘,死后投生畜生道中的第四类修罗众中,又因受到持戒、修行者的咒愿及修行力量所感,胜过此类中其他阿修罗众的福报,一切乐具,皆悉具足。这完全是他依仗布施的对象—福田僧修持所感报,不是从他自心的净施之心而感报。

丙、阿修罗世界时间与人间时间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知,四类修罗世界中的每一类修罗众,皆因修福方法、对象、心术......的种种不同,而形成无量差异的修罗众生,每一类修罗众,其受生、寿命、时间、果报、生存空间......,都不相同。因此而使每一类阿修罗世界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不定。例如寿命五千岁的修罗众生,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是五百年。而寿命六千岁的修罗众,其所居住的修罗世界一日一夜的时间,换算成人间的时间,就变成六百年。也就是说,修罗众的寿命越长,其属于那一类修罗道的一日一夜时间,换算成人间时间就愈长。同理可知,其他如地狱道、鬼神道的换算人间时间亦然。

4、总结三恶道的业因

(1)三恶道众生皆因心力感报

综合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印证了经典上所说的话,就是‘由心造诸罪,由心感其果,心如彩绘者,画三恶道众生。’

我们看地狱道众生,经常遭受猛烈大火所烧之苦。饿鬼世界的众生,亦经常忍受饥火所烧之苦。畜生世界,更是经年累月不断忍受互斗食啖,弱肉强食,甚至人类捕捉杀食之苦。修罗世界,虽然享福较多,随意变化,但亦常有斗战之憾。究其原因,无不是众生身心交杂的黑暗恶业所感报。修罗众生纵然稍有福德之乐,大多是由供养外道而得。

(2)供养外道为什么会堕恶道?

为什么供养外道(邪行外道)绝大多数会遭受堕落恶道之报呢?这不是佛陀不让人供养外道,而故意中伤外道。据理而论,这牵涉到外道修行者的‘心力’走向问题,还有我们供养者心态的趋向问题,此亦即说明了‘物以类聚’,‘界与界聚’的道理。

我们应当明白:每一个众生的一个思想、一个观点、一个行为、一个动念、一举足、一动目......,都有其邪、正、阴、明、净、暗、善、恶、隐、显、深、浅......等极其微细的业影差异;再则与接触的人、畜生、环境、事物、居处......的种种境域及所亲近、认识之人的思想、观点、行为、心境......各各不同,自然因双方相互结缘、相互影响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业网感报现象。

佛教的修行思想、观念、次第、内容......,都与外教不同,甚至佛教本身的弘法者、修行者、信教者......的思想、观念、心态、见解都各有所思,各有所见,形成相当大的差距,供养佛教本身的修行者、弘法者,因受供养者本身的修行程度不同,与供养者本身的思想、心态......各各不同,都形成千差万别的因果报应,何况是供养外道,亲近外道,自然与外道互结亲因缘,互相因‘引力’、‘业力’、‘共种’、‘共业’的牵引、交杂、缠结、影响......而形成双方相应的‘业网’。若是供养者本身,又无因果观念,心术不正,贪心深重,嗔恨好斗,虽有布施之行,但是却无布施清净之德,死后必然与其受供养者的心境、业力及修行方向,及与今生众生缠结较深之缘者的业力心向相应,共同交织成极其微细、复杂......,不可预知的果报业网,堕落三恶道中。又依个人所造恶行与善行的深浅度,而依次堕入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或者修罗道,接受报应。

5、众生界无量众生业无量

业力与因果的事实,不论佛出世或不出世,都自然存在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显相中。六道轮回,就是众生的共业所感而形成。六道中的每一道,又由每一道众生的别业所感而显报。再说,天人世界、畜生世界、地狱世界、饿鬼世界、修罗世界、人类世界,每一个世界又都可看成每一类众生的共业而感报;而在每一道世界中又形成千差万别的别业世界、共业世界,从大至小,从小至微......,无量共业、别业众生的业力互相交织、重叠、细微、杂结、难解、不可思议......。无量善恶业力复杂的众生在这个世界的六道轮回中,在十方世界的每一处业感轮回中,往返进出......无量无数,非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肉眼、智慧、所知、所见......。又有无量无数的净业众生,在十方净土世界,往返、进出......,非我们地球人类肉眼、智识所闻、所见......。

故佛在杂阿含经上说:‘若诸众生,其形可见者,如我手上抓的这把泥土那么少;若诸众生,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上的泥土那么多。若诸众生,得人身者,如我手上抓的这把泥土那么少;若诸众生,在其他五道中轮回者,如大地上的泥土那么多。若诸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如我手上抓的这把泥土何其少;若诸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如大地上的泥土何其多。若诸众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者,如我手中抓的这把泥土何其少;若诸众生,成就杀、盗、淫、妄、饮酒、邪行者,如大地上的泥土何其多。若诸众生从人道死,还生人道者,如我手上抓的这把泥土何其少;若诸众生,从人道死,生地狱世界者,如大地上的泥土何其多。若诸众生,从天上命终还生天上者,如我手上抓的这把泥土那么少;若诸众生,从天上命终堕入地狱者,如大地上的泥土何其多......’。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三又说:‘当此世界劫坏之时,地球人类转生他方世界,或生天上,乃至地狱中。众生宿罪已毕者,投生天上,或他方世界。五地狱众生罪未尽者,移生他方世界地狱之中继续受报者,无量无边。’

卷二十一又说:‘有四事不可思议,非凡夫众生所知;一、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二、世界体性不可思议。三、龙世界不可思议。四、十方佛国境界不可思议。’

这就说明了一件事实,众生‘界’无量,众生‘业’无量,众生共业所感的世界无量,众生别业所感的别业世界无量,相似恶业众生,所感的浊恶世界无量,相似善业众生所感的清净世界无量。众生若盗、若淫......,必然共同形成相似业力所成就的浊恶世界,众生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邪行......,必然共同形成相似业力所成就的清净世界,如天人世界及他方净土世界。这是杂阿含经所说,根本佛法所说业力与因果相契相摄,众生业力与界相合相应,不变的原则与真理。

6、净土天人业力不同三界人天的原因

由以上所述可知,当某一个世界的每一个众生不杀、不偷、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贪、不嗔、不痴,彻底实行十善行,共业所感,那个世界就不会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众生力行十善业时,自然便不会堕落三恶道去。极乐世界的每一个众生,都是力行十善业的修行者,当然不会堕入恶道去。如无量寿经卷下说:‘净土之中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行为。’因为净土每一个众生内心,没有造作恶业的念头,所以业感关系,净土世界只会有天人众生,连人道众生都没有。为什么净土没有像我们这种人道众生呢?当知人道众生的业行,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无记性),乃是上天界、下恶道的根本。而且净土天人世界的业行,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六道轮回中天人的业行。如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界众生,除了欲界兜率天的弥勒内院及少数天界有大菩萨弘法外,绝大多数的天人都不能听闻佛法,不是尽情享乐,就是深修无想空定。(除四禅天的五不烦天)。而且投生天界众生的业力非常复杂,有外道修善修定而去者,有普通人行善修福而去者,有佛教中修福修定而去者......,形成大染缸的共业、别业、杂业聚集处,当然不同于极乐世界天人众生的业力。极乐世界的天人业力,是乘着弥陀本愿度生因缘及其有缘众生精进念佛、修行所感,而共同庄严的另一类共业因缘所形成的清净世界,不似三界天界修因复杂的业力所感报。这一类的清净世界,或不同形类的清净世界,在十方复度、多度的虚空中太多太多了。纵然众生在往生前宿世业种各有不同,但到了极乐世界,在弥陀与诸大菩萨以及天然闻法的环境的引导下,每一个众生的心性、习气都从此得到净化......,当然没有像我们这个世界人道众生,虽得人身,仍不断的制造堕落三恶道业因的行为,也不同欲界天人,尚造作欲行、贪行、嗔行、痴行等业行;亦即是说,净土众生彻底从‘心’做起,从‘心’下手修行,唯有将‘心’修正、净化了,才能彻底斩除堕落三恶道的业因。当每一个世界的众生都去除了三恶道的业因,自然会形成另一层次众生共业转变的因缘,转变成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众生浊恶业力不同的世界。佛经上以‘净土世界’代称之。

7、从净土留学出来的众生为什么不堕十方世界三恶道?

由此得知,地球世界的众生若欲发愿往生净土世界,从本愿所述,应可了然往生的方法,就是出在我们众生‘心’的净化上。当我们念佛时,能彻底净化与这个世界三恶道相应的业因,转换成清净的佛念,一心朝向净土前进,在佛力的加被下,创造共业中的别业,从别业的转换中,迎向与另一类众生清净业力相应的生存空间,往生极乐世界。在与大众共同清净修行下,力行十善业,彻底拔除三恶道的业因,使净土世界在大众善根共业所感下,根本就没有三恶道。因此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根本不必担心有一天会堕入三恶道中去,如果我们想要永远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就可以永远留在净土世界中修行,一直到成佛。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必须让我们慢慢去研究的地方。

再说我们在极乐世界里,由于不断的在阿弥陀佛法音宣流薰陶之下,又不断的在诸大菩萨及许许多多圣贤善人慈悲劝化教导下,经过了无量时间的忏悔修行,烦恼习气都消灭了许多,善根智慧也增长了很多,到了有一天,我们慈悲心生起来了,也可以说是度化众生的因缘成熟了,想到他方苦难的世界里去度化其他的众生,仗着我们在净土世界中修积的智慧、福德,到了他方世界,心中一定会常常惦念着佛、法、僧三宝,一定会去亲近善知识,随缘教化与我们有缘的众生,这样,永远也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并且由于得到阿弥陀佛大悲本愿的加被与教导,尽未来劫与三恶道的大门永远隔绝。而且从西方极乐世界留学出来的每一个众生,都会在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因缘加被下,突破种种障碍,在善道中勇往直前的向成佛的大道迈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再的强调,来生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原因与理想。希望大家记取阿弥陀佛所发这条极乐世界人民寿终之后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的愿,更加努力的精进念佛,一定要达到我们今生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望。

三、身真金色愿

地球世界的人类肤色种族复杂

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全身的颜色不是真金色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便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肤色的差别。因为种族肤色的不同,而产生了种族之问的距离与纷争。每一种肤色的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色泽是最优秀的。例如:我们黄种人看黑种人,就认为黑人很黑很脏,无论黑人有多漂亮,在我们眼里,总认为黑人再漂亮,也是黑的像木炭一样,总显不出他们的美感。白种人看黄种人,又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评论。而且如果你想在外国争一席之地,必须比外国人花多一倍的时间去努力经营奋斗,才能得到外国人的赏识与器重,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平的待遇呢?问题就出在你不是他们的种族,是外国人,是黄种人。

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些肤色种族的分别。每一个天人,一律都是黄金般的身色。当然这种黄金的身色,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里的黄金色泽那么庸俗,而是一种清净纯洁极为殊胜的真金色。

本愿所说的真金色身有两种意思

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有肤色种族之分,极乐世界的众生没有肤色种族之分,都是显现黄金般的颜色呢?

以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眼光来看,净土的众生‘真金色’身相,不是成为怪物了吗?当知本愿所说的肤色真金色,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众生多生所修福德果报所感,而显现周身上下如黄金般地明净、高雅、亮洁、尊贵......等上好的色身相,乃是三十二相中其中的一相(三十二相的释义,将会在三十二愿中有详细说明)。一是指天人众生在深修禅定中所放射出来的净定光芒,就像黄金般的莹亮色彩一样。(关于禅定问题将在十一愿及十六愿,以及后面诸愿会有说明)。

相对的,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类,若是不修福德,不修禅定,不修智慧,身色的显相,自然形成种种混杂、差别的美丑肤色,令人生出贪爱或厌恶之心,而造作种种罪恶的行为,迫使我们走向恶道的深渊......。地球上大部分的众生,就是这样在共业牵缠,三毒心不断的情况下,造孽太多,而无法超脱娑婆业网的陷阱,生生世世越陷越深,永远沉沦在贪、好、憎、恶的美色淫乐中,无法自拔......。

以禅修的角度分成四个重点来做说明

要了解净土的天人众生,为什么会个个色身显现真金色的问题,以禅定的角度而言,可以从几方面来做探讨:

(一)从九品往生中弥陀执持的金色莲华及往生者身坐金莲华来看

(二)从科学证明人体具有光明能量来看

(三)从净土的天界众生果报来看

(四)从净土的黄金世界来看

(一)从九品往生中弥陀执持的金色莲华及往生者身坐金莲华来看

依观无量寿佛经说,上品上生者,弥陀持‘金刚台’来接引,往生者自见身乘金刚台往生净土。上品中生者,弥陀持‘紫金台’来接引,往生者亦自见身坐紫金台,往生极乐世界;生到七宝池中,亦化身紫金台中,自见周身上下显现紫磨金色。上品下生者,弥陀亦持‘金色莲华’来接引,往生者亦自见身坐金莲花上,往生净土。

中品上生者,弥陀‘放金色光’来接引;中品中生者,弥陀亦‘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来接引;中品下生者,弥陀亦‘放金色光’来接引(经文遗漏)。

下品上生者,临终见‘化佛光明’前来接引,遍满其室。下品中生者,临终见天华飘坠,花上皆有化佛菩萨,前来接引(天华代表清净之意)。下品下生者,命终见‘金色莲花’,犹如太阳般的光亮,旋转至临终人前,接引往生。

为什么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弥陀皆放金色光明来接引,往生者亦均见自身坐在金色莲花中,往生净土?这就叫做众生发愿修行往生的‘心’,与弥陀的无上定慧光明之力‘相应’,才会感得两者皆具光明的显相,往生净土。而此处所说往生者临终见到‘光明’的显相,就是念佛者生前修持的心达到‘一心不乱’光明定境的经证。唯有念佛达到‘一心不乱’,才会感得阿弥陀佛放射无上的‘定慧光芒’前来接引。唯有往生者在往生前,广修福德资粮,种下‘一心不乱’的光明业因,临终往生净土中,才会获得身相显耀出如黄金般的明净、高雅、光洁、尊贵上好身相的果。

(二)从科学证明人体具有光明能量来看

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人体为何具有光明潜能的实验中,更能深信弥陀放射金色光明接引往生者及往生者自身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会放射光明能量与佛光相应,以及净土众生在禅定中放射光明能量等问题,确有其事,真实不虚,深信不疑。

科学家早就运用特殊的摄影技术,摄影出每个人的身体中的确有电磁放射灵光,就是树叶及硬币乃至每一种生物,也都具有一层隐形的电磁灵光,只是所放射的光芒强弱、颜色不同而已。

人体为何会放射灵光?因为‘人体负有静电,因为静电原理,手指可以放射电光火焰。人体全身都有这些静电磁场的火焰闪闪,随若体力与心力的强弱而增减其明暗;生病的人,身体的电磁火焰就微弱散乱,忽明忽灭;健康的人,火焰强盛,焰光平均稳定。’

‘人体的火焰,大约可归纳为七层:头顶上一个圆形光环,两肩各一个光圈,胸际一个大光环,脐部一个小光圈绕身,膝部各一个磁场光圈,两足各踏一个光圈,两手各有一个光圈,人人都有,而且一般人头上的火焰,大致是紫色的,这已经由当代科学摄影予以证明。’

‘科学证明,修行人在静定之中,心力平静,脑波集中之后,产生的超微波可以连续射出,这些超微波,比什么光波,音波都细微,当它射出,就像现代的雷射光束似的,可以引起很多的作用。’

‘佛家修行者,从定慧修持中,身心不动,脑波从凡人的紫色光焰炼为金光灿烂,金色并非黄金财富之谓,而是最大的纯洁与最大的光明。’

‘人体有静电,有磁场,是一座高度复杂的核子发电机,有光,有热,有电,循环全身,不停转动,这是事实......,只是我们没有深入研究,只因我们没有机会看见。假如我们念佛静坐,心中清澈,一无杂念,体内的电磁旋转,便会稳定,又与佛的大智慧能力相接触,身内的电磁,就不会散乱散失,转而有系统的闪现......,头顶出现光轮与光环烈火,......全身闪光,初时紫红,至纯时金光闪闪......。’

‘信佛、念佛,可以集中心力,接受佛的超能,把我们的心力,从禁锢中释放出来......。’(见禅定天眼通之实验)

这是由科学的角度来证明当我们在静定之中,确实从体内可以放射电磁光明;念佛者念佛的程度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便能与佛力放射的大智慧光能相吸相应,往生极乐世界。生到净土中,带着前世‘一心不乱’的定境,化生在七宝池内,开眼见身,自然看到自己的身相从静定中,放射出光明火焰,金光闪闪。这是代表着往生净土的众生,其心地皆具备崇高的纯净,与最大的向道心、光明心最好的说明。

(三)从净土的天界众生果报来看

1、极乐世界是有别于地球世界的凡圣同居世界

由净土诸经所述,从极乐世界有地居众生,有欲界的四天王天、忉利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有色界诸天、色究竟天、净居天来看,净土世界显然是有别于我们这个浊恶凡圣同居世界的另一类福慧深厚众生,与现在佛出世度化因缘共业成熟所形成的另一层次有形相的凡圣同居世界。只不过那个世界现在有佛出世,说法教化,我们这个世界的佛陀度化因缘已经结束。

由此经证可知,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身上会放光明,换一个角度来看,乃是另一个层次的天界众生果报所招感。何以见得呢?

以业力的观点来说,净土众生,在尚未了脱生死前,都会和我们地球众生一样,在分段生死的受生中。但因与地球众生业力不同,受生的方式不一样。如释净土群疑论卷六说:‘彼土菩萨八地已上,一向是于变易生死。七地已还,初果已上,或是分段,或是变易。直往三贤及十信等,皆唯分段,然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关于净土众生为什么会有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以及如何修成寿命自在等问题,在十五愿中会有说明。)

既然有一期一期、一生一生的分段生死,为何又说寿命无量无边呢?这是指净土众生在一段生命结束后,因业力所感,仍然不断的化生在净土世界的各处受生,或者化生在净土的欲界天受生,或者化生在净土的色界天受生、长大、闻法、修行,直至成佛,所以说一生净土,寿命便会无量无边。

如观无量寿佛经说,往生净土的众生,都生在黄金地上的七宝池内莲花中化生长大,这便是介绍了净土欲界的地居众生的生存情形。经上又说,在众宝庄严的极乐世界中的一一界上,又有五百亿宝楼;在直耸虚空的楼阁当中,有无量诸天显现......,此即说明了净土欲界天及色界天的空居众生居住之处。

2、净土诸天为何依‘空’而住?

大阿弥陀经卷下提到:‘他方秽土世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皆依须弥山而住,而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么在净土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依何而住?’前愿已说过,须弥山是因淫界、嗔界、痴界、杀界......等众生业行而感报,净土众生没有贪、嗔、痴、杀、盗、淫、妄等业行,自然不会感报须弥山的存在。极乐净土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和第三炎摩天一样皆是依‘空’而住。可见净土空居天的每一个天人,所修所行,至少皆已超过四天王天众及忉利天众的业行,才能和焰摩天一样的依‘空’而住。并且净土众生在佛力的加被、教化下,其功德力量,远远超过三界中焰摩天界的功德善因,每一个天人心地,皆具有与般若‘空性’相应的修因,而形成另一层共业因缘感报的天界世界。其业行果报绝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污浊之业。’故经上说:‘诸佛世界,不可思议,行业果报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这也是为什么净土经典中一再强调极乐世界所显现的业力与因果,与我们这个世界所显现的三界受报情形不一样的原因之一。既然与秽土世界三界天人果报不一样,自然不能以我们这个三界天人众生的业力行为来看极乐净土的天界众生业力果报。但我们可以从秽土世界三界天人的化身呈现光明之相的福德因缘来窥倪净土天人众生的色身,为什么会显现黄金色的光彩问题,有所了解。

3、欲界四天天王的业因

如楞严经卷七以禅修的角度来说明人道众生上升欲界天的层次,乃是依在修定中将淫爱心、欲尘心淡薄程度的深浅而分高低。经中说,若是人间修行者,虽然尚未在禅定中降伏淫欲心,已经没有邪淫行为,仍有夫妻正淫行为,但是欲心已受修定的净化,对淫事不是很有兴趣,在正淫中也不会冲动放纵,就在爱水受到修定的净化后,内心愈趋澄净莹洁,光明显相。此人命终之后,必然超脱欲界地居众生的五欲业网,上升欲界天的第一层天——四天王天。

这只是以禅修的角度来看,若是人间众生,以向善心、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临死之前,此向善心,清净心、皈依心,仍不改、不悔、不疑、不退。死后亦可上生四天王天,获得威德庄严的光明身相,受乐自在,这是依福德心、向佛心等而形成的另一种生天的业因。其他上升欲界天的层次亦依众生福德心,清净心、光明心的深浅而分生天界的高低。(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二)

4、欲界忉利天的业因

倘若人间的修行者,在修定的过程中,不但已经降伏邪淫之心,而且对夫妻的正淫行为,也因为禅修的净化,而变得缺乏兴趣,其淫欲爱念之心,已经比世俗人微薄了许多,纵然在独自静居修行时,尚有微薄淫心、欲尘心生起,但是已能自我节制、净化。此人命终之后,必然上生欲界天的第二天忉利天,获得光明庄严的黄金色天身。

上升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修行者,虽然已经超越凡夫境界,因内心尚未离欲,所以居住之处尚未完全超离六道中欲界业网控制范围,在须弥山腰及须弥山顶居住,称为地居天,而且此二天的淫欲行为,与人间相同,只不过在微薄的淫念中,就能满足夫妻的房事。

5、净土天人身相光明不同于三界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原因

(1)从往生的方法来看

在净土经典上,常常比喻生在净土边地的众生——地居天人住处,于五百岁的受生中,与忉利天人享乐情形一样。又说极乐天人的业行与六道轮回的三界天人业行不一样。虽然同受天身——光明庄严的身相,也就是真金色身,但是身相的光明、庄严、清净、形貌等显相,因业力不同,自然显相也不一样。此点我们从净土众生的业行及往生众生的业因即可得知:

净土经典一再强调,欲求往生净土的众生,一定要‘断爱欲,斋戒清净’,才能获得‘一心不乱’的定境,与净土世界众生的清净光明业行相应。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述及:‘念佛者虽不能去家弃欲,有空闲时,应当自端心意,念身作善,专精行道......,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念家事,莫与妇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于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阿弥陀佛国。如果能在一日一夜念佛精进中自己清清楚楚,心不昏沉,达到完全没有爱欲之心,完全进入一心念佛的静定中,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国。’

但是要能在一日一夜中完全不昏沉、不颠倒、头脑清晰觉照,自觉自知没有爱欲的心念生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若不是在平素时,即朝淡薄爱欲,斋戒清净的方向努力,又怎能达到‘一日一夜’一心清净,没有爱欲的定境呢?

(2)从净土天人的业行来看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一说:‘净土众生,皆心洁净,无所贪慕,终无有淫泆嗔怒之心,愚痴之态,无有邪心念妇女之意。’

由以上两点,证明净土虽有四天王天、忉利天,但是净土天众因为没有爱欲之念与行为,所以与娑婆三界天人的受报情形绝对不一样,所获得光明身相,远比娑婆欲界天身更清净、更光明、更庄严。诚如无量寿经卷下所说:‘一国帝王,虽处人中尊贵,形色端正之身,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也说:‘忉利天帝释对他化自在天,所有威势,悉皆不现,又他化自在天等,及色、无色界一切威势,对无量寿如来极乐国,悉皆不现,如是彼土,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以上述情形来看,可见极乐天人身相庄严光明的显相——身真金色相,最低的程度,也比娑婆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天身清净、光明、庄严,乃至须焰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的天身光明之相,也不能与净土中福慧深厚的众生之光明身相相比,因娑婆欲界天的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仍然没有完全脱离‘欲贪行为’的范围。所以其色身光明显相,不能与断除爱欲,勤修定慧功德资粮的净土天人身相光明相媲美。

6、欲界须焰摩天的业因

(1)此天已远离我们的太阳系

欲生焰摩天的人间修行者,已经能做到‘逢欲暂交,去无思忆’的境界。对爱欲行为,纵然偶有行事,但淫欲心非常淡薄,事过之后,因为经常保持禅修的状态,也不会去追溯忆念。并且一向专意禅修,‘于人间世,动少静多’,不仅爱欲微薄,同时对于世事亦看淡、放下,喜欢独居静修。远离愦闹。此人命终之后,定然超脱欲界地居众生业力牵制范围,上生天界,安住虚空之中‘日月光明照耀不及之处’。可见焰摩天的世界已经远离我们的太阳系,其天人业力、心力已不是属于太阳星系的众生世界业力、引力控制范围。并且由此天一昼一夜,为人间二百年得知,第三天的天人世界已经深入外太空中,非现代科学光年时间所能测知的处所。

前二天的居处尚为日月光明照耀所及之处,天身光明与日月光明互相辉映。而此第三天天身的光明,已为日月之光所不及,而且胜过日月之光,既然为日月之光所不及,当然天界时间,不会像我们因日月光的照射,与地球自转关系,而形成昼夜之分。其天人的化身相,因在一心修定,欲心淡薄下,而呈现比前二天还要庄严、清净、光明的黄金色莹洁的身相。

(2)净土天身非娑婆欲界天身能比

反观极乐世界的天众居处,依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说:‘彼佛国土,无其黑闇,无其星曜,无其日月,无其昼夜,无其取舍,无其分别,纯一无杂,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以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的经文,及彼世界经过十万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世界来看,极乐世界当然远离我们的太阳系,甚至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已非尖端科学仪器所能探测的范围。因远离我们的太阳系......,当然彼世界中(没有星曜、日月、昼夜之分。因为脱离星曜、日月、昼夜运转范围,故无四季春秋冬夏之分。)

既然极乐世界不属于我们欲界天的业轨范围(净土众生没有爱欲心念),当然彼世界天人的色身所呈现的光明化身相,不同我们欲界天的天身显相能比。净土之所以称彼土众生为天人,因‘天’代表光明、福德、清净之意,只是光明、福德、清净的业行有深浅之分,总以‘天人’代称之。

7、如何超脱欲界天?

(1)色界初禅天的业因

人间修行者,要超越欲界天,一定要在禅修中降伏财色名食睡五欲,终身不行淫欲,并且无论在行住坐卧间,都不起想念淫欲爱染之心,才能超越欲贪境界,上生色界初禅天上。

(2)色界二禅天的光明身相

色界二禅天则有三天,第一天叫少光天,乃是指人间的修行者,不仅要勤专戒、定、慧,而且要广修自利化他的福德,才能在内心澄寂的定境中放射福慧的心光,命终之后,上生色界的少光天,获得通体光明的身相,成为光明世界的梵行众生。

第二天称为无量光天,即是指此天天人定力转深,使其在原本净若琉璃的化身中,愈加反射出强烈的黄金光芒,身光心光,互相辉映,身相光明,照耀无尽......。

第三天称为光音天,意谓至此禅定境界,已能运用清净无著的心光力量,做无尽梵行教化利他之行。如地球劫初时,就是光音天人下生人间,当时地球世界也是天人的光明世界,后因光音天人‘辗转相视,兴起欲想,欲意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则成男子,辗转交接,便成胞胎之身,由此因缘故,娑婆世间最初有人。’(见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地球最初人类从外太空而来,在太空科学界也有科学家发表过。

8、净土因天人身光相照成为光明世界

本愿所说的身真金色相,以色界天人禅修的角度来说,此类可知,即是指在修定中所放射的心光,使其身体显现光明果报之相,呈现如黄金般的光明色彩;天人众生因禅定、福慧深浅不同,所放射的心光、身光自然有优劣之分,就在净土天人众生光光相照,光光辉映的情形下,便使净土世界成为光明世界。

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九说:‘如来一切圣众弟子,尽入炎光三昧,照彼讲堂,靡不周遍,三昧之力故,放光明如此。’

以上是以我们三界中,欲界天身相的业因,以及色界天人禅修的果报,比类来看净土天人身相光明的显报,好让读者有个粗浅轮廓的了解。毕竟净土世界天人的真金色相,与属于我们三界内欲界天中所有天众的身相光明有所差别,乃是大善根、大福德众生共业所形成的另一层次光明世界的果报身相,非我们人类智识所知。现在只是以经典上所载,用我们所能认知的范围来理解。

(四)从净土的黄金世界来看

1、黄金意指最大的纯净与光明

净土诸经都记述极乐世界,处处皆以黄金为地,宝树、宝池充满其国。佛经上不仅记载极乐世界如此,就是介绍三界中六欲天界依报受乐情形,也是一样。(见阿含经、起世经及正法念处等经)

当知黄金乃是譬喻之词,其意暗指净土天人从身上放射出来的金黄色的纯净光明遍照其国,使彼世界处处反射出如黄金般的鲜明色彩,成为光明世界,故说以黄金为地。

如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周遍大地真金合成,其触柔软、香洁、光明......。’此即说明了净土天人的身心柔软、香洁、光明,而影射、感招净土依报之地亦柔软、香洁、光明,散发出如黄金般地光明色彩。净土经典所以称净土以黄金为地,乃是以我们地球人类所能理解的意识范围为表称。如前述说:‘金色并非黄金财富之谓,而是指最大的纯洁与最大的光明。’

2、净土是物质世界吗?

由此段经文,亦说明了净土世界乃是不同于我们地球物质世界所能臆测的另一种有形相的非物质世界(按‘物质原理’是指具有外延、质量、重量、惯性、引力、斥力及占有空间等特性的物体)。而无论极乐世界众生的正报及生存环境依报,都不符合地球世间物质世界的原理,但是极乐世界也不是无形相的非物质世界。如略论安乐净土义中说:‘净土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无色界,非三界所摄。’故可知净土是有形相非物质世界的另一种层次的显相。

(五)结论

由以上所述,当略可窥知,本愿所说净土天人色身为何会呈现真金色的含意,实在甚深广大,非我们地球世间的业力知识所能预知。佛在杂阿含经卷十六就曾讲述:‘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适应娑婆世界的众生修行根器,决定能利益于这个世界中随我出家的弟子根基而演说的法,如我手中的树叶一样的多。我未演说的“涅槃现量证境”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无相法义”,却如大林中的树叶那么地深、广、无边。’

事实上,佛对宇宙万法的宣示,散见于现存的大藏经中,就像恒河中的沙粒,大地上的泥土那么的深、广、细微、无量、无边......。只是我们众生依照个人的福慧、根器‘循业发现’而已,净土众生所知、所修的法,都是趋向诸佛无上涅槃现量证境的法,就像净土广大依报大地一样的深、广、无边。

以末法今天来说,各宗各派,各各学说,都自以阐扬纯正的佛法为自居,其发心令人感动。一本经典是佛说或非佛说,佛弟子如何分辨一部经典的真伪?到底有没有净土世界存在?除了不变的佛法原则验证外,完全凭个人宿世福慧因缘及今生接近善知识的引导,而做契合‘个人根器’的抉择。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契合业力与因果的佛法正理,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研究、发觉而已。由本愿所述中更可确信净土世界的存在,净土天人的身真金色相,其来有自,绝非不可理解的神话色彩。愿有心往生净土的莲友,都能在今生达到‘一心不乱’的念佛理想,临终显现往生瑞相,身坐金色莲花中,身心大放光明,当下获得真金色身相,为净土作见证。
上一篇:净土探究(上)03
下一篇:净土探究(上)01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