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意义
参禅、修密、观心、念佛。在这些法门中,若求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适合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的,则惟有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故特将此一法门,在此作一较详细的介绍。
念佛法门,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呢?因为其他修持法门,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能有所成就;倘若教理不明,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然深明教理。精进不懈,然倘烦惑丝毫未尽,依旧不脱生死轮回。所以这些法门,称之为仗持自力修持的法门。
而念佛法门,不论上智下愚,利根钝根,但能持名念佛,求生净土,纵然不明教理,未断惑业,只要深信切愿,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净土法门是仗依佛力又兼自力的法门。故被尊为莲宗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在净土问答并序一书中称扬净土曰:“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尚当逊其奇特。十念一念,即位登不退;历劫修证者,亦宜仰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好此一生,证大菩提。
所谓净土,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称为秽土者比较而言的。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称为“娑婆国土,五浊恶世。”按娑婆义为堪忍,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虽受众苦逼迫,仍安忍不求出离故称堪忍;西方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称极乐。
西方净土的由来,载在《佛说无量寿经》。经中说“世自在王如来住世时,有国王因闻佛法,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出家修道,号曰法藏。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条度生大愿,普度有情。这四十八愿的十八、十九、二十愿,说的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最后法藏比丘,请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情况,经五劫之后,以大愿力创造了这个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成佛后号阿弥陀佛,就是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清净平坦,气候温和适中,万物光丽,宫殿庄严,六时雨花,宝莲充满,宝树发音,化鸟演法,是一个微妙庄严的清净国土,而极乐世界的众生,身相端严,寿命无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且具智慧辩才,得无生忍,道心不退,不堕恶道,这就是此西方世界所以称为极乐,也所以称为净土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