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地藏专栏>>经法研究>>地藏经两品研究一
地藏经两品研究一
2006年06月19日09:42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6626 字体: 繁體

地藏经两品研究

--大醒法师

前言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佛教流传极广而且颇被争议的一部经 典。这部经是唐朝于阗国的三藏法师实义难陀所翻译的;最早出 现在明朝时代的民间。有人研究考察史实后认为,既是于唐朝时 即被翻译出来,何以并未收录在唐朝的大藏经里?甚至连宋、 元、明的大藏经里也未见此经的踪迹?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或 许是在等待一位大菩萨的出现来为我们解答吧? 其次,有些不同知见的修行人或学者以为,“地藏菩萨本愿经” 是一部不讲究因果的经典,这和一般人们的认知大相迳庭。再 则,经文卷上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有一些令人费解而且 难以接受的观念和名词。 身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我们应该以虚怀若谷的胸襟来深思一下 别人不同的见解;平心而论“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确令许多人对 佛教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而抱持怀疑的态度。 综合以上的诸多问题,大醒特别选择其中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 通品”和第二品“分身集会品”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忉利天宫神通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 不可说 不可说 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 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 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 如来含笑, 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 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 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 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 有人说既然有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 叹释迦牟尼佛。这些佛为什么又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呢?这就如同世 俗礼仪,大人见面,彼此问候打招呼之后,自然就会叫身边的小孩 子或晚辈也来问候阿姨、伯伯、叔叔…等,这是人之常情。“佛法 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以十方三世诸佛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 佛,随后侍者问讯世尊,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释迦牟尼佛常常在法会开始前放光,很多部经典都讲过。唯有“地 藏菩萨本愿经”比较特别,放的不只是光,还有云。 光就是光,云就是云,光是明,云是暗,怎么可以扯在一起?为 什么其他的经典只讲放光,“地藏经”就讲放光明云?爱因斯坦 曾经讲过“e等于mc平方”。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的 速度;“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 是色”。其实都在讲一件事情-能量与物质,它们是一体两面的。 凡夫俗子不了解这种宇宙万象,因而非常执著,能量就是能量, 物质就是物质,光就是光,光不可能变成物质;可是一个学习 大乘佛法,且有上等根器的众生,就清楚明白的理解“心经”里 的那四句话。 尖端科学的理论实验也证明:如果一道光射过来,经过两个庞大 的重力场,这道光就会被撕裂,速度也会减慢下来;光速会越来 越慢,然后被分开形成两个漩涡旋转起来。往左转会凝固下来, 形成物质,向右转则是反物质;如果有一天因缘具足,物质和反 物质再碰在一起,就会还原成一道光,什么都不剩下。 如果这样还不能够了解,也可以以一条湍急的溪流来形容;当急 流流经一处浅滩或一堆石块时,水流的速度因受阻碍而逐渐缓慢 下来,并且在浅滩或石块堆旁形成漩涡。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 以明白光和物质,能量与物质,是相同的。 从“忉利天宫神通品”这个标题,就一目了然,这部经典讲述的 地点并非人间而是忉利天宫。之所以会选择忉利天宫,是因为释 迦牟尼佛的母亲往生到忉利天宫,佛陀为了报恩,所以去到天上 为母亲说法。此外,本经的内容蕴藏著许多尖端科技,天文物理 的知识,以及宇宙的奥秘,和一些神通现象,实际上是属于天乘 而非人乘的经典。在当时除了大根器的修行人,譬如佛的十大弟 子, 除此以外,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能量、物质的一体两面,在人 间说得太多,太复杂,只会徒生大众的疑惑而已。由此类推,很 多大乘经典,如“地藏经”,释迦牟尼佛就选在天上对一听就了 解的天人说法。 大家常见许多佛、菩萨的圣相,是否留意到,有很多佛相的背后 都呈现三层不同颜色的大圆圈?有好多人产生过疑问,那是代表 了什么?它不是椅子的*背,而是表法。我们人体磁场的范围。 以人类的眼睛来说,只能看得见阳光里的七种光色,因此,我们 只能看到人体的形体所包围著的部份;如果用高科技的仪器来测 量、照摄,可以发现人体,除了我们肉眼所能见的形体以外,外 层还包围著三道光,第一道光是五公分,第二道光是十五公分, 最外圈一道光是五十公分,这些光环会随著我们的意念,情绪而 变化。一个人如果情绪稳定,心情开朗,这些光环就会明朗,光 亮又鲜艳。若是一个情绪不稳,身体不健康的人,光环即会暗淡。 前述的仪器,是一位名叫柯里安的苏联人在十几年前发明的。也 许将来有一天这种机器会被普遍使用,尤其可以用在医疗方面, 检查身体的健康状况,能源的变化,情绪及精神的稳定情形,使 受检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适当的治疗和照顾。 佛、菩萨背后所呈现的光环,除了光还有云,是祂们本身所发放 出的光明云(不同于天空里的云),因为放出的光,在不同的因 缘下,会凝固,变成物质来滋润一切众生。所以经典记载,如来 含笑心情开朗时,就会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人体是一个生物能量场,不同的生物就有不一样的能量场。如果 两个频率相同的能量场相遇,能量会相对增加,增强;不同频率 的碰在一起,则是互相抵消,甚至扯成一条平线。所以,当佛住 世时,那个时期的众生很有福报,因为佛的能量场极强,得以带 动周围附近的众生身心安住,心平气和,很容易开智慧。现在虽 然没有佛陀住世,能够亲近高僧大德,也有相同的效果、福报。 

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 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 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 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 不可说音已。 不了解科学的人,看大乘佛经,很容易被文字所障碍,产生疑问, 云就是云,雷就是雷,何来云雷音?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云层 是如何形成的?是地面上的水,因著太阳的热力而蒸发成为水蒸 汽上升形成云,由于不断的有水蒸汽上升,聚集多了,厚了,就 称之为云层。水蒸汽在上升时,是带著静电的,也就是说能量会 随著水蒸汽往上走。这时大气的压力改变,为了使压力保持平 衡,有一般能量同时会下降。读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电流在一 上一下的情况下会产生旋转的磁场。带著静电的水蒸汽右旋而 上,压力改变后的空气在下降时会往左旋转,这就是“左手定 律”。当静电储蓄到某种程度后,正负电互相碰撞即产生火花,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同时因为撞击而造成空气波的震荡发出 雷声。由于光的速度远比声波的速度快,因此先看见闪电后才会 听到打雷声,这些现象均和云有关联,前文既然提到如来含笑放 百千万亿各种云彩,接著就听到“云雷音”,真是科学在其中。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 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 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光音天,少净天, 无量净天,偏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 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 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 原来有那么多层天,而我们人类所见到的天空,除了太阳、月亮、 云层就是满天星斗;如果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讲述这许多人类 的知识领域无法达到的宇宙天文范畴,就如同教导一个连十根手 指都数不清楚的小孩子百位数,千位数一般,只是徒然增加困 惑。而在天上对天人讲解,天人则一听就懂,虽然不是每位天人 都得以到达另外一层天,可是祂们也都知道佛陀口中的那些地方 是确实存在的,好比一个台湾人知道有美国,一个美国人知道有 个台湾,但是终其一生,他们未必有机会去到他们所知道的地 方,但是提到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却可以毫不费力的有所回应。 天人们对释迦牟尼佛非常信服、尊重,因为佛陀的神通力是祂们 所不及的,因此,这部经典在天上对天众是有好处的,它将我们 人类的视野大大的扩展了,让大家对宇宙有深一层的认知;宇宙 是无量无边的,有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还有不同的对象; 即使是科学昌明的现代,仍有无数的奥秘,无法解开,无法得到 具体的答案,如果科学家们以佛经为标准来探讨目前无法解释的 一些现象和疑问,相信会比较容易得到解答。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草 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现在的知识份子否认海神、江神、河神等等的说法,必须眼见才 相信。前面提到过一道光经过两个庞大的重力场,光会被撕裂, 速度会减缓,并且产生旋转的现象,凝固后变成物质和反物质; 宇宙中有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没 有任何物质能够达到光的速度”,因为物质若以光速进行时,相 对的物质本身会更趋庞大,越来越庞大的物质需要更大的能量才 得以推动,因此推翻了物质以光速前进的可能性。唯有反物质有 可能超过光的速度。既有反物质,就有反时间、反空间;和人类 的五官六根所认知的概念完全不相同,科学家们因此而命名。中 国古代的用语则是“阴时”(反时间)、“阴间”(反空间)、 鬼神(反物质),是另外一个世界。 “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构成宇宙的三要素:物质、能量、 讯息,不可能凭空消失,只是转换存在的形式。例如:木柴燃 烧后,产生光和热,其中的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最后还有灰 烬,随风飘散。由此类推,也就证明我们死亡后,身体消失了, 并非一了百了,还有灵魂以及生前的种种习惯和观念存在,是 能量,也是讯息、物质,存在方式改变了而已。 物质和反物质是孑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前面曾经提过,某种因 缘下,相同频率的物质、反物质相遇会还原成光,而不同频率 的碰到一起则不会,有的时候反而会互相容纳,举个意思相像 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满到再加几滴水就溢出杯 外了,这时如果不加入水而改加盐巴,水就不再流出杯了;这 是因为,水与水的分子结构相同,盐的分子结构则完全不同, 盐入水以后,它的分子所占据的空间是水分子之间的空隙,而 不必再占有其他的空间,除非上述所有的空间都被盐分子占据 完了,盐的分子需要另觅空间时(也就是呈饱合状态时),水 才会满出杯外,(是被挤出去的)。除了盐,还有糖,凡是能 够溶于水的物质,都是同样的道理。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关系 和这个道理颇为类似;一个生前执著的人死后极有机会成为鬼 神,也就是说投脱到反物质世界,成为反物质,存活在物质中。 人死了以后,在下一个生命形态尚未形成之前(即未投胎前), 此一阶段称为中阴身,由于是过渡时期,因此生物能量场非常不 稳定,和生前也完全不同,不过有个特殊的地方,中阴身几乎是 神通具足的。以一个不幸溺水而死的人来说,只要心无挂碍,当 想到故乡时就已回到那里,几乎是念及履及的,这叫神足通。如 果当时仍旧执著于人身的观念,认为自己跑不掉了,跑不了 了…,由于心有挂碍,就会照著自己的心念而永远留在原地了, 所以有海神、江神、河神等等之说是说得通的。我们亲近三宝, 阅读佛经,了解其中的内容,就不至于将世尊所说的话当成童 话、神话;明了什么是心无挂碍,则得以重新做人,不再固执, 否则,留恋房子,道场(生前所盖)…就会成为那里的护法神, (这是美其名,真正的护法神来自天上)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 鬼、神乃同一道,最好对身外之物不要执著,不然后果堪虑。对 职业执著,假设一个一生务农的农夫,太执著于耕种技术,死后 会变成苗稼神,留在农田附近徘徊;喜欢夜晚活动的夜猫子,死 后会成为夜神;喜欢爬山的,成为山神;太爱树木的,死后变化 成树神、草木神…。人生前要放下死后更要放下,无论是性别, 职业,亲人,眷属乃至冤亲债主,一切的一切都要放下,否则无 法离开三恶道,尤其是鬼神道,即使生前是个做了许多好事的好 人,就是太执著于一个“好”字,死后变成了好心鬼,虽然好心, 不害人,但仍然是个鬼。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 王,啖精气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 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神、鬼虽是同道,不过还是有差别的;有福报,头脑比较灵活 的称之为神;头脑不够灵光,应变能力比较差的,就叫鬼。 不同的生命形态,以不同的食物来维持体力,喜爱的食物各有 不同;中国人南方吃米,北方吃麦,墨西哥人吃豆;鸟、兽、 昆虫…也有各自的食物。鬼道众生也是如此,吸血鬼,喜欢的 是腥臭的污血,奉劝女众生理期时,务必将卫生棉之类的物品 收好,包好,不要随意乱丢,以免吸引来吸血鬼(脏乱的地方, 容易招惹苍蝇,意思是一样的)。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的人,身 上难免沾有行淫后的污浊的体臭,喜爱吸取精气的啖精气鬼, 就会被引来,所以常往那种地方跑的人,气色都不好,鬼的生 物能量场和我们人类的不同,经常接触的结果,是互相抵消, 久而久之,人的脸色会变得和鬼一样,黑青黑青的看上去,像 个鬼。 还一种人心地极好,常去帮忙人家助念,可是自己的身体不健 康,修行又不够,经常和亡者的灵魂共处,也会伤害自己,可 排入慈心鬼之列;一个生前执著做福利的人,死后有可能是个 福利鬼,因为做“大”福利,做了许多造福人群的事,可惜内 心总是洋洋得意,像梁武帝那样算计自己累积了多少功德(梁 武帝初见达摩祖师时,曾问祖师:“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 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福利鬼王大概 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变化成的吧?所谓修行是修改自己的身、 口、意业。对一切所作所为,皆不得执著,“金刚经”里说“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 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 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 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 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自净其意,是佛教的特色,也就是说,不得意,不失意的平常心 态。摩诃萨,是大的意思。文殊师利菩萨是七尊佛的老师,曾经 教导过七尊大菩萨成佛,应该是无所不通的,不过祂以平常心对 待自己的成就,仍旧充当释迦牟尼佛的护法,客气,谦虚地为众 生问法;为的是初参加集会的六道众生,其中也许包括了声闻、 缘觉、初地菩萨、初发心菩萨等等,他们第一次参加集会尚不知 如何发问,所以文殊师利菩萨替大家询问正法,而且因为菩萨本 身通达,所提出的问题也就会特别针对大众的需要了。 “世”是“时”的意思,由于各个星球,自转,公转的速度不 同,因此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些星球的一 天比地球的一年还长,有些新形成的星球自转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这里的一分钟等于它的两千天(一分钟内自转两千转)。 “国土”是指星球本身的范围;“世界”则指的是星云旋系; 去到忉利天宫参加只会的诸佛、菩萨、天龙、鬼神都是各自来 自不同的星球和星云旋系。佛经里的每一字,每一词,都有极 深的涵义,如果不深入经藏,透彻了解其中的意思,只是死背 书,背死书,念到这里会觉得此文不通,画蛇添足,大大的误 解佛陀所说的法。 经典上记载,地球于初形成之时,是没有生物存在的,这点和 天文学的研究发现结果很符合。地球上最初的人类,来自光音 天,他们彼此之间不以声音沟通,而是用身上的光,从对方身 上的光的变化,就得知表达的是什么;深海里有一种章鱼能够 随著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身上的光点和光环,参观过海洋博 物馆的人应该对这种章鱼留有深刻的印象;光音天的天人们身 上光的变化大概和那种章鱼满相近的吧? 我们的祖先既是光音天的天人,都是神通具足的,来到地球 后,因为贪吃,吃了地球上的物质,体内有了地球的物质就再 也挣脱不了地心引力,飞不回去了。留在地球上经历不同的恶 缘,开始轮回,产生不同的生物、身体、观念、习惯…等等, 神通逐渐消失。修行,是要回复本来面目,回归天人的本色, 更进而达到菩萨,佛的境界。天人刚来地球之时,原有的寿命 是八万四千岁,食用了地球物质,再加上行恶,寿命逐渐减短, 每一百年减少一岁,直到有一天人类的寿命只剩十岁时,人们 才会又开始修行,寿命也就跟著开始增加,每一百年增加一 岁,如此累增到八万四千岁。这么地一减一增,称之为“一劫”。 释迦牟尼佛问文殊师利菩萨,当时共有多少诸佛、菩萨、天龙、 鬼神…去到忉利天宫参与盛会,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世尊, 如果我用神通力来看,一时也看不清楚,即使以千劫的时间来 计算,也数不清详细的数目。”佛陀说:“就算我以佛眼来瞧, 所瞧见的也是无数无量,因为这些与会的菩萨、众生,都是地 藏菩萨很多很多劫以来所结的缘,有已经度的,有即将度的, 还有未曾度的,他们源源不绝地来,所以,即使你以神通力, 也无法看清确实的数量。” 曾经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发生了下面一个故 事;那天,佛陀对弟子说:“我现在要到天上去说法,你们有 缘也跟著来吧!”说完,立刻走了。佛去到天上,以他心通向 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表示,祂要考学生,请天主配合;天主 意会了,立即变成另一尊释迦牟尼佛,和真正的那尊,排排坐, 坐在一块。 当佛的弟子们做完佛陀交待的事情后,也来到天上,上去一 看,全傻了眼,居然有两位世尊并肩而坐,如果对两位都同样 顶礼,足见无法确认真假,没有智慧,若是不顶礼,又极为失 礼,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到顶礼,有些修行人见到佛菩萨都要五体投地,其实,这不 是佛教的规矩。佛教是很民主的,若是看到佛菩萨不跪拜,佛 菩萨也不会生气;如果祂们居然会大大的不高兴,即表示仍有 “我相”,也就称不上佛菩萨了;此外,我们刚出生时,头顶 中央都有一块软软的呈现凹陷状的部份,等到长大,头盖骨长 硬了,该处就密合了;不过,实际上这个部份是两块头骨接合 的地方,即使接得再紧密,仍有空隙,如果意念具足,往生时, 神识得以从此处离开,比较容易往生善道,西方极乐净土。而 以五体投地的方式礼拜,也较为方便接受佛菩萨的加持。当 然,对方若不是高僧大德,发放的不是光明云而是乌云的话, 也挺麻烦的。 接下去继续说故事,话说佛陀的弟子见到两尊释迦牟尼佛,真 假难分,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有请师兄弟中神通数第一的目犍 连尊者以天眼来辨认,目犍连尊者连续的看了三次,惭愧的表 示,实在看不出来孰真,孰假。大家讨论了半天,仍然想不出 对策,幸好这时有人想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因为有事留在 地上;目犍连尊者立即以神足通回去找寻舍利弗尊者商量。 舍利弗尊者在得知事情的经过后,不加思索的说:“世尊已成 佛,祂的戒、定、慧是无上的,没有任何菩萨、众生能够超越, 三十三天天主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定力方面一定不如世尊。看 见佛弟子们的窘态,祂必然会为之动心,心动,眼睛也会跟著 动,你回去只看眼睛就能辨真假。”果然,就照如此这般的让 佛弟子们过了关。 一般人不太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如果有须要将注意力专 注于某一件事情上时,总是不知不觉地被其他的念头牵引走, 而且速食品吃多了,贪求快速,缺乏耐心,是没有耐心就无法 达到目的,学习佛法更是如此;神通力固然神奇,但是智慧却 是涵盖一切的,从“地藏经”这段经文和上面的那个故事,都 在告诉我们智慧是超越神通力的。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乘佛法 里,是表法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大菩萨,祂的谦虚和尊师重 道,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深思的地方。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 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诸世众生等,虽 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 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做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师利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说:“我在过去修行很久很久,修了 许多善根,才得以成为菩萨。”修到菩萨的境界,必须修行很多 很多劫,因为修行就像跳探戈舞步似的,进三步,退一步的;也 有差一点的,进三步,退四步,五步的…如此进进退退,浪费了 许多时间。菩萨的果位何其难得。菩萨有十个果位,初地菩萨是 欢喜地菩萨,依文解义,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面对各种环境、 对象,都能够心生欢喜,以平等心看待。所谓平等心,就是没有 分别心,诸位学佛修行人,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分别心是否仍然 很重?“我比较喜欢他”,“我特别诗厌他”,这种类似的话, 自己常说,也常有耳闻,只要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所谈论的 都是一些批评指点的话题,然后到处传播,制造是非。想要修行 成菩萨,分别心是最基本、最需要修改的地方,否则,连初地的 欢喜地菩萨都沾不到边,其他更高境地的菩萨果位也就不必说 了!凡是有是非、烦恼、颠倒的,就称不上菩萨。 平心而论,分别心是很难修改,看自己不顺眼,看别人不顺眼, 看一切的人、事、物都不称心。弥勒菩萨有两句话,很值得世人 参考、深思,“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 可笑之人”(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十地果位,差不多已到达佛 的程度,在候补等著成佛)。不妨自我反省一下,有包容心吗? 或者,所具有的是分别心?“皈依”,指的是皈依十方僧众, 有些人这么说:“我想这个世界上,只有我的师父最高!”而事 实上,他内心想说的是:“我师父第一,可见我也不差!”所以, 师父往往会被徒弟给害死;有一句俗语-明师出高徒,师父有名 气,徒弟也就地位高升,一位成了名的师父,想皈依门下的人可 多了!“我师父是某某人。”“喔,高啊!高啊!”“你的师父 呢?”“我师父是差了一点啦!”“既然这样,赶快来拜我师父 做徒弟吧!”以上这些经常可以听得见,不过,这不是佛教习气, 而是江湖武林的气息。真正的“明”师,是自己明白佛法,也使 徒众明了何谓佛法,如此才教得出智慧高、品德高、谦逊虚心的 高徒。真正的高徒是不会去和人家比高低、长短、师父出不出名 之类的事,这些都是分别心在作崇。还有一种人更妙,除了地藏 菩萨,谁都不值得皈依,说穿了,是因为他所皈依的道场供拜的 是地藏菩萨。见人就说:“你业障重,应该皈依地藏菩萨,其他 经都不必念,只要好好念地藏经就行了,没有一部经可以比得上 地藏经。”这叫法执,也是分别心。释迦牟尼佛何曾经过:“我 讲的这部经典是第一,另外一部是第二,第三,还有某部经典要 不要都无所谓,因为它排最后。”佛陀从未如此说过,不是吗? 我们可以赞叹经典,赞叹佛菩萨,可是没有必要夸张强调任何一 部经典或任何一位佛菩萨是绝无尽有,是唯一的。有了分别心, 就不会有欢喜心,所以众生总是在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 的果位打转,难以登上初地菩萨的果位,请大家各自珍重! 为善不欲人知,谓之善根。通常树木的根部都埋藏在泥土下 面,看不到的。也就是说,行善,行布施,要行无为法,做了 就算,无须让别人知道,自己不生得意之心,时时反省忏悔不 周全、不圆满的地方。若是捐款若干给某个道场,得意得不得 了。唯恐别人不知道,到处宣传。这种不叫善根。捐了钱以后, 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佛菩萨的圣像上,让别人朝拜,这也不是善 根。不过,也不反对,因为幼稚园、小学的教室墙壁上,画满 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而中学、大学、研究所则是干净的 白墙壁。以这样的比喻,相信大家就更明白了。 为善欲人知,所修的是善果,果实长在树上,让别人老远的都 看得见;(经典里强调,修善果,是会上天的)。说到这里, 有一件事必须提醒大家,固然说,应该修善根,默默地行无为 施,不过,有些修行人,论学问、资历、组织能力等等的客观 条件,堪担当某种重责大任,在众望所归的情形下,就应该挺 身而出,责无旁贷地谋取大众的福利,而不是僵化的固守为善 不欲人知的原则。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有些大树的树根虽 然不部份深埋土内,但接近树杆的小部份却是暴露在泥土外 的,以这种大树根来打比方,一切都是随因缘而定,有需要则 为人知晓又何妨?所谓“法无定法,定法非法”,在什么情况 下?做什么事?全*自己拿捏了。 文殊师利菩萨说:“我过去修了好久好久的善根,终于证得了 无碍智。”无论在任何时间、空间面对任何对象,其智慧都恒 久保持不变,任何事情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而却不因此骄 傲、狂妄,这种智慧,称为无碍智。 有人起疑问,文殊师利菩萨既然证了无碍智,因何却无法以神 通力计算清楚与会者的数量?实际上,这里是在强调神通并不 是无往不利的,前面已经提过智慧是超越神通力的,学佛最重 的是启发“智慧”,千万不可以迷信“神通”,不要求“神通”, 更要不得的是崇拜“神通”,执著于“神通”,切记,切记。 文殊师利菩萨继续说:“我明白释迦牟尼佛,您所说的话都是 实话,我们都会接受,不起怀疑。可是有些众生,比方说小等 根器的声闻,天龙八部,或者未来世的众生们,他们听了您刚 才所说的话,即使当时接受了,但过不了多久,又会产生怀疑。” 这里后段的原文是“设使顶受,未免兴谤”,“顶受”是很虔 诚的接受,“未免兴谤”是说过不了多久,分别心又开始兴旺 而毁谤佛法。既已信受后来又谤佛?看起来是否前后矛盾、颠 倒?其实不然,菩萨对众生的习性的确是了若指掌(毕竟菩萨 也是从众生修行证悟的),众生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 套,背后还有一套。我们自心观照,以平常心探讨自己,是否 的确具有菩萨所考虑到的劣根性?自相矛盾、颠倒的是众生而 非菩萨,更不是经典,佛菩萨慈悲提醒、指点我们,我们得看 得懂才行。佛菩萨的圣像中有四面佛、十一面观音等特殊的佛 像,都是在告诉大家,众生就是如此,面对不同的对象,就有 不同的面孔。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 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 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 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 地。 经典告诉我们,宇宙时空里,不是只有一个太阳,有著无数无量 个太阳。一个太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小千 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之 为大千世界;每尊佛所教化的区域范围,为三千个大千世界。 曾经有弟子请教佛陀,祂在讲经时经常提到的“微尘”是什么? 所谓“微尘”有多小?释迦牟尼佛说:“‘微尘’是物质世界里 最小的单位;将一粒米分成七等份,再…,那就是‘微尘’。” 科学家根据经文的记载将资料输入电脑,计算出来的结果,所谓 微尘即是氢原子,终于使科学家心服口服;学者们的习惯是打破 沙锅问到底,不过,只要是证据确著,他们就会信服,如此更能 证明佛是不妄语的;佛的每一句话都有事实根据,否则,讲错一 句话。对不起,就不是佛了。我们之所以要学佛,正是因为祂懂, 我们不懂,需要学习,而不是要求祂保佑。我们都希望,有一天 能达到祂的程度,就不再有烦恼了,这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 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比如说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草 木、树林、稻子、竹苇…等等,每一物都比喻成一条恒河,每一 条恒河里的每一粒沙子,又比喻为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内的每 一个微尘,又比喻成一劫,每一劫所积下来的微尘数,再将它比 喻为劫数,地藏菩萨,修行证得十地果位,所花费的漫长时间, 超过千倍刚才所比喻的数目,况且地藏菩萨在声闻,缘觉时,就 已经闻佛法开始修行了。” 以上的数字何其大?实在不是我们所能够想像的,而这个数字所 代表的是地藏菩萨从初地菩萨证到十地果位所花费的时间,在尚 未证得初地菩萨果位的那段修行时间,更是非常非常的漫长。虽 然证得果位必需经过如此长久的时间,但是我们学佛修人不要灰 心,也不应该气馁,前面说过布施应行无为法,修行更是如此。 必须抛开果位的观念,一步一脚印的去走,走多少算多少。只要 所行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到达彼岸。只问耕耘不问收 获是非常重要的。                

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 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 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 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这段经文是叙述释迦牟尼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藏菩萨,如何 的威风,如何神通,其愿力是如何的大。不论多么遥远的将来, 有善男子,善女人,听过地藏菩萨的名号,只要赞叹、瞻仰、礼 拜过祂,或者供养过,献过花,供过水果,献过水,乃至画过他 的圣像,雕刻过,油漆过;这个人就可以上天,而且不只上一次, 是上一百次,也永远不会堕入恶道。 知识份子认为这些是收买人心,跟其他宗教有何差别?只要信奉 教主,就万事ok。 现在以逻辑学的步骤来推理,(逻辑学讲究条件的;第一个条件 成立后,还有第二,第三个条件…等到所有的条件都被证明成 立,才会产生一个结果),这里的第一个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 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愿意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人共享,这样人 才称得上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连第一个条件都不具备,也就是 说“非”善男子、善女人,那么后话也就不必说了;这是非常科 学的,既是善男子、善女人就具备了上天的条件,拜不拜地藏菩 萨,甚至供养与否,是否听到过地藏菩萨,都得以上天。e等于 mc平方,“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多 生累劫脑袋里所思想的,是能量,亦是讯息,也就会产生那样的 身体,那样的生活环境。前面的条件成立后,只要有机会听到地 藏菩萨的名字,自然生起恭敬虔诚的心,自然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这位菩萨的大愿和修行经验,并且虚心学习,更会发心供养了。 地藏菩萨既然是智慧、福报具足,何需他人的供养?我们必须明 白地藏菩萨所荫庇、挂念的是已造恶,未造恶业的众生,而需要 接受供养的是那些众生。 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个愿可不是普通的大,别说地狱不会空,即使是人间的监狱何 曾空过?众生如何度尽?释迦牟尼佛也未曾度尽众生,否则,何 来你、我?大家都应该早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些疑问是否都 曾经在脑海里浮现过?地狱是无明、黑暗、烦恼的代名词;如果 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无明、黑暗、烦恼,如何成佛?只有以上的种 种消失了(也就是地狱空了),才能够成佛。我们都有极严重的 自我意识,也就是“我相”,谈到“地狱”、“众生”,都把焦 点放到心外去寻找,殊不知“地狱”、“众生”都在自己的内心。 别以为“众生”就是别人,“度众生”就是度别人,错了!“所 谓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个又一个念头生起,众生是多数 念头的意思;当念头生起时,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它来了,念 头消失时,知道它走了,了了分明,而且在它来的那个当下,可 以明确的知觉它是贪、嗔、痴、慢、疑,还是戒、定、慧。如此 是有警觉心,也就是证菩提。 有了警觉心,马上就成佛吗?不可能!学了佛,皈依了以后,立 刻就不再发脾气吗?“假仙”!最重要的是,当生起发脾气的念 头时,立刻知晓这是嗔恨心,嗔恨心会在觉照之下控制、平息, 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任由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修行,自 然而然的,没有一点压抑。菩提是“觉”,“觉”包括警觉。“众 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涵义,相信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自己心里的地狱清除,众生安住;连自 己都度不了,如何去度其他人?供养地藏菩萨,不要将心思放在 有形的物质上打转,而是了解祂的愿望,助祂成就事业,最起码 不使自己下地狱,尽量让一切众生不要下地狱,减轻地藏菩萨的 负担,就是最好的供养了。 “百返三十三天”,意思是说升了天,还要再下来人间,如此来 回一百次,烦不烦?修行人最怕的就是上天。举个例来比喻;一 个拥有一百万元的人,好与不好,得看情况;如果是企业钜子, 原本财产以亿计算,结果事业做垮了或是赌博赌输了,一夜之间 失去所有的产业,只剩一百万元,对于他来说,是件非常凄惨的 事;另外一个人白手起家,经过多年努力,他积蓄了一百万元, 意义就完全不同了。本来一无所有,后来有一百万,他一定感觉 很幸福。 佛经里对天人的情形有很详尽的描述;天人很快乐,衣食住行 样样具足,而且神通广大,因为他们明白“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部份道理,了解能源与物质互相的变化; 所以,他们想到什么,就有什么,想吃东西,马上有,吃完了, 一想,碗碟就消失,连洗碗的烦恼都没有。(现在我们人类也想 如此,因此制造了免洗餐具,吃完就丢,可惜污染了大自然;最 近有些发心的菩萨,想利用麦片来做餐具,吃完了,可以连碗碟 都泡水吃下去。)想穿什么,就有衣服可穿,身材也可以随心所 欲的变胖、变瘦、变高、变矮。幸福吧?就是因为太幸福了,将 心思都放在玩乐享受上,无心也没有空闲学习更上一层楼,他们 不学佛,也没有佛法,等到天福享尽了,又掉下来人间受苦。 说到天人心有旁骛,没有空闲的时间,这是不是和人世间一些大 富大贵的人们颇有雷同之处?那些人,成天忙碌,忙得连时间都 搞不清楚,还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为他处理杂务,安排时间表,什 么时间该做什么,该见什么人,连吃饭都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因 为时间就是金钱,分秒必争。美国的某一位总统,有一次上电视, 开玩笑说:“大家都说,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其实,我 觉得自己很渺小,小得像小孩子,因为,我一早起床,来到办公 室,办公桌上放著一天的时间表,我必须遵照时间表做事,而且 不能够超过规定的时间,我没有时间上的自由。”这种情况是否 幸福,就见人见智了。 天人享尽天福,下到人间,很苦,所以又开始修行,到达某种程 度,又得以上天,如此周而复始,“百返三十三天”,并不是件 值得高兴,羡慕的事,转来转去仍旧在六道中轮回。善男子、善 女人、善知识,都不要自满。一自满就会去天道。天上没有佛法, 只有兜率天弥勒内院才有。恶道与非恶道,都是因缘法,上天还 是下地,都是因缘使然,行无为法的修行人似乎不会在意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 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万行如来。时长 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 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誓言,我会尽未来际,不 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 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 劫,尚为菩萨。 地藏菩萨多生累劫以来都在行善修福,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世他 是大长者子。经典记载,如果生为大长者子,具有十种很特殊的 福报,包括他的身体健康,如果是男家,长得极威武庄严,而且 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十分得长辈的喜爱,乃至皇帝都另眼看待。 因为多生累劫修慈悲喜舍,尽管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厚条件,但是 他并不骄慢,狂妄,有一颗平等心,没有见高即拜,见低就踩的 息气,即使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他也乐于接触,平等相待。 当时有一尊佛,祂的名号是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狮子是百兽 之王,威风凛凛,只要一声狮吼,即可令百兽惊伏,佛号里有狮 子二字,即代表佛一说话,就会使糊涂、愚痴的人恍然大悟:“奋 迅具足万行如来”,是显示祂修行的精进。长者子见到佛的长相 庄严,就请教佛,应该如何行愿才得以有如此庄严的长相,“行 愿”,是实行志愿的意思。勇猛心易发,至于长远的耐心就未必 了,我们都有这种经验,下决心做一件事很容易,持之以恒就难 了;古人有一句话,“学佛一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西 天。”因此,“愿”人人会发,能够耐得了多久,就得看功夫。 “信、愿、行”是刚入佛门,准备学佛修行的程序。相信是首要 的,不过先得弄清楚正确的观念,才可以去相信,否则,跟著人 家人云亦云,那是迷信。比方说,接引初机时,总有人询问:“刚 皈依学佛,到底该修哪个法门?研究哪一部经典?持什么咒?称 念哪一尊佛号?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还是药师佛?” 现在将佛教的基本正确观念介绍一下: 第一点,“佛”:每一个星球都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 我们这个地球的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曾坦白的说,祂不是这 个宇宙唯一的一尊佛)第五尊佛是弥勒佛,目前仍是菩萨,要等 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会降生人间成佛。尚未入佛门,或已经入错 门的人,应该看一看“千佛洪名经”,其中提到释迦牟尼佛排第 四, 弥勒菩萨排第五,没有一个人是排在第四个半的位置。 第二点,“法”:研究哪一部经典,持什么咒,称哪一尊佛的佛 号,都不是重点。曾经有七尊佛都说过,“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这是佛教很重要的一部份,不过,并不是特色。其他宗教,乃至 社会传统也有相同的主张。只是,“善”、“恶”的标准有些不 同。佛教的“善”,分为“有漏善”和“无漏善”两种。 在不得以的情况下,行“有漏善”,在正常的情形下,也就是说 平日多教育大众,使大家开智慧,这是“无漏善”;佛教最应该 做的是推广办教育,教大家如何得以身心安住,进而生活和乐, 这样就没有机会发生不得已的事情,而行“有漏善”去救急了。 行善如果无法消除众生的贪、嗔、痴、慢、疑,反而助长的话, 那么,行善、修行的人就会成为虎口下的羔羊。 “善”字上面的羊,下面是口,那两撇是老虎的牙齿,羊入虎口 谓之“善”。有些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出发点极好,可 是无意中,却变相的鼓励人民好吃懒做,历久成了恶习,一切仰 赖国家,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国力也为之衰退,在欲罢不能的 情况下,不知如何收拾残局。政府、纳税人是羔羊,依赖社会福 利过活的懒人是老虎的口。如果行善的结果是造成自己没完没了 的烦恼,甚至连脱身都困难,就是“有漏善”,如前面的那个例 子。 事先能够防患于未然,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义务责 丑。 任照顾好自己,并且教导他们方法,是“无漏善”,预防胜 寅。 于治疗,平时注意身体健康,何必等到生病时才头痛医头, 卯。 脚痛医脚的大费周章?佛教以行“无漏善”为主,“有漏善” 辰。 只是兼差。我们没有必要盲目的学习其他宗教的习气,甚至 巳。 和一般社会工作者混淆不清,最后迷失了方向。 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谓之五戒,不守五戒即是造“恶”, 其实,是佛教中人,或者是非佛教中人,都应该遵守这五条戒律, 为的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保护释迦牟尼佛,也不是保护佛教团体 的利益。不遵守,固然其他众生受害,但是,受伤害最重的是自 己。 不安善的照顾好自己,也是行恶。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特色,意思是即使学佛, 修行,行善…都非常的精进,已臻正知、正见,但千万不要得意, 一得意就会忘形,而无功德可言。我们是佛弟子,是佛的学生; 佛所教导的,我们都欢喜奉行,和一般学生不一样的是,学佛没 有成绩单,精进时不得意,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失意、气 馁,更不退转、放弃。经常反照、观察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 “自净其意”的初步修行方法。 第三点,“僧”:“僧”是身心清净、头脑清楚、学习“正法” (以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记录下来的经典为标准),教导“正法” 的人;多数僧聚集在一起,谓之“僧团”;皈依“僧”,是指十 方僧,十方有正知正见的“僧”都是老师,并不是得皈依某一位 法师或团体,然后只受他的管教,也不是要受佛管、菩萨管,释 迦牟尼佛不在乎徒弟的多少,要的是有情众生,能够头脑清晰, 各自安份守己,离苦得乐。所以,皈依最重要的意思是自己管好 自己。 有许多信众不求甚解,连正确的认知都没有,一窝蜂的忙著度人 家皈依,好像拉会员入会似的。曾经有一位年轻记者在南洋访问 一位法师:“现在有一些宗教(很含蓄,没有指名佛教),嘴上 经常挂著善恶、善恶,看起来很兴旺,可是拉拢信徒的方式,就 像老鼠会金字塔式入会。这作何解释?”听起来是不是很尖酸、 很刻薄?可是心平气和的想一下,人家说的现象也不一定有错, 只是我们自己看不见自己而已。所以,不要关起门,盲修瞎练、 歌功颂德、自我美化。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是无法将真正的佛 法广大弘扬的。 了解了佛教三宝真正的涵义后再去皈依,可以说是踏出了正确的 第一步。经常在皈依的仪式里,有一阶段,是要皈依者发四弘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 上誓愿成”,这四个愿大得不得了,找不出更大的了,愿是发了, 但是有谁是真正实行的?拜佛的人多,修行的人少,这是古今中 外宗教信仰者所犯的通病。因此,佛经里说:“作何行愿”,把 “行”字摆在前面,“行”为优先,“愿”是“行”的依据。有 依据而不实行,岂不成了纸上谈兵?再大的“愿”也只是口号而 已。 长者子见了佛的庄严长相,就问佛,如何去实行(并没有问如何 发愿);佛告诉他,必须“行”很久很久,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 众生可以分两种,即内众生和外众生。一般人都误会众生是有形 有相,指的是别人。其实以修行来说,内众生是重点;众是多的 意思,从无到有谓之生,许许多多的念头生出来,我们受苦,是 意念的行为使然,“得意”、“失意”造成“苦”、“乐”。“得 意”时,我们感到快乐,可是“不得意”,也就是“失意”时, 快乐随之烟消云散;没有一个人可能每天、每时、每刻都得意, 只要“不得意”就不快乐,因此大家好像对“得意”上了瘾,没 有它就不快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快乐是苦,不是真正的 快乐,是世间对快乐所下的定义而已。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的 意念(也就是意根)修好,不让它随波逐流,也就是“自净其意”, 到了某种程度,长相自然端庄,令人望之生敬了。 当年,欧洲的某个国家的皇子娶了一位平民做王妃,她是幼稚园 老师,长得美丽、清纯又端庄,真像童话故事里的白雪公主。他 们的婚礼在当时是全球的焦点,全世界的电视台都争著实况播, 不知有多少人钦羡、赞叹。曾几何时,他们的婚姻已经画上了休 止符;离婚前的那段期间,那位美丽的王妃,憔悴得连容貌都改 变了,因为意念改变了,不再得意,很苦。 当长者子听了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开释后,他说 :“从今以后,乃至未来世,我都要无条件的度化自己的内众 生,同时以正知正觉随缘、随份、随喜的帮助其他有形的众生, 使他们全都离苦得乐以后,我自己才成佛。” 经文里的“广设方便”即是随缘、随份、随喜的帮助有烦恼,需 要救助的众生。地藏菩萨于多生累劫前就已立下了志愿,要众生 得度以后,自己才成佛道;正法明如来(即观世音菩萨)亦是放 弃三大阿僧祇劫修来的佛果位,倒驾慈航,护持法藏比丘,成就 西方极乐世界。成了佛,是什么都解脱,名利、知见…一切的一 切都能够舍;成佛是我们的目标,不过到达目标后,并不是从此 待在那边不动;或者是从此高高在上,一统大众,令众生臣服;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当下悲悯之心油然而生,祂说:“奇 怪!奇怪!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因为妄想执著,不得 成佛。”佛陀第一个念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切有情众生。“果 位”是让初级班的修行者,了解修行的程序。高级班的学生,不 会在乎自己在那一个层次,因为凡圣一体,也就不必急于成了。 正法明如来乘愿而来,地藏菩萨行愿至今仍在行行行…,依然是 菩萨;佛教的精神是其他宗教所缺乏的。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 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 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 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 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角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 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又有一世,距今无限量久远的时间,有一尊佛,佛号是觉华自 在王如来,那尊佛的寿命是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佛法的流传,分三个时期,第一是正法时期,第二是像法时期, 第三是末法时期。好比一个涌泉,刚涌出来的泉水很清澈,可 是越流越远,流经的地方越多,所混杂的各地的泥沙也越多, 人为的垃圾也都掺杂在其中,到了下游就更加混浊。上游近涌 泉的地区很清净,可比喻成“正法时期”,到了中游已掺进了 杂质,是“像法时期”,下游已经是污染不堪,就叫“末法时 期”。不过,河流流经不同的区域时,虽然会混杂泥沙,偶尔 也会有黄金,宝贵的矿石流入其中,河床里或许可以寻找到一 些宝石、玉石、田鸡黄之类的宝贝。佛法流传到不同的地方, 如果不幸吸收的是一些当地的迷信风俗,那好比泥沙;倘若是 结合了当地文化的精华,能够利人利己,则是黄金、宝石。 我们必须了解无论是泥沙或是黄金、宝石,毕竟都不是清净如 甘露水的涌泉本来成份。所以要分辨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是喝甘甜的泉水呢?还是捡拾世俗眼中的奇珍异宝,发笔小 财?或是糊里糊涂的照单全收,到头来仍是迷糊一世?请各自 深思。现今佛法中存有一些外道法门,得具有法眼的人才能一 眼看穿。 曾经有一世,地藏菩萨因地修行是以女身示现,这代表佛教的 男女平等。那时地藏菩萨是一位婆罗门女;婆罗门是印度最高 贵的种族,社会阶级比皇帝、王公贵族都高;相传古印度时的 婆罗门都是梵天享尽天福的天人,因为业障现前堕到人间,但 因尚残留一点点天福,得以出生在大富大贵人家。 天人下来人间,只要天福还存留一点点,就不得了了,他可能 有特异功能,也有可能是大明星,大歌星或是生长在好人家, 男的长相庄严,女的很美丽,又富有,奇怪的是钱来找他,赚 钱轻松容易,不像一般人*体力,脑力赚钱,追钱追得很辛苦, 如果被钱追,则是有天福的人会有的现象。 这位婆罗门女子很有福报,长相也很庄严,大家都很尊敬她, 而且“行、住、坐、卧诸天卫护”。有人以为是,她去到哪里 都有天神保护的意思,太夸张了吧?天人之所以成为天人,是 因为在世的时候修福报,由于心存骄慢,才会上天做天人。身 为天人怎么会去护持一个人间的修行人呢?即使她有福报、有 知识,天人凭什么保护她?很多经典都记载著,天人天帝向释 迦牟尼佛问法,因为天人只有天眼,而不具慧眼、法眼,甚至 佛眼,佛懂得的比天人多,使天人信服,否则,以天人的骄傲, 怎么肯轻易的示弱? “诸天卫护”的“天”是代表在上的意思。古代的中医,就是 以“天”来形容头部。也就是说这位婆罗门女,行、住、坐、 卧都在修行;她的头经常保持在正确的位置,这叫“诸天卫护”。 有谁那么了不起?天人来护持,这就叫“得意”,不是“修行”。 天人很爱干净的,在天界没污染一说,娑婆世界在天人眼里脏 得很;尤其现在的台北市,天人更是不会来,污染太严重了, 也许只有台风刚刮完的时候有可能,那时台北市的天空可以为 祂唱一首“蓝蓝的天”。其实我们不需要天人来,只要行、住、 坐、卧均在修行-把头放端正了即可。大乘佛教的经典不是在 搞迷信。 该如何修行、住、坐、卧?一尊如法的站姿佛菩萨相,必须显 现出颈子部份,颈子的前后左右的肌肉张力都很均衡,当颈子 的姿势正确时,下巴会微微的往内缩,后脑、颈子及后背成一 直线。 颈子是人体的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交通最容易阻塞。如果 头太低,或太往后仰,血管不通畅,脑部的血液供应量就不恰 当,人体的内脏循环功能会受阻碍,也会影响精神作用,这些 是连锁反应。打坐时,如果头放得太低或往后仰都容易产生幻 象。颈子四周的肌肉保持张力均匀,头像是吊在半空中,有一 种微妙的感觉,这就表示姿势正确。坐也是如此,坐著时腰不 能太挺,否则会酸,若是太弯,呼吸就不顺畅,打坐时,气会 胀在腹部。 有一尊佛像-卧佛,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侧躺在右边,很多卧佛 的像头抬得太高,还有一些干脆以手撑头,都是错误的,如果 一个人以那样的卧姿睡觉,保证头痛,脖子也酸。因为心脏在 左边,如果睡眠时,侧卧在左边,心脏容易受压力,恶梦因而 产生,例如作梦,梦见被人追,跑到悬崖边,掉下去,再不然 梦见被鬼掐脖子,这是因为把手放在胸口压到心脏的结果;所 以睡觉时,以*右侧躺的姿势为佳。 另外一点,枕头应该和肩膀成直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恰好 是肩膀的宽度,这样,头和脖子自然平稳的放在枕头上,脖子 前后左右张力平衡,就减低了脖子酸痛或是偏头痛的可能性。 “其母信邪”,婆罗门女的母亲不相信真理,只任凭自己的习 性行事,依自己的观念衡量世间的事务。不知正法谓之邪,也 就是说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常轻三宝”,对佛、法、僧轻视, 看不起。这点是常有的现象,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责备别人, 攻击别人:“你造口业,小心下地狱,业障鬼!”这是犯了恐 吓罪;应该自我反省、检讨而不是失意,愤怒。为什么人家会 轻视三宝?比方说,前面有一段经文,我们这么解释:“…多 供养菩萨,多念念祂的名号,就可以上天,而且可以上一百次 之多。”别人会信才怪,不被讥笑迷信才怪,是我们修行人未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老是宣传一些违反常理,既不合情又不 合理的观念,如何使别人信服,尊重?所以请佛弟子们千万多 多思考,不要闭门造车,有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再反躬自省, 会使自己的思想领域有所扩展。 婆罗门女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度她的母亲,软硬兼施的诱导她 了解真相,可是她母亲并不接受。一般凡人的内心有两本帐本, 一本记载著别人的亏欠,第二本专门收录人家的糗事,不光彩 的一面;好的不太容易记得,坏事却记得一清二楚,随时可以 翻出来清算、斗争;亲人眷属更是如此,因为亲近,更可以不 必客气。因此,即使有大智大慧,慈悲喜舍的心,不一定能够 度自己的亲人眷属,因为他们对于另外的一面总是记忆犹新。 有一个故事就是述说这种无奈;以前有一位大祖师叫做马祖(不 是妈祖),有一天,他行脚路过家乡,心想,顺便回去弘法。 走到家乡前面的一条小溪时,有一位欧巴桑在溪边洗衣服,欧 巴桑看到他,就跟他打招呼:“二楞子,你回来了呀!”马祖 大祖师一听,调头就走,当时他很感慨的说了几句偈:“办道 莫还乡,还乡道不成,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马祖已是 祖师级的人物,但是在家乡人的心目中,他仍是当年的二楞子。 楞子,也就是呆子的意思,有谁会去听一个呆子弘法呢?可以 预期效果一定不彰,所以,他不得已的调头离开,看起来似乎 很没有感情,其实是他不感情用事罢了! 婆罗门女无法度她的母亲是无可奈何的事,和她的智慧、福报 无关。她心里很明白,她母亲不信因果,就如同瞎眼的人走路, 铁定会碰壁,而且是有钉子的墙壁。她非常担心母亲死后会堕 入恶道,可惜母亲不听劝。不久,她母亲去逝,果然堕入无间 地狱。 我们的脑电波是磁波,也就是心念,其速度比光速还快,前面 已经一再解释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这辈子的心念如果 经常集中在贪、嗔、痴、慢、疑,则这样的能量会在下辈子显 现类似的物质,也就是说下辈子的身体形态与生长环境和这辈 子的心念是有直接关联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这不 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为根据的。 “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这段经文常被一些有心人士利用为说辞,造成别人对佛教的误 解,为佛教蒙上了不白之冤。真是可惜、可叹!以下的一些对 话是经常耳闻的:“唉呀!我看你业障重,面黑青黑青(台语), 印堂发黑,业障快现前了,现在我们在举办地藏法会,赶快来 参加,设牌位吧!一个冤亲债主牌位,一个是超度祖宗的牌位。” “那么要多少钱?”“唉呀!这是发心,讲钱就不好意思了。 你自己讲个数字。”“好!我就设五千块的牌位。”“五千块? 你业障那么重,五千块怎么可以消?你看地藏经里讲,把房子 都卖掉,要很多花、很多香,还有很多供具才能度祖宗;五千 块那里够?我是看你可怜,不然我何必说这么多?一百万还差 不多!”“一百万?要这么多喔?”“你不要误会喔!这些钱 也不是道场要的,办一场法会要花很多钱,除掉开支,剩下来 的钱是要拿去做功德的。发心嘛!一百万不多啦!” 如果行善是以鬼头鬼脑来拐骗别人,使得众生的贪、嗔、痴、 慢、疑有增无减,以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花钱就能消灾解难。 钱那么万能?还需要学佛开智慧吗?(当然,没钱也万万不能, 其中的拿捏,是见人见智)。所以,不要恐吓、勒索人家,同 时也不被别人恐吓、勒索;不要以贪、嗔、痴、慢、疑的心护 持三宝,否则,道场得到的不是庄严而是污染。 婆罗门家族在古印度社会里,可以以富可敌国来形容。像这样 的家族,卖一、两间房屋,甚至更多都无所谓。我们必须了解 其中的价值观;卖了房子,除了买花、买香和供具供养外,还 将以前人家盖的已经破旧的塔寺,好好的加以整修。这是“雪 中送炭”,而非将道场整饬得富丽堂皇,像宫殿似的。我们不 要误解经文,老是做些“锦上添花”的事,还自以为做了多少 功德。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象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 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 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 所。 婆罗门女在寺里见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像,产生敬仰之 心。佛像应该是庄严肃穆的,令人见了生起尊敬、欢喜心, 而不是使人望之生畏。“佛”是大觉,之所以成为“佛”, 是因为已经大澈大悟,对真理、现象,生从何来,死从何去… 都全然洞悉。因此,婆罗门女心里想,“佛”一定知道母亲 死后的去处。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 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 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 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 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 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 拜启扶持,良久方苏。 婆罗门女比一般人还要孝顺父母。其实一般人能够在父母生 前孝顺,就算不错了,父母去世后会渐渐淡忘;有些子女, 连父母生前都没有什么孝道可言,就真是死没良心了。如婆 罗门女在母亲生前,一直尝试启发她母亲的智慧,希望她母 亲了解事情的真相,生起正知正见,保护自己,照顾他人, 这种心态是最大的孝顺。孝顺父母并不是只限于物质上的给 予,其实对于年纪大的人,精神上的慰藉更重要,多抽空陪 陪老人家,不令老人家感觉寂寞无助。现在流行的是节日(如 母亲节),生日的时候加倍的庆祝,好像只有这几天特别的 日子才须要孝顺似的,送花、花礼物,做一些形式上的举动, 其实,孝顺应该注重的是形而上的一份心意,时时关怀父母 的需要,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尽量做到不使匮乏;不 过如果父亲嗜酒,为了健康因素,不适合喝,而子女却供给 他酒喝,这是愚孝。有智慧的孝顺是使父母生时得到身心安 祥,了解正知正见,活得自由、自在、并且帮助他们超越转 换生命形态的难关。 婆罗门女的孝心感动了佛,给了她一些启示,她高兴的昏了 过去,很久才醒来。  

而空白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 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 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 夜。 佛告诉她赶快回家,然后端坐思惟。“端坐”,是将头摆在 正确舒适的位置。“思惟”,大脑有不同的区域,掌管身心 不同的部位,其功能也各有不同。如果一个具有打坐参禅基 础的人,就懂得如何调整、温暖气血,使大脑的某一部位功 能加强,则该部位的管辖范围就会产生特殊效应,例如,把 气血灌注在大脑掌控运动的部位,运动就有超乎常态的表 现;一位修行人如果将气血调整灌注到大脑掌管感觉的位 置,则他的感觉会特别灵敏。以此类推,若将气血轻松而又 不浮躁的放在管辖思惟的区域,即容易开智慧。不过,要记 得的是,“不得意”,“不失意”。 “端坐思惟吾之名号”,“端坐思惟”之后,是“念佛”, 用声音念出来,叫做“持名念佛”。以右脑在空中想像一个 形相,叫做“观想念佛”。把气血很恰当的灌注在思惟中枢, 叫做“实相念佛”;(以上是善巧方便的解释,只能勉强形 容而已),此时,佛的名号,代表这尊佛多生累劫的福德、 慈悲、喜舍、智慧。以前的人不了解,人体内任何一个碎片, 如一个细胞、一滴血,都有遗传基因dna,它的密码记录 著整个身体、心灵的讯息。只要轻轻的在皮肤上刮一下,所 刮下来的碎屑在显微镜下就可以一览无遗,包括身高、体重、 发色、眼睛的颜色…这些资料,都可透过dna找寻出来。 目前科学已逐渐朝此方向发展。 经典里也蕴藏著佛多生累劫,或因地修行的那一世所修行得 来的智慧、讯息、心念。因此,诵经的时候不得起分别心, 不作解释,不起“得意”、“失意”之心,一心不乱的念, 念念念…;有一天,豁然开朗,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交代婆罗门女,回家去静静的思惟祂 的佛号。祂的佛号,足够给予她神通、智慧。佛号代表了 佛的一切;这是至高的无上甚深法门。由小看大,宇宙和 人体一样,任何一片碎片都涵藏著整个宇宙的讯息;(大醒 在另一讲题“五明”的内明学部份有举例说明。)我们不能 说现代科学可以完全解释高深的佛法,不过,有若干部份已 经得到了印证,把我们六根的范围放大了,使得我们明白大 乘佛教的经典是多么的广大、深奥;科学越发达,解释起 佛经来,就越来的轻松,更上一层楼也比较容易了。这里就 是在教导我们思惟佛菩萨的名号,只要方法对、功夫到,就 可以得到佛菩萨的一切德行和加持。不过,要记得一句话, “太阳普照十方”,太阳没有分别心,更不偏心,只要有枝 叶伸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枝叶是慈悲喜舍的 意思;如果求佛菩萨不灵光,应该生起忏悔之心,要怨,也 只能够怨自己,是自己的诚心不够,功夫未用到家,不要怪 佛菩萨不理不睬。婆罗门女可是下了功夫的,一天一夜,一 心不乱的思惟佛的名号,如此诚心,如此定力,如此的坚持, 问问自己可曾有过?

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 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 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 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 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 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婆罗门女忽然见到自己来到一个海边,非常恐怖的是,海上 有一群怪兽,又有一些男子,女人在海里浮浮沉沈,被怪兽、 打交道,最? 追逐咬食。宇宙里除了人类,还有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 存在著,其形貌也各不相同,有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专门在地狱道度众,如果要和地狱道众生、夜? 夜 好长相与他们类似,才好沟通,“观世音普门品”里有一句 话,“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个道 将他们的头、脚相绑,甚至扭断其头、脚。婆罗? 把那些男男女女的罪人赶到怪兽面前,让它们吃食; 还有的夜? 理。夜 门女看到这种凄惨恐怖的场面,不敢多看。因为她一直很有 定力的念佛,所以并不感觉骇怕。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 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 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 在中,是事实不。无毒无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 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 终不能到。 这段经文不深,一看就懂,地狱是确实有的,情况是如此。 重点是去到地狱,只有两种因缘,第一种是神通力,第二种 是业力,也就是犯了罪,除了这两种因素,要去地狱,机会 不大。就好比到监狱去的,如果不是犯了罪的囚犯,也只有 典狱长,狱警或是传道人,修行人,会去那种地方。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 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 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 所感地狱,自然充渡此海。 能量、物质、讯息不可能永远保持恒久不变(无常),当任 何一项起变化时,都有期限,譬如说碳原子衰退,其间经历 一段时间,到最后转变完成,成为另一种物质。生命形态亦 是如此,人往生后,到投胎前的一段过渡时期,通常是四十 九天, 而每七天都有一次转换生命形态的机会出现。七天、 十天, 四十九天并不是绝对,而是一般性的。这是死生过程 十一天, 的奥秘。 “无人继嗣,为做功德”这句经文造成一般人的误解,以为 “地藏经”指示,人死后,一定要有人为他做功德,做超度 法会,否则会很惨;造成超度法会的盛行,甚至有些人更藉 机敛财,遭人指责。真是既荒唐又枉缪。 “功德借量”,(若将“量”读成第二声),功德是不能够 衡量计算的,只要一计较就化为乌有,不叫“功德”,叫做 “福报”-人天福报。“无人继嗣”,表面上看起来,似乎 指的是没有后代子孙“继续其过去所做的功德;而实际上却 是说,一个人一直在修行,做功德,行布施,三轮体空。如 今往生了,俗语说:“习惯成自然”,生前修行,死后仍然 会继续修行,(如一心不乱的念佛、观想佛菩萨接引等等) 不过,多生累劫轮回,有谁会记得在哪一世,造过哪些业? 最担心的是于临终的时候,想修行、念佛,但是却有冤亲债 主出现作梗,这时就非常需要有人从旁协助,拉拔一把。 “三昧水忏”提到悟达国师,修了十世,却因为一念无明 ,生起贡高我慢心,让冤亲债主有机可乘,得了一个人面疮。 虽然如此,他仍然继续修行,帮助一位菩萨尊者,为尊者治病, 并且侍候他三年。期间,菩萨尊者不断的考验他,不但不感激, 还对他谩骂、殴打、毁谤,悟达国师都默默承受,历经三年, 才由菩萨尊者为他化解掉冤仇。化冤、解仇谈何容易?所以, 这里所讲的是“继续”,必须本来要有功德,才得以继续,并 不是说本来没有,要凭空创造出一个“功德”。如此,生前不 修行,死后等别人帮忙做超度,其效果毕竟有限。 “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如果生前不曾行善,死了就会 到地狱去,因为e等于mc平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佛教观点来说,上天堂或是下地狱,并不是由佛菩萨、阎罗 王掌管。天堂、地狱一切唯心所造(佛教的特色之一),有那 样的心,就会去到那样的地方。比方说,过去哪有少年监狱? 连听都没有听过这个名称;现代的人越来越功利,家庭的结构 面临挑战,夫妻离婚率节节升高,令孩子无所适从,加上声光 色的引诱越来越千变万化,不但大人迷失,连孩子们也不例外, 青少年苦闷,又不懂得如何疏解,犯罪率也高了起来,因此有 少年监狱的产生,如果没有错误的心态,如何会有这种地方? 所以一切唯心。

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 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 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 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 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 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 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 旋又不敬。死虽曰浅,未知生处。 地狱有很多层,在此一一介绍。有些人咬文嚼字,翻遍经典、 辞典,找寻十八层地狱,到底是哪十八层?然后去请问法师, 真有这些地狱吗?真是这么可怕吗?法师的回答是,其实我 们学佛修行人,无须记挂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古今中外, 放眼看去,人间地狱,比比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 粹屠杀犹太人,犹太人被迫脱光衣服,集体被赶进毒气室, 毒杀后,尸体被焚烧,草草掩埋。日本人在中国,南京大屠 杀,*淫戮杀,无所不用其极,有些人甚至被活埋,连小孩 子也无法幸免。说说近在咫尺的,各大医院里有多少病人是 生不如死的?有些癌症病患才经过开刀手术,没几天发现癌 细胞蔓延,又得动手术切除其他部位。更严重的,时常需依 *麻醉剂,换得痛苦的稍减;病患的呻吟、哀嚎,家属心里 的焦虑、无助。植物人、中风半身不遂的病人,躺在床上, 连沐浴、如厕等等极为隐私之事,也必须假手他人帮忙,所 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人不能经常陪伴,只有依*专人 看护。除了肉体的痛苦以外,还有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那 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啊!急症室里天天都有因车祸, 断手断脚,甚至受伤更严重的伤患等待急救…太多了,那些 不是地狱又是什么? 我们无须弄清楚地狱的状况,这不是学佛的重点,只要了解 什么是学佛,找到正确的道路好好修行。安啦!就像一个安 善良民,何须知道台北市有哪些监狱?其状况又是如何呢? 也无须知道抢银行得判几年?用真枪抢劫判几年?用假枪、 香蕉盖手帕抢劫…,一个不犯法也无意犯法的人须要了解这 些吗?似乎只有专业人仕,如法官、律师等才有需要。当然, 更没有必要去研究监狱里的床有多长,多宽,有没有洗手间 等问题了。看经典不要咬文嚼字,可以省很多时间。 这段经文所讲述的地狱、和人间的监狱一样,什么样的罪犯 进什么样的专用监狱,妇女监狱,青少年,军人,死刑犯…。 婆罗门女问那位典狱长无毒,她的母亲生前不求了解真理, 常讥笑,毁谤三宝,说相信,也只是敷衍应付而已,然后又 起不恭敬的心,现今死了不久,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 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 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 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 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 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婆罗门女报上父母的名号,鬼王无毒告诉她,不须要担心, 她的母亲已经上天三天了,因为她很好,很孝顺,为母亲修 福报,做了许多“布施”。 “布施”这两个字前面曾经一再解释,相信大家已经懂得了。 婆罗门女变卖了家宅,在佛前供养香、花、供具,并且整修 破落、毁坏的塔寺,事先她未曾在佛前和佛谈条件吧?她行 的是无为施,无施者,无受者,无施之物;这样布施自然有 功德,能量非常之大,她的母亲得以受惠,不过,婆罗门种 来自梵天,她的母亲既是婆罗门种,过去多世必定修了许多 福报,婆罗门女为母亲修福,也只不过是延续加强而已,重 点在于她母亲本身曾经修行过,此其一。其二,她母亲所犯 之罪是毁谤、轻视三宝;在人间毁谤罪也不是太严重,有时 罚锾、道歉就可以了事了。所以基于这两点她得以升天。不 过,这只能算是假释、保释,上了天享福,不修行,到时候 仍要下来受罪。前面讲得很清楚,一个人如果听过地藏菩萨 的名字,念过菩萨的名字,赞叹、瞻礼、供养过祂,就可以 上天一百次,换句话说,连续上去了,再掉下来一百次,如 此既不究竟也不解脱,有什么可欢喜的?就如同有人告诉 你:“只要追随我、听我的话,就可以让你发一百次财,再 破产一百次。”有兴趣吗?当然不!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 贪心的人、愚痴的人,看经典,就会被经典所转。这是“心 迷法华转”。有人心迷,被“地藏经”所转;心悟了,转“地 藏经”。修行人不解“地藏经”的深义,以表面文字解释“地 藏经”已是错误,再用来恐吓勒索他人参加法会藉以敛财。 如此“心迷地藏转”,会转到地狱去的。修行人千万不要心 存侥幸,等死了以后,子孙帮著立牌位、超度。西方去不成, 坐在牌位里,牌位那么小,那么窄,很舒服吗? 无间地狱分广义的无间地狱和狭义的无间地狱。狭义的无间 地狱很惨很惨,时时刻刻,处处在在,不间断地在受苦。广 义的无间地狱,可以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个生长在富贵人家 的子弟,所到之处都是干干净净的,所用之物也是既奢侈又 昂贵的,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一天,他喝 醉酒闯祸,被警察抓了,关进了看守所,看守所里的脏乱是 难以想像的,马桶设在牢房里,既是牢房,当然不会有人去 清洗。人尚未走进去,就已经嗅到异味扑鼻而来,更何况是 呆在里面?那种地方所见之处,尽是蟑螂,粪便…,一旦内 急,坐不敢坐,碰不敢碰,如何解决?苦啊! 对于那位天 之骄子来说,无疑的是身处在无间地狱里。不过,一旦等他 被保释了,也就脱离了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的母亲的状况和 前述的那位仁兄雷同。而其他身处无间地狱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也上天去了。这样解释就没有一点迷信的色彩了,千万 记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 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当今财首菩 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大乘佛教讲到宇宙万象,有不同的物质,不同频率的能量。 人体是由四大结合而成,四大是地、水、火、风,再加上“空” (细胞之间有空间),不过,这些都是无情众生,尸体也是 这些物质合成的,我们之所以是有情众生,而有别于死尸, 是因为“识”,起分别作用。也就是第七识、第八识,进入 臭皮囊,投射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有六 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果臭皮囊 是一杯水,“识”就是盐巴。如今科学家已有方法将海水变 成淡水,也就是将盐和水分离。“识”是融合于八识田中的。 如果一位有修有证的人,到达一种境界,可以让“识”与身 体分离,这就称之为“化身”。婆罗门女是以“化身”去到 地狱,也就是说,只有“识”去了,而身体并未曾去;“寻 如梦归”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此。 她回来以后,在佛前发了一个愿:“从今以后,自己有罪的 内众生,要全数清除,然后随缘、随份、随喜地帮助烦恼众 生获得解脱。”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有罪,是因为有罪则生; 佛教的解释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罪”字 上面是“四”,下面是“非”,众生皆对这四种现象执著, 现象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因为有执著,起分别心,才有好、 不好;苦的产生是为了好、不好的分别而心生“得意”、“失 意”;所以修行就是要使每个念头都清净,再进而协助其他 的众生了解这个道理,也能得到解脱。生命形态是一直在变 化的,外形改变,“识”也转变。无毒鬼王,后来成为财首 菩萨。婆罗门女经过很年,很多劫以后,就转成了地藏菩萨。 说到这里,现在讲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个居士,念了“地藏 经”以后,她也想知道她妈妈死后去了那里;她就去请教法 师,法师告诉她:“你回去好好的求地藏菩萨,祂曾经亲身 经历过。你求祂,祂一定会帮助你;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 婆罗门女是经过一天一夜一心不乱的思惟佛号,才达成愿 望。你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一心不乱的思惟地藏 菩萨。”这位居士住在洛杉矶,名做amy,听了法师的话, 就照著去做;她在地藏菩萨面前打坐,思惟菩萨的佛号,可 是并没有感应。所以又打电话给法师:“我坐了一个晚上, 还是不知道我妈妈去了哪里。”“要一天一夜,你坐了几个 小时?有没有两小时?”“好像有。”“好像有?就是没有。” “你怎么会知道?”“好的,你的孝心法师知道,法师今晚 会诵地藏经回向给你,说不定会有感应,你不要失意,失意 就不是正法了。”那晚她安心的去睡觉,她做了一个梦,梦 里妈妈笑眯眯的看著她,她好欢喜的走上前去,突然间她妈 妈像纸牌似的立了起,在站立起的那一刹那,变成了一个小 女孩,梳著小辫子,向她挥手,跟她笑,嘴巴在说话,好像 是告诉她,不要担心。 她把这个梦境告诉法师。法师的解释是,地藏菩萨以神通力 护持她,让她知道,她母亲已经转世成人,是一个小女孩; 后来她算一算,小女孩的年纪,和她妈妈往生的年数很符合, 她很高兴,也就是得意了。糟糕!自从那天开始,每晚都有 乱七八糟的梦,做得她连白天都恍恍惚惚的。因此,她又打 电话给法师,“我睡觉从来不做梦的,因为我心情开朗,先 生对我很好,子女又乖,事业也不错,没什么心事,一倒下 去就睡著。可是,没想到,自从做了有关我**的梦以后, 每晚都做梦。早上起床,好像刚梦醒一样,昏昏沉沈的,怎 么办啊?”“大概是你很‘得意’,对不对?”“是呀!当 然得意!”“要自净其意嘛!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不能得意的 吗?赶快忏悔!”她就跪在地地藏菩萨面前忏悔,然后再打 电话给法师;法师说:“下个礼拜看到你再想办法,早就警 告过你,“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不听,有麻烦了吧? 现在你既然已经忏悔了(忏悔: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 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 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 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见“六祖坛经”从现在起, 不要再起得意之心,也不要失意。晚上睡觉做梦,别著急。 著急就是失意。如果今晚不做梦,表示忏悔有效,千万别再 得意了,否则又会做梦。)“我知道了。”“不再犯叫做真 忏悔,听清楚了,做梦不用怕,不做梦也不要欢喜,因为你 本来就不做梦的。”事隔一星期,当她见到法师时,偷偷的 告诉法师:“没有梦了!”“嘘!”这是真人真事,讲这个 故事,是要告诉大家,要好好的念“地藏经”。千万别被“地 藏经”所转。经典没有罪过,如果不幸被经典所转,只能怪 自己心迷。希望大家各自珍重,好好修行。阿弥陀佛。

上一篇:地藏经两品研究二
下一篇:释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