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学习园地>>佛学知识>>造像的演变
造像的演变
2009年01月03日13:44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960 字体: 繁體

 

  汉族向来有以潜移默化消化改造外来事物并使之归化的技能,在继承装饰特点发展传统技巧的基础上使外来事物扎根分蘖,适应当地气候,焕发了新的生命,逐步“脱颖而出”了.

  南北朝是佛教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的时代,铸造佛像随之兴盛。同时由于佛教的传来,西方艺术的因素和我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佛、菩萨、金刚、力士、供养人等形象的表现上,对体型比例、面部表情以及衣冠服饰的处理,都能给予较正确的刻画,成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佛教艺术.

  襄汾地处河东,北朝时期在地理上,经济上,军事和文化上都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魏齐及隋唐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利用佛教来缓和人民的反抗情绪,不惜以大量银钱营造寺院,铸造佛像,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辉煌的石雕艺术。如北柴的凉马寺,北膏腴村的善惠寺,连村的云寿寺、连果寺及车口村的摩崖造像等。

  北朝石雕佛像,普遍带有浓厚的外来色彩,其特点如:高鼻梁,深眼窝,体形高大,服饰奇特,碑中的大耳颐面披通襟衣,袒右肩等,是明显的两域式样,到了晚期才逐向汉族形式转变。都已基本上汉化了。魏唐石雕是我国石雕艺术达到成熟的时期,其形式风格,已完全汉族化,对于人体的表现身形比例,更接近适度,而且进一步能把肌肉、骨骼以及情感表现出来。面相丰润,怡然自在,具有活生生的气息。

 

上一篇:藏碑地考与缘由
下一篇:为什么男戴观音女戴佛的其他说法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