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有一株十几年的腊梅,建大殿时没舍得迁走,被挤逼在大殿北面狭窄的单池里,倒也活得生机昂然,枝繁叶茂。 我一向不喜欢花,香客带来的花草总是由师弟们整枝插瓶供佛。然而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太看中它凌寒傲霜的风骨,在饱历风刀霜剑后开得孤高风雅。 只是每年现在的这个时候很苦了我,我负责单池的卫生,天天扫满地满地的叶子,好烦好烦。 “讨厌的叶子,讨厌的叶子”一边扫一边嘀咕。 “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心中一惊,是师父,抬起头,师父已走远。 怎么就忘了,禅原本是吃饭、担水、扫地、除草的平常事,平常心去做平常事,就是道。 地须天天扫令其清,心须日日观令其净,从扫净身外的垃圾,进而涤滤内心的尘埃,是修行入处。 “扫除尘垢,当愿众生,眼根清净,常登觉地。 净除心垢,当愿众生,永断习气,一尘不立。” 为什么不能安于这样的小事?可见这心地不扫还真不行。 喜欢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记住神秀的“时时勤拂拭,无以惹尘埃”。余等凡夫是需要时时勤拂心的尘埃得而回归清净本性。 作如是思,如是行,就是修慧。 把落叶扫净,令来寺香客心生欢喜,令道场整洁妙相庄严。 作如是思,如是行,就是修福。 不再烦恼地去扫地,扫得落叶也无,烦恼也无,正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腊梅绽放的日子,就可以剪下一枝,将这色、这香、这风骨、这清高、这闲雅和着自己的心性,供奉佛陀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