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本站首页 佛学文章 下载中心 地藏图库 佛学影视 在线礼佛 念 佛 堂 修学日历 莲社论坛 在线经典
 
地藏莲社 》》欢迎您! - dizh>>佛学文章>>专题栏目>>楞严专栏>>《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2008年01月18日12:42文章来源:地藏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2998 字体: 繁體

《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1)

一、色界天的众生相

何谓色界有情世界?色为质碍,有形相之物质,其果报在欲界之上,已离淫欲、食欲之有情住所也。其色身、宫殿、物质等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界有情,心一境性(意即能住境不生心),入诸禅定,由其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等,称为四禅天,共有十八天。

1.初禅天

“初禅以上有情,不须分段食,故鼻、舌二识不起作用。唯对眼、耳、身、意等四识生起相应,以喜受与心意识相应,有乐受尚与眼、耳、身等三识相应,且尚有觉、观,并有思惟能力。何谓觉观?妄心起灭,行者有真我心识起觉、观,觉能灭则觉,觉而后不能灭此妄,则坦然观之,故曰有觉有观。若行者无有此二心之境,则不入色界初禅禅定之中。初禅天立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此天众以身高大为其特点。”

 

“初禅以上有情,不须分段食,故鼻、舌二识不起作用。唯对眼、耳、身、意等四识生起相应,以喜受与心意识相应,有乐受尚与眼、耳、身等三识相应。”

一个世间禅行者入初禅中,在色身上的变化现象,即不须分段食,而是以禅悦为食,入禅定中,当然是不用吃东西的。此现象主要是鼻、舌二识已不起作用了,但对于眼识、耳识、身识、意识等四识还有其功用。在眼识、耳识、身识等三识会与乐受相应,故会有种种禅修境中的乐受发起。也还有一意识心,可与喜受相应。

另外,初禅境还有个现象,不是只有觉内心的境界,还可以观外在的世界,灵性慢慢高起来时,有的人可从第三只眼(眉间处)就可以看外界,这是道家所修的法。佛法不是修这样子,佛法是修整个头,以体性可以看十方虚空,不是从第三只眼出去观。因此有密教说,人死的时候识神从头顶出去就是圣人,死的时候识神从眉间出去是天神,故天神可从眉间在看世界。而佛法看世界,是用我们的体性,且佛性容纳十方虚空,这两个境界是不一样的。

不管怎么样,佛性显露出来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是可以鉴照的,所以你一定能够看到什么,甚至于看到四度空间的众生。一度空间是平面的,一般物相是二度空间,立体的是三度空间,我们看不到立体的,立体要旋转才看的到,能见的最大极限是三度空间。但是还有一种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就是进入四度空间形而上的,但它是真的存在的。学道家法的,只要他踩踏七星步,眼睛就可以看到鬼神,学了这个马上就可以看,踩踏了哪一个角度就进入四度空间,就可以看到鬼神,这是道家法。

你修行而心打开的时候,你就能看到鬼神,甚至于是诸佛菩萨,也不必去踩踏七星步,去踩踏一个角度了,不必要了!我们的头打开以后就可以看,而且是与十方虚空是一体的。

“且尚有觉、观二者,并有思惟能力。”

初禅境界行者是有觉、有观,真心显现的时候,才能够觉、观,没有觉、没有观,就没有到初禅的境界,我常说要有两个心现起,才是修行的第一阶段。何者能觉?观的是什么?能觉的当然是真心,所观的是妄想、习气、个性等心所的心境。但觉、观不突破,就不能够进入二禅境界,在修行时这样一步一步地上去,有什么现象会产生?也不要执着那个境界,你一定要推翻它,譬如说我本来清清静静地,现在有觉、观的功能出现了,我常常在看我这个心在烦恼什么?常常看外境,是怎么样?看来看去会烦恼,禅定力会退失,所以到一个境界,就不要觉、观了,才能够进入二禅境界。

这个在《大智度论》里面都有说明,我们早期蓝色的那本书也有记载,有觉、有观时,觉知久了、观心久了,定力就会退失,那个时候就不要去觉、观,不要去觉、观才能够进入二禅境界,有觉、观是代表初禅的境界已经到了,所以才会产生有觉、有观的现象。

除觉观修心外,第六意识还在,你的脑筋第六意识会有所思考、思惟的能力。此时思惟的离不开弃恶,为要断恶故有思惟修的禅修工作要做。记得禅那翻成中文有弃恶、思惟修、净虑等义,净虑的功夫不是出现在初禅,只有在四禅境时才能由清净心起净虑想。

“何谓觉观?妄心起灭,行者有真我心识起觉、观。觉能灭则觉,觉而后不能灭此妄,则坦然观之,故曰有觉有观。”

要有一个真我、真心现起,才能谈觉观,刚刚我们所说的真心是觉知的心,才能够观一切因缘,或者是观心的虚幻不实在,观自己在禅定中所现的妄想境。心病少者,小的心病,你一觉知的时候,心就不去想了。但太重的习气或妄境,压不住它就用观的看着它,似乎与我们不相干一样的看着它,不要起了罪恶感、害怕、或者怎么样负面的情绪。所以初禅境界就是有觉、有观的境界。

“若行者无现二心之境,则不入色界禅定之中。”

您号称在打坐,但并没有觉、没有观的功夫,您就尚未达到那个色界禅定的境界,也可称为未到地禅,所以一定要修到有两个心。当你打坐的时候,起心动念都有一觉知心能了了知道,下座的时候,起心动念也都知道,别人讲这一句话,要回答什么?也知道我的心要回答什么?

一位同学有次跟我说:“老师!我跟你讲话时,你要讲什么?嘴巴还没有开,我就知道你要讲什么,为什么我跟别人都没有这种现象,只有跟你在讲话的时候,才有这种现象?”当你心眼打开的时候,与同样心开的人,你嘴巴不讲、念头一动,对方他就知道了,以心传心确实也是像这样。

有觉、有观不代表什么,因尚未进入二禅、三禅、四禅的禅修,这是天神的境界。而我们讲了一大堆这些现象,只是告诉你,这个与佛法禅修是两码子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世间禅者他们的境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来发现你的佛性,它本来是无黏、无烦、无恼、无住的现象。这也不是只有言说,一般人都是只会讲而做不到。

在有生之年、在禅修的时候,就是要练习这个有觉、有观,练习这个也要学习空观,学习空观才能得解脱。简单的讲就是要禁语,初步学禁语才能学习空观,而无黏、无烦、无恼、无住的现象是怎么来的?习气大家都有,禁语也就是不讲话,心打开了一定有觉知,亦即心通了,不讲话这个就很难!一个有功夫的人,你叫他不要讲,知道什么也不能讲,但是为了要学习空观,就必须这么做。一切的法不能当真,要以空、无来观它,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人来打你,也还是说没有这回事。怨亲债主来,已经找上门来了,你还是说没有,虽确实是有,但就是要这样说:“没有!”把此境化空。

我有觉知,但我不能说有,很多修有为法的人,没有办法做到这样,所以佛法是有次第的。很多修密法的,先由观有相起修,去搞有为法,今生有些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下一生可能因缘还是这样,也还是浪费。讲起来都是因缘果报的关系。有的人若上世修证到空,他今生自然就会走空的路。有的人告诉他要空、要空掉一切法、不要执着,他偏偏要修有为法,没有办法的。修行的这一条路上,你在哪一点上,若在有为法路上,也很难去教导你,所以很多人常执着有相。

开悟的人一定先要修空观,要否定一切,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才能够解脱,才能够不黏。因此,觉知的心也没有了的时候,就不会攀缘。因为你攀缘,所以能够感觉很多的事情。《楞严经》里面说的,一个菩萨开悟的时候,十方虚空消殒了、没有了,不见了。一个佛要出世的时候,十方虚空世界灭掉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诸鬼神非常的害怕:“我的宫殿、、怎么没有了!”因此非常地惊吓而到处乱跑,为什么只有诸佛菩萨的心很安定?因为他在空无、无相中,没有挂碍。但是诸鬼神执着有相,要有一个皇宫、要有一个色身、要有一个什么的,而世界要灭掉,没有世界了,他当然害怕。这就是层次的问题,讲这个是比较深的,你自己听一听,能够懂就懂,不懂也没有关系。

如果有机会心打开来的时候,第一步一定要先修空、无相、无愿,《大般若经》里面所说的三三昧,这三三昧修证不到的时候,没有到八地菩萨的境界,也没有到阿罗汉的境界。三三昧是空、无相、无愿,不要常常发愿我要做什么,你还做不到什么,发愿也没有用。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发愿,地上菩萨十地中每一地都有一个法,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到智慧的般若,这是六地菩萨所修。七地菩萨是方便波罗蜜,八地菩萨是愿波罗蜜,到八地菩萨才能够发愿,因为他真的到了无学位了,这个时候发什么愿?像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发出48大愿、普贤菩萨未成佛,在此因地中发10大愿。这时候八地菩萨才能有愿,然后产生力、智波罗蜜,这是九、十地菩萨的波罗蜜。

开悟以后的行者,是要用方便法,修到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这时候就真正的解脱了。解脱了再来就是要发愿,发愿如何有利众生事等等的,就随便你发愿了,你可以发愿:“以后每一个众生看到我的,马上可以成就菩提道,或者是法喜充满,、、、。”想什么利益众生者就去发愿什么。到八地的时候才发愿,因为那个时候你才有能力,也才了解原来佛法是这样,所以以后应该怎么去做,发愿才能够成佛,要发大愿。我们现在发的都是小愿,小愿是可以,但是不要常常发愿。我到现在也没有发过什么愿,空空的一日过一日,也起不了那个愿望,修自己解脱都来不及了。

“初禅天立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此天众以身高大为其特点。”

在管理我们这个小世界的,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什么天主教的耶和华,管理我们的是大梵天王,这大梵天王是六欲天再上去一个天的天主,就是初禅境界的天神。初禅天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楞严经》中对初禅三天的说明如下,梵众天是清净的天众,没有淫欲心,经云:“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梵辅天是帮大梵天王在管理梵众的,甚至于在管理六欲天下及人世间的。经云:“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而大梵天王是我们这个小世界里最高的,是他在管理世界的。只要你突破了淫欲心,又有德性就可以进到大梵天的清净境界。经云:“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这三天的天众身高有半由旬、一由旬、一由旬半。一由旬是四十里,由旬是印度的一种度量衡,里就是我们中国的度量衡,好像六百公尺的样子(一里等于六百公尺),初禅境就有这么高的天神存在。

打坐有时候看到自己身体很高大,我们苗栗头份有一位徐师姐,有一次到印度去朝圣旅游,当她坐飞机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一个人站在飞机窗外,飞机是正在飞的,可能吗?是幻觉吗?也不是幻觉,就是真的有人站在飞机的旁边:“我没有眼花!我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天神现身,天神的身高都很高大。所以你懂了这个,在宇宙里面某些事,天宫的某些事情,你就不会那么稀奇,觉得怎么可能?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就讲到初禅的境界,应该有概念了,知道初禅境界的心与现象方面是怎么样。

《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2)

2. 二禅天

“二禅以上有情众生,已无眼、耳、身等三识相应,故无眼观、耳闻、身触觉之感,此时行者可失前五识功用。另行者亦无觉、无观,已舍初禅之有觉、有观境界,仅留第六意识与受舍相应,即与喜受与乐受相应。因二禅之意识怡悦粗大,故喜受(心)多而乐受(身)少。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此天众以身能发光为其特点。”

“二禅以上有情众生,已无眼、耳、身等三识相应,故无眼观、耳闻、身触觉之感”

二禅以上有情众生,已无眼、耳、身等三识相应,再加上鼻、舌二识在初禅天的时候,已经不起作用,这五识都不起作用,就不会有闻香以及酸、甜、苦、辣的这些感觉。因为在初禅境中有觉、有观,且还有眼、耳、身等三识相应,所以能去觉观,才要再修入二禅的境界。

等到它慢慢的,这些粗的习气毛病不再生起的时候,这个觉、观就慢慢不必用了。也就是比较粗的定,可以得到的时候,这个妄想心就不会常常生起,这时候尚未完全清净,只是粗的妄想习气不再现起,因此你要观无所观,无所观就无所觉,这是突破初禅境界,进入二禅境界。在前五识之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已经不相应了,所以就没有眼观、耳闻、身触的这些感觉。

“此时行者可失前五识功用。”

当你打坐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意识都没有觉知了,这时候就进入二禅的境界。我们常常打坐的时候:“我的身体怎么不见了!”身体觉得没有的时候,大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这些感觉也会没有了,身体差不多是最后没觉知的,在这个时候差不多就有到了二禅的境界。其实不是身体没有了,是你对身体存在与否的感觉已经没有了。

我们以现在的术语来说,我们脑部有一个感觉器官,在接受各个部位的痛,或者是胀这些现象,它都会接收到了讯息。如果已经对这些都没有什么感觉了,这表示眼、耳、鼻、舌、身,这个身的意识也没有的时候,就已经有到二禅的境界。

因为心粗的妄想心不起,所以你就没有一个觉,也没有一个观,我们普通有一个觉,是因为你有一个妄想心起来才会觉,这是对立的。而没有一个妄想心起来的时候,你觉知的心不会感觉它的存在。在初禅的境界,你可以感觉我有一个了了的觉知心,然后可以看着那个妄想,或者看着那个挂碍某种事情的这个心,这就是有真、妄之别,而你能够知道,才能有觉、有观。

“另行者亦无觉、无观,已舍初禅之有觉、有观境界,仅留第六意识与受舍相应,即与喜受与乐受相应。”

到二禅境界的时候,因为比较粗的妄想没有了、不起来了、不现起,眼、耳、鼻、舌、身这五意识也没有觉知了,所以无觉、无观,已经舍弃了初禅境界的有觉、有观的境界,这时候仅留下第六意识,与受舍相应。受舍就是舍受把它转过来的,就是五受里面的忧、喜、苦、乐、舍中的舍。忧、喜、苦、乐这是分别法、不净法,而舍受就是平等法,忧、喜对身,苦、乐对心,身心都没有这些忧、喜、苦、乐的觉受,你的心就进入舍受的境界。

这里所说的仅留下第六意识与受舍相应,这个受舍是讲两个状况,舍受是一个状况,也就是入平等法中,是一境界。既然舍受是平等法,但还未完全证得时,尚有一些受阴法,因是二禅境,故忧受、苦受已能不执,心只与喜受、乐受相应。故在修到初禅、二禅都是有好的觉受境界,这些都是喜受、乐受。因为这是二禅境界,心首先是会产生欢喜心,在这里(二禅)还剩下这个舍受(平等法),还没完全开发出来,故受阴里面就还有喜受与舍受。二禅境界是偏向于喜受比较多,但还是有一点快乐的,因为这个气,会使你的身体产生快乐的感觉,而三禅境界则是偏向于乐受比较多。

禅修如果没有气的话,就没有办法禅修,禅修有气会影响到心,忧愁的心慢慢的没有了,只有一个快乐的觉受,欢喜心会生起。另外也有一点点气,气会使你的身体,也会有一点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比较粗浅,不如三禅的境界那么的充分,而这里虽然有喜受与乐受相应,还是偏向于喜受比较多。

“因二禅之意识怡悦粗大,故喜受(心)多而乐受(身)少。”

这里的二禅境界,第六意识心所起的这种快乐感觉,还是比较粗浅,不是很微细的快乐,以喜受的心比较多,乐受比较少。以后打坐要判断你自己是否达到二禅的境界,第一个就是有没有舍掉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意识心?如果没有,就没有达到二禅的境界。第二就是一进入二禅境界,除这五识不起以外,你有没有一个欢喜的心,有没有一个色身上的气,会使你有快乐的觉受,这是可以从你的打坐之间去体知,但是一天只打坐一柱香,不会有这种成就,起码要在禅七中,或者干脆是断种种缘去闭关、去禅修,那就很容易进入二禅的境界。

当然我们说修佛法是在断这个妄想、习气,而历缘对境修是另外一种修行的方法。如果你修世间禅定,那就是直接在色身上,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的体验上去。然而修学佛法没有打破色身,也没有办法真正远离你的习气,因为你的习气,被埋在心的深深处,抓不着它,知道要修、却是没有办法断除它。我们看经典、修学佛法,有时候对于世间禅与佛禅,这两个境界要搞清楚。

并非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世间禅不是佛法,因为佛法概括所有的法。如果以修心而言,世间禅与佛禅是不一样的,佛禅是从心地里面去解脱出来。世间禅虽然是心会有一点清净,而清净、不清净,是从你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意识,加上分别心去判断有没有清净,所谓的清净,其实就是脱黏。

脱黏是面对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能够不受它的左右,这是对外境的脱黏。再则对内心所起的一切妄想执着,贪、瞋、痴、慢、疑等种种的习气毛病,也有没有脱黏?种子在,当种子起现行的时候,要发脾气了,能不能够转它?甚至于不必转而清净地看着它,这样子修到最后,种子归为种子,你的自性清净不受它的左右,这就是脱黏,亦即解脱的境界。

当你懂了境界的时候,就很容易来分辨,而修法对于世间禅就要有这些现象。佛禅的过程之间也有这些现象,只是不一定要坐在蒲团上入定,有时候也可以感觉到,我今天情绪非常的high,也没有什么觉得可高兴的事情,但是就一直要高兴起来,或者哪一天的身体气机很旺盛、很顺畅,你会感觉身体的气非常的舒服、快乐。

尤其开悟的人会有很多现象,跟道家或者其他宗教一样,色身的变化都是一样的。只怕是你不清楚,常常把境界误认了。就像一个开悟的人身体打通了以后,那一定会转河车,转河车这是道家在讲的,怎么佛教也在讲转河车呢?禅宗所谓的开悟是把色身打开,让法身活起来,所以这个境界有没有转河车的现象?也有!转河车是从督脉然后绕到任脉,两条脉连结在一起,它是很清楚的,而且像手指头一样粗的在转,这是色身上的一种气脉在转动。

当然,转河车并不见得就代表全身的筋络都通了,还有正经12脉、奇经八脉,还有很多的筋络,如果正经12脉、奇经八脉都连接起来,要学神足通就很快了,要飞可以飞了。所以愚法师为什么能够飞到空中?这就是气脉通了,然而气脉通,也并不代表能够解脱了。因为气脉通,只是代表欢喜地,菩萨的第一地的境界而已,可要修证到八地菩萨,才能够断烦恼,也就是到阿罗汉的境界,才能够断掉我执的这些毛病,因此色身上的这些气,都与乐受有关系。

二禅天都有这些现象,不必再有觉、观了,然而修行境界好不好,都与五受有关,因为都是好的,所以都是与喜受与乐受这两个有关,忧受、苦受这两个已经没有了。

“二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此天众以身能发光为其特点。”

修证到二禅天境界时有什么果报?因为还留有某一些的毛病,就会感召二禅天的天寿果报,因而有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等三天的果报,极光净天有时叫做光音天。

当你打坐可以看到光,差不多到了二禅境界了,你要看到自性光,这就是二禅的境界。二禅的境界因为你还有习气,光少一点就感召生到少光天的天寿。《楞严经》云:“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为少光天。”修行者四大混浊,四大当能清澄时,本有光明即会再现起,如仅能现一点点自性光明,那是在二禅第一天的少光天层次。

若行者四大清澄外,心垢也渐能暂伏,此时自性光明更多,前光后光,光光相照,且能相续不断地住于光明中,且此光能遍照十方界,此类行者光明与仅留的习气,会感召二禅第二天无量光天果报天寿。《楞严经》云:“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若行者不仅会发无量光,且能运用其光无尽,例如此天众以光发音媾通,无音不发,以光表达自己思想意思,也能以光教化他人,令生清净心,此类行者之德性与所余妄习,即能感召生极光净天。发出光明很多的生到无量光天,能够运用其光的生到极光净天,此类众生光也有、心也较清净,就生到光音天。《楞严经》云:“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为光音天。”

在另一本讲义也讲到光音天,他们的沟通都是用光,不用话语没有声音,眼睛、耳朵、身体都没有意识心,耳朵也听不到,眼睛不见,身体无觉知,鼻子、舌头在初禅天的时候,已经不用了。二禅天的时候,眼睛、耳朵、身体都不用了,不用而用什么沟通呢?就用光所显现出来的光量,而光有大、有小,所以就依你所修出来光的大小,就会进入了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此天众以身能发光为其特点,沟通也是用光。

在《阿含经》上说,到了人类灭亡的时候,谁又来这个地球上做原始人类?是光音天的天神。人类是从哪里开始的?人类有阶段性的毁灭目前我们处于减劫中,还有六千多年就要毁灭。现在人寿差不多是75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再减到人寿十岁,还有65岁,65x100还有六千五百年,我们这个人类就会灭。而我们这个人类灭,要历经三大劫,即刀兵劫、瘟疫劫、饥荒劫,届时人类也就阶段性灭掉了。

人类灭掉了以后,这个地球又开始慢慢的复原了,没有再制造二氧化碳来破坏臭氧层、没有再制造很多的化学物质来破坏环境。现在的南极、北极比较尖端处的臭氧层已破了一个大洞,所以阳光挡不住,气候也就越来越热了。就像现在已经是12月了,没有冷过几天,冷了几天后也不是太冷,这个温室效应会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六千多年以后,真的是要饥荒劫,因为土地都长不出东西了。

等到人类都死光了以后,慢慢的这个环境又变好了,树木又恢复了生机,世界开始复原的时候,花花草草非常的漂亮。而二禅天光音天的天神,这是据《阿含经》所说的,他们身体发光而且很轻,所以会飞,当他们飞到人间来,一看到人间这么的美好(这个人间界,照道理不比天上的环境好,只是因为好久没有人破坏了,而长了很多的花草蔬果),天神起了凡心,拾花摘果,吃了食物,就跟地球结缘了。一结缘,身体就飞不起来了。

所以你要会飞,就不要吃饭,不要吃地球的东西,你就可以飞了。这就是当你修证到色身充满了气的时候,你不食人间烟火,连水果也不吃,而吃什么?就是靠你身体的气来维持,这样子就可以飞了。如果吃很多世间的东西,这身体就会越来越重,就飞不起来了。

我们这个地球,还有1,996位佛要来出世弘化,最后才会毁灭,但是在还没有毁灭掉以前,人类随时都在阶段性地毁灭的,毁灭了又重新再来。

《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3)

  3.三禅天

“三禅有情众生,亦仅具有第六意识心活动,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三禅之舍受为行舍,此舍于五蕴门中,乃行蕴所摄,故曰行舍。三禅有情已可远离诸多禅病,使心所具有平等、正直、无功用等作用。此地天众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三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此天众以体毛细孔充满气乐为其特点。”

“三禅有情众生,亦仅具有第六意识心活动,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

修到三禅境界的行者,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意识已不起作用了,打坐入定的时候,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没有觉知时,是空掉了色尘境,此时只有一个心意念,此意念心是第六意识的活动范围。

进入三禅境界的时候,仅有乐受与舍受与意识相应。在二禅天时,舍受还不是很清楚的出现,同时二禅还具有喜受与乐受,受阴中这两个受在二禅时是有深浅之分,喜受比较多、乐受比较少。进入三禅天境界的时候,三禅天的行者气能布满身体全躯部位,这个时候每一个细胞等于一个世界一样的,此时所感觉的快乐,是世间上最快乐的,此时行者能与乐受相应。

当然行者除无身觉外,还有一个意念心,这个意念还会执着身体的快乐感觉,还没有到忧、喜、苦、乐全灭的这种舍受境界,还有一点这种乐受的感觉,意念因为还没有到舍受境界,故还是有一点瑕疵。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烦恼及习气在,不管是顺、逆、善、恶境界,还有觉知受它的左右,如此就是心不清净,也就是还没有修证到舍受的境界,故这里说有乐受及舍受与意识相应。

“三禅之舍受为行舍,此舍于五蕴门中,乃行蕴所摄,故曰行舍。”

因为还没有到真正的舍念清净境界,故三禅中所言的舍受,还是属于行舍,是行阴中的心,未达清净之相。“舍受”有两种说法,如以平等法而言,是一切心无碍、无执、不取法,如此就是舍受,又叫做是舍念清净。能够舍念清净,一定会对忧、喜、苦、乐等都没有分别,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法相,没有分别烦恼,这才是舍念清净。但是在三禅境界还没有到达舍受的境界,他只是有点舍受的样子,舍受之相还没完全的显露出来,因没有修证到平等法,所以只是属于行舍,行阴中法尘的现起现象。行舍的行除说明行阴法尘外,也可以行为来显现,行为里面能不受诸心意的影响,也就是没有坏的行为,如此行为是清净的,也就是戒行无犯。这里行舍的舍,是因为心清净,心不清净会打妄想,行舍起不来,因此行舍能够起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三禅的境界了。

什么叫做行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色主要是身体或者是所有的物质形相。受是感情的觉知、觉受,想蕴当然是妄执后的妄想。再下来是行蕴,是我们阿赖耶识中所现起的法尘,阿赖耶识里面种了很多的种子,储存了很多的种子,种子会起现行,第七识会去执取它,这就是行蕴的状况,你很难去体会这个,但是一个开悟的人,你跟他讲法尘他就会知道的。

这个法尘就像我们房间地上有很多的灰尘,你用扫帚一扫,它就整个飞扬起来,你没有扫它,它又慢慢的沉淀,每一粒灰尘就是我们脑筋里面的一个种子,这就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薰习的种子。这种子并非都不动,随时都在动,所以会起现行。佛说一刹那有900个法尘生灭,一刹那是0.13秒或一者说是0.18秒,有这两种说法。此法尘也就是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千万亿,很多很多的法尘,无始劫以来种了很多种子。有宿命通的人只要观这个法尘,就可以知道众生的因缘果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今生如何?前一世又如何?阿罗汉或色界四禅天的行者,可以观这个法尘,可以知道众生宿命,故说有宿命通。

行阴是非常的微细,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体会的,要修到想阴灭了,修行修到色、受、想这三魔境没有了,妄想心没有了,才能进去观这个行阴法尘。实际上行阴就是这样,一刹那之间,有900个法尘会现起,可以用你的智慧去观它,你与哪一个众生结缘都有一个种子,与你有关、无关的12类众生因缘都能够观照清楚,要有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称有宿命通。而只能知一世因缘、二世因缘,应还没有入流成神通,所以讲起来,修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修证到有宿命通的能力,却也不简单。

而有宿命通的行者,所观的种子还是有限制的,受八万劫时间的限制,譬如以现在的时间为主,从现在到以前八万劫与到以后八万劫内的,12类众生因缘的这些法尘,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现起的时候,你可以观照到,但是超过这个时间范围,你就没有办法观照到。只有佛的智慧才可以观照到无始无终的因缘果报,过去、未来祂都知道,哪一尊佛,在哪一个时候会出现,佛陀都可以印证,下一任的佛是弥勒佛,在五亿多年以后,于龙华树下证悟成佛,这都是佛陀从阿赖耶识里面去观照出来的。行阴到三禅境界时,就可以有一点点可以看到它,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要到四禅的时候才会有宿命通的境界现起。

“三禅有情已可远离诸多禅病,使心所具有平等、正直、无功用等作用。”

初禅天行者的毛病在于觉、观,成就也是在有觉、有观,毛病也是在有觉有观,因为在初禅境界的时候,虽然鼻子、舌头这两个意识不起,但有觉、有观,有一个可以觉知的心,去观你的妄想心,甚至于是眼睛、耳朵、身体所觉知的这些现象,你去观心、观境界,观久了定力就会散乱了,失去了禅定,因此觉观不突破也不好。初禅天的境界是有觉有观,而把觉、观抛弃了,你才能有定力,不然就会变为无定力,定不住。觉、观的心用多了,定力就退失了。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舍弃觉、观,才能修入二禅的境界,达无觉无观境界。

二禅的境界是有喜受与乐受,这也都必须突破它,不要常常一打坐就心生欢喜心,喜爱这种轻安,这样就不会进步,因为二禅天的境界还会是无常,有时候你觉得我今天心情很好、感觉很好,哪一天“气”又不通了,又觉得很不好时,接着烦恼又来了。忧、喜受常常是相对的,当快乐升起时是快乐,但当快乐消失时就会起忧愁。昨天那个善境界怎么没有了?没有了你就忧愁,如此也就是还没有把忧、喜心拿掉的结果。

有喜也不能执着这个喜,每一次都去追逐这个喜的感觉,这样也不好,要把这个忧、喜的心去除,有喜生时心不能执着,要能够把它舍弃掉,才能够进入三禅的境界。二禅的毛病在于喜,三禅的毛病在于乐、快乐,当你知道会生起乐受相应的时候,不要去执着身体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远离诸多的禅病,而心本来是平等、正直、无功用,无功用就是达无为法的境界,最后这些作用都会慢慢的现出来。

我们修佛法与修世间禅,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有为与无为,当然在还没有开悟以前,你会用很多的方法,那是无可厚非的,念佛也是一个方法、打坐也是一个方法,持咒也是一个方法,这些都是方便法。一旦有机会进入以后,就一定要修学无为法、无功用行,不要用一法。譬如你平时在念佛,在念“阿弥陀佛”,念得很精进,身体突破了,这个真心现出来了,自性现出来的时候,你嘴巴已不念,心它还是照样在念,心在念的时候,你就让它心也不念,才能够恢复到平等、清净、无为的境界。念佛也是一种习气,如果你都舍弃不了这些习气毛病,就没办法把它灭除掉,心静才能把你的法身现起来。没有碰到障碍时,要让念佛的心静止下来。碰到障碍时,你不能去对付那个境界时,就得把你以前用功的方法拿出来用,此时当然可更精进的持念佛号,让你可以专心、增加定力。

本性本是能如如无碍的,不管遇到障碍、无障碍,一切无有分别,本来就平等、无碍。这样子还用什么法吗?不必用了,可以坦荡荡地面对那个境界,如此你清净的体性,才能够越来越显露出来,这是开悟以后的行者,所必须要修学的。但是在世间禅定里面,到三禅境界的时候,这种平等、正直、无功用的样子就慢慢会显露出了,因此使你的心具有正直、无功用。此时你会不想动,碰到什么都不想动,即时有一个东西现出来,也不去抓那个境界,有人要打你,你也无所谓,能不还手,这个心就这样定了、就无所谓了。

“此地天众意识怡悦之相,至极净妙,故立为乐受。”

三禅天的行者,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不起作用了,但是还有一个第六意识心,第六意识粗的妄想没有,心已比较清净了,这种快乐的感觉非常地微妙,因为与身体的乐受相应,而这些都与气有关,当你打坐到气充满色身时,就会与乐受相应。气能使行者利于修心,三禅境界行者具有大随顺心,又有气使身体安稳,故能得无量的乐。虽然他们不是真正地得真三摩地,但因安稳心中生,故总称为三禅境界。

“三禅天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

有身心安稳的行者,死后因身的乐受与心的粗净,感召三禅天的果报。三禅也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

第一天少净天者,此类行者是依光音天天神的成就,圆满光明的利用,使光能成就音声,因二禅天天神仅伏粗漏,尚有喜受、乐受等余习,现在能让心更清净,故能披发光明成妙音声,在光成音中,发露妙境,更能诱发行者起精进心,用功不辍,故能通达心净寂灭之乐。故《楞严经》云:“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一般言,至三禅少净天境,约能初伏第六意识,因是暂伏,非永伏,只是通至寂灭乐之途,故非真得寂灭为乐之境界。此天行者天寿十六大劫,身长有十六由旬(一由旬约40里)。

第二天无量净天者,色身气机更旺,使喜心更净及至空性现起,使此净空能达无边际。此时天神气遍周身,心净轻安,能得寂灭之乐。故《楞严经》云:“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一般言,至三禅无量净天境,第六意识分别觉知的喜心更少,故能使乐境圆成,气助心静的禅定境界。此天行者天寿卅二大劫,身长有卅二由旬。

第三天遍净天者,身通心净极,身心能含容一中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心能见一中千世界,当然是身体气通与心净所致,身心能映现如此等世界,显示内外世界均圆满净极,故经云身心世界,一切圆净。此天界行者喜心灭尽,心处安稳中,又身乐遍身,胜境现起。最后因心净而成就遍地净德,终使胜境现在其前。故《楞严经》云:“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一般言,至三禅少净天境界时,约能初伏第六意识,因是暂伏,只能通至寂灭乐之途,但一入寂灭为乐之时,对自我的执着暂伏,即能得遍净天的果报境界。此天行者寿六十四大劫,身长有六十四由旬。

“此天众以体毛细孔充满气乐为其特点。”

行者整个身体都充满气的时候,那种快乐是世间上最快乐的禅定,着重于色身的乐觉,这是三禅天境界的现象。

《楞严经》体认三界火宅 (4)

4.四禅天

“四禅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活动,唯有舍受与意识相应。因身与心已无悦、不悦之觉受作用,故无苦乐之受觉分别,谓舍受。此天能舍弃三禅之色身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行功德,称为念清净。此地共有九天,即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居所)、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四禅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无想天(为外道不明心真实而修的行者所居之所,其寿命与广果天齐,故又称客天)。”

“四禅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活动,唯有舍受与意识相应。”

四禅天是色界最高的天界,此等有情众生亦仅有第六意识在活动,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已不起了,只有一个意念活动。前面三禅天的境界还有一个乐受相应,四禅天就超越了乐受的烦恼。我们所说的三界九地,依界不同地一地一地的往上爬,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修行方法是用有觉、有观,修证到这里行者定要有两个心,如果没有两个心根本连入禅境都没有,有两个心才能知道一个觉知的心,可以用它知道、看到自己的妄想心,这样才好修行,所以初禅的境界一定要有两个心现起来。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这境界是喜俱禅,心一入定中法喜就充满,心里就一直觉得高兴。但是这些喜受也是毛病,有觉、有观到你心定的时候,已经没有层出不穷的妄想心,为什么还要去观呢?不必要了,因为刚开始心有诸多妄想或者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对外境感知后非常执着,譬如有声音,你会认为这个声音太大、这声音吵杂,我不喜欢,这心态都是我的习气。你要慢慢的修,修到外面的色、声、香、味、触诸法,都不造成挂碍的时候,这觉、观对外境大部分就灭了,然后再来观内心,内心里面的妄想,挂碍明天要做什么?昨天发生了什么事?还放不开!一直地在觉观,慢慢的观,妄想心就灭了,灭了以后就不要再观了。行者无所心时,要觉要观,强观心就会散乱,心散乱就没有定了,这个定就没有了,此时觉观就要抛弃。

心不再起妄想,为什么还要再觉、观?不必要了。这样才能够突破进入二禅境界,是为定生喜乐地,在此地中心会生起欢喜心,生起欢喜心却不能让它永远地起欢喜,才能够突破进入三禅境界,是为离苦妙乐地。

三禅境界是乐俱禅,色身充满了气,故会觉得非常的快乐。但行者至此境界也不要去执着这种快乐,要把这种感觉快乐的心灭掉,才能跨入四禅境界,是为舍念清净地。舍要舍什么?舍掉忧、喜、苦、乐诸受,把它化为平等观,如此就只有舍受相应,这是四禅的境界,世间禅到四禅是最重要的关口。

没有忧愁、没有欢喜心、没有痛苦的感觉、没有快乐的感觉,这些觉受都没有了,但没有这些并不代表境界没有了,还是会有的,但是没有这种执着。例如一个人觉得打坐时脚很痛,另外一个却不去感觉“痛觉”,不去相应、不去搅和,“痛觉”就消失了,同样是痛,他却觉得不痛,这就是超越了你的忧、喜、苦、乐的觉受,就会进入舍念清净地,这正是所谓的舍受。

“因身与心已无悦、不悦之觉受作用,故无苦乐之受觉分别,谓舍受。”

何谓舍受?譬如有人掉了钱,就非常的懊恼,有的人掉了钱,却觉得不痛不痒,因为他对钱的观念,已经不被它所左右了,这就是解脱、超越了。因此,当身体苦乐、忧喜都没有了,觉受都没有的时候,这就是舍念清净。当然到四禅境界的时候,真的能够这样时,心就解脱了吗?不是的,因为行者尚未把脑筋打开,表面上定中境界能如意,但一出定周围间的事情,他也许不能控制自心,只是在禅坐中忧、喜、苦、乐的现象都没有了。

菩萨并非如此,菩萨是将阿赖耶识打开,打开时里面有很多的种子,这种子里面就有很多、更微细的妄执性,菩萨用智慧灭除这些法尘干扰,待能够真正的灭除,才能够真的成为菩萨,得自在清净。

到了四禅天境界,还没有解脱的知见,只是表面上的清净,脑筋里面没有打开的这些法尘,都还是没有摆平。有一天把脑筋打开了,里面还有很多琐碎的、微细的习气存在。因此菩萨境界与世间禅境界是有所不同的,世间禅定到了四禅天,虽然能得舍念清净,但是种子在脑筋里面被压住,这种清净是不真实的。

大家常常讨论见性,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大家的认知上是有差异的。所谓明心见性是一定要把心扉打开,打开来以后再认真执杖牧牛,那之后所得到的清净才是真正的,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就要这样。

但是有人修到初禅境也有一种见性,见到什么?见到我有两个心,那不是见性吗?见一个有烦恼妄想心,另一个有觉知的心,这也是见性,这就是初禅境界的见性。到二禅境界时行者能见光了,自性光发出来了,那不是见性吗?是见性光明,那是二禅的境界。三禅境界时行者身体产生那种快乐感觉,此觉受非常殊胜、微妙,那不是见性吗?也是见性,是见到色身上的快乐,所得到的是离苦妙乐地的境界,这有人也认为是见性。

因此初禅天有他的见性,二禅天有他的见性,三禅天有他的见性,四禅天有他的见性,四禅天是住境入一境性中,心不起念相应,这更是见性。这四个不同的见性境界导致产生诸多的争辩,其实这些都还是没有入禅宗所谓的见性之流。

菩萨四地以后是超越、突破了这些四个禅定的境界,此四禅天行者还有色身,色身没有突破,怎么能真见空性及其空性所产生的妙用呢?色界诸天行者就是能了知性相,但也没有办法证得解脱。而跨越色界的四禅天后,即进入无色界境界,无色界行者就是破色身了,或者是破掉黑漆桶了,但不用方便、愿、力、智等波罗蜜多,就没有办法证得解脱的知见。

无色界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四空处定是与色界禅定划分开来的。一个开悟的行者,一定要达到无色界的境界,把色身突破,把这个肉体打开,才有办法看到我们潜意识里面的心灵境界,做不到这样的行者,对禅宗而言,此等行者就是没有开悟。以禅宗的标准,要法身现起,同时法尘要开发出来,行阴里面的法尘很多,这些法尘会现起,而现起时也并非我意识在想,与你用意念想是不一样,我在想当然我自己知道,但是我不想,法尘还是一直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法尘,这才是真正的阿赖耶识所存的法尘,第八意识里面的种子,要达到这个境界的行者,禅宗才认为是真正的开悟,这部份大家要认识清楚。开悟后法尘要净就要用功去掉我、法二执,如六祖要花15年的潜修,不能曝光,潜默将养,之后心净才能真的见性。若哪个人所说的境界没有此种过程现象,即自己称谓已见性,那多是世间禅里的东西,并非禅宗所谓的开悟及见性。

“此天能舍弃三禅之色身妙乐,称为舍清净,唯念修行功德,称为念清净。”

行者因能舍弃三禅的色身气感生乐,故能得舍念清净的境界。若行者至此境界全身充满气,不入定中身亦布满气,行者此时遇到碰撞、跌打,均不会伤到他的色身。若行者在入定中,此气布满色身,当使心性入一境性中,即能面对心中意念起境而能不动,故称为一境性中。

何谓舍念清净?让你舍弃一切顺逆,心即清净,叫做舍念清净,当能舍弃忧喜、苦乐等觉受,而得舍诸念而清净,即谓舍清净。何谓念清净?此时行者得舍念清净已,念修行功德已得,故始称为念清净。修行有功德,能让这些妄想念不起,都是念清净的,要修到这个境界,色界修行功德圆满。

“此地共有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居所)、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四禅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无想天(为外道不明心真实而修的行者,所居之所,其寿命与广果天齐,故又称客天)。”

四禅天本来亦仅有三天,此修行的层次再与依佛法齐头并进用功的行者合计,就有其他六天现出,故四禅天就按了九天,正常的色界天就是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以上三天为四禅天众所居住的,最高的是广果天。

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五天,是四禅后五天,称四禅五净居天,为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之所,也就是声闻、缘觉圣众他们所居住处。还没有开悟以前修到四禅境界行者,就生在前三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三天是有轮回的。若行者修至四禅境界,也能修佛法,如修12因缘观、修四圣谛,能去观心的虚幻不实在,不受妄心的影响,在佛法里面真正有修这些,那就能得到小乘自我解脱,就居住在这后面的五净居天,是声闻、缘觉诸圣众,他们不再来轮回了。

上述八天外,最后一个天境是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行者因对心认识不清楚,害怕心的妄起,强压抑它,用气去压它,使心不起认为是空境,这种错误认知会生于无想天。
我们打坐刚开始,心起心灭妄想很多,那是虚妄不实在的,因此也不要让心起动念的晃动,乱动就会影响我们的定力,故此时也就不要乱想。一旦气入脑中,进入潜意识里面,那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因不想它也会现,此时只是看着它,有没有念头?有啊!这个念头不是我在想的,是它自己现出来的,刚刚所说的行阴,行阴里面的东西,如房子里面的灰尘一样,它自己飞扬起来,这些法尘你看着它,只要没有习气毛病与它相应的时候,这有什么关系呢?不相应就没有关系,所以你看着它,可以了知很多的事情,了知众生的因缘果报现象。

(1).四禅三福报天与无想天境界

四禅福报天有三,是为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外加一无想天。在《楞严经》中,世尊说: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若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初禅行者已离欲界生死,得离生喜乐地境界;二禅去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等识)功用得初定,仅留有第六意识相应,故能得定生喜乐地;三禅舍喜受,去除苦、乐想,得离苦妙乐地。此四禅已舍喜、乐觉受,入舍念清净地,入一境性中。故四禅天行者不再受身、心所逼,因苦因已灭,但乐又是不能常久拥有,因为是诸法无常,故乐久必坏灭。如此观照,苦乐二心同时看破而俱舍离。身心粗重相已灭,净性生起,福性亦生,像这样的行者即能生于福生天。此天神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一旬四十里),还留存有微习,感召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在《楞严经》中,世尊说: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行者一入四禅境时,以第六意识心不被忧、喜、苦、乐觉受所左右,能得舍念清净,故说舍心圆融。此时行者已能彻底了知殊胜清净之实义,乃因证得一境性中,不为诸境所转,故言胜解清净。行者在得清净中,福业生起,虽已断忧喜、苦乐觉受,得清净心,但却对继之而生起的福业,无法遮掩,而产生殊胜微妙的随顺心,依此随顺心起神通功用,能将此净心随顺应用于未来际。如此行者执取福业而得妙用,名为福爱天众。

有关广果天者,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行者修证到清净殊胜境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境,就有两种不同的果报。一者若行者于先前福爱天中,因福生而执取福性,却又于清净中使心更清净,即能让净心产生诸多的净光明,如此福、德两圆满发明,此修证而住于广大福德之果者,名称为广果天众。此界天众真得舍念清净地,得舍受相应,住风灾顶,水火风三灾劫末不能至。此类天众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

有关无想天者,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行者若于福爱天中,厌恶苦与乐受,因此精进地研究此心,如何来舍弃一切心念,如此用功不断,企图去圆满舍受之道,穷灭一切心念。如此用功后,身心都能俱灭,甚且让心虑不起,让心如枯木死灰一样地凝住不想,如此纵经五百劫过往而心亦能不起。此种人既然以心的生灭为因,故祇一味地压制此心念的起灭,如此即不能让我们的不生灭性发明而显。正确的佛法认知,应是能体会吾人有一不生灭且是空、无住的如来体性,此不生灭性发明时,即能以不生灭的体去观照生灭法所起的一切法尔现象。此等行者因微习所得果报也是五百大劫,初二百五十劫中灭一切先心意念不想,但在后二百五十劫中,因定力衰退,想心又生起。如此一类行者,名为无想天天众,果报寿命与广果天众同,身长亦是五百由旬。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此四种殊胜行者,已入一境性中,非苦、乐境界所动摇。此种不动境界虽非真的有如菩萨地第八地的无为真不动地,但舍一切念,确也能学习、纯熟心性的功用行,而发起五个世间禅的神通境,此境界名为第四禅境界。

四禅境界会起神通,如宿命通发起在四禅境。有的人在打坐的时候,可以进入定中独头意识,可以知道宿命里面,谁与谁的关系?有的说我不必入定,睡觉的时候也就可以知道,那是睡觉做梦,做梦扫到行阴里面的一个法尘,这法尘只是一个开头,是第六意识梦中独头的作用。第六意识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定中独头意识,一个是梦中的独头意识,本来第六意识是加上前五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念头,现在前五识因睡觉已经不起了,就像在睡觉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识都不知道了,但只有一个念---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会抓第八意识的种子、法尘,当法尘出现,这只是一个开头,若行者睡中觉知不迷者,见其境不起心相应,此法尘当起又自灭。若行者睡中入半昏迷境,则会根据这法尘去编个故事,去虚应一番入梦中了。当你醒来的时候,原来是南柯一梦,也都是不真实的。

如果行者不做梦的,就只有觉照到这个法尘的开头,它不变的,就像我们看电影有一个定格,“啪一下!”它就出来了,它没有因为你心的妄执而改变,若改变就开始在演电影了。“啪一下!”出来后,那个定格就停在哪里,那就是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譬如你现在在睡觉,突然一个画面出来,画面中那个人是你现在的妈妈,以前她好像也是你的妈妈,在一个不熟悉的空间,有一个她在不明的厨房的、或什么的、、。影像被扫到后,那个影像也不会动,但是你下意识很清楚的认知那是你妈妈,那个妈妈就跟今生的妈妈一样,表示她有一世也还是当过你的妈妈,这一世又当你的妈妈,你自己的脑筋很清楚,这就跟定中独头一样的现其境。

定中独头是行者人还清醒,因为不是在睡觉而在定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意识也不起了,只有一个心意念,气扫到那个境界起来,知道以前她跟我有缘,曾做我的妈妈,今生又有缘我做她的儿子,一世又一世就是这样地轮回下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些经验,应该有,修到这个时候应该有。你现在虽当人家的父母,而以前他就是你的儿子,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没有缘不会撮合在一起的,我们的轮回就是这么地可怕无知。

为什么一直在这六道里面轮回?大家都曾为六亲,为什么《楞伽经》里面讲不食众生肉?世尊告诫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大家都曾经互相做过六亲等的,六亲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伯、叔等这些很亲的人,故若他们沦落入畜生道,你何忍去吃他们的肉,今生他出生做鸡、鸭、牛、羊、猪在你家,如果你有神通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当知道这只鸡的前一世是你的谁,我想你也吃不下去了。

法尘里面的东西,你要看它,不是我在打妄想,法尘现起来就是这样,你在梦中也可以看它,在定中当然也可以看它,只要你心一变化它就变,心不执着,只是法尘起,然后又灭,起了又灭,一刹那有九百个法尘起灭,所以行阴非常的微细,而且很快。

若你抓到哪一个法尘,然后对着它起妄想,编了一大堆的故事入妄想境,这是不对的。修学佛法的行者是要认识这些,才不会走错路。而不学佛法的人就把妄想念当真了,执着这些法尘都是真的,执着为真而如何解脱呢?修学佛法的就相反地认为,一切皆虚幻不实在。一个人认为是真,一个人认为虚幻,哪一个对?而到底有没有这一回事?一定有的,但是有已经过去了,怎么说是有这一回事儿?真正有事情的是现在,譬如现在大家在这个道场在听法,我在这边讲话,现在最真实的就是有,回去以后,你在想我今天去上课,那个是有吗?已经变成没有了,为什么?过去了,过去就变成一种幻相,这叫做幻。

你跟众生结了缘,以前是你的六亲眷属,现在能当真吗?不能当真,因为现在他没有真正出生做你的六亲眷属,当然不能当真。由心中看这些可以体会因缘观,而体会归体会,修佛法的人要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而修世间禅的人,会认为觉知的因缘观都是真的。

我们有位女同学到印度去,她看到一位印度人,脑筋里面觉知:“啊!此人就是我前世的丈夫,我要嫁给他。”这就是逐妄为真,后来不久还是结婚应缘去了。

修佛法的人心要超越因缘观,就是看到:“这是我前一世的丈夫”,但因已经过去了,我今生不能再迷糊,不能再跟他搞在一起,掉了头赶快就跑。一个是赶快跟他结婚,这是修世间禅的;一个是修佛法的,知后赶快远离。两个人修学不一样,其心态应会不一样。

你有没有修佛法?没有修佛法,就是认为潜意识里面所感觉的,都是真的,那个说真也不真,为什么?因已经是过去了,即使真的,而你不理它、它也没有事。说不真,那个影像不是我妄想的,但是它会现起来,总归一句话,就是你执着与否,执着为真,就会在六道里面轮回。

你若能体味一下就好,这个人跟我有缘,没有缘大家不会撮合在一起,你好好去体会一下,好好进到心里面去感觉,就知道因果轮回实在是太可怕了!过去事情发生了,这一世事情照样发生,过去会黏在一起,因为哪一件事情会黏在一起,今生又会在一起,人与人、人与事。众生与佛一样,为什么会来听闻佛法?哪一世一定跟佛有缘,所以会听闻佛法,听得进去。而没有结佛缘的人,对你讲这些你听不进去:“哪有这回事,你在胡说八道!”

昨天我跟一位研究所的博士到屏东去,在车上稍微聊了一下:“佛渡有缘人”“不公平!不公平!”他一昧地说不公平,听不进去。当讨论到有的出生可以这样、有的可以那样:“不公平!不公平!”我问他:“你到底相信什么宗教?”“刚开始是相信基督教,现在也不去了!”而要他来听闻佛法,当然听不进去,即使有善行,只能去修一些天道的法。

你听闻佛法,且听得有兴趣,这表示哪一世已经熏习过佛法,会了解因缘果报、不会反对、不会排斥,确实是这样的。而你现在修禅,也不要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如果有一天心清净了,进到脑筋里面,你自己去体会,睡觉或者不睡觉,能够进入而且开发出你潜在的法尘起来的时候,你去体会一下,现在的周遭之间,亲密、不亲密的这些人,与你有什么关系?你不去体会也可以,有智慧!反正常常在一起的,一定是有缘,常常在一起、常常吵架的,又是恶缘,这个要不要神通?不必神通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了。常常看到这个同修,他一看到我就很生气,那表示以前有缘,但结的是恶缘,这样要不要神通?不必要神通也可以体会,你只要相信因果轮回,可以从你周遭之间的人、事、物来产生智慧,可以去观、可以去摆脱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待续)

上一篇:佛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下一篇:楞严大定
我要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Copyright 地藏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藏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技术支持:易点内容管理系统(Dian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