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现代人的心理,我看过也经验过很多,许多孤儿出身的人,长大后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将来发达了,对别人非常好,既慷慨又喜欢帮助别人,因为自己曾经受过孤儿的痛苦,不希望人家再受。另一种孤苦零仃成长的孤儿,日后有了成就,对社会上任何人都是仇恨,因为当时受苦没有人帮助,认为社会上没有好人。所以有些从苦难中出来的人,不是喜欢帮助人变成大好人,就是悭吝悭贪,比坏人还要坏。这其中就有阿赖耶识发起善报、恶报的关系。 赞叹施者 因此,由于过去多生多世修习佛法,虽然这一生生命是从三恶道中来,但因善根发现,好行惠施,喜欢给别人恩惠,喜欢布施,甚至‘赞叹施者’,看到别人布施就赞叹。赞叹很难啊!一般人听到别人夸赞某人,心理就不是味道,总是不以为然,总想转个弯或三天两天转过来破坏他,众生的恶业就是这么造的,不愿意赞叹别人的布施。所以,虽然自己没有力量做到,也应该多赞叹别人。 不过,赞叹也会产生反效果,根据我的经验,会出毛病。你们都知道,我喜欢捧人,尤其喜欢捧学生,结果却把学生捧坏了。被捧的人认为老师都讲他了不起,就骄傲起来。本来看他有一点善而赞叹,他就应该更善才对,结果是越赞叹越‘起不了’。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此路不通’,所以我现在反对奖励,非得 拿金刚怒目来对待,这样才乖一点,否则,你了不起啊!了不起!最后变成起不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还是要行赞叹功德,因为某人原来只有一分好处,宣传他十分,某人经这么一宣扬,不好意思,一定要做到那个标准。本来赞叹的动机在此,可惜往往得反效果,可见赞叹施者多么难。 佛说这些多生多世有善根的人,因为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自己的所有一切,肯布施出来。布施很不容易,财物布施还比较容易些,慢慢还得把自己的头、眼睛、手脚、血肉等……施给有需要的人。施舍身体,现在更方便,医院中的捐血、捐献眼角膜等都是。要死的时候立个遗嘱,把身体的器官都捐赠掉,更何况财物。 内布施外布施 所以讲内布施,能够放下,解脱,非常难。人生难以布施的,第一是钱财;第二是生命,这两样做到了,不成佛也是菩萨。 现在讲一件事给你们听,是听来的故事,当时听了就不胜感慨,是学生告诉我的: ‘印度某某人来了,想来见您。’ 我说:‘不认识啊!’ ‘他认识您。’ ‘忙得很,算了!’ ‘老师,这个人有道理哦!’ ‘什么道理?’ ‘创办“眼库”,发起全世界捐献眼角膜的就是他。’ 捐献眼睛非常痛苦,人在将断未断气时,把眼睛挖下来冰冻。这个人‘拥有’很多眼睛,分送各个国家,分配权在他手上,所以每个国家都争取他,譬如送某国多少只,这个国家就可以医治多少失明或眼睛坏了的人。‘现在我们这里公私立医院为了争取他,都变成冤家,因为多争取几只眼睛,就能多救几个人,医院声望高,生意也会好。’ 我说:‘此乃布施之过啊!做好事会出毛病的,想想看天下的好事容易做吗?所以六度万行都需要智慧。 所以,要真正布施,赞叹施者,很难!能将头目、手足、血肉……拿来布施,更难!用精神布施也难,多讲一句话,多照顾别人一点,多牺牲一点时间,决不干。我看得很多,叫他多劳动一点,多受点委屈,绝对不干。表面上慷慨很容易,仔细反省自己,一点都没有做到,既然没有做到,你求药师佛有什么用?学佛第一条就是叫你外布施、内布施。 众生能够以医药布施给别人的,他生来世无病无痛,而且得长寿。这类朋友我也见过,一辈子没有病痛,活到八、九十岁,连头痛是什么滋味也没尝过,也有一辈子没有做过梦的,这种人躺下就睡着,睡醒了就起来,不晓得梦是什么样子。多幸福啊!在人位上讲,他福报大,一生无梦,可是他心中也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实际上睡着了作不作梦?必然作梦,只是醒来就忘了,那是无记业重(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 所以你们记忆力不好的,读书记不得的,那是前生造的无记业重,无记业的果报是畜牲道。所以你们打坐要小心,拼命求无念,都落在昏沉中,修了半天,结果钻到牛胎马肚去了。什么是定?定的影子都不懂,以为无念就是定,你那个无念正是往牛胎马肚里的因。小昏沉是无记,是失念,注意喔!修持不要乱搞,把这些道理真的搞懂了,本身自然就得药师佛感应。什么感应?念药师佛的名号不算感应,必须一念清净,身心内外一片琉璃光,在药师佛的境界中,自然得到药师佛的灌顶、加庇,自然无病无痛,这也就是长寿佛的修法。 以上是关于布施的一段,如果不说明,你看这一段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劝人为善,将一下布施而已,与药师佛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刚才向大家报告的。 持戒 现在继续讲持戒。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 佛说:再其次,文殊菩萨啊!有些众生虽然在佛那儿受教求学,包括出家、在家的,换句话说,有些众生跟佛学习,而且是真正学佛,接受佛的一切教1法。诸学处包括经教、教理、大小乘、显密教、戒律等。经律论三藏皆通的学佛者,而破尸罗,却破了戒,尸罗就是戒。 破戒比犯戒严重,犯戒是自己行为错误,违反了戒。破戒则是身口意所行所为,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了戒律,乃至毁谤戒律。以世间法来譬喻,好比百姓犯了法,可判刑三年、十年,严重的判无期徒刑。如果是法官犯法,那就严重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破尸罗就是知戒犯戒,非常严重。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口口声声说自己守戒,或以戒律标榜自己,严格讲起来,处处犯戒,因为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能‘自赞毁他’。自己认为是以戒为标榜,以禅宗为标榜,或以净土为标榜,其他都不好,早已犯了根本戒,根本尸罗已经犯了。 佛教有一句通俗的话,‘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出家人必须彼此赞叹,彼此恭维,彼此讲好话,佛法才会兴盛。结果今天的佛教却是‘唯有僧毁僧’,问题相当严重。再不然,还没有听过‘我’的教理,就看不起他,尤其是标榜某一宗、某一派的人,这种过错犯得最严重。以我的眼光看,我是个凡夫,以可怜眼看天下可怜人,世界处处都可怜,看到学佛的人都在可怜的破戒中,很严重,很可悲。 佛又说,有些学佛(要受教义的,没有受教义不算数)的人虽然没有破戒,但是却破坏了团体的规矩。譬如各个寺庙因环境不同,有其特定的规约、原则,有些自认了不起的人,不愿遵守这些原则,就叫破轨则。破坏共修团体生活轨则,所犯的罪业更大,所以我们这里宁可骂你,把你赶出去,不希望你再造这个业。那是慈悲啊!共修道场所订的规则就是戒律。有些人不但不守尸罗,还要破坏规矩,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个规规矩矩的人。你到一个团体,到一个环境,不能守规矩,可见你做人不守规矩,吊儿浪当的不在轨道上走,那还有什么用?在人中已经不算一个份子了。 佛进一步又说,‘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一层比一层严格,不是一层一层罪轻,轨则比尸罗严重,正见又比轨则严重。有些人学佛不犯戒,也没有破坏规矩,但他心里的眼睛已经瞎了,没有正见,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是真正的修持?看不清楚,那是因为缺乏智慧,没有头脑。没有正见即是佛法的瞎子,纵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炼。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佛法讲的头头是道,自己认为比任何人都聪明、都高明,讲出来的话好听得很,实际上,一点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狱道,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所以正知正见是学佛最为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 有了正见才能讲戒律 我们曾经讲过布施和持戒,有一点大家必须留意,几乎每一本经典都会提到菩萨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药师经也提到这些呢?一般人的观念总会认为药师经应该是讲如何得长寿?如何消灾免难?如何使人所求如愿?怎么也讲起六度来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想无灾无难,没有烦恼病痛,必须从心地上的修持开始,也就是从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做起,才能获得药师佛相互的感应。因此药师经亦不免重提六度的重要性。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如果没有真智慧、正知见,六度万行有时候看似做善事,实则是做了坏事,所以一切以正见为首,因为正见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见从何而来?正见必须有高度的、真正的般若,真正高度的般若又自何而来?必须要懂得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般若意即智慧,因中国文字‘智慧’一辞,不足以概括般若的内涵,所以不直接译成智慧,而以梵音‘般若’代替。五般若就是: 一,实相般若 悟了道,见到道体的本身即实相般若。 二,境界般若 见到道体,有‘见道’的境界。 三,方便般若 见到实相般若,是有了‘根本智’,但还须求‘差别智’,然后才会懂得一切方便般若,对一切差别法门的要点都能透彻了知运用。 四,文字般若 有了方便般若的人,文字般若自然殊胜,文字般若都是因实相般若境界而来。 |